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孩子嘴总是不自觉的抽频繁伸噘嘴,怎么办?

    水母网8月4日讯 路过零食店,孩子会眨巴眨巴大眼睛,撒娇着要买零食吃;跟小伙伴吵架了,小宝贝爱撅着小嘴以示不满;家长问问题时,宝宝偶尔会分神、耸耸肩...日常生活中,孩子有着许多可爱的小动作。不过,这些讨人喜欢的小习惯有可能是疾病造成的!

    烟台紫荆花妇儿医院六一儿科中心王淮海主任表示:许多孩子的“卖萌”动作,极有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预警信号。如果发现小宝贝有频繁地眨眼、噘嘴、努鼻、摇头、耸肩、清嗓声等习惯,最好及时到医院做检查。若真是儿童抽动症,处理不慎或拖延治疗,会给患儿带来心理影响。

    “儿童抽动症多见于4岁-12岁的儿童。”烟台紫荆花妇儿医院王淮海主任介绍,这是一种很容易被忽视、误诊的疾病。例如发现孩子爱眨眼睛,家长一般会带他/她去眼科治疗;孩子总是反复清嗓声、干咳,通常会采用消炎药、雾化等治疗方式。但如果病因是儿童抽动症,这些治疗方式都不会见效。

    常见的症状有频繁地眨眼、噘嘴、努鼻、摇头、耸肩、清嗓声、喉鸣音、深呼吸、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由于这些症状与孩子的一些常见小动作类似,很容易被忽略。

    “儿童抽动症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王淮海主任说,患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完全消失。

    儿童抽动症会不会影响智力呢?王淮海主任表示:儿童抽动症患儿智力一般正常。不过,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因此,一旦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

    “儿童抽动症大部分可经治疗而愈或自愈,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忧。但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王淮海主任说,目前儿童抽动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明确,考虑与遗传、体质、情绪或感染因素有关。要注意的是,抽动症可能给患儿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如因“怪动作”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广大家长在留意儿童抽动症的同时,也要留心孩子的心理状态。王淮海主任表示,应及时发现儿童抽动症,及时到医院专科诊治,避免影响孩子成长发育健康。

    烟台紫荆花妇儿医院六一儿科中心作为“六一健康快车”胶东半岛医生工作站,近日特推出118元儿童健康体检活动。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如意 通讯员 王昆

   “我的孩子从6岁开始,就有眨眼抽鼻的情况,奶奶说没问题,是坏习惯,没有特别治疗,现在加重又出现了耸肩、挺肚子了。”“我家孩子8岁从去年开始就听见他嗓子里发出哼哼的声音,睡觉的时候没声音,放假了不哼哼了,又出现深吸气闻自己的手。不知道咋回事?”“我家小子频繁眨眼半年了,滴眼药水也没用。看哪个科?”“4岁的孩子最近一周出现眨眼,撅嘴,在医院检查脑电波有问题。”

   “我孩子总喜欢搞出些小动作,翻白眼,歪嘴巴,眨眼睛,现在又变成了喉咙的吭吭声,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家儿子从3岁起就眨眼、嗓子吭吭,有时感冒时眨的厉害,这半年老斜着瞪眼珠,动肩晃脑袋。”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网上问诊平台上,许多家长纷纷询问这样的问题。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副主任李玲表示, 当您的孩子情绪紧张或焦虑时频繁“鬼脸”---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不要以为这是孩子故意调皮捣蛋,也不是坏习惯,这可能是一种无法自我控制的疾病---抽动症。

  那么,抽动症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呢?

李玲表示,抽动症也叫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节律的、突发的、无目的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运动型抽动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由于运动或(和)发声抽动经常导致病人缺乏自尊,家庭生活、社会形象及工作表现受损和适应困难。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3种类型。

  抽动障碍的抽动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运动抽动为首发症状,而后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常由简单发展到复杂。以眼部抽动为首发症状者约占38%~59%,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者约占12%-37%。部分患者在运动或发声抽动之前有躯体不适感,如感到压迫感、痒感、冷热感等。

   抽动具有不可克制的体验,但各种形式的抽动均可在短时间受意志控制,通过自身努力可自我控制或推迟发作一段时间。所以,一天当中由于环境的变化抽动发作频率也会有很大的波动。在几周至几个月里,抽动症状的消长变化也很常见。患者可以把抽动行为模仿为随意的动作或是言语,但是,明显具有夸大或过于强烈的特征。抽动症状在情绪紧张、激动或疲劳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李玲表示,小儿抽动症是由遗传、社会心理、神经生化等因素引起。“目前认为,儿童抽动症是可以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生子共同患儿童抽动症的较多,儿童抽动症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儿童抽动症及其他心理行为疾病较正常人多见。科研工作人员认为,儿童抽动症遗传的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

   社会心理因素可以造成或者诱发儿童抽动症,例如,母亲怀孕期间受到某些应激事件或突如其来的精神刺激、儿童脑部意外受伤、惊吓、高烧、精神受到伤害等,都有可能诱发儿童抽动症。儿童抽动症还与中枢神经递质失调有关。有学者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可能是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靶细胞受体,由于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是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所致。

  孩子得了这种病应该怎么办?李玲说,抽动障碍的治疗应以及时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和环境治疗为原则。

   使用药物的适应证及药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治疗的目标症状是抽动本身还是伴随症状。目前来说常用的有硫必利、可乐定、阿立哌唑等这些抗抽动的精神类药物。

  2.饮食调整与环境治疗

   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使其尽量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

   食物添加剂等可促使这类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包括活动过度和学习困难。含咖啡因的饮料可加重抽动症状。为此,对这些儿童的食物应避免应用食物添加剂、色素、咖啡因和水杨酸等。

  3.支持、教育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很重要的环节,儿童和父母不要焦虑紧张。对儿童的抽动表现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使症状逐步减弱、消退。不要反复不断的提醒和责备孩子,否则会更加强化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抽动更加频繁。努力分散儿童注意力,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对患儿病前的心理因素应详细分析,找出可能的诱因,然后加以解决,例如家庭矛盾的调整等等。父母对孩子过度要求所造成的心理冲突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克服。若有学校因素,应与老师协同解决。对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帮助小儿找到正确的对待方法。

   经过综合性的治疗抽动障碍大多数可缓解,预后良好。少数症状迁延,但积极治疗,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其中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是慢性过程,需长期服药以控制症状。有些发病年龄较早的抽动障碍患儿预后较差,可导致行为问题和人格缺陷,需特别注意加强教育和心理指导。一般到少年后期大部分好转,少部分可持续至成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嘴巴总往上抽一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