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孩子理解能力比同龄孩子差6和9不分,听说这个还和眼睛有关系,需要做训练可以改善?

ABA干预是自闭症教学中的经典方法,是经过实验证明有效的干预方法,而且目前具有循证实践依据的有效方法和干预策略,很多特教老师和家长都在使用这个干预方法对孩子进行干预。但对于ABA,部分家长仍抱有一定误解和顾虑:“ABA会把孩子变成“机器人”“ABA只能在桌椅子上进行“ABA是否适合于年龄大的孩子或者成人?……今天我们就来搞清楚自闭症(孤独症)ABA干预的40个常见误区和问题,由博士级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D)张萱老师带来解答,帮助大家更加了解ABA干预,助力患儿朋友健康成长!1、什么是ABA?如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应用行为分析(ABA)是一门研究行为的科学。ABA研究的重点包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行为会发生?行为是跟随哪些行为原则而发生的?我们可以怎么做来增加某种行为或者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ABA这门科学最初来源于心理学,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独立的学科。行为包括我们做的任何事情,包括学习与生活技能。2、ABA与自闭症康复有什么关系?ABA本身与自闭症没有关系。因为它是一门研究行为的自然科学。在美国80年代,由于对自闭症康复重视的增加,ABA原则被运用于自闭症康复中。比如大家可能听说过的临床心理学家卢瓦斯整理的早期密集行为干预。由于EIBI的有效性,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ABA一直在自闭症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行为原则,自闭症者学会了重要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技能,逐步走向“普通、一般化”。3、什么是离散式回合练习?DTT和ABA 有什么关系?ABA是一门研究行为的科学。被总结出的行为原则之一是行为前事(Antecedent)、 行为结果(consequence)与行为(Behavior)之间的关系(A-B-C关系)。离散式回合练习的基础就是这一关系。康复师运用这种关系在重复练习的情况下来教给孩子需要的学习、社交、生活技能。值得注意的是离散式回合练习只要是遵循A-B-C这一关系就可以在任何情境下进行。这种教学方法在各种教育环境中都存在。4、听说ABA会把孩子变成“机器人”,是这样的么?ABA是一门研究行为的科学,科学不会把人变成“机器人”。但是如果在教学方面不能灵活操作的话的确会影响到技能的掌握和泛化,导致学生只会在某种情况下体现技能的掌握,感觉上有些死板。这种现象不是ABA的问题,而是教学方面的问题。5、ABA是否适合于年龄大的孩子或者成人?ABA是一门研究行为的科学,因此把一门科学与一个人的年龄相连是不恰当的。无论一个人的年龄大小,无论有没有缺陷,行为原则是不变的。因此,行为原则可以被运用在各个年龄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康复的目标和重点会有所不同,这需要康复人员与家人一起根据评估结果,为孩子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6、ABA是否只能在桌子/椅子的形式下进行?在早期的密集行为干预中有很多康复练习是在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的形式下进行的。这一点本身没有问题,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学会在这种形式下学习。比如我们的普通学校,学生都是这样学习的。但是如果所有的康复都在这种形式下进行那就会出问题。不走向自然环境的教学会影响技能的转化以及泛化。因此,在开始康复练习的时候一些技能适合在桌子椅子的形式下进行,但是自然环境教学也应该是康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7、是否要保证每周40小时的ABA康复练习?卢瓦斯在早期的研究报告(1987)中提到,当接受每周40个小时的有结构化和计划的家庭基础(home-based)早期密集行为干预后部分儿童在智商等方面得到了进步。之后的一些类似研究也证明了早期密集行为干预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参与者不是每个人都接受了40个小时的康复练习。ABA是一门研究行为的科学,行为原则可以在任何时间运用。因此,如果减掉睡觉时间,每天的康复练习时间可以超过10个小时。一个孩子得到的专业康复时间被很多因素影响,例如:时间、经费、资源等。总之,尽可能早的开始早期干预可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但是不必纠结在是否可以达到每周40个小时。8、一个人需要拥有什么样的资质才可以运用ABA原则?ABA是一门研究行为的科学,所以在运用行为原则时候一定要对这些原则有所了解。运用的时候在操作上的确有一定的方法和要求。因此,专业的康复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可以进行康复练习。如果家长想要在家中进行康复的话也一定要经过培训再来进行比较好。康复质量远远比康复小时数量重要。9、孩子一直都需要训练么?这个问题如果改为“孩子一直都需要专业康复训练么?”更加合适。因为之前说过,ABA是一门研究行为的科学,行为原则的运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在美国有很多孩子在得到诊断后(或者在得到最后诊断之前)就开始接受专业的康复练习。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可以在没有辅助老师的情况下融合到普通教育环境时可以开始考虑减少或者停止专业的康复练习。但是,这不代表孩子今后不再需要课外辅导或者其他专业的支持。10、什么是认证行为分析师或认证副行为分析师?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或认证副行为分析师(BCaBA), 是由国际行为分析行为分析师认证委员会所颁发的证书。两种资质均需要对ABA有深度的学习以及上千个经验小时的积累方可考取证书。在美国自闭症康复这方面来讲,专业的康复都需要由认证行为分析师来进行或者指导。副行为分析师需要在行为分析师的指导下方能独立提供服务。美国的学区也有越来越多的认证行为分析师来指导特殊教育以及提供课堂管理方面的支持。11、ABA是不是一种康复方法?ABA不是一种康复方法。它是一门有关行为原则的应用科学。行为分析师通过行为原则这一视角可以改变与改善行为,从而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这里“人”包括孩子、青少年、成年人、以及长者。因此ABA不是一种康复方法,而是一种康复途径。ABA的应用范围也不仅限为儿童。12、 为什么选择ABA为自闭症的康复途径?现今治疗自闭症的方法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ABA途径(也被称为“行为途径”)拥有最多科学实证支持,因此被许多国家的教育部门与医疗部门认可并作为首选主干康复途径。ABA不是针对自闭症而产生的一门科学。其发展在先,应用于自闭症康复在后。在我接触的服务对象中只有一部分患有自闭症。13、“最佳康复期”错过了,孩子就不能进步了么?上面我提到了临床心理学家卢瓦斯(I var Lovaas)整理的早期密度行为干预 Early Intensive Behaviorll Intervention--EIBI)参与这个模式的孩子,年龄大约为36个月。通过他们的进步卢瓦斯阐述了EIBI的有效性,形成了大家可能听说过的“五岁之前是最佳康复期”或者“越早康复越好”这样的说法。早期干预有很多实证支持它的有效性,但是,并不是说孩子大了康复就没用了。因此无论孩子多大,都需要根据他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地接受合适的康复治疗。14、什么是强化?在ABA中强化不是复习或者让一个人“记住”概念。强化的意思就是行为发生频率的增加。强化分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是“正”还是“负”二者的意思都是行为发生频率的增加。“正”的意思是加入,“负”的意思是移除或避免。举例说明,我讲了一个笑话,朋友笑了(正=加入),下次我还会讲同样的笑话(正强化)。太阳照射到我的眼睛里,我用手来遮挡,太阳光没有了(负=移除),今后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时我还会用手来遮挡(负强化)。15、什么是强化物?强化物是所有让行为频率增加的事物,在之前的两个例子中朋友的笑声和太阳光都是强化物的例子。在不同的资料和教科书中强化物被分为不同种类。希望大家不要为此感到抓狂。只要牢记强化物的作用就可以了。那就是:增加行为发生频率的事物。16、ABA与语言行为有什么关系?行为分析学的奠基人B.F.斯金纳在1957年对人类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在他编写的《语言行为》一书中斯金纳阐述人类的语言,无论是表达性语言(比如:说出来的话语)还是非表达性的语言(比如:手势)都是有功能性的,语言同样也被结果所影响。比如:在一个人饿的时候说“饼干”之后得到饼干。今后这个人在饿的时候还会说“饼干”。在这个例子中说“饼干”这个行为的功能是提要求。斯金纳根据功能对语言进行了分类,例如:仿说、要求、命名、互动语言等。根据以上讲述大家可以看出语言行为是应用行为分析的一部分,它是对行为的分析。17、ABA训练是不是只用食物做强化物?大家可能见过在一个孩子做“对”了一个动作后治疗师给孩子一些食物进行奖励。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食物有可能是最强大的强化物。在教学中最理想的情景是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强化物,比如:食物、玩具、夸奖、特殊活动等。随着孩子年龄与技能上的增长,治疗师可以利用行为原则来拓展强化物。18、ABA只可以用在减少问题行为吗?ABA是一门有关行为原则的应用科学。行为原则可以被应用在任何行为中,包括减少问题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孩子表现“好”被认为是应该的,问题行为才会得到人们更多的注意,所以ABA经常和问题行为联系在一起。在特殊学生中,问题行为往往在技能缺乏时出现,因此康复重点应该放在利用行为原则来培养理想行为上。19、ABA是否用惩罚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在面对问题行为时,行为分析师会把重点放在运用正强化以及对环境的变化来培养和促进理想行为的发生。在ABA的原则中,惩罚一词是用来描述当刺激发生变化(刺激出现或者移除)后,将来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减少的情况。任何行为问题的出现,都需要经过功能分析,然后由专业治疗师制定干预计划,再实施。在这些计划中是不能够出现像打骂、责罚等传统意义上的惩罚的,因为惩罚不能教给孩子技能;只能告诉孩子不能去做什么,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有害。20、在问题行为发生时不理睬是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任何行为都有它的功能。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对应策略。因此,在解决问题行为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如果行为的功能是得到注意的话那么不理睬是可以采纳的策略之一。如果是其它功能的话不理睬就不是有效的方法了。21、DTT(散离式单元教学)与ABA是一回事吗?ABA是一门研究行为规律的科学。行为学之父斯金纳发现行为发生的情况与其发生之前的前事(Antecedent)和结果 (Consequence)有关。这一关系又被称为A-B-C关系”。散离式单元练习根据这一关系,从开始在比较严谨的环境到之后比较松散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缺失的技能,A-B-C关系在教学中分别代表指令(A),学生反应(B),学生得到的反馈(C)。因此,“ABA与DTT是一回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ABA是一个科学,DTT是根据行为发生规律之一总结出的学习方法。22、为什么有人说ABA会把孩子教成“机器人”?在接受ABA康复治疗过程中学生会接受散离式单元练习(DTT)来建立缺失的技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康复治疗师需要遵守教学步骤,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技能的泛化。如果泛化做的不到位,孩子只会在单一的情况下做出某种反应,技能呈现方法也有可能会比较单一。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需要在教学方面做调整。ABA作为一门科学不会把任何人教成“机器人”,但是如果教学不到位的确会出现没有被泛化的行为。23、在ABA康复中是否每个学生的教学计划都是一样的?每一个学生都不同,因此教学计划也是因人而异的。在开始康复治疗前学生应接受教学评估(衡量学生的现有能力和缺失能力)。行为分析师利用评估的结果来制定教学目标,之后通过适当的教学模式(例如:回合式教学法或自然环境教学)来进行教授。因此,不是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模仿的练习,也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进行配对的练习。24、ABA康复途径注重改变什么样子的行为?ABA注重改变的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是提高个人(以及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人)生活质量的行为。例如:配对能力、个人游戏能力、社交能力、入厕等自理能力、阅读能力、学术能力、社区能力、职业能力。如果一个人有问题行为的出现,那么此障碍会延迟甚至停止其它技能的掌握。因此,康复的第一步是减少问题行为,之后开始建立新技能。25、ABA是一个康复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吗?ABA在康复领域中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20世纪中期ABA原则就被运用在提高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最早的受益人群包括:战后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病人、和其它特殊人群包括孤独症患者。可以说ABA的早期应用在弱势群体,但是现在ABA的应用不仅限于康复治疗,机构管理、动物行为、赌博或上瘾(比如:毒品)行为、普教、健康与体育、神经科学、儿童饮食障碍、法律行为分析、语言治疗等领域都是ABA可以“发光发热“的领域。26、ABA不关注孩子的社交能力,是真的么?ABA注重改变的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其中包括社交行为。很多有自闭症的孩子不在乎来自他人的表扬或认可。通过ABA的原则康复治疗师可以帮助学生“喜欢”与他人互动,并且建立在社交方面缺失的技能,例如:对话、轮流、游戏等待、妥协等。27、ABA的特点有哪些?ABA的特点有七个。它们分别是应用性、行为性、分析性、技术性、概念系统性、有效性和一般性。在自闭症康复领域中大家可以依据这七个特点的实施来判断一个机构是否真正在运用ABA。应用性:目标行为是可以提高个人(和他人)生活质量的有“社会意义”的行为。例如:社交技能、语言能力、自理能力、工作技能、消遣行为等都是有“社会意义”行为的例子。行为性:目标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到并且用数据测量的。分析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判断行为功能以及改变行为策略的效果。技术性:改变行为的步骤用详细的语言文字阐述。这样来不管任何人在经过培训之后都可以准确地复制操作。概念系统化:无论用什么介入手法和策略来改变行为,原理都来自于行为原则。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五个基本原则。有效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监控来确保行为改变策略确实改变了行为,并且提高了个人的生活质量。一般性:行为在经过介入后有持久的变化。28、ABA是否可以与PECS、PRT等康复途径同时使用?ABA是一门研究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这些行为规则一些行为分析师总结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PECS、PRT、丹佛模式等。虽然听上去它们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它们背后的原则支持都是ABA。因此在康复时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与需要来决定具体用什么策略来帮助学生成长。29、一周接受几个小时的ABA比较合适?这个要看孩子与家庭的具体情况。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在2001年颁布的一篇报告指出,自闭症儿童需要在诊断之后立即开始康复。教育服务应提供每周25个小时的全年教育,主要针对以下方面的培养:1)有功能性的自然沟通2)不在一对一情况下的进行的社交技能练习3)教授如何正确游戏(包括与玩具和与其他同龄人在一起的游戏技能)4)在自然环境中技能的泛化以及保持5)对问题行为可以正确地对待6)根据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有功能性的学术技能30、ABA康复只有在一对一的形式下才可以进行吗?需要看学生的能力。很多学生最开始的康复形式是一对一。当学生在这样的形式下可以学习之后则可以开始小组学习。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学生融入到主流教育环境中学习,因此学生应该适应各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需要我们可以随时调整康复治疗师和学生的比例和教学形式。31、什么是泛化?泛化是指在不同情境下体现学会的技能,学生在不同环境体现同样反应叫做刺激泛化。倒如:在看到不同的图片时都会说“猫”。同时,学生会用不同的行为来达到同一种目的叫做“反应泛化”。例如:用不同方法来问好。在教学中康复治疗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材料用不同的声调和语言给与指令,让不同的康复疗师教学生等泛化方法来帮助学生灵地掌握某种技能。32、除了自闭症康复,还被运用于哪些领域?ABA是一门关于任何有机物行为规律的科学。其应用领域包括机构管理、动物行为、赌博或上瘾(比如:毒品)行为普教,健康与体育、神经科学、儿童饮食障碍、法律行为分析、语言治疗等,可以看出ABA可以影响各个领域,任何有行为出现的领域都会有ABA的出现。33、ABA康复途径是否全面?通过对行为原则的掌握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各种技能。这些技能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质量,包括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如果你看到孩子只在单一的环境下持续练习一种技能,那么就需要与治疗师进行沟通,讨论培养技能的多样性以及有关泛化的计划。自闭症康复不是一个学科就可以完成的。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语言治疗师、职业治疗师 、物理治疗师的共同努力。34、ABA中的基本概念有哪些?在ABA中五个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强化、惩罚、行为消减、刺激控制和动机。大家可能听说过的原则包括差别强化,辨别训练,强化计划、行为塑造、行为链接等都延伸于这个本原,任何改变行为的具体计划与策略都离不开这五个基本原则。35、ABA康复适合于哪个年龄段?ABA原则的应用适合于每个年龄段。每个受益者(例如:孩子)的需要不同,能力也不同,因此康复目标的具体方法会有些不同。但是,主导康复的策略不会改变,这些策略是我们之前提到的ABA基本原则。倘若一个人需要康复治疗,那么最好尽快开始,不要因为担心年龄的限制而耽误。36、通过ABA的应用可以提高哪些技能与行为?之前我们提到过ABA的一个特点为改变有社会意义的行为。通过ABA的应用我们可以提高学生或成人的语言能力、社交技能、游戏能力、消遣能力、学术技能、自理能力等,又回到我们之前说的,应用行为分析注重提高有“社会意义”的行为。37、改变行为的主导思想是什么?改变行为的主导思想是在减少一个行为的同时教给受益者(例如:学生)一个替代行为。在改变行为的时候需要首先判断行为功能(利用ABC分析等手法),之后运用正面积极的防御法(包括教授替代行为)以及在目标行为发生后的对应方法来确保行为得到全面的变化,在康复领域中问题行为很多时候意味着技能的缺失,因此在改变行为时教授新技能尤其重要。38、如何成为认证行为分析师?国际行为分析师委员会颁发4种行为分析师资质。分别是博士级认证行为分析师、认证行为分析师副认证行为分析师、和注册行为技师。每一个资质都需要接受不同的课堂知识学习和经验小时的积累,之后经过委员会的统一考试,在通过考试之后需要持续进修学分来保持认证资质。39、应用行为分析仅限于改变他人的行为么?通过运用行为原则我们可以改变他人的行为,但是使用同样的原则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也叫作自我管理。行为分析之父斯金纳指出,我们可以用改变他人行为的方法(功能分析、行为发生之前的预防措施、行为发生后的对应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40、认证行为分析师的道德规范由谁来监控为了确保行为分析师在服务中道德标准得到正确的执行,国际行为分析师委员会在道德规范方面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并且把具体的要求都写入到《行为分析师的专业和道德服从守则》中,每一个行为分析师都需要经过有关道德规范的课堂学习,在得到认证资质后进行持续进修时也需要不断巩固道德规范和运用。好了,以上就是自闭症(孤独症)ABA干预的40个常见误区和问题的解答,感谢张萱老师的带来。希望这写相关的问答可以帮助大家更加了解ABA在自闭症康复中起到的作用,帮助康复师和家长在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实施ABA。}

眼睛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窗口,但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各种视力问题困扰。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9年10月8日发表了全球第一份有关视力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眼科专家表示,全球大约有十亿人,患有本可预防的视力障碍。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中眼科保健体系的完善迫在眉睫。
其实青少年的视力问题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你知道我国近视问题有多严峻吗?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超过一半。
提醒各位宝妈们,一定要真正认识青少年视力问题,让护眼是一个永恒的、长期的课题。
孩子的视觉发育期是几岁?
答:5-18是孩子视觉发育和保护视力的关键期!其中又分为两个阶段:
1、5-10岁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
此阶段孩子可能是假性近视,虽然表现出视力下降,看远处物体很模糊,但孩子眼睛的晶状体还没有彻底变形,只要注意调整和修复,视力还有恢复的希望。
2、到了10-18岁,便迎来了视觉发育的维持期。
此阶段,虽然孩子很难恢复正常视力,但可以通过正确的用眼方法来保护眼睛,让视力不再进一步下降。
“戴了眼镜就再也摘不掉了!”眼前的这位奶奶正在斥责儿媳妇,抱怨她给孩子配了眼镜。
这句话简直太熟悉了,熟悉到我都要怀疑人生。对此有很多辟谣文章,但我认为他们说的都不够。
如果科普不展现思考的过程,那就相当于“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模式对科学素养较低的人群或许是最合适的。但是在大家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这样简单粗暴的办法,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那么请大家跟随我的思路,来探讨一下,孩子戴了眼镜之后,到底还能不能摘掉?哪种情况更容易摘掉?
先说说,怎样算是摘掉?
无论是框架眼镜还是隐形眼镜,当然都可以随时摘掉啊。
但很显然,这里面的“ 摘掉”,不是指暂时把眼镜拿下来,而是 要求孩子长大后,不依靠眼镜就可以看得清楚、看得舒适,至少足够日常生活的需要。
戴OK镜只是相当于暂时地把镜片度数做在角膜上,一停戴就回到原来的状态了, 不能算摘镜(图片来源网络)
实际生活中,一个用眼需求很高的人,和一个用眼需求很低的人,他们对“看得清楚、看得舒适”的感觉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我接触过不少农民,尽管视力只有0.1,却觉得自己看得“挺清楚的”。
所以,也有一些人小时候配了眼镜,后来虽然知道戴眼镜看得更清楚,但自己不想戴,就不戴了,貌似也不影响正常生活。
有的人摘了眼镜后,就需要通过眯眼来看清楚
这样算不算是“摘掉”呢?
我认为不算。 这种“摘掉”,只不过是自己主动放弃了“看得更清楚更舒适”的机会而已。
我们姑且把这种情况定义为“假摘镜”。
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远视:可能会随着发育降低甚至消失
学龄前孩子眼球偏短,常是远视眼,有时需要戴眼镜。这种眼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孩子的视觉发育正常。如果该戴而不戴,常见的后果有两个:一、孩子视力水平停滞不前,变成弱视;二、孩子有双眼视功能问题,比如斜视、隐斜视、没有立体视觉等。
眼球越短,远视度数越高
好在,小孩子的眼球长(zhǎng)长(cháng)是与生长发育的大方向一致的,所以远视度数降低很常见。 这类眼镜是小孩发育过程中采取的一个暂时治疗措施,不一定需要戴到成年的。最终能不能摘掉,还要具体看小孩度数多少、两眼平不平衡、有无斜视等异常,并且观察发育中的变化来决定。一般来讲, 度数越低,年龄越小,日后能降低甚至消失的可能性就越大。
散光:3岁之后趋于稳定
3岁前散光不稳定,有降低的可能。 3岁后如果还存在较明显的散光,那比较难消失了,但也不容易加深。
当然我也发现有些大孩子的散光还在变化,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激素水平、眼睑力量、晶状体情况等。这些因素目前没办法预测,也没办法干预或改变,所以, 到底会不会往理想的方向发展,看“命”。孩子散光影响视力并且没有自己好转的倾向,尤其是在年龄还小的时候,只能老老实实戴眼镜,否则也可能造成弱视的。
造成散光的主要原因是角膜形状不均匀,这与眼睑的作用力有比较大的关系(原图片来源《眼科手术学》)
近视:不但难消失,还很容易加深
3岁以前的孩子偶尔会出现暂时的近视,但3岁以上的孩子近视,则多数不是暂时的。近视这个坏东西,坏就坏在它一旦开始,就容易不断加深。所以,现实情况是,孩子近视了,往往是很难摘掉眼镜的,这里说的眼镜也包含OK镜等各种隐形眼镜。
已经有无数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 戴上矫正眼镜,保持清晰的视力,是有助于控制近视加深的。
不过,我们中国的孩子近距离用眼需求实在是太大,加上户外活动不足等各种因素,远远超过了戴眼镜控制近视的力量。
图片来源文献:The myopia boom. Elie Dolgin.Nature 2015 Mar;519 (7543): 276-8.
这两方面的力量在拔河,眼镜败下阵后,还会进一步造成“眼镜越戴越深”的误解。 实际上,不戴眼镜近视也会加深,而且可能加深更快。
当然了,以上这些情况,在成年后都可以考虑做手术摘镜。
摘不掉眼镜,是眼镜的错吗?
我国戴眼镜的孩子还是以近视和散光居多。所以,这样总结下来,你会发现, 能摘掉的是少数,摘不掉的是多数。
但是, 医生还是会告诉你,“戴了眼镜就摘不掉”这句话是错的。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所使用的中文句式,直接把“摘不掉眼镜”的原因归为“戴了眼镜”。
远视、近视或散光,基本上是由眼球结构决定的(详见 《散光眼远视眼近视眼,到底是什么样的?能改变吗?》 )。目前想要改变眼球结构,真正有用的办法就是成年后动刀子,而且动刀子还不是想动就能动的。 没有证据表明其他干预的方法能改变眼球的结构;也没有证据表明眼镜有“能力”去加重眼球的异常。
不能否认,大专家们为推进近视防控做了很多努力;但也不能否认,科学上是否正确很多时候并不是管理者考虑的核心。(图片截自新浪微博)
孩子要戴眼镜,是因为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下,孩子的视觉问题只能通过眼镜解决。孩子摘不掉眼镜,是因为孩子的视觉问题仍然存在,所以还是需要眼镜这个小帮手。
孩子在眼镜的帮助下看到了清晰的世界,自然也就很难去适应摘下眼镜后的模糊。这时把怨气撒在“眼镜”上,颇有些“忘恩负义”。
而坚持不让孩子戴眼镜,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看清楚的权利而已。
“假摘镜”的危害在哪?
明代《南都繁会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眼镜是伟大的发明。不喜欢戴眼镜的大人,可以求助医生考虑摘镜的办法。也有些人直接“假摘镜”,虽然对于成年人来讲,视觉功能比较稳定,但我还是不建议这样做。毕竟眼睛的功能就是看东西,看清楚才是最重要的。
“假摘镜” 有一个重要前提:要保证安全。不要不戴眼镜开车、过马路,不要做些精细活、危险活,否则就是害人又害己了。
这种新闻并不少见
大人爱咋咋,小孩可不行。目前就有一些不正规的“视力康复机构”对孩子进行模糊适应的训练,号称能“摘镜”。其实,这也是“假摘镜”的一种。
对于孩子,该戴眼镜而不戴,造成的后果可能很严重。孩子弱视、斜视或者近视加深快,又长期得不到治疗,受害的只会是孩子。到时候,再想给孩子戴眼镜,就于事无补了。
要不要戴眼镜这事情,我们不能阻止别人评头论足指指点点,但 谁是孩子的监护人,责任就在谁的身上。万一孩子视力以后再也好不起来,你猜孩子会怨谁?
推荐
去年暑假疯团了1200套的视力回复书返团啦!
这款产品是千辛万苦从台湾引进回来的原版”书“。说是【书】,其实是一本印刷精美的挂历,加上一本大开本、但薄薄的印刷品。
其实,刚收到样品的时候,我也是挺犹豫的。这么点东西,不符合咱们国人的购买习惯呀,国内超大一箱40本书才168块……
▲以上为手机拍的实样
看了以下这位妈妈写的产品体验文,S爸觉得,按这个挂历的方法去认认真真操作执行,对孩子的视力回复肯定是有一定帮助的!毕竟咱们买东西,是看产品的实用价值,而不是颜值对不?(外貌党请出门右转)
《孩子防近视的福音——30日活化眼球训练操初体验》
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朋友介绍的、网上达人推荐的各种疗法,基本上统统试了一圈,效果都不太理想。
挂历居然能治近视,真的?假的?
后来,又听朋友推荐了一个台湾原版的《30日活化眼球训练操挂历》,每天3分钟训练,治疗的效果也很好。开始很怀疑,薄薄的一本挂历,真的靠谱么?于是,就在上网查了一下关于作者本部千博的一些信息。
本部千博,1954年出生于名古屋,日本整全医学协会顾问。取得内科医师资格五年后,专研眼科,并在1995年获得眼科专门医师认证。2005年在名古屋开设「本部眼科」,是日本中部地方施行「角膜塑型术」的第一把交椅。
本部医师以「近视是一种疾病」为信条,自创成效卓著的「本部式视力复活操」,竟使自己原本不到0.3的视力,回复到1.0!而在本书中,他以专业经验告诉各位读者,只要在视力减退初期开始进行训练,视力就能逐渐好转。
Day 1:藏轮图,锻炼眼部肌肉
只是2-3分钟时间,儿子还是能坐下来静静完成,之后我问他赶脚,他说,木有什么赶脚,可能是第一天吧,没能看出啥效果。
Day 2:寻找数字, 锻炼肌肉和大脑
这回时间长一点,差不多20分钟,幸好儿子也没有不耐烦,他告诉我,这个“独眼龙”游戏还不错。(眼罩非赠品)
……(此处省略21天)
Day 23:眼球运动·进阶篇,用力让眼球累一点
前22天在我的坚持监督下,目前儿子进展到第23天,他告诉我,练完之后,感觉看东西没那么累了,就算在看书时眼睛也很放松。
听到儿子这样说,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虽然30天后,儿子的假性近视未必完全治好,但从医学原理和产品设计上来讲,这个挂历的确可以 很好地训练眼肌,视神经,和视知觉,而且轻松有趣,对假性近视有不错的辅助疗效。
冲着无痛、无副作用、 不外敷、不伤眼这几点来说,败一个来试试效果,也是不错的选择,又或许,不同的人使用,效果也会不一样。
为什么是不错的选择?看看这几点
1强化眼睛“自我复原的能力”,本部医师亲身经历实证
不要因为“看不清楚”就急着去配眼镜,小心你的视力永远回不去!透过每天3分钟超简单眼球运动,有效锻炼眼部肌肉、给予大脑刺激、促进眼周血液循环,你的眼睛绝对能重获「自我复原的能力」。
2超简单视力回复操,人人都能做、人人都有效
全书包括30个眼球操、按压穴道与身体按摩等练习游戏,看一眼就可以立刻跟着做,不必费心阅读大量文字,大人小孩都可以立即上手,对近视、老花、干眼、疲劳酸痛等各种眼睛问题都有效。
3不需剪裁、不需黏贴,挂在墙上就能用
特别将「30日活化眼球训练操」设计成精美挂历形式,使用大开本19×26 cm的尺寸,不需花时间剪裁、黏贴或放大影印,挂在墙上就能立即使用,坚固耐用可每天翻阅。
4张开眼睛就能做,不用任何辅助工具
不必戴针孔眼镜、不必使用视力训练棒,张开眼睛就能开始跟着做,不用担心想使用时却发生「找不到道具」的情况。
5每天3分钟,随时随地都能练习
每次练习只要花费30秒~3分钟,一天之中不限任何时间都可做。把本书挂在房间门后、办公桌前、计算机旁边,无论在家还是在办公室,想到就能做。
薄薄的册子里有些什么?
这套书国内没出版,台湾原版引入,共两本刊物: 一个挂历和一本杂志,都不厚。
【5个神奇图画】, 让眼睛大复活
用眼睛描绘图案轮廓,能有效锻炼眼睛并给予大脑刺激,左右眼各做一次,疲劳立消!
【4个穴道按压动作】,消除泡泡眼
眼睛周围从眼头、眉中到眼尾有很多穴道,按对位置,就能有效缓解酸痛。
【3种按摩手势】,促进眼脑血液循环
透过温热「骨盆」与「丹田」以及淋巴按摩来促进全身循环流通,氧气和养分就会顺利运送到眼睛,让视线焕然一新。
【9个寻找游戏】,好玩又能训练眼力
玩「大家来找碴」也能训练视力?没错!藉由让视线上下左右不断移动,刺激大脑辨认细微的差异、相似形状以及复杂图案,能够同步强化眼部肌肉与大脑。
【2套身体体操】,畅通眼颈血液
学会轻松的「转颈」与「甩手」运动,不但可以舒缓肩颈酸痛,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眼睛疲劳,更可以预防视力退化。
【5个迷宫游戏】,防止用眼过度
眼睛走迷宫的过程中会让眼球不断动作,能够放松长时间工作的眼睛周边肌肉。比单纯的眼球运动有趣,特别适合大人和小孩一起练习。
【2套眼球操】,逆转老化视力
长时间「目不转睛」的话,眼睛就会觉得累,眼球操可以击退长时间、近距离视物造成的眼睛疲劳感,除了有益于回复视力,还会活化脑干细胞,不仅让视线变得清晰,学习力也会变好、反应更快,帮助提升记忆力!
目录
★「本部式视力回复术」的四大优点
★恶视力有救了!每天3分钟,视力就回复
★30天眼球训练操的使用方法
★请立即改善!5个你明知故犯的坏习惯
【知识篇】全世界的视力都在退化中,眼镜一戴就要一辈子吗?
【Q&A】视力训练要有效,自我维护很重要!
【实践篇1】看神奇图画,让眼睛大复活!
.穴道按摩:捏捏手指按按脸,消除泡泡眼
【实践篇2】一边玩游戏,一边练眼力!
.身体体操:眼脑血液畅通,让视线焕然一新
【实践篇3】用眼睛走迷宫,眼睛肌肉就放松!
.眼球操:动动眼珠,有效逆转老化视力
★你今天做过眼球操了吗?
★视力测量表
★内页说明/前言
Day 1 藏轮图
Day 2 寻找数字
Day 3 找出街道中的人物
Day 4 迷宫.基础篇
Day 5 按压指甲穴道
Day 6 眼颈体操
Day 7 雪花图
Day 8 寻找英文字母
Day 9 找出图中的文字
Day 10 迷宫.初级篇
Day 11 荐骨按摩
Day 12 挥手体操
Day 13 蜻蜓剪影图
Day 14 眼球运动
Day 15 迷宫.中级篇
Day 16 丹田按摩
Day 17 按压脸部穴道
Day 18 动物剪影图
Day 19 寻找词汇
Day 20 寻找相同的家徽
Day 21 迷宫.进阶篇
Day 22 寻找多角形
Day 23 眼球运动.进阶篇
Day 24 鱼的剪影
Day 25 寻找注音
Day 26 大家来找碴
Day 27 迷宫.超进阶篇
Day 28 脸部淋巴按摩
Day 29 按压手心穴道
Day 30 按压身体穴道
内文试阅
恶视力有救了!每天3分钟,视力就回复
熬夜看韩剧、滑手机、长时间盯着计算机…你的眼睛长期疲劳、酸痛干涩,视力不断恶化!还在乱点眼药水?犹豫要不要接受雷射手术?你有更安全、更简单、零副作用的选择!
本部医师一直以「近视是一种疾病」为信条,自创成效卓著的「视力回复法」,竟使自己原本0.3左右的视力,回复到了1.0!
本部医生认为,视力之所以会变差,是来自大脑对眼睛看到的情报的辨识能力下降。所以,「脑部疲劳」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必须想办法活化大脑。因此,本部医生亲自开发出这一系列「视力回复眼球操」,针对眼睛和大脑的连结提出改善计划。只要每天3分钟,感觉就像在玩游戏一样有趣,就能拯救你的恶视力。
为什么视力会不断恶化?
近视度数会一直增加,是因为我们持续用眼过度,例如长时间看电视、打计算机、滑手机,眼睛在看近距离时不断调焦,就会造成眼轴变长,如果一直让眼睛处在这种疲劳的状态下,眼轴会固定在被拉长的状态,这时视力就会变得难以回复。
愈晚近视愈好?
由于在15岁之前,人的眼部肌肉都还在可塑的状态,成熟度与稳定度都不够,因此如果小时候就罹患近视,眼轴就会一直被拉长,假如七、八岁左右就开始近视,你的近视就不会停下来,大概平均每年会增加一百度,直到15岁左右才会缓和下来。
所以,预防近视最好的方法,就是推迟近视的发生,尽量避免在15岁前近视。
发现度数变深了,怎么办?
要真正做到「无副作用」的保养视力,建议还是要透过眼球运动,让眼睛上下前后、内聚、外展往各方面活动,并且搭配按摩与简单的体操,调整眼睛的肌肉,让眼睛得到血液与氧气的供应,视力就有机会可以回复。
本产品是台湾原版,从香港代理获得引进, 含一个挂历、一本杂志。
很多小伙伴都在试用阶段,效果会因人而异,无论具体效果如何,但是至少从活动眼肌,放松视神经,锻炼视知觉和孩子的专注力上,都非常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分不清6与9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