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何不听话?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家庭教育 >>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核心提示: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
  随着儿童身心的成熟,一些幼稚的品质会逐渐消失。这是一项出自儿童本能的计划,是儿童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他们只有依照这个计划进行发展,……  随着儿童身心的成熟,一些幼稚的品质会逐渐消失。这是一项出自儿童本能的计划,是儿童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他们只有依照这个计划进行发展,才能进入一种正常而自然的成长状态。在消失的品质当中,除邋遢、懒散、喜欢争吵、不顺从之外,还包括幻想、依赖、游戏等。这些幼稚品质的消失,让人们认识到了儿童的真正本性,即人类的双重本性。  蒙台梭利认为,人的两种本性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另一方面来自于原罪,即违背上帝法则而产生的后果,因此才会容易受到环境和幻觉的支配。当儿童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成长,受到成人盲目的、毫无意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干涉和影响,原始发展的计划和更新便会被打乱,他们无法在“实体化”的过程中发挥出潜在的能量,这会使儿童偏离正轨,也是造成了孩子不听话的根本原因。  儿童不听话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精神不集中、任性、依赖性强、自卑、胆小、说谎、占有欲和支配欲过强等。  如果一个人的人格想要得到统一,就必须经历心理能量在运动中进行实体化的过程。如果成人在儿童的成长环境中占据支配地位,或者儿童在环境中缺乏自主活动,心理能量和运动的组成因素就会各自发展。于是,儿童的心理开始脱离应有的发展轨道,朝着错误的方向游离。这样的后果是,儿童的心灵无法通过自发的活动塑造自身,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即神游状态。  一个神游的孩子,总是坐立不安,喜欢四处乱跑,他们看起来充满活力,但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毫无目的。有时候,刚刚开始做一件事,没过多久就放弃了,继而把心思分散到许多事物上。对于这样的儿童,我们往往存在一定的误解,即使他们没有秩序、违反纪律,或是缺乏协调性,却仍然被当作是聪明的儿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把儿童过分的幻想行为当成了丰富的想象力发挥。  许多家长鼓励儿童幻想,用一些游戏和玩具培养他们的幻想能力,并将此解释为儿童的创造性倾向。但实际上,引导儿童发挥想象力和幻想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是否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实相关的真实并富有建设性的环境。儿童的那些没有正常发挥的想象力以及对游戏的过分热衷,被心理学家看作是“心理的神游”。这是一种逃避和寻找慰藉的表现,代表了儿童一种自我无意识的防御心理。  当儿童出生的时候,他们的意志力还未形成,所以难以抵挡成人的影响。因此,他们渐渐地乐于依赖愿意为其效劳的成人,逐渐习惯并适应了这一切。所以,娇生惯养的儿童一般不会意识到自己习惯性地掉眼泪、缺乏活力是错误的,他们喜欢抱怨,并且总是显得不耐烦,遇事喜欢求助于成人。  当成人苦恼地询问“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的时候,儿童的问题早已存在了,只是他们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在将所有疑问和责任推到孩子身上之后,他们似乎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受害者”和需要帮助的人。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父母已经习惯孩子经常问他们“为什么”了,这是一个满足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途径,成人会毫不吝啬地将答案告诉孩子。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个一问一答的过程就不难发现,儿童并没有认真地听,只是简单地重复他们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儿童自己才能揭晓答案。  为什么听不懂他们还会不停地询问呢?成人与儿童之间天然形成了一种深厚的理解和感情,他们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同一张网里,即心甘情愿地帮助和被帮助、依赖和被依赖。其实,儿童喜欢问为什么,是促使一个可以给予他们帮助的人能够留在身边的手段。  温顺的儿童非常容易放弃自己的活动,去服从成人对他们成长可能无关紧要的命令。成人利用毫无用处的帮助、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个人意愿强加给儿童,使其变成懒惰的孩子,尽管这样就不会妨碍他们的行动了,但是儿童的活力和创造力却也逐渐衰退了。  当一个孩子不愿意为了肥胖的身体去跑步,一个孩子放学回家不愿写作业,一个孩子从来不知道做家务的时候……“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呢?”成人又皱起了眉头。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患有心理疾病了,与成人之间的长久依赖让他们养成了惰性。  一个4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之后,便理直气壮地告诉他的母亲,说幼儿园里的老师非常厉害,对他管教很严格。后来,他的母亲特意向幼儿园园长求证这件事情。可是她得到的真相却是,那位老师对她的孩子充满慈爱,并且照顾得十分周到。当母亲气呼呼地责问孩子为什么要撒谎时,孩子的回答是“我怎么能说园长很坏呢?”实际上,隐瞒真相多数是性格软弱的儿童一时冲动的行为,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它并未经过仔细推敲,只是一种防御性的条件反射。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隐瞒真相完全是在描述某种东西或者某件事物的时候产生的幻想。尽管,这样的描述与真相不符,它是在真实基础上进行添枝加叶的结果,但是这并非是儿童为了个人利益或者说谎而说谎。又或者,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儿童编故事的行为。  很多孩子都喜欢围在成人面前给他们讲故事,这样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力,内容有趣而详细。当人们能够听出儿童所讲的故事是编造的时候,往往会鼓励他们更多地发挥想象力。而当儿童所讲的故事竟然和真的发生过一样,但最终被成人发现并非属实的时候,“编故事”就成了一种说谎行为。  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告诉他的老师,他的母亲会制作一种特殊的饮料,用蔬菜和水果秘制而成,味道十分可口。每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母亲都会准备这种特殊的饮料,也只有在那个时候,他才可以大饱口福。同时,这个孩子说,如果老师愿意去做客,那么也一定会觉得从未喝过味道那么好的饮料。这样的一番话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园的老师,诱使她在一个恰当的时间里特意向孩子的母亲询问制作饮料的方法。可是,这位母亲却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因为她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饮料,更没有用来招待客人。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儿童说谎的原因并不相同。“秘制饮料”的例子就是儿童在谎言中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下,儿童除了编故事之外并没有其他意图,这与儿童因为惰性和不愿探索真相而说谎是不同的,必须得到正确看待。  每次成人发现儿童说谎之后,都只会一味地与这种行为进行斗争,而不是区别对待。成人习惯了看表面,而常常忽略了谎言产生的原因――面对成人强有力的攻势,儿童必须用谎言进行自我保护。所以,说谎的儿童会因为软弱、隐瞒、无耻或是不能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而受到责备和惩罚。于是,恶性的谎言便会滚雪球般地越滚越大。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的根本原因就是,成人未能给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无意识地干涉他的身心成长,从而使儿童偏离了原来的发展轨道,让他的心理和活动分开发展。于是,种种心理障碍随之产生,并且通过孩子的行为习惯作用在表面上,所以呈现在成人眼前的孩子便越来越不听话了。}
《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4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1、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摘)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作为父母,你觉得你说的话孩子总是听不进去吗?当你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有没有跟你顶嘴,或者根本不理睬你的批评呢?当孩子不听你话的时候,你有没有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听话的呢? 日常生活中,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时主要在于父母。1、父母身教的影响会导致孩子不听话 父母的错误示范,也是造成孩子负面行为的原因。例如,妈妈常一边忙着做家事,一边听孩子说话。无形中,孩子学会这种“不用专心听别人说话”的模式,下次他就一边玩玩具,一边听别人说话。身教是请他等自己做完事情后再说,并可告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及这段时间他可做些什么,让孩子不致茫然等待。 2、父母的2、规范不合理导致孩子不听话 若大人本身订的规范有问题,孩子便难以做到。例如,父母规定好动的孩子不准出去玩,而孩子天性好动,自然无法控制自己,这时若父母并未设计足以吸引他兴趣的室内活动,就是强人所难。3、孩子负面情绪的累积容易导致孩子不听话 有时并不是孩子的负面行为本身有问题,而是他累积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绪。例如,父母规定不能看晚间六点半的卡通节目,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时偷看五分钟,但没有一天可以看得完整,情绪没能得到安抚。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响,就反映在*事件上,如不好好吃饭、洗澡、睡觉等。由于孩子自己不知道这些负面行为与看卡通的关联性,故父母须格外用心处理。专家建议,父母应每天有固定和孩3、子聊天的时间,即使只有五分钟,也要专心地和孩子交流,这样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思及问题真正症结所在。4、父母太啰嗦,孩子听不“懂” 当父母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把自己真正要讲的意思和许许多多“废话”(如抱怨、絮叨或责备)都夹杂在一起,或是把要对孩子说的几件事和几个要求都混在一起跟他说个没完时,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孩子并不清楚父母究竟要说什么,所以反而会忽视父母的话。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或提要求时,应尽量使自己的话语简单明了。每次告诉孩子事情的23个步骤即可,并让孩子重复一下父母的话,同时督促孩子照着去做。5、父母大喊大叫,孩子听不“进” 许多父母反映,为了让孩子对父母的话引起重视,他们不得不对着4、孩子大喊大叫地发布命令。此种做法不明智,虽然此时孩子的注意力都在父母身上,但他关注的只是父母脸上的愤怒表情,而不是父母所说的话。事实上,父母越是温柔和轻声地说话,孩子越是容易关注父母所说的话。如果父母有些生气了,不妨走到孩子跟前,帮助他停下手里的事情,看着他,用柔和的语气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做,父母同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6、父母不重视孩子,孩子所以不“听”话 一些父母说,孩子总是说个不停,有些话题,父母根本没兴趣。于是,在孩子说话时父母总显得心不在焉,或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或看手中的书。当孩子说话时,父母也要用对孩子的期望来要求自己,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倾听他说的每个字,用5、简洁的话语回复孩子,同时也可以提一些与此相关的问题,表明你是在认真地听他的话,并已参与其中了。总而言之,先是有了不会说话、不会影响的父母,才有了不听话的孩子,所以父母说的话没有道理,孩子不爱听!如果父母说的话不是时候,孩子也不会爱听!如果父母说的话态度不当,孩子也不爱听!但最要命的是,不管父母的话有没有道理,只要孩子不喜欢听,就是废话,就是错话。所以那些感觉自己苦口婆心的很委屈的父母得明白一个道理,做成一件事,不是只靠良好和正确的愿望就能做到的。想要孩子听话,主要还是靠父母: 首先,父母应该纠正自己的看法。 并不是所有父母认为的不听话都是孩子的错。成人和孩子的*经验和所处的地位以及看问题的角度6、不一样,注定了成人和小孩的做事方式是不一样的,成人不能简单地给孩子的行为加上标签。而是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探寻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做的深层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其次,父母要努力完善自己。 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孩子面前也经常做类似的事情?发脾气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时候也当着孩子的面,对孩子的问话敷衍了事甚至无动于衷。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就应该引起警惕了,如果你不能及时完善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那你想要彻底改变孩子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最后,父母要适时引导孩子。 孩子闹脾气不听话的时候不需要父母的火上浇油,硬碰硬,这样只能将矛盾激化。正确的做法是尽量平息矛盾,给予孩子安抚,同时,找寻合适的时机对孩子进行引导。只有当孩子心平气和心情愉快的时候,父母的说教才能发挥作用。这时候,父母应该尽量讲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切忌给孩子讲大道理,以孩子能听懂为宜。父母要注意不要频繁对孩子进行说教,或者一件事情拿出来讲多次,这样}
志德迷上了魔方,走到哪玩到哪。妈妈越看越担心,怕孩子丧志!“玩魔方能玩出个数学100分?”妈妈天天念叨这句话,但志德就好像从来没有听见过一样。这天,坐地铁的时候,志德又在那里低着头玩魔方,妈妈生气地说:“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魔方,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丧志,你长点记性好不好?”志德脸上流露出尴尬的神色,却没有看妈妈,仍然自顾自地玩他的魔方。道理都说尽了,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有时候,给孩子讲道理,就好比是给孩子提供营养食品;孩子渴的时候,你塞给他两个包子;孩子饿的时候,你却给他一杯白开水。这种没有细察孩子真正需要的做法,哪个孩子会笑逐颜开地接受呢?就像例子里面的志德,虽然妈妈的责备有道理,但在大庭广众中,他也需要维护自我形象,需要被尊重。孩子虽小,却和我们成年人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有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下到上,人类七个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满足了低级需要后,就会产生满足高级需要的要求。不同的人,他们的需要也不同。在某些人那里,尊重需要特别重要,但安全需要的要求则较弱,在另一些人那里,可能安全的需要比尊重的需要更强烈。发现孩子行为中的需要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最底层的需要十分轻易就满足了,所以他们会有更强烈的往上层次的需要,比如需要强度更大的爱,需要更强的归属感,需要更深的尊重。这些需要常常表现在孩子的行为里,只是有时并不能完全被我们所理解。在家长的眼中,孩子玩游戏是不好的,当孩子解释说同学都玩时,家长容易有“别人玩,你也去玩,一点主见也没有”的感觉,还容易拿这样的比喻作为支持――难道别人去抢劫,你也要去?“大家这样做,我也要这样做!”孩子陈述的其实不是道理,而是需要――归属的需要。他们需要被和自己一起生活着的同龄群体认同和接纳,获得“我是一分子”“我有同伙”的感觉。在群体中被接纳会带来安全和强大的感觉,孩子也能在当中体会到自己的群体价值。要是我们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先想到孩子的需要,而是只坚持讲我们的道理,那么孩子在需要被压抑的状态下,就容易进入自我需要的保卫战,产生反抗行为,比如怎么说也不听;虽然口上说“好”,但始终做不出效果,没有自觉性等。想要孩子言听计从,首要的事情还是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要,然后才是对他们进行各种需要的引导,使他们走到正途上来。善导孩子的需要,提高孩子的自觉性尊重孩子的需要,使孩子有更完整的自我感。孩子渐次产生的需要不能满足,就会经常处于缺失状态,从而内心空落无所依,甚至怀疑自己的完整性。一个自认健全无缺失的人,比一个自认残缺的人有更强大的自我,更能够控制生活,表现出自觉的行为,更能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因此,尊重孩子的需要,帮助孩子寻求需要的满足,使孩子拥有更强大的自我感,可令他们更自觉地处理问题。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需要,找到满足需要的恰当途径。为什么平等的讨论常比固若金汤的命令要有更好、更持久的效果?因为平等的讨论首先包含了尊重,其次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感受有十分强烈的体验,却往往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就如玩游戏,以获得也玩游戏的同伴的认同,他们常只感觉到,和同伴一样就会被接受,却没有仔细想过,自己是否真的必须玩游戏才能得到这些人的接受。父母引导孩子作越深入的探讨,孩子就能越明白自己的处境,并看到外面的世界。在了解自己可以有选择,同样可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孩子就更能进行自我决择。执行自我的命令,当然比执行他人的命令要更积极些、自觉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