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2020年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城市为何流失严重!

2023年大城市告别人口膨胀主要原因简介在全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人口主要流向的大城市去年增长也大幅放缓。关于今年的大城市告别人口膨胀主要原因你们了解多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年大城市告别人口膨胀主要原因简介,欢迎参阅。大城市告别人口膨胀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口加快往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流动,大城市成为吸聚人口的主要承载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基本没受人口增长减缓和人口结构改变的影响,省会城市、东部沿江、沿海地区人口10年来增长迅速。最近几年各地实施的“强省会”战略,人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比如,昆明提出,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将增至1200万。长沙则提出2026年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人。2021年昆明和长沙人口分别是850.2万和1023.9万人。但是,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无论是中西部省会城市还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人口增长明显放缓,是否意味着大城市已经走过人口急剧膨胀期,未来将告别高增长?丁金宏表示,在前两年的疫情之下,一部分劳动力没有转移出来还留在农村,目前大城市就业还不充分,如果经济形势恢复好转,就业机会增加,这些人口又将流向城市。因此,大城市明年的人口增长可能还是比较多。不过,丁金宏认为,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增长速度会从快速增长走向相对缓慢的增长,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另外,随着区域内的多点发展,人口也会走向均衡化。当然,相对比之下,大城市仍然对人口的吸引具有比较优势。实际上,人口和城市急剧膨胀也带来诸多问题。随着大城市不断扩张,中央多个文件就对城市扩张进行约束。这在最近两年出台的区域规划中也体现明显,而且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正在致力于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要求,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健全城镇体系,依法依规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目前,中国有7个超大、14个特大、14个Ⅰ型大城市、70个Ⅱ型大城市。在这一格局中,处于低等级的城市往往都有向上提级发展的目标,同时一些后发城市仍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口仍在集聚。因此,未来一部分城市可能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量。丁金宏表示,相当长时期以来,人口增长已经不是主要靠人口出生自然增长。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机械增长(指通过人口迁进迁出形成的人口变化)将取代自然增长。未来城市化后期,人口变动主要是在城市之间迁徙。而人口的进入首先基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进入。同为一线城市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同为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一直处于流出边缘,而深圳和广州在经历了人口增量爆棚后,也陷入了回落,为什么会这样?其中一方面,北京、上海两地落户门槛较高,核心原因还是在控制人口规模。另一方面,城市的转型升级后,对于一般外来人员具有排挤效应。根据2035总规,北京到2035年的人口天花板是2300万,上海的人口天花板是2500万。根据2021北京市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离人口天花板分别还有12.92万的增长空间。正是在人口上限的约束下,北京上海不约而同开始抽疏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严控人口总量。中国老年人口60岁每年将增长多少?数据显示,我国将于2022年开始进入老年人口高速增长的平台期,年均增长将超过1000万,其中2023年老年人口增长将超过1300万,为2019年新增老年人口数量的三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年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