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青海青光眼手术好在哪呢?

  “我是医生,我负责看病,你负责相信我。”这位医生的一席话,掷地有声,温暖了远方人的心。

  今年69岁的卡布拉(化名),来自青海省贵德县常牧镇都秀村,2020年12月份发现眼眶疼痛并伴有肿胀感,立即去当地县医院检查,县医院诊断为青光眼,但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需到上级医院去检查治疗。于是,卡布拉决定趁热打铁,在2021年春节,她前往青海省西宁市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出该患者眼睛前房过浅,视神经损害严重,若手术风险较大,眼睛复明的概率较低,考虑到综上原因,该院医生建议她选择更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治疗。

  这一路,从信心满满地开始到最后的频频受挫。两次的寻医问诊,让卡布拉清楚的了解到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所谓不可逆是指,青光眼导致的视神经损害是永久性的,就像老鼠偷奶酪一样,偷走一点,视神经损害就会严重一点,等把奶酪偷完了,可能就失明了。而青光眼一旦失明,就再无机会恢复视力。面对这样的结果,卡布拉深感焦虑和无奈,渴望得到进一步的治疗。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她通过朋友介绍,得知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惠晓颖主任是这方面的专家,或许能帮她治疗眼疾。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卡布拉在家人的陪同下,辗转近1000公里,从青海来到我院求医。惠晓颖主任详细检查发现,诊断该患者为双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视力只有眼前指数,左眼视力0.4)除此之外,该患者的双眼还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在清楚地了解卡布拉的病情后,惠主任为她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只需一场手术便能解决多个眼部问题。于是,在2021年6月1日和2021年6月9日做了双眼青白联合手术,使原来狭窄甚至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眼内的液体流出通畅,眼压下降,同时摘除了患者的白内障,视力明显提高,可谓一举两得。目前,卡布拉病情稳定,伤口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惠晓颖主任指出,随着青光眼微创手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青白联合手术已成为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手段,然而在选择不同的青光眼微创手术时,需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更合适的联合手术方式。如此,青光眼患者方可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挥别黑暗,重获美好视界。

}

626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626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4例(上海6例,陕西6例,天津5例,福建4例,广东4例,重庆3例,浙江2例,江苏1例,湖北1例,四川1例,云南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4例,浙江2例,福建1例);本土病例5例(北京3例,上海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0例,本土病例47例(北京18例,内蒙古18例,辽宁5例,上海4例,重庆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625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20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1930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8985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626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48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19791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5565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25103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7790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7例,其中境外输入49例,本土18例(辽宁6例,安徽3例,广东3例,上海2例,广西2例,北京1例,云南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45例,其中境外输入72例,本土73例(上海20例,吉林14例,北京12例,内蒙古12例,辽宁10例,广西2例,福建1例,江西1例,四川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7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919例(境外输入48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95015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336658例(出院63682例,死亡939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50例(出院83例),台湾地区3613345例(出院13742例,死亡6254例)。

西藏山南市地处祖国边陲,有4个边境县市,且与多国接壤疫情防控压力巨大,防控工作更须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为落实党中央疫情防控方针,强化基层防控检测能力,自今年4月起,受山南市卫健委委托,山南市藏医医院首次承担山南地区基层医务人员新冠核酸检测能力培训。湖南省疾控中心根据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和安排,派出专家科学援藏、精准援藏,与山南人民团结在一起、奋战在一起,为当地,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技术支援。

湖南援藏专项基金援建的山南市藏医医院检验科PCR检测实验室于20218月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覃迪副主任技师作为湖南省第十批短期援藏医疗技术人才承担了山南市藏医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同时承担了藏医医院对山南地区基层医务人员新冠核酸检测专项培训的教学及考核任务。培训期间,覃迪就实验室生物安全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样、运输、检测与检测结果解读及影响因素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解,同时与藏医医院检验科专家一起示范实验具体操作,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和仪器设备使用要点,并在培训结束后主持参与了理论与操作考核,目前已完成山南地区各县乡镇8名医务人员的教学考核,为考核通过人员颁发了新冠核酸检测合格证书。

湖南省疾控专家通过“我做你看,你做我帮”手把手带教结对学员,为西藏疫情防控带来了新技术、注入了新力量,提升了山南医疗服务水平,为进一步守护好山南人民群众健康,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提供了保障。

脱发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毛囊导致的病症,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脱发治疗分子靶点。623日发表在《自然免疫学》上的研究论文,描述了称为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是如何使用激素作为信使,与皮肤细胞相互作用以产生新毛囊,从而促进毛发生长。

  研究人员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调节性T细胞如何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过度免疫反应。新研究确定,实际上促进头发生长和再生的上游激素信号和下游生长因子与抑制免疫反应完全分开。

  研究人员研究了调节性T细胞和糖皮质激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和其他组织产生的胆固醇衍生的类固醇激素。他们在正常小鼠和调节性T细胞中缺乏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小鼠中诱导了脱发。

  两周后,研究人员看到了小鼠之间的明显差异。正常小鼠的毛发重新长出,但没有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小鼠几乎不能重新长出毛发。研究结果表明,调节性T细胞和毛囊干细胞之间必须发生某种交流,才会使毛发再生。

  研究人员使用多种技术监测多细胞通讯,然后研究了调节性T细胞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皮肤组织样本中的表现。他们发现糖皮质激素指导调节性T细胞激活毛囊干细胞,从而导致毛发生长。T细胞和干细胞之间的这种串扰取决于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调节性T细胞内诱导产生TGF-β3蛋白的机制,TGF-beta3然后激活毛囊干细胞分化成新的毛囊,促进头发生长。其他分析证实,该途径完全独立于调节性T细胞维持免疫平衡的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在急性脱发病例中,免疫细胞会攻击皮肤组织,导致脱发。通常的补救措施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抑制皮肤的免疫反应,这样它们就不会一直攻击毛囊。应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双重好处,即触发皮肤中的调节性T细胞产生TGF-β3,刺激毛囊干细胞的活化。

这项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和糖皮质激素不仅是免疫抑制剂,而且还具有再生功能。接下来,研究人员将研究其他损伤模型并从受伤组织中分离出调节性T细胞,以监测TGF-β3和其他生长因子水平。

:青光眼是否会影响机体的认知功能?

此前研究青光眼和认知功能之间关联的研究往往得到混合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旨在寻找青光眼和机体大脑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青光眼是一种诱发不可逆失明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study: Findings from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明,青光眼和机体认知功能之间的任何关联可能都很小或没有。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了7073名年龄在51岁及以上的美国成年人,所有参与者每两年接受一次电话随访,研究者发现,患青光眼的参与者往往拥有较高的认知功能评分,但在最常的18年的随访时间内,其机体认知分数下降的速度也更快一些,此外,研究者观察到的青光眼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较少,且不太可能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日前,广东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新的修订稿有诸多开全国先河的亮点,一公布即得到关注和好评。其中第六十四条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在全国率先赋予护士一定的处方权,规定取得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在护理专科门诊或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展执业活动时,可以开具检查、治疗、外用药的“处方”。

是否应该赋予护士处方权,是近年来医疗系统的一个热议话题。有人担心,让护士开处方容易引发医疗纠纷,也不利于医护分工协作。但在基层,护士单独上门服务或实施医疗行为是常见现象,倘若护士只能遵循医生的处方行事,每次都得医护到齐才能诊疗,就不符合“护士需要放单”等基层医疗工作需要。而且,目前具有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越来越多,对于不复杂的诊疗,护士有开处方的能力,赋予护士一定的处方权,不仅必要,而且现实。

  深圳市此次立法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20177月,安徽省卫计委印发相关通知,提出探索给予执业护士在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伤口换药等特定范围内的“处方权”,在医师的指导下开具处方。当时这是由一个地方职能部门工作通知推动的试点,且护士获得的是带引号的处方权,没有多大的自主性。在此基础上,深圳市将护士的处方权写入地方性法规,更具有鲜明的引领意义。

  立法赋予护士处方权,将为居家诊疗与护理扫除障碍。无论是家庭医生团队里的护士,还是社区护士、“网约护士”等,将来都有望成为社区居民家中的常客。在过去,单独上门的护士虽然在发放慢性病药物、更换导管、伤口换药等方面可以十分娴熟地操作,但护士毕竟没有处方权,一旦出事,哪怕是出现无法避免的不良后果,护士也可能要担负法律责任。护士的相应处方权成为法定权,顾虑从此消除,居民在家就能获得护士力所能及的诊疗服务。

  当前,护理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在医疗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在城市医院,护理门诊越来越多,让护士拥有一定的处方权,便于护士发挥专业特长。在基层,不仅医养结合被广泛推崇,而且“养”的比重在不断提升。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护理的工作量与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让护士拥有一定的处方权,契合社会发展趋势,有望大幅提升基层看病的便捷性。

通过赋予护士处方权来提升诊疗质量与便捷程度,绝非一次立法就能轻松办成。护士处方权建立在专科护士制度的基础之上,而专科护士制度对于护士的专业能力和学历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这正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一块短板。迈出第一步值得赞赏,迈好每一步更显可贵。吸引更多护理人才下基层,普及专科护士专业培训,让更多护士能够拥有并履行好处方权,这项举措方能变成普惠性,造福于更多民众,也为普及推广提供借鉴。

多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莘莘学子也将迎来“第二关”——填报高考志愿。从2022年《百度热搜高考大数据》统计情况看,年临床医学又重新回归高考热门专业Top5。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副主任李宏军教授表示,“作为医生和老师双重身份,很高兴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学习医学,我国医护人员队伍还面临很大的缺口。”有专家寄语考生,填报临床医学除了兴趣,还要有仁心和大爱。

  早些年,“学霸”不愿意学医、“医二代”越来越少、一些医科大学只能降分录取等现象,一度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学医太难、太累,学成毕业之后工作压力大、伤医案多发导致医生的职业风险增加、医务人员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等,成为“临床医学”等专业遇冷的重要原因。这种现象让人很担心,假如照此趋势发展,将来谁守护民众的健康,或将成为一道社会难题。

  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在许多场合被夸大了。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的热度持续提升,这两年更是十分明显,不仅录取分数攀升,而且医学专业报考人数大增,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高分考生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医学专业。今年,“临床医学”专业的热度更是连续两年蝉联第五,受追捧已成为一种趋势。

  “临床医学”成热门专业,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关系。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也凸显了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树立了医务人员更好的职业形象,使学生比过去更加崇敬医务人员,愿意将来能够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此外,一些家长也更多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人从医,不仅对社会有益,对家人也很有帮助,因此鼓励孩子学医。

  还应当看到,学医热重现,既是医改成效的体现,也是传统尊医观念的回归。当前,医疗法规逐步健全,医改的力度前所未有,医务人员的安全感持续攀升,待遇也有望持续改善。这些有利因素结合在一起,就会不断催热医学专业。

  从古至今,医生都是民众所向往的职业,我国古代有“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说法。当前医生的职业尊崇和民众对这一职业的向往并没有发生改变,只不过受到一些短期现象的影响而已,当不利因素消除,医生这个职业的受追捧不断提升,就会成为必然的趋势。

“临床医学”成热门专业是个可喜变化,莘莘学子尤其是“学霸”们的大量涌入,将为提高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当然,正如专家所说,报考医学专业的考生需要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从医不仅要学习成绩好,更要有爱心,能够对患者的疾苦感同身受,学生只有将仁心和仁术集于一身,才能在从医的道路上大展宏图,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也成就更好的自己。

保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家里常备防暑降温药,如十滴水、风油精,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当前,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温酷暑时节,多地局部将高达40℃。炎炎夏日,如何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

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非必要时不要在上午10点后、下午4点前在高温暴晒下长时间行走或强体力劳动。如果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如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凉帽、太阳镜,打遮阳伞,涂抹防晒品。一旦出现头晕等不适,尽快选择阴凉、通风处休息,及时补充水分。

老年人、儿童、孕妇、体弱者以及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应避免在午间高温时段外出。

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在地上洒水,使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老年人不要为了节约电费或者体弱多病怕受风寒,而穿长衣长裤待在家中,导致室内中暑。

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生活,每天应抽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

多喝水,减少高脂饮食,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等的食品摄入,如蛋、奶、蔬菜和水果等,控制高糖、酒精饮料饮用和冰镇品食用。

保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家里常备防暑降温药,如十滴水、风油精,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产热大于散热,体内热量蓄积过多,引起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产生一系列中暑症状。此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都是中暑常见的诱因。

出现中暑症状时,首先要迅速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喝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可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如果体温升高,可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用30%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如果出现重症中暑症状,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为贯彻落实《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近日,国家药监局就《化妆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2714日。

记者了解到,2020928日,国家药监局曾就《化妆品抽样检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与上一版征求意见稿相比,本次征求意见稿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细化,并且文件名称由“管理规范”变为“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共863条,主要包括计划制定、抽样、检验和结果报送、复检和异议、核查处置、信息公开等内容。

《管理办法》明确,化妆品抽样检验应当重点关注下列产品:儿童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使用新原料的化妆品;监督检查、不良反应监测、安全风险监测、投诉举报、舆情监测等监管工作中发现问题较多的;既往抽样检验不合格率较高的;流通范围广、使用频次高的;其他安全风险较高的产品。

根据《管理办法》,抽样分为现场抽样和网络抽样。抽样人员抽样前不得提前告知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抽样时,抽样人员不得少于2人。

《管理办法》对“抽样异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抽样中,发现涉嫌存在以下情形的,属于抽样异常情况,抽样单位应当依法立案调查或者将问题线索依法通报具有管辖权的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或者未备案上市销售、进口的普通化妆品;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无中文标签的进口化妆品;标签标注禁止标注内容的化妆品;其他涉嫌违法的情形。

在“对注册人备案人等调查与风险控制”方面,《管理办法》规定,核查处置部门对境外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开展调查时,该境外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可以委托其境内责任人协助调查,代为签收有关执法文书等。境外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拒不履行有关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法10年内禁止其化妆品进口。

另外,《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对否认生产/进口的调查”。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境内责任人提出样品真实性异议,否认检验结论为不符合规定或者存在问题的产品是其生产或者进口的,核查处置部门应当重点调查涉及产品的生产记录、产品留样、销售记录等,对上述企业库存或者留样的其他批次或者同类产品、原料进行抽样检验。核查处置部门应当结合现场调查、抽样检验、经营环节产品溯源、企业提交的异议申请资料等情况,综合判断产品是否为其生产或者进口。

经调查核实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境内责任人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核查处置部门应当依照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的情节严重情形,对其依法从重从严处罚。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制定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近日公布。针对互联网诊疗中处方审核、隐私保护、诊疗质控等社会关注点,细则做出了哪些监管规定?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诊疗出现规模性增长。至2021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700多家。

  “隔空”诊疗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是较长时间以来互联网诊疗的定位。不过,对于何为复诊,此前业内缺少具体标准,导致出现一些监管真空。

  此次公布的细则要求,患者就诊时应当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由接诊医师留存相关资料,并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

  “标准更具可操作性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认为,针对患者应提供哪些确诊材料、谁来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等,都有了明确规定。

  细则同时要求,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本次就诊经医师判断为首诊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互联网诊疗的情况时,接诊医师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先选购药品,再因药配方,甚至由人工智能软件自动生成处方——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此类操作,曾被多次曝光。

  此次公布的细则规定,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

  细则还规定,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提供诊疗服务。

  “质量与安全是医疗行业永恒的主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信息化研究部主任舒婷表示,任何假借互联网的名义来挑战医疗质量底线的行为,都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亵渎。

  一边是加强处方监管,一边是探索更便利的线上复诊续方。在浙江宁波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开放了慢病续方入口。患者提出申请后,专职医生团队根据实际情况为其续方,患者通常当天便可在家收到药品。

  对线上诊疗的质量监管,是否与线下诊疗相一致?此次公布的细则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要求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将互联网诊疗纳入整体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根据细则,互联网诊疗行为的过程及结果都必须进行完整记录,病历、处方等关键信息的流转应可追溯,以此确保互联网诊疗全过程都在法规的监控和保护范围内。

  “互联网诊疗行为与线下诊疗行为具有同等的效力。”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赵韡解读,互联网上发生的诊疗、质控、监督、投诉、数据共享等行为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进行,保证线上线下一体化。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发展办主任卢清君认为,互联网医院要将自身角色明确定位为医疗机构运营者,对于开办独立设置互联网医院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转换。

  互联网诊疗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隐私信息泄露问题也备受关注。

  细则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隐私保护等制度,并与相关合作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责关系。

  关于患者隐私保护,一些地方已出台相关政策。宁夏出台的互联网医院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医院若出现“未妥善保管患者信息,非法买卖、泄露患者信息”“发现患者信息和医疗数据泄露时,未立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等行为,将被一次性记12分。这意味着,这家互联网医院将提前启动校验程序,并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据了解,宁波市第一医院结合院内实际情况,为患者既往的就诊记录和健康档案等隐私保护薄弱环节加上“三保险”,全面保护医患隐私。

  舒婷表示,细则针对关注度较高的病历留存、平台数据、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问题,都有更为细节的阐述,这些要求为下一步监管的具体实施指明了方向。

  可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认为,这份文件发布在行业快速发展期,从业者要沿着“严肃医疗”的思路,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良性发展。

  “互联网医院的业务量目前并不均衡,有些很繁忙,有的则类似于‘僵尸’医院、功能单一。”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乐说,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加强相关培训,引导供方更好地匹配社会需求。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包括医务管理专家以及信息化、大数据等方面的专家。

舒婷表示,考虑到各地区发展速度不均衡,细则在划定底线和红线的同时,各地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实施方案,促进互联网诊疗健康发展。

很多玩具或者遥控器都会装有纽扣电池,一旦误食,电池会在消化道内各种消化液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医生徐升在社交平台表示,他近期接诊2名孩子吞下磁力珠的病例:一名2岁的小朋友在吞下3颗磁力球后又误食螺丝钉,导致肠管3处穿孔和坏死;另一名小朋友误食19颗磁力球,到医院时已经快休克了,穿孔部位多达9处。徐升希望家长们可以意识到磁力球危害,谨慎购买及让孩子玩耍,避免悲剧发生。

新京报记者以“磁力球”为关键词查询,发现此类案例还有很多:6岁男童误吞12颗磁力球、3岁的宝宝独自玩耍时,误将14颗磁力球当糖豆咽了下去……“通过这几年的科普和新闻宣传,误食磁力球的患儿有所减少,但仍有发生。”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综合外科主治医师朱林生表示。

磁力球因为其可以随意组装队形,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朱林生介绍,磁力球危害和它的数量是相关的,如果孩子仅仅是误食一颗磁力球,一般可以先观察,可随大便排出。如果孩子误食多颗,磁力球因为磁力会相互吸引,就有可能引发肠梗阻、肠穿孔,进而引起腹腔感染甚至是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朱林生建议,尽量不要给儿童购买磁力球作为玩具,以免误食引发危险。如果实在想玩,也必须在家长的陪伴保护下玩耍。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医生高金明表示,儿童时期的宝宝喜欢用嘴巴来探索世界,新鲜东西总是喜欢放进嘴里尝一尝。婴幼儿家长购买玩具时需要注意质量,定期检查玩具是否有破损,或者存在被咬破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药品要“藏”好,放到孩子们拿不到的地方;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要经常反复和他们强调,不要随便把食物以外的物品放在嘴里去尝试以及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发生,让孩子从心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尖锐的或者比较特殊类型的异物,如磁力珠、吸铁石需要高度注意。尖锐异物在排出的过程中,可能会直接损伤或嵌顿在肠管中,引起患儿不适甚至出血、穿孔。两颗以上的磁力珠或吸铁石可能会在不同位置肠腔内吸在一起导致肠管受压血运不良,出现黏膜损伤甚至肠管缺血,会进一步导致肠坏死、穿孔、梗阻等。

很多玩具或者遥控器都会装有纽扣电池,一旦误食,电池在消化道内各种消化液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具有强腐蚀性碱性溶液以及有害刺激性气体,可能会腐蚀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等组织,甚至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

一些药物表面由颜色鲜艳的糖衣制成,看上去很像糖果,很容易引起宝宝误服,尤其是降压药、降糖药、安眠药、抗抑郁药物等,如误食过多,会导致低血压、低血糖、呼吸抑制等情况,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家长们一定要把药品放到孩子不容易拿到的地方。另外,家中备药数量最好心中有数,万一发生误食,可以很快知道吞入的数量,这个信息对医生诊治很重要。

市面上很多食品包装里面都会带有干燥剂,并且干燥剂的成分有很多种,一些干燥剂误食后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但一些干燥剂具有强腐蚀性,如生石灰干燥剂,误食后会灼伤口腔或者食道,误食后需要立刻口服温开水或者牛奶进行稀释,同时立即就医治疗。

甲亢患者代谢快、消耗多,故宜摄入足够热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患者还要注意保护胃肠功能,选择清淡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有统计显示,夏季到医院就诊的甲亢患者比其他季节多三成以上。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秀媛解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而甲状腺激素是产热激素,能加速人体新陈代谢,能量代谢旺盛的甲亢患者基础体温比一般人高,加上夏季气温炎热,会热上加热,因此病情常常在夏季反复或加重。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及分泌甲状腺激素,从多方面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包括能量代谢、三大物质代谢(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机体基本活动的激素,对各个器官系统功能几乎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因此,甲状腺也被称为“人体生命腺”。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自身甲状腺组织合成及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甲亢对人体影响是全身性的。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高彩霞介绍,甲亢患者的典型症状有乏力、怕热、多汗、体重下降等高代谢症候群,以及兴奋、易激惹、急躁、易怒、手颤、失眠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还会出现心悸、气短、心率快等心血管系统表现,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肠鸣音活跃等消化系统表现。此外,多数患者还伴有甲状腺肿大、突眼、胫前黏液性水肿等。女性往往会月经减少甚至闭经,男性可能出现阳痿、不育等。老年人甲亢症状常不典型,甚至与典型甲亢症状相反,表现为食欲不振、沉默寡言、情绪低落、表情淡漠等等,称为“淡漠型甲亢”。

“甲亢男、女均可发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女性是男性的4-6倍;家里有亲人患甲亢、患免疫相关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等都是高危人群,另外,临床上会见到工作压力很大,伴随经常加班熬夜、过度劳累的年轻人被诊出。” 高彩霞指出。

若不积极治疗,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如甲亢性心脏病、肝功异常、白细胞减少,引起周期性麻痹、肌无力,引起顽固性腹泻、导致女性月经不调及不孕等。“甲状腺危象也称为甲亢危象,是甲亢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甲亢在某些应激因素下会突然病情急剧加重,表现为高热,大汗淋漓,心动过速(心跳一分钟内超过140次),恶心、呕吐、腹泻;烦躁,焦虑不安,甚至出现心衰、昏迷等,危及生命安全。”高彩霞提示,如果发现自己近期容易烦躁、脾气很大;非常疲乏,休息也不能缓解;怕热、爱出汗;吃得很多体重却下降很快、大便次数增加,还有心慌、心率快、手会细微颤抖、脖子变粗等症状,要警惕起来,尽快到内分泌科就诊,除外甲亢或其他甲状腺疾病。

甲亢患者大多“耐冬不耐夏”,张秀媛提示,甲亢患者安稳度过夏季,可注意以下几点:

甲亢患者夏天户外作业应避免高温,运动注意动静结合。甲亢初发时本身代谢过于旺盛、心率快、出汗多。而夏季炎热会使汗泄太过,暑邪耗气伤津,加重心悸口渴,还可能出现胸闷,因此,甲亢患者宜静养为主。当症状基本控制时,选择清晨或傍晚,去公园、湖边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做些舒缓运动,运动后切勿立刻冲冷水澡。

饮食除限碘外,夏季饮食还有其特殊性。甲亢患者代谢快、消耗多,故宜摄入足够热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患者还要注意保护胃肠功能,选择清淡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炎炎夏日,生冷食物对甲亢患者并不友好,不能贪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应尽量少吃,饮食以清淡为主,如冬瓜、荸荠、藕等食物甘寒滋阴,苦瓜清热、西瓜可清暑利尿。饮品也尽量避免刺激性的咖啡、浓茶类,可选择绿豆汤,或代茶饮,如乌梅、麦冬、适量泡水代茶饮。

生活起居方面,夏季宜晚睡早起,子时(23-次日凌晨1时)大睡、午时(11-13时)小睡,适当晚睡,但尽量子时前入睡。夏季养生情绪调理、放松心情是关键。中医认为,夏气通心,心主神志,要重视心神的调养。甲亢患者本身易急躁、爱发脾气,加上盛夏酷暑,人更容易心情烦躁。患者要使自己的情绪平稳下来、心平气和,切忌因躁生热,防止心火内生。可以按揉阴郄穴宁心安神,养阴止汗。取穴位置:神门(手腕第一横纹靠小指一侧,手前臂可触摸到的大筋处)上0.5寸,大约半个拇指的距离,按压有酸痛感处。

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段饮用牛奶,并无实质上的差别。不过,对有些朋友来说,空腹喝牛奶更容易因乳糖不耐受发生腹胀和腹泻。

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爱的饮食之一,喝牛奶的好处如今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认识,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维生素D等。但是您知道吗,牛奶虽好,如果喝错了,对健康反而无益,甚至有害!比如下面这几个问题,就需要一一向大家解释清楚。

送服药物不建议用牛奶,最好用清水,牛奶含有蛋白质和钙,可能会影响药物发挥作用。除非药物说明书上注明:牛奶不影响该药物的吸收或可以用牛奶送服,否则在其他情况下,不要用牛奶送服药物。

如果将钙片与牛奶同时服用,就可能造成钙质的浪费,起到的作用不是1+1=2,甚至可能会造成“正正为负”的结果。

因为当钙质摄入量达到一定范围时,再增加钙的摄入就可能导致胃肠道对钙的吸收下降。而且钙制剂与牛奶混合后,可能导致牛奶中的大分子胶质发生变性,形成絮状沉淀,也会影响牛奶的感官性状。

牛奶搭咖啡,影响钙吸收吗?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离子,而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和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据统计,长期大量饮用咖啡的人群,骨质疏松的概率相对要高一些,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与咖啡影响钙的吸收有关。

所以,喝咖啡首先要注意控制好量。一般成人每天喝2杯(每杯200毫升)是可以的。在控制好量的前提下,咖啡搭配牛奶一起喝虽然会丢失一点钙,不过多喝几口牛奶就可以了。

一些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喝牛奶,觉得牛奶能养胃。反流的原因是胃里有一些带酸性物质,常常吐酸水,这种朋友喝牛奶可能会加重不适。因为牛奶可能会导致胃酸增多,加重食道反流现象。所以,患消化道溃疡或胃食管反流的朋友,不要喝太多的牛奶。

如果经医生确认,病情可以适量喝一点牛奶的话,可将牛奶少量、分次饮用,不要喝凉牛奶,或者建议可以将牛奶用来和面,制作面食。

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段饮用牛奶,并无实质上的差别。不过,对有些朋友来说,空腹喝牛奶更容易因乳糖不耐受发生腹胀和腹泻。另外,晨起空腹只喝牛奶的话,牛奶在胃肠道通过时间会较快,从而导致吸收效率略有降低。一般来说,晨起空腹喝牛奶的时候,同餐要搭配一些主食和蔬菜,或者把牛奶放在两餐之间喝。

有个别朋友听说牛奶营养好,就把牛奶当水喝。其实,喝奶也是适量有益、过犹不及。尤其是大量摄入全脂奶的话,也会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饮用相当于牛奶300克的奶制品。市面上正好300毫升包装的牛奶很少,所以这里有一个建议:对于一般成人而言,也可以喝一包250毫升的牛奶,再加100毫升的小罐酸奶。

对饮用一袋牛奶(250毫升)后就有腹胀和腹泻的人来说,则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则,将250毫升牛奶分2次饮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我国中医药人才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有哪些着力点和新举措?在国家中医药局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详细介绍。

  发挥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头雁效应”

  意见提出,加快培养集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并提出培养造就中医药领域战略科学家等方面举措。

“‘十三五’以来,国家中医药局通过实施中医药人才岐黄工程,已培养岐黄学者149名、青年岐黄学者100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介绍,我国通过实施岐黄工程,评选表彰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建设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等举措,着力壮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

  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后,国家中医药局协调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评选中,探索中医药人才单列计划、单独评价。“中国工程院率先支持在院士评选中单独设组、单列计划,2019年以来中医药领域新增两院院士6名。”卢国慧说。

  当前,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总体依然不足,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缺乏。卢国慧表示,到2025年,要遴选培养约300名岐黄学者和青年岐黄学者、1200名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约10万名中医药骨干人才,建设一批中医药创新团队和中医药重点学科,培训一批中医馆骨干人才等基层实用人才。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陈昕煜表示,下一步将积极配合国家中医药局、教育部等部门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和能够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全科医生。

  打牢基层中医药人才基础

  中医药服务在基层深受群众欢迎,但长期以来,基层中医药人才“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问题较为突出。为此,意见提出扩大基层人才供给、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等举措。

  卢国慧说,“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中医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以及建设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措施,扩大基层人才供给,搭建基层人才成长平台。

  陈昕煜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从2010年开始牵头组织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在项目中持续扩大中医专业定向医学生的招生规模。

  “另外还有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等人才培养项目。这些项目加起来每年培养的中医人才有2万余人。”陈昕煜说,这些中医人才已经成为基层临床医师中的骨干。

  为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意见明确,中医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应当有累计1年以上县级以下或对口支援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经历。

    “同时,我们也支持各地设立基层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对基层一线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进一步畅通基层一线中医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刘冬梅说。

  中医药院校教育“重经典、读经典、强师承”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介绍,我国已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现代中医药教育体系,形成了从高职、本科到硕士、博士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初步建立了以“5+3”为主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意见提出,推进中医药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医学类专业全面推行院校—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

    “重视和加强中医药经典教学,是新时代中医药教育贯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要求的一个核心要义。”王启明说,教育部提出加强完善“重经典、读经典、强师承”的中医药经典教学模式,以提升中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

教育部还将多措并举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例如,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加快建立以中医经典课程为根基的课程体系;打造1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教师发展示范中心,实施卓越中医药师资培训计划;强化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强化实践教学“看病抄方”。

}

今年,是江苏援青十周年,也是贵德县脱贫摘帽之年。从江海之滨到黄河之畔,南通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十年携手前行,用真心真情凝聚两地“一家亲”。南通先后派出4批9名援青干部和5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了41个援建项目。站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迎接建党100周年等新的历史性节点上,南通援青干部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青藏高原继续书写南通援青新篇章。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烙印在高原上的“南通精神”。

援青医生,一个与生命健康相连的群体,在海拔千米的高原,他们的工作生活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的辛苦付出让众多被疾病困扰的家庭重燃希望。来自黄海之滨的医疗援青人才,他们的征程,同样是星辰大海。

8月20日,2020“江苏名医进海南”活动举行,来自南通的“光明使者”陈耀华高原眼科工作室同期揭牌。为了进一步扩大江苏卫生援青公益品牌“光明行”项目品牌影响,更好地服务高原白内障患者,在江苏援青前方指挥部的积极协调和陈耀华医生的热情支持下,海南州人民医院和贵德县人民医院同时建立陈耀华高原眼科工作室。启动仪式后,陈耀华对9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

医者仁心,千里援青是职责,救死扶伤是本能。

跨越2000多公里,走过1000多个日夜,在平均海拔超过2200米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他治愈了700多双眼睛。陈耀华,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干部、南通市中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被藏区同胞们亲切地称为“陈曼巴”。曼巴,是藏语医生的意思。201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荣誉称号,并受邀观礼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

三年援助后,陈耀华还是割舍不下高原的患者。如今,在贵德县人民医院眼科,对白内障病人实行集中筛查制,需要手术的病人登记预约,陈耀华利用节假日的工作空余时间,飞往贵德集中为患者进行手术。今年“五一”小长假,陈耀华就放弃休假,再一次飞回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在贵德县人民医院集中为当地患者做了58例眼部白内障及相关手术。他说,尽管三年援青工作已经结束,但他与青海贵德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贵德县人民医院急诊大楼,是江苏投入4000万资金援建的项目,从大楼主体到内部设备,一应俱全。这里,雪山天低白云走,人稀湖蓝绿草悠,风景独好,但沉迷于工作的陈耀华却无暇他顾,只是像雪山一样坚守初心,默默前行。

贵德地处青藏高原,缺氧和长期紫外线照射,加上饮食缺少维生素,当地眼科疾病发病率远高于一般地区,而且高龄患者比较多。陈耀华到来之后发现,贵德人民医院眼科人员严重不足,就一个专职医师,仪器设备严重老化,跟不上治疗需要,当地白内障病人比想象的多很多。在江苏省援青前方指挥部和贵德人民医院的支持下,陈耀华和他的团队开始了“光明行动”。 (下转A8版)

医疗援青:青海高原上的南通好“曼巴”

(上接A1版)2016年10月23日,贵德县人民医院眼科来了第一批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她们是常牧镇上岗查村的斗毛错(化名)母女。陈耀华为她们实施了贵德县县域首例白内障手术。术后,母亲视力恢复到0.4,女儿恢复到0.8。手术的成功大大鼓舞了上岗查村的老百姓,前10位白内障患者中有8位来自上岗查村。“做完手术后,第一次撕掉纱布看到光明的一瞬间,患者抱着陈医生痛哭,我们也跟着激动。”当地的医生们说。

此后,贵德县人民医院又陆续成功开展了多项眼科手术:完成了贵德县人民医院首例青光眼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完成了首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三年时间,陈耀华累计接待门诊病人4400多人次,组织开设眼科病房,会诊疑难病人150多例,完成眼科手术930多人次,成功实施白内障手术725例,填补了贵德县人民医院眼科医学技术的空白,在当地形成“江苏眼科品牌”。同时,南通援青贵德工作组深入推动“光明行”白内障手术免费治疗活动,新筹集到账资金30万元。

采访当天,我们遇到了71岁的波毛才旦老人。“我的手术就是陈曼巴做的,今天来复查。”得知我们是来自陈医生家乡的采访团,老人十分激动。如今,在贵德乃至周边地区的农牧民都知道,贵德县人民医院有一位看眼睛非常厉害的“陈曼巴”。

除了看病做手术,陈耀华一直想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援青期间,他坚持优势学科(白内障)带教,他的助手医师马维萍如今已成为眼耳鼻喉科科室的年轻骨干。“平时碰到拿捏不准的病症,都会跟陈医生微信或者视频请教,他总能给我们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支持。”马维萍说。

青海省是地方性氟中毒病的流行地区,南通援青干部领衔科技援青首个江苏课题,实现青海省县级单位承担省部级基础研究课题“零的突破”。

援青科研不仅给群众带来福音,还悄然改变当地科研生态。

2013年7月,作为江苏援青干部中唯一一名医疗业务与管理双料人才,南通市肿瘤医院31岁的丛顾俊医生远赴贵德挂职,担任贵德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贵德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

屡屡看到百姓遭受氟中毒侵害,丛顾俊不由得暗暗思考:氟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我们在预防方面能否做些什么?他的想法与一同援青的时任通州区副区长,贵德县委常委、副县长徐林锋不谋而合。他们利用各自专长,携手牵头开始课题研究。

丛顾俊挂职的贵德县人民医院是当地知名的二级甲等医院,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医院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院内不仅高水平医务人员紧缺,科研项目更是空白。丛顾俊恰巧弥补了这一“短板”,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本科毕业的他,在南通市肿瘤医院有着5年临床检验工作经历,并在职攻读了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在基因多态性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我们能否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多态性分析,探究当地氟中毒的高发原因,寻找疾病易感基因位点,对易感人群进行重点预防?”丛顾俊毫无保留,带领院内骨干开始资料检索、课题论证等准备工作。徐林锋则多方协调课题资金和样本采集事宜,为课题顺利开展扫除障碍。

为了获得地方性氟中毒病患的血样,课题组成员克服高原反应,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山脉高耸、地形多样的青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加之一些居民对抽血存有抵触情绪,样本采集颇为不易。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援青的南通干部带领课题组锲而不舍,深入贵德20多个村居、学校,成功采集到200份血样,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2014年下半年,由南通援青干部领衔的《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基因多态性分析》课题顺利通过申请答辩,经青海省科技厅批准立项。这不仅是全国科技援青项目的首个江苏课题,更实现了青海省县级单位承担省部级基础研究课题“零的突破”。

“以前我们压根儿不知道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现在有了直观感受!”参与氟中毒病课题研究的贵德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赵俊才坦言,一场传帮带式的课题研究,让大家受益匪浅,更带动起大家的科研热情。近两年,在南通援青干部的鼓励下,贵德县人民医院已有多项课题通过青海省卫计委课题立项,进入研究阶段。

从无到有,从一支独秀到竞相开放,有了科研内生动力,高原医疗的持续发展方才水到渠成。

多管齐下做好援派“大后方”

今年夏天,南通市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新江、妇科副主任医师李咏来到贵德县人民医院,我市医疗人才“组团式”开启了新一轮医疗援青工作。对家人,出发前的不舍,变成思念;对贵德,出发前的忐忑,变成执着。

十年光阴,从首批援青干部蒋树建,到徐林锋,到吴志华,再到张栩龙,在一任任援青组长的带领下,来自黄海之滨的江海儿女在黄河岸边,本着民生优先,着眼基层的原则,从医疗技术援助到基础设施建设,把现代医疗扎根在了贵德高原。

南通对口援青工作开展以来,医疗援青已经形成品牌,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如今,一处处医疗设施的蝶变折射着对口支援的用心。截至2020年,安排援建资金4390万元,涉及贵德县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项目、曲丹峪中心卫生所、常牧镇3个村级卫生室、贵德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等4项,优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各项指标在省内县级医院处于领先的层流,手术室、洁净消毒供应室为确保医疗安全夯实了基础,并充分保障县域内及周边地区各族群众就近就医,为老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得到了上级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远隔2200公里的南通全市上下,也正多管齐下做好援青干部的“大后方”,持续给予支持。如今,在南通市卫计委的对口支援下,贵德已有近200名医疗技术人员分批走出大山来通培训,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研究热情。

“援青这条路,我们还将一直走下去。”第四批江苏援青干部,贵德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栩龙说,下一步,两地将开展医疗机构学科共建。目前,南通市卫健委与贵德县卫健局已达成协议,按照“南通一个医院对口贵德县人民医院一个科室”的模式开展医疗学科建设,由南通市安排学科骨干医生到贵德开展“传帮带”工作,每批次4人3个月,每年安排3-4批次;贵德县安排医生到南通市开展进修学习,每批次2人6-12个月,通过学科建设全力支持贵德县人民医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创建甲级医院工作。

“我不是一个人在援青,而是整个医院、整个南通在援青,有大后方的支持,我们的力量自然无穷无尽。”面对征程,援青的医疗人才、干部们说,天下没有远方,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 记者 朱蓓宁 彭军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光眼能不能做手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