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的重要性童年幸福感?

你是一个用心的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成长,而且还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幸福感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感受,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同样的个体,不同阶段的感受也不相同。如果多关注孩子的快乐状态,可能更易于操作。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快乐是需要引导和后天培养的。家长的职责是孩子三观的培养,行为习惯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尊重,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感情支持和财力支持。不要老想着学习成绩。其次,培养和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但不是家长根据自己的想法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的!第三,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既要开阔孩子的视野,也要有亲力亲为的生活体验。既让孩子体验到快乐,也要他们感受到挫折和失败。人的很多体验,不是独立存在的。是通过相反的方面来实现的。比如快乐和痛苦,幸福和忧愁等等。第四,多同孩子沟通和交流,多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之外的一些事情,比如在学校与同学的交往,老师的交往,学校的各种见闻,社会的各种见闻等等。第五,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交流。当然,孩子的同龄交往对象,家长也要重点关注的。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孩子的交往对象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家长一定要有所选择和限制。记住孟母三迁的故事。有你这样的家长,你的孩子很幸运。}
伊拉克孤儿院-小女孩与妈妈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便打动了我:伊拉克,一个没有妈妈的小女孩,在孤儿院的水泥地面上,画了一个妈妈,她小心地脱下鞋子,在她的胸口睡着了…… 最近看了一本书——《真实的幸福》,告诉人们真实的幸福是什么样子,怎么去练习幸福。其中一章便是讲“怎么构建孩子的幸福感”。虽然我没孩子,但是为人父母是未来会经历的事,所以不如早点积累点子女教育方面的经验啦!下面就是构建孩子幸福感的8种方法:构建孩子幸福感的方法(一)与孩子一起睡这样做的好处有:可以与孩子建立牢固而亲密的联结。根据依恋理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产生安全感,他们会知道父母始终会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而不会有被抛弃的可能;另一方面,父母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孩子、熟悉孩子的脾性。睡在身边,父母不必担心孩子出现危险,会感到很安心;而且如果孩子有什么需要,父母可以第一时间满足。与父母睡在一起可以让父亲也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样做可能的坏处是:父母可能会担心下次不和孩子睡的时候孩子会大吵大闹,但是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告诉我们,一旦头几个月的亲密关系形成了,孩子就会获得恒定的基本安全感。(二)游戏与玩具同步游戏(synchrony games)指的是你和孩子做相同的动作和游戏,例如孩子敲桌子三下,你也敲桌子三下,他举两次手你也举两次手,短短的时间内就能把孩子逗笑。这使得孩子意识到自己是重要的——因为他的行为会影响别人的行为。买玩具也要根据同步游戏的原则设定。选择孩子可以做动作的玩具,比如搭积木(再推到)、撕纸等,孩子可以在这些玩具的游戏中获得行为的回应,并得到满足。当然最好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这些玩具。(三)少对孩子说“不”对孩子确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父母在确定规则时使用的语句是“是”(“你可以做这件事”)和“不”(“你不可以做”)。否定词在孩子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因为它表示了边界和规则。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这个词被过度使用了。尤其在中国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父母都太保护/溺爱自己的孩子了,溺爱的另一面是控制:你不能下雨天出去玩、你不能和男生多接触、你不能去新疆旅游、你不能学心理学……因为我们太爱你,因为我们希望看到你好。这些都是无稽之谈。读了这本书以后你会知道孩子的情绪是由父母培养出来的,一直被否定的子女通常充满了消极情绪,最后陷入自卑的泥潭中。相反,与其指责孩子,不如肯定孩子,多对孩子说“是”,让他自主、勇敢、负责任地去探索世界。当然,要注意在原则问题上(比如未成年怀孕问题)要坚决地说“不”,否则孩子会被培养成欲求无度的纨绔子弟。(四)表扬与惩罚无论是表扬还是惩罚,它们都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合理地使用这两项技术。首先是表扬,不能孩子做什么都表扬,这样孩子会变得被动、丧失价值感,无法从真正的成功中获得喜悦。爱、希望、温暖和关注都是要无条件地积极给予的,这样孩子才能获得基本安全感,但是表扬的时候要注意两点:1.要在孩子真正成功时给予表扬;夸奖时不要说“你真聪明”,而要说“你真努力”。事实上,两种夸奖是有不同的指向性的,夸奖聪明认可的是最终的结果,而夸奖努力认可的则是过程。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试错、学习。2.表扬的程度与他的成功相匹配(比如婴儿第一次站立就是巨大的成功,一定要表扬)。再来说一说惩罚。很多父母不敢惩罚孩子是因为它会激起双方之间的紧张对立局面,而且不当的惩罚会使孩子恐惧、退缩,影响他的信心。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惩罚呢?1.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为什么惩罚他,说清楚原因;2.不要把孩子当作撒气桶,排解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惩罚他;3.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4.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可以不使用惩罚。5.惩罚的时候也注意保持温馨愉快的气氛,因为这是安全的信号。(五)化解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追根溯源,兄弟姐妹之间嫉妒的本质是“父母给予的爱不公平”,并不是说每个孩子要给相等的爱,但是基本的原则是要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关注和重视,不能因为这个孩子的降生而忽略另一个孩子。这样的话会让大孩子产生“父母不爱我是因为弟弟/妹妹出生的关系”。这个道理告诉中国的父母要关注、重视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二胎政策放开之后,想要二胎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忽视大孩子的需要。虽然大孩子得到的爱和关注必然减少,但是可以给予他新的责任和任务(例如做家务、照顾小宝宝等),让他能感受到更多的责任感。(六)睡前活动睡前的10-15分钟可谓是一天中最宝贵的亲子时光,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和孩子进行一些互动。比如可以与孩子讨论一天的生活,谈一谈发生的好事,谈一谈发生的坏事。在谈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积极思维方法,强化孩子提到的好事(如“今天得了一朵小红花,真棒,妈妈真爱你”)。在提到坏事的时候先进行共情(如“真的很倒霉啊”),然后接着进行积极的赋义(如“虽然这次没有考好,但是是意外情况,我相信你下次可以考好的”)。这样,孩子既得到了支持,又能够被训练出对待困难的积极思维。另外在睡前,脑中的最后一个想法如果充满了情绪和视觉想象,这些想法会很容易进入到孩子的梦里。可以让孩子在睡前讲一个他们认为的最幸福的场景,要他们尽量详细地描述,并起名字,最后让孩子带着这个场景入睡。这可以大大增加孩子做到美梦的几率,而美梦和第二天的美好情绪有直接的联系。(七)与孩子达成交易这个技巧很难拿捏,而且不能滥用。当一个孩子出现负面行为的时候,例如喜欢躲在柜子里让父母找,我们在使用了上述方法无效的时候,可以与孩子谈判。因为通常孩子是想通过这些负面行为表达一些什么,比如有一个很想要的玩具而父母没有买,这时候可以通过和孩子谈判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可以买这个玩具,但是他要遵守两个承诺:1.不能再躲到柜子里去;2.如果再有类似行为,第一次没收玩具一个星期,第二次就永远没收。这样能帮助孩子改掉自己的负面行为。但要注意,父母不能拿孩子的一些基本需求(例如剥夺吃饭的权利)来谈判,这样不是交易,而是要挟。(八)新年计划在每年的最后一天与孩子一起制定新年计划,年中的时候来检查执行情况。你和孩子可以相互监督,相互督促。以上内容多摘自熊猫书院《真实的幸福》,欢迎讨论~}
阿德勒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可见,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多么重要。正如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所说,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怎么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呢?尹建莉认为,让孩子从小拥有美好的体验,可以给孩子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她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每年都给女儿过圣诞节。尹建莉平时很注意观察女儿的日常,女儿心里渴望拥有什么,她都清清楚楚。她会根据女儿的渴望准备圣诞礼物。比如,女儿十分想拥有一只芭比娃娃,在圣诞节晚上,尹建莉会趁女儿睡着后,把芭比娃娃放到女儿的枕头边。孩子醒来,看到圣诞老人给自己送来了心怡的礼物,高兴得手舞足蹈。对圣诞老人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即使女儿后来明白,圣诞老人其实就是自己的妈妈,但她一直到上了中学,还渴望在圣诞节之夜,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因为,收到礼物的那份美好体验,让她感到特别幸福。看看尹建莉的育儿理念,再想想我自己的育儿方法,我简直是无地自容。女儿七岁那年,很想拥有一个芭比娃娃,可她并没有告诉父母,而是私自拿了她爸爸的钱去商店买了一个。买回来后,女儿不敢把芭比娃娃带回家,而是把它放到了其他小朋友家里。直到有一天,她爸爸发现钱包里少了一百块钱,知道不是我拿之后,就断定是女儿拿了。于是,女儿便遭到了我们对她的一顿臭骂和恐吓,说她以后再敢乱拿父母的钱,就不要她了。女儿被吓得从此小心翼翼,生怕哪天我们真的不要她了。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女孩子喜欢玩芭比娃娃,芭比娃娃就是她们的天使,我们何必剥夺孩子的天使呢?新时代的宝爸宝妈们,让孩子在童年里多体验一些快乐,给他们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孩子的幸福感的重要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