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有多难混厉害在哪里?

萧条这个词有些敏感,仿佛一说萧条,就像上面那张图一样。

那是美国在1931年经济危机时的一张照片,衣冠楚楚的纽约中产们排上几个小时的队,只为了领一份免费面包。

今天的萧条只是相对而言。比如对北上广的中产们来说,他们的光辉岁月已经永远地停留在了回忆中。

2015年末,吴晓波做出一个预言:2016年将是新中产消费的元年。

当年10月,瑞信的报告显示,中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大幅增长330%至2015年的7.3万亿美元,占全国财富的32%。

德国的厨房、日本的厕所、美国的床垫,成了新中产的标配。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掀起一场智能马桶盖普及浪潮,销量连续两年暴涨。

北上广的中产们满脑子都是我该住什么样的社区、开什么样的车、给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用什么样的护肤品、拥有什么样的兴趣圈层、接收什么样的资讯、参与怎样的知识付费……

如何打造这些美好的中产形象?花钱就是了。

可惜,短短几年不到的时间,钱是越来越没有了。

大厂们忙着裁员,小企业生存艰难,中产们连优衣库自由都快保不住了,拒绝下载拼夕夕已经是他们最后的倔强。

于是“中产返贫”这个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说的是 中产们看似风光,其实返贫也只是在一夜之间。

有人很不服气,老子从小刻苦学习,长大拼命努力,刚过上几天好日子,你跟我说我要中产变无产?

必须承认,目前中国城市的多数中产,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萧条”的。

过去四十年里,几乎所有成功的商业经验都建立在“增长”这个大前提之下。工资会一直上涨,资产会一直升值,持续的增长制造出大家眼中的“幻象”。

正如美国人曾经相信20世纪的美国会永久繁荣,80年代的日本人相信自己国家的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一样,当一位白领在北上广买下千万房产,安排太太辞掉工作,在家照顾2个孩子和1条狗时,他一定相信,每月5万的房贷,今后只会越来越轻松,说不定哪天就可以一把还掉了。

直到现实扛起了叫醒盲目乐观者的责任。

看过一段描写英国中产阶级命运的话,很扎心: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300年的社会各阶层是这样变化的。英国中产阶级通过自身努力来到了社会中间层,他们踌躇满志,对自己的能力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然后这种乐观情绪就像一股洪流把他们裹挟着推送到一个新的属于他们时代的泡沫中去,泡沫破灭后,他们又回到社会底层,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不过与之伴随的就是英国底层社会的民众普遍都受过良好教育,接受主流的核心价值观,英国因而实现了国家的整体进步。

当我看到这里,一股荣誉感油然而生。原来我肩负着如此重大的责任,今后必须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啊。

所以 中产的真相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无产,本质上还是无产。

唯一能出卖的是时间,你的时间单位价值再高,一天也只能做24小时,况且每个人都要休息吧,不可能整天干活。多数行业的收入很快就会到天花板,多数人到了35岁左右,收入增长就非常有限了。

而且全世界通行的做法是联合资本家,收拾中产阶级,尽量地薅鹅毛并且完全不怕听鹅叫,因为没人会同情中产。

上海又悄悄地提高了社保缴费基数,中产们好几年没涨的工资到手后又变少了。呐喊吗?底层人民听了中产痛彻心扉的呼号能笑死:

你特么还嫌纳税多,老子巴不得多纳点税,可惜没那资格。

事实上90年代末的那些国企工人,就相当于现在的中产,只不过从车间干活变成了在格子间干活。

中产们总是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觉,认为自己已经跨越了阶层。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是时代发展了,水涨大家一起涨了,但相对的阶层位置其实没有变。

我之前就说过莲花味精厂的故事。

莲花味精厂,是董明明母亲一生努力与奋斗的全部。

董妈妈本来是个农民。1992年,她东拼西凑了近一万元的巨资,托关系买了一个莲花厂的招工指标,才得以进厂当工人,端“铁饭碗”,摆脱了农民的身份。

进厂后,董妈妈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她辛苦工作,很快成了有下属的班长。

加之莲花味精发展迅速,1998年还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董妈妈的90年代可以称得上是黄金时代。

在当时,县城人均收入普遍不高,而莲花味精的工人月薪能拿到好几百。短短几年,董妈妈就花2000多块钱置办了大彩电。

转眼进入21世纪,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莲花厂逐渐走入深渊。

渐渐地,工资开始拖欠不发了。有时候,甚至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薪水。种种猜测在车间里蔓延开来。

终于,在2010年董妈妈50岁时,根据厂里制订的提前退休人员政策,在“组织的安排”下,她含泪办了手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工作了将近20年的车间,开始了每月领取260块补助的生活。

2015年,莲花味精已经无法再继续运营,最后政府出面协调,直接破产保护了。

董妈妈又被打回了“原型”——农民,尽管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后来慢慢也接受了自己的“新”角色。

只是闲下来的时候,她依然会回忆在味精厂车间的青春岁月,虽然味精厂的厂房早已无影无踪。

问题在于,谁能保证董妈妈的命运不会在今天的中产身上重演呢?

一个认真记录生活的中年男人

带给你最真实的人生感悟

那些逐渐老去的外企中年人,正在惶恐中等待退休

现在外企年薪60w,互联网90w的offer该接吗?

外企,不过是外国的国企而已

外企没有复仇者联盟,只有失意者联盟 恕我直言,外企人普遍都病得不轻 猜不到的结局 | 选择外企、央企或私企的十年之后…… 外企供应链高管到民企,失败率过半 当外企的中年人再也不幻想着升职加薪

外企白领的困局:在温水中等待裁员

我花了十年时间,终于认清外企这十大谎言

那个消失在外企的中年白领

留外企还是去民企?其实关键的是你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据说离职率高的外企,都喜欢自称黄埔军校。。

那些被外企废掉的中年人

这里是外企,有一群80后正在苦苦挣扎

45岁之后,外企精英们去哪里?

一开口就知道你是外企的供应链人

职场35岁现象:迄今我看过最好的关于职业规划的文章

你一开口,我就知道你还嫩着呢

外企的中年人,向左还是向右

医药职场 | 国企、外企、民企经历谈

什么才是职场中年人,真正的天花板?

企业为什么选择裁员而不是降薪?

应聘是因为公司好,辞职是因为主管烂

深度思考:这次疫情,带给我们哪些职场成长启示?

作为职场人,你应该忠于公司,还是忠于老板?

混了20年,我才知道跟对人有多重要

面试中4个危险信号,接了offer你肯定要后悔

第一次做领导,有哪些事情必须知道

提离职被公司加薪挽留,怎么办?

公司里 40 来岁的人都去哪儿了?

春节同学聚会,亿万富翁与普通人的差距,全在这2件事

360创始人周鸿祎的忠告:迟钝一点的人,更容易成事

知乎高赞回答: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在默默努力

}

打开新浪新闻 看更多视频内容

北上广深到底谁更厉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历年GDP数据对比

}

“ 美女我先“bai下”了,其他人别再想了! ”

对女孩找对象有三种不同语气、不同内容的感慨和回应:第一种是女孩找了官员家的公子:真好、真不孬!第二种是找了富豪级别家庭的对象:真厉害,命真好!第三种是女孩找了当教师的对象:嗯……,还行

如果没看明白,就直说了吧:女孩不愿嫁给当老师的,真是嫁了老师,收到的“祝福”也只是“还行”,言外之意就是“凑合凑合吧,还说的过去”。

教师一没权二没钱,所以男教师不好找对象!这几年随着县城里物价上涨、钱越来越难挣、教师工资又有所增加,男教师找对象困难的情况已有所改观。但我要说的是前几年的事。

每年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学,学校里那几个还单着的小伙都翘首以盼,盼望着教育局能新分来几个刚刚毕业的女老师,以便就近奋起直追发展恋爱关系尽快脱单。(现在是男少女多,都严重失衡了)

那一年只分到我们学校一名女老师——小胡,小胡报到的第一天,那几个单着的小伙就四处打探人家有没有男朋友。当听说小胡还没有男朋友的时候,他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然也在心里暗暗较劲。

小胡是教英语的在文科办公室里办公,单身的男老师小李是教化学的在理科办公室办公,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则上讲小李追小胡没什么优势,对他更不利的是文科办公室里还有两个单身小伙,那能轮得上他鞍前马后。

但小李遵循了先下手为强的原则,还没等那几个单身小伙捉摸好,第二个星期的时候,小李就请我们学校的“媒婆”介绍男朋友给小胡,男朋友当然是自己。

“媒婆”和小胡是一个办公室,以给小胡“迎新接风”的名义请小胡吃饭。小胡人家小姑娘刚出校园、初来乍到,那里知道他们的猫腻就答应了下来。

饭桌上就一个男老师小李,其他都是女同胞。吃饭的时候,女同胞们有意无意地(当然是有意地)就夸小李人勤快、品行好、长得帅、家庭条件也不错,要是找个象小胡这样的美女真是绝配。

当时小胡也是真是懵圈,接风宴整得给相亲会似的,满脑子浆糊。最后,还是“媒婆”挑明了真相,说小胡你也没男朋友,小李长得一米八的个头、人长得又帅等等,你们可以处处,这样的好小伙也不是很多。这也真特么是话讲当面了,还有那么多人在场,整得人家小胡不仅拘谨起来。(当时小胡也感觉小李是个不错的人选,比办公室里那两个长得是帅。当然这是后话。)

既然话已挑明,小李第二天就约小胡外出“闲聊”,弄得另外两个小伙也是心有不满、脸带不悦。紧接着学校就传出了小胡和小李已经恋爱的消息。那几个陪吃的女同胞躲在角落偷偷笑。

按当时小李的话讲是“小胡是自己先‘bai下’了,其他人别再有想法了”。

bai’这个音是我们当地的土话,始终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字,所以用了拼音。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小时候村里放电影,小孩子们都是太阳不落就早早地去占看电影的最好位置,开始的时候用石头或是板凳做占位,但石头和板凳容易被的挪开。后来就在地上堆上土再撒泡尿,宣告这个地方自己已经占上了,别人就不能抢也挪不开了。所以,“bai下”应是占下、圈占、占领的意思。

小李“bai下”小胡谈恋爱的另一出“大戏”是在不久后,小胡请假回家,小李竟然给有单身小伙的办公室里同事发了喜糖。发喜糖按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在两人订亲时才做的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向其他单身小伙宣示别再打上胡的主意了。

接风吃饭、发喜糖之后也就真没有单身小伙再向小胡“送出玫瑰花”。送花给小胡成了小李的“专利”。

后来,小李和小胡正儿八经的谈了两年恋爱,再最后是两人结婚生子其乐融融。

几年后,小胡说那时自己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办公室里那两个小伙突然对自己没那么殷勤、没那么“照顾”了,原来自己早被老公给“bai下”了,当然小李也是挨了不少的“臭骂”。

PS:"活在18线"让你了解远离北上广深18线居民的生活与生存。感谢关注本主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上广深有多难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