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期处于家暴长大的孩子的心理环境下会怎样?


家暴下的孩子长大后的性格缺陷
“棍棒教育”是上一辈很多父母流传下来的传统教育方式,导致现在的有些家长依旧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好孩子都是打出来的。殊不知,暴力只会带来孩子短暂的“听话”,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可估计。家暴下的孩子性格上存在很大缺陷。
家暴下的孩子长大后的性格缺陷有哪些?
1、暴力倾向。
父母在孩子犯错或者心情不顺畅的时候打骂孩子进行发泄,可孩子只能被动承受,无法发泄。或者他们只能通过根据父母学来的打骂他人、玩具、花草、动物来进行发泄。长期生活在这种压抑阴郁的童年时光,孩子会和父母有样学样,变得暴力。
2、孩子会养成非常暴躁的脾气。
爸爸妈妈经常的打骂孩子,然后会发脾气,这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样的事情,孩子自己久而久之也会养成一个非常暴躁的脾气,孩子脾气暴躁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体现,因为在今后的生活中,他只要遇见一些比较极端的事情,他就会发脾气,这样子对他人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
3、缺乏安全感。
要是父母家暴的行为发生在孩子面前,孩子“哇哇大哭”证明的是眼前的恐惧,内心的不安全感会在心中生了根。长大以后到了陌生的环境,即便是没有暴力行为,对他人的排斥心会强烈,这都是不安全感在作怪。
4、胆小怯懦,自卑软弱。
长期在家暴下长大的孩子就会自卑怯懦,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没有一点自信。不会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和需求,在外面被人欺负都不敢和老师家长说,甚至觉得被人欺负是正常的。万事奉行忍让原则,不管干什么都得有人指挥着,自己做不出选择和决定。
家暴下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教育?
1、引导孩子去看自己内心的委屈。
当她的情感苏醒,足够支持到她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的时候,引导孩子从不高兴、不开心、不乐意、不喜欢,慢慢的到说出:我不想要、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受到这样的暴力对待很不舒服的、我很不开心、我很崩溃。同时允许孩子哭出来,让孩子能够采取哭泣、哭诉,甚至捶打、扔东西等等方式发泄出她内心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
2、陪伴和接纳孩子。
不管孩子是否优秀,即便他们身上有很多缺点,父母也要学会接受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要拿他人的要求对待孩子,而是应该发现孩子身上独有的闪光点,给予孩子足够的认可和肯定。父母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陪伴,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和孩子成为朋友,走进孩子的内心。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尊重,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从而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
3、转变孩子的认知。
当孩子遭遇家庭不幸的时候,他们很容易产生深深的自我否定感,甚至认为这些不幸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所以他们会非常的自责,从而越来越怀疑自己,产生深深的无能感,在生活中破罐子破摔,不愿意进取。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不美好的一切并不是由他们造成的,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让孩子知道这并不是他们的错,才能让孩子放下包袱,更好的做自己。
4、引导孩子说出对父母的恨。
在很多高压制、高强迫、高期待、高焦虑的家庭中,哪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是没有恨的呢?这个恨多了,就会积攒出更多的负面情绪,也就容易带来很多对内在和外在的攻击。只有把孩子内在的恨表达出来,才能够让孩子接纳在这个家庭中他受到的更多正性的、积极的、支持性的力量,去看到对父母亲也能够有哪些感恩和爱,是因为父母亲内在的冲动,使得孩子们也具备了很多情绪力量。
查看全文 12-02 17:45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缺陷
或许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一时看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孩子的成长,家长渐渐就会发现,孩子的心理上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这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特质、人生阅历,甚至情商智商。但这其实并不是无法弥补的,归根结底,对孩子造成影响的并不是父母分开这件事,而是一个缺乏爱和温暖的家庭。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缺陷有哪些?
1、憎恨。
有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对父母充满憎恨,尤其是一方经常贬低、斥责另一方,使其内心愤懑不平,久而久之,将这种不良情绪扩展至生活、学习,变得对周围人冷漠。
2、情绪不稳定。
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常出现一些不好情绪,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伤害自己等等。
3、焦虑。
在孩子眼里,父母离婚过程相当于相互之间的攻击,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因为家庭的缺失而导致情绪失控,在交往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焦虑,缺乏安全感。部分孩子会感觉到敏感和不安,人际关系上有焦虑和退缩的特点。
4、自我保护意识过强。
父母的关系不好、总是打架会让孩子一直处于压抑的空间中,有一些家长会拿着孩子撒气,会让他们出于恐惧和担忧中,没有任何安全感。长时间下去,会让孩子出现敌对情绪以及恐惧的心理,和同学保持距离,而且有太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5、自卑。
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没有完整的家庭而感到自卑,或者是父母离婚后对自己的抚养问题互相推诿、父母双方冷战吵架等都会造成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认为自己是无家可归、没人疼爱的孤儿。
6、多疑、嫉妒。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听到别人窃窃说话,会非常紧张,总怀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怕被别人看不起,于是乱猜疑,好嫉妒。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如何教育?
1、维持亲情。
虽然父母已经分开,但依旧可以抽出一些固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爸爸妈妈可以定期陪孩子吃饭,带孩子出去玩一下,让孩子感受到,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我们还是一家人,爸爸妈妈还是爱我的。
2、坦诚的对待孩子。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些事情如果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倒不如直接了当的告诉她,让孩子直接面对并勇于面对。要知道单亲的孩子心理会非常的敏感,欺骗是孩子最不能接受的,无论是不是善意的谎言。
3、家长要好好爱自己。
只有家长开心快乐了,孩子才会也感到开心快乐,也才能更好地接受家长的引导,主动去维系亲子关系。所以,家长要先找到让自己开心快乐的方式,比如、参加读书会、学习烹饪、学习瑜伽、健身、学画画等等。任何能让你产生愉悦感、感到快乐的事情都应该去尝试一下。
查看全文 09-22 18:28
单身家庭的女孩子有哪些性格缺陷
随着现代人思想越来越开放,离婚率逐渐上升,单身家庭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比起离婚双方来说,其实这件事对孩子的伤害才是最大的。很多单身家庭的孩子都因为缺乏父母其中一方的爱,而渐渐形成了孤僻古怪的性格,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单身家庭的女孩子有哪些性格缺陷?
1、孤僻冷漠。
单身家庭的孩子往往只能得到父母一方的爱,内心孤僻,外表冷漠,很少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别人眼里看来,这是孩子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弱的表现,孩子在这方面也会表现出来比常人更多的卑怯与羞涩。
2、嫉妒心理强。
看到别人都有爸爸妈妈一块出去玩,自己身边只有爸爸或只有妈妈,或者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带着自己出去玩。他们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嫉妒,嫉妒别人为什么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嫉妒别人,为什么生活那么幸福,而自己生活却不是那么如意。
3、敏感。
单身孩子是很容易敏感的,他们很在乎身边亲近的人的想法,并且特别关注他们,特别在意身边人的感受和情绪,以及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4、缺乏安全感。
单身家庭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关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他们亲眼目睹父母的敌对关系,以及吵架的情景,长时间缺乏一个和睦家庭应有的温馨和关爱,得不到爸爸妈妈的爱,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容易缺乏安全感。
单亲家庭的女孩子该如何教育?
1、引导孩子感受身边的爱。
单身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破损而导致了教育的缺损。父母离异后,孩子很少同时得到父爱和母爱,于是她们的自卑、猜疑、补偿心理开始出现。为此,最好给孩子布置了一些任务:让他们观察父亲或母亲一天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就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父母对她们的爱。这时,就需要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学会爱父母,做个有骨气的人。同时,要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孩子知道:身边爱他的人并不少。
2、尽量灌输孩子的正能量。
尽量灌输孩子的正能量,让孩子的心灵受到教育,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所担当,当然不可把自己的心理宣泄带给孩子,比如什么爸爸不是好爸爸,或者妈妈不是好妈妈等这样的话一定不要灌输,不然孩子心灵上会对异性有抵触情绪,多孩子的心灵成长有很大的误区。
3、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
不要过于严苛或者过于溺爱,比如说母亲从小就过分严厉的教育孩子说我辛辛苦苦养大你,你一定要争气,我现在对你要求严格是为了你好。这样会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导致心理畸形。也不要过分宠爱孩子,孩子会变得过分依赖家长,独立能力变得很差。监护人自己要调整好心态,另一方来看望孩子的话尽量以朋友方式相处,而且要给自己树立信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给孩子足够的自信力,此外,我觉得陪孩子一起养只宠物也是个很好的方法。
4、细心解释单亲的原因。
不要给孩子带来任何消极想法:如果父母分开了,任何一方不得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更不能在分开后经常指责对方。要让孩子慢慢明白分开是因为父母彼此不再相爱,是大人一种决定和选择,而不是谁的过错。
查看全文 02-23 17:40
孩子有性格缺陷怎么办
一个健康的家庭,所能提供给孩子的是一个健康、健全的原生家庭模式。孩子生长在单亲家庭,他所在的原生态家庭本来就和普通家庭不一样,存在一些性格上的问题,也不足为奇了。
孩子有性格缺陷怎么办?
1、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出现情绪的的时候,要先学会与自己在一起,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的情绪,找到自己情绪的来源,并且深呼吸,找到情绪来源以后,通过正常的方式和方法去释放情绪,把情绪发泄出来,不带着情绪去处理任何问题。
2、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性格缺陷时可以鼓励孩子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敢于说出来,不管是好的坏的首先是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有说出来别人才会懂,只有沟通才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当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孩子,给到孩子胆量和勇气。
3、大自然让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时所采取的方法是让儿童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这种兴趣能够促使儿童完成个性发展所必须的创造性工作。儿童因兴趣而集中注意力,且在集中注意力做完某事后,会不停地重复,以起到一个巩固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开始有了韧性即持久力,也具有做事的能力。
4、科学地进行教育,主要任务是为孩子准备一个合适的环境。这个环境要有趣,要能吸引孩子去做事,要能让孩子自由发挥,环境中摆放的物品,还需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环境的目的是吸引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事,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做事的时候,身上的缺陷也会随之消失。这里说“集中注意力”,是因为如果儿童无目的的做事情是不会改掉他们的缺陷的。
孩子性格缺陷有什么表现?
1、反复无常,有愤怒和暴力倾向,常常不服从命令,有很强的占有欲、自私、嫉妒、喜欢抢占他人的东西;行为没有目的性,不能集中注意力,无法协调双手的活动,手里拿的东西,常常掉地上,即毛毛躁躁的;爱幻想,时常大喊大叫,很难安静下来,喜欢打扰和取笑别人,对弱小的儿童或小动物不友善。
2、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孩子眼中,自己就是纪律,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自己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3、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查看全文 01-30 17:12
家暴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性格
有些父母因为脾气暴躁,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所以偶尔会动手打孩子;还有些父母是因为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发现孩子出现一星半点的错误,就会体罚甚至家暴孩子。所以,家暴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十分常见的,而家长容易忽略的是,家暴行为下孩子的性格形成会变得畸形。
家暴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有哪些?
1、容易有攻击行为。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当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做出暴力行为,孩子很容易模仿这些行为,对身边的小动物、小伙伴施暴。通过对他人的殴打,来满足自己心中的满足感,孩子产生崇尚暴力的想法时,有的家长真的难逃其责。
2、胆小怕事。
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们,是因为做错事情才会被父母打骂,所以,当他们在学校或者在初家以外的地方,受到委屈的时候,他们不会第一时间的告诉父母,因为他们怕再一次被父母打骂,就这样慢慢的他们会形成一种胆小怕事,并且无论有什么委屈都闷在心里的性格,这样子对他以后在社会上的工作会有非常大的弊端的。
3、缺乏安全感、产生自卑感。
家庭,本应该是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地方,而父母的强势则很容易破坏他们的这种舒适的感受,并且还会影响孩子早期性格的塑造,孩子长大后也会是不自信的。而且,在家暴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也会很没有安全感,他们时时刻刻都被恐惧情绪笼罩,行事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又被毒打一顿,一直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
4、仇视他人,冷漠嚣张。
在家暴中成长的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意和付出,就会逐渐变得冷漠,用冷漠来伪装自己,保护自己。就像刺猬一样用一身刺来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的伤害。在看到其他人有父母的疼爱,父母温柔体贴,他们就会去仇视那个人,嫉恨他们所拥有的,没有得到的东西,他们也不会轻易的付出给别人。
家暴中成长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1、从孩子自己身上来解决。
孩子之所以会有自身的性格缺陷,是因为在之前爸爸妈妈们经常对孩子打骂,所以现在当爸爸妈妈们不再对孩子打骂的时候,就要多多鼓励一下孩子,让他去尝试不同的事情,把她的胆量慢慢的提高起来,当然了,爸爸妈妈在平常的生活中对她说话要温温和和,不要大喊大叫,这样子会对他的内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的。
2、学会和孩子沟通。
当我们在生气时,也许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我们有义务让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愤怒。在沟通时,我们可以说:“你没有完成作业就去玩耍的行为,让我感到难过,你愿意看着妈妈这样伤心吗?”、“你这样做,我很不开心啊”。让孩子直观的明白父母的意思,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错误的。如若开始就用打骂式的教育方式,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和愤怒。
3、要给到孩子温暖、足够的情感。
这种情感支持体现在对孩子生活、学习上的关心、帮助、理解、体贴、照顾,所带来的效果是给到孩子充足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体验能够唤醒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把孩子内心已经冰封许久的情感慢慢融化开。有助于孩子正向、积极人格的形成。
4、关注孩子的情绪。
支持孩子积极乐观的看待生活、看待生活的希望、看到自己多做一点点就可以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有一个正向的眼光去看自己创造生活的力量。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孩子因为幼年被家庭暴力,而失去对生命的希望,感觉生命没有意义,对生活没有期待,还会出现很多消极的负面生活的现象。只有有了积极乐观看待生活,能够主动的去做些什么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行动力,他们以后的生活才是有希望的。
查看全文 12-02 17:44
家庭不幸福的孩子性格缺陷
在幸福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活泼开朗、温暖乐观,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也更容易振作起来,化解压力的能力也会更好。反之,恶劣的家庭氛围也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轻者孤僻自闭,重者甚至会让孩子以后的生活都笼罩在阴霾下。
家庭不幸福的孩子性格缺陷有哪些?
1、社交恐惧。
从小经历父母吵架长大的孩子,多少都会对人有社交恐惧感,遇到陌生的人不交流,和同学也无法交心,这样就很难有朋友。心理防线太高,导致很少有人能够跨过这道防线,就不会对别人敞开心扉。也许外表看起来很外向,在人群中也能说上话,但是能走进内心的人寥寥无几。
2、对人生充满悲观。
家庭氛围不好,很容易让孩子成为悲观主义者,面对一件事情,有的人看到的是积极乐观的那一面,但是这孩子只能发现很多负面的东西。长期有负面情绪,对人生就会充满悲观,总感觉没有什么事情是好的。
3、脾气暴躁,性格怪异。
生活在一个黑暗的家庭中不会真正的开心的,遇到事情的时候,大部分体现出来的只是暴躁,感觉遇到事情,没有暴躁是解决不了的,这样他们也不会被别人所喜欢,导致的就会有另一种问题,性格怪异,说开心就开心这样的性格真的很让人害怕,甚至孩子在生气或者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想一些偏激的想法。
4、缺乏安全感。
家长经常吵闹,有时候还大打出手,这让孩子感到很害怕、很恐惧,对家长的爱也很容易消磨殆尽。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父母是否会分开,或者抛弃自己,在这种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就很没有安全感,并且精神一直紧绷着。更小年纪的孩子,会认为家长吵架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心理负担就非常重。
5、 性格敏感,爱胡思乱想。
如果一个孩子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长大,那么孩子内心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内心孤独,自卑,他们可以很快察觉到情绪的变化,甚至为了考虑他人感受而委屈自己。
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如何教育?
1、加强亲子沟通。
有效的亲子交流模式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觉得家庭不幸福时,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2、夫妻之间维持和谐的关系。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父母冷战的环境中,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孩子会敏感自卑,没有安全感。幸福的家庭,离不开相爱的父母。
3、尊重孩子。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发自内心且长久保持,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且平等的个体去交流沟通,而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
查看全文 12-01 17:27
单亲女孩子的性格缺陷
不可否认的是,单亲家庭确实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毕竟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氛围。尤其是女孩子,因为心思细腻敏感,想得更多,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更大。父母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单亲女孩子的性格缺陷有哪些?
1、消极、敏感。
单亲女孩子经常自卑自责,消极地看待自己,害怕困难,不作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放弃目标。有些孩子又过于敏感、争强好胜,什么都要超过别人,忌妒心重。
2、叛逆、敌对心态。
很多单亲家庭的女孩子,在青春期会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叛逆,总想着通过和别人对着干的心态,来吸收别人的注意力,这种叛逆、敌对的心态其实也是在求关爱。
3、孤僻性格、自闭。
家庭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而家庭的破裂,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就像天降横祸,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低,不能自我调整,就会为此闷闷不乐,面对社会也会表现的自卑,缺乏自信,不愿意跟同伙过多的接触,从而变得性格孤僻,甚至自闭。
4、情绪和情感不稳定。
单亲女孩子情绪常大起大落,恐惧,焦虑,忧郁,悲伤,情感脆弱,过度敏感,多愁善感,好走极端。性格上表现的孤独冷漠,对人戒备心重,不喜欢与人交往,有意疏远别人,防范意识强,甚至有抵触和敌视心态。
单亲女孩子该如何教育?
1、多鼓励孩子。
主动和孩子谈心,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当孩子不开心时,家长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使孩子愿意和父母诉说心事,遇事主动寻求父母的帮助。
2、坦率告诉孩子真实的婚姻状况。
有些离异家庭选择对孩子隐瞒,或者含糊其辞,用“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之类的理由来搪塞。其实作为家长,不用告诉孩子具体的离婚原因,但是必须要让孩子明白,婚姻的结束只是夫妻之间关系的结束,双方仍然是他们的父母,只是因为彼此不合适而分开,与孩子无关,也不会影响对他们的爱。这一点,任何时候对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
3、加强沟通。
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疏导和劝慰孩子,消除亲子之间的隔阂,帮助其正确看待父母离异的事。如果父母各自组建了新家庭,父母双方也都要和孩子来往,关心其生活和学习。
4、不要把不满情绪给孩子灌输。
获得抚养权的一方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更不能指责对方,仇恨对方。即便心里有不满也不要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情绪,那样只会增加对孩子的伤害。
查看全文 12-01 17:23
}

作者:遇之原创:家庭治疗研究院(微信号:strken)
近日,一段“男子45秒内掌掴妻子23记耳光致妻子吐血”的视频登上热搜。
响亮的耳光声、女子哽咽的说话声、男子嚣张的威胁喝骂声,让视频外的网友们愤怒无比,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时候,夫妻身后还坐着一名孩子,这场家暴恶行竟然就堂而皇之地在孩子面前上演。
一边是左右开弓实施暴行的爸爸,一边是不躲不避挨打至吐血的妈妈。那个转过身侧坐想对暴行场面避而不见的孩子最让人心疼。
是惊慌恐惧、是麻木痛苦,是自责内疚,还是对自己弱小无力的愤恨厌恶?
只有那些亲历过家暴场面的孩子,才清楚明白个中滋味。
身体上的伤口会慢慢愈合,目睹家暴留下的心理创伤心理却往往只能在看不见的阴暗角落发酵溃烂,深入骨髓。专门研究家庭暴力的心理学家Steven
Stosny明确指出:目睹家暴,比孩子自己被家暴带来的心理伤害更大。
01、没有一个孩子能在家暴中安然长大
亲人间的家暴画面,是孩子真正的童年阴影。
广东鹤山一妈妈取证家暴的摄像记录,看得让人不寒而栗。
当爸爸怒气冲冲进入房间那一刻,孩子立马就已经被吓哭了。然而愤怒的父亲,根本没有顾忌孩子,他对妻子凶狠地拳打脚踹,施暴时间长达40多秒。
视频里,比妈妈的哀嚎声、呼救声更让人汗毛直立的,是孩子一阵阵惊恐的哭叫声。然而他的尖叫与哭喊,不能阻止父亲,他小小的双手,也拉不开施暴的父亲。
愤怒的咆哮、惊恐的尖叫、狰狞的脸庞、暴力的动作、受伤的肢体……这一幅幅恐怖的画面定格在孩子的眼里,而目睹家暴时的恐惧、无助、绝望,则印刻到了孩子的心理。
提供家暴相关咨询与援助的心理学家方刚,他发现:目睹过家暴的孩子,他们脑中常常会复现自己看到的家暴场面。长大后,他们对那些家暴的细节依然历历在目,而家暴带来的阴影和恐惧更是依然在内心缠绕,成为他们一生都摆脱不了的噩梦。
很多目睹家暴的孩子因为心理创伤,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自卑、敏感、隐忍、沉默、孤僻等性格特点,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自伤自残、虐待动物甚至是伤害他人的情况。
02、负罪感,成为孩子一生的伤痛
1988年,明尼阿波利斯的男孩戴蒙打电话报警举报爸爸的家暴行为。警察赶到小男孩家中时,男人还在殴打妻子。
在爸爸被控制后,戴蒙愤怒地对他大喊:“你打了我的妈妈,我恨你!我不准你再回到这个家!”
(摄影师:Donna Ferrato)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妈妈被家暴时,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去反抗爸爸保护妈妈。
导演黄莉就曾痛苦自述,11岁时,睡梦中醒来的她,第一次从客厅门缝里目睹了爸爸打妈妈的场面。
当时的她,吓得浑身僵硬,什么都没有做。后来的几十年里,她一直后悔,也一直对妈妈充满了负疚感。
她后悔自己没有冲出那个门缝去阻拦自己的爸爸,她将后来父亲的施暴都归结于这次她的没有阻拦。
她内疚自己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妈妈,并将妈妈转而施暴于自己的原因也归责于自己。
心疼妈妈,又无法改变爸爸,无力缓和父母关系的“负罪感”在成年后依然会影响到那个家暴中无力的孩子。
还有的孩子,一边厌恶爸爸家暴妈妈的恶行,一边感怀爸爸对自己的好,想原谅做不到,想记恨不忍心,两边都对不起,两边都有愧,陷入两难的他们,只能在煎熬和痛苦中沉沦。哪怕长大,这负罪感都依然挥之不去。
哪怕黄莉求助了专业的心理医生,也是经过了好几年的心理治疗,在37岁时才终于从负疚感中走了出来,才敢确信自己没有错,自己无需内疚自责。
03、委曲求全维持的家,是孩子最想逃离的地方
“如果离婚,孩子的完整家庭就破裂了……”
“如果带孩子离开,孩子就没有爸爸了……”
这是纪录片《中国反家暴记事》里不少妈妈被问及遭遇家暴为何不离婚时异口同声说的话。
孩子是妈妈内心最不堪一击的地方。许多妈妈在遭受家暴后,出于种种考虑,为了孩子往往选择忍受,选择委曲求全以维系家庭的完整。
殊不知,这个时不时就出现暴力的家,是孩子最恐惧也最想逃离的地方。
纪录片里,姑娘小柔从小看着父亲对母亲拳打脚踢,摔砸东西。无力改变又无比恐惧,家慢慢变成她最感恐怖的地方。
她不想回家,因为她看到家门就会害怕。她不知道如何预计爸爸是怎样的状态,她不知道爸爸会不会突然发什么神经,又开始对妈妈大打出手。
如今长大,她依然会害怕回家。只要看到家门,那些痛苦的回忆就会沉渣泛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有数据显示70%的施暴者,在打妻子的同时也会对孩子动手。哪怕未遭受暴力,长期亲眼目睹家暴的孩子,家对他们来说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
心理上的创伤,让他们为自己幸福的能力与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于是他们抗拒爱情、抗拒婚姻,抗拒家庭,甚至抗拒与人接触。
04、阻断恶循环,别让孩子变成他最讨厌的人
台湾关于家暴的一项研究显示:从小目睹家暴的男孩,长大后对伴侣施暴的概率,比一般男性高出5.27倍。
而从小目睹母亲忍受家暴的女性,长大后同时成为家暴受害者的比例,是一般女性的4.3倍。
父母是孩子的原件。长期经历家暴的孩子,或是从施暴者那里学会以暴制暴,用暴力与伤害来发泄愤怒来解决问题;或是从被施暴者那里习得用隐忍、屈从、原谅来维系关系来自我欺骗。
然而不管何种情况,这些“新一代”的施暴者、被施暴者,他们的痛苦与绝望比自己的父母辈更深更重。因为世界上最痛苦的莫过于,不论如何努力改变,自己还是成为了那个自己最厌恶的人。
公益短片《看见淤青》里,从小目睹爸爸家暴妈妈的孩子,无力改变的他,一次次选择了逃避,知道妈妈的委屈、怨恨、失望、痛苦,他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成为和爸爸一样的人。
可是渐渐的,他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惊恐地发现,身体里另有一个暴力的自己正不断在破茧而出。他努力控制自己,到最后却依然还是忍不住像他爸爸对妈妈那样,对自己心爱的人开始了谩骂、捆绑、禁锢、殴打。
片子末尾,孩子告诫施暴的爸爸:
“如果你希望我家庭幸福,我不得不泼你一盆冷水。我会走上,和你一样的老路。”
同时他又深情乞求每一个受虐待的妈妈:
“请为了我变勇敢,把暴力说出来,拼尽全力,给我一个不会让我看到拳头和鲜血的成长。”
父母相亲相爱,互相约束,互相克制,避免暴力相向,给孩子欢乐祥和的家庭环境,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而如果不幸遭遇家暴,请一定学会保护自己,学会智慧反抗,并勇敢去逃离。同时,一定要记得坚定告诉孩子:遭遇家暴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错的是那个施暴的人。
让孩子明白对错,让孩子学会正确应对暴力,学会自救与求助,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快乐去过一生。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暴长大的孩子的心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