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看米小圈上学记有意义吗》能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一些知识?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三联生活周刊」
作为风靡小学生群体的“明星读物”,《米小圈上学记》的爆火有着得天独厚的“好运气”。
《米小圈上学记》以“塑造幽默形象”为目的和追求,但很遗憾,书中呈现的“幽默感”很多时候并不幽默,而是每每让人觉得有成人插科打诨式的“油腻感”,是品位不高的“油滑”而非“幽默”。
——费祎
01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我对于指导阅读是十分自信的。 我家的阅读主要分为“目读”和“听读”,前者主要是绘本,在接触、细读上千册优秀绘本后,孩子进步很大,也逐渐能够看出哪本绘本好,哪本绘本不好。后者主要是“听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是睡前我根据孩子的语言发展、认知状态亲自编的。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我们还有一个特别的家庭文学小实验,就是编笑话玩,比如孩子编过这样两个笑话:
有一天,一只小鳄鱼在大树底下乘凉,过了一会,一只兔子也来了,他们聊得很开心,成了好朋友。到了晚上小鳄鱼到兔子家做客,晚上睡觉的时候小鳄鱼饿了,抓起什么就嘎嘣嘎嘣啃了起来。早上起床了,咦,兔子的尾巴哪里去了?兔子成了短尾巴了哈哈哈。
从前,有一只兔子去拔萝卜,走着走着突然摔倒了,因为天太热了!然后它就变成了兔子饼干,还是萝卜馅的哈哈哈。
有时候,这笑话是“合作完成的”,比如:
爸爸:我说个搞笑的,从前,有一只鸭子,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摔倒了——
孩子:然后它就变成烤鸭了哈哈哈哈。
爸爸:我也说个搞笑的,从前,有一只鸽子,在天上飞着飞着突然掉下来了——
孩子:然后它就变成鸽子汤了,它掉下来的时候下面正好有一只锅哈哈哈哈。
……
《孩童杰克》剧照
总之,我们的家庭文学教育活动丰富多彩而又成绩斐然。我甚至还写了两篇文章给新手父母介绍经验——《陪孩子读了8年绘本,我总结出这些读绘本的方法》《绘本那么多,怎么才能选出适合自己孩子的书?》。 但我没想到,有着完美亲子阅读体验的我们,在进入自主阅读之后会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年前,当就读小学一年级没多久的孩子带回从同学那借阅的两本《米小圈上学记》,让我给他也买一套的时候,看着那花里花哨的封面设计,我沉默了好一会。出于对孩子阅读品味的信任,我还是说:“好呀,妈妈给你买!”
当一整套《米小圈上学记》《米小圈脑筋急转弯》和各种儿童文学名著、大奖绘本一起摆放在书架上的时候,我每天都有冲动:想把它们一股脑撤下来。但孩子看得不亦乐乎,上学期间,基本上一天看一本,有时候还带到学校去看,周末则一本接一本地看。差不多一两周时间,就把一套书看完了。这期间,基本没有阅读过其他书籍。没多久,我了解到我家孩子的阅读经历,也在全国成千上万个小学生身上上演。
《幼儿园教师》剧照
02
作为风靡小学生群体的“明星读物”,《米小圈上学记》的爆火有着得天独厚的“好运气”。
一是新世纪以来,儿童文学创作理念和家长的教育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创作界从以往重视书写“教育儿童”的作品向“呈现儿童真实个性、情感”转变,“顽童”“坏小子”逐渐占领故事主角,而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形象则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
在日常生活中,当代儿童的个性也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展和包容,调皮捣蛋有时候几乎成为“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代名词。《米小圈上学记》里不爱学习、整天惹是生非的米小圈及他的好朋友们,一定程度上就是顺应了这个潮流,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说,“通过某种契机也成为了孩子们之间的社交方式”,孩子们在阅读、讨论同一本书的过程中,感受着充分的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
二,市场同类书严重匮乏。顽童主题的儿童读物国内外都有,但以第一人称口述写作的不多,我读过的有法国勒内·戈西尼的《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及台湾作家王淑芬的《君伟上小学》。《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写的是法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个小学生的家庭和校园生活, 和我国当前小学生的日常经验在时空上都有距离感,加之该书不止写了孩子,也塑造了众多家长的形象,每个篇章文字较长,情节较为复杂,低年级孩子们不易阅读。《君伟上小学》则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台湾儿童成长小说,对于国内大部分小读者而言,年代和区域的距离感仍然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米小圈上学记》填补了一块市场空白。
三,虽然我国幼儿文学 (适合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孩子阅读的作品)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成绩主要体现在原创绘本这个领域,适合幼儿阅读的高质量儿童小说的创作和出版依然稀缺。 在幽默主题图书这个领域,不妨直接点说,质量过硬,能将纯正的审美趣味融入作品,给孩子们营造健康的价值取向的作品还极少。没有合适的书推荐,就会经常出现小学低年级老师给孩子们推荐《昆虫记》《草房子》等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作品的现象。 这些长篇小说虽属经典,有着极高的口碑和文学价值,但文字量多,内容丰厚,阅读难度大,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难啃的硬馍馍。
《白兔糖》剧照
当然,把《米小圈上学记》的爆火完全归于占据了时代的风口,也是不公平的。看得出,作者和出版方在这本书上非常用心,他们有着强烈的读者意识,很注意“照顾”小读者,在已有的同类读物的基础上,做了许多努力和创新,比如通篇不用生僻词,稍微有难度的词语会特意标注出来,一本书的开头设有“米小圈对你说”,文中还有爸爸或妈妈“偷看”日记的批语,由此形成阅读张力,文末则有作者北猫提供的“作文魔法”等,这些“创新”让众多识字量不多的小读者体会到了阅读的自信,作者和书中人物与读者“对话”的氛围也让小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换句话说, 《米小圈上学记》让小学低年级儿童在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上做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这对孩子们从亲子共读向自主阅读过渡、关注“阅读”这一事情本身,是有一定助益的。
03
但是,不论语言本身,还是人物形象、情节设计、价值取向,《米小圈上学记》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一点,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在朋友圈里做了一个小调研,“你会支持孩子看《米小圈上学记》吗,若支持,原因是什么?若反对,理由又是什么?”
调研的结果是,家长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态度:
一、孩子爱看,就支持他们看。完全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不支持看,压根不买。因为“俗不可耐”,对孩子的阅读趣味是一个坏影响。
三、不支持看,买了也藏起来。原因是:“孩子一看‘米小圈’,就不看其他书了”,“家里的‘米小圈’都被我收起来了”,“如果给我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把‘米小圈’撕得稀巴烂”。
四、不支持看,孩子坚持要看的话,还是会买,但是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会引导他们注意书中的缺陷。

unsplash
总得来说,参与调研的多数家长还是对《米小圈上学记》多有不满。至于我本人,取第四种态度。作为通读了一整套《米小圈上学记》的家长,我的观感如下:
首先,《米小圈上学记》以“塑造幽默形象”为目的和追求,作者想塑造一个“具有超强幽默感的孩子,拥有宽广的心胸和快乐的心境”,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愿景。在书中,米小圈的老师和同学,也每每爱说俏皮话。 但很遗憾,书中呈现的“幽默感”很多时候并不幽默,而是每每让人觉得有成人插科打诨式的“油腻感”,是品位不高的“油滑”而非“幽默”。
《儿童食堂》剧照
“幽默”一词原本是英文humour的音译,最早是林语堂先生译就,在林语堂的解释里,幽默“在于同情于所谑之对象。人有弱点,可以谑浪,己有弱点,亦应解嘲,斯得幽默之真义,若单尖酸刻薄,已非幽默,有何足取?”, 但我们当下很多打着幽默旗号的儿童文学作品,和每年春晚某些让人笑不出来的相声小品一样,注重肤浅、热闹、喧嚣的表层笑谈,沦为“伪幽默”。《米小圈上学记》里有不少这种“伪幽默”。
举一个例子:
我一本正经地来到小神童的床前,对他说:“王聪聪,我代表李黎和车驰还有我自己向你道歉。”
“哼!”小神童没有说话,只是从鼻子里挤出了一个声音。
“为了让你不生气,我米小圈给你鞠躬了。”说着,我向躺在床上的小神童深深地鞠了一躬,“一鞠躬,李黎对不起你。”
我又鞠了一躬:“二鞠躬,车驰对不起你。”
我正准备三鞠躬时,魏老师阻止了我:“米小圈,你这是在做遗体告别吗?”
哪知道魏老师这句话一说,小神童突然呵呵地笑了一声。
说实话,当我看到“米小圈,你这是在做遗体告别吗?”这句话从魏老师口中说出并且小说中的孩子将其当做一种“幽默”时,心里是愕然的, 化用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这幽默像掺了铅的伪币,发出重浊呆木的声音。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该书也有比较深的偏见,比如上边例子里提到的“小神童”形象的塑造。 调皮捣蛋的孩子有独特的魅力,热爱读书的孩子也有其独特的光芒。但在这套书里,对于规规矩矩爱学习的老实孩子,作者是缺乏足够的体谅和了解的。
《小谢尔顿》剧照
此外,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为了刻意制造张力,营造戏剧性,作者也每每着意夸张,很多时候脱离了生活的真实情感和逻辑,比如有一节内容是这样的:米小圈踢球不小心踢昏了校长,本来以为会被开除,结果这一踢让校长住进了医院,发现了以前不知道的脑袋中的肿瘤,意料之外救了校长一命,米小圈自此因祸得福,被选进了校园足球队。事件本身的严肃性被夸张的情节消解掉了,而且,米小圈的父母得知这一事件后的言行,也让人沉默。
老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问道:“米小圈,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呀?”
我一下子就哭了,把我用足球踢伤校长的事讲给他们听。
我越哭越伤心:“听说校长这几天要动手术,他要是死了,我不就完了吗?”
爸爸一听也紧张起来,“啊!这可怎么办呀?怎么办?”
身为医生的老妈却很镇定:“你俩都别急,应该没那么严重,明天我们一起去看望一下校长再说。”
“他要是死了,我不就完了吗?”这句话同样让我觉得愕然。这不会是一个孩子的语言,而是充满了成人的算计。而从家长的反应里,我们也看不出对一个危机中的生命的关心,而只有对自家闯了祸的孩子的劝慰。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这是一套我经常不推荐亲友阅读的童书。我迫切地期待,在幼儿文学领域,尤其是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儿童小说领域,能出现更多的展现新时代儿童真实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作品,让家长和孩子们都能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最后,对于儿童读物的选择,再说几句。当前我国的童书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精品,但图书的丰富也带来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问题。 一方面,我非常认同“儿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读者”的说法,相信、尊重孩子的阅读趣味,但另一方面,我也坚持认为,父母、教师,对于儿童的阅读仍然要有充分的把关和指导,就如曹文轩先生所说的,
“读不读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甚至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而我以为读什么书,却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对于儿童来说,这个问题则尤为重要。儿童阅读,应该是在老师、家长引导和监督下的阅读,借助老师、家长的帮助,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从阅读中感受到美和趣味。”
好在,孩子们自己也是一直在进步中的。就在刚才,此文准备搁笔前,我一脸真诚地问家中四年级的小学生:“听说《米小圈上学记》拍成真人电视剧了,你要不要看一看?”小学生一脸坏笑:“切,现在谁还看米小圈啊,那都是小屁孩看的。”哈哈!这个寒假,他在看《希腊神话全书》。
我知道你“在看”哟~
//延伸阅读
曹文轩
呵护每个孩子的“天生诗人”时刻
孩子们不会写作文,怎么办?
我高考作文满分,但感到很“羞耻”
套路作文看够了!让“不被看见的东西被看见”才叫写作!
人生撒谎“作文”始,我们该教给孩子怎样的写作能力?
明明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是写不好作文?
鲁迅先生谈写作:不要专看文学书
写作的第一个法门:像画画一样观察,摹写身边事物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2-01-22 17:5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米小圈消防安全漫画 出品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高凯)跟米小圈在他的故事里沉浸式学唐诗,再跟这位动画明星一起熟悉消防知识,参加虚拟演习,对于原创动画IP而言,这个寒假此番充满互动的“新玩法”不失为对众多优质儿童内容深度运营的新路径。
《米小圈上学记》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系列,以米小圈日记形式讲述米小圈在小学里既快乐又烦恼的生活,作者北猫。截止2019年底,米小圈图书共售出17亿码洋,成为“现象级畅销书”和“行业爆款IP新秀”。米小圈衍生音频内容目前在各大平台分发,全网播放量250亿+。作为著名的少儿IP,《米小圈》系列动画自上线以来亦是口碑热度双收。
近年来,我国现实题材动画表现亮眼,此类作品表现生活的真善美,在注重作品认证和宣教功能的基础上,重视审美功能的强化,拉近与小观众之间的审美距离。随着其主要角色的代入,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习把握自我,更是方便了各种知识水到渠成的加载。
“米小圈”寒假“新玩法” 出品方供图
以米小圈为例,除了讲述趣味校园故事动画,包括《米小圈动画汉字》《米小圈动画古诗》《米小圈动画成语》在内的米小圈知识动画一经推出也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广泛支持与好评。
这个寒假,集结《米小圈》系列知识内容打造的“米小圈动画放映厅”专题页在腾讯视频推出,一并呈现的,还有多项线下活动及安全知识公益科普。
据了解,此次“米小圈动画放映厅”专题页以《米小圈》知识动画与爆笑专辑为核心,设置“快乐看动画轻松学知识”与“爆笑日常趣味乐翻天”两大内容板块,让孩子们既能快乐地学习中华文化,也能在趣味中提升自己的幽默感与创造性思维。米小圈知识动画由北猫老师领衔打造,沿用米小圈的超级IP形象,将故事和知识巧妙融合,用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呈现出来。
此外,专题页还推出粉丝福利活动,提供免费获赠米小圈精美周边和图书的机会,让小观众获得从学习知识到趣味放松,再到福利获取的一站式体验。
在线上推出专题页之外,围绕《米小圈》IP,还在线下推出了多项活动。举办“V你放映观影团”《米小圈》会员福利放映会,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感受线下大屏观看体验与米小圈舞台剧互动表演,并邀请动画、舞台剧主创现场分享《米小圈》的创作故事。
优秀的动画片对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此番的寒假“新玩法”中,米小圈还将推出消防安全漫画,进一步发挥米小圈在儿童群体中的高知名度与高影响力,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优质儿童内容而言,如何力求相关作品能够实现质变、赢得越来越多的观众,同时成就文化品牌,实现其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挖掘尝试颇显必要。
在知识付费的风口,除了《米小圈》系列IP内容之外,一座兼具内容丰富性、福利性与互动性的“寒假少儿知识岛”同时被打造推出,“知识岛”甄选众多爆款少儿知识内容进行专题推广,还设置“抽知识盲盒”玩法。
融媒体传播格局下,优质的内容在契合时代审美的叙事与表达的前提下,需要开拓更广泛、垂直的受众渠道,促进更完善的体系。
据了解,此次的“知识岛”依据内容被划分为四大剧场,其中包括《霸王龙成长日记》等内容的“万物剧场”主打动植物、天文、微生物等知识科普,包括《趣读名著故事》等内容的“博雅剧场”主打国学诗词,包括《麦杰克绘本故事》等内容的“童行剧场”主打绘本故事和神话、童话故事,由《植物大战僵尸之魔力神卡》等内容组成的“声音剧场”则囊括众多知名IP音频故事。
从成熟IP到知识付费,从出版物到动画、音频,甚至互联网客户端的“知识盲盒”,一系列“新玩法”一方面呈现出业内在少儿知识内容的孵化、运营等层面的不断探索前进,另一方面,优质内容的价值随之不断加持,反过来也是不断进步的市场对高品质内容的呼唤与激励。(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看米小圈上学记有意义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