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昌市地理位置怎么样 了解金昌市的经济、文化和旅游资源?

(来源:金昌日报)
金昌,南依巍峨起伏的祁连山脉,北接广阔无垠的腾格里与巴丹吉林沙漠,是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塞和古丝绸之路的商陆枢纽。在工业生产占绝对主导地位、城市人口不多、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等条件下,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艰难起步,并获得了长足发展。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一张张金灿灿的城市名片铸就了城市之魂,“中国镍都、西部花城”这一旅游品牌正迸发出诱人的城市魅力。金昌人以敢为人先的胆略、创新发展的理念,造就了惊艳西部、壮阔美丽的戈壁花城,成为丝绸之路旅游黄金带的新亮点。
如今,金昌正在成为一个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2021年1~7月,全市共接待游客268.8万人次,同比增长55.6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43.56%。“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被确定为甘肃省重点建设的19个大景区之一,金昌荣获甘肃省“香草花卉生态旅游创新奖”,跨入全国宜居城市百强行列。
重资源 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金昌是一座“点石成金”的有色金属王国。60多年镍钴工业的发展,不仅积淀了鲜明的镍钴工业文化,也留下了许多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的工矿业遗迹——国内最大的人造天坑金川露天矿老坑,以及亚洲最长的地下主斜坡道,相继开发打造的金川科技馆、镍都开拓者纪念馆、金川国家矿山公园等纪念场馆与景点,为发展工业旅游奠定了基础。
金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丝路古城。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有人类原始社会母系氏族仰韶文化鸳鸯池遗址,有东周青铜时代末期沙井文化三角城遗址,有揭示古罗马军团失踪之谜、被称之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活化石”的骊靬遗址。千年古刹圣容寺更是誉满河西,东晋圣僧刘萨诃云游至此,留下“瑞像预知天下大事”的神秘预言,敦煌莫高窟许多洞窟的壁画上都有圣容瑞像和圣容寺的记录,隋炀帝到此拜谒、唐玄奘坐禅讲经等传奇故事串联起金戈铁马的历史烟云。甘肃唯一保存完整的唐代佛塔——圣容寺塔,则是一处集文物古迹、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游览胜地。红西路军鏖战永昌、浴血奋战的红色遗迹,让缅怀先烈的人们一次次领略那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巍巍祁连横亘千里,金昌境内及周边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冰川雪峰与森林草原遥遥相望,平原绿洲与戈壁大漠交相辉映。“永昌八景”令古今名人雅士流连忘返,云庄铺翠、天山积雪等祁连盛景展现了生态母亲山之美。游人来此,可在亚洲最大的皇家军马场感受策马奔腾的豪迈,也可到中国最美丽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冲浪探险,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作为前往巴丹吉林最便捷的通道,金昌已成为体验沙漠之旅的桥头堡。
悠久的历史馈赠了金昌众多的文化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它绿色美丽的自然环境,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虽然独具魅力,但金昌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让这座城市与新时代的发展同行?我市结合区位、资源优势,编制《“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10余部,发展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3个,建成金昌植物园、玫瑰谷、龙首湖、金川国家矿山公园、车辘沟石林等一批特色景点;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初步形成了以紫金花城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旅游、以神秘骊靬景区为核心的文化古迹旅游、以“火星1号基地”为核心的科普研学旅游“三条精品线路”。各类特色资源串点成线、串珠成链、串联古今,高起点打造了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抓项目 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项目是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抓手和有力依托。
紫金苑景区作为甘肃省“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核心景区之一,是金昌以旅游业为重点,培育新的增长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重点项目,也是金昌游玩打卡的不二之地。
紫金苑景区西侧的玫瑰谷项目,景区内似锦繁花相互映衬,湖光水色相映成趣,成为金昌的一处绝美风景。
大气蓬勃的金水湖,精致玲珑的金川公园,娇艳浓烈的植物园,百花争艳的北部生态长廊……给刚硬如铁的工业城市抹上了别具一格的浪漫色彩。
还有“中国美丽田园”新城子七彩花谷、万亩油菜花海,中国富硒藜麦之乡——东寨镇万亩藜麦种植观赏基地,构织出一幅独具特色而又浓墨重彩的西部风情画卷。
如今,“中国镍都、西部花城”的旅游形象品牌在全国叫响,绵延不绝的花事让慕名踏访的四海宾朋由衷赞叹:好一座浪漫花城!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项目是基础,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我市按照“旅游+”的理念,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科普、农业、体育等各业态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衍生新产品、新业态。
中国首个航天实景生存体验基地——“火星1号基地”,让大漠赏月、火星漫步、逐梦太空不再遥远。
“太空C计划”、火星生活节、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等品牌活动,让金昌变得更加活力四射、温馨无限。
气势恢宏的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巍然矗立,将矿山环境治理、矿业遗迹保护、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体育娱乐融为一体,让前来观赏的游客们叹为观止。
“文化集市”生产基地、“文化集市”固定经营点、外贸文化企业推动了手工地毯、书画装裱、装饰品制作等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卍”字灯俗、永昌制陶等一批历史再现、活态传承文化游乐项目,积淀了深厚而特色独具的文化。
《骊靬神韵》《花语》等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剧目,《天将雄狮》《骊靬情》等具有金昌历史文化背景的电影,打造了“旅游+文化演艺”新模式。
同时,我市积极发展特色花卉经济作物和中草药种植、苗木繁育产业,打造大地艺术风景和车窗景观走廊,发展赏花休闲、田园采摘、农事体验、民俗游乐、养生度假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形成了陈家沟文昌园、大漠营盘等一批乡村旅游新亮点。
展魅力 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供给
今年4月12日,红色音乐剧《焉支花开》在金昌大剧院进行了第一场展演。该剧是为讲好西路军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而创作,通过音乐、歌唱、快板、舞蹈等表现形式,再现了红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感人场景。该剧的成功创演对于扩大金昌知名度,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6月20日,在二次打磨提升的基础上,红色原创音乐剧《焉支花开》赴兰州参加“建党百年·春绿陇原”百部百场文艺展演,并在我市成功上演22场次,观剧人数达18000多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文艺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结合点,在我市全面铺开。
近年来,我市编创演出剧目2部,推出具有金昌文化背景的电影4部,近100件文化艺术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赛中获奖。创排的现代大型舞剧《花语》荣获甘肃省优秀剧目展演三等奖,红色题材音乐舞台剧《焉支花开》首演成功,联合摄制的甘肃省首部扫黑除恶主题电影《刑警本色》上线首映,电影《者来·来者》完成公映。由本土作家参与创作编剧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热血军旗》获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由金昌画家参与创作的巨幅国画《千秋敦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这些特色品牌、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与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活跃密不可分。今年以来,围绕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我市以“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为主基调,策划开展了6大系列、30个分项、91场次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达8.3万人次。通过一场场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着百姓的文化生活,让百姓幸福指数在笑声中攀升。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为百姓的文化生活添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更是让文化春风温暖了镍都。2013年,金昌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甘肃省首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图书馆3家、文化馆3家、美术馆3家、博物馆3家,市县区“四馆”拥有率均达到100%。全市12个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上等级率100%。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2019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在第三方测评中排名全省第四。金昌市博物馆连续3年在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中获得“优”等次,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4名、市州第3名。
挖潜力 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发展旅游不仅要做项目,更重要还得包装宣传,让金昌品牌在全国叫响。
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19场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引领金昌婚庆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集体婚礼也成为金昌旅游对外宣传推介的靓丽名片。
每到活动当天,紫金花城便聚集了前来观看的各界群众。来自国内的多家媒体,如人民网、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旅游报、凤凰网、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对集体婚礼进行采访和宣传。活动的报道也让更多人知道了金昌,了解了金昌,爱上了金昌。
骊靬文化旅游节、香草美食文化旅游节、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金昌国际马拉松赛……我市以节会活动为龙头和引爆点,带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步入快车道。
组团参加“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深圳文博会、“丰收了·游甘肃”和“环西部火车游”等宣传推介活动,我市持续扩大文化旅游影响力。携手凤凰网、携程网、途牛旅游网等网络媒体开展专项宣传,我市荣获途牛旅游全国旅游口碑甄选“最具潜力旅游目的地”。
文化与旅游携手,产生“叠加效应”,一系列文化旅游节赛品牌正在成为“生金孵银”的有效载体,大美金昌好声音不断、好戏连台、精彩纷呈。金昌乡村旅游产品被纳入全省15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产品,研学旅行线路纳入河西五市旅游联盟线路产品,永昌红西路军纪念馆纳入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火星1号基地”被评为新甘肃十大必去好评旅游景区,入选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
当金昌的名气叫响全国,大量游客涌入的同时,也考验着这个城市的综合接待能力。事实证明,金昌,有这个实力。
——马家岸羊肉美食街、永昌钟楼小吃城等特色文化美食街区,“羊先生”羊肉系列美食、七彩饺子宴、永昌老馆子等特色餐饮品牌,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花房厕所、胶囊厕所……风格独特的旅游厕所不仅方便了游客和市民,更成为花城金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市共建成旅游厕所96座,荣获“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和甘肃省“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奖”;
——推进旅游床位工程,全市旅游住宿企业达到203家,接待床位数达到12421张,星级旅游饭店27家,接待床位4027张;
——金武、金永、金阿高速及县乡公路,打通了各乡村旅游景区(点)道路;
——建成旅游集散中心2处,发展旅行社总社13家、分社10家;
——培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企业44家,品类繁多的特色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和甘肃旅游商品大赛中屡次获奖;
——开通“金昌号”旅游专列和直飞北京、西安、兰州、成都、上海、青岛、乌鲁木齐等地的航线;
……
大美金昌、风景如画,人在景中、城在花中,抬头见花、举足亲水。以即将举办的黄河文化产业投融资促进活动暨金昌市文旅产业投融资对接会为新的起点,金昌将抢抓机遇、砥砺深耕,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努力让金昌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形象“靓”起来,奋力书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记者 孙彩霞
部分图片由金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编辑:杨 玥
责编:马丰友 闫婷婷
关注金昌日报
扫描下载
今日金昌APP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这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河西走廊重镇、丝绸之路名城。三角城遗址的断垣残壁,可以触摸到先秦时代。蜿蜒曲折的御山峡,藏着丝路名刹,留着历史遗迹;屹立不倒的钟楼,见证着永昌的历史变迁……金昌,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因盛产镍被誉为「中国镍都」。如今,已经华丽转身,成为一座紫金花城。准备好了嘛,今天带你走进金昌,走过雪山与草原,走过戈壁与沙漠,走过村庄与城市,探寻丝绸之路上金昌之美!一座博物馆,最能反映这个城市历史文化发展金昌市博物馆现有馆藏历史文物 1500 余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 174 件(套)。以东周时期镶绿松石凤首金耳环、龙纹铜镜,东汉青铜马、魏晋画像砖,明代鎏金铜菩萨等为代表,特别是类型繁多、工艺精湛的沙井文物,在国内独树一帜。民俗展品 300 余件(套),古生物化石 100 余件。一边是巨大的矿坑,一边则是美丽的金昌市区金昌市位于河西走廊的东段、祁连山的北麓,是西南与青海搭界,西北与内蒙古接壤,是我国著名的「镍都」,其镍产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均占我国的 90% 以上,是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金昌市的金川国家矿山公园,是金川开采镍矿的露天矿老坑,也是「镍都」创业者淘出第一桶金的地方,2009 年成为国家矿山公园。站在公园最高的观景平台,凭栏远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个巨大的矿坑。这个矿坑长达 1300 米、宽约 700 米,深约 310 米是目前中国最深的人造天坑,甚至比世界上最大的天坑景观——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坑口直径约 600 米)还大。金川国家矿山公园是镍矿开采者通过几十年的矿业开采、生产加工及相关矿业活动研究,在取得许多重大成果的同时,留下的丰富矿业及人文遗迹,露天矿老坑、龙首山西部斜坡道、井下巷道、尾矿库等都是中国矿业开发历史上奇迹见证。冬日下的金川峡水库,更多了一份静谧与圣洁祁连山山区的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汇集于皇城水库和西大河水库,通过天然河道或人工渠道注入下游的金川峡水库,生态纯净的祁连山冰雪融水如圣洁母亲一般常年滋养着这一片土地上。当冬日的阳光洒向湖面时,世间万物瞬间沉静,让人无法移开双眼,虽然这里被不久前的雪盖住了水面,但依然挡不住她的魅力。来到在这片纯净之地放空,漫无目的地游荡着,身心得到净化,此时所有的思绪及烦恼似乎都抛到山的那一边了。洁白的天鹅便从遥远的南方跨越千山万海躲在这里栖息过冬,远远望去,墨蓝的湖心泛起点点白色,划过水面的时候形成一道美丽妖娆的弧线,美丽极了。永昌古城从古至今,保护着一段绵延 220 多公里的汉明长城遗址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岁月磨砺,但在永昌的汉明长城遗址,依然能看出长城的坚固和傲人的气势,仿佛建造长城的过程就是将古人坚韧不屈、顽强抵抗敌人的豪迈灌注其中,将中华民族的血液融于其中,凝聚起了世代中国人民的优秀品格。武当山是中华名山,但全国以武当为名的山可不只湖北一座武当山是中华名山,一般特指湖北十堰的武当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但全国以武当为名的山可不只湖北一座,福建的泉州、甘肃的金昌、河北的邢台、江西的龙南等地都有武当山,这些山虽不及湖北武当山的名气,但也皆非泛泛之山,金昌北武当就是其中之一。永昌的武当山在当地又名金山或北武当山,它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属于北海子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曾是明、清两朝道教、佛教文化重地,山中尤以道教建筑居多,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文化名山和宗教圣山。历史上武当山里的寺庙和道观众多,始建年代有先有后,盛唐时期曾有慧妙法师奉旨在此敕建金川寺,凿池引水,始创道场。明清发展至鼎盛时,此区域佛寺宫殿达到一百五十七间,连绵方圆六里,集古建精华于一隅,合善男信女为一统,规模宏大,香火鼎盛,视为「河西禅林」。永昌北武当,虽没有湖北武当山的名气,但依然不影响它在金昌人民心中的地位,但凡有朋友自远方来,永昌人便会带他上武当山爬山、观景、礼佛,站在南天门前,凭栏远眺,美丽的永昌山河尽收眼底,蓝天、碧野,鳞次栉比的建筑群落、苍远雄浑的祁连峻峰,无不让人感到亲切和自豪。红西路军的革命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座丰碑增添异彩纪念馆位于永昌县城北郊北海子公园东侧校场山南坡,坐北向南依山傍水,由纪念碑、纪念堂、烈士墓、陈列室及管护用房等建筑构成。馆藏文物 200 余件。陵园门「革命烈士陵园」,背面书「浩气长存」,挂「永昌保卫战纪念馆」门牌。第一台阶两侧陈列室里陈列红西路军征战永昌时部分遗物、图片及史料。纪念碑竖立在第二台阶中央,碑高 10.18米(寓意 10 月 18 日),宽 1.936 米(寓意 1936 年),徐向前元帅为纪念碑题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的碑铭。纪念碑右亭为纪念牺牲在永昌境内的千余名红西路军烈士所立。左亭为牺牲在永昌的红西路军九军二十七师师长刘理运烈士所立。纪念堂位于第三台阶上。时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魏传统为纪念堂题写「革命烈士纪念堂」匾额。纪念堂右侧为西路军烈士墓。左侧为 1951 年在皇城滩剿匪战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八师杨玉山等十八名烈士墓。纪念堂通过大量的实物、照片、油画、沙盘模型等艺术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红西路军指战员鏖战永昌 40 余天的光辉历史,揭示了红西路军指战员「顾全大局、服从命令,生命不息、战斗到底,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顽强不屈、忍辱负重」为主要内容的红西路军精神。以金川镍钴铜金属提取为案例,展示中国镍钴科技发展成果金川科技馆是 1997 年 7 月由甘肃省委命名的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是大型国有企业——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展示建设成就和发展历史的一个「窗口」,同时,又是对员工和青年学生进行科普宣传、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这是时任科技部主任方毅的雕像。馆内设有金属展示厅、地质展示厅、矿产资源展示厅、采选冶工艺厅、循环经济厅、金川集团科技展示厅及多媒体信息中心等,通过 560 多种金属及矿产资源实物样品、近 30 座采选冶工艺流程等模型(模具)、240 多块图板、50 多块实景图片和沙盘,并辅以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展示了人类金属工业发展史和中国镍钴工业成就。一抹黄土、一块陶片,诉说着2000余年前的记忆三角城遗址,河西地区最早的、唯一的先秦时代城址,庄稼地环绕的遗址。站在断垣残壁前,触摸着厚厚的黄土,吹着西北的风,回望遥远的先秦时代。三角城遗址位于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遗址是于1924年被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的,建国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多次进行考古发掘,包括4个墓群、城址,以及房址、窖穴、祭祀坑等,占地面积达430万平方米,先后出土石器、陶器、青铜器、金器、铁器、骨角器、毛麻织品、贝币等文物3000余件。三角城遗址是甘肃河西地区同类遗址中唯一经正式发掘的遗址,出土器物精美独特,文化堆积层深厚,延续时间较长,属于青铜时代沙井文化遗存,是西周至战国时期月氏(或乌孙)民族修筑的大型聚落遗址,是了解先秦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历史内涵的一座宝库。三角城遗址经历了数千年的日晒风吹雨淋,尘封在田野之间,伫立在这片土地上,古朴、原始,散发着古老的味道。走进金昌花文化博览馆,了解关于花的结构、形态和演化历史「花之序曲」,由「紫金花厅」和「且听花语」两个展区构成,展示了花的生命力、感染力以及花的起源、成长与价值。「千古流芳」,从历史的长河中探寻迷人的花文化故事,领略花的姿态之奇美、文化之丰韵「花意栖居”」包括「大漠芳途」、「欧陆馨巷」两个展区,通过展示地中海式小镇场景及具有我市地域特色的植物,在花和城市之间架起虹桥。金昌花文化博览馆的建设犹如点睛之笔,将「镍都」粗犷的地域特征与柔美花文化相碰撞,为金昌这座崭新的城市注入了文化内涵,也使「紫金花城」成为了金昌靓丽的名片。文字
徐嘉图片
游走旅行的摄影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金昌市地理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