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吃过麦考林家的维您Panmol®NADH海藻酵母压片糖果功效NADH的吗,看上去还蛮高端的样子?值得入手么?

导言2014年,一款抗衰药凭借着“延长线虫寿命50%”[1]的辉煌战绩杀入热门补剂的“重围”,之后更是获得了“新加坡抗衰国师”Brian Kennedy教授的青睐[2],进入临床试验,并成为抗衰科技公司庞赛德里昂的主打产品,迅速走上药生巅峰,它就是α-酮戊二酸(AKG)。随着AKG的发展越来越好,派派的会员群里也有不少人开始尝试这款抗衰药,并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AKG抗衰是否言过其实?AKG安不安全?AKG值不值得吃?”为了帮助大家在理论之外更贴近地了解这款补剂,也为了探究不同会员服用AKG及其衍生物的效果,派派采访了4位“当代神农”,他们的“投石问路”,对其他想要尝试AKG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无价瑰宝,在此,感谢an an、CYF、Do和天鸟四位受访者对本文的大力支持!抗衰道路上,“为什么吃”和“吃了什么”一样重要。采访刚开始,大家接触AKG的契机和理由便让派派倍感惊喜:4位中有3位是受到时光派公众号推文或者内容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吃AKG及其衍生品的道路”,唯有作为科研者的an an是通过文献阅读“种草”的。an an:我吃AKG主要是因为看到了一篇文章,上面谈到,AKG可以延长小鼠的寿命[3],我大概看了一下那篇文章的一些结果,进一步去了解了一些AKG的作用。然后又知道它是TCA循环里的一种比较天然的物质,和NAD+是一样的,就想着可能副作用不会很大。后来又看到那篇Kennedy教授的文章[2],就想着试一试吧。CYF:之前是看到时光派公众号里发的相关文章,然后看到会员群中有很多相关讨论,于是我也决定试一试。Do:我是一个什么东西感兴趣都会尝试一下的人,因此之前在时光派的文章上看到,然后就去尝试了一下。天鸟:我先是看到时光派的推文,然后再通过会员聊天得知AKG的一些功效,我四十多岁了,有些时候特别容易疲倦,所以想尝试一下AKG,看看效果怎么样。同时,我在时光派交流群里认识一个朋友,他就推荐说AKG对他来说效果不错,所以在他的推荐下,我也开始尝试AKG相关补剂。虽然是一样的“源自公众号,目标抗衰延寿”,但是大家最终挑选的AKG及其衍生物的种类却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下面就正式介绍一下他们选用的AKG及其衍生物信息。an an挑选的是纯AKG:我其实很期待AKG能带给我的抗衰效果,因此选用了纯AKG,而不是它的衍生物。同时我也对比了亚马逊商城上这一类商品的的评分和评论,挑选了一个性价比最高的。CYF有一个不同种类的筛选的过程:我一开始吃了1个月的精氨酸AKG(aAKG),可能是因为便宜不知道真假,也没什么效果;后来就换了在专业网站上购买的AKG钙盐+镁盐。Do选择的是AKG的钙盐和镁盐: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都是精氨酸AKG(aAKG),但是我不想吃精氨酸,就选择了一款只有AKG盐的产品;同时,我看到这一款AKG衍生物是其钙盐和镁盐的组合,应该相对刺激性也少一点,所以就选择了这一款。天鸟选择的是Ca-AKG:我原来是想买成熟成品药来尝试的,但是正好赶上疫情断货了买不到,即使能发货,也会被海关扣下很久,所以才在买多了的会员群友手中买的国内的AKG钙盐原粉,说实话一开始吃我还很忐忑呢。好的,各位会员已经挑选好了各自的AKG相关补剂,这些不同的AKG及其衍生物都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呢?让我们接下去持续关注第二轮交流!第二轮一开始,讨论就热烈起来了!直接进入了万众瞩目的效果大比拼环节!各位会员阐述了自己按照不同的时长、剂量和类型服用AKG及其衍生物后带来的效果和副作用。an an服用时长7-8个月,每日早晚各500mg:其实也没有特别大的感受,可能就是炎症的情况有得到一定的缓解。比如之前因为花生瓜子等坚硬食物划伤黏膜造成的喉咙疼痛需要很多天才会消失,但是服用AKG以后,很快疼痛感就没有了。我觉得,文献里那些在小鼠中得到的抗衰效果,在人的身上也会有一定的体现,至少AKG抗炎我感受到了。就是不知道论文中说的甲基化生理年龄逆转是否真的能实现。CYF服用时长分阶段共3个月,每日剂量300mg:我一开始就是因为精氨酸AKG没啥效果才换的,但是后面吃了2个月钙盐和镁盐,也还是不论是身体内部还是外部的皮肤,均没出现较好的效果。Do服用时长1-2个月,每日剂量300mg:到目前为止,没有特别的体感的改善。天鸟服用时长不足1个月,每日剂量不定:我感觉略微是有一些效果的,感觉精力会比以前要旺盛一点。年龄大了之后,确实是有衰老、精力衰退的感觉,不像以前那样每天都特别有劲儿,特别有精神,但是吃了AKG衍生物后感觉有所缓解。抗衰效果的讨论中,各位会员服用AKG及其衍生物得到的效果各有不同,接下来则是有关AKG及其衍生物副作用的探讨。an an:大部分时候没有副作用,但是有时候会有胃灼烧感,食管火辣辣的,我觉得原因是,它是偏酸性的药,我曾经将胶囊打开过,单独品尝了其中的粉末,确实很酸,所以我现在会搭配食物一起服用,对胃的保护会好一些,所以AKG对食道和胃比较敏感的人还是会有一点压力的,他们可以选择和蛋白类的食物一起吃,或者选择AKG钙盐,会好一些。CYF:没有任何副作用。就像之前我吃维生素D和辅酶Q10一样,吃完了没有任何感觉。Do:我这里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像群友反映的胃不舒服和出油等情况都没有出现。天鸟:可能是我本人胃比较健康,再加上吃的是AKG的钙盐而不是AKG本身,因此并没有胃不舒服,其他副作用也没有。看来对于其中两位会员来说,没有明显的体感效果就是AKG及其衍生物最大的“副作用”啊,不过不用气馁,接下来,“助阵嘉宾”上场,第三轮讨论马上开始!本次采访中的四位会员也都是驰骋“抗衰领域”的“老手”了,除了AKG及其衍生物,他们自然还有强劲的“助阵嘉宾”,和AKG及其衍生物一同服用。an an先后添加了维生素A和NMN:一开始我是根据文献指示,和维生素A一起吃,但是吃了一段时间没有特殊的感觉,并且我觉得这种脂溶性的维生素吃多了容易产生毒性,因此没再吃了;现在则是同时在吃NMN,早晚吃AKG,午后1点吃NMN,这个服用时间安排还是根据时光派推文设定的呢。但是这两种补剂对我的改善是完全不一样的,AKG主要抗炎,NMN则是能在我头痛、压力大、没休息好的时候改善我的精力和情绪。CYF也挑选了其他3个补剂:在我吃过的补剂中我觉得NR、NMN和亚精胺的效果是最好的,它们的效果对我来说还是挺显著的。吃过之后会有那种幸福感、年轻态的感觉,大脑对事物的兴趣和感知会上升,运动活动方面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亚精胺我吃了会缩短睡眠时间,所以吃得不多。但是我觉得吃不吃AKG对它们的效果也是没有什么影响的。Do尝试了更多的补剂:我有在吃辅酶Q10、姜黄素、NMN等,这些补剂给我带来的影响可能是让我在精力方面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在刚开始吃的时候,但是我觉得AKG并没有提升它们的效果。天鸟在同时服用NMN:除了AKG,我还在吃NMN,感觉加上了AKG以后,体感是会比单独吃NMN更明显。看来,适合每个人的“抗衰补剂组合”都是不一样的呢,不止是AKG及其衍生物,不同的补剂对不同的人来说,效果都不会完全一样。本次AKG及其衍生物“研讨会”正式落下帷幕,之后我们也收集到了各位会员对他们所服用的AKG及其衍生物的评价。an an:虽然有的时候有副作用,但是AKG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抗炎效果,因此总体来说,AKG我还是很推荐的!CYF:可能也会再试一下,但是应该不会推荐给其他群友啦。推荐补剂的话,我更倾向于推荐NR、NMN和亚精胺,因为它们效果真的很好。Do:我决定先吃满3个月,因为现在才1个多月,时间还是比较短的,如果吃满3个月了还是不能产生很有效的效果,我就暂时不吃了。天鸟:AKG能提升我的精力,我之后还会继续尝试的,当然,如果其他群友要尝试AKG的话,最好还是买大家认可的成熟品牌吧!至此,本次采访圆满结束!不同形式的AKG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而他们对AKG的态度也相应不同。为了展现更全面的AKG用户体验,小编又从会员群里“翻箱倒柜”出了近3个月以来友友们吃AKG及其衍生物的反馈:AKG作为一个新兴的、尚在研究中的药物补剂,它能不能产生抗衰效果、会不会有副作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且未知的,想要尝试AKG亦或是其他抗衰补剂,都需要根据详实的咨询和信息评估,再慎重选择。记者/回音(时光派研究院)—— TIMEPIE ——参考文献[1] Chin, R. M., Fu, X., Pai, M. Y., Vergnes, L., Hwang, H., Deng, G., Diep, S., Lomenick, B., Meli, V. S., Monsalve, G. C., Hu, E., Whelan, S. A., Wang, J. X., Jung, G., Solis, G. M., Fazlollahi, F., Kaweeteerawat, C., Quach, A., Nili, M., Krall, A. S., … Huang, J. (2014). The metabolite α-ketoglutarate extends lifespan by inhibiting ATP synthase and TOR. Nature, 510(7505), 397–401. https://doi.org/10.1038/nature13264[2] Gyanwali, B., Lim, Z. X., Soh, J., Lim, C., Guan, S. P., Goh, J., Maier, A. B., & Kennedy, B. K. (2022). Alpha-Ketoglutarate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to improve health in humans.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TEM, 33(2), 136–146. https://doi.org/10.1016/j.tem.2021.11.003[3] Asadi Shahmirzadi, A., Edgar, D., Liao, C. Y., Hsu, Y. M., Lucanic, M., Asadi Shahmirzadi, A., Wiley, C. D., Gan, G., Kim, D. E., Kasler, H. G., Kuehnemann, C., Kaplowitz, B., Bhaumik, D., Riley, R. R., Kennedy, B. K., & Lithgow, G. J. (2020). Alpha-Ketoglutarate, an Endogenous Metabolite, Extends Lifespan and Compresses Morbidity in Aging Mice. Cell metabolism, 32(3), 447–456.e6.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08.004 #科普# #抗衰老#
}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补剂/延寿手段相似名称叫法的背后时常存在着巨大区别。原本自信以为自己吃的是对的,殊不知在抗衰老路上越走越偏。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今天就用派派的火眼金睛帮大家辨一辨那些让人傻傻分不清的抗衰姐妹花们。α-硫辛酸 vs R-硫辛酸 vs S-硫辛酸炎炎夏日,就算是热爱105°的你也抵挡不住紫外线的照射。夏季,硫辛酸总能凭借美白嫩肤的功效在众多补剂中杀出重围,问鼎榜首。目前所能购买的硫辛酸,都是人工合成的。 α-硫辛酸就是人工合成的产物,包含了R、S两种硫辛酸分子。图注:α硫辛酸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并不是囊括的形式越多价值越大,S-硫辛酸对我们来说就是“废物”,口服不但不能被机体识别,还容易刺激胃肠道。只有R-硫辛酸才是我们需要的,口服能够迅速被人体识别、吸收、利用。因此在挑选的时候应尽量选择高纯度R-硫辛酸,而不是复合的α-硫辛酸。硫辛酸 vs NMN硫辛酸和NAD+同为线粒体酶,强抗氧化,美白/去皱,提神,调控血糖血脂这些功效也差不多,那硫辛酸可以作为NMN的平替吗?图注:本问题来源于会员群其实,二者并不等同。从二者在线粒体呼吸链中的地位来看:线粒体中的硫辛酸指的是作为结合酶蛋白、作为功能性辅基的硫辛酸;它的战场主要是“嵌入”分解代谢的催化酶,成为酶的一部分。它常常存在于:①叶酸吸收转化为中间体5,10-亚甲基四氢叶酸(核酸合成原料以及活性叶酸5-甲基四氢叶酸前体)的催化体系中;②催化丙酮酸成为乙酰辅酶A的反应、AKG脱氢反应(均是三羧酸循环反应步骤,在三羧酸循环中营养物质“燃烧”,NAD传递氢)的酶复合体的组成部分;③氨基酸代谢过程中酮酸脱羧酶的组成部分。而NAD+在能量代谢中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中间的能量传递者,只在线粒体比较的话,NAD是生产线上装货的工人,硫辛酸则是生产线的机器之一(当然可能整个工厂里多处都有用到这台机器)。从二者的抗氧化功能来看:硫辛酸有超强抗氧化性,可以再生内源性抗氧化剂,还能捕捉多巴醌,NMN目前没有这方面很多证据。单就“强抗氧化,美白/去皱”这几点,肯定是硫辛酸更强。总体而言,我们无法明确地区分二者的差异。硫辛酸更偏向于改变细胞、机体分解代谢的过程,而NAD前体未来的主战场或许在于其对表观遗传的调节作用。甘氨酸镁 vs 甘氨酸甘氨酸也算是近期抗衰界的热门选手,人红是非多,这不板凳还没坐热,就有人琢磨着让甘氨酸镁前来踢馆。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之一,人体中约有三百五十个多个生化反应需要镁离子当作辅基。随着年龄的增长,镁离子的含量逐步减少,与机体衰老密切相关。按理来说甘氨酸+镁强强联手,理应所向披靡。但是需要注意,在选择甘氨酸镁时的要看甘氨酸的占比是多少,因为不知道能否在推荐用量中既满足甘氨酸的需求,又不超过镁的摄入上限。甘氨酸每日推荐用量为3g,美国食品营养委员会认为镁的每日摄取量不应超过 350 mg,可以动动手指头,算算你服用的剂量是否达标/超标。其次,不少读者选择甘氨酸镁还有一大原因是镁剂和甘氨酸都能改善睡眠质量,但事实上,镁剂最好助眠的形式是苏糖酸镁,它是唯一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直接入脑的镁剂。 少吃一顿算热量限制吗?要想问有什么抗衰方法安全且靠谱,热量限制必会出现在名单之列。热量限制,抗衰老的经典手段,读者们的老熟人,也是会员群热议的话题。然而不少人会陷入误区,将热量限制与少吃一顿、盲目断食辟谷划上等号。对此,派派只能说饿肚子事小,伤身事大。热量限制是指在专业医疗机构指导,在保障基础营养的前提下(划重点),比同龄人日均少摄入30%~50%膳食热量的疗法。抗衰老本身就是一场极其考验意志和毅力的长征之旅,热量限制需要长期或终生坚持,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NAC+甘氨酸≠谷胱甘肽随着美国贝勒医学院公布“联用NAC+甘氨酸,大幅逆转衰老标识”的文章,派派曾报导美国贝勒医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联用NAC与甘氨酸,能够大幅逆转80岁老人多项衰老损伤。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平价补剂组合之所以能在人体内产生如此显著的抗衰老功效,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它们对“谷胱甘肽”这一抗氧化剂的提升作用。NAC是谷胱甘肽的重要前体,派派发文后,一直陆续有读者提问:为何不直接补充谷胱甘肽,而是要绕一个圈呢?图注:谷胱甘肽(GSH)体内合成路线谷胱甘肽的口服吸收率一直饱受争议,口服谷胱甘肽易在胃中水解[1],再加上游离的谷胱甘肽半衰期很短,很难被准确测量,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低效的口服补剂[2、3]。而2014年京都大学以一己之力敲击“偏见”围墙,他们不再局限于测量游离的谷胱甘肽,开创性将目光转向测量结合的谷胱甘肽水平,首次发现人体服用后与蛋白质结合的谷胱甘肽水平升高,口服谷胱甘肽可被吸收[4]。紧接着,2015年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发现无论是口服低剂量服用250mg/d还是高剂量1000mg/d,都能增加人体谷胱甘肽的含量[5]。不过,14年[4]、17年[6]的两项实验,或因样本量极少、或因缺少对照组,不足以成为铁证;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纵使口服谷胱甘肽能够被吸收或是在体内储存,但是它需要先被降解为L-半胱氨酸才能被吸收,并非最佳的利用形式[7]。好事多磨,在“联用甘氨酸+NAC逆转生理标识”的文章发布后不久,NAC又相继经历了FDA警告,被亚马逊平台下架。NAC到底还能不能吃?究竟什么才是补充谷胱甘肽的最好形式呢?非常欢迎大家一探时光派会员俱乐部,共同参与讨论。琳琅满目的物质背后,是实践的进步和认识的不断发展。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同时,也对消费者的认知和筛选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新媒体时代,信息杂糅无疑又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为此特意创办了时光派长寿科技俱乐部。在俱乐部中,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辨别抗衰界的李逵与李鬼,拔草避坑;此外,我们还对读者格外关注的NMN、干细胞、二甲双胍和线粒体等专题展开了答疑。不仅如此,针对群内近期热议的辅酶Q10泛醌和泛醇如何选择,派派为读者们准备了一份详尽的解答资料,感兴趣的读者可在评论区留言。—— TIMEPIE ——这里是只做最硬核续命学研究的时光派,专注“长寿科技”科普。日以继夜翻阅文献撰稿只为给你带来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资讯,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疑惑;日更动力源自你的关注与分享,抗衰路上与你并肩同行!参考文献[1] Allen J, Bradley RD (2011) Effects of oral glutathione supplementation on systemic oxidative stress biomarkers in human volunteers.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17:827–833. doi:10.1089/acm.2010.0716[2] Anderson ME, Bridges RJ, Meister A (1980) Direct evidence for inter-organ transport of glutathione and that the non-filtration renal mechanism for glutathione utilization involves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96:848–853[3] Wendel A, Cikryt P (1980) The level and half-life of glutathione in human plasma. FEBS Lett 120:209–211[4] Park EY, Shimura N, Konishi T, et al. Increase in the protein-bound form of glutathione in human blood after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lutathione. J Agric Food Chem. 2014;62(26):6183-6189.[5] Richie, J.P., Nichenametla, S., Neidig, W.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oral glutathione supplementation on body stores of glutathione. Eur J Nutr 54, 251–263 (2015). https://doi.org/10.1007/s00394-014-0706-z[6] Honda, Y. et al. Efficacy of glutathi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 open-label, single-arm, multicenter, pilot study. Bmc. Gastroenterol. 17, 96 (2017).[7] Robinson A1, et al. Modelling and bioinformatics studies of the human Kappa-class glutathione transferase predict a novel third glutathione transferase family with similarity to prokaryotic 2-hydroxychromene-2-carboxylate isomerases. Biochem J. (200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藻酵母压片糖果功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