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收有没有免费的智障学校孩子学校?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智障儿童的成长极为重要,为提升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通过以学校一日生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班会晨会为载体,家校紧密配合等教学策略,促进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词]智障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策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智障儿童的成长极为重要,但由于他们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存在着发展缺陷,相对于正常孩子,智障儿童的养成教育更加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分析、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智障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学策略,现和老师们一起来分享。一、以学校一日生活为主线,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皆课堂,处处是学问。对于刚入校的智障儿童,同学是陌生的,老师是陌生的,校园环境是陌生的,他们的随意性也比较大,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自律能力比较差,有的学生随地大小便,有的学生上课了还在校园里乱跑,有的学生不会自己吃饭等,因此,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和各课任教师在每节课都要对他们进行一日常规的教育,让智障孩子知道上课铃响了要进教室,在座位上坐好,老师来了,要起立,向老师问好;下课了,要和老师说再见;课间,教师带领学生们去上厕所,要让他们知道厕所在什么地方,并且要知道男生上男厕所,女生上女厕所等常识。生活教师带领学生认识餐厅,自己吃饭,要文明用餐,不挑食、不浪费等;认识宿舍,知道自己的床,要安静地午休,起床后自己整理床等。有的学生家住学校附近,可是每天上学都迟到,教师就问他:“你知道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他说:“不知道。”教师又问:“你想学吗?”他告诉老师:“想学。”可是老师和同学们已经学习完了,他表现出很想学的样子。就这样,让他知道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做到不迟到,要珍惜时间,使智障儿童对学校一日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知道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注重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培智学校在以单元主题为主的教学中,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恰当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注重实践与操作,帮助学生获得体验与感悟,并对智障儿童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教学《讲卫生》这一单元《手的卫生》这一课时,语文课上重点让学生能通过看图或实物认识词语:毛巾、肥皂、洗手,学习生字毛、巾、手,知道毛巾和肥皂的用途,为什么要洗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在生活课上重点让学生知道毛巾和肥皂的用途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洗手,什么时候我们一定要洗手,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应在平时多提醒与督促学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手脏了要洗手,对做得好的学生要表扬;在唱游课上学习《洗手歌》,让学生边唱歌曲边做动作,陶冶情操;在美术课上学习《仙人掌》一课时,让学生用手掌蘸颜料拓印仙人掌,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各学科的相互融合与渗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的操作与实践,充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使智障儿童参与到各科的教学中,并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三、以班会、晨会课为载体,注重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班会、晨会课的时间,以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题,以学生每天的表现为例,还应该在平时多对学生进行实时的观察,留心学生的各项活动,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逐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有的学生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学生不打扫教室与环境卫生,在晨会课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工,有能力擦桌子的学生可以擦桌子,有能力扫地的学生扫地等,打扫完卫生后,让学生说一说在干净的环境中的感受,同时教育学生要保持教室与环境卫生的干净与整洁,养成不乱扔垃圾、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与爱劳动的好习惯。再如,每天早晨,生活教师和班主任交接完学生后,班主任带领学生上楼梯时,有的学生上得快,就会碰撞和推搡前面的同学,有的学生肢体不协调,不会上下楼梯,这时,教师就要告诉他们,上(下)楼梯时要排好队有秩序地靠右走,也可以扶着楼梯扶手,跟着楼梯上的脚丫双脚交替地上去(下去),教育学生上下楼梯时要注意安全,不能碰撞与推搡前面的同学。四、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强化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求智障儿童做到的,教师和家长必须自己先做到。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差,表象缺乏,导致了心理上的缺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智障学生易模仿他人,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多给智障儿童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多为他们提供行为示范或树立榜样,增加他们头脑中的表象,使他们有更多学习和模仿的情境。如星期一早晨,孩子们刚从家到学校,要跟爸爸妈妈说再见,见到老师,要跟老师问好。一开始,孩子们没有形成习惯,不和爸爸妈妈说再见,也不和老师问好,这时,教师先向孩子们问好,孩子们也开始向教师问好,然后再让孩子与爸爸妈妈说再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每天早晨,当教师走进校园时,孩子们开始主动向老师问好。在课堂上,有的孩子坐得端正,有的孩子字写得好、课本与作业本保护得好,有的孩子衣服干净整洁等,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予以奖励,其他的孩子为了得到奖励,就必然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等到他们进步时同样给予奖励,使其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建立与强化。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促进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智障儿童是一个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正常儿童一学就会的内容,他们不可能在一节课或一天能学会,需要教师每天手把手地教,付出十倍乃至几十倍的艰辛,也不一定能学会。而有时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在进步,可到了周末,孩子回家休息两天,家长只是看管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顾,下个星期一到学校,孩子又回到起点了。为使孩子每天在学校习得的知识与建立的良好习惯得到保持,我建立了QQ群与微信群,与家长交谈,统一步调,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的内容、矫正不良行为,使孩子每天都有进步,从而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智障儿童的成长极为重要,为提升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通过以学校一日生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班会晨会为载体,家校紧密配合等教学策略,促进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智障儿童将来能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一名自立或半自立的社会公民。[参考文献][1]蔡亚娣.多动智障儿童入学行为习惯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2011(Z1).[2]顾锐萍.班主任与养成教育[J].班主任,2002(12).[3]蔡薇.试论班主任与养成教育[J].文教资料,2007(36).[4]赵斌.抓习惯养成教育促学生全面发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9).作者:林玉梅 单位:甘肃武威市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免费的智障学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