可回答育儿问题的评论?

“智象育儿交流群”微课“是谁夭折了孩子的自主学习力?”课程中,林怡老师挑选了10个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并现场进行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智象育儿交流群”一直在努力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更优质的育儿内容,欢迎各位爸爸妈妈入群学习、交流,共同成长为更优秀的父母!

(添加智象个人号:zx61616,申请入群)

1.孩子现在爱看漫画书不爱看绘本故事书,该怎么办?

林怡老师 :孩子喜欢什么,一定有他的道理。首先,喜欢漫画没什么不好。正因为有人喜欢幽默,这个世界才有更多的欢笑,对吧?绘本故事书当然很好,但是我们没有可能强迫孩子喜欢。不过,这并不表明我们要就此放弃努力,我们可以引领孩子去尝试,如果他能接受,他会看到更丰富多彩的一个世界,那么,这种尝试也是值得的。

首先第一步,我们要进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为何喜欢漫画,那些漫画带给他什么?如此,我们才有跟孩子交流的话题,我们才能贴近孩子,也引导他看一眼另外的世界。他看了,也许就喜欢了。很多绘本可以用来玩游戏,可以拓展出更多阅读的方法,对孩子来说,图书就是玩具,阅读就是游戏,站在这样的立场来看待阅读,他才会真正爱上阅读。所以,如果我们改变观念,一切都将不同。

2.孩子学东西特别慢,一个电话号码记了2个小时,第二天又忘记了。

林怡老师: 我学东西更慢,如果是我不喜欢的,我记一辈子,可能都记不住。学习不是为了记忆某些文字、数字、语句,学到某些技能等等,它有更广阔的内涵。看到孩子的特点,从他的喜好、特长入手,我们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力,帮助他发展得更好。

否则,他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消极抵抗,而且,时间长了,我们就给他八识田里撒下一些消极的种子,让孩子变得自卑、自贬,认同家长给他贴的标签。这样得不偿失。第一,孩子不喜欢记,可以不记。第二,如果记也要以孩子喜欢的好玩的方式来记。比如,电话号码由数字组成,每个数字都可以是某个形象,如1是筷子,2是鸭子,将几个数字串起来,跟孩子一起编故事玩,他就会很快记住,并因此学到一种记忆的方法,甚至还可以拓展出更多有意思的活动。这样处理,孩子就会享受这件事。

3. 四岁半孩子学习认字写字和算术全凭当时心情,并且专注不够持久,容易半途而废,怎么改进?

林怡老师: 有好几个类似的问题,我们总括起来回答。我们成人做事,其实也凭心情。只不过我们更理性,所以有时候会强迫自己去做一些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所有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原因就在于我们理解错了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不是强迫学习,因此,它一定要以孩子的兴趣为重心,围绕它去拓展。这样才能既呵护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又拓展更多有意思的活动,深化孩子学习的动因。如果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我们会发现,他们投入其中,不仅专注,而且持久。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发他们的这些很好的特性,他们才有可能变得更加专注,做事情才会锲而不舍。

那些孩子未来不得不接受的,如果我们引导他们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才不会对抗,才不会有畏难情绪,或者对抗情绪。利用各种机会向孩子传递正能量,而不是给他贴负面的标签,是需要我们时刻关注的事情,这对孩子一生都会产生好的影响。

4.我家孩子玩手机会玩很久,阅读没多久,就感到困、打哈欠。怎么办?

林怡老师: 手机好玩,书不好玩,所以孩子才会有这样的反应。

要让书变得好玩,就不要把书仅仅当成文化的载体,知识的载体,而要当成拓展趣味游戏、滋养孩子心灵的工具。将阅读演化为一项有趣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他才会爱上阅读。为了让孩子“学习”而读书,这只会让孩子觉得阅读是很有压力的事情,他自然不会爱上阅读。

多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玩转图书,是让他们爱上阅读的最好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将书中的内容搬到现实生活中,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游戏的一部分,让孩子成为书中的主角,欣赏他,与他一起演绎主人公的生活与神话,当孩子觉得这一切充满趣味时,他自然会放弃手机,爱上阅读。

很多孩子喜欢玩手机,另一个原因是家长陪伴孩子太少,他寂寞,从手机游戏中寻求乐趣。多陪伴孩子,让孩子的心安定下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另外,将手机上面的游戏现实化,与孩子一起玩耍,也是把他从手机里拉出来的很好的方式。

5.小朋友觉得玩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玩的时候才会认真,学习的话就注意力不集中

林怡老师: 这是一个好问题。很多家长都把玩与学对立起来,这是让孩子厌学最有效最神奇的方式。改变观念,认识到对孩子来说,玩就是最好的学习,学习就是最好的玩耍,我们才能摆正玩与学的关系,才能让玩与学合二为一,让孩子爱上学习,同时又享受玩耍。

正如今天在讲座中提到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仅局限于阅读算数等。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远比我们约束他坐在那里要多得多。

6.老师您好,我的孩子是个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刚开学的时候对于学习充满新奇,认真完成作业,可是到了期末,书写越来越糟糕,不认真对待,学习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一边抖脚一边说话,请问老师该如何帮助孩子纠正,谢谢您

林怡老师: 为什么孩子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去问问孩子,也问问自己,兴许我们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孩子天性都是酷爱学习的,但是当他们感觉到压力,感觉到无趣,因为所谓的“学习”影响到他们快乐生活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就会180度大转弯。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去改造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究竟面临什么样的压力,他失去了什么,想要什么,我们如何去帮助他消解压力,协调冲突,重拾快乐的生活。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他觉得被理解,被关注,被爱,他就有力量去面对所有的难题,并战胜所有困难,走出困境。

曾经看过一部二战时期的电影,忘了叫什么名字。电影讲述了一家三口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孩子爸爸为了帮助孩子乐观坚强地活下去,将他们被关押描述为与纳粹分子玩一场游戏,赢得这场游戏,就会如何如何。因为爸爸,孩子始终相信那是一场游戏,他要做个勇敢的男孩,赢得这场游戏,他虽然经历了诸多磨难,但因此在集中营活得快乐、自在,最终一家人获得自由。在集中营尚且可以活得如此乐观有趣,学习又怎么可能不是充满趣味,令人享受的事情呢?换个思路引导孩子,育儿的烦恼自然就灭了。

7. 学习较被动,不会做的也不让人看,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敢问老师?不知如何是好。

林怡老师: 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帮助。孩子都好面子,不喜欢被人批评、不喜欢被人看低,不喜欢面对自己无法面对的境况。有的孩子生性更敏感些,他们在面对外部环境时会感受到更多的压力,也更难以适应环境。

作为父母,我们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先接受他们,让他们明白,无论如何,他都被爱,都有价值,都与众不同,如此,他从父母这里获得理解、支持,才能勇敢地面对一切。当孩子准备好了,他就会尝试去面对,不能急于改变孩子。

有时候,跟孩子讲一个我们自己小时候同样的故事,是帮助他们认可自己,消除压力很好的方式。与此同时,若能与孩子分享我们当年如何面对同样的境况,以及与他讨论,他打算如何面对,他兴许就会在与我们互动的过程中尝试去面对压力。

8. 我家宝宝专注力不好,如何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专注力不好的孩子以后学习一定会受到影响吗?

林怡老师: 专注力其实也是孩子本来就有的,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当我们给孩子下达某个指令时,他常常充耳不闻。因为他太投入了,以致忽略了我们的存在。但是,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无意中妨碍了孩子专注力的发展。

比如,孩子玩得投入时,我们可能会突然要求孩子去洗手、去吃饭,或者做别的事情,当孩子没有回应时,我们会反应激烈……这种打扰,对孩子专注力的发展是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所以,尽量尊重孩子,不强求孩子做什么,在需要孩子立刻去做时,给他一个心理准备的时间,而不是与孩子对抗,会降低这种负面的影响。

很多家长反应孩子专注力不好,实际上都不太公正。也许孩子仅仅是在他不愿意做某个事情而不得不迫于家长的压力去做某个事情时表现得缺乏专注力,还有可能家长不了解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以成人的标准在要求孩子,以致超出孩子专注力正常发展的范围。那么,家长的这种判断可能是不太准确的。所以,全面地观察孩子,了解他究竟是在所有的情形下都如此,还是只在某些情形下如此,才能基本判定他的专注力发展如何。

无论如何,相信孩子,不随意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是我们能帮到孩子的第一步。

9.五岁男宝,总要人陪着玩,自己玩会就要大人陪,玩拼装积木的时候不能自己创造的玩积木,只能参照图纸拼装。没有想象力,创造力,请问如何处理?

林怡老师: 先回答第二问。孩子能够参照图纸拼装,这本身也是很好的一件事。说明他观察细致,空间观察能力发展不错。看到积极的一面,我们就不会那么焦虑,心态就会比较平和、淡定,就会无形中带给孩子更多积极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引导孩子玩出更多的创意,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有可能获得发展。

况且,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也是有前提的。只有当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趣味,家长给他的引导得当,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向孩子传递智慧,不随意打压、约束孩子,鼓励他做他想做的任何异想天开的事情,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才有发展的可能。

从孩子总要人陪着玩来看,孩子可能是被陪伴太多了,以致他缺乏自己玩耍的技巧或者意识。当然,也要排除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的可能。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既满足孩子需要被陪伴的需求,又变相地鼓励他学会自己玩耍。因此,尝试策划一个“游戏”,将家长的工作与孩子的游戏串联起来,使各自的工作成为这个大型“游戏”的一个部分,会是比较讨巧的方式。如此,孩子不会觉得被忽略,又在这个协同游戏中学会自己玩耍。这样的游戏不复杂,只需要家长几句话,将彼此的活动关联起来即可。

10.大儿子比较安静、敏感、自尊心强,为了打破性格束缚,送他去学跆拳道想培养他坚强独立自信,可效果甚微;另一面,他认字写字阅读画画却自觉自愿,超越同龄。请问林老师,我该任其发展自己的爱好,继续发挥并促进细膩敏感多愁善感么?一一两个男孩的妈妈

林怡老师: 养孩子如养花,是兰花,就照着兰花来养,不要试图把他养成牡丹。是牡丹,就照着牡丹来养,不要试图把他养成芍药。让牡丹成为最好的牡丹,芍药成为最好的芍药,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这也是育儿的大原则。

当然,可以让他去尝试更多,但一定不能强求。强求带来的结果是,牡丹不再是牡丹,兰花不再是兰花,芍药也不再是芍药,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让孩子如其所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家长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帮助。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一朵花都既是牡丹,又是芍药,还是兰花,看似每朵花都很完美,可面对如此完美的一切,这个世界有什么魅力可言呢?

* 2-8岁儿童首选识字应用!

* 一个账号,智能电视/平板电脑/手机,跨屏使用,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儿童应用!

* 2015苹果、小米和乐视TV应用商店热门识字应用!

* 2015年度新浪在线教育评比上榜应用!

}

2011年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8.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

A.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

B.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C.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0.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

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11.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

1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

13.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14.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15.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

16.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

D.人类自然本位儿童观

17.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

18.我国陈鹤琴倡导的教学法为

19.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包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人不得不赞的评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