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就不能得尊重?

当提到孩子表达愤怒、不满的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发脾气、哭闹。

然而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表现得挺乖,很顺从,但总是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行为:

明明能吃完的饭,总要剩最后一口;

催他走快一点,他反而不慌不忙,慢得出奇;

你问他什么,他要么沉默以对,要么回答都行/随便/无所谓;

更气人的是,每次犯了错,批评他,他总是虚心接受,却坚决不改。

这些行为,比起正面发脾气、哭闹,更令家长感到气愤、无语。

其实,心理学上把这种软硬不吃、故意唱反调的行为,称为隐形攻击”

美国心理学家蒂姆·墨菲在《隐形攻击》一书中做了这样的定义:

关系中弱势的一方通过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报复等非直接方式,向强势一方表达因地位不平等而累积的愤怒。

在家庭中,父母往往是强势的一方,而孩子相对弱势。

他们愤怒不满,却又无法直接表达,就会以这种迂回的方式呈现出来。

如何识别孩子的“隐形攻击”?

想让孩子远离“隐形攻击”,先得学会识别最常见的行为表现:

拒绝沟通,装聋作哑,有情绪不表达,对父母态度冷漠;

遇到问题喜欢逃避,莫名其妙地掉链子;

表面上顺从,但喜欢敷衍,总是轻易许诺,却常常食言;

说话夹枪带棒,喜欢讽刺、挖苦,故意激怒他人。

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也许,我们就该停下来审视一下:

自己是不是被“隐形攻击”了?和孩子的相处,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做出“隐形攻击”?

观察发现,越是亲子关系不平等的家庭,孩子越容易出现“隐形攻击”的行为,常表现为:

父母太强势,对孩子控制太多,仅凭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管教、安排孩子的一切;

父母比较严厉、挑剔,经常看不惯孩子的某些行为,常常指责孩子;

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得不到尊重,被忽视和否定;

父母不允许孩子表现出生气、愤怒等情绪,看不得孩子对自己不满。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一直受到父母的控制、严厉管教,却不敢直接反抗,但心里一直积攒着愤怒和不满,就会用表面乖巧,但在行动上拖延、慢、“阳奉阴违”、故意出错等方式,发泄内心的情绪。

但一直以来,很多父母都有一个情绪认知误区,认为会“控制”情绪、压抑愤怒,是孩子高情商的表现。这也是“隐形攻击”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原因

还有一些性格急、脾气暴的父母,不但意识不到是自己的管教方式错了,不想办法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相反还会认为孩子只是简单的动作慢,甚至还会觉得孩子笨,然后继续催促、教训、苛责孩子。

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会在亲子关系中常常感到羞耻,自尊心极低,而且会把“隐形攻击”作为一种秘密控制对方的习惯性手段,长大以后不仅会遭遇很多社交障碍,在职场中也会频频碰壁。

“隐形攻击”是孩子在争夺自主权

孩子“隐形攻击”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其实是渴望拥有自己成长的自主权,希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得到尊重和接纳

绘本《我是个小孩子,我喜欢假装听不见》中描绘的场景,就很有代表性:

闹钟响了,妈妈一遍遍催起床,我翻了个身,蒙着被接着睡。

爸爸喊我去刷牙,我一直坐着没动,打着哈欠,挠着胳膊,装作没看见爸爸紧盯的眼神。

吃早餐了,妈妈说了 3 次“你要迟到了”,我才慢吞吞端起牛奶杯……

我们经常说:你越催,孩子越慢可能内在的原理,就是很多孩子会像绘本中的小女孩一样,用假装听不见的方式,告诉父母——我要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

尽管我们的安排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不信任、被约束、甚至是窒息感。

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不敢和父母直接起冲突,又想赢得自由。所以他们像小乌龟一样,缩进厚厚的壳,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抵抗父母的操控。

但如果父母不能明白这一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内心只会越来越压抑,感觉自己不被接纳和重视,缺乏成长空间,亲子关系将会越来越差,也不利于孩子心理和性格的健康发展。

人们长期以回避的方式做事,终会变得不开心、并且常常有怨恨的情绪。时间长了,会引发很多身体和心理的疾病。比如抑郁症、厌食症等,更严重的还会自我伤害。——《隐形攻击》

家长如何应对“隐形攻击”?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隐形攻击”的迹象,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父母要跟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我们和孩子,不是站在输和赢、对与错的对立面。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找寻办法、提供建议,才能解决问题、共同成长。

允许孩子表达愤怒、不满等情绪

亲子之间,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某些行为而流露出生气、不满、失望的情绪,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事情,家长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就能够接纳和理解。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带着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对待孩子,重视他的感受,允许孩子表达愤怒,并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正确管理好情绪。

比如温和地询问孩子:“是不是因为妈妈不让你吃冰激凌,你生气了?”不忽视、斥责、阻止孩子的情绪表达,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讲清楚不能吃的原因。

另外,家长自己没做好的事情,应该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爸爸说好来接你忘记了,对不起啊。”孩子即便生一会气,很快也就会谅解父母了。

被允许表达情绪的孩子,心理更健康,情商更高。

适当放手,把成长的自主权还给孩子

很多父母总喜欢命令、控制孩子,让他按照自己的安排写作业、上兴趣班、阅读、交友等等。

而孩子长期在这样严格的管教下,没有一点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缺乏自由的空间,就会陷入厌烦、叛逆中。

我们都该明白,养育孩子,就是一个慢慢放手的过程。

父母只要把握大方向,具体问题上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想法。适度的自主权,比事无巨细的安排,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

少挑剔指责,多鼓励欣赏

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期望很大,就总是忍不住挑剔孩子。但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温暖的爱,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支持和欣赏。

总是被批评、否定的孩子,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无力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被爱,不断否定自己的价值:

“为什么我怎么做父母都不满意?”

“为什么我这么差劲?”

这种消极的心态,会降低孩子做事的热情与积极性,越来越懈怠,“反正我做什么父母都不满意,干脆放弃努力”,于是也会出现“隐形攻击”行为。

因此,我们要多鼓励、欣赏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接纳,他才会更有勇气、有自信,行为往积极的方向发展,让自己变得更好。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被动攻击,是弱者的武器。

冷漠、拖延、强硬等种种问题背后,是一颗柔软、脆弱、渴望被看见的心。

它是孩子攻击的方式,更是向父母发送的求助信号。

我们都要记得:当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才是最需要被爱的。

}


宝宝饿了就要喂!公共场合进行母乳喂养,为什么要受这么多歧视?

你在公共场合母乳喂养过宝宝吗?

近几年来,哺乳期妈妈在公共场合哺乳是否合适的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前几天,《新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李晟为哺乳妈妈发声:动车上在马桶旁边竖一块抚触台,就算是哺乳室?

“公共场合的哺乳室能不能至少干净卫生有个凳子啊,真的要求不高啊……”


在李晟发出这条微博之后,有很多妈妈纷纷留言说自己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当妈的真的很不容易。

如李晟所言,许多公共场所的哺乳室的设施以及卫生条件真的很不达标,这也给很多出门在外的哺乳妈妈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不去哺乳室喂孩子吧,不仅会泄露隐私,还会引来异样的眼光甚至是路人的责备;去哺乳室喂孩子吧,哺乳室的条件差,又不想让自家宝宝在不干净的环境下喝奶。甚至有很多地方,并没有哺乳室的设立。

曾经就有人问道:很多工场合都为烟民设立了吸烟室,但却没有为母亲和孩子设立哺乳室!

有人可能会说:抽烟的人,必须得找个地方抽烟啊,忍不住啊!

那孩子呢?一饿就要吃,没有就哭闹得让人崩溃,难道不是更不能忍吗?

对于没有哺乳室的公共场合,有时候真不是时时手边都有块哺乳巾或者毛巾可以遮羞的。

这个时候当妈的真是倍感压力。

美国一位22岁的年轻妈妈,克里斯汀·威尔逊,就因为母乳,被快餐店员赶出了店。


“那天我正在买东西,想去麦当劳吃点东西。我一走进去,布鲁克林就哭得死去活来,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我给他喂奶。”

“我走到一位职员跟前,问我到哪里可以喂奶。却被告知,唯一可以去的地方是购物中心的厕所,那太可怕了。”

“谁会在厕所喂小孩?那太不卫生了。让你坐在厕所里吃东西的感觉如何?”

“可你竟让我在厕所喂我的儿子!”

整个经历让克里斯汀感到非常尴尬和痛苦。

“最后,我不得不在自动扶梯旁的一张备用桌子上喂他,这简直是一种耻辱。”

“我的信心在一开始就被粉碎了,但是当人们上下打量着我,盯着我看的时候,而我却不得不坐在那里时,我感到很无助。”


“我泪流满面地回到家,在家里继续喂布鲁克林。”

“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再去购物中心了”。


“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最近那个购物中心已经翻修过了。这都2018年了,他们还没有想过要设立一个母乳喂养区,这实在令人费解。”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母乳妈妈在外出时都面临着孩子饿了,要喂奶的问题。

公众场合母乳喂养的尴尬由谁来解决?

特别是在国内,虽然时代不同,但思想依旧保守,让妈妈们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宝宝喂奶,确实会难为情。

每当有妈妈在公共场合进行哺乳的时候,总会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还甚至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抨击哺乳妈妈,说公共场合喂奶根本就是一件有损社会文明,没有素质的事情。

面对国内哺乳设施短缺,哺乳区域不卫生的众多现实问题,又有谁真正地站在哺乳妈妈的角度为她们考虑过呢?

新浪微博曾在网上发起过“关于在公共场合哺乳行为”的投票,结果显示:

14%的人认为哺乳是妈妈们的权利,孩子要吃奶了总不能饿着他。

22%的人表示在公共场合哺乳,露出隐私部位不合适。

24%的人认为公共场合哺乳可以,但建议使用哺乳巾遮挡一下。

票数最高的是关于在公共场合建立更多哺乳喂养室的呼声,有40%的人选择了这个选项。

母乳室的设立和完善不仅能够帮助母乳妈妈们更有尊严的进行母乳,更能促进我们下一代的茁壮成长。

前段时间,一个美国模特,因为公众场合母乳这件充满争议的事,在网上一下子火了起来……

这名美国模特叫Mara Marti,今天30岁,在五六个月以前,她生了自己的宝宝。

Mara是一个十分敬业的模特,虽然刚成为母亲不久,她就再一次站上了工作的岗位。但是产后的第一次走秀,就把Mara推上了风口浪尖。

Mara一边母乳一边走秀的行为惊呆了秀场内的每一个人,同时也拉开了一场公共场合是否应该母乳的争辩战。


这确实是一场独特且意义非凡的走秀!

一个穿比基尼的妈妈,抱着自己小小的女儿,喂着奶就出来。


在观众诧异的眼光中,这位刚生产完、身材还没完全恢复的模特妈妈毫无畏惧,她抱着女儿自信满满地迈出脚步,从容地走完了整场秀,完全没有把自己哺乳这事当一回事。

Mara贴心的为女儿带上了防噪音的耳机,女儿乖乖地躺在母亲怀里,静静享受食物的美好。


当有人把这组照片放到网上的时候,网友们被划分成了两组阵营,一组支持妈妈Mara的做法,认为她很勇敢,值得人们尊敬;而另一组则出现了无数的抨击,认为Mara是为了博眼球才这样做的,还有人说Mara想红都想疯了,不惜用这种手段登上热搜。

但是后来Mara在自己的INS上解释道:


“简直是梦幻的一夜啊,我都不知道怎么会这么赞。我都无法形容我被选上成为这泳装秀的模特有多开心,但是我更加无法想象的是我竟然抱着我的女儿上了头条。我真是感觉很不真实啊,但是我真的很开心我可以和大家分享这个消息,并且让大家觉得母乳喂养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告诉大家,女人什么都可以做!不过我真的不知道会上头条啊,我不过是一个母亲一边走路一边喂奶罢了。”

Mara表示自己的这行为也是经过了这次活动《运动画报》的编辑认可的,她不过是想要照顾好自己怀中的宝宝罢了。

因为在Mara要上台表演的时候,宝宝实在是太饿了,不由得哭了起来。一边是T台,一边是女儿,Mara实在是难以割舍,这才决定抱着女儿一起上台的,并不是网友们那种偏激的想法,Mara为了出名拿自己的女儿炒作。

或许是在公众场合进行母乳喂养的争议实在是太大了,所以网友的话语才会如此过激吗?

但是这明明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什么就是这么难以被人接受。

每次看到有人抨击妈妈们喂奶是违反道德的时候,就想问妈妈们应该享有的哺乳权利又有谁来维护呢?

每位哺乳妈妈,都应该受到尊重。

还记得一个6岁小男孩偷拍哺乳妈妈照片的事被铺天盖地报道的事情吗。


被拍照的妈妈称:自己带着孩子去社区医院打疫苗,打完后孩子哭闹不止,她在留观室给孩子哺乳时,一个男孩闯入并对着自己的胸部拍照,在阻止过程中和男孩家属发生了争执。

男孩的拍照行为不妥,家长竟然觉得无所谓!

这我就不得不说了,都是当妈妈的人,就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嘛,喂母乳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法实现,难道宝宝饿了妈妈就要找地方躲起来再喂吗?

在这我呼吁大家,给予在公众场合哺乳妈妈最基本的尊重,不要让你刺眼的指点让妈妈无地自容。

每位妈妈都应享有选择喂奶地点的自主权。

某公益组织的微博曾经指责一名年轻妈妈在北京地铁哺乳是“公共场所裸露性器官”

微博配文称“公共场所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你在地铁上这个样子真的好吗?这里是北京的地铁之上,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你这么做真的好吗?”这一说法引起了网友的声讨。


配图是一名年轻女子喂奶的图片,并没有打码。

作为一个微博大号,还是公益性质的大号,这种行为真的是低俗到家了。要知道,你口中的性器官,正是怀里宝宝的救命粮仓。

成年人一顿饭不吃都会饿得慌,何况是这么小的宝宝,刚出生的宝宝本身就容易饿,吃奶的次数就多,那宝宝什么时候会饿,什么时候需要喂奶本身就是一个无法预测的事情,妈妈们又怎么能够保证每一次喂奶都是在自家家里,不被别人看见呢?其实,每位妈妈都应该有选择喂奶地点的权利。宝宝饿了就要喂,拉了就要及时换尿布,这是人之常情。

再说,作为一个人,不都是吃妈妈的母乳长大的吗?

希望更多人能够给予妈妈应有的权利。别让妈妈们在公开场合哺乳,成了她们最卑微的诉求。

最后想对所有妈妈们说,公共场合进行母乳喂养并不是丢脸的,不用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舒服和自责。

如果你依然觉得会有些不自在以及不自信,却又找不到哺乳室的话,你可以参考以下:

让宝宝更容易接近他的粮仓,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你的隐私:穿两件套的衣服(不要穿裙子,除非他们有一个包裹式的正面开口)。理想情况下,选择从下往上扣的衬衫,或者可以轻松拉到一边的衣服。

在你出门之前,在镜子前或者让老公来观察,在你哺乳宝宝的时候,看看你暴露了多少。还有如果你不喜欢正面的视角,你可以练习转向侧面,直到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角度。

在你的肩膀上盖条毯子,披肩或者斗篷,这样就能把自己的乳房完全地盖住了。为了确保宝宝有足够的空间来轻松进食和呼吸,确保它通风良好。如果你在外面吃饭,一张大的餐巾也可以作为掩护。

4、寻找合适的地方(没有母乳室的前提下)

在餐馆里找一张偏僻的桌子,在树下找一条长凳,在书店里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的椅子,或者在百货公司里找一个更衣室……

不要让你的宝宝太饿了,或者开始哭闹。如果你们都很冷静,那么母乳喂养就容易一点儿。

不管怎么说,希望这个世界给母乳妈妈多一些理解与帮助!她们已经很不容易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小不被尊重的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