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幼儿在爸妈面前上台孩子在台上表演节目家长是什么心情更好呢


孩子需要的从来都不是高级玩具和漂亮衣裳而是父母无条件的爱。
01
昨天外甥来我家,气呼呼的说大姨我以后住你家,再也不回去了。
细问之后得知,外甥是被妹妹和妹夫联合痛骂了,不是跑得快差一点被混合双打。
外甥今年5岁,长得帅气可爱,是家里宝贝。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妹妹对外甥很是宠爱,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秉承着富养的理念。
可她没有学到富养的精髓,她只给予了物质上的富养而忽略了孩子精神。
这也是我们这代很多父母的通病,因为真正的富养,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外甥在物质上无疑是富有的,可在精神上可能是贫瘠的。
妹妹和妹夫脾气暴躁,对孩子没有一点耐心,一点小事也会惹他们发火,动辄就痛骂,很少关心外甥的感受和想法,也从不会像朋友一样去理解孩子。
更别说能及时体察孩子的情绪了,面对孩子的不好行为,他们选择永远是责备与愤怒,而不是倾听与理解。
这次外甥在幼儿园的新年演出上表现不好被父母责骂了,而要离家的。
原来幼儿园的年会上外甥班级的同学一起表演踩踩踩舞蹈,按事先彩排外甥站在第一排。
可是正式表演时,也许是第一次上台紧张,外甥在台上不仅没有跟着音乐跳舞而且还哭了起来,整个舞蹈别的小朋友都卖力的跳着,只有外甥一动不动的在哪里抽泣着,这让站在台下观看的妹妹和妹夫非常生气。
出了活动现场两人轮流责骂,骂的外甥哭都不敢哭,怯生生的跟在他们后面跑。
回家后妹妹并没有问外甥在台上哭的原因,而是一味的责骂,你怎么那么没用啊,别的小朋友都能跳那么好,你怎么就不行,你总是这样一遇到事情就知道哭,巴拉巴拉骂了半个小时。
看着外甥挂着泪痕的小脸,我心疼不已,可怜他遇到如此暴躁的父母。妹妹他们对外甥确实很用心,可有时候也不由得伤害他。
生活中有好多父母都是如此,一边宠爱孩子,一边伤害孩子。
02
以前看宋丹丹和儿子巴图的真人秀节目,深有感触。
其中有一段,宋丹丹看到,一大早乖巧的大华趁着别人熟睡,爬起来做早餐。
大家发现以后纷纷夸他,对比之下宋丹丹不满儿子的表现,开始批评巴图,说,我生了一个废物,你看看人家。还嚷着要“换儿子”。
吃早餐时,巴图发现只有粥,想给前一晚吃老豆角中毒呕吐的妈妈和黄磊煮鸡蛋。
但是乡下的土炉子巴图不会烧,弄得到处是烟尘。丹丹姐抱怨:“你要是能把这俩鸡蛋煮熟了,我就勉强把你留下。”
过一会,火星子不小心差点扇到妈妈脸上,她嫌弃地瞥了一眼巴图,“得咧得咧,这鸡蛋我不吃了。”对妈妈的关心,换来的却是嘲讽。
早餐后的任务是让巴图搭一个鸡窝。
一直在吐槽儿子自小什么都不会干的宋丹丹又放话了:“巴图,你要能把鸡窝搭起来,你这孩子就没白养。”
明明是想鼓励一下子,可说出口话让人受不了。
巴图刚要动身,丹丹姐又说起了巴图小时候的糗事:
巴图小时候没有一次能让我开心地开一次家长会。上幼儿园开家长会,所有的孩子都围成一圈小鱼游泳,只有巴图站在中间哇哇哭。
丹丹姐还配合上肢体表演,黄磊和大华都尴尬的笑了。巴图脸色明显难看起来,估计那时特想找个地方藏起来。
这一早晨,巴图就遭到亲妈的多少伤害。你说她不疼爱儿子吧,也不是。有一节丹丹姐突然发现巴图脚趾甲发炎了,神色甚是关心。
其实,这些父母不经意的话语,很伤害孩子,即使时隔多年,想起来依然会隐隐作痛。可就是有好多父母这样做,一边宠爱一边伤害,还不自知。
我们经常出于各种原因凶孩子,骂孩子,甚至损孩子,从没有考虑孩子会伤害孩子。
其实,孩子需要的从来都不是高级玩具和漂亮衣裳而是父母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的耐心,包容,信任、接纳。
03
现在,很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孩子要什么都满足,甚至有时候孩子还没开口父母就开始无条件满足。
中国妈妈对孩子的宠爱是其他国家父母无法认同的,经常有外国妈妈看不惯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他们认为中国的好多家长一方面宠爱孩子,另一方面又最喜欢伤害自己的孩子。
孩子瞬间止住了哭喊,但还忍不住抽泣着。
看着那个小女孩我有点揪心,估计她是害怕妈妈真的不要她才不敢哭了。
小孩子最怕父母抛弃,对于小孩子来说,父母是她的全部。“不要你、扔了你”这样的话会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很大的阴影。
一次在一个高档玩具店看到一对父子,父亲正与一个3、4岁小男孩挑选玩具,小男孩看着琳琅满目的玩具犹豫不决,拿起这个放下那个。
最后小男孩恋恋不舍的拿了一个遥控汽车跟着爸爸走向柜台,边走边对爸爸说:“以后我要把你挣的钱全都买了玩具”。
一直笑眯眯的父亲听了孩子的话突然对孩子吼道:“你个败家子”,吓的孩子一脸惊恐,不明其意。
父母是离子女最近的人,所以父母的否定和伤害永远是精准且致命的。虽然有些伤害以爱的名义进行,但依然是伤害。
没有当父母时,以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最无私最伟大,心想着,等我有了孩子一定可以好好爱孩子的。
可作了父母才发现,其实孩子的爱才是最单纯,最暖心的。不管我们漂亮与丑,贫穷还是富有,孩子对我们都是无条件的爱。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你怎么凶他,他都爱你的人。可作为父母的爱有的时候却会伤人。
04
在以前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生活普遍过的比较苦,有了自己孩子后,就想让他少受点苦,因此都尽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
从前我们的父母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都相信棍棒教育,我们这一代或多或少都挨过打骂,长大后都发誓再也不打自己的孩子,可他们不知父母的不当语言比挨打更有伤害性。
我们被父母伤害过,但当我们成为父母时,我们却又成为了伤害的一方。
我们训斥孩子,因为他表现不理想,和同学打架,不按时回家.....我们肆无忌惮地发挥着家长的权威,却常常忽略孩子内心的感情。
其实他真的很努力了,和同学打架或许只是被迫自卫,不按时回家也许是因为他想多与狗狗玩会儿......孩子的世界远比我们想的更干净,更单纯。
米奇·阿尔博姆《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里说:
所有的父母都会伤害孩子,谁都没有办法。孩子就像一只洁净的玻璃杯,拿过它的人会在上面留下手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脏,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还有少数父母将孩子的童年摧毁成不可收拾的碎片。
看过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孩子想要爱,纯粹的无条件的爱。
他误以为父母能够给予他这些美丽的东西。可是他的父母不仅没有做到,还深深伤害了他,他开始把父母打骂他当做是爱,内心变得扭曲了。男孩长大渴望在外面去寻找爱,却无果。他开始和他的父母一样,渴望爱他的人虐待他。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受虐狂。
父母的付出不可谓不多,无奈有时不得法,有时在爱与伤害间游移不定,给孩子精神上的伤害,纵然愈合,也伤疤永存。
在孩子面前,有些话语是把屠刀,父母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那么什么样的话语具有伤害性呢?
其实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比如:
你怎么那么笨呢;我上辈子造孽了,生了你这么个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要是有某某一半好,我就谢天谢地了;某某要是我的孩子就好了;养你这孩子有什么用;别人都可以,为什么你就不行;我下辈子一定生个比你强的……
请别再一边宠爱一边伤害你的孩子了,幼小的他们太无助了。
语言,是一个人给另一个人的精神支撑;语言可以给人温度,也可以给人绝望。暴力语言是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方式,没有任何痕迹,但它足以摧毁一个人。
因此,别再做愚蠢的父母,让你宠爱的孩子因你的语言而绝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在台上表演节目家长是什么心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