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决定人幸福的不是贫富,而是欲望。一个人的欲望越低,或者他的欲望满足度越高,他的幸福感就越强。根据2021年的一份《世界幸福报告》,我国的幸福指数只排到第84位。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社会“佛系”和“躺平”的人这么多,为什么还觉得不幸福呢?其实,相比一些国家,我们的欲望值并不低,经历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而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付出的努力越来越多,相应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少。发展导致人的欲望增加物质丰富会导致人的欲望增加,也让现在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人的欲望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二者又是相互促进的。这种不断的相互刺激,让人的欲望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你就无法再把它装回原处,而科技的发展又会助力人们需求欲望的扩张,不断把人引向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其实,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欲望也和物质的运动一样,遵循着生生不灭的原理。第一个原理:加速度原理。人们喜欢速度,速度越快,人越兴奋。而欲望就像速度启动之初,只要开始,你就难以刹车。第二个原理:参照物原理。人们通常都是用参照物来衡量速度的,欲望也是,你有了欲望,别人也会有,相互攀比之间,不仅欲望越来越多,社会也充满竞争。第三个原理:动态平衡原理。在一个原本匀速运转的系统里,每一个部位的加速,都可能打破动态平衡,导致系统混乱。比如你在一个单位里,为了快点完成任务,你会加班加点地工作,其结果是你的工作越来越多,别人也不得不跟着你去加班。有了这三个原理,人的欲望“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第一个欲望的满足,也延伸越来越长,越来越远。无限度的社会竞争在竞争的社会,没有永远的赢家。因为只要你开始了比赛,赢的欲望,就会让你停不下来。当人人都赢时,实际上已经没有了赢家。生活中、工作中都是你追我赶,人人都为赢而努力,人人都觉得赢了才更有面子,这时候,我们就变成了生活的奴隶。然而,社会是一个不同层次的人组成的群体,每个人都受不同因素制约,每个人都是他拥有的综合实力的最好展示。但欲望导致的贪婪和欲望导致的竞争,让人的竞争常常在不同层次的人之间进行,有时候,我们也会成为那个输得最惨,当然,也会有弱者被我们吊打的霸气时刻。但无论是哪种结局,都是不对等的条件下发生的。因为公平的竞争是发生同一个层次之间的不对等的竞争,只能让弱者看起来更惨,变得更弱。美国空军学院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学生之间竞争的实验。他们将一些优秀的学生和一些较差的学生组合成一个集体,而让另一些实力相当的中等生组合成一个集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优等生们没什么明显的变化,而差等生变得更差了。中等生的结果与其截然不同,整体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只有能力对等的竞争,才能给人带来正能量。社会中,和谁竞争,并非由我们自己选择。有时候,面对的可能是比我们强很多的人,有时候,也会面对弱者,为了生活,为了工作,我们不得已去恃强凌弱,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参加一场明知无法取胜的比赛。面对竞争,面对社会,无法选择也成为我们的不幸福的根源。无法抵御的“时代之病”任何时代都有机遇,任何时代也都有灰尘。然而,因为综合实力的不对等,在机遇面前并非人人平等;灰尘落下时,也并非砸住每一个人。比如当下的疫情,虽然让社会很疲惫、很受伤,但人与人之间受伤害的程度却有很大差异,有人甚至还会因此而看到了机遇。然而所谓的“时代之病”,并非就是疫情,而是人们禁不住诱惑,而滋生的种种欲望和弊病,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不良情绪。比如看到种种的不公平而产生的羡慕嫉妒恨;再比如,看到我们身边的人为了逃离底层,不惜牺牲健康,以至于英年早逝,而悲天悯人;还有面对现状的无奈,不得不去躺平等等,这些都是时代之病。社会真相是,你拥有的,决定了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又决定了你的命运。很多“时代之病”,其实,也并非当下社会造成的。资本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目前社会已经处于“资本聚拢”的时代,就算你再努力,也很难以改变命运。正如那句话:“你凭什么十年寒窗,超过别人三代的积累。”任何时代都有弄潮者,面对风起潮涌时,有些人早已站在了时代的风口,而有些人却不得不承受潮起潮落时的阵痛,于是有了“高房价”、“娱乐至死”、“躺平”甚至“上学难”、“看病贵”等众生的苦和痛。现代生活带来的“速度不适感”在“乌合之众”的社会,多数人是盲从的,社会节奏也总是被少数人带动起来。那些开始于少数人之间的竞争,慢慢地让社会竞争变得无限度,社会节奏也越来越快。而在幸福的社会里,虽然也有竞争,但人们追求的是慢节奏的生活;幸福的社会,人们的欲望也并不低,只是把它限制在了合理层面。而我们的社会,似乎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欲望——竞争——再欲望——再竞争。这种无节制的欲望膨胀和无限度的竞争,人人都像生活在一个“荷尔蒙”的世界,快感来得快,去得也快。社会也变得浮躁,人们很难沉浸在安乐祥和的静态生活,干什么都是匆忙的。这就是现代生活的“速度不适感”它主要有这些表现:比如看问题,做事情,拍脑子多一些,容易盲从和意气用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至于这山望着那山高,贪婪成性。做事时不专注,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导致形式主义泛滥。其实这些“速度不适感”与“时代之病”,都是人性与时代结合的产物,只不过“速度不适感”可以靠自己调节改变,而“时代之病”则让人无能为力的沉沦。下面为缓解“速度不适感”提供一些简单方法。一是“慢”下来。俗话说“慢工出好活,毛糙干得多”。现在是一个比谁更好的时代,而不是比谁更快。其实,很多问题之所以出错,并非技术性失误,而是因为忙中出错,打乱了程序和节奏。在生活中,由于过度依赖经验和主观的东西,而不能进行创造性或批判性思考,这让我们在应对复杂的社会系统,总是显得手忙脚乱。二是更专注。世界上所有的奇迹,都是专注的力量。做一件事,只有专注,才会卓越,也才能更持久,也因为专注,才具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定神闲。三是尊重过程。人生中的所有美好都是在过程中绽放。对待过程的态度,决定不同的人生。尊重过程的人虽败犹觉荣,看重结果的人,失败便等于否定所有。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满意,请给予点赞、评论并转发,以示鼓励!「本文作者:李鑫淼」恭喜阿根廷!恭喜梅西!卡塔尔世界杯落幕感怀世界疫情“大斗法”,不要再说“感染高峰到来了”从翩翩公子到佛门高僧: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人所处的环境越简单,心情越愉悦,相反的话,自己本身的感受也正好相反。小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动,但他们却很少说累。精力旺盛是一方面,他们的世界非常简单纯净,没有那么多的负担与思想包袱,也是他们的世界让人感觉快乐而放松的原因。人到中年,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富足,却越来越累?不难理解,不过就是背负沉重的家庭责任感以及精神压力大造成的。可以说,身体累加心累便构成了这种难以承受的疲倦。1.总是后悔过去担心未来,不能好好享受当下成年人的生活当中没有“容易”二字,不管是想要得到什么,都得自己亲自去创造、去争取、去奋斗。就因为面对的压力太大,所以我们才总是后悔过去担心未来,不能像孩子那样好好享受当下。其实过去的事情就算是再懊恼,也没有办法重来,吸引教训,懂得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当中避免重蹈覆辙就行。而将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我们只有好好努力,尽力而为就行,过度担忧其实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只会让自己觉得胆怯、犹豫、患得患失,影响自己的心情,让自己精神上感觉疲惫与劳累。过去的事已过去无需介怀,未来的事留给未来无需担忧,我们只需要把握好当下,做好当下手头上的事情,你就会感觉开心快乐许多。2.欲望没有止境,想要得更多,不知足人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没错,人的确也是应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自己的人生当中坚毅前行,才叫不负今生。但与此同时,也得懂得:知足常乐。凡事只要尽力便好,享受的是奋斗的过程,而并非一定追求永无止境,地攀上世界最高峰、位于众人之上,享尽常人难以享受到的荣华富贵才行。欲望没有止境,想要得更多、不知足,也是会影响人的心境的。因为这代表你个人没办法觉到满意之时,就只能咬牙坚持,逼迫自己不断前行,想方设法争取更多。 人生得讲究劳逸结合,而且说真的,争那个第一也不现实。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不同,各人的起点、天赋、长处与机遇也不同,其实做人开心最重要,只要尽了力,结果并不是太重要。你也许成不了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人,但可以成为最成功、最幸福的自己。欲望永无止境的人,拥有再多,都不会快乐,因为他想要的,远在其之上,这便是不快乐的根源。3.为了物质付出太多,处理人际关系和工作都逃不掉就如同那一则非常有名的寓言一样:美国有一位超级富翁,在奋斗了几十年之后,终于拥有了享之不尽的财富。他此前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埋头工作只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他的目标,就是在功成名就以后,找个阳光充足的海滩美美晒太阳,过着悠哉游域的生活。为此,他付出了无比巨大的心血,也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健康与身体。可当这天终于来临之时,他发现沙滩不远处,有一名乞丐也在晒太阳。神情悠闲,泰然自若。上前一问,对方说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找处海滩晒太阳过日子,而这个理想,早在30年前,就已经达成了。富翁感慨不已,觉得自己的人生质量还比不上这名乞丐。为了物质付出太多,处理人际关系和工作都逃不掉,让自己身心俱疲,累得无以言表,可是最后居然与乞丐殊途同归。真正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东西,通常都是免费的:比如:清新的空气、阳光、美景,还有快乐。当然,为了保证尊严与生存的质量,奋斗是必不可少的,寓言只是寓言而已,但凡事过犹不及却是真理,奋斗之余也请记得放自己一条生路,你的人生才会真正得到幸福。我们平时所说得累,并不是单指事情本身的劳动量与辛苦指数,这种累,更多的是由其中相处的人、遇到的事带来或造成的。当然,之所以逃不出这种困境与魔咒,通常还是因为我们欲望太多,不肯放过自己。如果感到累,不妨停下脚步,放上手中的事,让自己的精神与身体都好好放松一下。只有让自己保持最好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出发,才能得到更多的进步与收获。人这一辈子,终将是为自己而活,何必没事与自己为敌,跟自己过不去呢?-END-情感原创,用文字畅谈爱。}
我接着@程毅南的回答继续往下说吧。他的观点是“环境变化的速度远大于人类认知功能与结构的变化”是我们不幸福的主因,我比较同意。我个人觉得更精确的说法可能是: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模式与人类千万年进化出的神经系统不相适。这里我就不说古代人了,咱们直接说原始人,事实上,原始社会的生活从人的主观幸福感角度来说,确实很可能比现代社会要高。你觉得在Win98上玩扫雷,和在Win98上模拟PS3游戏,哪个运行更流畅?肯定是玩扫雷么……问题是,我们的脑子还是Win98,现代要求运行的软件已经到PS3水平了,你觉得硬运行是什么结果?就是现在这个东倒西歪的结果。具体说原因的话,我能想到的有以下几点:人天然的危机处理功能与现代社会要求不相适。古代人遇到危险一般有三个可能的反应(其实动物都一样),就是打架、逃跑、装死(或称冻住),每种反应都有一套特定的神经反应模式去对应。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也跑不了那就整个神经系统彻底冻住,说不定能装死蒙混过去。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遇到的绝大多数压力用打架和逃跑都不能解决,甚至如果你用基本功能搞还可能会把自己搞进监狱,结果就是最常用的应急系统不仅没有帮助效果,还有反效果,只要你生活一有压力,你的神经系统就会制造一堆现在根本用不上的激素,我们整天还得琢磨怎么消化,不消化搞不好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好嘛。不仅如此,既然打架逃跑都不管用,那就只能冻住了。你就会看到很多人活得压力很大又很麻木,因为他们全都在冻住状态。而且在自然界,人是不能整天冻住的,冻住也会产生很多有害激素,并且还会导致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失调好嘛(为了冻住都关掉了),结果就是各种身心功能疾病全都冒出来了。曾经有一些关于土著人放弃原始的部落生活习惯,进入现代社会生活的研究,研究发现土著人在部落生活时鲜少有神经症,像抑郁症、焦虑症这样的问题,在原始部落中基本不存在;但这些人进入现代社会生活后,就会和现代人一样,按一定比率得上神经症;如果这些人回到原始部落的生活习惯一段时间,那些人的神经症就不药而愈了。而这之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原始部落生活的生活模式和其中要处理的危机,基本上符合人的神经系统设计,因此神经系统良性运行,压力解决后不会有废料、后遗;而现代生活中的危机不符合人的神经系统设计,因此就……后患无穷,各种心理问题都冒出来了。现代社会的社区和人际模式与原始人的需求和标准不相适。原始人基本上是生活在小团体中,小团体内亲密信任明确的关系是人存活的基础(人多力量大啊),一个人生活中是否有深刻的人际连接与生存率直接挂钩。因此我们的大脑极度重视人际连接和社交生活,并把这当成生死大事来处理。当我们处于亲密稳定的信任关系中,我们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怕(在原始社会,如果有一把这种关系,你的生存率就高到破表了);而如果身边缺乏这类关系,我们就觉得自己快挂了(在原始社会,你应该基本上已经挂了)。现代城市人的社会支持度很低,与他人的连接度很低,你觉得自己周围有几个人是可以掏心掏肺去交往、互相守护生命的人?如果这个人数惨不忍睹,甚至是零,那你那和原始人根本没两样的大脑必然随时都在向你发出“大哥,你快要挂了,赶快想辙啊”的信号,每天都隐隐感觉生存严重受威胁,你觉得幸福才奇怪呢。人际连接和社会支持度影响心理状态的研究比比皆是。有关于精神分裂症治愈率的研究就显示,患者所处地区发展越落后,患者治愈率越高,越是医疗条件先进社会现代的地区的患者,治愈率反而越低。其本质原因是现代社会高度疏离,精神分裂患者即使症状控制了,也基本没办法回到社区,人们也不会跟他去连接;反之,社区环境越淳朴简单,他越好回归,而且大家可能也稀里糊涂地就又接受他了,这样他心理状态变为正常的概率那就显著上升鸟。现代社会生活本身的压力大、刺激强,对人的心理功能、社会技能要求高。你觉得原始人每天都有多少个危险情况、负面刺激?没有多少个。看火的可能坐一天就是看着火添添柴,打猎的可能出门一个月除了一天碰到熊,其他时间都在寻找熊的踪迹(其实具体做的事情就跟闲晃差不多),搞采集的除了可能偶尔遇到野兽外你还能干嘛?还不就是蹲在那重复一简单劳动么。在这种状况下,除了偶尔处理一下负面刺激,基本就是正常运行么。而且由于负面刺激一般攸关生死,所以人脑事实上是有重视负面刺激的偏好性的,危险的当然要注意啊~但过去固然时不时可能就会有坏消息,比如谁出去挂了,谁病死了,今天没东西吃了,但远远赶不上我们每天一打开微博,立马就能刷出n条坏消息,而且还可以来回刷,而且每条还配上赤果果的图片!现代社会的负面刺激频率之高、强度之大,简直让人猝死啊~如果你做一些实时高压工作,比如是短线操盘手,那你一个月遇见的打击可能比原始人一辈子碰上的还多,如果你的精神居然还在正常工作的话,你就已经应该觉得自己非常牛逼了,幸福感什么的就不要琢磨了啊~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之高,基本上是空前的……你脑子里还挂着老祖宗的电脑,突然外部输出要求就增加了十几、几十倍,这电脑转着肯定非常不得劲啊……可能有些人会说,我们大脑不是有可塑性么,神经可塑啦,基因表达可变啦,我们可以适应么。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就是太强调人的可塑性了,忘了人的基本硬件功能是有优劣势、有支持不支持的问题的,比如人的危机反应就是那样、人就是需要人际连接、人就是天然重视负面刺激、人对压力的承受就是有一定域限……忽略了这些基本事实构建出来的生存环境,其结果就是不太适合人类生存么……当然,人类有适应性,所以人类能生存,就像原始人饥一顿饱一顿能活,我们现在每天这儿打击一下那儿打击一下也能活。但要谈到幸福,除了少数恰好环境合适或者生下来就是“超级脑”的类型以外,对大多数常人就成了一番漫长的挣扎了……就像饥一顿饱一顿绝谈不上丰衣足食一样,这儿打击一下那儿打击一下也很难谈得上幸福生活了。//关键词1.绝对价值麻木&相对价值敏感 2.安迪·比尔定律 //正文,每点结尾有总结1.绝对价值麻木&相对价值敏感 感谢周亮提供引文地址——Why Startup Founders are Always Unhappy下面是中文版:很不幸,人们在理解绝对价值这方面是极其糟糕的,而在理解加速、减速以及变化率方面却是一流的。举个例子,当你在飞机上的时候,你很难知道飞机的速度究竟是 300 英里时还是 500 英里时,但在飞机从 300 英里时加速到 500 英里时的时候你却很容易分辨。A 点到 B 点,这对企业来讲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处于 B 点时刻的创始人可不一定比 A 点时刻快乐因为A 点正处于上升阶段,而 B 点在下降阶段。所以二者的心情很可能是下面的样子:这让我想起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 TalBen Shahar 在《幸福公开课》中曾提到的一个现象。他说实际上,极端的情况很难对人的幸福感产生影响。比如李雷立志考哈佛大学,奋发图强数年,终圆梦。初进哈佛,幸福感飙升,但很快——很可能就归于平淡。在考进哈佛的“加速”阶段感知明显,而在适应环境之后,就淡忘了绝对价值的提升。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为了克服以上的心理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出了四条建议:记住自己来自哪里。庆祝胜利,也要提醒所有人你已经走了多远。当你搬进了靓丽堂皇的办公室,也不要忘了自己曾在车库里办公。卓越文化,和优秀人才是粘合剂。在发展减缓甚至衰落的时候,是他们让你的公司不至于分崩离析。别让你的初创公司来决定你的价值。你创办的企业不是你的一切,你还有家人、朋友等等很多的人际关系。与其他的企业家多交流。Jess Lee 原本很内向,不善交际,在各种应酬晚宴上也浑身不自在。在 Polyvore 的前三个年头,她就只顾干活,不顾交流。回想起来,她觉得这可能是犯过最大的错误之一。因为缺少了与其他人的交流,Jess Lee 行业状况了解非常有限。由于 TechCrunch 等网站经常传达出“一夜致富”这样的信息,Polyvore 的小问题总会被 Jess Lee “放大”成世界末日。而在她开始与其他企业家开始交流之后,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她惊奇地发现很多企业家都乐于分享,而她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简单地总结一下:文中的A点是古代,B点是现代,古代的人和现代的你直觉上都难以感受到幸福的绝对值(即使差距很大),只能感受到幸福的相对变化(比如古人跟女神表白成功了,而你被十动然拒,你会比古人失落得多),放在古代如果有知乎,也会有人上来问这个问题。以上规律,给我的启示就是:1) 幸福是动态获得的,站在原地大呼不幸福简直是不按套路出牌好吗!!!!2) 想要一直幸福,建议不断进步这个规律是给你正能量 ^_^------------------------------------------ 本段完 ----------------------------------------------------------下面这个就……2.安迪·比尔定律 今天起床突然想到【安迪·比尔定律】,发现貌似也可以套上来,而且有奇效,就更新一下吧。--------------------------------- 2013.10.14 update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只知道正能量爆棚的【摩尔定律】,天真地以为不久以后人类的硬件就要突破天际了,等到时候再买台电脑不就可以秒开游戏啦?……但是,仍然保有一丝求知欲的我,继续学习,于是后来,无意间习得它的好基友——【安迪·比尔定律】,然后,就被打脸了…TAT简单定义一下:安迪·比尔定律——英特尔生产多强的硬件,微软就写出多“臃肿”的软件,来吃掉多出来的性能,二者才能继续生产、盈利。简单解释一下: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你用十年前和现在的电脑干的事差不多,速度也差不多,有什么必要换电脑呢?(系统升级——功能丰富——拖慢电脑——越来越卡——“机器太老了,跟不上了”——换)放到这个问题上的说法可能就是:现代生产力水平和精神财富相对于古代都极大丰富了,对人的要求也更多更高,(能实现的)欲望更多,远不止砍柴喂马了。换句话说,虽然你比古人“强”多了,但环境给你提出了更“臃肿”的要求,你有多“强”,就用多少欲求填满你。这个打脸的规律是让你拥抱现实 : P------------------------------------------ 本段完 ----------------------------------------------------------思路比较零乱,为了看起来像一篇文章,就胡乱假装总结一下全文吧:幸福是有规律可循的!-------------------------------------- 未完,会持续补充想法 ------------------------------------------ps:为了对抗马太效应,我必须明确指出曾怡灿的答案也不错,值得大家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