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早识字到底有多危害的早期识字有必要么?


作者
萌妈
来源
萌妈小教室(ID:mengmaclassroom)
欣源有话说
嗷,真是超实用的文章呢。
「识字」这件事,相信对于很多宝妈都十分重视。要不要让我们的宝宝早点识字呢?我们看看这篇文章的观点吧
大家好,我是陪娃睡着了,刚爬起来的萌妈!
昨天我们聊到「识字」这件事,我这几年观察下来,发现了很多「魔幻」的现实。
一方面,大多数家长都认可学英语要尽早启蒙,避免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敏感期,最好3岁开始认字母,4岁开始自然拼读,然后早早进入自主阅读之路;
另一方面呢,很多家长却认为识字不能太早了,要不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还可能会让孩子厌恶学习——一定要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不上小学坚决不能碰。
那么,让3岁左右的幼儿接触文字、识字,到底是否有好处呢?
我先讲两个身边的例子。
我一个很好的朋友,自己是文字学科班出身的老师。从孩子4岁左右开始,父母就带孩子系统识字,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孩子6岁时识字量已达1800字左右,周围家长不无艳羡。
他家的识字教学始于「象形文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到隶书到今天的简化汉字,一步步教过来,孩子确实很感兴趣,在玩各种文字游戏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识字量。
但是,孩子从二年级开始,语文成绩就开始垫底了,尽管识字量、词汇量都远超同龄人,但阅读和写作就落下风了——因为孩子不爱阅读,看到大段文字就觉得烦躁,写东西更是困难。
这是近年来很震撼我的真实案例:孩子开始识字的年龄很科学,识字的形式寓教于乐,识字的方法符合孩子的认知,结果却是孩子掌握了所有阅读的素材,唯独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
另一个教孩子识字的案例则完全不同。朋友工作很忙,从孩子5岁开始买了个识字APP,孩子每天玩上20分钟。一年以后,朋友和孩子坐飞机时,发现孩子从家里带了一本新的绘本在读。朋友很诧异,问孩子:「你真的能读懂吗?」
「能啊。」
「那这是什么字?」
「国。」
「这是什么字?」
「服。」
「这是什么字?」
「妈妈你很烦诶,我直接读给你听好了。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喜欢各种各样的新衣服……」接下来,除了少量的字词不认识跳过外,孩子将第一页故事基本完整地读了下来!
实际上,儿童识字确实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我们简单将其划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类。
从客观因素来说,儿童识字量、词汇量、阅读量直接影响语文课的表现,同时也影响数学课的表现——很多一年级的孩子不是不会计算,而是读题有困难;
从主观因素来说,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对课程表现有很大的影响。学习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跑在前面的未必能笑到最后,将大量精力投入在起跑线上,而不去规划整个马拉松的行程,也是很多新手容易犯的错误。
5~6岁可以开始正式识字
「幼儿」这个范围还是太大了,3~6岁的幼儿认知水平是非常不同的。根据我国教育部2012年9月发布并沿用至今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阅读和书写准备方面,对3~6岁幼儿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图源: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认为,4~5岁的幼儿就读幼儿园中班,知道常见的标识、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5~6岁的幼儿就读幼儿园大班,知道文字标识一定的意义,就已经是很好的准备工作了。
更重要的教学要点其实是这个小标题: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在书写方面,教育部的建议如下:
图源: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大班的孩子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且写画时姿势正确就好。关键还是这个小标题: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对幼儿园来说,教育部制定这样的目标是适宜的,因为这一系列的要求都指向让孩子建立终身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而不是短期损耗掉孩子的学习热情,之后每况愈下。
英语识字也始于5~6岁
实际上,美国国际阅读协会和国家幼儿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and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曾于1998年发布过一份联合声明,认为:
一方面,父母可以向低至5岁的儿童进行「语音意识」( phonemic awareness )训练;
另一方面,如果在儿童早期 接触到适当的识字经验和良好的教育,大多数儿童在6~7岁时进入阅读。当然,也有早至4~5岁的早期阅读者,以及晚至8~9岁的阅读者扔需要别人的支持才可以进行阅读。
现在,美国教育部关于3~6岁幼儿早期阅读的建议是这样的:
图源:美国教育部官网
也许会有人说,你看美国孩子,到幼儿园大班就能认识很多新单词了,咱们国家为什么反对幼儿园孩子大量认字呢?
因为难度不同。
英文只有26个字母,而且可以通过自然拼读法将孩子的听、说能力转化为读、写能力。认识了26个字母,掌握了自然拼读法,可以快速地进入阅读阶段。
中文呢?根据孔子学院总部2007年颁布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汉语中最常用的汉字数量是800个;而如果要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广泛阅读,需要掌握的常用汉字数量为2000个。
26个字母 vs 2000个汉字,其认读难度 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我国教育部才强调不可早早让孩子为了学汉字而学汉字,陷在2000个生字的汪洋大海里,并丧失对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但总的来说,不论中文还是英文的学习,5~6岁的孩子完全可以正式开始了。
幼儿园大班 vs 小学一年级
5~6岁的孩子正处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的阶段,这时开始学习识字是合理的。但到底是从幼儿园大班开始,还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这才是很多家长所纠结的。
国家现在严令幼儿园「去小学化」,令很多家长头疼不已。2018年11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时,经济日报的记者曾就此提问 [5] :
我们注意到有不少家长反映,一方面在学前教育进行减负,禁止在幼儿园教授拼音认字等知识,但是另一方面小学没有做到真正的零起点教学。幼儿园不教了,但是入学之后老师教的非常快,家长只能送到课外培训机构,上幼小衔接班,教育部对这个现象进行什么样的整治,对社会比较普遍的幼小衔接班、学前教育如何进行整治规范,谢谢。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姜瑾现场进行了答复,我摘录如下:
按照我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孩子进入幼儿园经过三年的时间,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通过游戏的过程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逐步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从小学的角度,应该给孩子入学留出一定的过渡期,在孩子入学之初根据幼儿园的特点,在教学的进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能够更好地顺应学龄前孩子的特点,能够帮助孩子降低学习的坡度和难度,帮助孩子很好地度过这样一个过渡期。
教育部强调孩子的终身发展——一线教育者接触了这么多年孩子的教育,也参考借鉴了很多国际通行的做法,在教育系统内容提出这样的要求是非常合理的。
根据大多数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6~7岁开始进行阅读训练,符合NYEAC提出的大量研究结论。
反对机械刻板的识字灌输
其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早已阐明了政策的出发点:
针对幼儿园不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如果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短期目标,用 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行强化训练,从而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是绝对不可取的。
相反,如果幼儿园在教授这类知识时寓教于乐、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呢?
比如,动物园游玩时教孩子《鹅》,诗中对大白鹅生动的描写、符合儿童认知的语言,孩子们普遍都很喜欢;
比如,孩子所喜爱的儿歌,比如《小老鼠上灯台》等等,以故事化的场景描述和重现,再鼓励孩子们阅读,符合他们的认知发育水平,也深受孩子喜欢;
比如,在讲故事时老师采取「指读」的形式,有的孩子见到的字多了,自然就会认识一部分……
这种知识启蒙、识字准备,就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且不将其作为任务去训练甚至强化训练,就不容易让孩子们丧失学习的兴趣。
识字启蒙因人而异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孩子的先天天赋、学习基础都不同。
NYEAC的研究显示,尽量大多数孩子可以从6~7岁进行阅读,但也有低至4~5岁开始的,也有晚至8~9岁才勉强跟上的。
小萌3岁时,我家入了一套字卡,当时带他认识了几个字,他很感兴趣。比如头上有角的「羊」,用手将东西递到口边的「吃」等等。 但很快,他就丧失了对识字的兴趣,于是我家的识字启蒙就这样搁浅了。
小萌4岁半时,突然对识字有了兴趣,这种兴趣来源于我们外出点菜时,他也想参与,就总让我们给他读菜单——并且逐渐过度到识字。
实不相瞒,小萌最早认识的两个字是——「火」、「锅」。
5岁以后我们开始教小萌认字了,期间他认字的兴趣也出现了反复。例如我们用识字教材的时候,他愿意抢字卡,但不愿意读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
对此,我的解决方案就是——买新书和读旧绘本。读旧绘本是因为他对故事情节很熟悉,读起来有自信,能建立阅读的成就感,他就愿意去读;买新书,则是因为内容是崭新且他感兴趣的,他就愿意去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新的字词。
我倾向于认为:
如果幼儿对识字感兴趣,老师不一定教,但家长可以教;
如果孩子学不会、忘记了,不要打骂,这不是家长或孩子的失败,只是孩子还没有到年纪——相较于多认识一些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和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幼儿识字,容易出现问题的不一定源于「早」,而是源于在教授过程中是否能持续保持和鼓励孩子学习的兴趣。
当他认字了,能自己阅读,并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就会更爱认字。
在这个问题下「一刀切」地谈利弊是相对片面的,主要还是看孩子的接受程度、家长或老师的教授方法是否能让他进入「学习兴趣-学习-学习成就-学习兴趣……」这样的良性循环。
正式识字可以始于5岁,但在此之前,家长需要抓「识字启蒙」这件事,也就是培养孩子识字启蒙的前置能力,包括教育部提出的: 视觉追踪能力、视觉精度、表达意愿等,这类基础的准备工作可谓必不可少。
作者
萌妈
来源
萌妈小教室(ID:mengmaclassroom)美国积极养育/正面管教注册讲师,北师大硕士的二宝妈妈育儿之路。现为丁香妈妈签约专家。
声明
本文为转载文章,已获授权,如您希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无意侵权,如您觉得有侵权行为,请速与我联络删除。
头像
唐小鸭,雁枫桦,擎石设计,版权为本公众号所有,翻版必究。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论+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实践+解答疑问
第三本:母乳辟谣+特殊宝宝
第四本:哺乳妈妈生病和用药
第五本:母婴安睡
第六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上)
第七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下)
第八本:育儿谣言-滥喂食水篇
第九本:婴幼儿怪现象-屎尿屁嗝胀气篇
第十本: 不一样的快乐音乐早教
纸质书、电子书
都已经上架开售哦!
非常感谢大家支持!
部分内容可在公众号查阅
关键词目录在后台左下方
系列丛书已经写好数百万字
主要内容:
母乳喂养及母婴睡眠
婴幼儿护理(屎尿屁嗝、婴儿怪现象、家庭护理操作)
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滥喂食水篇、矿物质篇)
辅食营养(辅食添加误区、简单易上手案例)
早教(婴幼儿发育,反自闭症过度诊治)
轻松带二胎等诸多内容
涵盖: 养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请期待!
不仅如此
欣源仍会像勤劳的小蚂蚁
不断学习、实践
数年如一日为您制作
专业、精致、全面、实用的育儿内容
争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岁哦~^_^
鸣谢
梦朦(momo)绘制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实在太感动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过早识字到底有多危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