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最大的购物中心有哪些热闹的集市值得一逛?

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盛极千年的丝路文明,造就了别具一格的新疆。哪里是全疆最热闹的地方呢?那肯定非“巴扎”莫属了。新疆的各族民众都喜逛巴扎,特别是在重要节日时,巴扎会比平时更加热闹。种类丰富的农副产品、琳琅满目的日用商品、摩肩擦踵的各地客商和熙熙攘攘的顾客人群汇聚于此,给人们采购货品带来了诸多便利,也给巴扎增添了欢乐气氛。何为“巴扎”关于“巴扎”一词的含义,一般认为是维吾尔族对城乡商业市场或集市的称谓,类似于我们所熟知的小商品市场。不过相较于普通市场而言,巴扎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其承载的功能和展示的商品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缘于巴扎所售物品种类的不同,一般分为饮食巴扎、服饰巴扎、农具巴扎、果品巴扎、家具巴扎、牛羊巴扎等。当然,根据巴扎所设的区域不同,还可分为乡村巴扎和城市巴扎。此外,作为中亚腹地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新疆还建有不少国际巴扎,以此招徕世界宾客。闻名遐迩的国际巴扎,就有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喀什国际大巴扎等。那么巴扎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古时,西域之地拥有广袤无边的沙漠,也有延绵不息的河流,由此衍生出繁星点点的沙漠绿洲。这些绿洲被沙漠所分割,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维吾尔族先民们“生于斯,长于斯”,生活条件异常艰辛。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他们在绿洲中垦荒拓业,由此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绿洲农业,巴扎便是绿洲农业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手工技术的进步,维吾尔族先民们在满足自身生活所需的同时,还与其他各地民众进行劳动产品交换,由此形成了以商品交易为主体的早期巴扎。古丝绸之路的凿空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促使以沙漠绿洲为基点的贸易路线得以延展。商贸的发展带动了绿洲功能的完善,作为商品交换地的巴扎,开始逐步出现了服务设施和附属建筑物,诸如“达尼(客栈)”“萨玛瓦尔哈纳”(茶坊)“哈玛木”(浴池)和金银交换店等。现如今,巴扎已非单纯的商品集散市场,早已发展成为新的综合商业体。从各类史籍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巴扎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定期举行的规制,即通常情况下七日一集。同时,巴扎中不同的产品类型有着相对固定的专属售卖区,售卖商品的种类也是琳琅满目。巴扎中配置有各种类型的店铺,贸易活动十分繁荣。经过长期的发展变迁,巴扎在建筑风格等方面虽迥异于古代,但在名称、货物种类及类型划分上,仍与古代巴扎有着很高的相似度。全民逛巴扎巴扎与维吾尔族民众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它既是维吾尔族民众的经济活动中心和社会活动中心,也是维吾尔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相较于常见的市场或集市而言,巴扎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巴扎的位置较为优越由于商品交易是巴扎的主要内容,因此优越的区位对巴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巴扎大多选址于交通要道区域,以周围的自然村落为市场基础,生活于此的人们在日常往来中必会经过。诸如南疆最大的农村巴扎——色力布亚巴扎,就位于巴楚、麦盖提和岳普湖三县交界处,属于偏僻之地,距三县的县城均较远。人们为了解决去县城不方便的问题,便在色力布亚建起巴扎。由于这里已经开通了巴楚至莎车的巴莎公路,连通了三县和各乡的道路,交通方便。因此,巴扎建成后便吸引了三县的人们来此进行贸易和物资交换。开设巴扎有周期时序从历史上看,巴扎基本都是定期举行的,其周期一般是七日一集,但开放时间则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譬如,和田、墨玉、皮山等地,巴扎开放的时间分别设在一周内的不同日期,一方面保证不与其他巴扎在时间上冲突,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商人们能在临近区域之间实现持续经营。从空间上看,一般在往返一日的路程内(以畜力车行程来计算)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巴扎。同时,每逢重大的民族或宗教节日,人们都会自发形成巴扎。南疆很多村落的名字,也都采用了当地巴扎日的名称。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地方的巴扎开放时间有所差异,如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的也克仙拜巴扎村,就采用也克仙拜巴扎之名,意为“星期天集市”。全民参与巴扎活动在新疆,巴扎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逛巴扎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维吾尔族流行着一句谚语“鸡没有锁骨,赶巴扎的没有请帖”,这充分体现了巴扎的开放自由和全民共享。不仅仅是集市巴扎并非单纯的交易集市,而是兼具多种功能的商贸集合体。通过巴扎,人们可以开展诸如商品交换、品尝美食、亲友聚会、休闲娱乐、信息交换等各式活动。巴扎是维吾尔族民众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交换功能是巴扎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可以说,没有商品的交易和买卖,就不可能形成巴扎。人们根据自身需求,在巴扎进行商品交换和交易。除了职业商人之外,很多民众也会将自己剩余的产品拿到巴扎上出售。喀什国际大巴扎,素有“中亚物资博览会”的美誉,平日里大巴扎出售的商品种类就多达2万余种;而在周日的巴扎上,出售的商品种类可多达5万余种以上。维吾尔族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逛巴扎就是逛世界。”巴扎是维吾尔族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对于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的民众而言,逛巴扎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获取外部信息的便捷渠道。热闹的巴扎促使人与人之间亲切交流,人们能够获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传递给对方所需的资讯。对于农牧民而言,在巴扎上可以了解各类农产品的行情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家的种植品种和养殖品种。对于手工业者而言,逛巴扎可以了解时下流行的款式,以便满足市场最新的需求。对商人们而言,逛巴扎可以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营销策略。逛巴扎也是维吾尔族民众的一种娱乐方式。巴扎热闹非凡,有斗鸡、弹唱、摔跤、麦西来普、达瓦孜、杂耍等表演活动,成为民众集体活动的盛会。各类民间艺人通过巴扎,以技谋生、以艺会友、以术取乐,吸引观众,博取喝彩与掌声,并成为他们赖以谋生的手段。每当节庆之时,人们身着艳丽的服饰,头戴民族花帽,欢声笑语齐逛“巴扎”。不论相识与否,只要音乐一起,大家便翩翩起舞,伴着欢乐释放自我,巴扎的娱乐功能得以充分展现。巴扎还是维吾尔族最大的社交场所。对于维吾尔族而言,巴扎是一个社会关系网和文化交流网。人们既可以在巴扎上遇见阔别已久的老朋友,也可以结识许多新朋友。不少人走很长的路赶来逛巴扎,就是为了会会旧友、叙叙旧情。甚至维吾尔族青年男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都可以在巴扎上结识心仪的对象或是约会。巴扎上的中间人——背地克在巴扎的交易现场,除了买卖双方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游走于买卖双方之间,用自己的经验和口才促成交易的实现,当地人称其为“背地克”。背地克是维吾尔族巴扎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长期在巴扎内居住和生活,可以说巴扎已成为他们的家。他们一般极富商品交易经验,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他们在卖者和买者之间斡旋,通过商妥价钱、促成交易来展现自己的价值。他们甚至还可以起到增进民众友谊的重要作用。在巴扎的牲畜交易中,背地克的作用很大。他们非常熟悉牲畜行情和周边牲畜巴扎的价格走势,能够正确推测各种牲畜的价格状况,以此调节买卖双方的价格。他们并不需要有可卖之物,而是凭借经验与口才,协助双方成交,从而起到一种“说和”的作用,并从中获取酬金。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巴扎也在不断提升和改进。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兴盛后,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新疆体验这一独特的集市文化。相信随着时代的变迁,独具民族特色的巴扎也必将永葆生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拉玛依最大的购物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