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城属于哪个省在什么省份

张小杨(左一)和同事在开展田野考古 本版图片均为纪录片《敦煌师父》截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丁鹏

2022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超过212万,最热门编制岗位的报录比甚至达到20813比1。然而,今年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一个事业编制岗位的招聘,报名者仅五六人,最后竟还无一人应试。

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认为,此事由多种因素导致。而多位考古业内人士则认为,全国考古单位的编制岗位有所增加,但国内院校的考古专业学生相对有限。目前,有省份实行“订单式”文物人才培养,业内认为此模式值得借鉴。

近日,在纪录片《敦煌师父》第二集《大漠中的孤勇者》中,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讲述了该所招人难的窘境:在今年的文博招考中,该所一个考古事业编的岗位仅有五六人报名,而最后无一人应试。他表示,今年各个省份的考古研究所增加了编制,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因此招人更困难。

对此,有网友表示:“有编制还找不到人?爱好考古的能去吗?”还有网友表示:“地处大西北,各方面条件无法与沿海地区相比,一个月工资三千,可能确实不好招。”

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张小刚说的情况基本属实,张小刚的徒弟张小杨是近年来该所新进的最年轻的工作人员之一。而今年出现岗位无人应试的情况,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

敦煌研究院人力资源处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他们现在缺少博士高层次人才,考古专业招两人结果只有一人报名,招聘计划经常落空。敦煌研究院的待遇在文博行业中不算低,肯定不是垫底,不愿意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域性因素,一些博士宁可收入少一点也要去大城市工作。现在整个研究院每年招到的博士有四人左右,本科与硕士学历的毕业生大概十一二人。

考古专业在大学就较冷门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处获悉,此次考古研究所出现缺考的事业编制岗位确实有考古专业的要求,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必须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才能胜任。

中部地区某地级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李龙向记者介绍,他从事考古工作十几年,从上大学接触到考古以来,这个专业在高校一直比较冷门。他是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的,当年的第一志愿也不是这个,包括他在内,他们班当年超过一半的同学都是调剂过去的。

某文物大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吕颂向记者介绍,他上大学时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文博专业,毕业的时候考古研究院也招文博专业的毕业生。但近几年招聘,要求考生必须是考古专业的学生,这就让可以应试的学生减少了很多。吕颂认为,文博专业和考古专业在很多院校的课程基本一样,不应在招人时划分得这么细。但他也坦言,考古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储备。

应届生更愿意去大城市工作

在纪录片《敦煌师父》中,张小刚的徒弟张小杨是浙江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毕业那年,她的同学大多留在上海、杭州等城市,或选择回到家乡,只有她一人去了地处西北的敦煌莫高窟,并因为热爱而坚持自己的选择。

“敦煌地处偏远的西北,地理条件差一些,很多毕业生更愿意留在条件好一些大城市,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现实考虑。”广西某旅游城市考古研究院一工作人员文陆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连续3年招聘工作人员,但没有出现招不上人的情况。他也认为,他们所在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好,而且环境宜居,这是与敦煌最大的不同。

吕颂认为,收入水平也是一个应届生选择岗位的重要考量因素,事业编制的岗位工资往往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

有省份“订单式”培养人才

上述多名业内人士均表示,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此次招聘缺考属于个例,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文保队伍和人才的培养,其中包括岗位编制的增加等。2021年11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国新办举行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力争到2025年文物科研人员数量增长25%,覆盖多领域多层次人才。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发布,未来5年,山西省将通过高考面向全省117个县(市、区)定向培养600位文物全科人才,委托山西大学培养,2022年招生计划为120人,分为考古学和文物建筑两个方向,每个方向招60人,学生入职后直接为事业编制。据悉,免费定向培养文物全科人才的举措,在全国尚属首例。

在《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程书林对文物全科人才培养作出了具体说明:“山西省文物局与山西大学共同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学生单独编班。”“专门编制了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性、实操性,在四年的培养中,两年半时间用于理论学习,一年半时间侧重于实践教学。毕业生定向就业后,能够承担考古、文物建筑和博物馆三方面工作任务。”

吕颂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山西的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因为目前在考古人才招聘中也存在招到不是想用的人的问题。(应受访者要求,李龙、文陆、吕颂为化名)

}

很多人的印象中,甘肃是一个偏远的西部省份,有着大片干旱的土地、漫天的风沙以及荒凉肃杀的边关。

而在我看来,甘肃却是中国最多元最包罗万象的省份。

各种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水火不融的动植物都在这里汇集;各种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也都在这里交汇、冲突、融合,而且愈多元愈美丽。

可能正是出于这个原因,2017年《孤独星球》才将甘肃评选为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地之一,并且位于榜首。

但你知道吗?前不久甘肃敦煌又上了热搜,原因是一条“神仙”裙子。

原来,这是敦煌博物馆一次大胆的尝试,它将敦煌的“壁画”印到了裙子上!

那些只出现在石壁上的图案,在巴黎时装周上却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在了大众眼前。

并且所有服装从头到脚,都在向大家展示: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古典美学。

外国人都如此青睐敦煌,可是身为中国人的你又对敦煌了解多少?

今天跟着1001户外去探索吧!

「莫高窟」——沙漠中的美术馆

走进敦煌,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苍凉与神秘,

岁月的流岚与千年的风沙,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有文化,有历史,有沧桑,有艺术,

而莫高窟就是这份苍茫最有力的告白。

跨越1653年的历史脉络,

汇集10个朝代的匠人智慧。

时光的变迁中,她刻下了历史的厚度,

却依然涌动着,道不尽的神秘与繁盛。

「鸣沙山/月牙泉」——沙不涉泉,沙泉共生

骑上骆驼,穿行在荒凉苍茫的风景中,

碧蓝如洗的天空下尽是黄沙,

微风吹来,沙子轻轻地扬起,

人们说:“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

可以带给人不一样的享受,

以及月牙泉柔情蜜意的相伴,

所以才有了如此动人的韵味和风姿。

「魔鬼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里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

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

也是一个充满魔幻风情的地方,

都说烈风如刀、细雨如剑,

赋予了它地狱般的风景。

像是走进了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

城堡内城墙、街道、大楼,广场、雕塑……

如同巧夺天工的设计师,

砺石沙海中一座座黏土雕像,

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形态各异,

城内就会发出凄恻阴森的声音,

听起来像神话中鬼哭狼号,

因此也有了“魔鬼城”的说法。

「玉门关」——春风不度的塞外雄关

在古人看来走出玉门关,

中原的茶叶和丝绸由此进入西域,

西域的玉石由此进入中原,

于是,玉门关成了通往西域各国的门户。

当年的「玉门关」驼铃悠悠,商队络绎,

如今再登上古关举目远眺,

只见沼泽遍布,沟壑纵横,

眼前的红柳花红,芦苇摇曳,

一瞬间真的是百感交集。

敦煌作为一生中必去的打卡地,

不仅是因为这里风景美丽,

更因为这里承载着的璀璨文化,

它历经千年,几经枯荣,几度兴衰,

却一直保持着不朽,书写着华夏的艺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敦煌古城属于哪个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