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需要大量新生儿 但年轻人不结婚了不生孩子了 这可怎么办?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国,所以在GDP上的增长很快,用不到30年的时间,就使GDP达到世界第二的国家,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预计在2029年GDP将超越美国,我国从此将成为第一经济强国了吗?

然而,并没有,该份数据显示,我国到2060年人均GDP将达到3.5万美元,然而美国早在1999年人均GDP就达到3.5万美元了,能过我国经济仅落后美国60年吗?并不能,应为货币在贬值,物价在上涨,因此1999年的3.5万美元比2060年的3.5万美元肯定值钱多了,预计翻10倍的样子,因此我国经济实际落后美国估计是600年。

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开放二胎,但是到2018年我国新出生婴儿却出现断崖式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其中一胎占比42%,二胎占比51%,三胎及以上占比7%。这个数字很有意思,二胎数量竟然超过了一半,因为2016年放开二胎,所以这两年二胎迎来了大爆发。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三年,如果这三年里生不出二胎,基本上就不会再生了。

由于生孩子总是需要女人来干的,所以我们来看看每一年女性人口的出生数。从85年到90,中国人口出生出现了一个小高峰,从90年开始,人口出生就持续下降。90后最大的已经28岁,90-95年的女人基本上是现在生孩子的主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人口正在锐减,一直要跌到2003年,才有了一个小反弹。从一年1400万人,降低到一年600万人,少了一半还不止。

现在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接下来就算你鼓励大家都生孩子,也没有那么多女人来生了。悲观的预测是,在5年内,每年的新生人口将跌破1000万,10年内,新生人口将跌破800万,而且这个过程几乎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生率下降,就再也回不去了。

之前在讨论是否放开二胎的时候,很多专家担心一旦放开,就会乱生,但很快数据就打了专家的脸。老百姓普遍认为养育压力太大了,根本就没力气乱生啊,别说什么二胎,连一胎都不想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预期和现实的巨大差距?因为专家学者们没有意识到经济环境的变化是比政策更有力的东西。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房价越高,生孩子的意愿就越低。也别说生孩子了,连婚都不结。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结婚率就越低,比如上海的结婚率还不到贵州的一半。

城市里多得是还没嫁人的剩女,老公还没着落,生孩子的事儿更是想也别想了。要想维持一个社会正常发展,那么生育率应该在2.1左右,在中国房价最高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生育率只有可怜的0.7,这是全球最低的生育率。

中国生育率最高的时候是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生育率都在5以上,特别需要强调的是1963年,这是三年自然灾害结束之后的第二年,中国生育率达到了一个巅峰——7.5,是现在上海生育率的十倍。相信80后90后这一代人都会有很多50后60后的叔叔阿姨。

为什么生活越好越不愿意生孩子?要解释这个,就要用到进化心理学了。

当环境恶劣的时候,你不知道孩子能否活到成年,因此为了繁衍后代的效果最大化,你就必须要生下尽量多的孩子,然后期待其中有足够多的人能活到成年。如果你不这么做,你会面临强大的进化压力。

当环境越来越好之后,形势慢慢产生了变化。你发现把孩子养活是很容易的事,但养好就很难了,特别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想要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立足,没有几百万现金是不行的。如果你没钱还生了好几个儿子,将来儿子都娶不到媳妇。因此还不如把所有资源都投资在一个孩子身上,确保将来他能成家立业。

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养一个孩子的成本飞速上涨,比房价涨的都快。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同样会面临强大的社会压力,因为别人都吃进口奶粉,如果你还吃国产奶粉,那你在朋友中都抬不起头来。别人都住学区房了,都上好学校了,你家孩子就要输在起跑线上啦,你急不急?

简而言之,现在的博弈模式已经从拼数量转变成了拼质量。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拼数量模式下父母几乎不花钱,以前多生一个孩子只是多一副碗筷而已。可是在拼质量模式下,父母会为了孩子倾尽全部财力,这其中有无数赚钱机会。只要你能告诉父母自己的产品比别人的产品好一点点,那么父母就会花费数倍的价格来买你的产品。

我们应该明白的一件事是:一旦生育率下降就不再上升了,这是不可逆的。别说是宽松政策,就算出台奖励政策都没用,因为拼质量模式是不可能再切换到拼数量模式了。我估计很快就要出台鼓励生育政策,但效果只能说“呵呵”。

现在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两件事,第一,人口老龄化是一定的。第二,在拼质量模式下,养育孩子的成本将飞速上升,但孩子数量是减少的。于是,养孩子就会变成一种奢侈品,不是人人都能玩得起的。光一个学区房就吓倒了一片人,而且妈妈们的攀比心理是治不好的。

 现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城市的剩女越来越多,很多男性又不会选择这样的剩女,其中的原因是剩女基本拥有可观的收入,怕被瞧不起,其次20多岁的男性找20多岁的女性是正常的,30多岁的男性找20多岁的女性也是正常的,40多岁的男性找20多岁的女性也是正常的。因此愿意嫁的女性在20多岁基本都已经嫁人,等到30多岁没嫁的,基本上不会找比自己小的,因为比自己小的男性也基本不会找剩女。

因此现在本来男女比例就失调,还有一部分剩女,更严重的是还有些男的一个霸占好几个女的,因此未来男性没钱打光棍的估计将超过1亿。

另外现在孩子的成本不低,因此很多夫妻都不愿意生二胎,所以未来出生率将越来越低。

}

不结婚,单身女性能不能通过供精生孩子?

2021年09月29日 【健康号】 南昌市生殖医院


赵小姐今年38岁,是个城市白领,身材高挑、肤白貌美,学历高、收入高,对感情的要求也非常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慢慢地打算一直单身下去。但考虑老年时无人照顾,也希望有个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单身女性的意愿。那么,单身女性能否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来生孩子呢?

  导读:赵小姐今年38岁,是个城市白领,身材高挑、肤白貌美,学历高、收入高,对感情的要求也非常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慢慢地打算一直单身下去。但考虑老年时无人照顾,也希望有个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单身女性的意愿。那么,单身女性能否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来生孩子呢?

  单身女性能不能通过供精生孩子?

  经济快速发展,女性地位提高,不少女性主动选择单身。2013年我国20~59岁单身人口总数1.7亿人,其中男性1.04亿,占59.6%;女性0.7亿,占40.4%。仔细观察一下,周围邻居、同事、亲朋好友中,单身的女性还真不少。

  婚姻、生育观念的演变,使得年轻人强调自我价值实现和经济独立,仅为生孩子而结婚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不论你是否能够接受,另一种“剧情”同性婚姻在一些国家合法化;虽然我国还没有在法律上予以承认。有的国家的法律允许单身女性通过供精人工授精(AID)获得孩子。

  那单身女性能不能通过供精生孩子呢?答案是不能!我国卫生部在2003年7月最新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精子库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

  1. AID的适应症为不可逆的无精子症、严重的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精子症;男方因输精管结扎后复通失败;射精障碍;男方和/或家族有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疾病;母儿血型不合不能得到存活新生儿。

  2. 禁止给单身妇女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包括AID),以免引起伦理与社会问题。

  3. 因为该技术涉及第三方的亲子关系,伦理问题十分复杂,因此需要在伦理委员会和卫生监管部门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之下进行,控制供精质量和禁止一份供精使多名妇女受孕的现象发生。也就是说,对于未婚女子、离婚妇女、丧偶妇女以及同性恋女子,我国目前的法规是禁止其通过人工授精生育子女。

  单身女性是否具有自主选择生育权?

  这是许多单身女性会提出的问题。每个妇女享有生育权,这是妇女的基本权利,但这只是一项原则性的法律要求,必须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更要服从于孩子的权益。生育权从来就不是完全不受限制的,只谈生育权是没有意义的。专家说:“既要享有自己的权利,也要履行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

  我国的《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和规范,基本原则不仅保护妇女,更是保护儿童的权益。目前,单身女性供精生育,不符合国家基本法律。

  在我国,孩子的权益是首先得到法律支持和伦理学辩护的。孩子的出生是被决定的,当法律和伦理考虑到出生在单亲家庭,并非出于孩子的自愿,对其成长的需求并不完整。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创伤已经难免,而人为制造单亲孩子是否符合伦理原则,争议是存在的。

  幼儿教育学家一直认为,如果孩子一出生就被界定为父亲的缺失,很难避免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的歧视,并且缺少父爱的孩子在心理成长中也是有着诸多不利的。

  赵小姐自己也有担心:“最担心以后到了幼儿园、到了学校,其他的孩子会欺负他,说他是野孩子……”。借用一句电视剧中的台词“爸爸去哪儿了?”,赵小姐也担心:“孩子长大以后,必然面对这样的问题,就是如何向孩子交代他(她)的爸爸是谁、在哪儿”;孩子知道因为“供精人工授精”而缺失父爱的事实,人格发育会不会缺陷?年幼的他(她)能够轻松面对吗?如果大量“没爹”的孩子涌现,将给传统生殖和家庭伦理造成极大冲击。

  也许这些单身女性目前经济状况还非常优越,有钱在别处可以任性,但生育孩子就不可以任性了。孩子有权享受父爱、接受父亲教育,单亲女性家庭的孩子自出生开始就父亲角色缺失,无论对于男孩还是女孩的人格塑造都是有缺憾的。

  比如赵小姐,现在外企打拼、收入不错,等怀孕生孩子后,孩子的抚养和照顾,事业和家庭的重任,没有“丈夫”可以分担,必然影响自己工作和业务成长等。万一遇到职业发展受阻、就业困难、或出现人身意外,孩子的抚养便成了极大的问题?是否真的考虑清楚到对孩子的责任?这可不是养个小猫小狗。

  还有一个顾虑,如果允许大龄单身女性通过供精人工授精而生育,会不会有更多的女性选择不婚?这在男女比例已经有些失调的情况下,会不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南京有一位33岁单身女性,在境外采取供精人工授精的方式当上妈妈。她自信地对媒体说,“我相信学校的教育啦,也知道自己该怎样教育孩子。”“很多单亲家庭不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我觉得这不是很大的问题”。她说:“等到孩子能上幼儿园了,自己会重新工作。”这些话,靠谱不靠谱?

  有一项网上调查蛮有意思,调查是否同意“禁止单身女性人工授精”,结果36.6%同意(理由是“会对孩子成长有影响”),16.4%的人“不好说”(有利又有弊),有47.0%选择不同意(理由是“剩女也有做妈妈的权利”)。对于是否禁止单身女性做人工授精,你是否同意呢?欢迎在下方评论!

  单身女性能不能通过供精生孩子?综上所述,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禁止为单身女性采用供精方式生育。我国的婚姻家庭关系长期受社会伦理道德的支配,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反映社会伦理的要求。现今的社会伦理不容易接受人为制造“单亲儿童”,也还不能毫无偏见地对待单亲子女,因此单亲妇女的生育也因缺乏伦理基础受到限制,我们必须理性地接受法律的约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不生孩子的人多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