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孩子怎么造成的儿童语言训练一般方法

  •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培训的方法”详细信息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培训的方法

了解自闭的人都知道,言语障碍是自闭儿童明显的症状之一。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都是沉默不语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有孩子能说得非常流利,*不用说背诵诗歌了。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孩子有严重的语言交流障碍,他们经常在自言自语,根本不能正常和人进行交流。语言发展对武汉自闭症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在促进他们的沟通和认知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重要的是语言能力是让孩子融入社会的关键。所以语言训练在康复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下面为家长们提供5个简单有效的小窍门,希望能帮助星儿语言正常发展。

    我要给“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培训的方法”留言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培训的方法”商家推荐产品
}

  摘 要:自闭症儿童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言语和语言障碍,本文就自闭症儿童在构音障碍、声音障碍和语言发展迟缓这三个方面如何进行训练,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语言训练 基本对策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通常在三岁前可以察觉,障碍或异常主要表现在言语发展与沟通、社会交往以及情绪与行为模式等方面。自闭症儿童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言语和语言障碍。这些障碍涉及到言语行为的方方面面,另外由于自闭症儿童在认知、思维、社会等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有其特殊性,使其语言障碍表现有鲜明的特色,而且个体间差异非常大。

  本文无法罗列出自闭症儿童所有的言语和语言障碍的表现特征,仅根据自己长期在特教岗位上接触到的自闭症儿童在构音障碍、声音障碍和语言发展迟缓方面的训练,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定义

  要搞清楚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定义,首先要区分言语和语言两个概念。在语言学中,人们通常把从社会成员的言语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社会性的语音单位、语义单位及其组合的规律所形成的符号系统叫做语言。言语则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或产生的结果。它既可指说话(语言运用的过程),又可指说出的话(语言运用的结果)。语言和言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共为一体,相互依存。言语要被人理解,必须有语言;而语言的建立,又必须有言语。由于语言和言语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他们统称为语言。

  所谓言语障碍,言语病理学的先驱范里珀曾提出过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定义:“和正常人的言语偏离甚远,引起了自己的注意,干扰了语言交流,或者使说话者本人或听话人感到困扰的言语异常”。根据这个定义,言语异常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说话者口头表达出现困难;二是这种口头表达上的困难引起了自己的注意,干扰了言语交流,并出现某些适应性行为上的障碍。

  所谓语言障碍,是指对语言的符号和规则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出现的异常现象。1977年,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学会特别小组提出的定义为:“语言障碍是一个人不能表现出与预期的正常标准相当的语言学知识系统的状态”。

  二、言语和语言障碍训练的基本对策

  (一)构音障碍训练的基本对策

  构音障碍的训练需考虑造成障碍的原因来进行。不同原因的构音障碍需要不同的训练方法。如对于发音器官构造缺陷所引起的构音问题,一般要先通过外科手术进行修补、矫正,然后再辅之以构音训练,恢复其功能。而对于功能性构音异常,则可以直接训练。训练前,先简单测试儿童语言发展的程度,可通过直接接触观察法,也可以使用《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评量表》进行测试。了解起点行为与现有能力,据此拟定出学习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制定出学习计划、内容,并让家长了解,配合共同指导。具体训练步骤如下:

  第一步,语言相关能力的训练。

  培养交流的最基本技能

  学习如何与人合作配合

  通过动作模仿过渡到声音模仿

  这是语言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

  借用手势表达是发展口语的准备和过渡

  训练儿童的目光对视、听指令能力和大肌肉动作的模仿能力几乎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因为透过这些模仿学习可以促进儿童对外界的认知发展,有助于日后的语言训练。交流愿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与孩子做游戏、一起玩玩具来激发孩子想请求他人帮助的动机。手势符号可以先教“要”(手伸出再收回),然后教“我”(用手拍前胸),再连起来组成“我要”。这是两个非常有用的手势符号,很多儿童开始说话就是从“我要”、“我要XX”开始的。总之,语言相关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这些能力都是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准备越充分,引导儿童开口说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步,儿童言语运动器官的训练。主要方法有:(1)呼吸训练。训练儿童用鼻子呼气、吸气,用嘴呼气、吸气和口鼻结合呼气、吸气。(2)用气练习。让儿童练习用不同的嘴形变化送出不同的气流,如短促而快、绵长而缓、不急不缓等。(3)口型模仿。我先采用让儿童吹蜡烛、吹哨子、吹纸片的方法练习用气。给儿童每人一面小镜子,让他们对照教师的口型进行模仿。(4)舌头运动训练。主要是训练舌头的灵活性、柔软性和正确位置。如尽量让儿童向外伸舌和向内缩舌,向上向后卷舌,舌尖伸出,向两侧和上下运动等。(5)松驰训练。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言语肌的紧张性。常用的训练有收腹深呼吸、脚趾屈曲、膝关节伸直、头下垂并缓慢作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等。我常用脸部按摩操进行训练。通过按、揉、搓、弹、捏等手法刺激穴位,从而使参与发言的各部分肌肉的运动功能得到提高。

  第三步,指导儿童分辨错误的构音,让他明白错在哪里,然后给他提供正确的发音示范,并要求他观察、模仿构音器官的部位。具体实施时,可由教师把构音错误或困难的音找出来,随之让儿童听正确发音的示范,并反复模仿、反复辨认。必要时,可以利用图片、模型、镜子等使儿童了解发音器官的部位。

  第四步,当儿童能够分辨正确与错误的构音后,指导他学习发出正确的音。构音障碍儿童的错音大部分是声母,因此,模仿单纯的声母是矫正构音障碍的普遍方法。儿童在学习单音的基础上,过渡到学习音节、生字、单词,再到含有所学语音的句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发音训练,指导儿童学习音量控制、音调控制、共鸣、节奏、停顿和言语速度控制等。

  第五步,指导儿童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充分利用正确的语音说话。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和情境,为儿童提供充足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其反复练习,达到熟练。

  构音障碍的训练是一项枯燥的工作,需要教师多鼓励儿童,使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配合。对儿童错误的发音,不要过分责备,也不要强迫其矫正。训练中要尽量寓教于乐,利用游戏、比赛、歌唱、猜谜、朗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二)声音障碍训练的基本对策

  在对儿童进行声音障碍的矫正与训练时,教师首先必须让儿童清楚地认识到他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要进行矫正和训练。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录音,让儿童了解自己的声音与正常声音的差别;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给儿童讲解声音障碍是如何产生的,哪些因素能够导致声音异常,从而使儿童明确自己应该努力克服的是什么。声音障碍矫正和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加以运用。

  这是一种让儿童通过听觉反馈来逐步改进自己声音状况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由教师用录音机将儿童异常的声音录下来,放给儿童听,要求其分辨自己的声音与正常声音的差异,从而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问题,自觉地克服声音障碍。在此基础上,让儿童倾听正常声音的录音或教师的示范,并进行模仿且将模仿的语音录下来,然后鼓励他反复辨听,通过听觉反馈不断地作自我检查,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最终矫正声音障碍。

  首先由教师教给儿童发声方法及声音的优劣标准,然后由儿童试着发出一系列的声音,从中找出符合声音优劣标准的最佳声音,整个过程加以录音。一旦找到了目标声音(即最佳声音),要求儿童立即反复辨听,并及时练习,不断修正改进,直到不需要听觉反馈而能自如地发出目标声音为止。在实施过程中,当儿童能比较轻松地发出目标声音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儿童再尝试以旧的方式发音并录音,随后与儿童共同研究录音,讨论两者的异同,以强化儿童新的发音方式。

  儿童说话声音过小多数起因于胆小、害羞、精神紧张。对于这类声音障碍,教师可以通过平日对儿童的观察或者让儿童自己列出一系列胆小、害羞、精神紧张的情境,按照由轻到重的原则加以适当的排列。也可以设法找出儿童何种场合声音最正常,何种场合声音稍好,何种场合声音最差。然后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层训练,分层突破。例如,有的儿童在一对一说话的情境下最轻松,随着听众人数增加而紧张情绪增加,说话声音会越来越小。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儿童提供某种机会,先让儿童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交流,逐渐将人数增加,直至正常。

  4.变更舌头位置训练法。

  儿童发音时,舌头的位置过分前倾或后倾都会导致口咽腔共鸣失调。这类问题通过变更舌头位置训练可以奏效。主要做法是利用不同的声母、韵母或两者的组合来调整舌头的位置。例如,让儿童练习说b、p、f、d、t、s等声母,或与i、u、ie等韵母组合进行练习,可以使后倾的舌头前移。让儿童大声练习a、o、e、u等长音,再将这些音连发a—o—e—u若干秒钟,并用g、k、h等与上述韵母组合练习,可使前倾的舌头后移。

  让儿童面对镜子,张大嘴,想象嘴里有满口的食物,或发给儿童一些耐嚼的食品如口香糖,令其咀嚼2~5分钟。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声带大小的调节及自如闭合,部分矫正因机能过度而声带发生病变时的发声。

  (三)语言发展迟缓训练的基本对策

  语言发展迟缓矫正与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儿童的词汇量和理解词意的能力,帮助他们接近或达到正常同龄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为语言发展迟缓儿童制定详细的矫正与训练计划。在矫正与训练中,应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1)努力扩大儿童的生活范围,增加其社会经验。儿童往往由于听力的、视力的、智力的、社会的、经济的原因,在生活的早期得不到应有的文化刺激,生活范围受到局限,社会经验缺乏,因而他们语言发展的许多方面都有缺陷,如词汇量、语法、句子长度、语言内容等。这就要求我们设法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把儿童带入社会,让他们和各类社会机构和人员广泛接触,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而激发儿童语言交往的兴趣,丰富语言内容,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要教给儿童具体的社会技能(如电话的使用、购物技巧等)和待人接物的常识,使他们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

  (2)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首先要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室气氛,教育班级其他儿童不模仿、不嘲笑语言发展迟缓儿童幼稚的语言或异常的发音,减少其在班级集体中的压力,从而自觉产生说话的意愿。其次,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各种游戏、比赛、课外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等,增加他们语言交往的机会,引导他们多说话。

  (3)给儿童提供适当的语言刺激和反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争取尽量多的机会和儿童单独交谈,话题要与儿童己有的生活经验相吻合,注重形象性、趣味性。另外,当儿童说话时,要注意倾听,不要随意打断,最好边听边给以反馈:点头、微笑、鼓励、表扬等。

  (4)根据正常语言发展的顺序,为儿童提供系统的语言训练。训练初期应重视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和语言交流气氛,使儿童能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儿童学习发音和字、词、句以及不同情境下语言的不同运用,其中语法规则的教学是一个重要方面。

  [2]汤盛钦等编译:《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3]林宝贵:《语言障碍与矫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

  [4]哈平安,刘艳虹:《病理语言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5]银春铭,于素红:《儿童语言障碍及矫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黄伟合:《儿童自闭症及其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

言语产生的过程: 言语产生的三大系统: 言语的发育过程 (三)语言训练的原则 语言训练自始至终应遵循的原则是:孩子产生生理、心理需要---需要诱发表达的内在动机---辅助孩子学习语言、应用语言(让孩子知道怎么说)实现需要的满足---以需要得到满足的结果强化孩子对语言功能的理解。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与语言训练 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 王淑荣 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培养 认知是指人们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感知能力、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一)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及训练指导 1、视觉训练 ①颜色辨别训练 ②物体形态辨别训练 ③集中视力训练 ④ 视力转移训练⑤ 视觉追踪训练 ⑥视觉搜索训练 (太阳镜、不要选择荧光灯、避免高对比度颜色) 2.听觉训练 ①声音辨别训练 ②听觉记忆训练 (脱敏法、拉长辅音、减少背景声音) 3.触觉训练 ①冷暖辨别训练②凉、热辨别训练 ③粗糙、干湿、平滑、软、硬、粗细辨别训练 ④触摸儿童,产生肤觉 ⑤拥抱儿童进行触摸强化 ⑥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手臂和腿。 4.味觉训练 ①甜味认识②酸的认识③咸味认识 ④苦味认识⑤辣味认识⑥多味认识 5.嗅觉训练 ①香味认识②臭味的认识 ③霉味认识④不同气味认识 6.感觉统合训练 (1) 感觉统合是指人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向环境反馈信息的互动过程,具体地说:当外界刺激,通过人的视、听、味、嗅各种感觉器官、神经组织进入大脑各功能区,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筛选,然后才能指挥身体对外界做出适当的反应,形成有效的统合。 (2)感觉统合训练是以科学有效地运用社会环境和使用各种物理器材为手段,以运用适当强度的外界刺激,有针对性地发展儿童感觉器官功能的协调能力,促进他们大脑神经系统对信息的整合功能,使其以感觉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训练。 训练方法、 (1)适合触觉过敏的训练 ①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闭症14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