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的家长对孩子粗心家长意见怎么写最简单来说意味着什么?

跟家长交流的时候,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开场白:“这孩子很聪明,就是太粗心。” 或许,家长们喜欢这样说的本意是希望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但事实上往往形成的都是反效果,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粗心当回事,既然孩子“有能力做对”,只要下次仔细一点,问题就全解决了。只不过,既然家长抱有这种想法,孩子自然就更不会重视这一问题。“粗心”就这样成为了孩子自我安慰的“挡箭牌”,每使用一次,都会加重一份负担,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孩子“甩之不掉,背之不动”的大负担!01
你真的了解什么是粗心吗?当孩子因为粗心犯错时,我们会叮嘱他“注意力要集中”、“态度要端正”、“认真、仔细、踏实”……可是,家长和老师的谆谆告诫,效果却总是差强人意,千言万语都汇成了“左耳进、右耳出”的耳旁风。那么,粗心的本质究竟为何?04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曾经公布了一项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员制作了一个时长1分钟的短片,短片中两队运动员分别身着黑色、白色T恤,两队人不断移动并互相传接球。而后,研究员招募了一批志愿者进行实验,要大家在观看短片时,计算出白色T恤队员的传球次数,黑色球员的传球数则不必统计。观影结束后,志愿者们基本都能说出白队队员传球了多少次。然而当他们被问及有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地方时,大家就有些蒙了。原来在短片中,除了黑白队服的队员传球以外,还有一个人把自己伪装成“大猩猩”,在短片里做着各种诡异的动作,穿插于众人之中,晃了9秒钟之久。然而实验中,有一半的人都没有发现短片里出现过大猩猩!下图就是短片的截图,试问这么明显突兀的大猩猩,怎么就被大家忽略了呢?而且大家明明都是很认真地盯着短片看啊。差异就在实验前,研究员要求大家数白队队员的传球次数,这一暗示让志愿者的大脑自动屏蔽了一些他们觉得无关的信息,比如说黑队队员,甚至是黑色的大猩猩。每天,我们的大脑都要接收庞大的信息量,如果事无巨细,全部都记录下来,大脑再强大也无法承受。所以,我们的神经系统经过后天的学习,学会了自动筛选,在我们需要处理重要信息时,帮我们屏蔽了大量无关紧要的信息。所以,当孩子们在做题和考试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已经先期设定了当前的主要任务:需要什么公式、用到哪个定理、怎样求解。而那些数据、简单运算、小数点可能就变得不重要了,这也是为什么粗心最终导致的,都是些低级错误了。所以,世上本不存在粗心这种问题,这个词掩盖的实质性原因就是重视程度不够,粗心就是我们没有把专注力用在最需要的细节问题上。02
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粗心?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当时他在读四年级,数学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口算能力较弱,算的慢,错误率还高。孩子妈妈将一切归咎于孩子粗心,规定他每天做50道口算题,全部过关才能睡觉。一段时间实行下来,结果事与愿违,不但错误率没有下降,运算速度也没有提升,反而让孩子一看到数学题就头皮发麻,产生了恐惧心理,连题都不愿做了。这位妈妈的方式很明显起到了反效果,像这样单调重复的练习法,企图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最终反而引起了心理疲倦。所以我们不要把做错题,简单地归因成粗心,要想孩子改正起来更有实操性,还得深挖。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孩子粗心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1 思维定势:把上一题的经验用在了下一题,如果上一题是单选题,下一题是多选题,可能没看清题目就落笔了。2 感知错误:15-5X2=20,看到15-5可以凑整10,忘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3 注意力失调:弄错文字、数字、符号等,把b写成d,把200抄成20。4 假粗心:还有些孩子根本没有熟练掌握知识点,比如有个孩子总是混淆6x9=54,5x9=45,但当他做错时,他能快速反应45不对、那54一定是对的,这种情况其实是他乘法表没有背熟,而不是粗心的问题。总体来说,孩子的粗心不外乎以上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要找准孩子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好得快。03
根治“粗心”,没那么难其实,无论是思维定势、感知错误、还是注意力失调,都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专注力没有用到细节上。但知道了这些还不够,因为要让孩子改掉粗心,还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我为“粗心”列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公式:粗心=习惯x(思维定势+感知力差+注意力失调+缺乏逻辑性……)大家看到了,等式前面乘了一个“习惯”。在我们的思维里面有种种习惯,比起行为上的习惯,更难被我们察觉,所以思维的习惯也更难改掉。但家长们也不用为孩子的粗心太着急,因为学习编程就是一剂能够改善孩子“粗心”的良方。我们知道,机器与人脑是有极大的不同的。机器的特性就是严谨,在编程的世界里,你多输入一个标点、打错一个字,都会造成程序大乱,无法运行。而编程,本质上就是与机器交流。交流的程度越深,思维的方式就越会向交流对象靠近。没有严谨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法,是根本无法指挥机器去完成各种任务的。正由于此,粗心一直被认为是编程的天敌。所以,孩子学习编程对提高专注力有很大的帮助。那些马虎大意、懒得思考、得过且过的弊病,在代码的世界里几乎寸步难行。在编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会爱上思考,逻辑链也会更加严谨。而且,由于时常调试bug的原因,孩子需要不断对程序进行优化,直到找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长时间自我反思的状态,也会影响到生活,改变工作以外的思维方式,让孩子一生都能受益无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粗心家长意见怎么写最简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