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带厌学儿子到工地体验搬钢筋,有什孩子和父母动手怎么教育孩子意义?


爸爸带厌学儿子工地搬钢筋,这种教育方法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在学校学习是一件更加轻松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发现在工地工作比上学更有意思,那么爸爸就取得了相反的效果。

新闻中的孩子今年已经9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应该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识的熏陶。这位爸爸要做的一定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症下药,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下看看为什么孩子会讨厌学习。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学校中遇见了一些不公平的对待,所以父母可以和学校的老师都要沟通以及商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教育并不值得提倡。虽然爸爸认为当工人是一件非常不值得的事情,但是任何一种劳动都需要得到尊重,所以爸爸应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上出发。

在很多父母的心目当中,觉得孩子如果不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话,最终一定会变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但是父母这种想法是否对自己的人生,同时对孩子进行了一种恐吓式的教育。所以每一位父母一定要改变错误的认知,任何一种劳动如果对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定是有价值以及意义的。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向孩子灌输普通的劳动者价值很低,这样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在学校在提倡孩子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种劳动教育不止包括传统的打扫卫生,也想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以及劳动价值观,同时有的工作工资比较低,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份工作就应该处于更低的层次。建议家长一定要理解以及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不要一直想着赚钱,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状况。


· 本人比较擅长情感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我认为当然会有效,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努力的去学习,从而避免搬砖。


确实是有效果的,可以让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让孩子明白,如果不学习,将来会面临着什么。


· 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爸爸带厌学儿子工地搬钢筋,父亲带他体验了在工地搬钢筋的生活,不到两天儿子就后悔了。在广东深圳打工的杨先生这样教育9岁的儿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孩子意识到劳动的辛苦,但同时会让孩子对于工作有一定的误解,家长应采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在孩子上学阶段总会出现厌学的过程,但在此过程当中如果家长不能够积极正确的引导,很可能会让孩子直接误入歧途,此时家长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去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并且积极的引导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父亲带厌学儿子去工地搬钢筋。

社交平台上一段父亲带着儿子去工地体验搬钢筋生活的视频,引起了许多网友的热议,这位9岁的学生在上学阶段不好好上学,产生了厌学的想法,为此父亲想让儿子更好的体验劳动的辛苦,直接将他带到工作的地方。在工地待了两天之后,儿子开始意识到父亲的辛苦,哭着想让父亲把他带回去继续读书,现如今这位学生已经回到校园开始学习。

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孩子好好学习。

通过让孩子在建筑工地工作,让他们意识到工作劳动的辛苦同时能够体会到父亲的不容易,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孩子意识到好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真正体验过之后才会明白什么样的工作和学习是适合自己。

会让学生对此行业有一定的误解。

视频在网上一经发布之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另一层见解,他们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对工作产生很大的误解,特别是让孩子意识到这种工作是不值得尊重的,但以后是不能进入该行业。因此这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取的这种方式有一点过于极端,想要真正的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应当从学习方面出发。

}

9岁的儿子不肯好好上学,父亲就带儿子上工地体验了两天搬钢筋的生活,儿子就哭着喊着要回去好好读书了。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有专家却出来横加指责:“这种方式值得商榷,不应该给孩子灌输歧视劳动者的概念”。

实际上,家长朋友都会认同这种“让孩子吃吃苦头”的方法。只是如果只这么做,对“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还不够,还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我们还需要继续用用“巧劲”。

杨先生与妻子一同在广东深圳打工,9岁的儿子留在湖南永州老家由奶奶照顾。

这一段时间,儿子非常叛逆,老师和奶奶的话都不听,总是调皮捣蛋不学习。

十一假期,杨先生特地回老家看看孩子。

杨先生先是好言相劝,要孩子好好读书,可儿子说道:“宁愿吃打工的苦,也不想再吃学习的苦。”杨先生实属无奈,只能带儿子返回他在深圳加工钢筋的工地,想让儿子体验下真正的打工生活,好知难而退。

杨先生说道:“最初我也没想带他出来,但我准备返回深圳时,他收拾东西比我收拾得还快。”

杨先生把自己这段经历上传到网络上,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点赞。

10月3日,他们一家抵达深圳。因为还在假期,工地还没正式开工,他就给儿子找了工装和安全帽,4日就让儿子搬搬废钢筋,体验打工生活。

视频里,儿子哭着对爸爸说:“我被砸到脚了。”

爸爸回怼道:“上工地谁不砸脚!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

儿子干到5日下午,实在扛不住了,哭着求着要回去继续读书。

杨先生也在之后的采访中解释道:“儿子当时只是没有拿稳钢筋,被砸到脚面,并无大碍。”

10月7日,杨先生又将儿子送回湖南老家,8日儿子已经开始正常学习了。

网友对杨先生“体验生活”这一招很欣赏:

“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说再多不如体验一下。”

“很多道理都是体验过后才明白的。”

但某位教育研究院的专家,却出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却是值得商榷的,不但是对孩子进行“恐吓式教育”,而且在给孩子灌输鄙视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的不健康劳动价值观,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有位收到1.5万点赞的博主说得好:

“我说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普通农民等职业辛苦还挣得少,这不叫歧视,这叫陈述事实。

我说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普通农民等职业都没素质、活该挣得少,这才叫歧视和偏见。”

杨先生与妻子一起干着辛苦的体力活,靠劳动赚钱不丢脸,也值得尊重。但他作为父亲,当然不想自己的儿子继续从事类似的危险、高强度的工作,不想自己的儿子也不得不远离家乡,远离自己的父母、孩子,希望孩子好歹将来能多点选择的机会。

而能改变如此的,杨先生和我们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家长朋友一样,能想到的只有“知识改变命运”,让孩子把书读下去,可以的话,把书读好。

正是盛夏的时候,我家一台空调坏了。我立马下单买了一台,送货也联系上了。

因为特殊时期,送货员的货车不让进入我们居住的小区,送货员只能在小区门口卸货,再拖着一台拖车送空调。

我了解到情况,怕送货员搞不清楚小区里的具体位置,让他在门口等着,让我爸骑电动车去接他,给他带路。

可我爸到小区门口没碰上送货员,又来来回回找了送货员可能走的很多路线,都没看到他的人影。

我爸也气鼓鼓回家时,已经过去了快30分钟。我没辙,再打送货员电话,没接通。只得安抚我爸,让他与我一道再去找人。

后来才知道,送货员走了另一条岔路,去了小区的另一片区域,刚好和我爸错过了。

他拖着的就一个简易拖车,上面是空调和空调外机,37°酷暑的夏天,可想而知的艰辛,而且就他一人。

我们是老式小区,没装电梯,送货员只能徒手分两次将空调和外机分别扛上楼。

等我们与他到达我家时,离我接到送货员电话,大概已经过了45分钟了。

我什么也没说,只赶紧按送货员说的开箱检查,再一一签单(我估计他在小区门口等着,怕我们不会按说的来接他,或者觉得自己可以找到路,可以快点再送下一单,所以自己走进小区又迷路了。路上又没听到我找寻他的电话。)

我拿了一瓶矿泉水,一支冰棒递给他。他坚持了很久,都不愿收。

我家孩子开口,说:“叔叔,您辛苦了!喝点水,吃根冰棒吧!”他可能想到了自己的孩子还是怎么了,才收下了。

我看到他的大拇指的关节处有一大道口子裂开了,殷红的鲜血还在慢慢地往外淌。我立马让我妈去拿创口贴,倒了杯温开水,让师傅清理下伤口、贴张创口贴。

师傅很平淡地说:“这没事,习惯了,我还得赶着去送货,你这边没问题,我就走了。”

我坚持把创口贴塞到了师傅衣服口袋里。

他下楼拖着他那辆拖车走了,很远很远还可以听到拖车在地上摩擦发出的很大的声音。

我回头告诉两个孩子:“叔叔很辛苦,这么热的天气,给我们送来了空调,我们才能又凉快起来。

但是叔叔手出血了,伤那么厉害,也来不及包扎一下,就要赶着去送下一单货物。

爸爸妈妈不希望你们以后这么辛苦,所以你们不想读书的时候,想想今天看到的,想想你们在绘本上看到的那张图,只能在货车底下搭一张席子将就睡一晚的货车司机。”

我家双胞胎兄弟5岁多,会教几个单词、几个汉字、做做思维题、加减法、试过几个兴趣班。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用上面的例子激励两个顽皮的孩子,孩子是怕痛怕苦的,也就乖乖地按着你的安排咿咿呀呀读读书、写写字。

可这方法用久了,并不特别有效,孩子可能只是知道他不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并不知道他想要什么,或者能够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对未来的感觉并不明朗,并没有启动孩子的“内驱力”。

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在两个孩子3岁时,开始考虑给他们报报兴趣班。体育方面的算是增强体质,语数外方面是基础学科,兴趣选择上,我根据孩子的喜好和预估的发展趋势,给报了:美术、声乐、机器人三门。

画画上,弟弟兴趣盎然,但难以坚持,每次作业是我守着完成的。

唱歌吧,哥哥很喜欢,可上台就怯场,考级都不了了之。

机器人课的老师确实是名师,可新开的课程讲得比较难,基本是我们大人完成,孩子在一边玩。

当我不知道下半年再学什么时,孩子自己翻出一套电子积木,照着图纸全拼对了,找我要电池,要启动自己拼的收音机。

我才惊讶地发现:孩子的动手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孩子的兴趣点可能在这方面。正如当时机器人课的那位名师告诉我们的:这个年龄,主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吧!

接着,我试报了一门线上简单些的机器人课,两个孩子一发不可收拾。即使这两天哥哥生病不得不待在家中,我问要不要上机器人课,他就来了神。我在一边开电脑工作,他就自己点屏幕跟着上课,到了我定时的20分钟,休息一会眼睛,过一会又央求着继续上课。

我的笔记本电脑,哥哥在一边自己上课

科学家里德·拉森,一直在研究青少年的发展关注动机。

几年前,他得出一个结论:“培养一个自我激励的、年长的成年人的最好方法是鼓励他们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对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深深地参与到他喜欢做的事情中,他会创造出一种大脑状态。这种状态结合了高度专注、高能量、高努力和低压力。”

我们要试着激发孩子的自然兴趣或激情,发展与自己以外事物的联系,并利用这种联系将他们拉向目标和意义。

同理放到成人的职业环境和选择上,也是一样的。感兴趣,积极,敏锐,专注,但不是高度压力,这些通常是我们选择职业的标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样如此。

我想我家这个十一假期,两个孩子除了外出游玩,剩余的时间就是在家看了几部电影、上了几节机器人课。电影是我和老公给孩子们的奖励,机器人课是孩子主动央求着上的,可能因为他们从中找到了乐趣、获得了成就感吧!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在语言、自然、自省、人际、运动、音乐、空间、逻辑等领域总会有突出的一方面,家长的任务是发现孩子在哪个领域的智能比较突出,并加以发展。

我的父亲,因为懒得在在职期间去考一个自考大学文凭,退休时没法和其他人一样再升一级。

我的表妹,因为没有博士文凭,没法继续在大学任教,只能边教书边读博。

你或许会说文凭只在某些性质的单位、企业有效,是的,确实如此,但多读书、多思考应该总是没错的。

孩子该学习该读书的几岁、十几岁,没有在校园里吃吃苦,可能将来会在生活里吃更多的苦。这一点,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甚至去体验体验。

但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热爱“学习”本身,而不仅仅是“害怕吃苦而学习”。

“鸡蛋由外破壳,是创伤;鸡蛋由内破壳,是生命。”

期待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发光发亮的那一面,都能绽放出生命最好的光彩!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和父母动手怎么教育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