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那些医院可以做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扫描?

  骨扫描与核磁共振区别。骨扫描和核磁共振各有千秋,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不能盲目的将其比较,建议各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骨扫描与核磁共振区别

  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骨扫描与核磁共振的区别。

  骨扫描,俗称“骨显像”,是核医学的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它是一种全身性质的骨骼核医学的影像检查,在检查之前先要注射放射性药物,即骨显像剂,要等骨骼充分的吸收,通常情况下要等2~3小时,再次使用探测放射性的显像仪器,来探测全身骨骼放射性的分布情况。骨扫描可以发现早期的骨转移性的肿瘤,这对患有不明性质肿块的患者来说,发现了骨转移性的肿瘤的存在,这就意味着该患者所患的肿块为恶性的,已经开始向骨骼转移了。而对于已经诊断为癌症的患者,则有助于对该患者进行临床分期,用以判断其是处于早期还是晚期状况,从而方便让医生判断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通过确切的治疗以及有规律的重复骨扫描,方便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骨转移现象,以及观察骨转移程度的变化,来监测疗效如何以及是否有肿瘤复发。

  而核磁共振,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一种医学影像新技术,对人体有非凡的诊断功能。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并不会对人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是以下六类人群不适宜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人、眼球内有金属异物的人、银夹术结扎的人、体内存留金属异物的人、有生命危险的严重病症的病人、幽闭恐惧症患者等。另外,孕妇若怀孕未到3个月,如非必要也不宜做核磁共振检查。

  骨扫描和核磁共振各有千秋,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不能盲目的将其比较,建议各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当然,核磁共振磁不能代替骨扫描,因为骨扫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特异性比较高。而骨扫描也不能代替核磁共振,而是要根据医生的确切诊断和要求再做相应的检查。

}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检查的临床优势

1. 什么是全身骨显像?

骨显像(或称骨扫描)是核医学最常用的显像检查之一,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综合医院中占影像核医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它是将亲骨性的放射性药物由静脉注入体内,再通过特殊的仪器设备进行全身成像的一种技术。它能够比较清楚的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而且能反映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所以对各种骨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2. 全身骨显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可以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以及一些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肺癌患者治疗前的分期和治疗后的随访;对于不明原因骨痛的诊断(排除骨肿瘤);此外对于X线难于发现的细微骨折,如肋骨、指骨、趾骨的骨折;骨显像还可以观察移植骨的成活情况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后的随访等等。

3. 全身骨显像检查前病人需要做哪些准备?
  注射显像剂后,病人需要多饮水,一般在注射后两小时内饮水约1000-1500ml,排尿时应防止尿液污染衣裤及身体,如果发现污染应及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并要将污染皮肤局部清洗后再做检查,并在检查前排尽尿液,同时摘除身体上的金属物品如项链、钥匙、硬币以防影响检查结果。如果病人近日内在放射科检查时使用了钡剂应将其排净后再约检查。

4. 全身骨显像与X片骨片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在骨病的探查上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在X线检查出现异常前更早的显示病变的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骨显像可以早期探查到骨转移灶,通常可以比X线骨片提前3-6个月甚至更早时间;由于一次成像可以了解全身骨骼的情况,所以能够发现X线检查范围以外的病灶,另外在一些隐性或细微骨折如肋骨的裂纹骨折和腕部舟骨的骨折,最初X线不能发现,只有在随访复查时发现,而骨显像则能够能够及时的做出诊断。
  主要的缺点是特异性不高,就是说几乎所有的骨病都会在骨显像上显示异常的放射性分布,因此难以仅根据骨显像图上孤立的局部放射性增高(或减少)区作出明确的骨病诊断。

5. 是否所有恶性肿瘤病人术前都要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吗?
   对于大多数确诊为骨外恶性肿瘤的病人,尤其是一些最常转移到骨的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等,不管有无骨痛症状,有条件的都应该进行术前骨显像检查,了解有无骨转移,以决定治疗方案。

6.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虽然没有出现骨痛症状还有必要做全身骨显像检查吗?
  对于上述最常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骨痛时,大家都能想到要尽早做骨显像,以排除骨转移。但对于没有骨痛的病人有必要做骨显像吗?回答是仍然有必要。因为大约19%-34%的病人有骨转移而没有骨痛。因此在原发肿瘤发病的前几年,不要等到出现骨痛时才想到进行骨显像检查。

7. 肿瘤病人骨显像出现异常是否都是骨转移?
  由于骨显像在探测成骨病变具有高灵敏度和低特异性的特点,所以在一些良性骨骼疾病也可表现为骨显像的异常。常见于创伤所致的骨折;各种炎症如骨髓炎、骨脓肿等;良性骨肿瘤如骨样骨瘤、骨囊肿、骨软骨瘤;一些关节炎也可出现异常表现,如退行性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外在一些骨外的软组织也可以摄取骨显像剂。总之当肿瘤病人骨显像出现异常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结合病史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

等)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这些能吸收一定量放射性药物的器官会在图像中呈现亮块,如有异常吸收状态就会导致异常部位的偏亮或偏暗,表明可能有病变。

2.SPECT检查常用示踪剂有什么?

99mTc-MPD,适应症为寻找肿瘤骨转移灶,诊断骨关节疾病、股骨头缺血坏死、代谢性骨病等。

99mTc-DTPA,适应症为观察肾脏灌注、形态、大小、位置及分肾功能。

99mTcO4-/131I-甲状腺显像,了解甲状腺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状态,判断甲状腺结节功能状态,寻找异位甲状腺,判断颈部肿物与甲状腺的关系,寻找分化型甲状腺转移灶。

可一次成像显示全身骨骼。(上图箭头所指病灶符合多发性骨转移)

1.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骨显像可较X线片提前3-6个月发现病变。

2.原发性骨骼肿瘤累及范围的判断和疗效观察。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早期诊断。

4.代谢性骨病的辅助诊断。

可同时获得肾血流灌注影像和肾小球滤过率或肾有效血浆流量。

1.观察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异常及尿路排泄情况,测定分肾功能。

2.肾性高血压的判断及移植肾功能的监测。

1.正常或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位置、形态、功能的判断。

2.甲状腺结节功能状态的判断及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的诊断。

3.寻找异位甲状腺、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

诊断、定位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组织。

(五)局部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rCBF):

1.TIA:发作后CT和MRI多为阴性,rCBF显像可发现近50%的患者脑内有缺血性改变。

2.脑梗塞:诊断阳性率近100%,在发病早期病变区无明显结构变化时即可显示异常。

3.神经科疾病病灶的定位诊断:发作间期显像阳性率约60%,远高于CT(约25%)和MRI检查。

4.早老性痴呆(Alzheimer病)和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鉴别诊断。

(六)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分静态显像、负荷试验(运动负荷、药物负荷)显像两种。

1.早期诊断冠心病,早期显像冠心病危险度分层。

2.心肌梗塞的部位、大小和范围的判断。

3.评价冠状动脉旁路手术、PTCA和其它治疗方法的疗效。

4.扩张性心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1.胃肠道出血及美克尔憩室的诊断。

2.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鉴别诊断。

3.肝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和转移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等)的定性诊断。

99mTc-MIBI等有助于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脑胶质瘤的诊断。

4.核医学科开展的SPECT检查注意事项:

1. 骨显像:检查当日可以正常进食;注射药物后饮水500—1000毫升,于检查前1小时喝完,注射药物3小时后进行显像;检查前排尽尿液,排尿时勿污染衣物,检查前取掉身上所有金属物品。

2.肾动态显像:显像当日正常进食和饮水,检查前30分钟饮水300毫升左右,显像前排空小便。

3.甲状腺显像: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

4.怀孕及哺乳期妇女一定要告知医生。

5.如不能按预约时间前来检查,请提前一天与核医学科联系,更改检查时间。

6.检查当日请携带与检查有关的CT、MRI、X线、B超或其他各类检查结果。

7.检查完尽量多喝水,有利于锝99显像剂的排出。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始创于1979年,是云南省滇南地区最早成立的核医学科。

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创建了拥有优秀技术团队、先进设备配置、业务范围齐全的核医学科,在滇南处于领先地位。团队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硕士研究生1人,在职研究生2人;现有高职2人,中职2人,初职4人。

1979年,张一万教授从苏州学成归来,在红河州率先组建核医学专业,即云锡职工医院同位素室。

1980年,随着杨俊医生的加入,核医学科逐步稳健发展。在杨俊主任领导下,我科主要开展了甲状腺扫描、肾图扫描、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水平测定等项目。

2015年至2020年,以冯再辉主任为首的团队,拓展了全身骨扫描、肾动态扫描及甲状腺扫描等项目。

2021年,由张雅斌主任带领的团队,分批安排医生组、技术组(物理师)、药物组(化学师)、护理组等各组负责人或技术骨干,成建制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按高标准配套学习全球领先的PET中心分子影像学高端技术,把握科研前沿动态,规范科室运行管理构架,为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蒙自肿瘤院区核医学科PET中心、核素治疗中心和放免检测中心的高标准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云南省滇南肿瘤医学中心的建设,核医学科全面开展以PET/CT高端分子影像技术和SPECT/CT检查为主的核医学影像诊断,以甲亢、甲状腺癌核素治疗和敷贴治疗为主的核医学治疗,还有以甲状腺功能、性激素、肿瘤标记物等检测为主的核医学体外测定。

核医学科自2001年起便不断引入先进设备并开展相应的检测与治疗。于2001年,引进美国全自动放射免疫计数仪,开展体外肿瘤标志物检测。2004年,开展90锶/90铱皮肤瘢痕、浅表血管瘤的外照射治疗。2006年,开展类风湿疾病的云克疗法。2008年,开展89锶治疗肿瘤骨转移灶。2009年,引进德国C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2010年,引进飞利浦SPECT为滇南首台ECT,开展全身骨显像、肾动态显像、甲状腺扫描等核医学影像检查。2019年,获批滇南首台PET/CT配置许可证,预计2021年高标准建成PET中心。

近几年,科室先后发表论文11篇。获个旧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全国医学论文优秀成果奖一项。

我科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勇于创新,结合临床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寻找临床疑难诊疗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将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合理、最优质、最满意的医疗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