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比西子是谁写的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从容老去优雅句子?

1、活出自己的优雅,活出自己的气质,让自己从容老去,让自己优雅的活着,自己的老年生活!
2、我的人生必须优雅,必须有高贵的品质,从容优雅的老去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份尊严!
3、我靠着自己坚强的活着,从容优雅的老去是我的人生信念,我希望我的人生依旧美丽!

1、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2、日暮西山,岁月无言,花落声未残。
3、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7、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8、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9、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尽。
10、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花。
11、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2、少年仍未老,岁月忽已暮。
13、朝花夕拾,捡的尽是枯萎。
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5、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16、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17、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18、今年落花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19、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1、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2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3、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2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5、风飘飘,雪遥遥,梦中不知岁已老,朦胧人间谁登高。
26、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27、以前喜欢跟一群人爬山看日出日落,现在喜欢一个人在窗前看云展云舒。
28、拉开抽屉,岁月给青春的日记铺上了一层灰。
29、指缝太宽,时光太瘦,岁月不能回头,我们无法白首。
30、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岁月流逝,而我正害怕,我不怕岁月盗走我的容颜和芳华!
我怕岁月让父母老去,我却没有任何办法
二、变老的路上优雅句子?
1、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巴伤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2、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花。愿你拥有好运气,一生努力,一生被爱。对一切充满感激,喜欢美好,也喜欢自己。
1、人生变老,这就是一个过程,但是在变老的过程当中,要让自己优雅的老去,要让自己做一个精致的女人。
2、能够做到精致,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的完美,在变老的道路上,要让自己继续优雅下去,也许只有优雅才能给自己的人生一份高贵。
3、生活当中,面对生老病死,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不断变老的路上,要让自己保持一种优雅的高贵吧!
1、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不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而是伴着你的天真烂漫,一起年轻下去。
2、最浪漫的事不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而是我们老了以后回忆里都是当年的好。
3、期待与你一起慢慢变老,老得我们可以慢下来,多多相处交谈。每天跟你生活在一起,仍时刻想你。
4、最幸运的事,我能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你,最浪漫的事,我能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三、陪你优雅老去唯美句子?
1,岁月从来不曾绕过任何一个人。当美人一朝迟暮,青春的容颜终将老去,只有优雅的气质才能成就一生的美丽。
2,岁月不会停,容颜会老去。那些散落在人生路途上的光阴,寂静欢喜,只愿做一个淡淡的女子,不浮不躁,不争不抢,静待岁月老去!
3,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4,长大后,发现幸福原来是种心态,当岁月渐渐老去,依然保有一颗纯真的心;在琐碎的生活里,依旧不忘最初的梦想,就是幸福。5,青春会老去,岁月不会停,确定的感情,四季会证明,我愿意打破未知的恐惧,就算流泪也能放晴。
6,岁月会老去我们容颜,会消瘦身躯,却无法抹去刻在生命里的点点斑斑,记忆的心灯总在漆黑的午夜,照亮了,此岸,彼岸!
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只想呆在你身边。你不离我不弃,你看我长大,我陪你到老,你跟我浪迹天涯,相依相伴。
生活也许不易,我愿陪你继续。
岁月也许无情,我愿陪你同行。
明天也许更好,我愿陪你到老。
愿时光慢慢行,做你的双脚,陪你到老。
骄阳如火,带你走荫凉,护你落日余辉。
1、幸福其实很简单,它来源于生活的点滴,只要咱们用心去感受它,它就会出此刻咱们性命的每段历程,伴咱们生命,直到永远。
2、我不会在今后问你过得好不好,我会亲自陪你到老。
3、昨日孤单望繁星,今夜难眠听北风,仰天长啸唱天韵,回眸见君舞风情,谁说独酌对孤影,早有佳丽伴清风。爱你,就是一生的感动,千万遍地呼唤你的芳名。
4、以前的十年我无法陪你,以后的十年,又十年,再十年,我愿意陪你到老。
5、只想给你快乐,不给你看我的寂寞;只想给你幸福,锁定每时每刻;好想做你的影子,你走时也跟着挪;好想做回空气,你的每口呼吸,都游离在我爱的漩涡。
6、真挚的情意是无声的,深深的喜欢是甜蜜的,恋着一个人是快乐的,想着一个人是温馨的,牵着她的手是幸福的,这个情人节,你会牵起我的手吗?
7、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曾几何时,没有了找到幸福的坚强,知道你的出现,生命中有了照亮前路的阳光,我爱你。
8、把你的名字写在我手心,摊开时是想念,握紧时是幸福。就想这样,手牵手给你一世的温柔;就想这样,成为你简简单单的依靠;给你幸福,到老。
9、最浪漫的事:牵着你柔嫩的手,依偎着走过风霜;靠在我宽厚的肩膀,细数爱里的沧桑;躲进我坚实的胸膛,不再为爱无措彷徨;爱我,不让你受伤!
四、优雅老去的句子?
岁月不会停,容颜会老去,那些散落在人生路途上的光阴,寂寞欢喜只愿做一个淡淡的女子,不浮不躁,不争不抢,静待岁月老去。
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还不来我真敢老去。
青春会老去,岁月不会停确定的感情司机会证明,我愿意打破未知的恐惧就算流泪也能放眼。
五、优雅地老去经典语录余生?
1、该扔的就扔,该放弃就放弃,从今天起,余生做个俗人,以自己最好的姿态生活。
2、我不屑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我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
3、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岁月不会停,容颜会老去。那些散落在人生路途上的光阴,寂静欢喜,只愿做一个淡淡的女子,不浮不躁,不争不抢,静待岁月老去!
六、优雅的老去前一句是什么?
丛容面对岁月,优雅的老去。
坦然面对衰老与死亡,不再追求长寿。死当其时,寿多则辱,优雅地老去,是对暮年生活最大的寄望。安静偏坐一角,逻辑依旧清晰,起居有尺度,言谈存绳检,一生所喜不多,专注于自己的那点爱好,知识无边界年代,网络化知识海量,却也不惧新事物。
本观点仅供参考!如有纰漏,请尽情斧正!
上一句是认真地年轻。
诠释: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出自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
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无惧流年消磨,无惧岁月轮回。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坦荡地活着
1、她会蒸一壶茶,品一茗柔情似水,温馨而浪漫。她亭亭玉立,高贵脱俗,她的情感是细腻丰富且理智的。如果说女子似水,那么优雅的女子就可以水滴石穿,用智慧获得爱与尊严。
2、做一个优雅安静的女人,要懂得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相信爱情,知道,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不付出,就一定没有,凡事尽力就好,绝不奢望奇迹出现!

优雅地老去,下一句认真的年轻。
优雅地老去的句子: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3、夜雨染成天水碧。
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4、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5、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7、恍恍惚惚,迷迷荡荡。
我想起奉天的沈水,雨润的时节,微冷的初秋。
8、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9.那些留在青春里的记忆,仿佛一株夏日里盛放的青色藤蔓,触手冰凉。
你不明白,喜欢一个人是宿命,即使注定是劫难,也在劫难逃。

优雅的老去前一句是:坦荡地活着
七、优雅老去的诗?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年代:宋作者: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翻译: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年代:先秦作者:诗经《硕人》)
翻译: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3、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年代:先秦作者:诗经《硕人》)
翻译: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年代:宋作者: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翻译: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5、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年代:汉作者: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翻译:她打扮得红装艳丽,伸出纤细白嫩的手指扶着窗儿向远方盼望她的亲人。
优雅老去,老去愁来强自宽。
明镜借红颜。须著人间比梦间。
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
绣被焚香独自眠。
八、优雅变老了的幽默句子?
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吵着架赌气不吃东西都能爬到泰山顶的我了,岁月催人老。
于是,用照片留下身边的春天,在记忆深外去回忆过往。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全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
1、岁月刻蚀的不过是你的皮肤,但如果失去了热忱,你的灵魂就不再年轻。
2、当人老了,都想回到年轻的时候,谁知真的实现的时候,却变成了小蝌蚪。
3、说不定哪天就分开了,到时就剩后悔了。
4、年一年的,不知不觉就老了!真是人生易老天不老啊!
5、曾以为许多事会随岁月流逝而被遗忘,过后却发现是变得越来越清晰。
6、时间停不住脚步,岁月学不会同情,握在我们手中的,只有现在。
7、人生很短,真的是,不知不觉就老了。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吧!
8、计划不能总等明天、明年再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晃就老了。现在就得马上行动,现在。
9、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晃就老了,我不再美丽,你也不再年轻。时光走了,你不在。
10、我想知道哪天我喝醉了,一个人走在街头,会歇斯底里喊出谁的名字。
1、夜,夜,夜……四十余载春夏,四十余载秋冬,转瞬即逝,时光好不经用,一晃就老了。前尘往事太苦,相忘江湖便好!
2、我们这一生,哪有那么多的下一次;感情不等人,错过就是一生;健康不等人,病来如山倒;时间不等人,余下没多少;生命不等人,一晃咱就老。我们总是傻傻地,等明天,等将来,等以后;等来等去,机会就没了;等来等去,我们就老了;等来等去,人生只剩遗憾了。
3、走过了春的朦胧,夏的暖意,秋的温馨…一晃就老了,遇见很多人,经历许多事。在变老的路上优雅从容,一定要善待自己开心过好每一天!
4、人一晃就老了,时时守住善良,老了就没有后悔。老年人的后悔,多是对年轻时鲁莽的后悔,但绝不会因为善良而后悔。
5、今天遇到以前的伙伴,真的时间太快了,我们都在回忆彼此曾经,这些年我们每个人都在变化,一晃就老了,小鲜肉变成大叔,小仙女变成大妈,过着彼此不一样的人生。
6、周庄十几年前来过,那时候女儿还上初中,当时哪能想到十几年后我能住在昆山。驱车就四十分钟,而且用我的居住证门票半价。风景依旧,人一晃就老了,岁月静好吧。
7、岁月不饶人,一晃就老了!
8、不要争争吵吵,其实一晃就老了,不要斤斤计较,时光属于你的越来越少了,和谁在一起轻松!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听!最想听的声音,见!最想见的人。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人生不完美,最好快乐活。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坚持很久很久的事情,现在看起来其实就是一个笑话,笑坏了别人,却笑哭了自己。
9、记忆中的你,还是最初的样子。时光一晃就老了,没有岁月可回头。
10、一晃,一年过完,一晃,不再年轻,照照镜子才发现,自己怎么就老了,脸上出现细纹,黑发夹杂白发,眼神带着沧桑,身材发福走型,原来,岁月如此无情,把原来的我改变了,把年轻的我换掉了。
11、匆匆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一晃就老了。
3、岁月催人老,让女人脸上渐渐有了风霜的痕迹,那不是她们的错。那种无可奈何的风姿卓越,也会令人着迷。稍有风霜,是动人,是感性,更是成熟。 只有成熟,才会对身边的一切看而不语,才有这般静若秋水的沉静。成熟,是岁月的堆砌,是飞扬积淀的精华,是成熟女人的最大魅力
1、 真羡慕你们这些有故事的人啊!不像我!一个帅字贯彻了整个人生!
2、 人一辈子总得动真格的爱上什么人,但是一旦爱上了,第一步是失去自己,第二步就是失去你的爱情。
3、 六一快到了,让我们唤醒沉睡的童心,回忆遗忘的美好,丢弃成长的烦恼,找回快乐的珍宝。人老心不老,提前预祝超龄小P孩,儿童节快乐。
4、 深秋望断南飞雁,引思故乡老村庄。大槐树下聚相邻,亲热招呼嘘寒暖。大雁把我情谊传,问候家乡农家汉。人老体弱不胜寒,加衣添帽保健康。愿寒露好身体!
九、优雅老去的唯美句子?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十、致自己慢慢老去的句子优雅的老去?
我终将老去但我不会放弃对生活的爱
5、最烂漫的事不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而是我们愿意为彼此耗尽一生。
6、人生在世,逃不了悲欢喜乐,逃不了生老病死,一起慢慢变老,又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7、如果可以,我也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但如果……我们注定没有明天,那让我们过好每一天。
8、相似之人只适合在一起玩闹,只有互补之人才适合在一起慢慢变老。
9、最浪漫的事是一起慢慢变老,最大的恩爱是望你青丝变白发,皱纹铺展,却仍是满眼温柔.。
10、我愿意陪着你疯,陪着你笑,陪着你哭,陪着你一起慢慢变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z202206270852124c04zu-0.html}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15篇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1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宋代]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译文
  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干净没有灰尘。
  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网住春光,留住游人。花丛中的鸟儿不停地鸣叫,仿佛在召唤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诱人,游人游赏到夕阳西斜才无可奈何地离去。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
  朱桥:栏杆朱红的桥。
  画轮:指有彩绘的豪华车子。
  溶溶:指水盛貌。
  春水:指春天时的湖水,表现出湖水的柔和之感。
  春云:即春天的云,表现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缓柔美。
  碧:即绿色。
  游丝:本指春季里昆虫吐出的细丝。
  萦:即萦绕,留住之意。
  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人。
  归:指离开。
  赏析:
  欧阳修这首《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上片写湖面风光很有特色。首句词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第二句词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两个词春”字,是名副其实的词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这句里的词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第三句词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下片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前两句是对偶句:词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欧阳修说游丝词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词唤住”之意,下句词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一句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词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词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词人通过把游丝、啼鸟对游人的词挽留”,表现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归去之情。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末句里的词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词奈何春”三个字使得全词更显得精彩,它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这首词的结尾,是用陡转直下的笔法揭示了游人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表现了由欢快而悲凉这种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故而能够取得含蓄蕴藉、余味不绝的艺术效果。
  从艺术上看,词人借景抒情,在描写词乐景”之中,暗示了词哀情”,具有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蕴含在宽阔的境界之中,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2
  原文:
  建炎庚戌题吴江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译文
  建炎四年庚戌年题于吴江
  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我准备把匣中的长剑,换成一叶扁舟,归隐江上。做官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都被耽误了。
  切上鲈鱼,斟起美酒,放声悲歌。生长在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料到今天要饱尝兵戈之苦。我想要倾泻三江的水浪,消灭尽金人侵略者,决不要休战求和。但回头来看看朝廷,朝廷无意收复失地,让人伤心垂泪。
  注释
  吴江:即吴淞江,太湖的支流。
  “平生太湖上”二句: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平生:从来。太湖:古名震泽,又名具区,位于江苏、浙江之间。短棹:此指小船。经过:曾经经过。
  “如今重到”二句: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
  拟把:意为准备把、想把。长剑:古人佩剑,表示要争取功名。
  “换取扁舟”二句: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老:终老。
  渔蓑:渔人穿的蓑衣。此指渔钓之事,即隐居江上。
  “银艾非吾事”二句:掌管印信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即无意仕途,想寄情山水,也因被琐事耽误而未能成行。
  银:银印,即官印。艾:像艾草殷绿色的拴印用的丝带。
  丘壑:山丘沟壑,泛指山水。
  蹉跎:虚度光阴。此指失时。
  脍(kuài)新鲈:烧煮新鲜的鲈鱼吃。脍:把鱼肉切细。鲈鱼是吴江、松江、太湖一带的名产。
  “太平生长”二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料到今天要饱尝兵戈之苦。
  岂渭:哪料到。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三江:指流人太湖的吴淞江、娄江、东江三条支流。
  雪浪:白浪。
  净洗胡尘:指消灭一切入侵的敌人。胡尘,指金人侵略者。
  挽天河:卷起天河之水(用以洗净甲兵),暗指休战。此句意谓北方失地未收复,决不能休战求和。
  “回首望霄汉”二句:意谓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朝廷无意北伐收复失地,空使志士伤心垂泪。霄汉:本义是指天空,这里暗指朝廷。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心情。
  上片先写江山破碎的悲怆心情。“平生太湖上”四句,面对浩瀚无际的太湖,作者想到自己曾多次泛舟湖上,它是那样令人陶醉,那样令人感到亲切,这次重游,自己心头却笼罩着茫茫无际的愁云。从前游太湖,北宋还没有灭亡,而现在却是国土沦丧,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胡骑南窥,所余的半壁河山也危在旦夕。作者用“何事”发问,却没有正面回答,因为在那个时代,家国之恨,使人愁生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愁情满怀,却无计消除,南宋朝廷苟安求和,醉生梦死,纵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路,在无可奈何之中,他情绪陡转。“拟把匣中长剑”以下五句,写他忍痛放弃报国之志,把准备驰骋疆场的长剑换成一叶垂钓的扁舟,归隐江湖,去作渔翁。他消沉地说,做官就不是我的事,我为此耽误了隐居的山水,让它们白白地等我。作者以超脱的口吻诉说自己悲愤的心情,以归隐的行动表示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下片以“脍新鲈”三句承上启下,当他吃着脍制好的新鲜鲈鱼、喝着美酒、唱起悲壮的歌曲时,他的情绪从隐居一下又跌落到现实中了,他不能忘记灾难深重的国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在太平时代生长的人,没想到今天也见到战争,而“干戈”给作者带来的是如大海一样汹涌的激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憎恶,使他顿生扭转乾坤之力,他要倾泻三江洪涛巨浪,涤荡千里中原的胡尘,用不着壮志挽天河洗兵马,要把敌人彻底消灭干净。这种钢铁誓言,如雷震耳,激荡在国人心中,所以当这首词被题在吴江长桥下时,竟不胫而走,甚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现实和理想总是有矛盾的,作者虽然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但想到黑暗的现实,心头又愁云惨淡,最后以“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作结,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失望。
  全篇悲怆、激愤,波澜起伏,首尾呼应,唱出了爱国志士的心声,风格沉雄、豪放。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3
  原文:
  湘妃怨·采莲湖上画船儿
  元代:马致远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译文: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西湖上漂荡着采莲的画船儿,滩头上立着正在捕鱼的白鹭鸶。那烟雨中的古寺阁楼,真可以讥笑王维画师都画不出这种美景。蓬莱仙境在湖中落下参差的倒影。和暖的风吹来,带来阵阵荷花清香。夏天的西湖,真是清洁宁静让人心净的美丽地方!
  注释: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lù)鸶(sī)。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cēn)差(cī)。薰(xūn)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白鹭鸶:即白鹭。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赏析:
  “采莲湖上画船儿”一曲写西湖夏景。与第一首春景写法不同,它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盛暑已不是游赏的最佳时节,不写游人,正是注意到了景物的季候特点,同时也使这首小令在全组曲中显出自己特殊的艺术风貌。
  第一、二、三、五句都是眼前景物的形象描绘,它是作者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形态不同、风趣各异的西湖景物之侧面。这里形成四幅远近高低、结构成立体的空间图景,加上六、七句所写看不见而可触到嗅到的凉爽的熏风和纯净的荷香弥漫其中,给人心醉神迷之感。这四句,描绘的画面是各异其趣的,但它们又统一在一个基调上,那就是优美宁静,与春景的热闹喧腾迥乎不同。画中其实并非无人,然而都隐在自然景物之中了。宁静即生凉爽,虽在盛夏,亦觉不出炎气的熏蒸,有的只是清洁和和谐。因此说西湖是“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而第四句“笑王维作画师”,插在前后都是写景的句子中,似乎不够协调,但正因为前后都是一般的写景,显得有些平板,加进这一句,便使曲中有如异峰突起,产生了奇特的审美效应。这正是最见作者匠心处。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4
  作品原文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作品注释
  1、湖:即西湖。
  2、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
  3、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
  4、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
  5、白鹭:一种水鸟。
  6、几船归:有多少船只归去。
  7、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8、后两句说,在这风和日丽,人心舒畅时刻,有多少船只正迎着夕阳,吹箫打鼓地归去了。
  作品译文
  黄莺在开满红花的树上乱啼叫,水平如镜的湖边长着青青的小草,白鹭在湖面上翻飞。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游人心情舒畅。几只画船吹着箫,打着鼓踏上了归途。
  作品赏析
  诗写杭州西湖风光。前两句写景,岸上红花满地,黄莺乱啼,湖中水平无波,绿草繁茂,白鹭低飞。这一幅繁富的景象。有静有动,有高有低,声色俱全,五彩斑斓,一股浓厚的春天气息,仿佛扑面而至,令人振奋,使人不由地想起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有名的景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两句转到写人。诗捕捉了夕阳西下,游船群归德场面,辅以风和日暖的点缀,把游人的勃勃兴致与快心畅意写足写满。全诗以精炼的词句概括了西湖的自然景物,又刻绘了游人之乐,意境之美,情调欢快,是历来写西湖诗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徐元杰(1196-1246宋代),字仁伯,号梅野,上饶县八都黄塘人。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调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嘉熙二年(1238),召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淳祐元年(1241),知南剑州。丁母忧去官,服除,授侍左郎官,迁将作监。三年,丞相史嵩之服父丧未满,有诏起复,元杰适轮对,力沮成命,迁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权中书舍人。五年,中毒暴卒(《全宋词》小传),传为嵩之下毒。官至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十二卷。
  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元杰自幼颖悟,读书过目不忘,为文落笔辄得奇语。师学朱熹。南宋绍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为官"远声色,节情欲","直声闻于朝"。杜范入相,徐元杰上书言事,慷慨陈词,力主排外患,修内政,保境安民。当时朝政汹汹,奸佞用事。淳右六年四月杜范死,六月徐元杰指爪忽裂,暴疾而亡。三学诸生,伏阙请愿,指系奸人毒害,御旨交大理寺审理,事竟不白。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5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注释
  银艾:“银”是银印。“艾”是绿色像艾草一样拴印的丝带。借指做官。
  丘壑:指隐者所居的山林幽深处。
  脍新鲈:指隐居生活。
  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这三江都流入太湖。
  挽天河:杜甫《洗兵马》中针对国家内乱唱出了“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兵甲长不用”的心声。
  霄汉:即高空,暗喻朝廷。
  银艾:“银”是银印。“艾”是绿色像艾草一样拴印的丝带。借指做官。
  丘壑:指隐者所居的山林幽深处。
  脍新鲈:指隐居生活。
  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这三江都流入太湖。
  挽天河:杜甫《洗兵马》中针对国家内乱唱出了“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兵甲长不用”的心声。
  霄汉:即高空,暗喻朝廷。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心情。
  上片先写江山破碎的悲怆心情。“平生太湖上”四句,面对浩瀚无际的太湖,作者想到自己曾多次泛舟湖上,它是那样令人陶醉,那样令人感到亲切,这次重游,自己心头却笼罩着茫茫无际的愁云。从前游太湖,北宋还没有灭亡,而现在却是国土沦丧,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胡骑南窥,所余的半壁河山也危在旦夕。作者用“何事”发问,却没有正面回答,因为在那个时代,家国之恨,使人愁生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愁情满怀,却无计消除,南宋朝廷苟安求和,醉生梦死,纵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路,在无可奈何之中,他情绪陡转。“拟把匣中长剑”以下五句,写他忍痛放弃报国之志,把准备驰骋疆场的长剑换成一叶垂钓的扁舟,归隐江湖,去作渔翁。他消沉地说,做官就不是我的事,我为此耽误了隐居的山水,让它们白白地等我。作者以超脱的口吻诉说自己悲愤的心情,以归隐的行动表示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下片以“脍新鲈”三句承上启下,当他吃着脍制好的新鲜鲈鱼、喝着美酒、唱起悲壮的歌曲时,他的情绪从隐居一下又跌落到现实中了,他不能忘记灾难深重的国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在太平时代生长的人,没想到今天也见到战争,而“干戈”给作者带来的是如大海一样汹涌的激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憎恶,使他顿生扭转乾坤之力,他要倾泻三江洪涛巨浪,涤荡千里中原的胡尘,用不着壮志挽天河洗兵马,要把敌人彻底消灭干净。这种钢铁誓言,如雷震耳,激荡在国人心中,所以当这首词被题在吴江长桥下时,竟不胫而走,甚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现实和理想总是有矛盾的,作者虽然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但想到黑暗的现实,心头又愁云惨淡,最后以“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作结,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失望。
  全篇悲怆、激愤,波澜起伏,首尾呼应,唱出了爱国志士的心声,风格沉雄、豪放。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6
  宋代: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简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
  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佚名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2、 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扬州慢·十里春风
  宋代:赵以夫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送人赴安西
  唐代: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陌上桑
  唐代:李白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7
  湖上
  作者:徐元杰
  朝代:唐朝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译文
  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注释
  1、湖:指杭州西湖。2、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3、乱莺啼:指到处都是黄莺的啼叫。4、长:茂盛。5、人意:游人的心情。6、箫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7、几船归:意为有许多船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8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翻译
  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
  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
  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
  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
  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
  注释
  折:弯曲。
  赏析
  《晓至湖上》载于《清诗选》,是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厉鹗的作品。
  这首诗情感丰富。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象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同时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9
  原文:
  秋日湖上
  唐代:薛莹(唐)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译文: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落日时分畅游于太湖之上,湖面烟波浩渺,让人觉得处处充满忧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千年以来的历史正如这湖中水浪一样浮浮沉沉,谁会关心那些繁冗沉寂的事情呢?
  注释: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五湖:指江苏的太湖。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浮沉:指国家的兴亡治乱。
  赏析:
  这是一首湖上怀古的作品,它反映出了一种世事浮沉的消极思想。
  这首诗开头一句写出了诗人秋日泛舟闲游时间、地点,言简意赅;紧接着一句道出了太湖上的景致,同时也烘托出诗人的心境。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情由景生,景带情思,情景交融。尤其一个“愁”字,直抒胸臆,点出了诗人抑郁的情怀。崔颢有诗《黄鹤楼》中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同样是日薄西山,同样是迷离烟波,虽然诗人所想的不相同,但其心境是相同的。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两句是这首诗的题旨所在,意思是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太湖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此日的湖波依旧,往日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却是灰飞烟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作为历史的见证,作者在这里告诫世人要跳出名利,淡漠名利,淡泊一生,因为“是非成败转头空”。作者用低精神财富的笔调,委婉地道出名利的虚无,既有了道家的出仕思想,又表达了作者的清风明月般的胸怀。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是相邻的两个诸侯国,都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同太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诗人泛舟湖上,秋风萧瑟,落日烟波,触目所见,处处皆可生愁。然身临此境,最易令人发生感慨的,自然是历史上吴越争霸的故事了。当时吴被灭亡而越称霸,都已成为往事陈迹,所以说是“浮沉千古事”,早已付诸东流,没有谁来问了。全诗流露出诗人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心情。
  《秋日湖上》这首诗浅易近人,文情并茂,诗人既点出了世事如白驹过隙,变幻莫测的原理,也道出了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及探索。千百年来人们对它议论不一。此诗的妙处在于要言不烦,寥寥数语就将今与古、虚与实、景与情融合起来,古今一概,寓虚于实,情景不分。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10
  古苔苍,题痕旧。
  疏花照水,老叶沉沟。
  蜂黄点绣屏,蝶粉沾罗袖。
  困倚东风垂杨瘦,翠眉攒似带春愁。
  寻村问酒,无人倚楼,有树维舟。
  译文
  多年的苔藓已显得黝黑,往日题诗的痕迹还能辨别。
  近岸有稀疏的野花临水,沟底沉铺着枯黄的树叶。
  绣屏上残留着蜜蜂分泌的黄色液印,蝴蝶飞过,在屏画仕女的衣袖上沾上了粉屑。
  垂杨伶仃,懒洋洋地随着东风倾侧,翠叶像愁眉攒聚,带着春恨千叠。
  我寻找村庄买酒,无人在楼上倚立,只有空荡荡的小船在树桩上系结。
  赏析
  小令在“废圃”的“废”字上做足文章。要表现出废园的光景,当然得让事实来说话。于是作者以八句的大篇幅,来列举出种种例子。这些例示并无一定的排列规则,隐示了“触目皆是”、“信手拈出”的含义。而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又时出变化,避免了獭祭的单调。
  起首两句,以断语的形式出现。一是地上的苔藓,厚厚地铺了一层,颜色已现苍黑;一是壁上的题诗,墨迹隐约可辨,显示了陈年的特征。苔上着一“古”字,而题作则重于其“痕”,一苍一旧,呈现着荒凉残败的气象。前者反映自然,后者关合人事,这一起笔就定下了全曲的基调。
  三、四两句是另一种写法,出现了动作的形象。花卉无人照料,自开自谢,所余者稀,故曰“疏花”;落叶本已枯凋,飘坠日久,用上一个“老”字,妥帖传神,几无他字可易。“照水”、“沉沟”虽含有动词,到头来却归于静止。这又在荒败的景象上增添了几分沉寂。
  “蜂黄”两句是互文见义,作者有意运用“蜂黄”和“蝶粉”的近义词,也可说是一句分作两句表达。“罗袖”在诗歌中多属女性的服饰,在该曲中显然是指绣屏上残存的仕女图像。“绣屏”是室内的布置,而蜂蝶竟纷纷登堂入室,“废圃”的残破不堪,就更不在话下了。
  七、八两句为垂杨写照,则用了拟人化的移情手法。前述种种都是作者的观察,虽是着意细绘,却未有直接表达情感的机会。而此两句则表现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推近了作者的主体。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谓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就为下文诗人的直接出场安排了过渡。
  结尾作者出了场,却已是在离开废圃之后。他甚而没有就此行发表进一步的感想,因为列示的景象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他只是以“寻村问酒”的举动来坐实自己的感伤,而“湖上”竟也是一片无人的死寂。这一结笔更加重了废圃的悲剧气氛。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在作品中有意识地选择了足与废圃前身引起联想的景物,如花叶蜂蝶、绣屏题痕、东风垂杨等。作者虽未言明它们变化衰残的成因,但作品感慨盛衰无常的主题,却在字里行间中表现了出来。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11
  原文: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清代: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译文: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注释: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rǎn)冉,小山三四点。
  冉冉:袅袅升动貌。
  艇(tǐng)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jiàn)。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临鉴:对镜。绿盘:喻荷叶。
  赏析:
  厉鹗词以典丽见长,此词“秋浓人淡”、“绿盘疏粉艳”两句,尤为颖异尖新。上片是人看景,清远空灵之极;下片是景中人,遐想绮旎。全词清雅婉丽,意境幽美。风味在清真、白石之间。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12
  湖上 宋朝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湖上》译文
  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一群黄莺儿乱啼,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夕阳里船船游客吹箫击鼓兴尽而归。
  《湖上》注释
  湖:指杭州西湖。
  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
  乱莺啼:指到处都是黄莺的啼叫。
  长:茂盛。
  人意:游人的心情。
  箫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
  几船归:意为有许多船归去。
  《湖上》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泛舟湖上,为两岸明媚的春光所陶醉的愉快心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
  “花开红树乱莺啼”一句,从气氛上烘托出西湖春天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花开”而使树显得红得耀眼,点出游湖的节令是春意正浓之时,同时又从视觉角度照应诗题,说明观景之人正在“湖上”。“乱莺啼”从听觉效果上更进一步渲染春天热烈的气氛。这里“乱”字用得很好,它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那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这一动一静给春景又平添了几分魅力。诗人以浪漫、具有强烈情感的红色为基调,点以明快、活泼的黄色,形成鲜艳夺目的暖色调,从而产生了亢奋向上之情,成功地完成了画面气氛的渲染。
  假如将“花开红树乱莺啼”比作一幅图画的中景,那么,“草长平湖白鹭飞”一句则是这幅画的远景。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水天一色,远处芳草繁茂泛青,近处湖水碧波激艳,沙洲上几只白鹭怡然自得地时飞时落。这里以大自然的绿色为主,点缀些素洁的白色,形成一种偏冷的色调,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与第一句浓墨重彩的笔法迥然不同的是,诗人在这里用轻描淡写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淡泊的意境美。当然这与前面热烈的气氛并不矛盾,而是色彩和情调上恰到好处的调整与补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合谐、动人的春光图。苏轼曾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形容西湖的美丽景色,恰好可以用来为这两句诗作注。
  后两句侧重抒情。
  “风日晴和人意好”一句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诗人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了游湖赏春之人的偷快心境。那红树、黄莺、青草、白鹭,那一叶扁舟、一湖绿水,无处不荡漾着春意,更有那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自然使“人意好”。“人意好”由诗人在船上所见景色引发,是游春之人闲情逸致的陈白,所以是贯穿于诗中的总线。
  “夕阳箫鼓几船归”一句紧承上句作一转折,把读者的思绪引回到湖上,紧扣诗题,并且在收尾上及时煞住,写法上干净利落。这一句是全诗的精华,诗中的韵味和意境都藏于其中。“夕阳”点明游人赏春已延长到了傍晚。“箫鼓”的乐声仍回荡在湖面,表明船上游人仍然余兴未尽。“几船归”可有两种解释:一是说,眼看着这夕阳美景,闻着这两岸馥郁的花香,听着船上箫鼓齐鸣的乐声,虽然船儿终将离去,但一片深深的眷恋之情已留在了湖上。另一种则是,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里,又能有几只奏着箫鼓的游船停留在这湖上呢?问句中显然暗含有诗人的言外之意。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西湖春天的繁华胜景:繁花似锦,团簇如树,群莺欢叫,岸边草长,湖面平静,白鹭翻飞,勾画出一幅西湖春景图。后两句由景到人,游人荡舟遣兴,沉醉在湖光山色之中,写出了南宋时期西湖游览的盛况。这首游春小诗打破了宋人重理趣、轻兴致的特点,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运用气氛烘托,色彩点染,画面对比等手法,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13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注释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诗句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解析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2、 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读山海经·其一
  魏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纳凉
  宋代: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关山月
  南北朝: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14
  原文: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译文:
  微风轻拂着湖水,更觉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时候,红花叶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好。
  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滩的水鸟也不回头,似乎怨恨人们归去的太早。
  赏析:
  词的上片写初到湖上的感受,下片写归时的心情。
  起句写湖。从语气上看,初去时真是秋高气爽,日丽晴和,那辽阔的湖面上,水波不兴,平如明镜,湖光澈能,景色触和。忽然风起,吹皱湖水,层层涟漪,荡漾开来,激起浪花。因此说“湖上风来波浩渺”。“风来,”是事物变让的起因,对游人的印象较深,所以特地拈出。
  次句写荷。“秋已暮”,就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中语),用以点明节候。这时湖中荷花已经葵谢,枝叶开始凋零,只有残存着的红花点点,不时散发出断续余香,整个湖面上呈现出一派秋日萧瑟的气象。
  但,这无损于湖上的秀丽风光,它仍然是如济人刘凤浩咏湖诗说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刻虽因节候不同,有所变化,但湖上景象仍然一样。尽管荷花色褪,乃至零落,而群山诸峰,倒影湖中,特别是遍山红叶与湖边垂柳,交相映衬,更加妩媚。树上鸣禽,吱吱喧喳;洲诸鸥鹭,负日眠沙;一动一静,饶有情趣,在给人以快慰之感,极尽游赏之乐,真有说不尽的无穷好。
  “水光山色与人亲”是词人在凝神观照事物时所得最突出印象,“说不尽、无穷好,”是她陶醉于景色后的深刻感受。这两句语虽直率、浅近,却饶有韵味。它体现出词人游赏时怡然自得的欢悦心情和她那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在这里,作者把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自己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与人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使无情事物有情化。虽是有我之境,却较之后来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更加超脱,更加优美。
  过片“莲子已成荷叶老,”是对“秋已暮”的呼应,更是“红稀香少”的具体化。但在荷花盛开,团荷复盖湖面时,丛生水上的白苹,岸边的绿草,是无由得到清露的滋润,只有到了莲熟叶残时,才能分享清露的沾溉,生机旺盛,青翠欲滴。’“清露洗”中的“洗”字,最富生活气息,它为湖上增添色彩,提供游人以赏玩之资。
  象这样佳丽胜地,幽美的风光,不只游人为它所吸引,流连忘返,连山禽水鸟也不忍离去。那沙滩上常有鸥鹭栖宿。特别是沙鸥与白鹭性颇温驯,也很机灵,来往游人很喜欢逗弄它们,与之亲近,久了它们也不怕人,仿佛彼此之间,消除了隔膜,象朋友一些般。由于它们经常栖息于水边洲渚之间,人们遂以为隐者的象征。不少诗人常有愿与鸥鹭结盟的吟咏。诗歌中盟鸥之辞,如李白“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可能是最早的两句。后来黄庭坚也有“万里归舟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因之当游兴已尽,与同游者相偕归去时,看到沙滩上的鸥鹭睡在那里动也不动,头也不回,便觉得那是责怪他们过早的归去,象是不够朋友似的。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乃是作者把自己的人格泯化于物类中,尽量缩小自我,使之臻于“民胞物与”的思想境界,把分明是自己不愿离开沙鸥与白鹭的心意,却说沙鸥、白鹭责怪她为何匆匆归去?这便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拟人化手法,在古典诗歌中经常运用。盛唐诗人王维《积雨栩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为更相疑?”五代西蜀人欧阳炯《南乡子》词:“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北宋初年欧阳修《采桑子》词:“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和稍后的秦观《还自广陵》诗:“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都是运用这手法,写出动人的场景。但他们的诗或词,虽各具特定的意义,收到应有如艺术效果,终不及李词亲切感人,所寓的哲学意义和文学趣味,更为深长,更为丰满。
  这真是一幅绚烂夺目的晚秋景色图。它具有生动、鲜明、清新、自然的特色,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语言颇有行云流水之势,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回味的余地。从前苏轼评王维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李清照也擅长绘画,但画多不传,画中有词与否,难以断定,而李清照词中有画,是可以这样说的,且不仅《怨王孙》一词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这词有些句子,颇与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上片“苗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相类似处,然而词的情调却迥然不同:李璟把香销叶残的画面,用西风愁起、韶光憔悴来衬说,突出那种不堪目睹的形象,“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荟之感。”(王国维《人间词话》)情调是低沉的、悲观的、消极的。而李词从红稀香少、莲熟叶老中生发出水光山色、苹花汀草、鸥鹭眠沙来。抽出那篇著名的《论词》中批评江南李氏“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15
  原文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古诗简介
  《人月圆·春日湖上》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写作者勘破世情和诗酒自娱的隐士生活。首二句写千古兴亡,气势宏大,以下过渡到山中生活,恬静淡雅。中间的转折是一个“倦”字,而从这一个字中又可看见他深深隐藏着的愤懑。这首散曲用白描,而语言雅致;写景形象熨贴,委婉含蓄,亦小山典雅之作。
  翻译/译文
  小楼还被门前青山阻碍了去路,因为青山隔断了视线,不能看到遥远的楚天。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那人如玉般,不知道在何处吹着箫。门前朝朝暮暮与我相对的,只有毫无情意的秋月和按约而至的春潮。心事忧愁不定,似飞花一般,双眉紧锁不展,恰如残柳。
  注释
  ⑴人月圆:曲牌名。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中原音韵》入“黄钟宫”。曲者,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⑵碍:遮挡。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天空。
  ⑶那人如玉,何处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借用意境表达怀念。
  ⑷有信春潮:潮水有涨有落,其去来都有定时,称为“信潮”。
  ⑸飞花:飘飞的落花。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这首小令写于作者寓居杭州西湖的一个春日,是作者为了抒发自已怀念远方友人的心情而作。
  整体赏析
  “小楼”两句,写从小楼远望。西湖到处是青山,故作者在楼上远望时,被层叠的青山隔断了视线,不能望见遥远的“楚天”。这两句,情调有点惆怅,不但通过意象来表现,而且通过一个“还”字强调出来。“还”字有“又”和“仍”的意思,就是说,本来想眺望远方,不料又被青山妨碍了,不能达到目的;这就显出了懊恼之意。曲文一开头就笼罩了一层低沉不快的情绪绪,从而为下面只体的叙述抒情定下了基调。
  “昨宵入梦”三句为叙事,是说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昨天晚上进入到自己的梦境中来了,但她现在却不知在什么地方。这里借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又惆怅的梦境。说它美丽,是因为美人入梦,必有许多旖旎温馨,说它惆怅,是因为醒后相忆,不知她身在何处。这种别后酌“分明又向华胥见”(姜夔《踏莎行》),是曾令许多文人才士难堪的,张可久自不能例外。如果回过头来看,就会对开头两句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原来,所谓“遥断楚天遐”,实寓两地分离,同“那人”的关系被隔断之意;而“青山”之碍,就可能包括人事的因素了。作者借景抒情的技巧,于此可见。
  “门前朝暮”三句,沿着前篇的情感之流继续发展,叙述那段时间的生活:朝朝暮暮同自己相对的,只有“秋月”与“春潮”而已,非常寂寞,无聊。然而还不止此,“秋月”而曰“无倩”‘,“春潮”而曰“有信”,这就增加了数倍的感伤色彩。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有句云:“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埋怨秋月的无情,这里的“无情秋月”,即用其意。唐代李益《江南曲》有“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埋怨潮来有信,人归无期,这里的“有信春潮”亦用其意。因此,这三句在叙事写景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是浓厚的。
  “看看憔悴”二句,结合暮春景物特征,借“飞花”与“残柳”,喻心绪的惆怅,形容的憔悴,“飞花”无定著,像心境的摇曳不定,“残柳”有亏缺,像双眉的皱损败残,这说明作者很善于形容。
  这首曲,借暮春景物以抒发怀人的愁思,重在抒情而不是写景,而在情感的表达上又显得形象而含蓄,体现了张可久散曲典雅蕴藉的风格。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02-19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07-02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08-14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湖上原文,翻译,赏析08-19
天净沙·湖上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08-16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05-07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07-02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07-02
《石鱼湖上醉歌》原文及翻译赏析02-19
}
最新资讯《形容西湖的词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主要内容是郦波解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来自古诗词文欣赏00:0022:24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形容西湖的词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郦波解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来自古诗词文欣赏
00:00
22:24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苏轼的名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西湖是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地方,它仿佛汇聚了天地间的灵气,以绝美的胜景以无限的风情倍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青睐,不知留下过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无怪乎西湖又被叫做西子湖,确实是以倾国倾城的美色让人不得不为之倾倒。而西子湖这个精彩的别称,就来自于宋代大诗人苏轼苏东坡的一首西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到熙宁七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到1074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最愉悦的回忆之一了。
熙宁六年,也就是公元1073年的初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刚好从一场小病中康复。苏轼的好朋友——杭州知州陈襄(陈襄(1017~1080)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时期名臣。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进士及第,历官枢密院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进奏院,后又兼侍读,提举司天监,兼尚书都省事等。其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著有《古灵集》二十五卷传世。)就盛情邀请苏轼一同前往城外去踏青散心,恰好有人送来了上好的官酒,苏轼就提出不如前往西湖吧。两人就在湖上共饮美酒、共赏美景。刚开始的时候天气还是非常晴朗的,景色宜人,但没过多久就突然下起雨来了。要是换了别人也许就会扫兴而归,苏轼却不同,雨中的西湖同样让他赞赏不已,于是便有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两首诗歌。我们在这儿赏读的就是广为流传的第二首。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晴、雨两种不同风光的描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而“空蒙”则是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西湖是三面环山的,一水绕城。面对西湖美景,苏轼没有展开穷形尽相的描摹,而是选取了水与山这两个最为平常、但同时又是最为经典的代表。
而在写水与写山的时候,苏轼又侧重在水光和山色上。光与色是流动的,是不可捉摸的,是变幻迷离的,他们比实体更不容易描摹。潋滟和空蒙两个绝妙的形容词,恰好描绘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动变幻,不但给人带来整体的印象,并且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前两句写景已然非常出色了,但更为精彩的是由前两句所引出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就好比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那样,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善用比喻是苏轼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前人曾经这样评价苏轼,说“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不尽,重加形容。”)。钱钟书先生也说,“苏轼的一大特色,就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
这个比喻的精彩,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几个层次来加以体会。首先,我们来看比喻本身,它是以人喻物,这可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比喻方式。古人在打比方的时候,往往是以物来喻人的。庄子《逍遥游》里形容藐姑射(yì)山上的神女,是“肌肤若冰雪”(百度汉语:藐姑射,读音miǎo gū yè,基本意思为神话中的山名。和郦波老师的读音有所不同。《庄子·逍遥游》:“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而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曹植则说洛水的女神是“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洛神赋》的名句;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把哭泣的杨贵妃比作“梨花一枝春带雨”。像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非常之多,而苏轼这两句诗却不同,是以人来比喻物,把西湖比作西施,也就是西子,这确实是比较新奇的一种联想方式。
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与友人畅游西湖,小酌尚景,同时用因人喻物的手法写出了这首名作。湖光山色之间,初晴后雨之际,东坡先生并没有止步于对具体实景的描摹,而是更钟情于烟雨迷蒙的湖光山色。此时此刻,诗人仿佛看见了绝世佳人一般,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之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东坡先生是如何将佳人之美与西湖之美结合起来的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次,我们再来看这个比喻的效果,由于是用人来比喻物的,所以在艺术效果上也带来了独特之处。人们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目的是使所描写的对象变得更加形象可感。“欲把西湖比西子”,这恰好相反,它是把实体的事物比喻成一个较为抽象的对象,也就是西施。为什么说是较为抽象的对象?因为我们虽然知道西施是个美人,然而西施究竟长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她的美丽是存在于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想象和叙述之中的,其实并非是一个具体形象的人,苏轼的这个比喻是非常大胆、也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没有人知道她的长相的人,一个在每个人眼中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时她又是一个所有人都为之醉心的绝世美人。当西湖被比喻成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所带来的想象空间,就是极为广阔的。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西施,每个人眼里也都有不尽相同的西湖风景,西湖与西施的相通之处就在于那绝世惊艳的美。
这个比喻的巧妙还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再往深一个层次看。关于西施,我们都知道一个“东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也是个著名的成语,它是说西施有心口痛的毛病,有的时候会犯心口痛。每当病发的时候,都要忍不住按住胸口,蹙起眉头,即使如此,但西施在病中的那个模样,还是那么楚楚动人。据说村子东头住着一个叫东施的姑娘,东施就长得不那么待见了。她非常羡慕西施的漂亮,觉得西施即使在病中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也是那么优美,于是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按着胸口,皱着眉头,每日的在外头表演,行为艺术。结果却适得其反,人人俱觉其丑,丑不堪视。东施模仿的西施是在病中,按着胸口、蹙着眉头,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说西施无论在何时都是那么美,即使是在病中,也别有一种病态之美,这个病态之美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病态美,是她在病中,她的病态也极具美学的意义。
苏轼的比喻,其实就化用了这个典故,既然常态,病态,都是美的,那么无论淡妆还是浓妆,自然都是恰到好处了,这一点,不正是吻合了西湖晴雨皆宜的特点吗?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解读,我们现在对这个比喻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了。无怪乎清代的大诗人查慎行,要给予这样不遗余力的赞赏,“多少西湖诗被二语扫尽”。这个比喻也成为苏轼的得意之作,在后来的一些诗歌里,苏轼还多次用到,例如“只有西湖似西子”,再比如“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这首诗除了写景的生动、比喻的精妙,还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就是其中所饱含的哲理,这对西湖晴景与雨景的同等赞赏中,体现了苏轼善于发现美、善于欣赏美的独特眼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回头读一读这首诗的前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其一与其二其实是一个有所关联的整体。其一云:“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前两句紧扣题目中的初晴后雨,“朝曦迎客”写的是晴,“晚雨留人”写的是雨。第三句是非常关键的一句,“此意自佳君不会”,“此意”指什么?不会又是谁不会呢?一般来说游客都偏好晴朗的好天气,尤其是在游玩的途中,突然下起雨来,总是会令人扫兴而归的,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苏轼则不然,“留人”一句是很有深意的,苏轼把下雨解读为留人,这就给雨赋予了人的感情,从一个正面的角度肯定了雨的价值,然而普通的游客并不能领会其中的好处,也只有湖畔庙中被供奉的水仙王能够尽享西湖各式各样的风光。
美人如画,画如美人。绝代佳人已逝,后世之人无缘得见西施的美貌,却能从东坡先生的诗句中想象一二。更令人叫绝的是西湖那多侧面的丰富美感,也被使人通过西施之比喻得到了完整的体现。雨落苏堤后的西湖令人沉醉,也许只有湖畔庙中供奉的水仙能够尽情领略,那么东坡先生还有哪些对西湖的赞美之词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从第二首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其实尽享西湖风光的并不是那个在虚幻中存在的水仙王,而是谁呢?当然是苏轼本人。雨中的西湖之美是别人所忽视的,苏轼却发现了,并且能够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它,那么苏轼为什么能够发现呢?一是因为他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是源于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在苏轼的一篇著名的文章《超然台记》中有这样的句子,苏轼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在苏轼眼中,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可观、可乐之处,不止那些怪奇伟丽的事物值得欣赏,其他看似普通的事物,其实也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只要你具备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饮湖上初晴后雨》无疑是苏轼这种心态在诗歌中的直观体现,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心态,这首吟咏西湖的作品,就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摹了,而上升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
二是因为,苏轼与西湖本来就有着割不断、理还深的关联。苏轼曾前后两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是1071年到1074年,第二次是1089年到1091年,分别任杭州通判和杭州知州。苏轼在杭州任内,政绩那是非常显著的,得到当时老百姓的赞扬的,也是为后世所称颂的。那时候的杭州,经常发生旱涝灾害,西湖严重淤塞,苏轼怎么样?他就招募民工,前后共用了二十万工,全面疏浚了西湖,并用西湖里挖出来的葑草、淤泥堆筑起了自南至北横贯湖面的长堤,还在堤上建造了六座石拱桥。这条长堤就是现在的西湖十景的苏堤,西湖十景有苏堤春晓,这条长堤就是现在的苏堤。
苏东坡有诗云:“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由此可见,西湖得以呈现更加娇媚动人的姿态,那是和东坡先生的努力分不开的。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十景中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景观——“三潭印月”,那三个小石塔也是当时苏轼为了防西湖淤塞而下令建立的。东坡先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将西湖、将杭州治理得更加诗情画意、繁花似锦,而在西湖柔波的涤荡下,他能写出“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妙诗句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说,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任何一位中国作家更加突出,也更完整地蚀刻在他的生活和作品中。
回看这首小诗,既饱含深刻的哲理,又与景物的描写、情感的抒发融合为一体,没有任何生硬的痕迹,因此这一首诗,真可以称得上是情、景、理的水乳交融,就某种程度而言,可以说达到了古代诗歌极高的境界。苏轼本人对唐代画家吴道子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实这两句评价,同样适用于苏轼本人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中,那生动空灵的景物描写、那新鲜又充满表现力的比喻,以及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无不印证着苏轼作为一代大诗人所具备的惊世奇才
长恨歌
古灵集
岘佣说诗
陈襄
庄子·逍遥游
郦波
洛神赋
逍遥游
苏轼
古灵
西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欲把西湖比西子是谁写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