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个问题:沈阳有腭裂孩子语言训练吗?

从专业的角度分享什么是语言发育迟缓,以及该如何做治疗。

所谓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其语言发育未达到与其实际年龄相应的水平。但这不包括由于听力障碍而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以及构音障碍等其他语言障碍类型。呈现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多数具有精神和对周围人反应的发育迟缓和异常。

一般认为,阻碍语言发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点:

4.受语言学习限定的特异性障碍(发育性失语症及获得性失语症)

听觉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听觉发生障碍时,在无法充分接受语言刺激的情况下,要达成高度的语言发展是相当困难的。听觉障碍分为末梢性听觉障碍(听力损失)及中枢性听觉障碍。

如果对作为语言交流对象的存在及语言刺激本身的关心不够,其语言发育必然会受到影响。最典型的病例即是孤独症的儿童。其行为的特征有视线不合,即使招呼他也无反应,专注于某一事物及保持某种行为(保持同一行为的强烈欲望)等等。并且在语言症状方面,有反响语言(机械模仿语言)以及与场合不符的自言自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混乱,没有抑扬顿挫的单调的说话方式等。

智力发育迟缓在语言发育迟缓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定义为:在发育期间整体智能较正常平均水平有显著降低,并伴有适应性行为障碍。国际上公认的诊断标准为:

(1)智能低下,比正常平均水平低两个标准差以上,IQ的值不足70;

(2)存在与实际年龄应有的社会适应行为的障碍;

(3)在发育期出现(18岁以前)。

这种患儿其语言的接受和表达均较实际年龄迟缓,在学习过程中,语言的接受(理解)迟缓,导致语言的发出(表达)也迟缓。

另外,模仿语言等语言症状在智力发育迟缓中也可见到。在行为方面易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异常行为。

4. 受语言学习限定的特异性障碍(发育性失语症及获得性失语症)

a.发育性失语症是指单纯性语言功能或能力的某一方面或全面发育迟缓,这样就妨碍了儿童象正常同龄儿一样用言语理解与表达。

b.获得性失语症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育不全或功能失调而造成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的障碍。

c.这两种特殊的失语症在临床上不易明确诊断,因此包含在语言发育迟缓中。

儿童本身没有问题,但在儿童语言学习的早期,被剥夺或脱离语言环境也可以导致语言发育障碍。例如长期被隔离的儿童(兽孩),由于无法接触到语言刺激,而导致其语言能力的丧失;家长因为上班使儿童缺乏文化刺激或生活经验,没有感觉到说话的必要,没有体验说话的乐趣等情况,也会使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所谓构音器官异常,是指以脑性瘫痪为代表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及以腭裂为代表的器质性病变等;这些疾病会阻碍语言的表达,引起语言发育迟缓。

对于语言发育迟缓我们要确诊是哪一种?然后才能做治疗。现在给大家分析一下不同类型的语言发育迟缓康复训练方法。

构音障碍又称运动性构音障碍,指与发声有关的呼吸器官如喉头、口腔、下颌、舌、口唇等功能障碍,所以语言障碍的治疗首先是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下:

  因为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想要说话时,往往由于肌肉紧张而引起发音困难,手足徐动型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表现得最明显,所以放松疗法的目的就是降低与发音有关肌肉的紧张性,消除全身的过度紧张状态,使不随意肌松弛,利于呼吸与发音。

  正确控制呼吸之间的气流量是发音的基础,而且控制呼吸又可减轻咽喉肌的紧张性利于发声。正确的发声和构音,必须靠呼吸做动力,当形成一定的气流压力时,才可以发声,所以傲语言训练前必须先进行呼吸训练,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不能只单独进行语言训练,必须与理学疗法师、作业疗法师共同进行综合训练治疗,患儿全身机能得到改善,呼吸机能也会相应得到改善。抗重力肌的发育对于呼吸机能有重要的作用。

A.口唇与下颌的运动训练

  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下颌运动发育障碍,口唇难以正常地开闭,因而也就无法构音,所以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刺激下颌及口唇周围的肌群,使之收缩而达到口唇闭台的目的。

  对智力较好的患儿可以用语言指示做张口、闭口、撅嘴、露齿、咧嘴、圆唇,鼓腮、吮颊、微笑的动作,反复进行,直到熟练为止。

  当患儿张口不闭合时,可用压舌板伸人患儿口腔内稍加压力,当向外拉压舌板时,患儿则出现闭唇动作,防止压舌板被拉出。

  可用冰块在口唇或口唇周围进行摩擦,用冷刺激促进口唇闭合、张开的连续动作。

  用软毛刷在口唇及口唇周围快速地以每秒5次的速度刺激局部皮肤,也可以起到闭唇的作用。

用手拍打下颌及下颌关节附近的皮肤,可促进口唇闭合。训练人员一手放在患儿的头部上方,一手放在患儿下颌处,用力帮助患者的下颌动作,促进下领上抬,促进口唇闭合动作。  

可用吸管回吸,用奶嘴吸吮,在口中放上食物,都可促进口唇的闭合动作。利用吹气泡、吹羽毛,大的患儿照着镜子吹泡泡糖,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双唇的训练对发声十分重要,口唇与下颌的协调运动为发音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包括舌的前伸和后缩、舌上举抵上腭、向后卷舌,以及舌向两侧运动。利用咀嚼运动、吸吮动作,使舌与口唇动作协调,增加舌的搅拌动作。

  舌向前伸阶段,使患儿口张开,用食物或玩具或小勺放在口唇前方,使患儿出现舌伸出舔物的动作,并能自行控制。

  舌向前,后、左、右动作阶段,用蜂蜜涂在口周,鼓励患儿出现伸舌舔糖的动作。

  此外也可以用压舌板做被动抵抗训练。如用压舌板压舌尖,使患儿舌尖用力上抬等,对舌的运动都有促进作用。

  正常小儿常常把物品放在口内,通过口腔能感觉物体的形状和特点,而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由于口腔的感觉功能障碍,不能辨别口内物体的形状,所以要改善口腔感觉,常用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硬度的物体放在口腔内进行刺激,使之获得感觉的经验。治疗师常用洗净的手指在患儿口腔内进行不同部位的按摩,这对于调动口唇、舌、软腭的动作十分有利,对发育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C.对伴有不随意运动的训练

  利用拮抗肌互相抵抗作用调节其相互间平衡,如调节舌的上下运动时,可让患儿伸舌,用压舌板向上抬舌和向下压舌,给舌肌以交替抵抗作用,使舌肌主动肌与拮抗肌平衡,使舌运动稳定。

  轻触法:当令患儿作噘嘴和咧嘴的随意动作时,语言疗法师可用手指轻触口唇或用手指轻触患儿的两腮,这样可以抑制其不随意运动,缓解口唇口角的抽动,并逐渐达到自我控制的能力。

  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构音障碍个体差异很大,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训练计划时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远期目标。构音训练要按照语言发育的规律,并与视觉、听觉、触觉等功能密切配合,利用患儿已能发出的音,先从容易构音的音开始,如唇音b、p、m等,然后再进行较难的发音训练,如软腭音k、g等,齿音及舌齿音t、d、n等。也可按先训练发元音,如a、u等,然后训练发辅音,如b、p、m等,再将已掌握的辅音与元音相结合,如ba、pa、ma、fa等。训练时要让患儿用眼睛看着训练师发音的口形,反复模仿,熟练掌握以后,就采用元音+辅音+元音的形式,如ama、apa等继续训练,最后过渡到单词和句子的练习。在训练发音清晰的同时,也要注意音量,语调和韵律的控制。

  先发双唇音p、b、m,发双唇音时,患儿可通过视觉、听觉作用,听着训练师发出的音,用跟睛看着训练师发音的口形,反复模仿,在训练中不断地鼓励练习口唇的张开闭合动作,每秒要求达到3~4次以上。如果达不到以上的要求时,语言训练师可用手指帮助患儿闭合口唇,帮助发音。

  其次要进行软腭音k、g的训练,要求舌头不触及上腭,进行发音训练,患儿可采用仰卧位,两腿向胸部屈曲,稍后仰或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头稍后仰,躯干稍后倾,治疗师可用指腹轻压舌根或用压舌板限制舌尖触及上腭或用手指轻压下颌处(相当舌根部),同时鼓励患儿发音,当手指或压舌板从舌根拿掉时则发出k、g音。

  最后进行齿音、舌齿音t、d、n的训练,训练时患儿的姿势很重要,可以采用患儿仰卧位,四肢伸展,治疗师托起患儿的头部,略向前屈,或患几取俯卧位,双肘支撑,使头部前屈或头与躯干里一条直线,或患儿取坐位,两手支撑躯干,头略前屈。总之不论取哪种姿势,都必须使头前屈,头前屈时才能使下颌受到由下至上的压迫,使下颌被动地上推,训练师发音的同时令患儿模仿,或用手指固定舌,然后进行发音训练,当呼气经过鼻腔时发出n音。发音训练从双唇音开始,如p、b、m,再与元音结合,形成pa、ba、ma,最后是元音、辅音、元音结合形成apa、ABA、ama等,逐渐过渡到单词与句子或短文。

  构音训练时吸一口气,尽可能延长发音时间,由单个元音过渡到2—3个元音,逐渐增加,反复练习,持续发音。在训练时要求患儿做鼓腮、吹气、吸入、呼出的动作,对发音很有帮助。

G.做克服鼻音化的训练

  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由于软腭运动减弱,发音时咽腭部不能闭合,将非鼻音发成鼻音。这种鼻音化的构音明显影响语音的清晰度而难以听清楚,影响语言的交流。所以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做克服鼻音化的训练。方法是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如吹笛子、吹蜡烛、吹小喇叭,或者训练患儿用力发“啊”音或发“卡”音,这样可促进软腭肌收缩和上举,增强软腭肌张力及运动机能,促进咽腭部正常闭合,克服鼻音。

H.训练患儿控制音量、音调与韵律

  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由于运动性构音障碍,发音的音量小、音调低,没有重音变化,缺少抑扬顿挫的变化,所以要训练患儿控制音量,变换音量,如由小变大,由大变小,一大一小交替进行,扩大音调范围,从低、中、高三种不同的音调进行训练。同时可用声控玩具、电子琴、钢琴等配合训练,调节音量及音调。为培养一定的韵律感,可用节拍器配合调节发音的韵律。

2、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治疗
(1)语言发育迟缓的类型

主要是未掌握语言符号,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语言符号、手势、儿语使患儿掌握语言符号,建立人际交流的基础,然后再做理解符号的训练。

  患儿不能用语言表达意愿,这部分患儿训练的目的要以表达为目标,在训练时与语言的理解能力相配合,有手势语、语言的实地训练,使患儿获得语言表达能力。

C.语言水平落后于同龄儿

  这一部分患儿占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大多数、表现语言水平落后,符号理解障碍,表达障碍,所以要加强训练,加强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促进语言发育。

D.理解语言符号但不能表达

  对这一部分患儿训练的目标是在加强语言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开始可采用手势语训练,然后再进行表达训练。

  这部分患者可以理解语言符号,有一定表达能力,但是有交流的态度障碍,性格孤僻,怕人,不能与人交流,训练时要重点从交流态度上下工夫。

  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多数全身的运动功能也落后或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存在,因此在进行语言疗法的同时,要配合做理学疗法、作业疗法的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会有更大的帮助。

(2)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

  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必须根据其所处的阶段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和训练方法。训练中要注意双向发展,即先横向扩展,再纵向提高。如学说名词“帽子”、“手套”、“裤子”等(横向发展),进一步增加词汇“黄帽子”、“红手套”、“蓝裤子”(纵向提高)。

  对于年龄较小的运动发育迟缓儿童,要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加入不同的游戏内容,使患儿在游戏时应用自己学过的词汇和语句,促进交流行为的发展。

  手势符号是利用本人的手势作为一定意义的示意符号,可通过手势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他人进行非语言的交流。对中、重度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或语言符号未掌握的儿童以及表达困难的儿童均可将手势语作为表达训练的导人方式,逐步过渡到用幼儿语、口语进行表达的目标。

  正常儿童的文字学习是在全面掌握了语言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学习。但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言语学习困难时,如果将文字符号作为语言行为形成的媒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另外还可以作为言语的暂时代替手段。文字训练适用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发育均迟缓的儿童;言语理解好而表达困难的儿童;既有以上原因又伴有构音障碍、说话清晰度低下的儿童。文字训练的顺序为文字形状的辨别一文字符号与意义的结合一文字符号与音声的结合一文字符号与意义、音声的构造性对应的结合。

  交流训练不需要特殊教材,主要是根据儿童的发育水平选用合适的训练项目进行训练。交流训练不仅可以在训练室中进行,在家中、社会中应随时随地进行,应尽可能帮助患儿参与家庭和社会的活动,鼓励他和其他小孩一起玩,鼓励他和其他小孩一样活动。增进其社会交往的能力。注意不要把表达的手段只限定在语言上,要充分利用手势语,表情等可能利用的随意运动,随着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提高,会大大地促进语言的发育,为将来儿童能进入社会作准备。语言训练方法很多,有的可以由家长完成,有的则要由专业的言语治疗师来进行。

参考书籍《儿童发育学》,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小儿言语训练》,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于小编联系。

}

“孩子不会说话,是不是舌系带出了问题?”

 “孩子说话不清,要不要剪舌筋?”

不知从何时开始,“说话不清要剪舌筋”这种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导致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迟迟不语、说话不清、口吃等言语发育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到医院剪舌筋。这种说法真的对吗?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们所说的“舌筋”,在解剖上名为“舌系带”,指的是舌头下面的一条软组织系带。在新生儿期,舌系带是延伸到舌尖或接近舌尖的,多呈紧张状态,而在舌的发育过程中,舌系带的附着部分逐渐向口底下移,正常儿童2岁后舌尖才逐渐远离舌系带。随着年龄增大及牙齿的萌出,舌系带逐渐变得薄而松弛,舌头也会变得更加灵活。

口齿不清是舌系带过短所致么?

 真正的舌系带过短可能会导致孩子吐字不清,但它只会影响孩子的部分发音,主要是卷舌音(发音时需要舌尖上抬),还有“d、t、n、l”等辅音,绝对不会造成“完全不说话”或“说话完全说不清”,更不会引起口吃。

造成口齿不清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

1.先天生理缺陷:如先天性唇裂、腭裂,牙齿缺失或畸形、舌系带过短、听力受损等情况,造成听音不准而无法模仿。

2.后天疾病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比如孩子因神经系统疾病致使发声器官运动不协调,大脑发育障碍等都可以引起发音不准。

先天性生理缺陷较容易被家长发现并寻求治疗,而神经功能障碍则易被忽视。带孩子前来咨询要不要剪舌筋的家长中,很大部分是因为孩子迟迟不说话或者是说话不清楚而就医,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或者不能接受孩子脑发育不全、神经功能障碍等问题。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语言发育障碍的孩子一般从出生18个月开始就会被诊断并干预,一直持续到小学阶段。如果孩子有语言发展方面的障碍,家长应正确对待并及时带孩子就医,而不是盲目地去剪舌系带。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做完舌系带矫治术后还要做语言训练吗?

 真正的舌系带过短,是舌系带几乎连着舌尖,舌尖的运动受到明显影响,舌尖几乎抬不起来,很多家长认为舌尖呈“w”形就是舌系带短,其实都还不算过短。

若确诊舌系带过短,请带孩子到口腔科就诊,可通过简单的舌系带矫治术矫正。如果孩子发音在矫治术后很快恢复,则不需要处理。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不良发音习惯,那么就需要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请尽早带孩子到儿童保健科就诊。

 舌系带过短导致的说话不清,与大脑发育不全导致的说话不准确并非一码事,后者非手术所能奏效。

语言发育专科,是由儿童语言发育专家、发育评估师、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开展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构音障碍、口吃等疾病的评估、诊断和治疗。通过对家长个别或团体指导,儿童一对一个体训练、小组训练等多种方式,提高儿童的语言言语和认知能力。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科与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会员

获佛山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1)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孤独症、抽动症、情绪障碍、言语发育障碍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儿童心理咨询与辅导;

(3)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常见病的防治。

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

(1)儿童孤独症、言语发育障碍、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等发育行为障碍的诊治;

(2)儿童期不良习惯及行为偏异的心理咨询与矫治;

(3)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常见病防治。


来源:儿童保健科  袁楚娇

编辑:宣教科新媒体编辑部

}

腭裂患儿完成了腭裂手术的修复,只是完成了治疗的第一步,而先天腭裂所造成的语音生理功能障碍并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要想重建比较理想的构音体系,必须要进行一些有目的的语言训练,因此,在手术后患儿应继续坚持相关治疗 ,直至患儿的生理及语言功能得到完全恢复。下面介绍一些简单的家庭训练方法。

在手术后1个月,即须开始做语音训练。

第一步:增强腭咽闭合功能 (1)按摩:家长用拇指以从前向后的方向帮助患儿按摩腭部(2)指导患儿作干呕、打哈欠和高声发“啊” 音(3)使唇、舌和下颌作开、闭、回旋和摇摆等动作(4)增加口腔内的气压:练习方法是:嘱患儿深吸气后,紧闭口唇,将空气慢慢吸入口腔,使口腔内贮满空气,在口腔的气压增加到最大时,再开启口唇,用力将气流喷出。在腭咽闭合尚未完全建立时,口腔内的气流常有部分逸入鼻腔,经鼻孔漏出。有时可用手指捏住鼻孔,然后练习此动作;待练习生效后,再逐渐放开手指独立练习;

第二步:增强节制呼气的功能 让患儿自行练习吹蜡烛火、吹气球、吹滚球、吹口琴、笛子等乐器,训练患儿持续而有节制的呼气;

第三步:学读拼音字母:在患儿已经能够自主地节制其呼气动作时,可开始学读汉语拼音字母,这步练习最为困难,但也最为重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开始时可先发元音,然后再发辅音;

第四步:学习单字拼音"在患者已经能够掌握拼音字母的发音以后,可以开始学习常用单字的拼音;

第五步:尝试读句和谈话,在患者已经能够掌握单字的拼音以后,可开始练习简单的语句和谈话,语句中的每一个字,都要严格地从拼音要求出发,务使发音清楚,互不混淆。在开始时亦要缓慢,在发音和说话都能做到清晰正确时,才逐渐地加快速度。识字的患儿,可先练习唱歌、诵诗、大声读书、读报,然后再练习谈话。

患儿出院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时,均按时返回医院复查,检查患者颌面部及口腔的发育是否正常,由专科医生对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找出患者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指导。

家属应清楚的认识到接受语言训练必须持之以恒,遇有困难也应坚持锻炼“时间是形成条件反射的重要因素”建立一个正确语言习惯的患者,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家庭与社会中为其创造轻松、平等的氛围,鼓励患儿建立健康、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唇腭裂能训练到正常发音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