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家词堂名命什么好听?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社会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省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部署,省纪委机关、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挖掘整理和宣传四川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展示四川人的家国情怀。依据《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方案》,综合评审组评分和大众评分(网络投票),经活动组委会研究决定,对以下50天府好家规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2017328日至41日。

公示方式:在华西都市报及廉洁四川网站、封面新闻公示。各市(州)相关媒体同步公示属本地区的家规。

公示期间,广大干部群众可以对公示对象是否符合天府好家规的评选标准和条件提出意见,反映情况和问题。我们将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认真进行核实和处理。反映情况和问题必须真实、公正,应签署或告知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8-,邮箱:

天府好家规公示名单(按照网络投票编号顺序,排名不分先后):

.广安市邻水县包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不贪图功名利禄,为官者清正廉明,为农工商者勤俭节财,为富者乐善好施造福乡里。

家庭代表:包元旦、包定安、包中林

推荐理由:明洪武四年(1371年),邻水包氏入川,祖辈包括被民间誉为包青天的包拯。后裔每年通过清明祭祖,宗亲齐聚各地祠堂,由族中德高望重长辈主持祭祖,解决族中纠纷,惩戒违规犯科者。包氏各地宗亲,按辈尊称老辈子或兄弟姊妹,礼貌谦让传承至今。包氏家训以包拯公为楷模,在国为清官,于家做孝子,立志勤恳读,正直为好人。包元旦,系成都某民营企业负责人,为人低调,孝敬父母,关爱宗亲,抚养弟妹5人上学读书至成家立业,人称长哥当父。包定安,邻水县板桥乡干部,自幼受母亲严格家教,勤奋读书,孝敬父母,尊敬长辈,邻里友善,做事公道。包中林,现任邻水县纪委常委,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敢于担当。

.甘孜州丹巴县毕氏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忠诚爱国、清廉为民、崇学尚实、勤俭持家

推荐理由:这是一个三代人奉献藏区的家庭故事。毕德鑫,解放初期从部队转业后,来到甘孜州丹巴县,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立下了忠诚爱国、崇学尚实、勤俭持家的家规家训。其子毕世祥,原中共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2013年因公殉职,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孙子毕达,现在四川省林业厅森林公安局工作,因工作业绩突出,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如今,毕达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爱国、清廉为民、崇学尚实、勤俭持家的家规家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着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业绩!

.西南财经大学赵国良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以书传家,以学报国

家庭代表:赵国良、赵静梅

推荐理由:强国系诚志,象牙塔内,心系国家,自成高格风骨;兴邦苦勤身,象牙塔外,深耕科教,服务四川经济;春风化雨,家风化为师风,桃李无言,培育三千弟子。好的家庭比比皆是,但像赵国良教授挂帅经济学之家的确罕见:一家三代8口人,分布于成都3所大学,出了3个博导,4个教授,6个大学教师,先后有6人在西南财大攻读过本科硕士博士。这个家庭展示出来的好家规,浓缩了一家三代的奋进史。以书传家,以学报国是多少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愿景,赵国良教授一家人通过拼搏实现了这种美好,是好家规一直在成就着这个幸福的大家庭。赵国良,已退休,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导。二女儿赵静梅结束了驻法大使馆的工作之后,尽管有多种更好的职场选择,但仍决定归国,扎根中国大地,回到西南财经大学出任金融学院院长,自觉担当起为国家强盛培养英才的神圣使命。

.教育厅四川教育报刊社杨钢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处家总是和平才有心情能爱物,生子不妨愚鲁只求骨格可为人

推荐理由:杨门四代,终身致力于教育化人。曾祖父杨芾,曾奉命出使日本,著《扶桑十旬记》;外曾祖父吴同甲,当过御史和学台,在江苏泰州兴办私塾,教授平民子女,善于医术的他给穷人治病分文不取。杨钢祖父在家乡任教育局长期间,卖了部分田地发放教师的欠薪。父亲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余年,资助几十个贫困学生,九十多岁仍笔耕不辍。受父辈影响,杨钢四兄妹都是教授或党务工作者;杨钢后辈,悉数进入北大、复旦等大学深造。著名作家汪曾祺赠诗:杨家本望族,功名世泽长。

.德阳市罗江县范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先忧后乐、为国为民

家庭代表:范作,范增锴,范荣明

推荐理由:200多年前的清朝雍正年间,范仲淹的第20代孙范养源携家人从广东来到四川德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家道中兴,买下田产,修建范家大院。范家从此在这里开枝散叶,如今,散落在罗江的范氏后裔已有两万多人。每年春分时节,范氏家族后人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范家大院,重温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传承廉俭一生的范氏家风。每当有人要外出打工或者哪家孩子离家上大学时,总会到范家大院祠堂前,诵读家规,以示不忘祖训。范作,范仲淹第27代孙。范增锴,范仲淹第28代孙。范荣明,范仲淹第29代孙,现担任御营镇纪委书记。

.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燎原村魏家家规

家规内容:见红不捧、见软不欺、见贫就扶

推荐理由:魏家戏班传承三代,代代秉承人本观念、坚守文化阵地,做公益性质的演出。10多年来,先后表演节目900多场次,观众多达10多万人次。如今,村里人纷纷外出打工赚钱,改善自身的物质条件。魏家戏班仍坚守父辈传统,凭借对文化生活的热爱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与时俱进地改良节目,一心一意送文化下乡。为乡村送去欢笑的同时,也丰富了社会群众的文化生活。

7.乐山市沙湾区福禄镇叶树尧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医术传家 医德立家 仁心兴家

推荐理由:出自中医世家,家训历史悠久。清代咸丰八年,其祖父叶长荣就给后人立下了重在医德、乐善好施的家训。叶家代代行医,救死扶伤,把一个个乡亲从鬼门关拉回来。叶家传承祖上医德,乐善好施,常常接济穷苦人家,免费为困难乡亲看病诊疗。20年前,叶树尧为救治18岁的患者杨凤英,每隔一天就往沐川跑一趟为其换药,坚持了一年多,后来杨凤英痊愈,2000年还生了一个健康的男婴。

8.巴中市恩阳区喻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

推荐理由:一百多年来,恩阳喻氏后裔世代秉承家风,严格要求晚辈心正为人、清廉为官,传承先贤遗风。作为喻氏后人代表,靠读书成才的全国劳模喻英华,一生致力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自己的子女和一批又一批学子送到全国各地的重要岗位。为弘扬家风、传承遗志,喻英华先后整理编撰多部弘扬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书籍,每年祭祖时都坚持讲一堂家风课。

9.德阳市罗江县慧觉镇杨定明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家庭代表:杨定明 

推荐理由:秉承祖训,传承家风,一家四代为医,坚持治病救人不嫌贫富,有求必往不分远近。杨定明的爷爷杨永富,父亲杨世兴,以及杨定明的大哥和女儿,均医德高尚,从业生涯中留下许多广为赞誉的助人故事。杨定明是一位乡村医生,其诊所全年无休,病人来者不拒,并广泛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在2003年抗击非典“5.12”抗震救灾期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自己掏腰包救助受灾群众,深得广大老百姓的好评。

10.甘孜州藏医院江吉村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清白谦正诚信待人

推荐理由:甘孜州藏医院医生江吉村,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他从一名乡村医生成长为全国闻名的主任藏医师,从医26年以仁心仁术赢得了广大藏族群众的尊敬。江吉村的母亲是一名乡村教师,父亲是经历过战火的退伍军人,从小父母就要求其自律自立、以身作则。如今,江吉村的家庭成员包括汉、苗、藏三个民族,清白谦正,诚信待人的家规,把全家人紧密团结在一起。江吉村先后获得甘孜州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甘孜州康巴英才优秀高端人才、四川省拔尖中(藏)医师(四川省名中医)、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提名奖获得者、四川省卫计系统先进个人、甘孜州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11.成都市武侯区赵映璧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自叹传家无别业,丹青次第续儿孙

推荐理由:赵家书画传家。赵映璧父赵蕴玉,师从张大千,工笔画名家,被誉为蜀中四老。赵映璧性娴淡,一生不求闻达,继承父亲工笔画细胞,多幅作品获省及国家大赛奖项。赵映璧从事蜀绣创作近30年,她的熊猫绣稿深受海内外爱家喜欢,包括苏绣在内的全国著名绣种现今都还在使用。

12.自贡市贡井区胡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薄己厚人,勤俭持家,不贪为宝

家庭代表:胡昭曦 胡玉娟

推荐理由:胡家慎怡堂,为自贡盐场老四大家族之一,四代经营达百余年之久,十二字家训代代传承。新中国成立后,胡氏子孙中担任市人大代表者2人,担任区人大代表者4人,被评定为高级职称者8人。家庭代表胡昭曦,曾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校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四川省首批学术带头人。胡昭曦女儿胡玉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家规内容:精忠报国,御侮执义

推荐理由:始祖岳之正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六氏孙。岳氏后裔秉承先祖精忠报国、忠孝传家的家训,厚廉正、薄名利。家庭代表岳文鼎,岳之正第23代,现任北极乡纪委书记,工作勤恳、敬业。

14.绵阳市九洲集团周永秀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

推荐理由:九旬老八路军周永秀,曾任九洲集团党委组织部部长、副厂长,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后响应国家建设三线号召来到783厂(九洲前身),和开拓者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大半生奉献给九洲集团。周永秀在领导岗位时,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搞特殊化。大儿子周朝胜为普通工人,退休后仍帮助左邻右舍维修家用电器。孙女周勤,九洲集团员工,秉承家规,以爷爷的精神和故事教育后代。

家规内容:忠孝传家远,读书继世长

家庭代表:萧隆明夫妇、萧猷富夫妇、萧隆应夫妇

推荐理由:萧氏家族于1722年从广东迁入四川,坚持读书继世、忠孝传家的家族风尚。现年88岁的族人萧清汉,深受家族传承影响,曾参加抗美援朝,并在中越自卫还击战爆发时,将儿子萧军、萧力送上战场,双双荣立战功。萧氏家族,孝老尊贤蔚然成风。家族孝贤辈出,萧隆明夫妇、萧猷富夫妇、萧隆应夫妇,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父母。大部分萧氏后人选择公务员的职业,为国奉献、为人民服务。

16.内江市威远县崔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礼孝守法、团结互助、斯文重才、文化传承

推荐理由:崔氏家族于1718年迁入四川。200多年以来,崔氏家族秉承家规,影响和造就了二十几代族人,并在当地形成淳朴、忠厚、斯文、善良的优秀民风。崔氏一脉入川至今,因家规的护佑,二十几代族人中无一人因懒致贫。历代族人遵纪守法、勤俭为公。崔山,现任威远县连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7.凉山州冕宁县小叶丹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对党感恩、对国忠诚、待人守信、讲义气

家庭代表:倮伍日诺 

推荐理由:1935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冕宁,时任红军先遣队司令员的刘伯承元帅与彝族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尔后小叶丹一直秉承信、义精神,直至胜利到来。后人一直用小叶丹所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民族团结信义教育后人。对党感恩、对国忠诚、待人守信”……,小叶丹的后代不以父辈功业搞特殊,一家四代践行”“家规,均为普通工作者。曾孙倮伍日诺,在冕宁县运管所工作。

18.成都市金堂县贺氏家族家规

推荐理由:贺家为唐礼部侍郎、集贤学士贺知章之裔,入川繁衍近300年。贺家历代强调锄经,彰显耕读传家的家风。贺氏先后在当地兴办凤仪书院、安凤义塾和五凤乡高小国民学校。族内培养出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家和翻译家之一贺麟,其先后从师于梁启超、梁漱溟等国学大师。贺麟女儿贺美英曾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现后人贺克斌,现任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环境学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19.成都市龙泉驿区刘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一勤天下无事

家庭代表:刘大益 刘学伟

推荐理由:刘氏十八世祖公刘累曾任夏朝豢龙官吏,豢龙世家由此而来。经过一百六十三代传承,经历移民浪潮从广东到四川,刘氏族人不丢豢龙使命,一直坚持舞龙,刘家龙的名声不绝于耳。时至今日,每年春分祭祖,刘氏家族都要舞龙传家训。教化后人谨记自己豢龙后代的身份,不忘家族千年传承的质朴家风。刘大益不仅把龙舞绝技发扬光大,也秉承家风,严格教育子女,深受人们尊重。如今,刘大益年事已高,龙舞队交给了接班人刘大祥。自己闲不住,就在景区做文明劝导员。刘大益的儿子刘学伟,曾在龙泉驿区清水乡、柏合镇、山泉镇任职。

20.广元市青川县石光武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推荐理由:只有一只手的石光武,汶川地震后第一个带头响应修建永久性住房。他质朴的话语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高度赞赏,著名的两幅标语精神,影响了整个四川的灾后重建,甚至影响了一代人。他先后被评为广元市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模范公民、四川省自强模范。夫妻俩同为残疾人,却以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的精神教育子女,影响整个家庭甚至村庄。

21.广安市岳池县杨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忠孝仁义、修身齐家

推荐理由:杨氏家族继承和传扬东汉杨震廉垂四知清白传家,北宋杨家将忠烈报国的家门遗风,讲究忠孝信悌、礼义廉耻,注重修身定业、兴家报国。杨龙凤是杨氏入川后的第15 代传人,现为岳池县粽粑乡副乡长,粽粑乡廖家沟村第一书记;他主动奔赴脱贫第一线,吃住在村,走村入户调研,制定脱贫规划,争取发展项目,引进业主发展产业,使该村如期脱贫。

22.遂宁市射洪县瞿河乡杨氏家族家规

推荐理由:杨氏家族的祠堂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射洪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祠堂。在这里,杨氏后人在清白传家家训的教育下长大。东汉名臣杨震拒绝贿赂之事,至今还被后人津津乐道。杨氏族人,或从商,或步入仕途,但都时刻铭记祖训。杨秀兵,汉唐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早年曾因勇斗歹徒,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23.达州市开江县普安镇王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读书明理、自强不息,善为本、孝为道、和为贵。

推荐理由:王氏家族,自清代同治年间以来不乏忠烈之辈。王氏族人坚持读书明理、自强不息,善为本、孝为道、和为贵的家规,代代相传。族人王平夷,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浙东游击队金萧支队八大队大队长、教导员,解放后曾担任杭州市委书记等职,一生奉行廉洁从政,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屡建奇功。族人王锡生,开江县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致力于传承家规,影响更多人。

24.攀枝花市攀钢黄明安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做实在人、干实在事。

推荐理由:黄明安生长在劳模之家,一家三代人都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攀钢。14岁时父母支援三线建设,举家来到了攀枝花市,父母教育他和弟弟做人要实在,对工作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黄明安将家训践行在工作中,先后负责实施了30余项技术革新项目,为攀钢创造经济效益千余万元。面对高薪挖墙脚,黄明安不动摇,忠诚于集体,直到退休都在攀钢从事一线工作。其女黄丹,大学毕业后回到攀钢,成为攀三代

25.攀枝花市杨文仲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心许三线,服务祖国,舍小为大,奉献社会。

推荐理由:杨文仲是中国冶金史研究专家,1970年来攀枝花援建。他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从不求功名富贵,一心充当幕后参谋助手,多次放弃回京和升职机会,扎根三线建设。杨文仲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中国冶金史,共撰写200多万字的著述、誊抄1300多万字的冶金史料、记录36700多张学习卡片,成果丰硕。在杨文仲同志严格要求下,杨家形成良好的家风。大女儿就业时,服从分配进了一家地方企业当工人,一直干到退休。二女儿杨玲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2008年被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授予“5.12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奖,被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攀枝花军分区授予攀枝花市赴灾区一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26.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张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敦孝悌、睦宗族,饬伦纪、辨职业,择交游、安义命,尚勤俭、谨婚嫁,慎丧祭、训子孙

家庭代表:张成名、张正明

推荐理由:张氏族人安家李庄百年余,建祠堂、祭先祖,修学堂、育后人,世代传承轻财重义精神。战争年代,先有青年张守恒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南溪武装起义,打响近代四川农民起义第一枪;后有绅士张官周投身教育,促成同济大学等著名学府迁川。到如今,张氏家训深入后世子孙心中。从见义勇为的张龙彬,到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张正明(张正明,李庄镇永胜村村民),以及带领安石社区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张成名(原李庄镇安石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氏后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家国共治之义家训。张氏家训所推崇的家风承大义、贤良家国情,依然流淌在古镇人血脉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27.广安市华蓥县匡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师重道、信义交友、廉政处世

推荐理由:匡氏家族是西汉丞相匡衡的后代,古时凿壁借光引烛读书的故事被传唱千年。后辈中,在自身创业致富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家庭代表匡全明是华蓥匡氏家族第14代传人,现任四川建设集团董事长。他在带领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累计为广安、华蓥的公益事业和家乡建设捐助资金300余万元。积极带头和动员企业家兴教助学,资助贫困学生,累计捐资100多万元,在华蓥市传为佳话。

28.阿坝州阿坝县阿坝镇居桑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雄鹰展翅需要翅膀,人要高飞需要知识;手足亲情不能断,父母正令不敢违。

推荐理由:手足亲情不能断,父母正令不敢违是家族训导。家庭代表泽波甲,现任阿坝县委常委、阿坝镇第一书记。他的母亲达钟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孩子们懂得读书的重要性:雄鹰展翅需要翅膀,人要高飞需要知识。作为一位经历社会变革和家庭变故的普通藏族妇女,达钟心中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之心除了留在自己心中,更多的是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孩子们。她为孩子们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而荣耀,希望孩子们能够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生活。二十多年里,这个家庭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兄弟姊妹、婆媳妯娌间却没有红过一次脸,哪怕是柴米油盐的小事。

29.自贡市自流井区珍珠寺王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孝道、爱国、廉洁、修身

推荐理由:明朝初年,王氏家族随着规模宏大的移民潮自湖广迁入四川,19世纪中期起,自流井王氏家族成为位列富荣盐场四大家族之首。重视教育,使王氏家族产生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家庭代表王杰是位企业家,他认为家训中爱国的意义,就是要为国家经济发展多做贡献。比如家中长辈王朗云利用陕帮资金开凿井眼,开招商引资的先河,把盐井资源变成了盐井资本,流动了资金,活跃了当地经济。

30.资阳市乐至县陈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礼义廉耻、四维毕张;仕于朝也,为忠为良。

推荐理由:陈氏一族历代入仕者较多,历史上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汉朝宰相陈平,近代有开国元帅陈毅、大将陈庚等。1709年,陈姓一支来到乐至县。59岁的陈敏是陈氏入川的第十一代传人,现为劳动镇旧居村村主任。在上任前,陈敏父亲反复叮嘱他陈毅元帅回乡时说的话我们的权利时人民给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责任。陈敏谨承祖训,十多年来尽职尽责,并教导自己的子女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良心。

31.阿坝州九寨沟县徐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祭奉祖先、孝敬父母、敦睦兄弟、厚待宗族、友谊邻里、教诲子弟、远离恶习、遵规守法、慎择婚配、奖掖上进。

推荐理由: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的徐氏后裔,用所学知识反哺社会。已故的徐步蟾为杰出人才,开当地官办学堂之先河,任首任校长。近代名中医徐采臣,设有春生堂药铺,积极从事中医药的教育和推广。徐毅是徐氏到九寨沟后的第九代传人,是阿坝州重点专科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徐氏家族对九寨沟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贡献良多。

32.四川省人民医院曲超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天道酬勤,精益求精

推荐理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曲超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来自于医学世家。外公张光儒,爷爷陈官玺,皆曾在美国哈佛医学院深造。母亲张先友在39岁时就成为成都铁路医院副院长。在这些光环背后是一个个踏实的脚印。张光儒的书房里有个匾写着天道酬勤,他练毛笔字最早写得就是这四个字。如今年已7旬,他坚持每天阅读医学杂志、写读书笔记。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曲超不断学习和进取。

33.南充市南部县三清乡马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孝悌忠信无外伦纪,礼义廉耻莫大纲常

推荐理由:我是班长,我不能先走。”19831113日,马开明的生命定格在了21岁。时任四川省消防总队绵阳地区支队广元县中队班长的马开明在扑救大火时,被倒塌的围墙砸中牺牲。马家大院藏于深山老林,历经百余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在这里, 81岁的老人马元钊满头白发,眼含泪水,提起儿子总会说一句,他没给马家丢脸。马氏先祖流传下来的家训,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马氏后人。马先良1960年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当村干部30多年,从来没有到村民家中吃过一口饭。只有中专文凭的马元贵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培养出3个硕士研究生。

34.达州市万源市陈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气,黜异端以崇正学。

家庭代表:陈国航、陈国胜

推荐理由:陈氏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朔到黄帝时期。陈氏后人创办东佳书院,培养后代。东佳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大学,先后共育出朝廷官员18人、地方官员29人,进士55人。陈氏后人陈万秀于明洪武由湖北入川,优良家风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家庭代表陈国胜现任万源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被四川省委表彰为基层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并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称号;家庭代表陈国航赴美国留学并取得博士后学位,选择回到祖国报效人民,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

35.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张婧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坚忍不拔、团结一心。

推荐理由:一个英烈家庭,用生命保卫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张婧的外祖父王凤仪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保家卫国,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主动请缨南下,扎根民族聚居县大凉山金阳县,时任公安局长、代理县长。他身体力行促进民族团结,把工资捐给困难群众,背受伤的彝族同胞回家照顾。王凤仪将生命献给了大凉山这片热土,这一家子从此在这里落地扎根。张婧的大舅,为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顾危险钻进自燃车辆将其开走,身体重度烧伤。上一辈人身体力行诠释着一心为公、甘于奉献的家族精神。

36.南充市王定国家规

家规内容:勤劳、善良、博爱

推荐理由:王定国,(原名叫王乙香),中共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的夫人,一直以来,王定国一家有着清廉的家风。20世纪50年代,她的孩子还都是小学、中学的学生,王定国利用周末时间从吃、穿、住等各个方面讲述自己从前的艰难经历,帮助孩子们忆苦思甜。丈夫去世后,她遣散秘书,退掉司机,搬出带院子的大房。后将丈夫生前省吃俭用收集的两万多册线装书,捐献给中央档案馆。王定国的儿子、著名电影导演谢飞说:母亲一生爱党爱国,不为名利,着实让儿女们佩服。她虽是一弱女子,但却有很强的江山情怀,她总是能想到国家将会面临而当时又顾不上的问题,既然国家顾不上,那她就先尝试做。但她向来不问自己该得到什么,而是总想自己该为党、为国家做些什么。而做事,她从不图名利,并时时教育子女和后人要为党为国无私奉献。

37.宜宾市长宁县张玉龙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人生不怕百不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祸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尽。

推荐理由:长宁张家在清代同治年间从遂宁迁到宜宾。张氏家族有100多条训诫,形成了百忍家风,其内容有1000多字。后人张玉龙请人画了一副张家百忍图,挂在百忍堂的正中位置,教育儿孙无私无我。长宁镇农民陈绍舟夫妇,一人瘫痪在床,一人双目失明,张玉龙帮他们背着谷子去打米,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两人去世。张玉龙热衷于民间民俗文化传承,常年免费开展文化论坛、读书会等,邀请专家辅导,近万人受益。

38.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宋氏家规

家规内容:宋氏不绝,守墓不止。

推荐理由:在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一个普通村庄里,有一座墓的主人是南宋丞相、著名抗金名将虞允文。85岁的宋克成是宋家第13代守墓人,宋家守护这座大墓已经八百多年了。800多年来,宋家人就一直没有离开这座大墓,坚守着宋氏不绝,守墓不止的祖训家规。一句诺言的信守,一种精神的执著,800多年、13代人,宋克成祖上一家坚守宋氏祖训,为先辈守墓,而老人宋克成也用65年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而又朴素的承诺,他不为名利、不辞辛苦,他是重德守信精神的传承人,也是华夏文明的守护者。

39.成都市郫都区唐元镇王万春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穷不丢猪、富不丢书

推荐理由:成都市郫都区唐元镇的王家,是传统的农耕世家,但在劳作之余仍不忘对后辈的教育。清末,十世祖王家骥(字德诚)藏书万卷,就在自家老宅办起私塾堂,除教育本族人的子女以外,还招收方圆几里的农家弟子入学。抗战时期,王氏兄弟王又才、王亨学、王亨禄在国难当头弃文从军,毅然报名中国赴印度远征军,参加抗战。王万春继承家族爱读书的传统,专研本地历史文化,编写过《唐元历史拾遗》、《中国民俗志,郫县卷唐元篇》、《韭黄之乡、生态唐元》、《抗战时期的唐元记忆》等文稿。同时为学校、地方政府提供历史文献资料10万余册。

40.内江市资中县新桥镇张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敦孝友、敬尊长、睦乡邻、禁奢侈、守职业

推荐理由:张氏家族为汉代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张良的后裔。祖上自迁来四川后,一直坚持将家族族谱及家规家训传承至今。在充满印痕的族谱上,记载家族点点滴滴,唯一不变的就是家训十二条:敦孝友”“敬尊长”“睦乡邻”“禁奢侈”“守职业。家族后裔张厚炳育有子女5人,3人现任县处级以上干部,其余2人为医疗和教育人才。为了更好的传承家风,张厚炳用红色稿纸书写 百忍家风挂在堂屋正中央,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的家训成了对子女后人的默默期望。

41.凉山州会理县胡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孝友、耕读、勤俭

推荐理由:会理县胡家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家教严谨。祖上中举为官,后逐渐发展为会理大户人家,现延续至十一代。如今,流源于世代的传统美德孝友家风之匾挂于室内,以诫后人。同时,长辈也常以会理传说北来淌米的故事,教育胡家后辈,安分守己、遵纪守法,力戒贪欲。胡氏第八代孙胡坤林解读胡家家风:孝友是说对父母老辈孝顺、对兄弟姐妹友爱,强调孝悌合家;耕读是说既要劳动谋生,又要读书识礼,强调耕读传家;勤俭是说勤劳家庭方能富足,节俭家道方不至衰败,强调勤俭持家。

42.内江市市中区曾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孝父母、和兄弟、教子弟、睦宗族

家庭代表:曾祥荣、曾令兆

推荐理由:内江糖制食品驰名中外,开创人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间的曾达一。其从福建携两梱甘蔗种入川,在内江大面积种植推广,造就曾氏家族的繁荣。富甲一方,但曾家仍以宜尚勤俭以兴家业等规范后人德行,倡导孝和。现家族威望最高的曾祥荣曾任当地村支书,还曾当选内江县第一届人大代表。他为了修建小学、桥梁以及电灌站东奔西走,服务百姓从不以权谋私。

43.泸州市江阳区曹博华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以德立身以艺养身

推荐理由: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曹博华夫妇继承优良家风,对后辈的教育更是注重言传身教,要求自力更生,注重艺术熏陶。德艺并重育成才,女儿曹澜心从5岁起就多次参加各类少儿歌唱演出、比赛,2006年年仅6岁的澜心参加两项全国少儿才艺比赛获得金奖和特金奖。曹家也先后五次以家庭的形式登上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夺得魅力家庭秀一等奖。

44.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张志凯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为继祖宗之美德、承先辈之智慧、扬族人之传统

推荐理由:来自四川石棉的张氏家族,祖辈务农出身,世代勤恳,默默耕耘。家族祠堂里名列7条族训族规,虽原文拙朴,但代代传承。每年清明节家族聚会的时候,族长都要重读祖训,教导后人。

45.雅安市名山区张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万事诚为本,手艺莫欺心

推荐理由:张氏家族是宋朝末年四川制置使、抗元英雄张珏的后代,该家族以制茶为生发家,世代不忘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长张跃华,是该制茶世家第五代传人。仅有初中文化的他,不忘祖训,在努力中进取,在继承中创新。通过引进新品种,采用新工艺等,为蒙顶山茶叶产业发展作出一定贡献,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46.眉山市高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崇法、尚文、守德

家庭代表:高宇齐、高利达

推荐理由:潮阔两岸平,风正一帆悬。高氏家族恪守家规,通过修缮祖墓、集中祭祖、编撰族谱、评选慈孝先进、扶贫济困等,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实际生活中,族群里互相帮助,20168月初,仁寿珠嘉镇金光村一高家媳妇患严重肺空洞性结核病至左右肺叶毁损、感染,高氏一族爱心筹款14000多元,并资助其儿子上学。

47.德阳市中江县林氏家族家规

家规内容:爱国、尚德、重教

家庭代表:林敦基 

推荐理由:清康熙年间,19岁的成峰公从广东出发,用扁担挑起家当,跋涉到达中江县。这根扁担也帮助着族人开荒造地,种粮种菜,挑水担柴。如今,扁担供奉在祠堂神龛,成为一种精神激励铜山林氏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为重教家风,2000年林氏族人慷慨解囊成立铜山林氏教育基金,至今共奖励林氏大学后生48人,高中生48人。

48.广元市昭化区许大勇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忠厚代代传家远,外财不发命穷人。

家庭代表:许大勇 

推荐理由:他来自老百姓,出生于江苏徐州一农民家庭。90岁高龄的爷爷教育许家子孙不能走偏路、走错路,一定要忠厚待人待事,要自力更生创造生活。许大勇调到纪委工作后,父亲寄来了一封12页的家书,不断提醒外财不发命穷人的家训。许大勇时刻警醒,迈过一道又一道的诱惑关,在清贫中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201541日凌晨325分,一场车祸让许大勇的生命定格在40岁,这位工作了16年的纪检干部存款仅2200元。

49.资阳市安岳县何辉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孝顺、勤俭、抚幼、正直、为公

家庭代表:何辉、何皓、何炬

推荐理由:明末清初,何氏先祖入川。佃农世家,重视教育,修身齐家。后代何建修在村任教几十余载,尽管工资微薄,仍供弟弟读书。同时何建修拟定家规,教育后人。在其影响下,其儿子何辉秉承勤劳节俭、执着奉献的品格,不仅广受学生爱戴,自己也在文学上有所造诣,长篇小说《太阳情怀三部曲》获资阳市首届国家五个一工程文学一等奖。

50.成都车耀先家庭家规

家规内容:以’‘’‘三字为立身之本,以’‘’‘三字为终身之戒。

推荐理由:车耀先1894年生于大邑,1928年加入共产党并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因革命被捕后,面对反对派的威逼利诱仍不屈服,不幸牺牲。其将个人利禄弃一边,奔走只为大众计的赤子情怀,也让后辈们备受鼓舞。受父亲车耀先影响,女儿车崇英和车毅英在十多岁就开始协助父亲的地下工作,发动同学参加革命。日常生活中,家人也不忘谦虚节俭的立身之本,勤恳做人,为民服务。外孙李少谦撰文纪念外祖父车耀先说:外祖父留给我们的那封遗书,却一直镌刻在我们心里。这种延续,还会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继续。外孙李少谦,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信学科评审组成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学科带头人、“863”重大科研项目首席。

}

 人所共知,家谱(族谱)和正史、方志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曾下文要做好搜集整理家谱工作,给今人和后人提供寻根谒祖的精神财富。

修谱旨在于上承祖泽,下启子孙,叙世系、记人物、知家源、明祖德、继祖训、展未来,让炎黄子孙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增强生生不息的思乡怀亲意识,使我们的民族更增团结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林氏重美德,百善孝为先。”林氏家训:“传家至宝,惟有孝与忠。”“忠孝”是历朝治国安民之本。“忠”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孝”即为人立身之本。如果不孝于亲,岂能忠于国、睦于亲。林氏太祖比干公忠谏而死,为国为民尽忠,成为林氏裔孙之楷模。唐林蕴为官日不离“远祖比干”,成忠烈之臣。唐林欑侍母尽孝,成有口皆碑的孝子。宋侍御史林英向仁宗皇帝告假回莆祭祖,乃表孝之心,仁宗问曰:卿殷少师苗裔,家乘可得见乎?林英呈《家乘》进奉御览,宋仁宗皇帝龙颜大悦,即书“忠孝”二字于谱首,钤为御宝,并赐诗二章。

笔者祖籍埭头英田,欣闻宗内一批老人对祖先流传至今的“古祖祠”、“唐古墓葬”、清乾隆间续修的“英田林氏谱牒”视为民族传统文化,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应得于承传和保护。修谱贵在一丝不苟、必须认真谨慎,特别是林金发宗长,率各支派有识之士,尊祖睦族,走访省内外,串村入户,询访记录,搜集大量有关资料,仔细考证,汇总成系。曾于2000年,主编《林氏梨岭英田族谱》,2006年主编《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族谱》,2015年,同林育材、林春明一起主编《莆田林氏谱牒》,在这二十年间又发现属莆田金紫林中科第人文、衍派居籍地、名人秀士墓志铭等族史资料。2017年,编“金紫家乘记要”一书补缺补漏,逐步完善,洋洋大观,数百万言,可谓不惜艰辛,劳苦功著。这是上慰祖宗,下惠儿孙,利在当代,功益千秋的义举。

2000年,乡亲曾请我题词、并撰《跋》,今又请我为“家乘”写前言。写什么呢?我想就在“意义”和“实用”方面谈谈。

莆田市政协原主席林文豪先生曾为《林氏梨岭英田族谱》写序,莆田市原副市长、林氏委员会首届会长林春连先生曾为《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族谱》写序,莆田市人大原副主任、林氏委员会二届会长林育材先生曾为《莆田林氏谱牒》写序,都写得有枝有叶,有血肉相连,富于实用。具体介绍了莆田林氏形成金紫、阙下、九牧、游洋等诸大支系的来龙去脉,说明由于子孙繁衍,各支派裔孙或因为官,或因避乱,或因商贾谋生,播迁于兰溪上下,五湖四海、五洲四洋,即所谓“延绵昌盛,遂成阀阅,奕世簪缨,显贵南国”,莆田遂成为中华林姓播迁的第三个中转站。因年代久远,支分星布,繁衍昌盛,人多地广,故闽台粤素有“陈林半天下”之称。

突出介绍长城林氏千百年来,人才辈出的情况:北宋林英(悦)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尚书赠少卿。仁宗皇帝御书“忠孝”二字赐予。林旻曾孙起至十世,出有十八名登榜进士,“文革”前,这十八进士牌匾均挂英田祠堂里,一直鼓舞着代代族人。

林徽、林茂先、林袭明、林程、林穥、林植、林利、林伯显、林伯兴、林十全、林公望、林深之、林冲之、林震、林霆、林郁、林訔、林拱辰。而林光世以《易》学恩赐进士。

南宋有理学大师林光朝等,明代有礼部侍郎赠尚书林文俊等,清代有陕甘总督林扬祖等。当代有东峤珠江林氏后裔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献身的15烈士,其中林汝楠(曾任闽中游击队司令部副政委、“文革”前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一宗就有5名亲人献出生命。度尾后埔林氏后裔为革命也献身有4烈士等。莆仙林氏后裔被收入《闽中革命烈士传》一、二集就有林植(林振中,仙游龙华)、林春晖、林权民、林亚郞(梧塘)、林金煦(榜头)、林锦棠(游洋)等12名。实是“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涵江方志林祖泉先生曾在《莆田林氏科弟录》中介绍:自唐代第一位进士林藻至清代末科进士张琴的1千多年间,莆田共出文武进士(含诸科、特奏名等)2400人、明经17人和举人2255人,其中林姓文武进士(含诸科、特奏名等)就有308名、明经14名、举人458名,分别占莆田总数的13%82%20%,蔚为奇观。高居诸姓之首,故有“无林不开榜”俗语传世。莆田林氏还出现有一批科甲世家的奇观。兴化军曾有20对亲兄弟同科及弟,林氏占三对,即1024年林袭明、林茂先,1132年的林宋臣、林宋弼和1160年的林岳、林准。还出现有父子同科及第,即1271年的林汝大、林栋父子进士。宋代莆田林氏出仕官员中,官至六部尚书者有林英、林大鼐2名,官至六部侍郎有林光朝、林彬之2名。并且林氏进士著书立说也名列诸姓前茅,如有林瑀、林英、林伸、林豫、林冲之、林震、林宋卿、林大鼐、林枅、林一鹗、林虙、林光朝、林榕、林井、林磻、林彬之、林成季、林自、林彖、林光世等均有著书。

出状元,自古以来,被称为无尚光荣。莆田林氏状元、探花(进士第3名)有4名:即元至元六年(1340),仙游林济孙,官六府通议;元至正三年(1343),仙游林亨,官朝奉大夫;明永乐四年(1406),莆田林环,官翰林院侍讲;明宣德五年(1430,探花),莆田林文,官太常寺少卿。

当代院士,对国计民生的贡献,当然是过去状元无法比拟的。“文革”后至今,莆田出15名两院院士,其中林姓有5名,占全市总数三分之一。即1980年中国科学院士(学部委员),荔城林兰英,专业半导体、太空材料;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涵江林秉南,专业水利学、河流动力学;1996年国际宇航科学院士、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秀屿南日岛林华宝,专业返回式卫星、首席专家;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荔城林其谁,专业生物化学;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荔城西天尾林元培,专业工程设计、桥梁专家。

如今,高考第一名,人们也喜欢称“状元”。经许阿琼奖学委员会秘书长黄波生先生提供的名单等查,从1987年至2017年的30年间,莆田林氏子女获高考理科、文科、外语等市“状元”的有15名。说明智力超常,值得引以为荣。其15名如下:

1988年外语,莆田一中林韶婷,考厦门大学;1993年理科,莆田一中林国龙,考清华大学;1998年外语,莆田一中林建绛,考厦门大学;2000年文史,莆田侨中林建武,考北京师大;2000年体育,莆田二中林建萍,考北京师大;2001年艺术,莆田五中林洁,考福建师大;2002年文史,莆田一中林卉,考北京大学;2003年文史,莆田二中林凌云,考北京大学;2004年文史,莆田二中林凡彬,考北京大学;2006年美术,莆田一中林蜜,考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文史,擢英中学林忱恺,考中国人民大学;2012艺术,莆田十中林晓薇,考厦门大学;2013年文史,莆田一中林逸舒,考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理工,莆田一中林仲航,考清华大学;2016年体育(理工),莆田二十七中林輝,考北京体育大学。

再说林氏宗祠,已成传统教育基地。珠江林氏宗祠,曾是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20007月,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下文确定为“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英田林氏宗祠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宗祠原称祠堂,从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前夕,一直为英前小学(含幼儿园)使用。1952年至1958年,笔者在莆田一中和仙游师范读书期间,每年寒暑假返乡,均被邀来此教夜校,学员多时超百人。1997年始,在市“两基”(即基本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战时,小学迁建至村部前,这里恢复为宗祠。原该祖祠始建于梨岭。元至正间裔孙若龙公率族众移建于今址,建筑面积468平方米,分上下两厅,中有天井,两边建有厢房,为土木砖瓦结构,南为埕场,面积190平方米,供演戏聚会用。明清时裔孙建爵公、之牧公、元汉公、清伯公等几经重修,民国至今亚涌、金森、金美、金发、国侯、玉琰、玉树、金火、亚杰、珍孙等人又率族人重修,今为市级文物。宗祠内供奉先祖旻公、二世祖德孙公、三世祖辅公、四世祖谠公、徽公、五世祖茂先公、嗣先公、继先公、六世祖伯显公、伯兴公,并立列代神板。

一言以蔽之,读史可以明志,学志则能鉴今。盛世修谱贵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祖辈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促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促“古今纪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一起为振兴中华写出新篇章。

今《金紫林氏家乘》(这里“乘”音同“盛”sheng,意史谱)出版面世,编者有成蹊之功,读者有开卷之益,故不辞为序欣然命笔。(林闻功)

}

(来源:昌邑市柳疃镇政务服务平台)

在距离昌邑城北约17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因其人杰地灵,且历代涌现诸多文武贤达,素有“文武贤良桑梓地,钟灵毓秀风水居”的美誉,这就是后青村。根据清康熙三十年(1691)编修的《林氏族谱》以及部分文献史料记载,该村于明朝初年立村,原名青乡庄,因村北有千年古寺--青乡大寺而得名。

青乡大寺座落于在村北,号“崇兴院”,俗称“北大寺”,远近闻名。根据寺内古碑碣记载,它始建于南北朝“大定”年间,迄今达千余年之久。历代曾多次修缮,尤以宋、明两朝为最盛,原有宋碑和明碑数块传世。

据村里老人所述,相传以前有寺内方丈募筹修寺善款,将文书缘薄镌刻于木板之上,上题“清香”二字,众人不解其意。后来,寺院香火逐渐旺盛,名气也越来越大,百姓尊其为“清香寺”,因寺院周围 草木青葱“青乡寺” 后有林氏族人迁居此地,以此定村名为“青乡庄”。由于寺庙建筑宏大,故称“青乡大寺”,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林克贤先生遗作《后青村誌稿》

据老人回忆及文献记载,该寺建筑宏伟,规模较大,约占地2000平方米,另有庙产十余亩。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正面塑有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弥陀佛三尊佛像,背面塑有倒坐观音。东西配殿六间,内奉神明不知其名。院内有钟鼓楼及宋明碑,并有东西廊坊。山门外,左右塑有两大金刚。农历四月初八是香火之日,赶庙会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寺内所居和尚众多,即使到了民国中后期,尚有十余名和尚居住。最后一次修缮,是由林氏十五世祖林冠英发起。由于时局影响,于1947年被迫拆毁,至此,千年古寺不复存在。

明朝初期,有孙姓迁至青乡庄南,而立为孙家庄。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卫“渤海走廊”进行革命斗争,两村青年踊跃参军参战,情报队员深入敌穴,军民团结与日伪展开一系列斗智斗勇的反侵略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日壮歌。时至今日,尚存青乡情报站联络处(林珠辉家)、抗日大壕沟(后青村东北)等红色遗址。1944年,为共同抗日、利于行政,经昌北地下党委成员于泽泉同志协调,分为后青乡村、前青乡村,两村合称“青乡”,在后来的部分资料中,也以“青乡村”为名。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人民公社化,正式定村名为后青村,沿用至今。

青乡情报站联络处(原情报组组长林珠辉家)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明的民俗家风、良好的宜居环境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几辈人的成长。后青村历来所处风水宝地,一条小龙河支流蜿蜒贯穿于村中,曾有地理学家前来勘测,赞叹不已。在村中心林氏祠堂处有一浅湾,梅雨时节村中各家积水源源不断流入其中,因水为财,故称其为“钱湾”。据老人所传,小龙河西有一穴风水宝地,名曰“牛眠吉地”。其附近有一眼水井,俗称“西井”,宛如“龙眼”,且井水清澈甘甜,滋养了附近村民,时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徐州部队驻防北海,子弟兵近取其水自给自足,并帮助附近百姓挑水干活,与百姓和谐相处,成就了一段“军民鱼水情”的佳话。

“上东山、下关东”族人家书

几百年来,历经沧桑,造就了村民能吃苦、肯耐劳的乡俗特色,且“敦厚质朴,勇于冒险”。从清中期至民国后期,村民开始陆续走出去,依靠本地丝绸技艺或耕种技术“上东山、下关东、闯关中、迁塞北”,或独立创业,或举家经营,或依团发展,或聚族而耕,这种敢冲敢闯敢冒险的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开拓新事业,为后世所敬仰。

林氏家族中曾世传“大明宣德炉”,据传为大明皇帝御赐武进士林国柱,现已迷失,尤为可惜 。(网络配图)

林冠竹养女、日本遗孤林佩英(右数第三位)回后青村祭拜养父母墓

俗话说:“大河拐弯,必出大官”。在后青村历代族人中,不乏文武贤达,能者辈出,明清时期的武进士、武举人、郡武庠生、岁进士、邑庠生、邑禀生、文林郎、乡饮宾、有名塾师等不计其数,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军、师、团等干部及地方党政干部等不胜枚举,亦涌现出了大明忠烈、抗日英烈、抗战英豪等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旌表节孝、例赠孺人的林门贞节女,有治家有道、五世同堂的林门望族,有以德报怨、抚养日本遗孤的林门宗贤,还有新时期桃李满园、名载文史的昌邑名师,考研入博、考入军校的青年才俊,自主创业、奋发有为的青年先锋等等,都为后人树立了良好典范,铸就了优秀家风,进一步形成了淳朴、优良、文明、和谐的村风和民风。

沧海桑田,星移斗转。勤劳勇敢、敦厚质朴的后青村人,一代代承继优良家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扮靓美好家园,在乡村振兴大潮中擎画崭新愿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氏家族取名字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