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呢?

  1、我儿子今年上高三,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逐渐进入常规的高考第一轮复习阶段。第一轮复习主要是系统全面地掌握各学科知识,孩子自认为实力比较强,回家跟我商量,觉得跟着老师的复习计划走进度慢,自己想另起炉灶搞一套复习计划。我没有同意,觉得高三年级的老师都是非常有经验的,第一轮的复习进度也是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如果不跟着老师安排的进度走,各科的基础知识可能不会扎实,但是我又没有办法说服儿子,请问我该怎么与老师沟通呢?

  2、我不习惯同老师主动打交道,只要孩子在学校没什么事,我可以一年不去学校,平时电话也不打,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和老师谈些什么。

  3、我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即使不出差也是经常加班加点,没有时间与老师联系;另外我也担心老师很忙,经常见老师会影响到老师工作,招人烦。

  家长和老师是高考中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两者关注的焦点绝对一致。任何对孩子有利的方法,家长和老师都愿意尝试。

  作为家长,跟老师沟通不应该存在顾虑,老师也是为人父母的凡人,不要对老师有畏惧情绪。任何阶段的老师都喜欢跟家长更多地交流,以便更好地判断学生的全面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制定修正学生不适合的想法和做法。

  1、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方式

  平日里,家长们忙于工作,除了家长会之外,恐怕没有太多的机会跟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大多数家长也都会局限于此,不再与老师做过多的沟通。事实上,除了面对面交流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

  (1)电话或短信。特点是方便、快捷。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给老师送去问候,同时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既节省了去学校的时间成本,又不至于给老师带来过多的打扰。

  (2)邮件。此类方式便于家长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富逻辑和条理性,也便于一些较复杂事情的叙述。邮件发出之后最好通过短信等方式提醒老师查收,以确保老师看到信件内容,并给予回复。

  (3)博客。有的老师有沟通交流教学心得和学习方法的博客,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博客留言的方式与老师沟通。此种沟通方式的特点是实效性差。高三的老师都比较忙碌,不一定会每天都打理博客,留言也未必会及时回复。此类沟通方式趋于单向沟通,即老师发布消息便于家长们“围观”,而对于家长们来说,想就一些重要事情与老师探讨并不建议用此种方式。

  (4)便条。有的家长将想要对老师说的话附在了考生作业的后面,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就能看到。也有的家长写好便条后,让孩子带给老师,老师在便条上直接回复。

  (5)MSN、QQ等即时聊天工具。如果家长经常上网,则可以在家长会时要一下老师的网络即时联系方式,以便于平日的沟通交流。

  2、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时机

  (1)考生的学习环境有变动。比如考生到了一个新环境、换了新的老师、添了新的学习科目等。这个时候,考生往往都会有一定时间的适应过程。如果这个适应的时间段过长就会对高三整体的复习进度造成影响,还可能危及考生的心理健康。这时家长就更应主动与老师进行联系。在了解复习进度,孩子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也帮助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和陪考过程中对症下药。

  (2)高三的几次大考之后。高三的大型考试之后,考生的成绩起伏较大,或是情绪不稳定时,家长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并特别注意,不仅要在考生成绩跌落时沟通,也要在成绩有显著提高的时候进行沟通。只有明确了造成考试成绩起伏的最根本原因,才能为后面的复习做好铺垫。

  (3)家长会之后一周之内。家长会上想要咨询老师的家长很多,如果一时排不上号的话,则可以跟老师提前预约,在家长会后的一周单独去学校拜访老师,这样既能在家长会后不给老师们带去更多的压力,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

  3、家长与老师沟通的心态

  在我们对与老师进行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时机、沟通的方式进行了了解之后。接下来需要我们明确的就是要用怎样的心态与老师进行沟通。

  (1)相互尊重。家长和老师因所处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两者之间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和知识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正是这些明显的差异才使得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比较大的互补性和必要性。作为家长可以从老师身上获得考生在校表现情况、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在班级中所处位置等问题。同时,作为老师可以从家长身上获得大量的信息、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等。这些都会使得家长与老师结成和谐、融洽、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本就不存在着谁求谁,在任何时候的沟通上都应该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出发。

  (2)正确评价。在某些家长的心里,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孩子稍微遇到一点委屈,在家长眼里就成为了大事情,一时间也忘记了立场,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在了别人身上。实际上,孩子在抱怨的时候作为家长也应该多多思考一下,也多多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样你就能够更好的判断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不要动不动就拉上孩子与老师去辩解,这样不仅不会帮到孩子,反而会使其更加横行霸道。

  (3)相互信任。信任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同盟的保障。作为家长,并不是非常了解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也普遍比较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教育孩子的经验问题上更是感到棘手。因此家长往往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许多偏差,并且这些偏差往往是自己不能感知的,甚至有一些偏差也与老师的意见出入很大。在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平静心态,从自身角度出发去做自我检讨,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

  (选自吕迎春新著《家有儿女要高考》)

}

   许多家长表示,他们其实很希望能与老师沟通,但是不会、不习惯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

的确,目前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模式,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会,家长往往更像是一个“听众”,配合学校完成了所谓家长工作开展的某个内容而已,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合作者。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互动模式,以达与老师形成平等的"合伙"关系,以达共同教育好孩子呢?我提供了一些方法。

一、家长协助老师缩短了解与认识孩子的时间:当孩子换新老师时,可以让孩子或在亲自拜访老师时,携带上跟孩子一起制作的“自我介绍卡”。上面贴着孩子与父母的合照或自画像,以幽默的方式所写的有关孩子的优、缺点,家长的联系方式,以及想对老师表达的话,如让老师知道对他的支持、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理念等等。

二、化被动为主动与老师保持交流互动:许多家长都怕去跟老师做交流,认为没事最好不要去拜访和跟老师打电话,觉得这是“麻烦”老师,和打搅到老师的工作或休息。的确,老师的工作并不轻松,不过,如果家长秉持的是“帮助老师缩短去摸索了解教导孩子时间”的态度;而不是“拜托老师多照顾”、“孩子就全权委托你啦”、“请老师让他能乖乖上课、用功读书”…的这种“托重任”或“告孩子状”的事,都不会被老师认为被“麻烦到”。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家长应经常进行校访,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同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以便学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所采用的联系方法:

1.书信或电话来往:定期或不定期都可以,由孩子带信给老师,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其的关心和信任,或可常与老师通通电话,互通情况。多找机会向老师表达你对他的感谢与敬爱:如在电子家庭联络簿上,回以“谢谢老师”、“辛苦啦”、“听孩子(写下自己孩子名字)说,老师今天脸色不太好耶,请多保重”…等等温暖的问候、热情的鼓励、真诚的感谢;或称赞老师某一项新规定,支持他的想法,让老师感觉到他的努力你这个家长看得见。

2.登校拜访:一学期至少一至两次去学校拜访老师,拜访老师切忌送礼讨好老师,以免造成老师压力。我自己是从未送礼给两个孩子老师,只有在教师节或老师生日时,陪孩子一起制作卡片,或代买上几朵花,跟孩子一起用缎带漂亮包纸去包扎送老师,费用都孩子的零用钱来做支付,很便宜的。因为是“教他”的老师,是他要表达“敬师”之意,父母陪他一起准备,是传达对他“敬师之举”的重视和赞同。

3.家长较长时间出差前后,孩子在家有异常表现(如对老师或同学不满、心神不定),发生越轨行为,家庭内部发生意外事故(如亲人故去、家庭纠纷等)等等,也都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

4.积极并有准备地参加家长会与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要尽可能参加,借机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学校的整体情况,以及自己孩子与其它孩子相比有哪些优缺点,以便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培养目标,改进教育方法。

}

《作为家长如何与老师更好进行沟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为家长如何与老师更好进行沟通(5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精品资料作为家长如何与老师更好进行沟通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所以,家长必须与老师进行 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家长不要单纯的认为学校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场所,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其实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家 长既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又是沟通学校、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 梁。做好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工作,协助老师了解和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尊重和理解教师, 这些工作家长都不应当忽 视。那么,家长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当好桥梁这个角色,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的交流呢?一、家长与老师的交流要及时、

2、主动很多家长认为和老师交流有家长会就够了,孩子整天在学校,老师对家长有什么要求和意见,孩子回来说说就可以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和片面的。 因为,家长会不可能面面俱 到,老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与每一位家长进行很好 的交流。而学生自身的传达作用是不到位的,一些学生,尤其是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更不愿将老师的信息传达给家 长,还有的学生不愿意把自己心里的想法或意见对老师说。这 些都给老师带来了工作上的不便和沟通上的脱节。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上班期间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工作是比较繁重的,时间很紧张,而且我们打电话也不一定能找到 家长,而下班之后又要忙于家务, 要将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及时 地反

3、馈给家长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家长必须充分、切实地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结合的重要性,经常及时、主动地和老师联系,与孩子对话, 以便一方面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和对老师教育、教学的意见反馈给老师,同时配合老师,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搞好 孩子的学习。比如,发现孩子的思想、行为由现了某种反常, 或学习成绩产生较大波动时, 都应及时主动地向老师反映, 和 老师一起探寻其中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二、家长与老师的交流要尊重老师,信任老师找老师交流情况,要信任老师.这是交流的前提.当孩子在 学校做了错事,老师会及时的把情况告诉家长,家长也会询问 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和孩子叙述的内容有分歧时 ,你是选择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如何和老师沟通对孩子进行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