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福建怎么样这个城市 探索福建福州的城市魅力?

福州——大江、大海、大人物。福州——福建的省会城市,地如其名,是一片派江吻海的“有福之州”。它大江贯穿,通过水路连接福建近1/2的面积,长期是福建重要的交通、贸易中枢。(请横屏观看)▼俯瞰大樟溪与闽江乌龙江段的交汇处,图片源自@视觉中国俯瞰大樟溪与闽江乌龙江段的交汇处,图片源自@视觉中国它沧海横流,港口贸易推动福州走向世界,其外销茶叶一度位列中国第一。它人才辈出,在近代率先接纳海外新思潮,孕育出一大批如林则徐、严复等影响中国的著名人物。▼福州近现代部分名人,制图@白谷/星球研究所大江、大海与大人物齐聚于此,福州究竟是一方怎样的天地?拥有着怎样的传奇?01 缘起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的中东部,其地貌骨架一半为山一半入海。▼福州地形及位置示意,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五虎山、鼓山、旗山等山脉撑起大地的脊梁,(请横屏观看)▼五虎山,摄影师@罗南军485座岛屿点缀出碧海的多姿,(上文数据来自《福州市海岛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福州连江县奇达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489.1平方千米的福州盆地镶嵌在山海间,这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殊为难得,(请横屏观看)▼飞机上俯瞰福州城,摄影师@陈剑峰山海相望、盆地镶嵌,但这还不是福州的全部,因为如若仅有这些,福州将与福建其他大小盆地中的城市不会有太多差异,上天注定要让福州脱颖而出,一股巨大的力量劈山裂石,为福州带来沃土、人口以及通途。02 闽江这股力量便是——闽江。作为福建第一大江,它自武夷山澎湃而下,切穿众多山地、横贯福州盆地,其携带的大量泥沙逐渐在盆地内沉积,福州平原由此而生。福州盆地地形骨架示意,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江水沿途或冲积出江心小洲,▼中洲岛,摄影师@陈捷阳或冲积出船型巨岛南台岛,(请横屏观看)▼南台岛,摄影师@伍加强,标注@杨宁/星球研究所在汇入大海之际,江水中的泥沙则沉积为湿地滩涂,红树林在此郁郁葱葱,大凤头燕鸥在此袅袅娜娜,▼大凤头燕鸥,摄影师@谢菲再加上盆地内肥沃的土地,福州也便成了人类宜居的家园,(请横屏观看)▼嵩口古镇,摄影师@卢鸣浪丰饶的滩涂、满满的海产,鱼虾蟹蚌唾手可得,▼2012年9月2日,福州连江百胜村,渔民们赶海归来,图片源自@视觉中国最重要的是,闽江穿透层层山峦打开了一条进入盆地的通道,让福州“封而不闭”,既能在乱世之中隔绝战火,又能在盛世之中四通八达。于是,当中原战火燃起,一批批移民不断南迁,他们顺闽江而下,到福州寻找新的家园。中原的合院住宅,随移民而传入渐渐形成坊、巷等街道,著名的“三坊七巷”便是其中的一部分。(请横屏观看)▼三坊七巷示意,底图源自@福州名城公司,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民居连接成片,如若一家着火、往往殃及数家,为了隔绝火势,工匠们垒砌出高于屋顶的外墙,人称“马鞍墙”。(福州三坊七巷的马鞍墙,图片源自@视觉中国)▼中原的禅院佛寺,亦随移民传入,屏山之下的华林寺大殿,始建于北宋,为长江以南最古之木构。▼华林寺大殿结构示意,制图@李乾朗/《穿墙透壁》闽江江心孤岛之上的金山寺,注视着日夜奔流的江水,已是千百年岁月。(请横屏观看)▼闽江孤岛上的金山寺,摄影师@蔡胤霖中原的水利技术,在福州也得到应用,为灌溉耕地而开凿的西湖,得水之灵动。正所谓“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出自宋代陈轩《冶城》,描写福州,不特指西湖),又或是“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出自宋代辛弃疾《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福州西湖,摄影师@陈捷阳不断增加的移民,推动城市的层层壮大,西汉建设“冶城”、西晋建设“子城”,唐末建设“罗城”、后梁建设“夹城”,北宋建设“外城”、明清建设“府城”,福州城的千年文脉一以贯之、不断叠加,实属罕见。一次又一次的筑城,遗留下众多护城河,河道两岸遍植榕树,整座城市如同巨型园林。其中的榕树王,树龄大约千岁,树冠荫蔽约1300㎡,相当于10套130㎡的住宅面积。(请横屏观看)▼福州榕树王生态图解示意,位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周围的屏山、乌山、于山逐渐被纳入城区,加之乌山的“乌塔”、于山的“白塔”,福州三山两塔的城市名片,被世人传颂千年。▼于山的白塔,摄影师@雾雨川总计六次拓城史,还沉淀出诸多福州的雅称,如因三山两塔而得名“三山”,因满城榕树而得名“榕城”,这一切大多归功于运送移民至此的闽江。闽江本身也成为,福州风光的一部分,作家郁达夫曾盛赞闽江道“扬子江没有她的绿,富春江不及她的曲,珠江比不上她的静。”(出自郁达夫《闽游滴沥》)而闽江为福州带来的远不止于此,闽江的流域面虽不及黄河的1/10,年径流量却为黄河的1.25倍。放眼福建,漳州、兴化、泉州、福州四大平原,只有福州平原拥有可以负载吃水巨船的闽江。(请横屏观看)▼图为闽江,闽江的年径流量为晋江的11倍以上,摄影师@陈捷阳闽江无数支流延展入群山,流域面积占到福建的近一半,客货沿江而下或溯流而上,便利的内河航运拉近福州与中原王朝的距离,通达的海洋交通又可以沟通世界,福州统领福建的地位由此奠定、无可撼动。▼闽江流域水系示意,闽江的流域面积为晋江的10倍以上,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以江河为纽带,人口、货物在福州汇聚,并孕育出丰富的文化。▼上下杭,古代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摄影师@陈永诚每逢端午,龙舟赛起,甚至挑灯夜战。▼福州长乐三溪村龙舟夜赛,图片源自@视觉中国福州脱胎漆器、软木画、寿山石雕享誉全国,现在都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软木画雕刻,摄影师@陈暖人们唇齿之间品尝着以鱼肉包裹猪肉馅而成的“鱼包肉”(鱼丸),▼福州鱼丸,图片源自@视觉中国以煮沸的鸡汤,冲泡新鲜海蚌而成的鸡汤汆[cuān]海蚌,▼鸡汤汆海蚌,图片源自@汇图网还有集山珍海味于一坛的佛跳墙,以海参、鲍鱼、鸡鸭、鸽蛋、笋尖、香菇等30多种食材文火煨制而成。正所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上文出自民间俗语,下图为佛跳墙,摄影师@陈暖)▼可以说,江河奠定了福州城的发展基础,影响了福州的文化面貌,而其后海洋接力江河,把福州推向一个新的高度。03 沧海早在大约5000年前,福州的先民便以海为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昙石山文化”。而许多学者也普遍认为,如今遍布太平洋、印度洋的“南岛语族”很可能是从包括福州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出发,在茫茫大洋中开枝散叶,繁衍生息。▼(昙石山文化中的陶塔式壶,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官网)至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启了一场中国古代史上前无古人的远洋征程。福州,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郑和七下西洋,几乎都选择在福州驻泊,大批福州籍水手活跃在船队之中,驾驶福州出产的宝船驰骋海上,(请横屏观看)▼郑和七下西洋路线示意,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世界各国的船只,则沿海上丝绸之路,向福州而来,人们建造罗星塔导引船只,后世更传闻远道而来的海外船员,遥遥一见罗星塔,便开始为到达中国而欢呼,因而此塔也被称为“中国塔”。▼罗星塔,摄影师@雾雨川明代还增修福州府城,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修建者在屏山之巅,树立起遥望大海的城楼,作为建设的“样板工程”即镇海楼。▼镇海楼,为现代重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在海洋的召唤下,福州人纷纷登上货船、出海经商,众多的商号建筑随之涌现。(请横屏观看)▼图中央为三坊七巷的南后街,街道两旁遍布店铺,摄影师@林双伟各地的行商之人,为方便同乡之间聚会、互助,陆续在福州设立会馆,其融合多方的建筑元素,装饰奢华。▼福州古田会馆,始建于1915年,摄影师@蔡胤霖近代,列强入侵、国门洞开,福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一,罗源湾、定海湾、马尾港、福清湾等18个福州港湾自南向北排列,来往船只川流不息,▼连江大山灯塔,摄影师@蔡胤霖外国商人、传教士等洋人在仓山一带建设教堂、领事馆达17国之多,▼位于烟台山的美国领事馆旧址,摄影师@蔡胤霖中国1/3的茶叶从福州出口,尤其是茉莉花茶,销量居全国之首,福州一跃成为世界茶港。▼福州长龙茶山,图片源自@视觉中国活跃的进出口贸易催化城市与产业的变革,福州以老城为政治中心、台江发展为商业区、马尾发展为工业区“组团式”城市布局初步显现。▼现代福州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晋安区的鼓岭还被西方人开发为避暑胜地,约1300岁的柳杉王在此挺立,网球场、游泳池、疗养院万国公益社等设施、机构一应俱全,▼鼓岭,摄影师@陈捷阳福州马尾一带则设立船政,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蒸汽船、第一艘钢制炮舰、第一艘木质二等巡洋舰、第一架水上飞机均在此诞生。作为中国当时最大的造船企业,其总计制造的40余艘舰船,约占全国造船总吨位的82%,一艘艘近代化舰只铸成中国海防的半壁江山。▼近代福州建造军舰的海防力量图,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围绕造船,木模厂、铸铁厂、锅炉厂、轮机厂和水缸厂等一系列配套工厂也随之而生。船政局附设的飞机制造工程处,更是我国最早的飞机制造厂,中国近代造船业、航空业的技术基础也由此奠定。▼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摄影师@视觉中国进入新中国,福州更是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福州马尾港,图片源自@视觉中国如今,站在福州的海岸边放眼望去,蔚蓝的海面上漂浮着数百万排列有序的网箱,富含营养的海水如同肥沃的土壤,网箱中养殖的鱼虾如同放牧的牛羊,这便是福州的“海洋牧场”。(请横屏观看)▼福州连江县安凯乡沙澳村,摄影师@刘剑聪海陆之间的风能也得到充分利用,一片片“风车田”横空出世,▼风力发电机组在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巨大,摄影师@赵高翔福州港更是成为沿海20个枢纽港口之一,与全球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港口展开贸易往来,(请横屏观看)▼福州江阴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近年来,中国唯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旅游节,连续在福州举办,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浩瀚大海让福州从中国东南的枢纽升级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之一,而这背后所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不辞辛劳的福州人。04 福州人战国时期,越人南下与当地的闽人融合为闽越族,▼闽越国卷云箭镞万岁纹瓦当,制图@杨宁&白谷/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之后,因战乱多次大规模南迁的中原移民又与闽越人融合形成“新福州人”,这些新福州人并非就此偏安一隅,而是心怀天下、积极入仕。▼正谊书院,是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为闽浙总督左宗棠创立的“正谊书局”,摄影师@陈捷阳家国,深深扎根于福州人心中,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更会挺身而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面对外侮入侵,福州人林则徐率领军民奋起反抗,魏源在他的影响下,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观点。▼林则徐纪念馆中的树德堂,正中间为林则徐雕像,摄影师@陈捷阳其后,闽浙总督左宗棠与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继承林则徐未竟之事业,在福州设立船政,开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先河,与此同时,还专门设立用于培养人才的船政学堂,实行“厂校一体”的办学制度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创举。粗略统计,中国近代约60%的海军军官出身于福建,人称“闽系海军”,邓世昌、刘步蟾、萨镇冰、陈绍宽等等皆是如此。▼福州昭忠祠,纪念中法马江海战、甲午海战中阵亡将士的祠堂,摄影师@王秉瑞从船政学堂走出的毕业生还有著名翻译家、教育家严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的高鲁等等,他们在各个领域开拓,引领中国风气之先。▼中国船政文化纪念馆中船政风云人物的塑像,图片源自@视觉中国近代海防事业之外,一批又一批心怀大义的福州人奋战在救国的第一线,1911年黄花岗72位烈士中,23位是福州人,1919年福州人林长民(林徽因之父),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率先向公众披露巴黎和会内幕,五四运动由此点燃。1920年,福州人刘崇佑资助周恩来等人赴法留学,1945-1949年,福州籍海军将领李世甲、林遵分别率领舰队接受日军投降、光复台湾,接收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李世甲故居,摄影师@陈捷阳此外,还有末代帝师陈宝琛、被视为报界先驱的林白水、发明“侯氏制碱法”的侯德榜、以及建筑师林徽因、作家冰心等都是福州人。▼螺江陈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是陈宝琛所在的陈氏家族的宗祠,摄影师@陈捷阳虽然福州人才辈出,但是清末民初的动荡依然逼迫成千上万的福州人奔赴海外谋生。▼福州城老照片,清末民国时期福州民居多是简陋的木屋,极易失火,被称为“纸褙福州城”,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图片源自@视觉中国这些出走的同胞凭借吃苦耐劳的奋斗逐渐积累起财富,海外甚至出现了以“新福州”“小福州”命名的城镇。待到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他们又怀揣着赤子之心纷纷回乡投资、反哺故土。▼画面中的高楼为海外华人投资建成的融侨中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福州人在为新中国作出卓越贡献,譬如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邓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建国以来的中国两院院士之中,福州籍达到74位,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上文数据来自中科院福州基地)▼福州大学城,摄影师@罗南军数千年来,福州人在这片山海中建设家园、开拓创新,才让今日的福州更显深厚底蕴。如今,福州GDP已跻身万亿俱乐部,重回省内经济第一大城市,并进入全国20强。▼五虎山与福州城,图片源自@视觉中国桥梁跨江越海,连接四方,▼罗源湾特大桥,摄影师@王秉瑞海峡奥体中心、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等各类文体设施包容四海。▼(2021年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图为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图片源自@视觉中国)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闽江河口湿地公园、五虎山森林公园、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长乐国家森林公园、灵石山国家公园等公园林立、郁郁葱葱。19千米长的“福道”在青翠的城市中临空而架,是全国最长的城市森林步道,▼福道,图片源自@图虫网当城市建设与古树相冲突时,福州人也一定会为古树留出生存空间,▼福州,航拍一棵大榕树矗立在十字路口道路正中间,构成了“榕城”一处别致的景观。该路口为八一七中路、古田路交叉口,图片源自@视觉中国还有作为中国第一个设立温泉专门管理机构的城市,众多的温泉为福州博得“中国温泉之都”的美誉,▼福州市潘渡乡贵安村温泉,摄影师@朱庆福回首福州往昔,闽江与大海赋予它前行的方向,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又让它脱胎换骨、焕发新生,而眺望未来,在鼓山之巅,林则徐曾题过一副对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也许正是福州人这份胸怀支持着福州走向明天,走得更远。(请横屏观看)▼福州盆地,摄影师@陈捷阳全文完,感谢阅读。本文创作团队撰文:虎啾图片:儒雅随和地图:郑艺设计:杨宁、白谷封面摄影师:蔡胤霖、视觉中国审校:丁昊、陈志浩、刘翔宇、撸书猫、牛面面、Xxxihannah本文特约合作单位: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参考文献】[1]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市志[M]. 方志出版社, 1998.[2]周永春. 福州近代建筑史[M]. 科学出版社, 2017.[3]阮章魁. 福州民居营建技术[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星球研究所以地理的视角,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THE END···}
福州本地女,现居上海。回福州隔离中。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吧~1、经济发达2020年时,福州市GDP破万亿,位列全省第一。去年,单是一个福州鼓楼区的人均GDP就排在了全国第六;要知道,上海徐汇区也不过才排在第23名而已。此外,整个福州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远不能和其他城市相提并论,更何况是经济体量。但即便如此,福州也从没拉过后腿。而整个福建的人均GDP也排在全国第四的位置,就在上海、北京、江苏的后头,排在了浙江和广东的前面。早些年,由于地位敏感,所以一直压制经济发展。这五年算是正式腾飞吧,相信未来福州只会越来越好。2、房价高、薪资低这点算是老生常谈了,就不展开说了。3、娱乐活动丰富我早先曾北上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由于水土极度不适应,又重新回到了榕城。前些年,看电视剧《三十而已》时,当看到王曼妮结束沪漂启程回乡的那一段,莫名感触很深。更多的感受来自于感恩。作为当时从一线城市回归家乡中的一员,我最庆幸的是——我的故乡依旧对我有求必应。我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甚至是娱乐活动都没有因为我离开了一线城市而被打乱。身边也不乏从一线城市“退役”回流的朋友,甚至还有漂遍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海归,而那些从一线4A公司里跳脱、党媒的系统里离开,回来也并未感到水土不服。如今定居上海,偶尔回到福州还是会倍感亲切,它在给我无限的选择和自由的同时,又成为让我勇敢走下去的原因。4、夏天、台风、芒果树福州人对于夏天的记忆大概就是台风、芒果树,和枝繁叶茂长成一片天的榕树。福州人爱榕,宁可耗费数倍资金绕路修建,也要保护一颗古榕。来上海前,我在华林路上工作。那颗伫立在街道中央的古榕,真是最好的回答。去年在上海遭遇台风,所有人都被吓得要死,唯独我倍感亲切。那是属于福州的记忆哈哈哈。5、环山雾绕的建筑很多人总拿福州和厦门作对比,我虽是福州本地人,但每年在两座城市待的日子几乎相同。我对两座城市都拥有感情,它们都有各自的美。厦门的建筑风格多以嘉庚建筑、红砖古厝为主题,极具闽南特色。福州早期受江浙的印象较大,大部分的古建筑风格都偏徽派。6、忘不了的闽菜闽菜以福州菜为主体,可惜受众相对小,且食材昂贵又耗时,在外地想找到一间正宗的闽菜馆真是太难了。在上海去过的闽菜馆,基本和我想象的都不太一样。7、茶和汤的执念”无汤不成席“是福州人的餐桌礼仪,宴请宾客席间至少上三道汤,道道都是山珍海味。茶桌上就更是没有谈不成的生意,对于一斤十几万的天价茶,大部分人可能都会觉得惊讶,但在福州人的茶桌上,倒是种常态。8、其他一些很多地方在过年过节时,开口的贺词都是”恭喜发财“,在福州,我们只说”平安欢喜“。我觉得这是一种有关人生态度的古老智慧,这些年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起这些。前段时间重温《欲望都市》,看到电影画面中的福州超市真是太亲切了哈哈哈哈!}

2023-08-11 08:38
来源:
虎妞纵横天下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福州能够带领福建省崛起吗?
福州能否带领福建省崛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回答。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作为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福州在福建省的地位和影响力非常重要。然而,福州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福州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虽然福州的经济总量在福建省内排名第一,但人均收入和城市化水平都还比较低。同时,福州的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其次,福州的辐射能力有限。作为省会城市,福州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缺乏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这不仅影响了福州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福建省的发展。
然而,福州也有一些优势和潜力。首先,福州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战略地位。其次,福州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完善的教育、医疗体系,这对于吸引人才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福州能否带领福建省崛起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探索。如果福州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提升自身发展水平,那么它有望成为福建省崛起的引领者。当然,这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怎么样这个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