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云海多壮观的云这篇是总分总描写了黄山云海多壮观的美景

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暮春的一天,一位朋友约我去慕田峪长城看桃花,我却意外地看到了像黄山那样的云海。几年前我游黄山时,那“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曾使我激动不已,久久难忘。

  那天凌晨,小雨刚刚扫过慕田峪,空气中弥散着新鲜的潮意。我与朋友沿着登城步道拾级而上,阵阵雾气迎面扑来,愈往高,雾愈浓。雾气中依稀伴着清馨的花香,沁人心脾。我们登上了长城,凭高远眺。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一片茫茫的白云。周围的群山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宛如一个个小岛出没在波涛滚滚的白浪之间。远处的云雾洁白如雪;近处的云雾似阵阵清烟缠绕在山腰之中。而飘忽不定的山风,一会儿把连在一起的云撕开,一会儿又把几块云衔在一起,一会儿又把云塑成了各种难以名状的造型……真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就像置身于飘渺虚幻的仙境里。云雾中不断传来游人的说笑,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被这奇妙的景观陶醉了,心潮就像那云海一样起伏不平,感触万千: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多么像黄山俊秀的倩影;那挺拔苍劲的古松又多么像黄山的迎客松……我忽然想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该有多少黄山,该有多少云海奇景啊!正因为慕田峪一带群山环抱,草木苍翠,风微沙沙,气候湿润,雨雪天后,才容易出现云雾。像今天这样壮观的景象真不多见。

    我们正谈着,一大片白云慢慢飘来,把我们前面的山坡遮盖了,而连绵起伏的长城恰似一条巨龙,昂首翘尾,穿云破雾,伏在这茫茫云海上,大有奔腾欲飞之势。烽火台上,一缕青云正徐徐升起,一眼望去,真像是当年御敌报警的“狼烟”。

  一阵轻风袭来,云雾渐渐淡了,对面的山峰在一线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隽秀。白色的云团在山腰浮动,墨绿色的山峦远近高低,层层叠叠,溶在蓝天白云之中,构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我指着对面的山峰问朋友,那是什么地方?他说,那个地方叫苇店。据说,当年修筑长城的壮举感动了二郎神,他在夜间挑了两块巨石赶来相助。刚走到苇店时,鸡叫了,二郎神不愿露其真身,放下石头埋好扁担回去了。后来,那里就留下了两块巨石,当地人叫“一担石”。人们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上苇店,下苇店,中间藏着金扁担。”人们说,谁若是能找到金扁担,谁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时,一束阳光透过云层,射到大地,天晴了。阳光照着风景如画的旅游区,照着长城内外一排排红砖青瓦的农家新房,照着蜿蜒如带的柏油公路,照着一望无际的肥沃农田……阳光下,山显得更青了,云显得更白了。

}

前日夜宿天海的一家青年旅社,那是将近十个床位的一个大间,我到得还算早,可以选择更靠近角落的清净地方。爬山时疼得让人想跳崖的那条腿,原就是个娃娃脸,哄哄就好了,在床上躺了大半个小时,疼痛的大部竟也自觉无聊地消解了,下地活动也只余阵阵隐疼,昭示它有一息尚存。

快近黄昏时分,大家热热闹闹地赶去光明顶看日落,我也伤兵一样一瘸一拐地跟着去了。那黄山的第二高峰,在此仅余下了一个土坡。但即便这样的土坡刚将将巴巴地爬上去,就变了天,大家又急急忙忙地往回跑,我也伤兵一样一瘸一拐地往回跑。当然跑也只是个想法,是心里急得想要跑,但动作上依旧是个标准的伤兵,只是逃得更加挣扎了而已,如此未到旅社,还是被那场大暴雨抓住了。

不过倒是消停了,剩下一晚上的时光里再没出那个集体宿舍般热闹的大房间,听了一夜或紧或缓的雨声,也跟着或紧或缓地担心了一夜,好在第二天一早,这雨就好心地停了。

不用担心看日出太早起不来,凌晨5点不到,那个大房间就又热闹了起来,呼啦啦地一众人,吵闹着起床、收拾、出发,再登光明顶。山上已人满为患,好在我还是找到了个立锥之地,能让人坐在崖边瞩目天际。

东方天际略有浮云,所以日出要较规定时间晚了十数分钟。即便如此,当第一缕霞光破云而出时,还是得到了漫山遍野的欢呼。朝霞中,东海峡谷蒸腾着淡淡的紫气,渺渺茫茫的云海了无边际,而南方的炼丹、莲花、天都诸峰更被浸染成光焰四射的赭红,有着着不真实的耀眼,赤壁霞光交相辉映,瑰丽神奇,辉煌壮美。即便在人群中,大家也肆意地竞相呼喊,仿佛自己也能吐出万丈豪情,与这样的美景有了勾连。

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徐霞客第一次上黄山,未登天都、莲花,便慕名至此,他在游记中写到,“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这些如盆景般历历在目。

而在一个个导游的解说中,就更有趣味了,“你看,你看那个莲花西畔,还有个驮着金龟的大鳌鱼呢”。我昨天,就是从那个大鳌鱼身边,一瘸一拐抹着眼泪走过来的,那时都没有好好看看这条惟妙惟肖的大鳌鱼。

下光明顶退房,再北行约一千米就到了飞来石。时间还早,一人独坐在这块女娲补天所用剩下的灵石之下,经一夜沉淀的云海,如凝脂般不乱一丝地沉寂在,以各种姿态卓然独立着的孤峰之间。天地,寂静深邃,茫茫辽阔,就如上苍养育的一个巨大盆景,只是它要交予谁来欣赏呢?或许天地本就无心它的美丽,美丽只是路过者心中的所得。等日头高了,风儿动了,流云散了,行人走了,山依旧在那里,凭谁去说它的美丽?

山还在那里,云还在那里,人得走了,去寻找下一场的美丽。下山不出百米,有一个岔路,路牌指示着“向上群山顶,向下排云亭”。害怕腿伤加重,没敢向上,便走了排云亭。再下行百步,又见一岔路,依旧写着“向上群山顶,向下排云亭”,到底是何样美丽在群山之顶呢?也是好奇害死猫,这次没抵住诱惑,我向上爬去群山顶。

那里也不是常有人去的地方,导游图上都没有注释路径。上山要走一段很险峻的山路,最终攀上一个光裸的石壁后,到达一处巨石平台,就是那所谓的群山顶。站在那里云山苍苍尽展脚下,这是天地给与苦行者畅快淋漓的回报。

这里是平天矼台地的西缘,原本较为平缓的高山台地,在其边缘稍稍隆起,而后直落千丈,深入西海。石床和松林两列山峰,浩浩荡荡地从西海两侧冲出,但士气渐次低垂,最终在眼能望到的远方,没入云海之中,而两峰间夹持的便是西海大峡谷。

“黄山自古云成海”,但自古就有的云海,你能否看到,就看缘分了。在龙盘坡上看黄海,晴空万里如洗,黄山给了我最透彻真实、无遮无拦的面目;在莲花峰上,又是浓雾弥天,我们就在云海之中,“一片汪洋都不见”,如今所有的失落和惋惜都可随风而去了。

坐在山巅,看晨光中的座座青山就站立在云间,或明或暗,“青冥浩荡不见底”,似幻非幻,“云霓明灭或可睹”。看云的万千姿态,从容飘渺,幻化无常,让人不禁信有踏云而去的来生。而放眼云天,无边无尽,你又怎能不为“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黯然神伤。

那一刻,我就仰面躺在群峰之上,风洗面,云过心。

群峰顶下行一里有余,至丹霞峰下,再西走不到一里便到排云亭。

排云亭是看西海云海的绝佳处,也是黄山奇石的集大成者,那条西海大峡谷,此时就在面前展开。由于日头渐高的缘故,西海的云海较飞来石和群峰顶有所消退,峡谷中的几柱石峰刚好在云中露出,其一如神人登拐,涉云而行,那该不会就是“仙人踩高跷”?仔细玩味,更觉逼真传神,惟妙惟肖。其它的十余种景象又在哪里?

漫山遍野的搜寻,也只能附会出几处。耐心等来一个旅游团,在导游的指导下,伸长脖子蹭听蹭看,仔细辨认,认真揣摩,再加上先识者的几句点拨,一下豁然开朗,Ao,原来这是武松打虎,那是天女绣花……唉,那个是天狗在听琴,这边的一个更是一只绣花鞋了。而我刚刚爬上的那个群山顶,从这个角度看,原也不过是仙人晒靴子的一个晾台。

如果你认为你从不缺乏想象力,那你应该来黄山,这里的自然造化,能让你脑洞大开,而黄山的奇峰怪石,更是需要有心人慢慢品味。从光明顶下看飞来石,犹如观音立于莲台之上遥望众生;在飞来石下仰视它,头重脚轻,危危欲倒,但它千万年不倒够神奇吧;而在北海团结松下再来看飞来石,不知啥时竟成了一个仙桃,不是路过导游指点解说,根本不会相信那竟会是飞来石。

黄山,更有许多风景,是不需要你来想象的,它只是要你像老朋友一样的看望,相互问候,就已然心满意足了。

过北海宾馆,拾级而上狮子峰,再过清凉台,侧身攀上一面巨岩后,黄山北海的一座座伫立于云海中的秀丽山峰,便惊现于眼前。而当你看到眼前一高峰如台,上立一顽石,或许不过大脑,你便会惊奇呼出“猴子观海”……那顽石像不像猴子,或许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眼前这茫茫如绣的景色,难道不需要一个精灵来做永远的守望吗?而这里恰好就出现了一山一石,这难道不是一种机缘吗?

在散花坞,同样能看到这种的机缘,一棵奇松立于一支纤细陡峭的石柱之顶,那便成就了“梦笔生花”。看盆景展览时,常有类似的作品,总觉画蛇添足、不伦不类。而如今它天造地设、相得益彰地呈现在雾海云天之中,你就不得不承认,能看到如此景象,其实是我们的造化。

明人黄习远认为,徐霞客说的那句“登黄山而后天下无山,观止矣!”,过誉了黄山美景,他要亲自一游,以辨真假。当他上了白鹅岭,至一峰下,看风光秀丽,景色绝美,不觉惊叹“始信黄山天下奇”,这一峰由此得名“始信峰”。

始信峰是黄山看松的好地方,沿途看到了黑虎松、连理松、辕门松。只可惜始信峰正在封山养护,因而不能登临,甚为遗憾。

时间才十点有余,由于腿痛难忍,决定从白鹅岭坐云谷索道下山。如此时间便大大的富裕了,而我更想把它留给看不够的黄山。过辕门松,试探着沿石道向下走,前方路上,游人越来越稀少,转过石笋峰,至观音峰峭壁东侧,路便在绝壁间嘎然而止。

这里,三面云海茫茫,远处青山时隐时现。几个搞摄影的,在这个清净的地方似乎找到了感觉,架着相机,扭动着镜头,不知疲倦地按动着快门。我比不得他们,我已对黄山的美景疲劳了,只是想在黄山的最后时光里,能享受到“偷得浮生”的“半日闲”。

于是便将沉重的背包丢在一边,背倚青松,懒散地坐在崖边,闭上眼睛,听雀啭莺啼,听泉声咕咕,听松涛壑壑,渐渐的似也能听到自己的鼾声了……

忽而醒来,已四下无人,云已经爬上观音峰,弥漫于松林间,崖下景色全然不见。我拿出一本书,看了几眼,头仍是昏昏沉沉,几只蚂蚁从腿上爬过,痒痒的。

不知道是否真的在梦里,天昏地暗,云腾雾绕,有如洞天福地一般。而在松林间飒飒之声,更不知是云走过的声音?还是神仙游荡留下的响动?但无论如何我都讨扰了云与仙的这方清静了。

临别之际,我站在崖边,鼓足勇气,纵情高喊:

**1990年12月12日,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一个人的黄山》推荐阅读:

《匡庐笔记》推荐阅读: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山云海多壮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