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亩鱼池新疆1亩地的年灌溉用水量大概多少吨有多少

    淡水鱼类养殖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行业,基本上采用的鱼塘养鱼的方法,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进入淡水鱼养殖行业的人越来越多,近不少人询问鱼塘养鱼赚钱吗以及一亩鱼塘养鱼成本是多少等问题,以下本文做了总结。

    “养鱼赚不到钱,不亏本就不错了。”近日,记者在四川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8组采访时,业主黄光全抱怨道,“猪肉、牛肉价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涨,只有鱼价几乎没变过。”

    黄光全和几位合伙人承包了金紫铺村220亩鱼塘,多年来一直请人管理。据鱼塘技术管理人员罗志伦介绍,目前鱼塘里主要喂养四大家鱼,还有少量的黄腊丁、大口鲢等。鱼塘采取混养方式,一亩放养1000尾鲤鱼、200多尾白鲢等,一年卖一次,亩产鱼1800斤左右。

    “一年只卖一次鱼,每天喂鱼的饲料都是几千块钱,再加上承包费、人工费、鱼苗成本、药费、电费等,开支十分大。”罗志伦说,由于这口鱼塘轮换不频繁,造成资金回收慢效益低,而成本却成倍增长。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养鱼户都像记者抱怨,养鱼难赚钱,一年下来不如出去打工。

    家住平坦乡清凉村4组的罗治芬告诉记者,自己养了两亩的鱼塘。一年卖出2000多斤鱼,收入6000元左右,其实还不如出去打工,现在鱼价格低,批发更卖不到钱。

    市中区全安镇伍凤镇2组的村民张光明却没有其他养鱼户的烦恼。他告诉记者,他承包鱼池30亩,一年收入有10万多元,他说,首先要善于选址,内江本来不是一个多水的地方,所以一定要选在水源丰沛的位置。

    张光明和老婆两个人就管理30多亩的鱼塘,他告诉记者,要养好鱼,取得较佳效益,资金是基础,技术是关键,勤劳是保障。

    “一般人工不能多了,否则很难赚钱。”张光明说道。

    另外养鱼的技术也很重要,张光明经常主动向渔场技术人员请教,交流经验,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养殖经验。

    “养鱼技术也很重要,不少养鱼户一遇到鱼死亡,就不知所措,病急乱投医,自己要有一定的养殖技术才行。”张光明说道。

    张光明很关注市场,他一般不批发,而是零售,他告诉记者,批发价格太低,零售可以提高价格,特别要定准节假日,这样价格才能提上来。

    张光明还尝试养过较为高端的鱼种,他告诉记者,要丰富养鱼品种,这样才能有更高的竞争力。

    养鱼真的赚不到钱吗?记者咨询了水产生产科科长贾滇军。据他介绍,内江其实是一个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城市,而大多数养猪户都是规模小、鱼塘不专业、人工投入多、对市场了解少的普通养殖户,这样的养殖户要赚钱很难。

    “几年来,内江鱼类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小,需求量还是挺大的,但是如果不控制好人工和饲料成本,就很难赚钱。”贾滇军说道。

    他提醒养殖户,养鱼重在关注市场和注重细节。一是要错峰上市。要以市场为主,而不是以养鱼的时间和大小为主。二是要注重细节。就是要调整品种结构,四大家鱼的价格普遍偏低,泥鳅、白乌鱼等产品价格昂贵,可以多种类发展。四是发展不同养殖模式,比如稻田养鱼、立体养鱼模式,这些养殖户都可以去尝试一下,要多探索,才有出路。

    常言道: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养鱼也莫过于此。下面以亩产800斤为例作一下分析。

    按一般农村饲料、肥料、鱼种等的易得性,花白鲢亩产量(下同)定在350斤,吃食鱼的产量定在450斤,明细为:白鲢300斤,2斤/尾;花鲢50斤,3.5斤/尾;草鱼300斤,6斤/尾;鳊鱼50斤,1斤/尾;白鲢300斤,2斤/尾;鲫鱼100斤,0.8斤/尾。总收入测算为:300×2.5+50×4.5+450×5=3225元。

以此推测(以亩为单位下同),应投放:白鲢34斤,0.2斤/尾,170尾;花鲢3斤,0.2斤/尾,15尾;草鱼52.5斤,0.7斤/尾,75尾;鳊鱼5.5斤,0.1斤/尾55尾;鲫鱼14斤,0.1斤/尾,140尾。总投为:花白鲢37斤,吃食鱼72斤,合计109斤。年终花白鲢净增重313斤,吃食鱼净增重378斤。按今年鱼种的价格计算,鱼种投入为:34×1.6+3×2.8+52.5×5.5+5.5×5+14×4=435.05元。

    按市面上优质的饲料(如通威等)和肥料(如龙登渔肥等)来推算,全年需投饲料756斤,1200元,肥料281.7斤,281.7元。按一般规律,药物70元/亩,水电费50元/亩。每亩总计需投入鱼种、饲料、肥料、药物、水电等费用2036.75元,投资回投率60

}

武汉220万亩高标准农田种养忙

7月以来的持续高温下,武汉市各个新城区内的农产品种植养殖怎么样?昨日,记者随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走访了解到,热浪中正处于生长旺季的再生稻长势喜人;精养鱼池里因为水温较低,保证了特色鱼类的正常成熟;而在山林之间,果树下养鸡的综合种养模式让出产的农产品味道更加健康可口。

据了解,近几年,武汉在六个新城区不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去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3.38万亩,截至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达220余万亩,并全部投入生产。如今,无人驾驶、智能化生产……一批新技术、新品种、新业态不断涌现,有力保障种养业生产。

8月15日,在黄陂王家河街利梓农机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基地,好几台无人机正忙着给再生稻追肥。站在田垄上的合作社社长缪斌说,尽管今年入夏后持续高温干旱,但整片农田的再生稻成功避开了干旱高温,目前称得上长势喜人。

“再生稻最后出的稻米的品质比较好,蒸出来的味道也蛮香,在市场上蛮受欢迎的。”根据缪斌掌握的情况,当下的再生稻大米在市场上的均价可以卖到每斤六七元。

按照计划,缪斌所在的合作社今年将再生稻扩种到1000亩,平均亩产800斤,已成为武汉市再生稻种植的核心示范区。

来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的农业专家称,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对再生稻影响不大。在7月中旬,早稻收割完毕,再生稻开始萌芽,到了8月中旬,高温有利于提升再生稻米质。

稻田里的农作物长势喜人,水中畅游的鱼儿同样没受高温的影响,在夏季冲刺生长。

8月15日下午,记者又来到新洲区旧街石河村的一座精养淡水鱼的家庭农场。在精养鱼池里,一群群充满活力的鱼儿在水里游荡觅食。

家庭农场主曾向朋介绍,近年来,他们主要探索生态水产养殖,去年一共新建了7个精养鱼池,每个鱼池的水深达到4.5米,整个养殖水面接近70亩,主要养殖鲈鱼,鱼池上还配套装有高清摄像头,连接到手机APP和电脑,实现自动灌溉和喂食。他说:“我们在家里,或者出差在外,都能随时掌握鱼池养殖生产的动向,进行即时管理。”

在今年夏季持续的高温天气下,家庭农场的这种养殖模式对鱼儿形成了“保护”。曾向朋:“我们的鱼池有4.5米深,在高水位情况下,水体空间大,池底水温相对较低,较适合鲈鱼生长环境。”

按照预测,今年,曾向朋的家庭农场养殖的鲈鱼、黄颡鱼、长江大白刁等特色鱼产品,将能够稳产30吨左右。

除平原上的再生稻、深水池里的淡水鱼之外,青山中的果子和鸡子也在酷热的天气里绿色生长。

在新洲区潘塘街青山村的生态合作社里,果树林下散养的土鸡悠闲穿梭,自由觅食,整个果树林里散养着近万只蛋鸡。

“林下养鸡的好处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社长金水明告诉记者,像现在这样的高温天气,树阴是天然挡热屏障,让鸡子不仅能乘凉,而且林下的野草、虫子为鸡子免费提供天然营养餐,产出的鸡产品质量上乘,市场价格也更高。

金水明说,为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产品更厚实,他曾到多地学习种养业先进经验,回到合作社先后种植桑葚、红心柚、蜜桔、黄桃、翠冠梨、冬枣、石榴等各类果树8000多棵,逐步形成特色果园体系,实现四季有花有果上市。

目前,合作社利用果园套养土鸡、贵妃鸡、乌骨鸡、鸭、鹅1万余只,产生的粪便做有机肥直供果树生长,形成种养循环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模式,果园的年产值已达400多万元。

记者从武汉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引入了以无人机施肥、自主控温、自动化抽水等各种方式的智能化操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展现出现代都市农业的新特点。

专家称,以鱼菜共生、“果树+特色养殖”等新型生产模式的种植养殖方式正在武汉全面铺开,这也是技术密集型都市农业的新发展模式的体现。

不过,对于正在经历的高温干旱天气,武汉市农教中心的技术人员也提醒,尽管一片片高标准农田先后建成投入生产,但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户们仍然要加强田间或池塘管理。如严格控制水位、勤灌勤换新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发生等。

}

土流网金牌交易师全程一对一服务,流转手续一站办理,土地流转更简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亩地的年灌溉用水量大概多少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