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气候适合居住吗的温室效应?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三千年的历史
它孕育了众多名胜古迹
如今又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可您又是否知道
在这座古老的都城,隐藏了无数个秘密
几乎无人知晓
.....
今天咱们就一起揭秘神秘的老北京城
1
北京城门知多少?
老北京有一句话:内九外七皇城四。其实后面还有半句呢:九门八点一口钟。咱们来算一算,内九+外七+皇城四=20座门。
但是北京只有这20做城门吗?其实远远不止,龙脉口四门、宫城四门和近代四门,这样加起来一算,北京共32座门了。
内九: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七: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龙脉口四座门:中华门、端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宫城四座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近代的四座门: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水关门。
而如今,保留下来的只有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德胜门箭楼、天安门城楼、端门和宫城四门,其他城门早已不复存在。
2
皇帝的卧室为什么那么小
看过电视剧的人都知道,越有钱住的房子越大。而古装剧中最有钱的当然是皇帝。而事实上皇帝住的房子确实挺大,但是他的卧室却非常小。每次带远来的朋友去故宫,到了养心斋都会感叹一声:为什么皇帝的卧室这么小!
没错,皇帝的卧室大概也就10平米左右。在注重风水的古代有这么一种说法:屋大人少,是凶屋。房子大吸走人气。
这话听起来挺迷信,却也有一定科学依据:人体散发出的能量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气,屋子大了,填充屋子需要的人气就越多,这是损耗精力的。
假如10平米的卧室需要5点人气那么20平米的卧室则需要10点人气,以此累加,越大的屋子需要的人气越多,长时间下来,就会导致人的体质变弱,工作无精打采。再去瞅瞅其他名门望族家的卧室也都是小卧室。
但皇帝的卧室那么小也是为了保存人气吗?其实这是其中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为了保暖。明清时期,还没有温室效应。北京的冬季温度普遍低于-10℃,房子建的低矮狭小,比例大小适中,冬天阳光可以照到室内,也便于保存暖气。
3
故宫最神秘的地方在哪里?
故宫最神秘的地方在哪里?是那些从不对外开放的地区,还是皇帝的冷宫?其实最秘密的地方是武英殿浴德堂的东次间后室。
这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差别不大,但走进去后整个画风都变了。红墙变成了白砖,屋顶也迅速转换成阿拉伯风格,仿佛穿越了一般。
这座建筑就是故宫最秘密的所在——土耳其浴,它是故宫中仅存的两座元代建筑之一。在元代是大内崇天门外元大都留守司衙门的浴室。在明代是皇帝沐浴戒斋的地方,到了清朝又成了蒸纸处。
4
四九城为什么缺个角?
北京古城墙始建于元代,发展于明代,流传今日共经历了7个世纪。除了残留的零星几座城门外,其他都已不见踪影。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北京古城的地图,就会发现:古城墙西北角缺失一块!
这块角去哪里了呢?是从建成就不存在吗?还是后来没有的呢?关于这个角,历史有两种说法:
一,明朝建筑北城墙时,西北角曾修建为直角,但因地处车公庄-德胜门断裂带,所以屡建屡塌,最后出于无奈,只能修建为斜角。
二,明朝修建北京城时,积水潭比如今面积更大水更深,如果要修成直角的话会非常不便,于是按照地形折向西南,形成了现在看到的缺角。
这两种说法您觉得哪个更正确呢?
5
中轴线居然是歪的?
老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大概8公里,是建设老北京城的对称轴。
中轴线在皇权至上的年代可有着重大意义,然而这条中轴线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中规中矩,它居然是“歪的”。
经准确测量显示:北京中轴线从逆时针方向与子午线有一个 2 度多的夹角,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 200 多米,鼓楼向西偏离子午线近 300 米。
中轴线为什么是歪的呢?是故意建成这样的吗?没错,是故意的!
因为在我国古代,建筑学与风水学上都讲究,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在建阳宅时都要遵循抢阳之论,即将坎宅的正房由坎位(休门)偏转乾位(开门)2 度 3 分。
6
水陆双龙在哪呢?
通过仔细观察科学家发现一个问题,在翻阅大量资料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证实:明清北京城的风水布局中隐含着两条龙,一条陆龙,一条水龙。
陆龙俯卧、水龙盘卧,匠心独运,蔚为壮观。
水龙比较好找出来,南海是龙头,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刹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
相对于水龙,陆龙则不好找。
仔细观察一下,天安门是龙吻,外金水桥是龙虬,东西长安街是两条龙须,太庙和社稷坛是两颗龙眼,故宫是龙身,四座角楼是四只龙爪,景山、地安门大街、钟鼓楼是龙尾。
而正阳门恰似一颗龙珠,在中轴线上形成一个金龙衔珠的布局,心思极恐,极富匠心。
7
颐和园还有福山寿海图?
颐和园每天那么大的客流量,但是又有多少人发现过福山寿海图呢?
根据七代皆为皇家建筑设计总管的“样式雷”透露,当年为了给慈禧祝寿而建成颐和园,皇帝下令要在园中体现“福禄寿”,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别出心裁,完成了任务。
福取同音蝙蝠,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似一只振翅欲飞的蝙蝠。
禄则用寿龟,湖中十七孔桥被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
寿用一贯的寿桃,他设计了酷似寿桃的昆明湖,寿桃的歪嘴是长河闸口,西北角宫门外的饮水河道是寿桃的梗。是不是很奇妙?
8
1号地铁站的终点站
真是苹果园吗?
老一辈儿的大概比年轻人清楚,苹果园站并非1号线的终点站。苹果园站的编号不是101,而是103,这就说明苹果园前面还有两个地铁站。
没错,他们就是福寿岭站(编号102)和高井站(编号101)。
福寿岭站也叫地铁技校站,位于苹果园西北方向福寿岭村的北京市地铁技工学校北侧,车站构造与苹果园站基本相同,目前地面出入口只有一个尚可使用,其他三口皆被封死,还有一个被内部锁住。
而高井站也叫北京军区站,位于西山北京军区联勤大院内,是按战备需要修建,有专人把守,戒备严格。
而除了这两个地铁站,其实地铁1号线还有两个没有编号的站:黑石头站和三家店站,他们也是1号线工程中最早建成的车站。
黑石头站位于北京西山中的黑石头村附近,是一个地面车站,但是有废弃。
三家店站是一条纯军用线,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战争爆发时可以迅速将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军事人员转移,咱们小老百姓很难见到。
9
牛街真的有牛?
说道牛街,大家立马想到各种美食。这里聚居着大量的回族穆斯林,同时也有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礼拜寺。
那么牛街真的有好多牛吗?
其实牛街以前并不叫牛街,而是叫榴街,最先居住在这里的穆斯林喜欢种植枣树和石榴树,所以他们把东西走向的两条街叫枣林前街和枣林后街,把南北走向的街成为榴街。
久而久之,人们发现榴街不如牛街顺口,便改口叫牛街。
10
簋街为什么是餐饮街?
簋街听名字很恐怖,外地朋友往往会想成“鬼街”,莫非是倒卖文物的地方?非也,簋街其实一条美食街,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簋街为什么是美食一条街?其实还有段故事呢。
清朝时期的东直门是用来往北京城内运送木材的,所以东直门内慢慢形成了一条棺材铺和杠房街,东直门外则成了一望无际的坟场。
早些年还没有通电,只能用煤油灯取光,加上周围的棺材铺,很是惊悚,所以这里被称为鬼市。
市场大潮后,这里新开了很多商铺,但是诡异的是所有商铺都开不了多久全赔的很惨,甚至连唯一的国营百货店也关门了。
唯独开饭店的生意非常成功,白天无人光顾,到了晚上却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随着夜市的形成,簋街在北京变得家喻户晓,其背后的商机被更多人知晓,政府也从开始的强拆到后来的扶持,最后还命名为东内餐饮一条街。
但由于鬼字略不雅,区委工作人员便商议着改名,不过这里的店主都不乐意了,怕坏了风水影响了生意。一个巧合,工作人员在字典里发现了和鬼同音的簋字,这个字还和吃有关。经过多方同意,又在东直门立交桥簋街一侧立了个簋字的大铜像,便有了如今的簋街。
这些秘密您都知道吗?
看完是不是觉得自己涨姿势了
感觉自己长这么大
好像只知道哪的东西好吃
哪又多了好玩的游乐场
最后
别忘了分享给身边人一起涨知识~
素材来源:北京土著
责任编辑:小超
校对:明月、雯雯
【2019-125-028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众所众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便要数7.8两个月了,但由于南北方还是存在一定的气候差异嘛,所以很多人都好奇北京七八月份天气热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北京每年最热是几月份吧。1、2021年北京七八月份天气热吗在北京,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莫过于7月,高温日整体多于6月和8月。不过北方的夏天热得比较早,空气相对比较干燥,空气流动性也比较大,我的感觉太阳直射下热是真的热但是树荫下还是比较凉快的。2、北京7月份热还是8月份热7月份热。北京7月份热还是8月份热是时下很多人都有的疑问,虽当下才刚刚进入六月份但是就以往的数据来看北京7月份热。由于该期间天气十分炎热,所以大家在出门的时候带上遮阳伞,防止热量产生的过快在太阳直射下产生晕厥的情况,其次需要准备好饮品在炎热的天气下能够带走一部分热量。3、北京每年最热是几月份北京是国家的首都,虽为北方城市,但是从北京近两年的夏天气温上看,平均温度35度以上,全国城市热度排名第七,在北方城市中特别显眼,尤其是到了7月份,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便是温室效应,发达城市集中度高,散热自然慢,家家用空调,可是所有的热都排在外面,还是会提高这片区域的整体温度的。}
今年冬天特别冷,数年未见的寒潮黄色预警都来了,据气象台说今年的寒潮是温室效应造成的,尽管理解起来有些费劲,不过简单解释就是冷得更冷,热的更热,所以各位要小心了哦,今年夏天会特别热!现在天气热,都是温室效应背锅,但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次罕见的高温天气,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第一次工业革命都要20多年后才会发生,完全没有所谓的温室效应,更没有热岛效应,居然出现了44度高温,比1999年的42.4℃还要热!乾隆八年的罕见高温,到底有多惨?现代人的生活实在很惬意,无论是家里还是公司都有空调,出行的汽车内也有空调,再不济电动车和自行车也比走路强,没有空调也有电风扇,或者印度人那样的土空调,怎么都能过上有点清凉的日子!这空调肯定制冷特别快...哈哈但在1743年,除了蒲扇水井的凉水纳凉以外,就没有别的好方法了,而且高温还伴随着干旱,也没有好办法挖掘深水井抽取地下水,所以这一高温就出大事了!山西浮山的《浮山县志》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天津县志》记载:“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续东华录》记载:“六月丙辰,京师威暑。”文绉绉的无需看太明白每个字的含义,大概说的就是,好热,有很多人热死了,但汉语的精炼背后却隐藏了一个极大的悲剧,夏天热到热死很多人,那是什么概念?乾隆帝祭天现代人应对干旱有引水灌溉和抽取地下水,也有天气预报和人工降雨,古人咋办呢?这个人力修筑水渠挖水井也来不及啊!这不热的乾隆帝也慌神了,各地的奏折说的都是一件事,高温、干旱,田里的裂缝能塞下拳头,毕竟酷热伴随而来的就是大旱,民以食为天,要是没口吃的,天下可是要大乱的,历史上灾荒年间起兵造反的可不在少数。所以为安抚民心,祈求苍天降雨,7月6日,乾隆帝率领文武百官从畅春园启銮,前往盛京恭谒祖陵、祭天,向天下发布罪己诏,这大意说的就是千错万错,就是老子错了,不要责怪百姓,赶紧让大旱年过去。然后昭告天下,朝廷拨下物资用于抗灾减灾,各地设置粥厂,救济灾民,但于事无补,天仍未下一滴雨!到了7月20日-25日,6天内华北平均温度在44摄氏度以上,粮食飞涨,用水短缺,水比油还贵,到7月底,京城与各地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14万人。1743年夏天的高温季,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其实在清代以前,也曾出现过一次高温天气,那次是南宋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也是十分夸张,只是那次高温天的范围和强度,远不能和1743年那次相比,这当年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只是比较可惜,当年没有任何气象资料,连当时的高温也是从传教士留下相对比较科学的记载推测出来的,温度估计在44.4摄氏度左右!但现代在1999年也有一次高温天,时间跨度从6月24日到7月2日,范围也相当广:整个华北地区,高温天成因可以参考。1999年6月底高温天气发生以前,中亚和东北被低压槽控制,贝加尔湖以南到中国新疆北部则被高压脊控制,但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环流径向度很大,贝加尔湖南部的高压脊纬向延伸范围比较较广,在东移过程中长时间影响了北京以及华北地区。而由于东北和黄海东海的低压槽则限制了其东移,因此阻碍了高压脊继续东移,直接导致华北地区连续处在高压脊延伸区影响之下,罕见的高温天发生了,最高温度达42.4摄氏度!而南方却形成了涝灾,这就是1999年北旱南涝的局面。1743年的高温天只能说可能和这种情况差不多,但当年延续得更久,只是很难还原当时的气象资料,也仅仅是推测,气象学家也很想知道这种极端天气的发生过程,以便在未来出现苗头时可以及早预警。百姓遭殃,皇室安然度夏乾隆八年的高温,百姓死伤无数,但皇室却安然度过,尽管这高温天让皇帝老儿都日子难过,不过好在他还有冷饮吃:“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大意就是吃着冷饮,想着遭受旱灾的百姓,尽管看上去那么假,不过封建王朝的皇帝,还能赋诗一首想到百姓,也就如此了!这冷饮就是冰镇的饮料,用的是冬天采掘的冰块,保存在地窖里,然后到夏天时用它来冰镇各种饮品,甚至直接用冰块来制作冰饮,这种做法,最早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了,这表示当时已经开始流行在酷热夏天喝杯冰饮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气候适合居住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