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吃益生菌会有依赖性吗不会有些晚了?


家长们对益生菌的执念,可以说很重了。宝宝拉不出便便,吃益生菌;宝宝拉稀,吃益生菌;宝宝肚子痛,吃益生菌;宝宝胃口不好,还吃益生菌......
在“该不该给孩子吃益生菌“这个问题上,家长们容易困惑的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吃了没效果、白花钱,有的孩子吃之后肠胃功能、饮食、大便等各方面确实有改善?它到底是个什么“菌”,有效果是好事吗?
其实,目前尚无明确的科学依据证明,益生菌可以用于治疗或预防任何疾病。我对孩子吃不吃益生菌的态度,可以用两句话总结:不要给孩子长期吃益生菌――唯一能长期吃的,只有合理安排的日常饭菜。只有孩子肠道菌群被破坏时,才可以服用1周左右的益生菌。
最近问益生菌的家长依然不少,本期我们集中来讲讲关于益生菌的认识和服用方法。
6大热门益生菌问题
解决80%的家长困惑
1、什么是益生菌?为什么要服用益生菌?
简单理解益生菌,就是一切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细菌就通过人的呼吸、饮水、吃饭等途径,在我们的肠道里安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肠道内环境。
但对于宝宝来说,一些不良的习惯,如错误的喂养、病时大剂量用药(尤其是抗生素、消炎药),以及情志问题,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科学研究发现,人之所以会患某些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那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是不是反过来就能预防一些疾病呢?――这其实是一种倒推的逆向思维。
2、为何不建议孩子长期服益生菌?长期服益生菌有什么后果?
中医讲究身体内部的平衡与循环畅通。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儿童,如果长期、过量服用益生菌,身体的平衡状态容易被打破。长期服用益生菌,可能并没有效果,还可能引起孩子腹胀、腹痛、腹泻。
其实,只要孩子没积食、没病痛,即使偶尔不舒服,也能很快恢复健康,就证明肠道菌群总体是平衡的,自身免疫力好,是不需要额外补充益生菌的。
3、宝宝什么情况下适合服益生菌?
孩子如果生病后没胃口,稍微吃一点食物就会积食,大便明显不正常或出现腹泻、便秘等情况,尤其病时使用过抗生素、消炎药的,可以服用1周左右益生菌,同时配合清淡饮食。等到孩子饮食消化恢复正常,开始主动喊饿,缓慢地增加食物分量和种类后,没有再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的表现,就不必继续服益生菌了。
同样的,孩子得了急性腹泻,除了服用补液盐和合理用药外,也可以适量服用益生菌缓解症状,但泻停后饮食正常即止服。至于免疫力低下,常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孩子能否服用益生菌预防――临床证明服用后并无显著、直接效果。益生菌不是调理食疗方,更不是药物,家长应理性选择。
4、为什么益生菌的效果会因人而异?
有的孩子吃益生菌无效,可能是方法没对,导致益生菌失活,“死”在半路。比如:冲泡益生菌的水过烫;冲泡后没有立即服用,益生菌被氧化了;益生菌和抗生素一起吃了;益生菌被胃酸“消化”了;一次性服用量过少等等。
正确的益生菌服用方法是:用40℃以下的水冲服,随冲随服;按说明书服够量,不擅自减量;病时服药,不要同时服益生菌,通常无效。
此外,每个个体所需的益生菌菌株种类不见得一样,再加上市场标准不一、益生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在这么多因素的影响下,益生菌的使用效果确实会因人而异。
5、益生菌能治疗便秘、缓解过敏体质,是真的吗?
有家长发现孩子过去服用益生菌治便秘挺有效,但长期服用一段时间后,再用就无效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服用益生菌的方法错了,更说明益生菌仅能补充肠道菌群,却无法整体调理。中医看来,孩子便秘有很多原因,某些菌株是否对个体有效,其实很难判断。
同理,益生菌也不能缓解过敏体质。研究表明,益生菌对吸入性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均无效。
只能说益生菌可以辅助肠道菌群平衡,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缩短过敏性疾病发病期。而对于长期便秘、过敏体质等慢性病,还是需要对证调理,不能只依赖益生菌。家长可以在平台搜索关键词学习。
6、怎么选购益生菌产品?
一般来说,选择知名度高的、正规渠道卖的婴幼儿奶品、保健品牌没什么问题。家长也不必过于纠结哪个品牌更佳,功效都是辅助肠道恢复,没有明显区别。
选择时,还要注意孩子的过敏情况。比如,有的益生菌品牌内含奶粉,如果孩子对奶类产品过敏,就要慎选。
还有几个家长容易忽略的益生菌产品雷区:
大人小孩皆可服的益生菌产品
成人的益生菌中包含的益生菌种活性更大,所需菌株、配方都与儿童剂量的不同。孩子不能乱服成人的益生菌,大人孩子都能用的益生菌产品也要慎选。
滴剂、液态益生菌产品
研究证明,益生菌在液态下存活难度大,我国也不提倡以液态生产益生菌保健类产品。购买时以粉剂为优先选择。
产品包装说明未标明具体菌株号
菌株号就如同益生菌的“身份证号”,只列出菌种名却无菌株号的产品,不建议购买。
对于有列出具体益生菌菌株号的产品,细心的家长还可以对比一下,看看是否属于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
比如,家长可能会在益生菌产品的配方中看到弯曲乳杆菌。这虽然是国家卫计委认证的可食用菌种,却不在《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之上,不建议给孩子服用。
健康宝宝的益生菌
就从日常食物中来
健康的孩子之所以不需要长期服用益生菌,是因为对肠道平衡有帮助的菌群,可以直接从日常食物中获取。发酵类的食物,可以帮助孩子平和、缓慢地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比如面包、馒头、花卷、发面饼等,比没经过发酵的面食更健脾开胃。
3岁以上的孩子如消化好时,可以煮点醪糟汤圆吃。酒酿醪糟是发酵过的,汤圆选择糯米的无馅小汤圆,秋季服用,更能起到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还能暖身体。
平时炒菜时,也可以适当放豆瓣酱,孩子喝粥的时候,还可以加点豆腐乳。通过食补,从日常饮食潜移默化地调节孩子的消化系统。不过,酸奶这种发酵食物例外。
经常有广告称酸奶动不动就“内含几十亿活菌”,但这并不见得就是益生菌,可能是非益生菌的乳酸菌。而且,酸奶偏凉,其实并不适合孩子经常喝。如果孩子很喜欢喝酸奶,改天我们具体展开聊聊酸奶的吃法。感兴趣的家长也可以就具体问题在留言区留言。
总而言之,益生菌的使用确实印证了肠道功能的重要性。这和中医顾护脾胃,强调重视“后天之本”脾胃消化是不谋而合的。但益生菌只能用作肠道菌群失衡时的按需补充,多补充几种菌株,也不可能包治百病。拿不准的情况下,不补,好过乱补。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责编:李慧博、董菁)');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4953433',
container: s,
size: '660,90',
display: 'inlay-fix'
});
})();
}
审核专家:杨佳,四川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副主任药师中秋节和国庆节接连而至,我们将迎来为期8天的超长假期。无论是欣赏风景还是回乡见亲,对于想要带娃出行的爸爸妈妈们来说,此刻可能都非常担心。正逢“秋燥”,病邪容易从口鼻侵入让孩子感冒,为了孩子的健康,整理行李就堪比“搬家”,就怕给孩子少带一件东西,临时“抓瞎”。想要健康出行,不妨带好这份出游攻略,让孩子们开心游玩,健康到家。假期带孩子出行这几件事要注意!1. 合理穿衣,注意增减衣物秋季早晚温差大,尤其是孩子对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会比较敏感,准备充足的衣物,随着早晚的温度变化适当给孩子增减衣物,以防孩子受凉感冒。2. 注意饮食,防止水土不服旅行途中,父母要注意最好别改变孩子的进食习惯和食物特性。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清洁,饭前便后正确洗手,使用清洁的餐具,食物要彻底煮熟。少吃上火的零食,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3. 作息规律,创造舒适睡眠环境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孩子们,一定要注意休息。户外游玩,不要让孩子太累,一般游玩时间安排半日最好。同时尽量保持孩子习惯的作息,尤其是要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可以带上孩子熟悉的床单或者枕头、玩具。4. 安全出行,儿童座椅必不可少假期出行,不少家长选择自驾,切记不要抱着孩子坐在前座,或者放任孩子自己坐在副驾驶。出于安全考虑,12周岁以下或身高一米四以下的儿童应该准备“儿童安全座椅”,确保孩子的乘车安全。假期出行给孩子备好“小药箱”1. 止咳药秋天空气干燥,再加上早晚温差变大,近期全国多地也陆续出现“集体咽喉炎”,不少人出现呼吸道的各种不适症状,尤其以咳嗽最为常见,儿童作为脆弱易感人群,更容易因感冒引发咳嗽(夜间尤甚)。此时,不妨在出游时配备一些儿童常用的化痰药,如易坦静(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其中所含的盐酸氨溴索可降低痰液粘度,使痰液容易咳出(痰液过于粘稠,易形成“痰栓”,阻塞呼吸道),而所含的盐酸克伦特罗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强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作为专为儿童设计的祛痰药物,该药适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难、喘息等。对于痰液粘稠,难以咳出以及咳嗽伴有喘息等情况的孩子,更为适用。该药是水果口味的口服溶液,服用方便,孩子吃药也不会过于痛苦。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体重的孩子,用药量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别(用量参考下表)。小儿(12岁以下):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口服,一次20ml,一日2次。症状明显好转后可减至1次10ml,一日2~3次;对于严重呼吸困难患者,最初2~3天,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具体用法用量可参见说明书或遵医嘱)。2. 退热药儿童腋温≥38.2℃或伴明显不适时,可选用退热药对症处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安全有效的一线退热药(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6个月以下幼儿),注意两者24小时内连续使用不能超过4次,避免肝肾毒副作用。3. 止泻药/益生菌长途跋涉,容易引起水土不服,孩子可能出现腹泻,如果拉肚子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一般没有特效药。如果怀疑是细菌性腹泻,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菌药物。除此以外,在完成补液的前提下(如使用口服补液盐III进行补液),可以给孩子补充一定量的益生菌(如复方嗜酸乳杆菌、妈咪爱等,可常温保存,便于携带),来帮助宝宝快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以及缓解症状,克服水土不服。4. 抗过敏药过敏体质的孩子到了新的环境,会更容易因为生物性或化学性的致敏因素引起过敏,这也被称为“异地过敏”,所以这类孩子也要备好常用的抗过敏药(如常用的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5. 止痒药“秋后蚊子猛如虎”,秋季蚊虫多,孩子在户外环境容易被叮咬。此时可以带着止痒药,驱蚊液只需出门时涂,先喷到大人手上再均匀涂抹到儿童身上,避免喷到孩子口、眼、鼻、耳。炉甘石洗剂适用于任何年龄宝宝长痱子以及被蚊虫叮咬后的止痒,但不适用于破溃或有渗出液的皮肤,如果使用后出现灼烧、红肿等,应立即停药,及时清洗并就诊处理。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加载中...APP专享直播1/10热门推荐
收起
@@~$$
更多>@@=value.teacher && value.teacher.name$$@@=value.title$$@@=value.publish_tim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益生菌会有依赖性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