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想要找个地方养老,什么地方比较适合养老呢?坐标武汉

养老又出新模式了,也许大家并没有见过,不过这种养老模式很受大家的欢迎,他们纷纷觉得这种模式值得推广。武汉试行养老新模式引来众人的关注,年轻人可以免费住进陌生老人家,但却需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对他们最好的住宿费。

武汉试行养老新模式值得大家关注,这样做不仅可以免去住宿费,还有就是帮助老人聊聊天,找回遗失的亲情,这种一举多得的养老模式值得推广。武汉试行养老新模式,不收你的租金,让你可以有安身的地方,相信大家也从来没有见过,而这种养老新模式也正式实行了。

在武汉市江汉区,这样的"爱心房客协议"已经先后促成40多对老少组合。有条件的老人腾出一个空余房间给年轻人免费居住,年轻房客则提供"亲情互助",这种独特的志愿服务形式,正在为独居老人陪护问题探索新的解决之路。

阁楼上的房客教爹爹用智能手机

25岁的冯露晨是一名社工,去年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武汉。去年年初,他在网上看到了"亲情互助"项目招募爱心租客的信息,6月就与江汉区民族街涂家社区的姚顺建签订了爱心房客协议,租期3个月。

64岁的姚顺建祖籍河南信阳,中风多年半身不遂,独居在15平方米的两层小阁楼里,每月有2900元的退休金。冯露晨是河南漯河人,亲切的乡音迅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在合住的时间里,小冯不用交房租,但会抽时间做一些家务。每天早上出门前,他会将屋里打扫一遍,出门时还会叮嘱姚叔叔按时吃药吃饭。下班回到家后,他会陪姚叔叔看电视聊天,空余时还帮老人去办残疾证年检。

冯露晨住在二楼阁楼,天气炎热没空调,姚顺建总会将电扇拿上楼放在小冯床边,而小冯又悄悄地把电扇拿下来。"小冯对我蛮好,他看到我用的老年人手机很破旧,就找同学要了一部旧的智能手机送给我,耐心地教我使用。"姚顺建说,在冯露晨的帮助下,他已经会用手机叫外卖了。在小冯的开导下,原本沉默少言、不爱出门的姚顺建,慢慢尝试开着电动轮椅跨出阴暗的房屋,去附近的龙王庙公园晨练。

三个月一晃而过,姚顺建希望租房协议到期后续租,但小冯交了女朋友,感觉再住在这里不方便,还是去外面找了一个新单间。

虽然没有再住在姚顺建家了,但因为工作地点离得比较近,冯露晨还是会经常去看姚叔叔。前两天,姚顺建不慎摔倒肋骨骨折,冯露晨很担心,打算等老人出院后,再帮他寻找一个新房客。

大块头 " 小胖 " 让重病老人有了依靠

钟帅是湖北青年政治学院社工专业大三的学生,目前正在一家社工中心实习,去年6月,他搬进了江汉区民族街和平社区余满珍家。

69岁的余满珍患有高血压、脑梗、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她70岁的老伴张转运患有格林巴利综合症,严重时无法行走。他们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长期住院。余满珍希望找到一名"爱心房客",经过双向选择,钟帅住进了他们家。

张转运爹爹还记得,钟帅每天傍晚6点下班回家,放下包洗净手后一边加热饭菜,一边为他按摩。除了打扫房间,张转运还叮嘱爹爹按时吃药、陪他聊天,或是推着他到社区内呼吸新鲜空气。晚上,钟帅就睡在张爹爹隔壁,墙上的小窗开着,有什么动静会马上起来查看。张爹爹要检查身体,也是钟帅把他扶上轮椅,推到医院去。余满珍有时候会胸闷气短,钟帅也学会了使用吸氧机,帮助她把机器调好。余满珍很喜欢大块头的钟帅,她曾想给社工中心送一面锦旗,但钟帅知道以后婉拒了,说他们家经济条件不好,不用这样增加负担。

今年过年前,余满珍的儿子从医院回家了,而钟帅工作的社区也有了调整,于是"爱心房客"租期到期后,他们没有再续租。但钟帅还是经常来看余满珍一家,有电话也是随叫随到。他已经准备毕业后加入社工中心,做一名专职社工。他说,只要留在武汉,他肯定会常来看看和平社区的老人们。

房客入住前相互考察两个月

武汉炎黄社工中心项目负责人李端玉介绍,"爱心房客"由该中心于去年2月组织发起,采取网络和现场结合的方式招募志愿者。而老人的申报,主要通过社区现场和上门登记相结合。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位志愿者和300多位老人完成了登记,覆盖江汉区的民族、万松、新华等3个街道。

去年8月,江汉区将这个项目列入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现在已有40多名社工和大学生签订了"爱心房客"协议。记者看到,协议中写明:"甲方将××处房屋出租给乙方使用,月租金为0元。""甲乙双方在相处过程中应相互尊重、照顾、关怀彼此。""如老人出现意外或突发疾病,乙方有义务第一时间通知其直系亲人。"协议还列出了老人家中的主要贵重物品,以避免在租房后出现纠纷。

李端玉说,要成为"爱心房客",并不是简单地登记了事,还要经过好几道手续。首先需要对老人和房客双方进行考察,找到互方都满意的组合。在签订正式协议前,将有两个月左右的适应期,通过周末活动等方式,让老人和房客相互熟悉。去年七夕,他们就策划了"一路有你,真爱相随"活动,请来8对老人夫妇,让年轻的爱心房客和他们一起过了一个浪漫情人节。"爱心房客"的租期有1个月、3个月、6个月等不同的时间,到期后可以根据双方意愿,决定是否续租。

}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洁、通讯员张曼舒)7月6日从武汉市民政局获悉,该市正加速新改扩建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今年既定建成20个综合体,目前已经全部选址完毕。

食宿托养,服务综合体内解决;健康诊疗,专业人士把脉问诊;娱乐休闲,养老服务中心免费开放;居家服务,最快15分钟快速响应……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不同于传统养老院,除给入住老人提供专业医疗及照护服务,也将为周边老人提供普惠养老服务。

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缺口是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前提。武汉通过公建民营、服务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引进各类市场主体,以政府提供场地、社会化运营模式打造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

为鼓励市场主体进入,武汉市按照每张床位1万元的标准给予建设补贴,并按实际入住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补贴。内部设置护理站、诊所、医务室等医疗机构的,根据机构类型分别给予5万元至3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佛祖岭街养老服务综合体,由东湖高新区协调佛祖岭街提供物业租赁资源,匹配市区级建设补贴100万元,引入湖北佰穗养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经过实施房屋适老化改造、硬件装修,布置室内陈设后,委托给佰穗养老实施运营,于7月正式开业运行。

此外,武汉市258个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包括25个省、市级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7个区级养老中心、80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14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务点)、6个区域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等,目前已完成选址254个,其中129个项目已动工,正加速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佛祖岭街养老服务综合体开业运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张曼舒

7月6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佛祖岭街养老服务综合体,正式开业运行,迎来首批“住户”。

该综合体位于东湖高新区湖口二路,面积3450平方米,共11层,设置111张智能照护床位,500张家庭养老床位。分为专业照护区、康复理疗护理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及智能养老综合调度平台四大功能区。可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托养护理、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基本养老服务,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

其中,1层为前台接待区及中医门诊;3层为养老服务中心及家庭养老床位体验区;5层设置家庭养老床位管理平台及餐厅厨房;6层设置房间7个、照护床位14张,以及淋浴室,康复理疗区,空中花园等;7层及以上则是休息房间。

“这里环境真不错,走哪都有人照顾着,吃喝玩乐啥都有,刚刚还和隔壁‘邻居’聊了会天,特别开心!”刚刚搬进来的程婆婆,捧着工作人员送的欢迎鲜花,在大厅里走走看看,不时称赞几句。

程婆婆今年86岁,原住武昌区胭脂路。其女儿在光谷工作,为了方便走动,便决定在这养老,“之前看过好几家养老院,就觉得这里不错,所以头一天开业就搬过来了。”

“综合体其实是集养老院、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社区医院为一体的大型养老服务机构,不仅为在这居住的老人提供食、住、娱、医、养、护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发挥周边辐射能力。”该综合体负责人黎斌说。

辐射能力是指,综合体可以为半径1.5公里以内的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包括用餐,清洁,就医等。还可远程监测老人情况,实时反馈老人门禁、用水、如厕、生命体征、睡眠数据。亲属可通过手机端了解老人情况,即时沟通,紧急情况15分钟内上门响应。

“有很多老人因为各种原因不住在养老院,但又有被照料的需求,综合体的存在就是让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一站式养老服务。”黎斌说,“我们综合体可辐射周边湖口社区、光谷悦城、佳源花都等10余个小区,可服务周边500余名老人。”

据了解,该综合体由东湖高新区协调佛祖岭街提供物业租赁资源,通过政府落实场地,引入社会力量运营的方式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按照政策要求,该综合体20%的床位,将保留给低保、高龄、失独、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老年人。

目前,该综合体有12位老人签约,已入住4名老人。

(图为佛祖岭街养老服务综合体内外部)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老人养老的地方是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