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为什么么儿童身上这么多会问这么多问题 探究儿童好奇心的发展?

2019-04-22 14:16
来源:
模范家长会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孩子对眼前的变化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对于后面这些孩子来说,由于提问能力不足,他们失去了很多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最后影响自身发展。
幼儿的好奇心是他们成长的助力。那么如何让幼儿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拥有提问的能力?相信本文会给你一个回答。
什么是提问能力?
了解提问能力,当然就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问题。所谓问题,就其根本性质而言,即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也常常被称为“疑难”“困惑”“质疑”。
譬如说,有的幼儿看到,在夏天,冰棍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时候,是硬硬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冰棍就开始化了。这是一种新奇的变化。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想要了解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但是,他们现有的经验又提供不了合理的解释。
想要获得解释但又解释不了,这就构成一个矛盾。
于是,幼儿就会产生 “冰棍为什么会化?”这样的疑问。从工作实践的角度说,问题就是需求或愿望与这种需求或愿望一时不能得到实现之间的矛盾,或者说问题就是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什么是提问能力?提问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好奇、好问是其天性,更是他们萌发创新思维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
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他一直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教师和家长应特别珍惜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去寻求答案。
例如,幼儿经常会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老师,风是哪里来的?云为什么在天上飘?”“老师,你说白天为什么看不见星星和月亮?”“为什么冬天会下雪,夏天就不会下呢?”“为什么人用两条腿走路,而猫、狗用四条腿走路?”等等。
此时教师和家长绝不能厌烦,用三言两语打发和敷衍孩子。特别是不能因为孩子提出的问题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就干脆批评小孩不该胡思乱想。这样就会挫伤孩子探索的积极性。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既反映了一个人的洞察力,也体现出一个人善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思维品质。
这些方法培养提问能力
我们结合以往教育教学的经验,又特别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概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培养幼儿提问能力的主要方法。
一、两物同时变化对比法
这是让幼儿置身于一个、两个或几个具有强烈对比性的事物环境中,在强烈对比的刺激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方法。
例如,把一株白色的珍珠梅放在装了自来水的玻璃瓶中,再把另一株白色珍珠梅放在装了红色水的玻璃瓶中。过了一会儿,放在红色水玻璃瓶中的白色珍珠梅就变得不白了,而放在自来水玻璃瓶中的白色珍珠梅仍然保持白色。幼儿在两株珍珠梅不同变化的强烈对比刺激下, 就会发现并提出问题。
为了使这种同时变化产生更强烈的对比,我们还可以把同一株珍珠梅的茎部用剪子或小刀分割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插在自来水瓶中,另一部分则插在红色水瓶中。过了一会儿,插在自来水瓶中这一边的珍珠梅仍然是白色的,而插在红色水瓶中这一边的珍珠梅则变得不白了。幼儿在这种更强烈的变化对比下,就更容易发现并提出问题。
二、一物前后变化对比法
这是让幼儿对一物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思考,最后从反复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方法。如果说两物对比法是对两物间在同一时间出现的变化进行比较,那么一物前后变化对比法则是对一物在前后不同时间出现的变化进行比较。
例如,幼儿看到, 妈妈买来的虾是青灰色的,但是,当妈妈把虾放进锅里煮熟后,原来青灰色的虾就变成了血红色的。幼儿在同样的虾前后变化的强烈对比刺激下,就会发现并提出问题。
又如,在自然角里,可以先引导幼儿把一粒黄豆种子种在花盆的土里,然后指导幼儿适时照看, 并且每天观察和做记录,过了几天,尖尖的小苗出来了,又过几天, 小苗变成了一根长长的茎,还有两片绿绿的叶子,成了植株。在这种同一物的前后变化对比中,幼儿就会发现和提出问题。
为了使这种前后对比更强烈,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把这株黄豆植株从土里挖出来,幼儿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种下去的黄豆粒没有了,变成了现在这棵有茎有叶子的植株。在这种更强烈的前后对比中,幼儿会更容易发现和提出问题。
三、寻求解释法
这是为了引导幼儿不断地对所感知到的事物和现象追问“为什么”,从而寻求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解释的一种提问方法。
人来到世间,对自己之外的这个世界是一无所知的。周围的一切都对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人们要想方设法去了解这个世界。这就决定了幼儿对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决定了幼儿天生就是探究者。
寻求对周围事物的解释,就是幼儿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要有意识地营造种种探究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激发幼儿的这种天性,培养他们 “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习惯,鼓励他们为了寻求对新事物新现象的解释而不断地提出问题。
例如,“为什么头发长在头上,不是长在背上?”“为什么苹果呀梨呀有核,香蕉没有核?”“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不会掉下来?”“为什么糖这么甜?”“为什么男孩站着尿尿,女孩蹲着尿尿?”等等。
四、启发争论法
这是当一个幼儿们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出现后,有意识地在幼儿之间展开讨论,引导幼儿产生不同的看法,形成相互间的争论,争论促进了思考,由此而引出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熟悉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后,幼儿们得知,兔子由于骄傲而中途睡觉,结果输给了乌龟。这时,老师或家长就可以启发说:“兔子不服气,提出还要和乌龟再进行一次比赛,大家说一说,这次比赛到底谁会赢呢?” 这就引发了一个争论,在争论中就会提出一些问题。
五、假设和想象法
这是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在一种“异想天开”的假设的状态或情景中提出问题的方法。
例如,幼儿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会想象到如果自己身上也有翅膀,就也可以和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这时,幼儿就可以针对这种假设状态或情景而提出问题:“鸟儿为什么会有翅膀呢?”“我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一样有翅膀 呢?”“能在我身上安上翅膀吗?”“我身上要是也安上了翅膀,是不 是也可以像鸟儿一样在天上飞?”等等。
总之,帮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幼儿自己敢于提出问题和 学会提出问题,可以有很多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多角度、 多层次、多方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使幼儿做到“敢 问”“会问”“善问”。
模范家长会分享最优秀的教育心得,最成功的育儿经验,让教育更轻松,让成长更美好,关注我们一起学做模范家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羊驼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于娜是一个三岁宝宝的妈妈,最近她向我倾诉她的烦恼。于娜的儿子丁丁很是聪明,虽然只有3岁,可是小脑瓜总是不停的转呀转,而且爱向妈妈提问题,有些问题于娜是可以解答的,有些她也答不上来,或者感觉尴尬。丁丁不想去幼儿园时就会说,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呢?为什么妈妈不用上幼儿园?于娜说你是小朋友,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的呀,而且妈妈是大人了,要上班,不用上幼儿园了。丁丁又问了,如果下雨的话,我是不是就可以不上幼儿园了?于娜会说,如果雨下得很大,路不好走的话,我们就不去上幼儿园了。那什么时候才会下雨呢?今天怎么还不下雨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没完没了的。最后于娜只好打断丁丁的话,赶紧带着他去幼儿园了。有时候丁丁也会问妈妈,我是怎么生出来的呀?于娜和其他妈妈的回答一样,你是从我肚子里生出来的呀。回答避重就轻,虽然避免了一些尴尬,但是并不能正确的解答孩子的疑问。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伴随着疑惑,总是在不停的追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有些问题我们能够耐心的解答,有些问题我们也说不清楚。这时,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孩子总是这么问的原因。一、孩子总在问“为什么”的原因?每个孩子都是好奇宝宝,总会说出心里最奇怪的想法,也会问出让大人感到莫名其妙的问题,有时候的连环提问甚至让家长崩溃,但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宝宝提问的阶段。1、爱问为什么的孩子,有可能是一个小天才爱问为什么的孩子,其实求知欲都是很强的。如果他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有些孩子就会自己去思考,去探索答案,寻求真相。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升,长大了也会是一个优秀的理科生哦。2、爱问为什么的孩子,动手能力强这种孩子总会提出各种比较古怪的问题,让家长无招架之力,不愿意解答甚至解答不出来。那么孩子就会自己去研究,他的思考能力和动力能力也会得到加强的。3、爱问为什么的孩子,大脑很聪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从孩子的嘴里冒出来,连家长都疲于应付了,孩子的表现当然很聪明了。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哪怕不能给孩子正确的解答,也要陪伴孩子一起去探索未知的答案,所以,鼓励和陪伴孩子是很重要的。孩子心里有疑惑,当然会问他们的首任老师,也就是爸爸妈妈了。但是当爸爸妈妈也不能认真对待时,孩子的疑惑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困惑。二、如果家长没有好好对待孩子的问题,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家长没有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也没有陪伴孩子想办法,那么对孩子也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1、孩子不愿意找答案经常在家长面前提问,又屡屡被拒绝的孩子,他的求知欲望会被打击,慢慢的对未知事物就没有兴趣了,也不愿意去寻找答案了。2、孩子耐心缺失家长没有好好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孩子会感觉到失败,没有家长的配合和关注,孩子也缺乏耐心,不愿意去思考和想问题了。3、孩子不愿意帮助他人孩子的困惑在家长这里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者缺乏家长的引导,孩子的积极性也会失去。同样的,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也不愿意提帮助小伙伴解决问题了。孩子的问题多了,总会让家长烦不胜烦,伴随而来的就是家长的应付,开始敷衍孩子的提问,有些家长被问急了,还会冒火。其实,孩子面对生气的家长也完全是无措的,他不懂当然会问了,也不明白家长怎么突然就生气了。三、孩子问“为什么”家长应该怎样做?面对孩子提出的为什么,无论有多少个“为什么”,家长一定要静心,静心,再静心,耐心听孩子的疑问,并做出正确的引导。1、在5岁以下的小朋友提出为什么时,不一定非要给正确的答案有一句话很好的阐述了这个现象--认真你就输了。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他可能只是想要一个准确的答案而已,你回答了,他就不会再问了。也可能是他感兴趣,所以对这个话题会提出连环性的问题,让家长手足无措。其实,孩子只是表达出他的真实想法,我对这件事情很好奇,我有兴趣,想要探索未知的事物。2、鼓励和引导孩子的发展思维孩子提出为什么时,自己也是懵懂无知的,毕竟他的认知能力是极为有限的,你给的答案正确与否,他并不知道,也无从分辨。而孩子这个年龄阶段,其实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发展他想象力,进行拓展思维。比如,太阳怎么下山了?这样简单的问题,家长讲理论知识远不如想象所带来的快乐和认知。有经验的家长会告诉小朋友,因为天黑了,小朋友都要睡觉了,太阳也会回家睡觉啊,太阳的家就在山的另一边。虽然这并不是正确的标准答案,但是对孩子的想象力和拓展性的思维却有帮助,鼓励和引导孩子去寻求更多的答案。3、培养孩子探索未知寻求答案的能力大点的孩子在提出问题时,比较注重结果,就是答案的本身,而对于过程并不是很感兴趣。而5岁以下的孩子,他的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不高,还是一个发展的阶段,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提出为什么时,家长要做的就是陪他一起探索现象,寻求答案。哪怕答案很简单,也要引导孩子多从其他角度来观察。4、不给答案的父母更优秀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直接给孩子答案。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虽然最为简单有效,但是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实际的效果,有时反而会错误引导孩子的发展。家长要学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多花些时间,多花些精力,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做一个优秀的家长并不容易,做一个愿意聆听孩子心声的家长,则更不容易!当孩子提出那么多的为什么时,我们作为家长的第一要务,并不是急于解答,或者给予孩子正确的答案。有时候,一个问题可以有一千个答案,但是答案本身并不重要,而在于寻求答案的过程所学到的东西。四、当孩子问“为什么”,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孩子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家长应接不暇。家长们在孩子的这个成长阶段,就要注意一些问题。1、不要烦躁,耐心倾听很多家长在听孩子问到那么多为什么时,没有耐心的家长可能首先会觉得烦,不愿意听了,或者一句话吼回去了。其实,你首先要清楚孩子问的原因,他想知道哪些,所以,不要烦,耐心听是很重要的。2、过于奇怪的问题,可以直接回答不知道孩子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也会问出各种奇怪的问题,如果爸爸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那么不要逃避,直接告诉孩子这个问题太难了,你也不知道,就OK了。3、面对孩子的求知欲,一起探索孩子如果想继续求知,那就和孩子一起去生活中探索问题的真相吧。学习和探索也是孩子成长之路上的重要一步。不仅家长和孩子都能学习到新知识,而且也会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哦。4、可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家长所知道的正确答案,可以先引导孩子去探索,如果和你的答案一致,当然是最好的。如果不一致,那就以简单的语言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好了。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大脑都在发育,并逐渐发育成熟。而在孩子提出“为什么”时,对孩子的大脑也是一种锻炼,通过思考和发展思维,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所以,面对孩子的“为什么”,一定不要嫌他烦,静下心来,引导孩子一起探索未知。今日互动话题:面对孩子的为什么,你又是怎么办的呢?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经验吗?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快来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和孩子共同成长吧!-----------------------在育儿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我是羊驼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么儿童身上这么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