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中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中社工可以社工站是做什么的?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刘女士发现,上初中的儿子最近变得越来越难管,经常逃课,不想读书了,刘女士为此很苦恼,遂向社会工作者老赵求助。老赵认真询问了刘女士的来访原因和求助过程,并对她的问题做了初步评估。老赵的上述工作属于通用过程中的( )环节。

2.初二学生小强经常与同学吵架,老师为此批评过他很多次,小强说自己知道不应该这样做,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为了帮助小强,社会工作者与他一起确定了改变的目标。以下属于正面目标陈述的是( )。

A.降低情绪失控的频次

B.记录与同学争吵的次数

C.减少与同学争吵的次数

D.增加与同学心平气和沟通的次数

3.小王上大学后一直处于“亚心理状态”,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缺乏学习动力,他向社会工作者小李表达了希望改变目前状况的想法。为了识别影响小王当前状况的客观因素,小李适宜的提问是( )。

A.“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亚心理状态的?”

B.“亚心理状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C.“你的亚心理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D.“你觉得这种亚心理状态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4.社会工作者老罗接待了前来求助的陈先生。陈先生告诉老罗,自己辛苦赚钱养家,不上班的妻子不仅不体谅他,花钱大手大脚,还总是说他“太抠门”“太懒惰”,不关心这个家,也不关心她和孩子,现在夫妻关系紧张,他很苦恼。为深入了解陈先生的求助过程,老罗适宜的提问是( )。

A.“陈先生,您对我们有什么期望?”

B.“陈先生,您是怎么知道我们机构的?”

C.“陈先生,您为这次面谈做了什么准备?”

D.“陈先生,您来我们机构之前做过哪些尝试?”

5.王女士因为女儿的小偷小摸行为感到很苦恼,向社会工作者老李抱怨说:“我真不知道女儿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平时也没少给她零花钱,但她还是拿别人的东西,怎么管都不行。”为了解王女士的问题,老李下列回应中属于事实性沟通的是( )。

A.“我能理解您的苦恼。”

B.“您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女儿?”

C.“您觉得自己做些什么可以帮助女儿改变?”

D.“您发现女儿有小偷小摸行为时做了什么?”

6小玲10岁,在母亲早年离家出走后,一直与父亲生活。最近,小玲父亲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小玲自从父亲入狱以后,在邻居家暂时寄居。从为小玲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这一长远目标来看,此时,社会工作者应该谋划为小玲提供( )儿童福利服务。

7.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在与父母长期分离的生活状态中,由于缺失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容易出现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也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上述现象反映出这些留守儿童存在( )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工站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