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南京同仁堂北京同仁堂区别?


1个回答
关注
摘要
北京同仁堂药店位于宣武区大栅栏商业街路南20号。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2-09北京同仁堂总店在哪北京同仁堂药店位于宣武区大栅栏商业街路南20号。北京同仁堂是一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同仁堂历经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朝及民国的兴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北京同仁堂药店是一家国内比较知名的品牌,并且有着多年市场经营历史已经在人心中树立合格的企业形象;同时还是备受消费者认可和喜爱的药品品牌。店铺内的所有药品都是北京同仁堂自己生产并且有着严格的质检制度,同时在选材上格外精心并且还有百道制作工序只为提供高质量的药品。目前北京同仁堂药店已经成为人比较认可的品牌并且品牌还荣获多项荣誉称号,总之现在品牌的口碑和规模都逐渐壮大;不仅有单品近三千种还有三十多个生产基地供给一半多条现代化生产线。问一下总店的地址及电话吗010-67015895北京同仁堂(大栅栏总店)电话已赞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2017-07-13 08:58:11北京日报作者:陈钰当下中医药越来越受欢迎,许多年轻人也加入到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队伍中来。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几千年来对防病治病、护佑人民身体健康,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是历史古都,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造就了无数的名医。晚清以来直至民国,北京就流传着“四大名医”的称誉。这四大名医分别是:擅治虚劳病的萧龙友,擅治温热病的孔伯华,长于治湿温病的汪逢春,以及擅长治疗心脏病及其他内科杂病的施今墨。北京城除了有很多名医外,还有许多老字号中药铺。从明代起,北京就成为我国中医药业的中心,药铺曾多达160多家。历经三百年长盛不衰的同仁堂是它们中的佼佼者,在北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外,还有多家老药铺历经数百年仍在营业,但现今知之者已然不多。北京乐仁堂药店原名乐寿堂药店,始建于1923年,由同仁堂第十代传人乐印川的曾孙乐佑申开办。乐佑申曾留学法国,精明强干,善于经营药业,用人有方,依靠其六叔的资金为本,于1923年选址西单北大街285号,开设了乐寿堂药店。乐寿堂药店借颐和园中乐寿堂之名以示其吉庆与气势。它是同仁堂乐家老药店在京的又一家分店,经营丸、散、膏、丹、汤剂、饮片等。乐仁堂的房屋建筑设备均仿同仁堂的模式,一切仿古。门外当中悬挂着从同仁堂拓来的“乐家老药铺”匾额,路人一看便知此乃同仁堂乐家药店的分店。门两边分南北高悬木刻白漆黑字,长条标牌,北边写:本店采购生熟地道药材,南边写:精制丸散膏丹汤剂饮片,檐下两旁还挂着木质药幌子,以示中药店。鹤年堂是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古老的药铺之一,走过了明朝、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历史阶段,历经了六百余年的风风雨雨,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传承了丰富的中医药养生文化。鹤年堂的创始人丁鹤年是元末明初很有影响力的诗人,同时也是养生大家,深得回汉医药之精髓,养生之真谛,创建养生鹤年堂,在中医药养生领域建树颇丰。虽历经磨难,仍鹤发童颜,90岁高龄才驾鹤西游。鹤年堂养生法传承600年而不衰,成为养生老字号。店内还有许多名人题写的楹联,“调元气,养太和”为民族英雄戚继光所题;“裕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为明代贤臣杨继盛所题;“鹤寿龟龄琼浆芝草,年丰物阜国泰民安”为近代书法大家萧劳所题,而且把“鹤年”两字藏在了联头。北京永安堂药店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比同仁堂还早200多年。现今药铺在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47号。过去老北京论起医药行来,素有“内永安、外同仁”之说。“外同仁”指前门外的同仁堂,“内永安”指当时位于城里的东四牌楼的永安堂。永安堂在历史上曾几易店主,在清朝初期,一度曾为东四牌楼董家金店的属号。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在上个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逐渐发展成为能够自制16个科门,约1100多种中成药的药店,其中紫雪散、羚翘解毒丸、神授化痞膏等,远近驰名。德寿堂药店(南号)始建于1934年,坐落在珠市口西大街175号,是现今唯一完整保留店堂原貌的老字号中药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自创鸡鹤为注册商标的“康氏牛黄解毒丸”而享誉京城。德寿堂药店的创办人是康伯卿。康伯卿字印春,号旭东,北京东郊半壁店人氏。康伯卿少年曾入西单怀仁堂学徒,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富于开创精神。数年后开始自制中成小药,并历经钻研实践,逐步有所成就自立发展,于1920年在崇文门外开办了“德寿堂药铺”(总号)。1934年在珠市口西大街开办了德寿堂药店(南号),均以经营自制的丸散膏丹为主,后扩大了汤剂饮片。老字号长春堂的创始老店是清朝乾隆末年在前门外长巷头条的一家坐西朝东的小药铺,以经营人们喜欢的闻药为主。1888年孙三明开始经营长春堂后,为了与日本产的仁丹和清凉闻药宝丹相抗衡,他潜心钻研,经过十年努力最终试制成功了一种新的闻药——避瘟散。到1933年左右,避瘟散终于取代了日货仁丹而独占市场。其中1933年销量达250万盒,以华北、华东销售量最大,同时在泰国、印尼、缅甸等国都有销路。当时北平曾流传着“三伏天,您别慌,快买闻药长春堂,抹进鼻里通肺腑,消暑祛火保安康”的顺口溜。这一时期应该说是长春堂的鼎盛时期,连同外地分号,总共有八个药店。掌柜张子余被北平商界称为“四大巨子”之一。老字号中药铺传承着我国古老的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北京城里这些老字号中药铺的背后,是医者的仁心、百姓的安心。“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句话是同仁堂的祖训,或许正是因为有类似这样尽己待人、推己及人的情怀,这些老字号中药铺才能历经百年而不衰。编辑:综合编辑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征文启事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咨询QQ:490768046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仁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