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孩子受到挫折时应该怎样教育怎么办?

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以为动机而激发,有时候是由于某件事情会让我们感到满足和愉悦,有时候是被这件事情本身之外的因素而引发。孩子容易放弃某件事情,往往表明孩子对这件事情的动机不够强大。有个小女孩儿参加了钢琴比赛,却没有晋级。她很用功,一直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但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她在现场就哭了,难过以及挫败感很快的向她袭来。她哭丧着脸,激动地向爸爸妈妈诉苦,说再也不要练琴了,并且不时的双手紧握拳头,一时难以自己。她拒绝练琴将近半年,在那段时间,爸爸妈妈不断苦口婆心地屡屡相劝,废了大把劲,最后钢琴老师家访,终于说服了她继续练琴。孩子容易放弃,在于孩子第一时间无法让自己看到完成的那一道曙光。那如何让孩子度过挫折期,不轻易放弃这件事情呢?第一,挫折感很自然,但是可以给自己的挫折感设定一个期限。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给负面情绪设定一个事件期限,即使很小的孩子也可以尝试。当孩子感到沮丧、伤心、难过的时候,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期限,到了这个时间就要努力让自己积极起来,主动起来,不要再陷在负面情绪中。第二,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挫折感是很自然的,特别是强调这些感受不会只发生在自己身上,身旁同样有许多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遭遇不同的挫折。只是我们可以决定是否被挫折打倒而裹足不前,或消极逃避放弃。第三,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输赢也一样。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弯路、失败、碰壁,只有这些才会引起人们的反思、警醒。引导孩子不要极端的认为不是赢就是输的认识里,在这样极端的思考中,孩子就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窠臼里,引导孩子多关注过程,会发现在输和赢之间还有许多的形式存在。第四,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思索各种挫折出现的情境,比如努力练习了一年的钢琴,却被强劲对手从名单中刷掉;非常努力地学习,考试成绩却差强人意。让孩子思考自己的挫折感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种自我了解的成长过程。每一次的觉察和省思,对于孩子面对压力与如何解释自己的表现上,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请记得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强调结果。让孩子看见过程,仔细研究与讨论每个细节在未来可以调整的地方,这样即使面对压力和挑战,孩子仍然可以从容面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受到挫折时应该怎样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