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旅游攻略时间,明年春天可以去么,一般是秋天去,比较喜欢,正常秋天去,在家我爸天天叫我跑步?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 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 “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宋·苏轼《与孙运勾书》。至言:至理名言。本句大意是: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话语,不多而意明。话不在多,而在意明理明,至理名言多言简而意赅。本句可用于强调语言要精要,也可用于称赞精辟简要的语言。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见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本句太意是:地位低下的人,言论主张常常不被重视。此名句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等级社会中,人所起的作用与其所处的地位成正比。地位越高,说话越起作用,甚至奉为金口玉言,金科玉律;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有真知灼见,也往往不被承认。《后汉书·孟尝传》“身轻言微”与~意同。现多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地位低,说话没分量.也可用以反映一种不正常的待人态度。

宋·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心正:指人的思想、品行端正。笔正:指书法纯正。本句大意是:只有思想、品行端正,下笔写字才会书法纯正。“~”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回答穆宗问他为什么善于用笔对说的话,意思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写字就会写得纯正,合乎章法。其实“心正”与“笔正’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但一个人的才识、学问甚至性格、品格等修养,往往能通过书法体现出来。如风流倜傥的人,字也多半写得潇洒飘逸;忠厚淳朴的人,字也大都写得朴实无华。作者云“~”,无非是强调作人要注意思想品德的修养,这是至今我们都应该认真借鉴的。这句可供论述书法艺术中个人品质修养的重要性。

宋·苏轼《方山子传》。本句大意是:把金钱视为粪土一样,随意挥霍。~与“挥金如土”义略同。可用来形容不看重金钱的人,也可用来批评挥霍浪费的行为。

宋·苏轼《志林》五。名遂:达到了扬名的愿望。本句大意是:大功告成,达到了扬名的愿望,然后引退。这里表达了旧社会一些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和淡泊为怀的处世态度。今天可用来表选希望建功立业,然后引退的思想。这句有时也可写成“功成身退”,其思想性更高些。

宋·苏轼《传神记》。传神:准确地传达出人的精神状态。本句大意是:最难画的是最能传神的人物的眼睛。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说:“传形写影,都在阿睹中”。“阿睹”即眼睛。现在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感情和精神状态,往往能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因此画人的形体、面貌、姿势、动作并不难,最难画的,是人的传达感情、神态的眼睛。这句可供说明在绘画中最难准确地画出的是人物的眼神。

宋·苏轼《策略第四》。本句大意是:面临大事而不慌乱。当大事来临的时候,不惊慌失措,无所适从,而是镇定沉着,举措得当,应付自如。这里显示的不但是胆量、毅力,也需要经验和才干。多用于说明或赞扬从容不迫的处事态度。

见宋·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本句大意是:韩愈的文章使古文从八代骈偶绮靡的衰颓文风中振兴崛起。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他针对六朝以来社会上长期广泛流行的骈俪文体及形式主义文风,大力倡导形式与内容统一、适于表达思想感情的单句散行的散文。这一运动取得丁巨大的成功,改变了几百年来骈文几乎独霸文坛的局面,开拓了文章写作的新道路,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苏轼称赞他的文章是~。此句和清人刘熙载说韩愈“文集八代之成”(《艺概·文概》),都是对韩文的高度评价。

宋·苏轼《思治论》。思:设想。图:盘算。本句大意是:办事之前应设想一下怎样开始,再盘算一下怎样结束。办任何事前,都应有一个全局的打算,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要合理地安排力量,考虑好怎样升头,怎样进行,怎样结束。只有这样.才能妥替地把事情办好。现在许多人办事只思其始。不图其终只看眼前,不计后果;胸中无全局,干到哪里算哪里,其结果必难把事情办好。以此句说明办事应作通盘安排,十分恰切。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本句大意是:要用诚意来使人心服,不要用空话来使人佩服。该名句说明一条做人为师的道理。作者在“诚”与“言”两个范畴中选择了前者,告诉人们要使人服气,关键在于诚心,夸夸其谈不行。光说空话是难以服人的,以诚相待才能使人心悦诚服。这种做人的格言,在现代社会的交际中也仍有现实意义。

宋·苏轼《南乡平》[回首乱山横]。本句大意是:秋雨晴的时候,眼泪还在流。这首词写送别友人后的忧伤。下阕是:“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争夜残灯斜照处,荧荧,~。”作者在一个秋风秋雨的日子送别,自然愁苦倍增。入晚,秋雨已停,寒气沁人,作者面对一盏昏黄的孤灯,为思念友人而辗转难眠,泪湿衾枕,~用的是反衬笔法,既反映了秋雨未晴时作者已为惜别而热泪流淌,更写出了秋雨已止而作者别泪未停。这种反衬手法,更充分地展示了词人的愁苦情怀,表现了他对朋友的一往情深。

宋·苏轼《留侯论》。小忿:小小的忿恨。就:成功。大谋:远大的谋划。本句大意是:忍耐小的忿恨,成就远大的谋划。《论语·卫灵公》曰:“小不忍则乱大谋。”事有大小之分,两者相比,当然应舍小而就大。若在小问题上不忍耐,不克制,有一点小小的忿恨就斤斤计较,势必耽误大事。本句多用于说明在小事上应该忍耐,以取得大事的成功。

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这两句大意是:人已渐老,尘土满面,鬓发斑白,显得憔悴不堪。原词中是写作者悼念亡妻,慨叹自己人已渐老,功名不就,憔悴潦倒。可用来描写自己或他人衰老而憔悴的样子。

宋·苏轼《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论:议论。作:做。这两句大意是:议论了就一定要去做,做了就一定要努力做成功。议论了就要去做,不可只尚空谈,议而不行;做了就要努力做成,不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这两句可用以表示不可尚空谈,而要作实事。

宋·苏轼《慧湖峡阻风》。巉(chān蝉)岩:险峻的岩壁,此处比喻世路的崎岖困难。本句大意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哪里没有艰难和险阻?人生是曲折坎坷的,任何人都不会一帆风顺,在任何地方都可能遇到艰难险阻。但人毕竟是要生活下去的,不能因前进道路上的难险而退缩。本句抒发了作者人生坎坷的感慨,又暗寓着一种克服困难,不畏艰险的达观而又顽强的精神。可用于表现人生的不平,又可以表达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人生态度。

宋·苏轼《浣溪沙》[道字矫讹]。本句大意是:天气叫人发困,节令快到清明了。清明时节,不仅风和日暖,而且白天渐长,因而人们往往感到暖洋洋的,特别慵懒、困倦。诗人抓住这个特点,一语道出了清明前后的天气状况和人的感觉。可以引用表现人们在暮春的感受。

宋·苏轼《凤鸣驿记》。躁:急躁。妄;妄为。废:荒怠。这两句大意是:急躁了便容易轻举妄动,懒惰了学业事业都会荒废。苏轼在‘凤鸣驿记》一文中说:“~。既妄且废,则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出于此”。可见此二句意在教诲人们应戒骄戒躁,刻苦勤奋。韩愈《进学解》有“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名言,古谚有“一生之计在于勤”的训喻,均可作此二句的注解。~二句点出青年人易犯的两种毛病,言筒意赅,可用作座右铭。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蓑(suo梭):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雨具,用草或棕制成。任:放任,听其自然。本句大意是:披一件蓑衣,坦然自得地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一生。在这首词的前面,苏轼写了个小序,说他这一天到沙湖去,中途遇雨,因无雨具,同行者都很狼狈,“余独不觉”,不久天又放晴,有感而写了这首词。上阕是:“莫昕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对照小序,雨声穿林打叶,作者拄着竹杖、穿着芒鞋从容徐行应是实情,而那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谁怕?~”则已超出了当时的具体环境,这里的“烟雨”,指的是作者“平生”已经遭遇和可能遭遇的政治风雨。不久前,作者在“乌台诗案”中身陷囹圄,政敌必欲把他置于死地而后快,好不容易获释,又被贬谪到黄州,当了个行动不自由、“不得签书公事”的罪官,对苏轼来说,这场政治风雨几乎给了他毁灭性的打击。但苏轼的性格旷达超,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雨还是政治上的风雨,他都以“莫听”的态度来对待,听之任之,只管走自己的路。有什么可怕的呢?~!正是这种旷选的胸怀,使他一生中度过了许多险恶的政治风浪,始终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文学上创造了不朽的业绩。这一句以自然风雨象征政治风雨,表现了一种身处逆境而傲然不屈的精神,是苏轼处世态度的形象写照,其意境及手法均可借鉴。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本句大意是:多情人却被无情人惹起了烦恼。原词写一个行人路过一户“绿水人家”时产生的感情波澜。词的下阕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淅悄,~。”原来,这家的姑娘正在墙里荡秋千,银铃似的笑声飞出墙外。这笑声吸引了墙外的行人,他驻足聆听,想象着“墙里佳人”的姿容体态,爱慕之情顿生,但“墙里佳人”却并不知晓.不久佳人归去,“笑渐不闻”,多情的“墙外行人”由此平添了许多烦恼。现在可用来写单相思者的心情,也可扩大来表现一种一厢情愿、无可奈何的心态。

见宋·苏轼《扬州谢到任表二首》。副:相称。本句大意是:虽有大志,才能却不足。唐代韩愈《后汉三贤赞》有“有雄志而无雄才”的句子,与此句意思相近。可用来形容那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人。

见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逮:达到,及到。本句大意是:心里想要表达的意思嘴却说不清楚。要用来形容口才不好,辞不达意的情形。《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见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理:公理。势:权势。本句大意是:事情办成功是由于符合公理,而不在于有强大的权势。符合公理的事,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和支持,因而易于成功;不符合公理的事,虽然依仗强势,但因为受到多数人的反对,也难以成功,故云“~”。本句多用于说明要按公理办事,不可依仗权势横行。

宋·苏轼《志林十三首》其八。这两句大意是: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离开。与人共事,以心意相投,见解相合,配合默契,齐心合力为好;若每每意见相左,不能调和,留也没有什么意义,则不如各奔前程。这两句多用来表示朋友相处或协作关系中不能配合就毅然离去的意向或行为。

宋·苏轼《石氏画苑记》。滑稽(gǔjī古机):指语言诙谐风趣。微:精妙,精探。中:符合,切合。这两句大意是:善于说幽默风趣的话,发言巧妙精到,切合事态。说话幽默风趣,以巧妙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是一种艺术。可化用以形容喜剧演员、相声演员或其他语言风趣的人。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躬:亲身。履;实践。节:节操。见(xian现):显现,本句大意是:亲自经历了艰难的处境而后节操才显现出来。这本是赞扬欧阳修的话,可用来说明只有通过斗争实践才能考察人的品格的道理。

见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莠(yǒu有):狗尾草,泛指杂草。这两句大意是:有了杂草就应铲除掉,有了疾病就应赶快治疗。田间有了杂草,必须抓紧锄掉,否则势必影响禾苗的生长;人若有了疾病,应该及时诊治,不可养痈遗患。作者以通俗明白的语言,指出了生活中的两条重要原则。“锄”、“医”两个动词用得很好,虽然作者来说“不锄”、“不医”则会如何,但已意在其中。可以此劝戒人切莫坚持错误,讳疾忌医。

宋·苏轼《与范元长十三首》其六。九死之余:指经历许多危险而幸存。忧畏:忧虑害怕。百端:指极多;事物的一个方面为“端”。这两句大意是:在九死一生之余,样样事情都感到忧虑畏惧。这是作者晚年远贬儋州(今海南岛)时给范元长写的短信。范元长是作者挚友范祖禹之子。范祖禹与苏轼志同道合,当时也被贬广东化州,五十八岁时死于贬所。苏轼闻讯后极为悲痛,这十三封给范元长的信,都表示了痛悼之意。这封信是为答复范元长请为其父作《传》而写的。苏轼在信中说自己早有为亡友作《传》之心,“然今则不可,~,想蒙矜察。”这就是说,苏轼怕这篇《传》给自己和朋友带来灾难,所以谢绝了。苏轼一生饱受政治打击,从锒铛入狱到流放海外,确是九死一生,许多厄运都是写诗作文引起的,所以他“忧畏百端”,谨言慎行。现在仍可引用以表现心有余悸。

宋·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贵:重。本句大意是:制定法令重在严厉,而责备别人却应尽量地宽厚。《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参加礼部贡举考试时写的专题论文。~是作者援引《春秋》之义作证,加强自己的论点,说明刑赏忠厚古已有之,是历史传统,目的是为了敢励为善,表现出作者爱民忧民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是将立法、执法分别对待,用意是好的。可后人多注意后者,忽视了前者,以致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局面,成为包庇、宽容权贵子弟的依据,这是苏轼始料所未及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成竹:完整的竹。本句大意是:要想画好竹子,必须在具体动笔之前已先有完整的竹子的形象在胸中。这句与“意在笔前”意思相近,不过更具体化了。它着力强调画家在作画之前,必须先经过充分的观察、揣摩、酝酿、构思,画竹要在胸中先有竹子的整体形象,作到心中有数再动笔,如果一节节、一叶叶支离破碎地画,一定画不好。可供论述画家或作家在创作前先要有缜密的整体构思,成语“胸有成竹”、“成竹在胸”即从此来,用以比喻处理事情要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宋·苏轼《田表圣奏议叙》千载一时:千年难得的时机。

宋·苏轼《宋子仪大理寺丞》。信(shen伸):通“伸”,伸冤昭雪。憾:遗恨。这两句大意是:让含冤受屈的人得到昭雪,让死去的人没有遗恨。此二句是说:断案必须明察重据,量刑必须轻重适度。执法者必须依法断案,不以亲贵而卖法,不以私仇而加刑,尤其在判处死刑时,更应慎之又慎,做到确凿无误,这样才能使死者感到罪有应得,死而无憾。如果发生了冤假错案,出现了冤狱,一定要重新审理,使含冤受屈的人得以平反昭雪。

宋·苏轼《上皇帝书》。吝:吝惜。从善:指听从别人的好意见。如流:像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比喻迅速而自然。这两句大意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改过不吝”最早见于《尚书》,“从善如流”出于《左传》。苏轼把这两条古训合而为一,在《上皇帝书》中说:“~,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所绝无面仅有”,可见他是作为一项很高的道德修养来提的。“改过”而“不吝”,“从善”而“如流”,确实不易做到。这两句对当今的思想教育仍有积极意义,执政者更可作为借鉴。“从善如流”现已成为成语,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宋·苏轼《前赤壁赋》。这两句大意是,夜幕降临,江面上白露茫茫,江水在月光下显得浩淼无涯,似与天空接连。作者以洗练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江天辽阔的画卷,“横”“接”二字看似平易,却颇见锤炼之功。可用于描写秋夜江面的景色。

宋·苏轼《前赤壁赋》。进两句大意是:清风徐徐吹拂,江面上波平浪稳。作者写月夜泛舟赤壁之所见,写景之中流露出恬淡自适的心情。可用来描写风平浪静的江河,抒写自己畅适的心情。

宋·苏轼《乞擢用刘季孙状》。临时:到关键时刻。节:节操。这两句大意是:奋勇拼搏,不考虑个人安危,到了关键时刻,能够坚守自己的节操。可用于赞扬勇于对敌斗争,能够坚持气节的人。

宋·苏轼《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丰:丰年。凶:荒年。末;指农业之外的其它行业。这两句大意是:使丰年和荒年互相调济补充,让农业和其它行业都有利可图。任何国家只有在丰年时注意有所储备,在荒年时能运用丰年时积蓄下来的财物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才能使百行百业都兴旺昌盛,蓬勃发展,国家才能繁荣富强。这两句可供论述制定正确的“丰凶相济”的经济政策时引用。

宋·苏轼《乞降度牒修定州营房状》。素:平时。猝:意外的变故。这两句大意是:事情平时不讲求,就很难应付意想不到的突然变故。对可能发生的事变,在平时就要多想、多讲,以期引起思想上的警惕,事先有所预防和准备,一旦发生变故,就有从容应变能力,不至于措手不及。这两句可用以说明平时防患的重要性。

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束:搁置。游谈:交游叙谈。根:根柢。本句大意是:把书搁置在一边而不看,交游叙谈便没有根据.此条旨在从实用角度强调读书的作用,然而变换角度从反面入手,指出不读书将会带来什么弊病,把恶果交给人看,以期给人警示,令人警觉,是一种事半功倍的表现手法。

宋·苏轼《祭堂兄子正文》。雷霆不移:雷打不变,比喻意志坚决。这两句大意是:心怀仁义者的勇敢,就是九霄轰顶也不动摇。~二句实际是说,勇敢也有不同的类型,有匹夫之勇,有鲁莽之勇,有一时之勇,这些勇均不如:仁者之勇”,唯有仁者之勇,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勇敢的意义是什么,因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坚持真理,无所畏惧,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可用以赞美手中有真理,泰山压顶不弯腰,九雷轰顶不动摇的真正的勇士。

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这两句大意是:(像司马君实这样的人,)一百代才遇到这么一位,一千年才遇到这么一次时机,他的去世太叫人悲恸了。这是苏轼为友人司马光写的祭文中的一句。此句采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心情,既表现了沉痛的心绪,又高度评价了司马光其人的高尚品质与一生的贡献。寥寥八字,表选出如此丰富的内涵,非大手笔不能为。

宋·苏轼《后赤壁赋》。这两句大意是:青山有声,幽谷回应,秋风骤起,波涛涌现。此二句运用客观描写的手法,绘出赤壁景观。“山鸣”句写一呼一应,交相作用;“风起”句写一因一果,传导哲理,故九为后人称道。此句后来与《史记》中的“风起云蒸”(《太史公自序》)一语相结合,演为“风起云涌”这一常用成语,至今仍广为人们喜用。

宋·苏轼《贺范端明启》。这两句大意是:太阳出来一照空中的浮云都消散了。从字面意思看,这两句说的是自然现象,而苏轼借以表达的原意是:皇帝的恩光一照,范氏原来由于被剥夺袭承祖上功名而产生的种种忧郁、晦气,便都捎失了。这两句可以用来说明天象,也常被用来说明社会现象:或真理一出,流言皆消;或正气一树,邪恶全遁。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危言危行:直言直行。回:改变。这两句大意是:为人豪爽,心直口快,说话不拐弯抹角,办事也不拖泥带水,而且有独到见解,敢作敢当。可用来描写性格爽直的人。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罗织:编造,虚构。谤讪(shàn善):诽谤讽刺。这两句大意是:编造慌话,虚构罪名,用来诽谤别人。可用来形容那种居心叵测、造谣生事、陷害无辜的人。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初心:本意。这两句大意是:坚守本来的宗旨,始终不改变。这两句可用来形容那种始终坚持自己主张的人。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报国;报效皇帝,忠于国家。已:止一这两句大意是:我报效国家的忠心坚持不渝.一直到死而后止。这是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即元有祐六年(公元1091年)五月十九日给哲宗皇帝上的奏状。当时皇帝欲把苏轼召还朝廷,予以擢用,而苏轼鉴于屡遭党人的诬蹈迫害,特别是“乌台诗案“险些丧命,至今心有余悸。今若被皇帝召还,必遭党人猜忌.引起祸患。为了全身远祸,苏轼上书皇帝,乞请到“重难边郡”,并表示“~”。这两句和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相近,表示为国家为朝廷竭诚尽忠,至死方止。现在表述报效坦国,忠于人民的决心时,~两句仍可以化用。

宋·苏轼《恩治论》。立:定好规模策略。卒:结果。这两句大意是:办什么事情,若开始时没定好规模策略,那么结果一定不成功。这两句和苏询所说“君子慎始而无后忧”(见《上文丞相书》)意思相近。如果开始便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案,那样将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因为基础一开始就未打牢,怎么能办成事情呢?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这两句大意是:水一流到就会成渠,不必事先忧虑。这两句在原文中是说:自己在黄州虽然经济拮据,但节俭度日,生活还过得去;到时真遇到困难,另想办法,~。意即车到山前自有路,水一流到渠自成,不必事先忧虑,表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襟怀。后用“水到渠成”比喻一切条件都已成熟,事情即将顺利完成。

宋·苏轼《赐文武百寮文彦博己下上第一表请皇帝御正殿复常膳不允批答》。这两句大意是:心神不定,坐立不安,食而不觉其味。可用来形容心神不定,悲苦焦急或苦闷时的情状。

宋·苏轼《策略第三》。这两句大意是:只要是自己知道的就没有不说的,只要说了的就没有不照着去做的。“知无不言”,或褒或贬,或驳或荐,不避亲仇,这是为人坦率,诚实、无私的表现;“言无不行”,达是言行一致,始终如一的表现。这些都是正直的人说话行事的准则。

宋·苏轼《参定叶祖洽廷试策状二首》。承平:太平无事。这两句大意是: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使国家有长期的太平。这两句可用于颂扬动乱平息出现了太平而有秩序的社会。“投乱反正”已成人们习用的成语。

见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序》。这两句大意是:叫他们,他们就聚拢来;一挥手,他们就散去了.原文说:“决大策,安大众,~者,唯世臣巨室为能”,讲的是治国安民之道,认为只有“世臣巨室”才能指挥调动大众。现在可用来形容指挥群众、调动军队等行为,也可用来形容领导者的指挥、控制能力。

见宋·苏轼《两浙转运副使孙昌龄可秘阁校理知福州》。理:道理。力:暴力。这两句大意是:(对待百姓,)易于用道理使其服从,难以用暴力去战胜。不论是上级对下级.或是普通人之间,以理服人,可以使他口服心服;若一味以暴力相强,也许能使他顺从一时,而终不能使他心服。这两句可用于说明无论治理社会,还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要善于以理服人,不可以暴力强制。

见宋·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穷:窘迫,不得志。这两句大意是:人在不得志的时候,理想与原则是不能遗忘、放弃的;人在老之已至的时候,仍应该坚持学习。此条实际上是苏轼的自勉。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大文豪,然而一生抑郁不得志,屡任职事,屡遭贬谪,无法实现政治抱负。因而奉行儒家“达则兼济,穷刚独善”的原则,几经磨难面其道不改,孜孜学习,毕其一生,表现出执著的进取精神。

见宋·苏轼《后赤壁赋》。这两句大意是:山高大便衬得月亮小,水退落石头就自然露出。此名句原是描写自然景色,由于它警约而暗含哲理,后人常以之阐发道理。尤其是“水落石出”一句(欧阳修《醉翁亭记》也有“水落而石出者”之语),流传过程中意义逐渐定型,成为比喻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便会彻底明白的成语。

见宋·苏轼《代滕甫辩谤乞郡书》。言无所择:言语来不及加以选择。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有了感触,马上就要表达出来,来不及斟酌词句。可用来说明人们讲话或写文章时措辞虽有不当,表达的却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见宋·苏轼《陈公弼传》。计:考虑。这两句大意是:遇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不去考虑个人的得失或安危。可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坚持正义置个人利益或生死于不顾的人。成语有“见义勇为”,与首句义同。

宋·苏轼《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二》。老生:老年书生。常谈:平凡的言论,说惯了的话。这两句大意是:老书生常讲的话,没有新意。在原文中,苏轼在向皇帝进言后,说自己的话虽属~却如膳食药石,有助于延年益寿,可见这两句本是作者自谦之辞。现在可用来表现有些人思想保守,人云亦云,语言缺乏新意。“老生常谈”已成为人们习用的成语。

宋·苏轼《陈侗知陕州》。利害之际:指涉及利害的紧要关头。故常:原有的常态。本句大意是:面临利害攸关的紧急关头,能够不失去原有的常态。性命利害相关之时,乃紧急时刻,若变脸失色,惊慌失措,就很可能把事情办糟;若脸不变色心不跳,言行如常,既表理出心理的沉着稳定,又保持了头脑的清醒,这样就能从容措置,安度难关。本句可用来称赞临危不乱的情态,也可用作从容处事的要求。

见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这两句大意是: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可以诉说人间的凄凉。这两句紧承前三句而来,上阕的全文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霸。”如果说前三句主要从死别时间之久来抒写悼亡之情,这两句则侧重从孤坟相隔之远来表达伤悼之意。当时,苏轼仕宦山东密州,王氏的孤坟远在四川眉山县,从密州到眉山,路漫漫,水迢迢,遥隔千里。生者形单影只,死者孤冢独卧。特别是王氏病逝后的十年,作者处于政治逆境,南迁北调,仕途坎坷,忧谗畏讥,心无宁日。他容颜苍老,心境凄凉。如果爱妻的坟墓就在近旁,也许可以就近祭奠,一诉衷肠;而现在孤坟遥远,想到坟边说一说凄凉也不可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景况!短短两句,把悼亡之情、身世之叹融于一炉,令人摧折肝肠。

宋·苏轼《朝辞赴完州论事状》。晦:暗处。这两句大意是:在暗处观察明处的事物.则愈益清晰;处于静态新观察动态,则更加真切。观察、认识事物选择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则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条件对于结果发生作用,于此可以明显地看到。可用于说明对事物体察的方法。

宋·苏轼《张世矩再任镇戎军》。过两句大意是:威严与信任并用,恩德与法规互补。这里谈的是上级颁导下属的方法。上级对下级要有权威,有震慑的风度和气魄,同时,还要信任下属使下属放开胆子工作,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对待下属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怀体贴,使他们生亲近之心,克尽职守。同时,还要用法规来约束下属,不能放纵下属违法乱纪。这些方法,对改进领导艺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宋·苏轼《杂说·进张琥》。博观:博览群书。约取:吸取精华。厚积;学问累积丰富。薄发:勿轻易多发表。这两句大意是:广泛阅读而吸取精华,丰富积累而很少发表。这是苏轼劝诫张琥的名句,其实也是苏轼自己的治学观。治学之道,要博览群书,吸取精华,积累学识却不轻易发表,采取一种审慎的科学求实的态度。“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八个字,以凝练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治学的精髓,揭示了真正的学问之道,至今仍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地被人们所引用。

宋·苏轼《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竹》萧然:冷落萧条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竹子在风雪中样子冷蒋萧条,但它虽可折断却是不可侮辱的。风雪中的竹子显得孤寂冷落,然而虽处于恶劣环境之中,却仍有凛然不可凌辱的风姿。~两句咏物而有所寄托。苏轼曾被人罗织罪名,身陷囹圄,关押在御史台,酿成“乌台诗案”。此时作者见御史台(即乌台)中的竹子而触景生情,其中不无自况之意。可用来咏竹,也可用来比喻那种身处逆境却有不可摧折的意志的人。

宋·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二。这两句大意是:时已黄昏,暮色逐渐进入千山万壑之中,一阵春风吹过,飘来百草的幽香。这两句写雨后的山野,暮色渐合,清新而温馨的草香四处飘散,令人心旷神怡。“入”字用得极好,它使山野暮色具有了一种动态,表现出夜幕逐渐笼罩千山四野的情景。这两句可借用来描写山野春暮。

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不一:不专心于一艺。能:尽其才能。这两句大意是:不专心于一艺,就很难成为有专长的人;没有专长,就不能发挥一个人的才能。人要成才,成就事业,首先应该从“专”开始。专于攻读某一方面的书,使之烂熟于心,化为技能,由此触类旁通,事业可成,否则将徒劳无功。此条“不一”、“不专”、“不能”是三个范畴,三者呈递进的逻辑关系,前者为后者之因,后者是前者之果,三者保持线性日果关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虽然质朴,内容相当丰富,是一条长于说理的名句。

宋·苏轼《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动鳞甲:形容山风吹动草木如鳞甲扇动。酣笙钟:形容山间万窍齐鸣仿佛弹奏仙乐。笙钟:指乐器。这两句大意是:无数高山上好像有鳞甲在扇动,无数深谷好像有仙乐在鸣奏。这两句描写海南山林间的奇妙景象。可用于描写山风突起,急雨骤来,草木摇曳,万壑作响的山景,有声有色,恍如置身其中。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共:指共赏。婵娟: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美好的月色。这两句大意是:但愿离人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还能共赏美好的月色。这是苏轼这首流传千古的中秋词的结尾两句。苏轼秉性旷达,在明月朗照的中秋之夜,他因思念胞弟子由,一度情绪低沉,甚至埋怨明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但很快他就恢复了对人事的旷达态度,从离愁中解脱出来,写出了充满哲理意味的千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这里,作者认为不必为“古难全”的离别悲伤,只要远隔两地的人心心相印,长久平安,也就满足了心愿。古人评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这种豪放的词风,由此可见。今天我们仍常引用这些句子来宽慰离人的愁肠。

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诗文与绘画的要求及艺术规律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自然、天成、清新为上。前句用于说明诗与画异体而同貌,即诗为无形画,画为有形诗,二者道理相通;后句可用于评价诗、画等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

宋·苏轼《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开》。芳心:比喻杏花美好的形态。天质:天生丽质。清华:清新华丽。这两句大意是:杏花娇艳绝伦的姿容是谁剪裁雕刻出来的呢?她的天生丽质原本就是清俊华美的。这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极言杏花美艳清丽的姿态,强调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可用于形容杏花,也可泛言百花美丽可爱。

宋·苏轼《栖贤三峡桥》山骨:深山密林之中。坚瘦:落叶后更显挺拔的姿态。《栖贤三峡桥》

宋·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这两句大意是:江山美丽如画,一时间出了多少英雄豪杰!这是这首《赤壁怀古》词上阙的结句,对祖国的大好江山及历史上人才济济进行了由衷的赞叹。但在“江山如画”和“多少豪杰”中间加上“一时”二字,一则专指三国时期,二则也寓有历史无穷,人生短暂之意,与下阕在追怀公瑾之余自笑多情,感叹“人生如梦”仍然意脉相连(参看上条)。这两旬今天仍可化甩以赞美祖国地灵人杰。

宋·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一樽:一杯酒。酹(lèi泪):洒酒于地表示祭奠。这两句大意是: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幻,还是对着天上的明月和东去的长江,洒酒祭奠,举杯痛饮吧!《念投娇》[大江东去]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的感慨,被称为“古今绝唱”。苏轼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也受佛道老庄思想的影响。“乌台诗案”后贬官黄州,深感世事多变,佛家思想有所滋长,庄子的“浮生若梦”思想也时有流露。~正是这种思想的表现。意思是说:人生不过一梦,历史上失败的人物、成功的英雄莫不如此。因此,何必自作多情地为人生的穷通成败动心昵?还是不要辜负眼前这美好的江月,举起酒杯,酹酒痛饮吧。在封建社会里,作者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好用达观来解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因而发出了如此喟叹。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慎重:谨慎从事。轻发:轻举妄动。这两句大意是:谨慎从事,事情就必然成功;轻举妄动,事情多半会失败。办事谨慎,事先考虑周密,行动中兢兢业业,种种困难都可以克服,所以必然成功。轻举妄动,事先不作谋划,行动中马虎草率,所以难免失败。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办事要慎重,也可在事情成功或失败之后,说明其原因是慎重或轻举所致。

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敕(chi赤):皇帝的诏令。峻刑:严厉的刑罚。诛:诛杀。警:警戒。这两句大意是:皇帝颁布诏令.对盗贼处以严刑峻法,这样可以收到杀一个警戒一百个的社会效果,“杀一警(儆)百”是教育人、警戒人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使众人从被杀的一个受到警戒,从而以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去以身试法。古代的“盗贼”往往指揭竿而起的平民,封建社会的“严刑峻法”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只能有批判地继承。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逝:指离开尘世,归隐江湖。余生:指作者在乌台诗案中被捕入狱,几乎丧命,出狱后又被贬至黄州待罪的劫后余生,这两句大意是,乘一条小船从此远逝,在江海之上度过余生。这首词作于被砭黄州的第三年。当时,苏轼内心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愤懑不平的苦闷,又有超脱尘世的向往。他向往驾起一叶扁舟远离仕途,远离尘世,自由自在地在江湖中度过这劫后余生。相传这首词第二天就传开了,“郡守徐郡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苏轼的字)鼻鼾如雷,犹未兴也”(见叶梦得《避暑录话》)。词人终于没有一走了之,因为在他的世界观里,儒瘃的入世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尽管没有走成,这两句词依然反映了他愤世嫉俗,希冀摆脱逆境,追求闲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宋·苏轼《稼说送张琥》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总的意思就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宋·苏轼《次韵江晦叔》心:指赤诚的心。时世的事态象浮云一样不断变化改观,而我的心迹则象孤月一样明洁。

宋·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漏,古代用水计时的漏壶;漏断,漏壶里水滴完了,指夜已深。这两句大意是:缺月斜挂在稀疏的桐树枝上,月色淡白,桐影灰暗;已是夜深人定的时候,四下里寂静无声。缺月疏恫,夜阑人静。在这一片宁静的、月色微明的夜景里,明显地透出一股冷落孤寂之意,这冷寂的气氛,正表现了作者贬官黄州、身无所寄的怅惘心境。这两句可化用以写月悬夜深之静境。

见宋·苏轼《桃花》。这两句大意是:不等绿叶萌出,花朵便争先恐后地开放;繁花密密层层地缀满树枝,简直看不见一根枝条。这两句不仅准确地描绘出桃花盛开之状,而且写出了桃树先开花,后长叶的自然过程。但是,作者的意图决非要表现这种自然过程,而是以此来衬托、突出桃花开得早,开得盛。故两句中虽无桃花二字,然桃花竞相盛开的景况,却写得形神兼具,足见作者立意新奇,可用于形容桃花盛开的景色。

见宋·苏轼《思堂记》。这两句大意是:作战前想侥幸苟活,在战争中必然不能竭尽全力。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死人是经常发生的。临战时若有私心,希望自己能侥幸苟活,那么,在作战时就会畏首畏尾,不敢冲锋陷阵;而战士作战不力,就可能导致全军灭亡。此二句说明临战时士气的重要。

见宋·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迈往:豪迈直前。这两句大意是:以豪迈直前的气概,说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话。这两句写豪迈无畏的气概和正大光明的语言,多用来称扬人的气概不凡,语言磊落铿锵。《乐全先生文集叙》

见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无所不至:无所不用其极。《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指失去富贵),无所不至矣。”伪:伪诈,欺骗。这两句大意是:一些人为了争权夺利,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上天是不容许他们这样伪诈的。这两句可借以说明:有些人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但天理难容,最终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潮州韩文公庙碑》

见宋·苏轼《策别十六》。养:养护,调养。逸乐安闲,休养。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养护自己身体的人,使自己既能够得到休养,又能够经常劳动。身体常安逸,则易怠惰失神,血脉不畅;劳动过度,则又会神形疲惫,这些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正确的作法应是有逸有劳,劳逸结合,使身体一张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锻炼,如此调济,方能身体康健。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必须劳逸结合,劳逸适度,人才能健康长寿。《策别十六》

见宋·苏轼《策别》第九。这两句大意是选拔人才应当精细,任用人才应当长久。对人才的选拔应当精细,以求选拔出真正具有才能的人;既然选拔出丁人才,对他们的任用就要长久一些,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一展才学。若选拔不精,就会误选出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任用不久,即使有真才实学,刚到任不久熟悉了情况,或摸到了一些经验,就被调离,也不会有大的成就。《策别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何事:为什么。这两句大意是:明月啊,你对人们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老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呈现出团圆的身姿呢?这是苏轼在中秋之夜怀念分隔两地的胞弟子由时写的词。作者面对一轮明月,埋怨、责难之情油然而生:你对人们本无怨恨,为什么经常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增加人们的烦恼呢?这两句的含义比晏殊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又深一层。晏殊埋怨明月不懂事,苏词剐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仿佛对人“有恨”。这种责备显得更加无理,但作者在望月生怨的同时,也把内心深处的怀人之情展露无遗。这种无理有情的笔法,可资借鉴。《水调歌头》

宋·苏轼《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谷:此处泛指各种粮食。伤:损害。末:古代常指农业以外的其它行业,特别是商业。这两句大意是:粮食的价格太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粮食的价格太贵,会损害除农业以外的其它行业的利益。这两句可供论述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时引用,也可引申其义.用于说明制定各种政案法令、规章制度时,要综合考虑,兼顾各十方面的利益。《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

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本句大意是: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他的学识也一定从读书开始。古人著述、说理常受“宗经”、“征圣“传统的影响,要么引经据典,要么直接附会圣人或托名圣人,以增强自己说理的权威性。此条为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从而使读书的作用得以强化,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手法。《李氏山房藏书记》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双鬟绿坠]。蹁跹(piánxiān骈先):形容旋转的舞姿。掌上:指掌上舞。相传汉元帝皇后赵飞燕能在手掌上舞蹈,这里极言其体态轻盈。意态:神情姿态。妍(yán炎):美丽。这两句大意是:那旋转的舞步非常美妙,身段轻盈得能在掌上舞蹈,神情姿态妍丽姣好。这两句从舞步、身段、神态等角度多方面地赞美歌女的舞姿,有实写,有夸张,并以善舞的历史人物赵飞燕作比,使读者仿佛也在观赏她的轻歌曼舞。传神笔墨,可作借鉴。《减字木兰花》

宋·苏轼《谢宣谕札子》。消长(zhǎng涨):事物的消失与产生。往来:米龙去脉。疑似:又像又不像。这两句大意是:调查事物生长消失的来龙去脉,分辨利害于似是似非之间。作任何工作,都要注重调查,注重分析,这样才能搞清楚事物生长消失的来龙击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一般的复杂事物中,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辨明利害,决定取舍。可以此二句说明调查、分析的重要性。《谢宣谕札子》

宋·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惜:爱怜。琼瑶:美玉,此处比喻美丽的月光。这两句大意是:明亮的月光洒在溪水上,好像铺上了一层洁白的美玉,多么可爱;让它长久地保存下来吧,可莫要踏破这一片琼瑶!词句主要从人的主观意识的角度来写明月。溪月之美使作者产生爱怜之心,由爱怜之心而生保护之意,从而抒发了作者对月色的一片赞赏之情。这种以抒情手法刻画月色的艺术技巧,可以借鉴。《西江月》

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纤(xiān先)秾(nóng农):细致丰厚。澹泊:恬淡。这两句大意是:(韦应物、柳宗元的诗)于简约古朴之中见其文词细致,内容丰厚;又能把强烈的诗味体现在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中。~两句概括了韦、柳的诗风,苏轼非常推崇这种外在的质朴平淡与内在的含蓄浓郁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它代表了陶(渊明)谢(灵运)、韦(应物)柳(宗元)一派诗人共同的创作特点。《书(黄子思诗集)后》

宋·苏轼《阮郎归》[绿槐高柳]。然:即“燃”,指石榴花红得像燃烧的火焰。这几句大意是:一场微雨过后,小荷叶翻出水面,石榴花开得像火一样红。这几句描写初夏的景象:雨过天晴,空气分外清新,池塘里荷叶点点,青绿相映;石榴花在绿叶的衬托下,越发显得红艳似火,光彩夺目。用以描写初夏风光,描写石榴花,均可。《阮郎归》

宋·苏轼《前赤壁赋》。:如果,假若。这两句大意是:(天地之间的万物各有主)假若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些一毫也不去强取。了排解贬谪的苦闷,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表现了顺应自然,随缘自通,不妄求,不强取,纵情山水,寻求寄托的思想,从而保持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两句现在可借用来说明作官、为人都应清廉不贪,不是为我所有的东西,再微小也不能苟取。《前赤壁赋》

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苦口:难以入口。药石:治病的药物与砭石。针:针治。膏育(huāng荒):古代医学称心下膈上的部位,这里药力难以达到,故称疾病严重为“病入膏肓”。这两句大意是:吃进难以人口的苦药,接受令人疼痛的砭石,针治危害身体的严重疾病。《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宋·苏轼《贾谊论》。量:器度。识:见识。这两句大意是:虽然有大志,也有才能,但是器量却不大,见识也不足。对贾谊的为人及其功过得失,后人多有评论。苏轼的这种看法比较客观,颇有辩证法。可用来作为人物评价。《贾谊论》

出自宋·苏轼《水龙吟》。仔细看来,那不是杨花,点点飘落下来的是离别人的眼泪。

出自宋·苏轼《定风波》。回头看看来时风雨潇潇的路,归去吧,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出自宋·苏轼《留侯论》。古代所说的豪杰之士,一定有胜过众人的节操。

出自宋·苏轼《江城子》。十年来生死隔绝两处茫茫。不必思量,自是难以忘怀。你那孤零零的坟冢远在千里之外,无处倾诉我满腹的凄凉。

出自宋·苏轼《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沦落天涯,内心充满着无穷的愁绪!与故人相逢,本是欣喜的事情,但却要匆匆的分手。

出自宋·苏轼《题西林壁》。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就在这庐山之中。

出自宋·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古往今来就如同梦一般,可是谁又曾在这梦中醒来?只有那新欢旧怨,不停的流转。

出自宋·苏轼《南歌子·雨暗初疑夜》。多情的流水,悠闲的伴着我前行。这句话易经唯美,十分动人。

出自宋·苏轼《次韵柳子玉见寄》。想要出门及时行乐,虽然有美酒,但是没有知心的伴侣,只好待在家中,无聊的看书。

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的不同,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迁,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是很难周全的。只是希望你我能够长久健康,远隔千里来共享这一片皎洁的明月。

【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原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鉴赏】 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原诗】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就像梦幻一般,所谓英雄豪杰,所谓事业功名,在时间巨流的无情冲击下,必将“灰飞烟灭”。想起来还是拿起浊酒,尽情地喝上几杯,并且以此祭江上的明月。樽,是指酒杯。酹,是指酒祭。作者感叹年华易逝,人事无常,功名富贵本是一场空幻,内心不由感到沉痛而悲伤。最后豁然通达,就以此二句作结:“何必在乎人生如梦呢?还是喝酒吧!”此时作者心情已转为开朗、旷达,因此这两句词中便显露出一种意兴潇洒的豪情。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 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出处】 宋·苏轼《东栏梨花》

【鉴赏】 作者看见梨花雪白可爱,触景伤情,不禁感叹人生在世,又能够看到几次如此雪白、可爱的梨花呢?后人常用“人生看得几清明”这句诗,来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一辈子又能看到几次美好的风光呢?

【原诗】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出处】 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鉴赏】 人一旦识字,就是一生忧患的开始。苏轼的这种看法与西洋哲学家叔本华的知识痛苦观类似。“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句诗是苏轼的名句,常被用来感叹对人生了解愈多,烦恼、愁苦也就愈多。所以他接着说:“姓名粗记可以休”意思是:人只要粗略记得姓名就可以了,当然这是苏轼一时激愤的话而已。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鉴赏】 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思念。“不思量,自难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苏轼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原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 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象天上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活的洒脱情怀,也是作者对人生感到无奈的一种自我解嘲。这三句词通常用来感叹人生的无奈,与世事无常。人生在世,总难免会碰到不如意,或令人遗憾的际遇,既然知道没有绝对圆满的人生存在,又何必太过执著呢?

【原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处】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鉴赏】 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原诗】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出处】 苏轼《洗儿》

【鉴赏】 苏轼一生聪明能干,才能卓越。由于他自持聪明过人,不肯逢迎权贵;他又擅长写作诗文,时常得罪显要,以至于一生困顿失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公卿大臣,全都是“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出处】 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泗州友人刘倩叔游南山的作品。作者描写春日游玩山水,当他在山野中尝到可口的新嫩春菜时,不禁称赞说:人世间的食物,吃起来最有味的,便是那春日山野间的春菜了。后人常用“人间有味是清欢”来形容乡野生活的朴实,可爱,与山菜野味的清新、甜美。原诗中的“春盘”指的就是春菜。

【原诗】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时间巨流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大江:长江。风流人物:杰出人物。原词中的羽扇纶巾:指周瑜温文尔雅,儒将风度。故国神游:神游古代的战场。苏轼借此词感叹英雄人物的盛衰无常,气势雄浑,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卷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由这里演变而来。苏轼在原词中把古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可是结尾却很悲凉。这是苏轼感怀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的反映。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出处】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鉴赏】 驾着小船从此离去,就到江海中度过未来的岁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对眼前生活感到厌烦时,总会盼望脱离旧环境,到一个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遥的人生,这两句是描写作者对于一种逍遥岁月的向往,与“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的意味有几分相似。

【原诗】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出处】 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这句诗上承:“高论无穷如锯屑”。意思是说:长篇大论,高妙无穷,就像锯木时的木屑,连绵不绝;短诗小篇,隽永有味,有如连串的宝珠,晶莹剔透。“高论无穷如锯屑”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立论精深高妙;“小诗有味似连珠”常用来赞美小诗的清新可爱。古时有种文体,叫做:连珠体,汉章帝时,命班固、贾逵、傅毅三人作文,文体要简洁清丽,不直接点明主旨,而以隐喻方式,使读者有所体会。因此行文连串如珠,清新而动人,便称为连珠。

【原诗】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樵。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馀年老不枯。未辨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出处】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

【鉴赏】 远方黑暗的天空吹来的狂风,把海水吹得竖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在狂风的吹袭下,越过江水向这边飞来。这两句诗是描写海上的狂风暴雨;换个角度看,也可当做是描写山川景致的壮丽。从这首诗中,不难发现作者奔腾豪放的气概。作者以“黑风”、“飞雨”等词句,把整首诗烘托得更加生动、突出,那狂风雨骤的海上奇观,仿佛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原诗】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出处】 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出次韵》

蓼:读作了,是一种野草,味道苦辣。少年时代,历尽苦难折磨,那种辛苦的滋味,就像是在吃蓼草一样,又苦又辣;老年以后,生活平静逍遥,那种清闲的感觉,就像是在吃甘蔗一样,有甜又香。这两句诗形容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境遇。少年时代,奋勇冲破无数难关,吃了不少苦头;老来渐入坦途,一切称心如意。唯有在少年时代历经磨练,才会有老年以后的清闲舒适。现今常用“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这两句诗,来勉励人要及时努力,有了辛勤耕耘,到后来才会有美好的收获。

【原诗】 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哪禁泻。忆昔还乡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长江滚滚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竟无五亩继沮溺,空有千篇凌鲍谢。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出处】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鉴赏】 溪水清澈,水底的石头就会清楚地显露出来,在水中游玩的鱼儿清晰可数,深林里寂静无人,只听鸟儿相互间轻快地招呼着。清幽无人的宁静世界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动人的画意与诗情,那股清逸、脱俗的韵味,真令人回味无穷。

【原诗】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出处】 宋·苏轼《食荔枝》

【鉴赏】 苏轼爱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是他吟咏荔枝的名句,说他每天大吃荔枝三百颗,那种鲜美、可口的味道,使他很想长久做个岭南人。荔枝属亚热带以南的植物,中国仅产于岭南一带;台湾南部也产荔枝,但在大陆北部则非常少见。后人引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来表示荔枝鲜美好吃;也可说明岭南盛产荔枝。

【原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桥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我这流浪天涯、身心疲倦的旅客啊!一心怀念故园,痴迷地望着山中那条通往家乡的归路,几乎把心眼都给望穿了。异乡羁旅、天涯漂泊的流浪客,痴痴地望着山中归路,思念故园亲友,情愿望断心眼。只是事与愿违,不禁感叹有家归不得,不知何时才能踏上归途。苏轼是宋代的大诗文家,他的作品多半情意真挚,感人至深,这或许与他坦率、旷达的性格有关。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鉴赏】 天涯沦落,内心有无限的愁思悲绪;难得与故人相逢,却有要匆匆分手。异乡游子,他乡遇故友,本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可是聚少离多,相逢太匆匆。漂泊天涯的游子,怀抱着满腔的离情别绪,心情十分哀凄,今日一别,何时相见?依依离愁,情何以堪?

【原诗】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

原诗中的横看:正面看。岭:不很高的山,形状长而平。峰:山的顶端,形状尖而高。缘:因为,由于。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上。原诗的意思是:正面望去高岭横空,侧面一看却成了峻拔的奇峰。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来看,更是千姿百态。雄伟的庐山啊!为什么认不清你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秀丽多姿和作者自己从观望山景中所得到的启发,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真正的底细与才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今用来说明人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观察问题。

【原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的无常世事,就像一场梦幻;可是又有谁曾经从这梦幻中觉醒过呢?只有那旧欢伴着新怨,不停地在流转罢了。感叹明知人生如梦,却没有觉醒的时候。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与矛盾,但人类却往往跳脱不出这层束缚,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出处】 宋·苏轼《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鉴赏】 只有多情的流水,伴着我悠闲的行走。“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这句词,意境高妙,十分动人。就整首词读来,别有一股惆怅迷惘的意味。

【原诗】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有美好的,就一定有丑恶的;有芬芳的,就一定有腐臭的。说明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古时候那些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还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而毫不动摇的志向。说明志向坚定是成就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

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

不用特意等着杨贵妃一笑认可,荔枝本来就有超凡脱俗的美好气质。说明美好的事物自有其不俗的秉性,用不着专门有人来夸奖。

荷花落尽,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败,菊枝仍然傲霜卓立。两句诗借咏菊赞扬挚友风骨长存。

我将把那雕弓的弓弦拉得像一轮满月,朝着西北方向,射杀那凶恶的天狼——骚扰宋边境的西夏政权。表明了作者要为保卫国家杀敌立功的决心。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之五

怎样才能得到夫差手下的水犀手,万箭齐发,把江潮射退!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不甘消沉,勇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顽强精神。夫差:春秋时期吴国国王。水犀,犀牛的一种。弩:弓箭。

如果不是为我所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去取用。

孤雁飞来飞去,把寒枝都选遍了,也不肯在上面栖息,最后还是在荒凉寒冷的沙洲上落下。表现了作者宁可处境贫困,也不苟合于世的优秀品格。

只要有很深的学问,气质自然就会充满光彩。

人世上出门走路都很困难,脚一踏在地上,就要交纳租税。

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时候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犹绿的时节。比喻人生一世最美好的是青春年少时期,应当有所作为。

人走了还可以再回来,岁月流逝了怎能再追回来呢?说明必须珍惜时光。

春天的夜晚特别珍贵,片刻的时间足可抵得上千斤黄金;这个时刻,花儿散发着沁人的香气,月亮在淡云中飘移。现常用前句形容时间的宝贵。

苏轼《和陶劝农》诗之五

如果春天的时候能努力耕耘,那么秋天就会得到大丰收。形容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会得到多大的报偿,说明人应当勤奋工作,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成绩。

苏轼《病中游祖塔院》诗

因为生病而有些闲暇也实在不是坏事;静下心来歇息是最好的药方,除此而外再无其他办法。说明有了病就要安心休息,这是最好的治病方法。

只怕夜深海棠要睡觉,所以燃起高高的蜡烛,照着她的花容。两句诗写夜深烧烛赏花,反映诗人悠闲的生活情调。红妆:指海棠花。

善于养身的人,能使自己既会休息,也会劳动。说明劳逸结合是最好的养身办法。

应该笑我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就变成花白了。

人生在世,有悲愁也有欢乐,有分别也有团聚;月亮也是或阴或晴,或圆或缺,这些事情,就是在遥远的古代,也是难以周全的。

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是因为你置身于此山当中。两句诗透过自然现象,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耕田的人希望天下雨,收割庄稼的人则希望天晴;往对面去的人遇上了顺风,从对面过来的人则满口怨言。比喻世事不两全。

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之一

终日闷头写作,笔头磨掉了,笔杆堆积起来有如山高,这也不值得称道;只有多多读书,才能悟得个中的窍门。两句诗说明多读才能善写。

十年来,活着的和死去的互不相知;即使自己不思念她,也是不会忘怀的。几句词写出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厚感情。

月亮该不会对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怨恨吧,要不,你为什么偏偏长在离别之际盈圆,给人们造成哀伤呢?两句词通过对无处不有而又无知的月儿的怨恨,含蓄而有力地抒发了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只盼望大家都永远平安,远隔千里,共赏圆月。两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那飘落水中化为片片浮萍的,不是轻飞的杨花,而是悲切呜咽的思妇流下的颗颗泪珠。两句词写情人送别时柔肠寸断的感受。

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只有不尽的泪水成串地流下。两句写作者梦中所见自己与妻子久别相聚时的情景,颇为传神。

苏轼《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诗

苏轼《正月二十日...》诗

人像秋天南飞的大雁一样准确守信,往事却如一场春梦,往无踪影。两句诗流露了一种对人事匆匆难以追怀的感伤情调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人生真像是一场梦,还是洒下一杯酒,祭奠祭奠这江中的明月吧。两句词流露了一种消极情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长江滚滚东流,大浪淘沙,也卷走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几句词写得气势雄壮。

在我这一生中,中秋佳节总是不尽如人意;中秋的明月,也不知到明年,我去什么地方看?两句诗借咏中秋之月,表达作者对宦海沉浮不定的感慨。

佳人的笑声渐渐地听不到了,四周显得十分宁静;多情的行人反被无情的佳人撩拨起了无穷烦恼。两句词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失意情绪。

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诗

诗文短小,却句句隽永有味,像连串的玉珠,晶亮剔透。此句极赞小诗短而韵味无穷。连珠:文体名。

苏轼《书摩诘蓝关烟雨图》文

诗句里饱含着画的意境,图画中隐蕴着美妙的诗情。两句话常用以赞誉好作品情景交融、意境美好感人。也用以说明诗画创作都应讲求“意境”的提炼和创造,必须遵循形象思维的文艺创作规律。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之一

吟诗和作画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二者都需要有自然、拔俗的工巧和清新、洒脱的艺术风格。两句诗说明诗歌创作与绘画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诗、画所共同需要的工巧和风格。

耳朵听到,就会成为悦耳的声响;眼睛看到,就会成为美妙的色彩。说明自然景物不仅是赏心悦目的欣赏对象,而且也是文学创作中的良好素材。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文

写作诗文,应当做就做下去,不得不停时就停下来。说明写作要顺乎自然,当长则长,可短则短。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

黑压压的阴云简直就像倾洒出来的墨汁,它还没有把山头都遮盖起来,白花花的雨点就如同跳动着的珍珠,直往船舱里飞落。两句诗写西湖夏天阵雨骤作的情景。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

竹林外边,几枝桃花已经开放;春江水暖,游荡的鸭子最先知道。两句诗描绘春景,饶有韵味。后句常用来比喻事情发生前便能察觉到。

枝头上,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了,任凭是天边,又有哪儿不曾长出芳草来呢?

一轮明月映衬在一泓清水中,千万不要引马涉水,把这“沉碧”搅得支离破碎。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的圆亮和水的清澈。景色如此可爱,以至于词人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宁愿“解鞍欹枕”,也不肯破坏这芳野的水光月色。琼瑶,美玉,比喻美丽的月光。

苏轼《望江南·暮春》词

登上超然台,放眼望去,护城河流动着半壕春水。满城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烟雨濛濛,笼罩着万户千家。句中从高处以远镜头取景,一明一暗地描绘出春城的自然风光。

缺月如钩镰,静悬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梢上。漏下时移,夜阑声寂,大地进入了梦乡。句中以简洁的笔墨,从视觉、听觉的感受出发,集中写静,造成一种特殊的氛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这是正面描写赤壁矶景色的词句。陡峭的岩石,高耸入云,波涛汹涌翻滚,冲击着江岸,卷起千迭雪白的巨浪。句中用拟人的手法,从不同角度生动地描绘出赤壁江山的景色,把人们带到奇险的境界。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

春阑之际,花事萧条。如果说春色有三分的话,那么苑中花卉占有二分,现已凋落在地上,杨花占有一分,现已化为浮萍,付诸流水。然而,仔细看来,那飘游水上的杨花,分明是情人滴洒的相思泪。这里以飘浮、散漫的杨花比作伤心之泪,意指悲痛程度的深重。咏物写人,一笔兼到,浑成一片,幽怨的笔调,表现了恋女对青春虚度的哀愁。

远离家园,深厌漂泊游宦的客子,站在通往故乡的山路上,翘首企踵远望,在视域里还是望不到自己的家乡,心中不由得一阵悲凉。这里联系人物外表动作和内心思绪,表达了盼归田园的急切感。“望断”二字,真力弥满,笔意简妙而韵味无穷。

苏轼《浣溪沙·游水清泉寺》词

这是词人贬官黄州、身处逆境所写的力求振作的自勉之语。谁说人生的青春一去不再复返了。其实不然,正象是人们只认为江河流水照例东流,而我家门前的溪水却能向西淌。因此,不要徒然自伤白发,叹老嗟卑。这是以自然现象为依据,来说明人间事物的不同发展变化,表达了老当益壮、奋力拚搏的斗志,和不畏艰难、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待踏上归途,回首来路,刚才风雨急骤,现在已经风停雨住,一切都平静下来了。这里词人把深邃的生活哲理寓含在出行遇雨这件小事上,告诉人们自然界阴晴无定,人生道路亦不平坦,应当临逆境而自重,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苏轼《西江月·送钱待制》词

我们都要珍惜青少年时代的宝贵时光,干一番事业,留下美好的记忆。应该懂得人的一生就如同来到世上暂时居住一样,很快就会结束生命的历程。这里把人生喻为寄宿未免有些伤感,但形象地告诉人们光阴如流,时不我待,要珍惜青春年华,奋发努力,有所成就。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3.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4.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6.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7.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8.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9.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10.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4.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5.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6.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8.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9.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8.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9.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0.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6.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7.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8.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9.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0.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2.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3.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9.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10.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3.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7.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8.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9.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10.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11.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12.合则留,不合则去。

13.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14.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5.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16.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17.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18.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19.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20.博现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1.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22.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23.事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可乎?

24.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

25.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读书万卷始通神出自苏轼的《柳氏...

    有美好的,就一定有丑恶的;有芬芳的,就一定有腐臭的。说明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古时候那些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还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而毫不动摇的志向。说明志向坚定是成就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

    不用特意等着杨贵妃一笑认可,荔枝本来就有超凡脱俗的美好气质。说明美好的事物自有其不俗的秉性,用不着专门有人来夸奖。

    荷花落尽,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败,菊枝仍然傲霜卓立。两句诗借咏菊赞扬挚友风骨长存。

    我将把那雕弓的弓弦拉得像一轮满月,朝着西北方向,射杀那凶恶的天狼——骚扰宋边境的西夏政权。表明了作者要为保卫国家杀敌立功的决心。

    怎样才能得到夫差手下的水犀手,万箭齐发,把江潮射退!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不甘消沉,勇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顽强精神。夫差:春秋时期吴国国王。水犀,犀牛的一种。弩:弓箭。

    如果不是为我所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去取用。

    孤雁飞来飞去,把寒枝都选遍了,也不肯在上面栖息,最后还是在荒凉寒冷的沙洲上落下。表现了作者宁可处境贫困,也不苟合于世的优秀品格。

    人世上出门走路都很困难,脚一踏在地上,就要交纳租税。

    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时候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犹绿的时节。比喻人生一世最美好的是青春年少时期,应当有所作为。

    人走了还可以再回来,岁月流逝了怎能再追回来呢?说明必须珍惜时光。

    春天的夜晚特别珍贵,片刻的时间足可抵得上千斤黄金;这个时刻,花儿散发着沁人的香气,月亮在淡云中飘移。现常用前句形容时间的宝贵。

    如果春天的时候能努力耕耘,那么秋天就会得到大丰收。形容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会得到多大的报偿,说明人应当勤奋工作,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成绩。

    因为生病而有些闲暇也实在不是坏事;静下心来歇息是最好的药方,除此而外再无其他办法。说明有了病就要安心休息,这是最好的治病方法。

    只怕夜深海棠要睡觉,所以燃起高高的蜡烛,照着她的花容。两句诗写夜深烧烛赏花,反映诗人悠闲的生活情调。红妆:指海棠花。

    善于养身的人,能使自己既会休息,也会劳动。说明劳逸结合是最好的养身办法。

    人生在世,有悲愁也有欢乐,有分别也有团聚;月亮也是或阴或晴,或圆或缺,这些事情,就是在遥远的古代,也是难以周全的。

    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是因为你置身于此山当中。两句诗透过自然现象,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耕田的人希望天下雨,收割庄稼的人则希望天晴;往对面去的人遇上了顺风,从对面过来的人则满口怨言。比喻世事不两全。

    终日闷头写作,笔头磨掉了,笔杆堆积起来有如山高,这也不值得称道;只有多多读书,才能悟得个中的窍门。两句诗说明多读才能善写。

    十年来,活着的和死去的互不相知;即使自己不思念她,也是不会忘怀的。几句词写出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厚感情。

    月亮该不会对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怨恨吧,要不,你为什么偏偏长在离别之际盈圆,给人们造成哀伤呢?两句词通过对无处不有而又无知的月儿的怨恨,含蓄而有力地抒发了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只盼望大家都永远平安,远隔千里,共赏圆月。两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那飘落水中化为片片浮萍的,不是轻飞的杨花,而是悲切呜咽的思妇流下的颗颗泪珠。两句词写情人送别时柔肠寸断的感受。

    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只有不尽的泪水成串地流下。两句写作者梦中所见自己与妻子久别相聚时的情景,颇为传神。

    人生就像早晨的露珠,转瞬即逝,暮年日夜相接地催逼而来。两句诗慨叹人生短暂易逝。

    人像秋天南飞的大雁一样准确守信,往事却如一场春梦,往无踪影。两句诗流露了一种对人事匆匆难以追怀的感伤情调。

    人生真像是一场梦,还是洒下一杯酒,祭奠祭奠这江中的明月吧。两句词流露了一种消极情绪。

    长江滚滚东流,大浪淘沙,也卷走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几句词写得气势雄壮。

    在我这一生中,中秋佳节总是不尽如人意;中秋的明月,也不知到明年,我去什么地方看?两句诗借咏中秋之月,表达作者对宦海沉浮不定的感慨。

    佳人的笑声渐渐地听不到了,四周显得十分宁静;多情的行人反被无情的佳人撩拨起了无穷烦恼。两句词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失意情绪。

    诗文短小,却句句隽永有味,像连串的玉珠,晶亮剔透。此句极赞小诗短而韵味无穷。连珠:文体名。

    诗句里饱含着画的意境,图画中隐蕴着美妙的诗情。两句话常用以赞誉好作品情景交融、意境美好感人。也用以说明诗画创作都应讲求“意境”的提炼和创造,必须遵循形象思维的文艺创作规律。

    吟诗和作画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二者都需要有自然、拔俗的工巧和清新、洒脱的艺术风格。两句诗说明诗歌创作与绘画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诗、画所共同需要的工巧和风格。

    耳朵听到,就会成为悦耳的声响;眼睛看到,就会成为美妙的色彩。说明自然景物不仅是赏心悦目的欣赏对象,而且也是文学创作中的良好素材。

    写作诗文,应当做就做下去,不得不停时就停下来。说明写作要顺乎自然,当长则长,可短则短。

    黑压压的阴云简直就像倾洒出来的墨汁,它还没有把山头都遮盖起来,白花花的雨点就如同跳动着的珍珠,直往船舱里飞落。两句诗写西湖夏天阵雨骤作的情景。

    竹林外边,几枝桃花已经开放;春江水暖,游荡的鸭子最先知道。两句诗描绘春景,饶有韵味。后句常用来比喻事情发生前便能察觉到。

    枝头上,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了,任凭是天边,又有哪儿不曾长出芳草来呢?

    一轮明月映衬在一泓清水中,千万不要引马涉水,把这“沉碧”搅得支离破碎。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的圆亮和水的清澈。景色如此可爱,以至于词人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宁愿“解鞍欹枕”,也不肯破坏这芳野的水光月色。琼瑶,美玉,比喻美丽的月光。

    登上超然台,放眼望去,护城河流动着半壕春水。满城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烟雨濛濛,笼罩着万户千家。句中从高处以远镜头取景,一明一暗地描绘出春城的自然风光。

    缺月如钩镰,静悬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梢上。漏下时移,夜阑声寂,大地进入了梦乡。句中以简洁的笔墨,从视觉、听觉的感受出发,集中写静,造成一种特殊的氛围。

    这是正面描写赤壁矶景色的词句。陡峭的岩石,高耸入云,波涛汹涌翻滚,冲击着江岸,卷起千迭雪白的巨浪。句中用拟人的手法,从不同角度生动地描绘出赤壁江山的景色,把人们带到奇险的境界。

    46.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春阑之际,花事萧条。如果说春色有三分的话,那么苑中花卉占有二分,现已凋落在地上,杨花占有一分,现已化为浮萍,付诸流水。然而,仔细看来,那飘游水上的杨花,分明是情人滴洒的相思泪。这里以飘浮、散漫的杨花比作伤心之泪,意指悲痛程度的深重。咏物写人,一笔兼到,浑成一片,幽怨的笔调,表现了恋女对青春虚度的哀愁。

    远离家园,深厌漂泊游宦的客子,站在通往故乡的山路上,翘首企踵远望,在视域里还是望不到自己的家乡,心中不由得一阵悲凉。这里联系人物外表动作和内心思绪,表达了盼归田园的急切感。“望断”二字,真力弥满,笔意简妙而韵味无穷。

    这是词人贬官黄州、身处逆境所写的力求振作的自勉之语。谁说人生的青春一去不再复返了。其实不然,正象是人们只认为江河流水照例东流,而我家门前的溪水却能向西淌。因此,不要徒然自伤白发,叹老嗟卑。这是以自然现象为依据,来说明人间事物的不同发展变化,表达了老当益壮、奋力拚搏的斗志,和不畏艰难、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待踏上归途,回首来路,刚才风雨急骤,现在已经风停雨住,一切都平静下来了。这里词人把深邃的生活哲理寓含在出行遇雨这件小事上,告诉人们自然界阴晴无定,人生道路亦不平坦,应当临逆境而自重,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我们都要珍惜青少年时代的宝贵时光,干一番事业,留下美好的记忆。应该懂得人的一生就如同来到世上暂时居住一样,很快就会结束生命的历程。这里把人生喻为寄宿未免有些伤感,但形象地告诉人们光阴如流,时不我待,要珍惜青春年华,奋发努力,有所成就。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大概什么时候怀孕会在明年春秋天出生

你好,在医学上一般以末次月经的第一天起计算预产期,其整个孕期共为280天,10个妊娠月(每个妊娠月为28天)。孕妇在妊娠38-42周内分娩,均为足月分娩。如果打算让宝宝在明年春秋出生,按280天足月来算的话,那么你的怀孕时间应控制在今年的5、6月份(明年春天生)或11、12月份(明年秋天出生),希望我的答复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生活愉快!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咸宁旅游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