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95年的,妹妹02年的,比哥哥大4岁的女人,妹妹凭什么不能叫阿姨?都大11岁了

西峡县重阳乡青年程某在劝妹妹写作业未果后,便用三角带教训妹妹,下手过重将妹妹打死。昨日,程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据办案民警介绍,11月12日夜,西峡县公安局110接到报警,11月12日上午10时许,重阳乡某村青年程某因妹妹不听话不做作业,遂用一农用机械上的旧三角皮带对其妹抽打近半个小时,致其当日中午死亡,下午3时家人将其悄然埋葬。重阳乡派出所接到指令,迅速出击,将犯罪嫌疑人程某抓获。程某对自己殴打妹妹并致其死亡的事实供认不讳。民警在调查中得知,程某的父亲弱智,母亲哑巴,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做父母的无法教育年仅8岁的女儿,只好将管教妹妹学习的任务压在哥哥程某身上。

据程某向警方交代,当时他本想用三角带教训妹妹,以督促其做作业。谁知越打越生气,下手太重将妹妹打死。

河南报业网·郭启朝 丁俊良

}

在传统的思想观念里有这么一句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意思也就是女儿出嫁了,那么就不能再掺和娘家的事,而家中的财产也是归儿子所有。

虽然现在很多人打破了这种观念,因为子女比较少,一碗水可以端的平,但在以往的话,子女多,那么女儿还真不能掺和娘家的事,否则一个大家庭必然会乱七八糟,甚至分崩离析。

外嫁几十年的妹妹回来继承祖宅,哥哥怒不可遏

今年54岁的文芳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妹妹,上面还有4个哥哥,最近文芳想要将坐落在长沙市捞刀河附近的祖宅修缮,可每当动工的时候,自家的三哥就会前来破坏,甚至将家中的门与瓦片全部砸烂,如今祖宅濒临坍塌。

说着话,文芳和丈夫来到了祖宅里,她指着破旧不堪的房子表示,这都是三哥文离的杰作,现在房子有的地方都出现了裂痕,禁不住风吹雨打了,而让文芳难以理解的是,三哥为什么不让她修缮祖宅,甚至还在周边种上了树,目的就是为了让树长大后冲破祖宅,让祖宅彻底坍塌。


随后文芳来到了三哥文离家讨要说法,只是兄妹见面并没有温情,文离发现小妹过来后瞬间爆发了脾气,嘴里大喊着不认得这个女人,然后驱赶着文芳离开。

也就在这时,文芳的四哥文渡也赶了过来,兄妹三人直接扭打在了一块,如同仇人一般,经过好一番的武斗和互相谩骂,文芳和文渡撤离了三哥文离的家,径直堵在了门口。

让人不解的是,兄妹之间为何会像仇人一般,而文离又为何会如此憎恶自己的亲姊妹?待情绪稍作缓和后,从文离的口中得知,原来早在八十年代,他们的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在世前也把家中的地皮分给了他们四兄弟。

虽然4兄弟最后的关系也不怎么好,但也相安无事度过了几十年,而作为出嫁的女儿文芳并没有分得任何财产,现如今母亲去世后,文芳便想要来继承祖宅,这让三哥文离接受不了,还没商定好具体分配方案,文芳就擅自做主想要动工修缮,所以他才搞了破坏。

在文离看来,这就是姊妹们给他设的局,因为文家大哥是在2011年离世的,之后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就精神崩溃了,随后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们这些儿女母亲一个也认不得了。


此后文离也提出过三兄弟轮流赡养母亲,一人一年也好,几个月也罢,可弟弟文渡就不愿意,非要让母亲放在他那里赡养,而文离也只好每年给点钱,然而弟弟拿着钱也没有好好照顾母亲,还是请的保姆给母亲做饭。

最终2020年母亲去世后,文芳就带着母亲的遗嘱说是母亲把祖宅分给了她,文离就觉得这是个笑话,同时也觉得父母和大哥去世后,他就被其他三姊妹针对了,因为母亲在世时不让他赡养,而且母亲都有痴呆症了,怎么会搞出遗嘱这个事情,就算搞出了这个遗嘱的事情,那么母亲在世时为什么他这个做哥哥的都不知情。

文离说,妹妹就是拿的假遗嘱,这份遗嘱连司法所都不认同,简直就是漏洞百出,他不肯把祖宅给妹妹,妹妹和弟弟当时还请了三十几辆挖机过来了,想要把他的家和山也给铲平,她都嫁出去几十年了,还回来争什么争,姊妹关系要是好,他也愿意把房子给姊妹,关系不好,谁也别想拿走。

说罢,文离骑着电动车锁上了大门绝尘而去,看着门口的弟弟妹妹,文离也大喊着有什么事情去法院,我奉陪到底。


文家叔叔:文离都是你们惯的

那么这遗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文离骑车离开后,文芳也拿出了母亲在2011年自行前往律师所定下的遗嘱,其中还有文家叔叔做见证。

遗嘱的大概意思也就是父母在世时帮衬了四个儿子成家,同时也给四个儿子分配了地皮,而作为女儿的文芳没有分得任何财产,所以母亲心生愧疚,于是决定把家中祖宅的一半以及桔园留给女儿文芳所有,其他人不得干预。


文芳说母亲不会写字,最后没有签字,而是按了手印,文家的叔叔也承认分家和立遗嘱的时候他都在场,当时分家是老三文离分得了祖宅里的一处猪圈和堂屋的一半,大概三四十平。

但忘了是过了几年,老三就想要父亲给他1000块钱,猪圈和堂屋他不要了,可父亲没有钱啊,作为叔叔的他就出了1000块钱把分给老三的猪圈和堂屋买下来了,最后他又赠送给了文家父亲,也就代表这处祖宅其实是没有老三的份了。

后来又过了几年,文芳和她丈夫想要回来在祖宅上盖房,但老三不愿意,现在他就是后悔了,非要按照当年分家时的协议来。

在叔叔看来,老母亲应该是由几个子女共同赡养的,可事实上老三几乎没有赡养过母亲,之所以让老母亲住在老四家,也是因为老母亲有痴呆症,频繁的更换地方,怕她适应不了新的环境。

而文家姊妹会闹到如此地步,也正是因为文芳他们对老三文离的宠爱和纵容,总之就是惯的他无法无边了,当时老三打了他母亲,叔叔也报了警,说是文离要被拘留15日,可文家姊妹都选择了原谅和退让,每次发生矛盾时,文离都会采用武力解决,他就是觉得其他姊妹不能拿他怎么样,所以他才肆无忌惮。


告别了叔叔,那么文家二哥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随后文芳也找到了二哥,面对询问,二哥也表示和弟弟文离有矛盾,他和弟弟是门紧挨着门,共用一堵墙,本该是亲密无间的亲情却被弟弟用一堵高墙给堵住了。

当时弟弟想要建厂房给租出去,随后就把院墙往外延伸了很多,而二哥就不愿意,延伸得太多会挡住他们出门的视线,容易发生事故,但弟弟就是不肯,因为两人也吵了架,可弟弟趁他住院时,还是把这堵墙给砌起来了。

提及老母亲的遗嘱,二哥轻叹了一口气,他表示自己对这份遗嘱也不知情,如果这是母亲的真实意愿的话,他也愿意遵循母亲的意思,但前提是,几个兄弟该怎么分,还是希望能搞清楚后再说。


我不差钱,只为找回童年的记忆

当告别了二哥后,文芳再次来到了祖宅,此时回忆起小时候的过往,文芳潸然泪下,她说自己从小就是在这里长大的,见证了哥哥们娶妻生子,总之就是满满的回忆,而且房子跟她一样大,都是五十多年了。

文芳也表示,之所以想要把老宅给修缮,目的也就是为了找回童年的记忆,也是为了母亲的遗愿,现在就算哥哥们不愿意把这处老宅给她,她也愿意去修缮完整,因为母亲临终前就想要把这处老宅给修好。


这么一说,文芳还真是有心了,可让人不解的是,就这么一块地皮,姊妹之间为何会闹到如此地步,难道背后还有隐情?带着疑问,调解员单独来到了村委了解情况。

面对文家的矛盾,村委也是一个头两个大,村委表示,当年分家时村委也参与进去了,反正就是一直闹,闹了几十年了,后来通过多次调解,好不容易让四个兄弟相安无事了,现在就是文芳带着遗嘱又掺和了进来,结果好了,矛盾又起来了,而这个遗嘱的事情,村委也不知情。

按照当地的原则来说,家里的老房子一般都是儿子有分的,女儿是不参与分房的,毕竟都嫁出去了几十年,户口也早就迁出去了,反正这个地方位置尽管俱佳,位于长沙二环内,但近五年内不会有拆迁的可能。

在村委看来,现在姊妹之间争这块不值钱的地是因为老三文离觉得被其他几个姊妹给排挤了,不管这块地怎么分,也都应该有他的一份,可其他姊妹就觉得没他的份,所以他就不愿意了,意思也就是大不了都别要了,于是这才搞了破坏,想要老宅彻底坍塌。

而且文芳带着遗嘱回来的目的似乎也不单纯,因为文芳跟他丈夫离婚了,但似乎离婚又没离家,毕竟她们每天还在一起,如果她不离婚,户口是迁不回来的,且遗嘱一事还存在质疑,倘若文芳只是单纯的想要修缮祖宅,那么就不应该在离婚后还要求迁户回乡。


那么既然文芳已经与前夫离婚,她的前夫又为何日日夜夜陪着她解决家庭纠纷呢?对此文芳承认和丈夫因感情不合离婚了,但又因子女和孙子所以离婚没离家,之所以前夫会陪着她,也是因为前夫会给开车,而她不会开车,仅此而已,她希望三哥不要误会了她的意思,同时文芳也希望能继续跟三哥好好协商房产事宜。

只是当再次来到三哥家时,三哥的大门紧锁并不在家,通过电话联系上三哥后,三哥的态度依旧很是气愤也并不愿意再沟通。

看到三哥这么霸道,文芳痛哭流涕,她希望父母在天有灵能给她点提示,这个房子到底还修不修了,她坦言自己并不差钱,以前是开超市的,手里有一定的积蓄,儿女也是在事业单位上班,待遇也不差,所以不是来争房产的,就是想要修缮好老宅,找回童年的回忆,同时完成母亲的遗愿。

最终情绪缓和后的文芳也做了决定,以后还是会跟三哥好好沟通房产的事情,她不想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此事,毕竟都是亲姊妹,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就希望以后姊妹之间能好好相处。


事情发生到现在也就结束了,只是如果真如文芳所说,那么矛盾能闹腾近两年也是让人唏嘘不已,对于文芳而言,如果真的只是单纯的想要修缮老宅,那么可以立下协议,不分配这份老宅就好了,我相信你的几个哥哥没有人不会同意。

现如今又不愿意退步,还非要说的那么高大尚,又是找回忆,又是完成遗愿,真的是让人无以言表,即使想要分也无可厚非,实事求是去协商就行了,搞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出来,就算老宅修缮好了,亲情恶劣到无法修复,真的能找回童年的回忆吗?

不过话也说了回来,作为三哥的文离也应该收收自己的脾气,遇事总是靠武力和逃避去解决,那么再好的亲情也只会让你一次次的推离。

父母离世,作为姊妹,本该更团结一心,不必因为一点财产而斤斤计较,情谊远比金钱更重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多一些大度,多承担一些责任,相信所有的矛盾也都会迎刃而解,家不能倒,情也不能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

还记得,河北省邯郸市一位11岁哥哥牵着9岁妹妹的手,从家中4楼楼顶跳下。

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几天后,两个孩子终于保住了性命,但哥哥航航面部塌陷、眼睛失明,至今病危。

而他的妹妹双腿骨折,肺部严重受伤,两人全身均出现多处骨折。

跳楼的原因,父母称是受游戏误导。报道中孩子的父母说道:

“儿子近期经常在玩《迷你世界》和《和平精英》两款手游。

女儿醒来后说,哥哥告诉她游戏中从楼上跳下不会死,便拉着她的手从楼上跳了下去。”

父母认为,孩子跳楼是受游戏误导所致。

网友评论最多的是:11岁的孩子了连最基本的生命安全意识都没有,不知跳楼的后果,真是难以置信,不能光让游戏出来背锅,父母自身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社会上年轻人自杀事件经常发生,我们对尊重生命相关教育有一定欠缺,他建议从中小学生开始开展死亡教育,让人们学会尊重生命、尊重死亡。

据统计,每年约有5000万人死亡,换算下来,每1秒钟就会有1.8个人死亡。

也就是说,当你看完上面这句话后,已经有几十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

死亡,每一天都在真真切切的发生。

波音737MAX8埃航客机坠毁刚带走8位同胞的生命,而中国社会还在回避死亡教育!

图片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在死亡质量调查报告中,中国大陆地区在80个国家中排名71位。

西方国家通过宗教进行“死亡”教育,中国的“死亡教育”仍处于空白期

逃避死亡的话题会发生哪些问题?我们究竟要怎么面对死亡?

小编强烈推荐这个视频,看完已泪流满面。无比真实和贴近中国人面对临终时的场景,讽刺又心酸,感动又无奈…

《你所见过的人,都会经历一场死亡》请在wifi下观看,土豪可随意!片尾曲也很动人,记得听~自备纸巾哦▼视频来源:飞碟说

是不是感触颇深?死亡是不可控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如果生命的离去代表着失去,那世间还有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死观?

中国青年报曾经公开过一组数据,中国是世界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儿童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在近些年间,家长们应该也有发现,孩子自杀、自残的现象趋于低龄化:

江苏9岁男孩因撞坏学校玻璃怕被惩罚,便跳楼自杀身亡;

四川雅安三名14-16岁未成年人为抢夺财物杀害48岁女店主;

上海17岁男孩因不满母亲批评跳车后又跳卢浦大桥丧生;

重庆三名初中女孩因学习压力太大手拉手从18层楼跳下;

20岁女留学生不堪光鲜生活下的重重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由于死亡教育的缺失,也让这些孩子失去了对于生命的敬畏。

《死亡教育》一书的作者邹余华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家长不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并不代表他们懂得生死。孩子们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在潜意识里获得的对死亡的认知,注定是不全面的、偏激的,甚至是畸形的。”

在那些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的孩子看来,死亡是他们抵抗父母的手段,是逃避惩罚的方式,唯独缺少的是对于生命的尊重。

对于死亡的逃避意识,使得我们的孩子在童年时期承担了太多不必要的恐惧,更使得我们的孩子在长大时候,失去了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

一个对生命没有丝毫敬畏之心的孩子,不敢想象末来的人生将会如何?

一个个悲痛的事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自残、甚至是自杀,对生命完全没有敬畏之心。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正确认识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宋丹丹的儿子巴图,小时候在公园玩,捏死了几只小蜗牛。

宋丹丹发现后,对儿子说道:

“小蜗牛的妈妈外出找吃的了,等她回来时,发现孩子都不在了,得多伤心呀。”

简单的话语,击中了小巴图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的眼圈红了。

宋丹丹让儿子体会到生命是可贵的,不可践踏,一定要珍惜。

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但正是由于年幼,他们能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用更坦然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

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死亡也决定了他如何面对生命,正确的生死教育,能够让孩子对生命有界限,从而完善孩子的人格发展。

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父母们不愿跟孩子谈论死亡,有的是害怕孩子一时接受不了残酷的真相,有的则是认为小孩没必要懂那么多,长大就自然明白了。

但实际上,父母忽视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后果往往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因为这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其一是孩子把生死当作儿戏,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曾经一位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他们家孩子养的金鱼死了,孩子非常伤心。

他却毫不在意的告诉孩子不要难过,金鱼是在睡觉而已。

过了几天,他和孩子去游泳。小朋友居然在无意中捞到一条小鱼。

他把鱼高高的举过头顶,朋友还以为是要向自己炫耀他的战利品。

但是接下来孩子直接重重的把鱼摔在了地上。朋友吓了一跳,连忙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孩子很高兴的说:“爸爸,我想让它睡觉。”

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没有好好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严重性。

那些长大后漠视生命、具有强烈暴力倾向的孩子,很可能从小就缺乏正确的死亡教育。

这样血淋淋的例子,难道还不能让那些认为死亡教育无用的父母们警醒吗?

缺乏死亡教育,还容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对死亡极度恐惧和抗拒。

日本作家山口茜和奶奶的感情非常深厚。她回忆起奶奶去世的经历,一直都无法释怀。

她5岁时,奶奶因为癌症与世长辞。

奶奶临终前,她被匆忙带到病床边。她只是感受到大人们中间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氛围,但没有一个人告诉她——这是你见到奶奶的最后一面了。

甚至在奶奶住院期间,年幼的她也只是懵懂地知道奶奶生病了,但是不严重。因为每个大人都敷衍地告诉她:“奶奶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直到几个月后,当她再三追问“我们为什么不去奶奶家”的时候,妈妈才不得不告诉她真相。

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的愤怒和绝望,一种比悲伤更复杂、更无处释放的情绪占据了内心。

就是成年以后,朋友们也不敢在她面前提及死亡、去世等词眼,否则她就会变得面色惨白,精神濒临崩溃。

父母们以为隐瞒死亡的真相是对孩子的保护,避免让他们接触如此沉重的概念,从而给幼小的心灵带来负面影响。

但其实,“死亡”跟“新生”一样,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

一味地刻意欺瞒,会让孩子对它的认知产生偏差,反而不利于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我们呵护和关爱,每一个孩子也需要我们用心讲述死亡的含义。

2018年,时间带走了李咏、金庸、邹文怀、蓝洁瑛、斯坦李… 中国人被迫集体面对死亡。

而日常生活中,春节和重大节日不能说“死”字,买房不买带“4”的楼层,老人家去菜市场买菜,都不会买到数量“4”…

“死亡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这个观念已经深入大部分人的内心,好像我们不提起它,它就永远不会发生。

就连2017年大热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都险些不能过审,因为这样的亡灵题材是不能引进的。但是在过审时看哭了所有广电审查人员,所以破例让通过了…

看过电影的人都感慨,这是我们看过的最好的死亡教育

说到死亡,为什么墨西哥人是载歌载舞、搞怪化妆、把酒言欢的亡灵节?而我们是欲断魂,悄无声息的清明节?

大部分中国孩子参加葬礼的时候,是躲在大人的身后,若提关于死亡的事就是被呵斥的情景。我们小心翼翼地,避免着谈论太多,那种小心谨慎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

我们回避,别人则大大方方做成动画。我们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吗?那是我们根本没找到正确的方式吧。

这么深刻的道理,一部动画用欢乐的节奏,轻轻松松就讲给孩子听了。而且很多孩子都听懂了,看哭了,明白了。

“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

我们是时候转换观念了。因为逃避的态度并不会让孩子感到好受,反而有可能导致悲剧性后果。

因为好奇而尝试死亡的滋味,或者因为疏导不畅而留下心理阴影,或者因为太轻视死亡而在遭遇挫折时选择自杀,都是死亡教育缺失的表现。

在节目「爸爸去哪儿」里,夏克立对女儿夏天的死亡教育堪称范本。

他跟女儿说狗狗年纪大了,活得并不开心。在女儿问狗狗去了哪里的时候,没有回避而是直接告诉她:狗狗去世了,有一天爸爸也会离开。

在女儿无法接受时告诉她,人到了年纪都会去天堂,那里很漂亮,人们会回到最开心的年纪。

夏天听了之后很安慰,变得没那么难过了,也就慢慢地接受了狗狗去世的事实。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讲述死亡,适当地给他们安全感,孩子才能慢慢接受死亡,学会正视死亡、尊重生命、快乐生活。

在国外,死亡教育从幼儿园起开始普遍实施。有些学校不仅作为一门单独课程来上,还渗透到生物课、科学课、社会课等各个学科。

学校还和一些养老院、临终关怀机构合作,老师会带着孩子去这些机构,为临终者送上祝福,在开展死亡教育的同时也是情感教育的培养。

有研究显示,在资讯尤其发达的今天,孩子从3、4岁就会接触到死亡的概念。没有天生就懂得尊重生命的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认知死亡和生命的关系,非常有必要。

如果遇到植物、宠物、亲人朋友的死亡,家长没有必要对孩子隐瞒,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安慰,让他们感到安全。

用分离来表述死亡,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学习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很难,但开放的、诚实地讨论死亡,会远比让孩子独自去理解这件事情要好。

#05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其实,只要父母善于引导,孩子是会主动观察的,对生死才能有一定的概念,父母可以通过以下3点加以引导:

第一:父母应保持积极态度,正向引导

父母只有自己对生命和死亡有正面的认识,才能引导孩子。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感觉,很多时候是由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如果父母不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总是回避,孩子不仅对生死没有界限感,增加困惑和恐惧,甚至会无意识的做出漠视生命行为。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对死亡的认知时认为:

在2到7岁的时候,孩子对死亡所产生的焦虑既是短暂的,又会一再发生。

孩子害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因为死亡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是无法想象出来的;他们害怕的是分离,害怕被抛弃。

所以在孩子幼年阶段,我们跟孩子谈死亡时,首先就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黄磊曾在节目中被女儿多多问及死亡是什么,他的回答充满了智慧:

黄磊:“你知道星星的光是什么吗?每一颗星星都是属于一个人的。每一个人要离开这个世界,就到天上变成了星星。”

多多:“星星那么小,等我上了天怎么分得出哪颗是你?”

黄磊:“我们就变成一颗星星了,一家变成一颗,相爱的人会在天空重逢,永不分离,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变成一颗最明亮的星星。”

他的说法既很好地解释了死亡的概念,又能给年幼的孩子巨大的安全感,消除孩子的焦虑,确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对世界的理解逐渐加深,这样的故事就不能满足他们对真相的探知了。

这时我们需要用更加贴近稍大年龄孩子认知水平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死亡。

我们应该利用生活中合适的场景主动向孩子做科普,而不是等到他们提问时再手足无措地应付。

第二:利用大自然或绘本等让孩子感知生死规律

父母还可以通过读绘本等方式科学普及生死知识,比如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汤姆的外公去世了》都是给孩子讲死亡、生命发展规律很好的工具。让孩子知道每个生命都会死,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小动物、花草树木...

一次台湾作家刘墉带儿子去看枫叶。漫山遍野的红枫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扬扬地飘落,场面蔚为壮观。

他的儿子第一次看到如此壮丽的画面,高兴得连蹦带跳。

刘墉告诉儿子:这世上没有永不凋零的树叶,每个人也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死亡,和出生一样,都是很自然的事。死亡是一场告别,虽然避免不了伤感,却依然可以像枫叶一般美丽。

就这样,他用春风化雨般的讲述给孩子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死亡教育课。

他的儿子后来在作文中写道:“自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对死亡没有之前那么害怕了,因为爸爸的话让我感受到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但正是由于年幼,他们能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用更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死亡。

大树的落叶、死去的昆虫,能让孩子体会到生死的过程。

第三:接纳孩子恐惧的情绪,给予足够安全感

当孩子对死亡表现出恐惧时,我们要正面这种恐惧,这是死亡教育的前提。

并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永远爱着他。

只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慢慢接受死亡。

让孩子逐渐体验离别等难过的情绪,坦然和孩子分享自己悲伤的心情,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女儿萨莎哭着告诉他,自己养的宠物小鼠佩拉死了,她非常难过。

奥巴马见女儿哭得伤心,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安慰她,并且还提议全家为佩拉举行一场葬礼。

周末,他们一家人来到一片洒满阳光的草坪上。铲土、挖坑,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装有佩拉的小盒子放进去,随后他们还在旁边种下一株银杏作为纪念。

最后,全家人都伫立在那里,一起为佩拉祈祷。

做完这一切,奥巴马温柔地告诉女儿:“佩拉虽然去天堂了,可是他给我们一家人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作为礼物,他的生命就活在这些礼物里,永远陪伴着我们。世界上有很多人像佩拉一样,他们把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作作为礼物留给我们,让我们这些没有见过他们的人,也能认识他们,永远记得他们。”

听了奥巴马的话,萨莎马上摆脱掉伤感的情绪。

她庄重地告诉爸爸:“我也要像这些可爱的人一样,好好地生活和学习,以后去天堂的时候,也能给这个世界的人们留下我自己的礼物。”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正确认识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对生命最好的尊重,不是闭口不谈死亡,不是一味夸大死亡,而是我知道终点在哪里,也珍惜路上遇到的风景。

当你的孩子和你聊起死亡时,你可以把《科学松鼠会》中的这段话讲给他听: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哪怕再也见不到,但引力仍在。纵使再不能相见,爱过的人仍是我们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们宇宙之网永恒的组成。

亲爱的孩子,我希望你明白:

死亡是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谁都逃离不了。尽管它留下的会有伤心难过,但是生命的逝去不代表爱的分离,那些温暖的记忆将是陪伴你好好生活下去的动力。

哲学家萨瓦特尔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我们正视死亡这个话题,是为了让孩子对生命有所敬畏,我们谈论「死」,是为了让孩子重视「生」。

对孩子来说,死亡教育其实是一场最好的生命意义教育。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差14岁的兄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