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总爱12岁孩子把自己关房间里一天在房间,怎么办?

作为一个教龄20年的一线在职心理老师,11岁女孩暑假整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这个问题,我觉得家长在引起重视的同时要积极有效的采取措施来尽快改变现状,既需要改善家庭氛围也需要改善亲子关系,还需要陪伴孩子做好假期计划及有效的监督执行,是个不小的难题哦。首先,孩子为什么宅房间?家里的老大,11岁,女孩,从一年前开始只要回到家,就进自己房间,直接锁门,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出来。她喜欢在房间里面玩玩女生的小玩具,看看闲书,或者发呆。平时周末基本只有外出用餐,我们带她去逛街,散步,基本不参加,宁可一直宅在家里。暑假期间,规定她每天90分钟手机时间,经常超时,最近两天发展到24小时锁在自己房间玩手机(除了吃饭,上洗手间)。耐心沟通数次无果,与太太商量采取强制措施,又担心采取强制措施激化矛盾,束手无策!我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无奈和无助,可是我一直说,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背后心理层面的诉求。我们理想的家庭关系是母慈子孝、儿女绕膝下的,可是现实生活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开始变得不乖了,以前那种随时随地找自己撒娇的状况没有了,孩子们开始有意识的回避和父母的接触,甚至在青春期到来的时候会情绪失控到对父母“恶语相向”,真是“变了一个人”似的。11岁,从现在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前期,我们要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自我发展的心理诉求,他们开始对自我有了懵懵懂懂的思考和想象,他们的意识里自己很重要,父母呢?迂腐、陈旧、碎碎念,是out了的人。所以“她喜欢在房间里面玩玩女生的小玩具,看看闲书,或者发呆”,明明就是她有了自己的小世界拒绝和父母一起玩嘛——而这个过程,再加上有了手机里无比自由和辽阔的网络的参与,外面的世界对于11岁的孩子而言,一定是比本来就不喜欢的父母更有趣的,所以,她逐渐发展到“24小时锁在自己房间玩手机(除了吃饭,上洗手间)”孩子宅房间的原因是因为房间里是自己的自由世界,看书、发呆、玩玩具都是自己的小空间里和自己的相处,而手机的失控管理进一步加剧了孩子的自我,这也是让父母最终觉得事态严重的最大的理由。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一年前已经开始有了自我空间的意识,已经开始逐步的在自己的空间里拒绝父母的参与和沟通了。父母首先要反思的是,一年前,是什么事情引起了孩子这样的心理变化?这一年时间里为什么父母一直没有发现并及时调整。认知的改变一定是行为改变的第一步,父母的意识跟不上青春期孩子的发展,必然对青春期孩子是束手无策的。其次,假期应该怎么过?暑假过半,孩子的假期到底应该怎么过?这个问题我之前回答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在假期里安排孩子“行万里路”,如果行不了,那就“读万卷书”,借助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这些公共文化场所,课外阅读在假期里给孩子安排上,让孩子去优质课外读物中吸取精神力量,是上乘之选。如果孩子有一些兴趣和特长,那么假期里集中训练冲刺比赛或者考级,也是极好的机会。不说比赛和考级证书的功利性,单单说孩子在备赛的过程中不论是枯燥重复训练还是心理的承受能力,都是极好的过程化体验,这样的遭遇对于孩子而言,是很好的经历。即便孩子没有从小就坚持的兴趣和特长,假期里想要去尝试学习某个兴趣和特长,也是可以满足的,毕竟有时间了嘛。我是主张孩子去尝试各种兴趣特长的家长,毕竟让孩子见识过世界的多姿多彩,ta才能更好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不是?见多了假期里时间排的满满当当的鸡娃,虽然我不主张这样的鸡,但是换个角度,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时间管理对一个孩子而言从小的潜移默化。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清楚时间管理的意义,所以假期里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时间管理也是可以的。时间管理方法,我强推“番茄钟”。番茄钟,我不想多讲,讲了很多次了,感兴趣的自行了解。孩子的暑假,不论有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监督,番茄钟工作法都是值得尝试和应用的。尤其是假期完成暑假作业的时候,真的效率杠杠滴。总结一下,假期怎么过?有计划的完成假期作业+课外拓展(能力和见识)早几年有过很火的网文说假期有多废妈和费钱,的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差异不一定就不能过好假期呀!很多能力和见识不一定要花大价钱才能获取到的,还是回到父母的意识问题上了,父母有意识的提早规划好孩子的假期,有钱当然可以各种素质训练营不停的砸,没钱咱也可以享有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这些免费的公共文化场所来丰富咱的生活嘛,关键是你做父母的有没有意识给孩子做好规划呢?第三,亲子关系、家庭氛围怎么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源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沟通。一个不愿意走出房间的11岁孩子背后一定是不太顺畅的亲子沟通和不太愉快的亲子关系。我经常给我们学校的家长讲,一定要在孩子青春期前和孩子建立好优质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愿意和你沟通,当ta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愿意回来和你讲。这样家长才能更多的去了解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遇到问题也方便及时进行干预和支持。其实孩子对父母真的是无条件接纳和喜爱的,一段糟糕的亲子关系背后往往都是父母无意识的习惯造成的。闭嘴+倾听是我给家长给的最多的方法。青春期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是父母的倾听和认可。父母能耐心听ta讲学校的各种无厘头事件,会主动分享自己同时期的囧事,然后一起探讨怎么可以更好的应对当前的问题,这样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才是青春期孩子最想要的。你有多久没好好听过孩子讲ta的同学、ta的老师、ta的伙伴了?你是不是从来都在孩子面前端着家长的架子?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资讯异常发达的世界,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就接触大量的讯息,他们的认知绝对不能用我们同期的认知来相比,良好的家庭氛围会带来优质的亲子关系,而优质的亲子关系里通畅的沟通是基本。沟通,是你说我听,我说你听,然后商量着解决问题。谁也不能“一言堂”。get了吗?第四,说说计划、实施和监督的意义。假期计划的意义我也曾经回答过,还列举了我训练儿子做假期计划的整个过程,持续了几年的几个假期,最终才形成了儿子能基本完成符合他自己定位的假期计划习惯,感兴趣的小伙伴自己去我主页翻翻。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假期计划的重要性我就不讲了。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一个可以假期自由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双职工家庭孩子的假期就全靠孩子自己或者是老人监督。而众所周知,老人往往是溺爱的,监督谈不上,最多就是生活上照顾着,做做饭啥的。所以回到根本,还是要父母有意识和孩子一起做计划,假期的每日计划、每周计划、每月计划。每日计划细致到每天完成的假期作业、课外阅读、运动时间、休息时间等等。计划做完了,张贴出来,每天父母下班还得检查和复盘,这样才有监督和改进的机会,才是一个高效率、可持续的模型。检查,不是父母问一句:“做了没?”孩子答:“做了”就完了,而是父母要真正的落实孩子写了哪些假期作业,从笔迹和完成情况来分析孩子的态度。复盘,是要总结当天计划中哪些地方设置不合理,比如15分钟写完一篇作文,这个计划估计很多孩子是完成不了的,所以需要在复盘中提出当天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在第二天的计划中予以调整。“计划-执行-检查-复盘”这样的循环,才是有效的模型。父母和孩子要一起完成,这样才是一个有效的假期。父母工作忙,是很辛苦的,但是假期里也要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配合一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父母对自己的重视,而不是“工作比我重要”。最后,还要说下父母的底线。一天90分钟的手机使用,经常超时,这就规则执行不到位,正是因为规则执行不到位所以孩子才一步步试探越来越过分。父母的底线是什么?规则就是规则,比如法律就是规则,咱作为国民就不能触犯。手机使用时间,这个是现在绝大多数家庭没有做好的规则,真正做好规则并严格执行的家庭,孩子基本上都不会出现手机失控的现象。父母自己是不是也长时间玩手机?这个家庭的原则是什么?这些问题不解决,孩子好不了。父母先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好好谈谈吧,开个家庭会议,说说当前家庭面对的这些具体问题,不是父母一言堂,听孩子说,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去看到孩子的心理诉求,然后再让孩子说说怎么解决问题,父母按照我说的这些原则去逐步设计划实施改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我是宸妈,2021年读书247本、一周至少读4本书的读书人。关注青少年教养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和心理知识。喜欢我的原创文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带孩子出去公园走一走,转一转,让他增进和小朋友的交流,不要老是一个人待在屋子里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内向的性格。可以多和孩子聊天,可以多了解孩子,他可以知道孩子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可能是孩子害怕,有可能是孩子出现了自卑和自卑。}
他把自己繁反锁在屋内,说明一件事情。他打不过你。认为自己受委屈可,就会找个地方自我封闭。处理的方法很简单。孩子有犯错的时候,当时教育的时候,要言简意赅。叛逆期的孩子最怕最烦“啰里八嗦”的教导。本身他就认为自己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了,你再啰嗦的说教,他自然就烦了。既然已经发生吵嘴,姐弟之间吵嘴很正常。孩子永远是孩子。很好哄的。就算他认为自己思想成熟了。但依旧是孩子。投其所好啊!注意,投其所好,并不是他生气之后立马就执行。而是让他冷静下来在进行。他闹情绪的时候,就让他闹,闹够了,心情平静了就可以听进话了。也许一个笑话,一袋零食就能解决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岁孩子把自己关房间里一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