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及幼儿自控能力差的原因力?

一、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  1、“我”身心发展不成熟。  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于外界的刺激容易产生兴奋、难以抑制的情绪,抵制诱惑的能力差。这就是为什么家长能用一个新奇的玩具或好吃的东西轻易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孩子认识能力有限,对是非分辨得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出现一些冲动、控制能力差的表现是正常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会逐渐增强。  2、父母对“我”溺爱的教养态度。  虽然孩子偶尔出现控制力差的表现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经常这样,家长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了。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全家人围着他团团转,要什么给什么,这就让孩子形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孩子做事只凭自己的喜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3、父母对“我”的影响。  孩子正处于模仿和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喜欢“有样学样”。请家长想一下:带孩子出去玩,堵车的时候,你是否表现出焦躁的情绪?和孩子游戏时,你是否常常不耐烦?心情不好时,你是否常常发火并迁怒于孩子?你在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和情绪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缺乏自我控制力,孩子在这方面也会表现不佳。  4、父母对“我”的忽视。  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太忙,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和管教,致使孩子从小缺乏亲子交流沟通,孩子难以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控制能力。  5、家庭成员对“我”教育方式不一致。  现在的家庭,很多是“四二一”的模式,那么多的成人围绕着一个孩子,况且,成人教育观念的不同,势必导致他们教育方式的差别,两代人教育观的差异,这也是原因之一。二、小孩自控能力差爸妈该怎么做  自我控制力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孩子以后的顺利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力强的孩子长大后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困难,也不会因为情绪失控而与人发生冲突或做错事情。控制力弱的孩子则会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1、采用适当方式教育孩子。  四岁以后的孩子已经开始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了,爸爸妈妈可以采取说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从而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到了睡觉时间,孩子执意要吃自己喜欢的糖果,不给就不睡觉。家长如果采取强硬的态度,会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如果睡觉前吃了糖,就会有蛀牙,牙会很疼很疼,以后再有不能吃好吃的了。在诱惑面前,也许说理不能立刻见效果,但是让孩子明白事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真正的自控来自于孩子的理解。家长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故事、动画等方式教育孩子。  2、运用正确的处理技巧。  延迟满足。当孩子提出某种要求时,家长可以延迟满足他们的需要,等过一段时间再实现他的愿望。如家里要来客人了,妈妈做了很多美味的食物,孩子忍不住要吃,妈妈就告诉孩子要等客人来了再吃,表现好的话可以奖励一小块巧克力。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或学会耐心,这是自我控制力形成的前提。  合理宣泄情绪。自我情绪的控制是自控能力的重要内容。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弱,难免会有发脾气的表现,父母不能压抑孩子情绪,要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宣泄途径如运动、在纸上涂鸦、大喊等。只有这样,孩子的情绪才能得到有效疏导,更好地控制自己。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发掘更多的技巧对付孩子的不合理的行为。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只有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提高自控水平。家长可以现在生活常规方面着手,制定规则如按时起床、睡觉,不挑食等。家长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孩子就会逐步约束自己。除了生活常规,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并坚决执行。如带孩子逛商场前,给孩子明确说不能乱买东西。尽管如此,孩子可能还会乱要,这时家长就要果断拒绝。孩子经过一次次失败的体验,自然不会胡乱要了。  4、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游戏中常常蕴含着规则,孩子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如妈妈可以和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通过扮演“木头人”,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而产生自我控制的意识。三、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  一、宝宝2岁时,家长就要开始注意培养孩子自制力  宝宝两岁的时候,就会开始有自己的自主意识,他会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试图做出一些“叛逆”的举动,因此当你跟他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时,他未必会听,他还是会独断专行。这些都是因为宝宝心智还不成熟的表现。  这个阶段,家长就要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了,不能放任他“胡作非为”,要多与孩子活动,多抱抱他、亲吻他,给他安全感。跟他交流,不要斥责他,耐心教导他什么是危险。培养孩子的自制意识。  二、家长少发脾气,做好表率  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太重要了,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吵架,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也就变得脾气暴躁、缺乏耐心。俗话说的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都是通过模仿大人来习得常识,家长自己的自控力就差,孩子怎么可能从家长身上学到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表率。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能立马对孩子发脾气,要冷静地与孩子分析、解决问题。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会从你的行为中知道原来应该这样做,然后慢慢的,他自己就会去模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自制能力了。  三、立规矩  立规矩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家父母可以跟孩子“约法三章”,例如按时吃饭、10点睡觉等等,家长要严格监督孩子遵守规则,如果孩子认为不公平,那你就要表明身份,跟孩子沟通这是小朋友要遵守的规则,然后你要和他讲大人也有一些规则要遵守,并且你也要按照规则来做。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孩子自然就会逐步约束自己。  四、不要溺爱孩子  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时时围绕着孩子,事事帮孩子做好,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肆意妄为,根本没有什么自制力而言。李天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即便是合理的要求,家长也要拐着弯地给孩子,而不是直接给孩子,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孩子知道想要得到就得付出。以后,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就不会无理取闹,反而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好好和你商讨奖励呢!  五、家长的教育理念要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原则上,家里人要统一观念,不能这边刚跟孩子说好了,转头,就又窝奶奶怀里诉苦了。老一辈的教育观念和年轻父母存在差异,因此父母一定要和长辈沟通好,使用统一的原则来教育孩子,不然不难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六、说服教育+及时表扬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有耐心地进行说服,不能一味地训斥、压制。当然,在说服过程中,不能只是你在说,也要让孩子说,让孩子表达出他的想法,然后你来指出孩子哪里做错了。这样孩子才会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错。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自控行为时,家长不要吝啬表扬,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四、孩子自控能力差应该如何教育  1、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培养宝宝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养他的独立性,一个独立的人往往更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于宝宝也是如此,家长们可以不断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例如让宝宝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帮忙洗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宝宝逐渐变得更加独立,自控能力也会不断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2、培养宝宝平和的情绪  可千万别把宝宝耍脾气不当回事,有些宝宝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尤其是在触犯了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们会显得十分焦躁不安,甚至有想打人的冲动,没有一个好的自控能力对于宝宝的未来是没有帮助的,情绪温和又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对宝宝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家长们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可以不断培养宝宝平和的情绪,让孩子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焦急烦恼,即便宝宝做错了,也要耐心教导,而不是言辞犀利,平和的情绪,可以有效提高宝宝的情商,有益孩子日后的多方面发展。  3、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孩子自控能力差,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宝宝随着成长逐渐形成的,例如,在爸爸妈妈总是不理解宝宝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变得非常懊恼,想要通过另外一种并不平静的方式来让父母们理解自己。所以,当家长们发现宝宝非常急躁地在为自己解释和表明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就该意识到孩子的自控能力在减弱。想要培养宝宝良好的自控能力,提高宝宝的情商,家长们就要做到用心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言行,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4、让孩子适当运动  适当地运动,尤其是与爸爸妈妈们一起做运动,有利于孩子培养自控能力,在运动中,孩子不仅可以锻炼好的体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做事情的耐性和解决事情的毅力,从而提高情商。家长们可以趁周末有空,陪孩子出去散散步、做做亲子瑜伽,去郊外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放松,锻炼了孩子的体质,更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也让亲子间心的距离拉近了很多,一举多得。}
摘要专注力,也叫“精神集中力”,是指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它是幼儿智力活动的重要基础。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注意力能否得到正确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能否有效地提高未来生活和工作质量。5-6岁幼儿处在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重要过渡阶段,专注力培养得好,不仅能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能对孩子的终身发展产生长远的有利影响。但我国对于5-6岁幼儿专注力的培养仍旧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1.家长对幼儿专注力的认识不到位;2.家长对幼儿专注力的培养方式错误;3.幼儿园对幼儿专注力培养的忽视;4.幼儿园对幼儿专注力培养方式不够科学。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幼儿专注力的培养方面没有得到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本论文针对5-6岁幼儿专注力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几条培养策略。幼儿园方面:第一,设计能引起幼儿注意的活动导入;第二,创设有序环境;第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第四,巧妙运用语言来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敏感性;第五,巧用学习工具来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家庭方面,第一,建立严格的作息制度;第二,活动前应向幼儿提出明确的任务;第三,保持家庭环境的简洁有序;第四,坚持让幼儿自己收纳与整理;第五,参与亲子小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第六,鼓励要及时、适度、科学;第七,培养孩子广泛持久的兴趣。关键词:5-6岁幼儿;专注力;原因;策略一引言(一)选题来源1.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专注力培养的重视5-6岁儿童处于专注力发展的关键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说明”中强调,在《指南》中,“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应作为《指南》实施的重要指标之一,并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1]。”《指南》中明确指出,如果幼儿教师和家长忽视孩子的专注力,只让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这种不合理的做法对儿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作为儿童学习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力也受到人们的重视。2.基于幼升小的一年级学生专注力存在的问题有学者调查表明,一年级学生在集中注意力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差、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思维活动不能长期服从某一目的或任务,往往被一些不相关的事物所吸引,以致于思考问题时,总是离开原来的目的任务。5-6岁的幼儿正处于升入小学前的幼小衔接阶段,注意力发展处在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和幼儿园必须共同合作促进幼儿的专注力发展,为了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幼小衔接中,应该把培养幼儿专注力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能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接受良好的专注力培养,产生的有利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反之,如果前期家长和幼儿园忽视了对幼小衔接专注力的培养,等到儿童早期的学习习惯固化,要想再纠正,就比较难了。(二)文献综述1.国内外幼儿学习标准中儿童专注力的有关内容(1)美国《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美国的《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认为幼儿在完成活动之前,能够不丧失对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对自己进行的活动能够坚持一定时间;在注意力被打断的时候,通过自我调节或者其他人的提醒,可以回到专注的状态里。(2)英国早期基础阶段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英国早期基础阶段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EarlyYearsFoundationStage),简称EYFS。EYFS中对“倾听和专注”是这样认为的:儿童可以做到专注地倾听故事。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也不相同:2‐3岁的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的故事时应该保持热情,而当他们出现专注力不足的情况时,通过教师的提醒,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专注力。4‐5岁的幼儿不仅能够专注地倾听故事,更能将专注力指向于故事内容[2]。综上,英、美两国对早期幼儿专注力发展的标准,可以促进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幼儿专注力的各种表现,同时,对5-6岁幼儿专注力培养策略也非常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3)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5-6岁幼儿专注力发展提出了一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幼儿在受干扰时能将注意力转回正在进行的活动上。集体活动时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并积极回应。2.幼儿能专注于安静的活动(如阅读图书)15-20分钟左右[3]。2.关于专注力的价值研究哈佛大学埃伦·兰格(Ellen·Langer)教授在1989年出版《Mindfulness》,书中的Mindfulness一词翻译成中文就是“专注力”。埃伦·兰格教授将专注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专注力的本质等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提出了非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与观点,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了专注力的价值[4]。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瑟论·迪蒙,在自己创作的《专注力训练手册》一书中,为了训练专注力,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在这本书的第十四章中提到:培养专注的艺术,讲述了进行专注力训练的意义;练习专注的方法,其中提到了如何训练身体,并且能够提高信念、听觉、视觉的专注力训练方法。我国学者对如何训练专注力方面的研究比较热情,与此相对,台湾和香港在早期比较注重研究专注力的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陆有一些学者如吕焕敏、王顺弘等在对幼儿专注力进行研究时开始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进行,借助专注力的训练,使幼儿能够为将来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做好准备。他们主要从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促进幼儿专注力的发展[5]。(三)相关概念界定1.注意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6]。对在同一时间出现的很多刺激的选择是指向性的表现;对干扰刺激的抑制是集中性表现,人的主观因素以及外部刺激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产生、范围以及持续时间。注意的品质有四种,分别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以及注意的分配。要想判断一个人注意力的好坏,就需要依靠这四个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指的是在某一段固定的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把注意稳定地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活动或者对象的能力。注意的广度表示的是注意的范围大小,也就是说人们瞬时能够清楚地认识或者察觉自己所注意到的对象的数目。注意的转移性,指的就是个体能够带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注意力能否快速转移不仅保证了个体能不能通过迅速加工信息来形成判断,也是判断个体思维灵活性的标准之一。注意的分配性说的是个体在进行好几种活动时,把注意力均等地分配给各个活动。2.专注力(1)词源学上的剖析a.中文词源解读《心理学百科全书》中对“专注力”的解释:“专心注意”强调高度专心[7]。林传鼎等主编《心理学词典》中,专注指的是心理活动对特定事物的高度集中,专注的程度越高,注意的范围越小。要达到专注,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引起人的高度注意,比如出现的对象对当前完成的任务有重要意义,或对出现的对象发生浓厚的兴趣,或者在一般背景上出现强烈的刺激物等等[8]。朱智贤在自己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对专注做了如下释义:专注又叫专心,在专注状态下,人的意识“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高度集中在注意的对象上,而对其他事物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之而不知其味[9]。”此时,人具有强大的抗干扰性。b.英语词源解读从英语词源来看,WordNet中对专注力:Mindfulness的解释“thetraitofstayingawareof(payingcloseattentionto)yourresponsibilities”即为“保持一种关注自我意识的状态或特征”。维基百科中:Mindfulnessis“theintentional,acceptingandnon-judgementalfocusofone’sattentionontheemotions,thoughtsandsensationsoccurringinthepresentmoment”,专注力表示的是一种有意识的觉察能力,尤其是表示对自己当下的感受、思想、行为、态度等的察觉能力。它能够让人从已有的思维模式中突破出来,看待事情拥有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2)心理学意义上的剖析在心理学中,专注力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内容,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伦·兰格教授最先在心理学领域中提出“专注力”一词,她对西方前人经典的科学实验结果进行研究,以分析人类缺乏专注力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以及专注力对于人类来说,有哪些广泛而又深刻的价值。在艾伦·兰格教授的研究里,专注力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能够使得人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更加便捷地处理生活里琐碎的小事[10]。(3)与注意力的对比专注力不等同于注意力,从理论上说专注力和注意力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相对来说专注力是更高阶表现,而心理学上的注意力则是一个大范围的形态。所以,对于大范围的注意力(比如不离开教室、固定坐在座位上等)来说,保持时间要比同年龄的专注力保持时间长,反之,对于更高阶的专注力(比如完成作业、专心致志搭积木等),相比较注意力,时间就会缩短许多,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想要幼儿很专注地做某一件事比较长时间,是很困难的。3.有意注意注意包含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分类,根据有无意志努力和自觉目的性区分,有预定目的的,需要通过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的就是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则相反。幼儿期无意注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注意的对象不断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注意具体事物的基础上,他们还能注意到周围的语音刺激。随着言语的不断发展,幼儿开始主动关注应注意的事物,并且慢慢学会调整心理活动,有意注意的萌芽也开始出现。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主要有:第一,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第二,间接兴趣;第三,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干扰[11];第四,合理地组织活动。(四)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指的就是通过搜集和研究分析现存的各种相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以达到特定的研究调查目的的方式。采用文献法主要是为了从现有的理论上了解并借鉴以往的5-6岁幼儿专注力培养的研究成果,了解更多的关于幼儿专注力的理论,归纳出国内外关于5-6岁幼儿专注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强大的理论研究基础。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也被叫做问卷法,指的是实施调查的人把统一设计的问卷发给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收集意见或了解与研究相关的情况的调查手段。问卷调查是依靠书面形式提出问题的方法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本人制作了两份问卷:5-6岁幼儿专注力水平现状调查问卷以及家长对幼儿专注力的认识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追踪发送的方式收集数据,了解5-6岁幼儿的专注力现状以及家长对幼儿专注力的了解程度,加深对研究数据的了解。3.观察法观察法指的是观察者借助观察表、研究提纲或研究目的,不仅用自己的感官,并且利用各种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相关一手资料的一种手段。笔者通过对某大班幼儿教师的观察找出其专注力培养中的误区,为专注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提供参考。二5-6岁幼儿专注力发展现状分析(一)调查设计1.调查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通过网络调查问卷随机抽选的100名年龄为5-6岁的大班幼儿。2.问卷设计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5-6岁幼儿的专注力现状,研究者借鉴了一些现存的调查5-6岁幼儿专注力水平的经典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部分新的问题,组成了一套问卷,该问卷共20道题,针对幼儿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专注力现状调查。3.调查过程本调查通过网络随机向5-6岁幼儿家长发放问卷,历时一周,共回收到10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98%。(二)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5-6岁幼儿专注力的各方面现状与该年龄阶段应该达到的专注力水平之间有较大差异,表现在专注力的稳定性、控制能力、集中度等方面,这些差异凸显了5-6岁幼儿专注力存在的一些问题。1.专注力稳定性方面(1)年龄阶段可达到水平5-6岁幼儿专注力水平较5岁以下有了较大发展,稳定性逐步提升,一般来说,5-6岁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比5岁以下儿童更稳定,集中时间可以达到10-15分钟。注意力的范围也在扩大,注意力分配的能力仍在发展。(2)现实水平调查发现,5-6岁幼儿专注力稳定性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幼儿专注力持续时间不足10分钟,没有达到这个年龄阶段应该达到的10-15分钟。所以,成年人有必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以促进幼儿专注力稳定性方面的发展。2.专注力自我控制能力方面(1)年龄阶段可达到水平由于5-6岁幼儿的执行功能网络逐渐发展,相比较5岁以下幼儿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习也具有了一定的连贯性,而连贯性通常是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关键。(2)现实水平调查数据表明,5-6岁幼儿的专注力自我控制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超过半数幼儿出现活泼好动坐不住的表现,并且逃避需要持续动脑的活动,爱打断别人等,自我控制能力还需要很大发展。因此,学前儿童的教育也应遵循生理基础的规律,制定相应的训练策略,使幼儿的专注力自我控制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为小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专注力集中度方面(1)年龄阶段可达到水平5-6岁幼儿专注力的集中度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2)现实水平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5-6岁幼儿会出现“在看完一页书后却不知道书上讲的是什么”的情况,这部分幼儿专注力的集中度可能看似很高,事实却完全相反。4.问题总结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5-6岁幼儿专注力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1)专注力的稳定性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表现为容易分心,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短,专注力持续时间为10分钟左右,没有达到10-15分钟的平均水平;(2)自控力差,好动,坐不住,活动量过大;学习困难;(3)幼儿的专注力水平不够集中,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由此看来,对5-6岁幼儿专注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三5-6岁幼儿专注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幼儿个人发展原因1.认知不成熟5-6岁的幼儿的认知水平虽然总体较5岁以下的小班及中班幼儿发展更好,但其认知发展水平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幼儿不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进展,以至于有些事情主观上上非常想做,但却无法顺利、有序地完成。5-6岁幼儿对情绪的调节能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对周围的事物仍然是充满好奇心的,外界的风吹草动很容易对其造成影响,也就出现了无法专心地完成正在进行的学习或者活动的现象。2.年龄阶段特点的制约5-6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可以持续到10-15分钟,这是受其年龄阶段特点限制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虽然有意注意发展迅速,但无意注意仍然占主导地位,幼儿专注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引导,很容易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影响专注力的长久发展。(二)幼儿园方面的原因幼儿园对幼儿专注力的培养问题上,因为幼儿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在之前的实习中,我观察到某些大班幼儿教师在专注力培养上的若干问题,如下:1.环创色调过于花哨强烈幼儿园的装饰很多都是花花绿绿的,这是幼儿园环创方面的一大误区。在幼儿5-6岁时期,专注力发展是很重要的,这些强烈的颜色包围着孩子,扰乱孩子的行为,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简单、干净、舒适的环境更适合儿童的成长。2.日常活动中缺少吸引幼儿注意的技巧有些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轻松吸引幼儿,使幼儿专注于当前的活动,而有些教师喊破嗓子,孩子们仍不听指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靠简单粗暴的命令来控班是最不提倡的做法,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效力。3.教师指令不清晰,没有让幼儿培养规则意识某些教师在幼儿进行活动前,并没有将规则完整告知幼儿,在幼儿专注力不足的时候,却批评幼儿不遵守规则,这种做法是不被幼儿所接受和理解的。教师在幼儿出现了行为问题的时候,再来纠正,不如在活动前给幼儿讲述规则,与幼儿做好约定。大班幼儿规则意识不断发展,教师提前告知规则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专注力和参与度,不因为“不懂规矩”而分散注意。4.对幼儿要求过高,幼小衔接小学化某些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阶段,给幼儿布置过难过量的作业,过犹不及,反而导致注意力涣散,影响了专注力的发展。(三)家庭方面的原因1.家长对幼儿专注力培养观念的差异为了大概了解我国5-6岁幼儿家长对幼儿专注力的了解现状,我随机向5-6岁幼儿家长发放了一批调查幼儿专注力情况的网络调查问卷,并随机抽取了11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由上表数据可知,我国5-6岁幼儿的家长绝大部分认为专注力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影响,大部分愿意深入了解孩子的专注力,观察过幼儿的专注力状况,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并不关注对幼儿专注力的培养,或者不了解该如何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更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的专注力是天生的,不可训练的。除去5-6岁幼儿家长对幼儿专注力培养认识的误区,家长们对幼儿专注力的概念和性质也存在着颇多误解。增强家长对幼儿专注力的了解程度,转变家长对幼儿专注力培养的态度,提高家长培养幼儿专注力的能力水平非常有必要。2.家长在幼儿专注力培养过程中的误区对于幼儿专注力的发展来说,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孩子如果能够投入地做一件事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幼儿专注力不足,就会导致认知效率低,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幸运的是,尽管许多家长对孩子缺乏集中注意力作出回应,但他们只是猜测,而不是事实。家长这样认为的原因,大多是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不仅如此,很多时刻,家长的做法对促进幼儿专注力的发展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使得他们的专注力下降了。(1)家长对幼儿自主行为的干涉过多或引导过少很多家长特别喜欢在孩子十分投入而专注地玩的时候打扰他们,并且时不时询问孩子:“你在玩什么呢?好玩吗?”如果有朋友或亲戚来了,还会强行要求孩子打招呼,若孩子不做回答,就开始批评孩子,给孩子扣帽子:“没礼貌!快回答阿姨!阿姨跟你说话呢!”当孩子玩一件东西时,很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他们有自己的游戏方式。一些急性子的家长可能会不禁说:“你做得很好,但有点不对,让我来做吧。”这个意图是好的,让孩子建立另一个想法,把事情做得更好,但也会破坏他们的注意力,不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们不被打扰,他们就会非常专心。不打扰孩子是很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可以凭一己之力做到高度关注。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特殊的焦点,尤其是在发展兴趣的时候,这种沉浸于自我世界中的体验是十分美妙的。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远离孩子,尽量不要打扰他们,让孩子集中在安静的环境里,电视的声音,聊天,打麻将声最好都不要出现。即使是充满关心地叫他“吃水果”,孩子的整个时间也会变得零碎,注意力的来回切换,也会在无形中消耗能量和降低热情。但不打扰,不等于做“甩手掌柜”,尤其是刚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还沉浸在暑假的状态中,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家长的指导。(2)强迫孩子专注地做自认为对其成长有益的事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发展,会让孩子做一些对他有益的事情,比如说,完成一本书的完整阅读。当孩子们生活在现在,无法控制自己时,父母会和孩子之间会形成一种对立的关系,促使孩子养成一种条件反射——无论我们想要他做什么,他都表示抗拒。(3)对孩子陪伴需要的忽视很多家长懒得陪伴孩子,为了防止孩子缠着自己,就给孩子手机或者iPad,让他们自己去玩。电子产品玩得太多,会大大降低孩子对其他事物或者活动的兴趣,相对于玩电子游戏时的专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这些孩子却表现得如坐针毡。还有些家长陪伴孩子时心思不在孩子身上,孩子感觉到父母在敷衍他,会导致内心缺乏安全感,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上。(4)对孩子期望值太高,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有些家长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要求孩子,完全不顾孩子发展水平,在孩子没有达到期望时给孩子贴一些负面标签,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就会导致做事情时越来越不专注。(5)家长担心孩子兴趣狭窄,急于改变孩子。5-6岁孩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容易很痴迷,常常长时间执着于某一项事物,家长担心孩子发展不平衡,急着将他的兴趣强行转移到其他事物上。(6)提供给孩子太多玩具。家长给孩子提供太多玩具,导致幼儿玩玩具时不够专一,喜新厌旧,每种玩具都不会深入研究,长此以往孩子专注力也会不足。(7)不给孩子独处或安静的空间。家长围着幼儿转,会让幼儿习惯聒噪的环境,不适应独处,无法静下心来单独做一件事,影响专注力发展。如果幼儿的专注力存在问题,但被学校与家长忽视,或者忽略其严重后果。在正规教育的小学阶段,就会完全体现出来。因为培养具有滞后性,所以教师和家长们都应该重视对幼儿专注力的培养。四5-6岁幼儿专注力培养策略(一)园内专注力训练1.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导入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在教学开始,或是引起幼儿的兴趣,或是给他们说明所要讲的材料,或是对过去已经讲的东西用提问的方法鼓励幼儿,以便有系统地讲到当前的材料,或是使幼儿感到在新教材方面的无知,就以极大的兴趣去听老师对科目的解释。”这句话说明了一点:好的导入有利于加强幼儿的专注力。如在认识一样事物之前,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题,这样幼儿的兴趣就会很大[12]。2.创设有序环境通过对活动室环境的精心布置和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幼儿活动时的专注性。首先,在环境设计方面,我们要紧密联系当前新课程,保证内容的丰富性,但装饰不能过于华丽;其次,在颜色、室内设施摆放、玩具收纳等方面,整洁性也应得到保证,防止幼儿专注力的分散[13]。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专注力5-6岁幼儿的活动还是应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教师应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活动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保证幼儿拥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幼儿在认真而投入地玩耍时,不能随意中断他们。其次,提供给幼儿的玩具应该适量,如果给幼儿的玩具供应得太多,幼儿的会不断更换玩具,兴趣会不断转移。因此,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该收起大部分玩具,只留一小部分玩具给幼儿,幼儿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更换其他玩具。孩子的兴趣在一件事物上保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再给予幼儿新的刺激,可以促进幼儿专注力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游戏是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使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玩”的乐趣,主动、不知疲倦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唱歌、玩耍、跳跃和敲打的过程中,在通过游戏进行的音乐活动中,满足幼儿各种良好的个性和情感需要。4.通过语言提高幼儿专注力的敏感性很多大班幼儿教师在授课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或者做小动作,这是幼儿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的表现。在这方面,教师应该通过语言的作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用严肃的命令来控制孩子,是无法起到有效作用的。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始教学活动时,带领幼儿玩一些小游戏,让幼儿迅速进入状态,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中的一些语言,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习兴趣,幼儿主动学习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5.巧用学习工具来培养幼儿专注力的稳定性为了减轻幼儿智力方面的疲劳,也为了幼儿专注力的发展,适当地运用某些学习工具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在5-6岁幼儿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叙述、讲解知识,是不可能让幼儿的专注力长时间保持在学习上。将学习工具适当地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操作学习工具时动手动脑,这样做可以让幼儿的专注力重新回到课堂中,专注于学习活动中。例如,在组织孩子了解火车和不同种类的火车的过程中,一位学前教师拿出不同型号的汽车模型,根据模型介绍各种汽车,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谁回答出正确答案,就奖励汽车模型,使孩子们将专注力集中在知识的学习中,以获得他们心爱的汽车模型。所以,善用学习工具同样可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使幼儿专注力的稳定性提高[14]。幼儿专注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不仅仅要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幼儿,更应该给幼儿足够的空间,鼓励他们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只要有心,不管何时何地都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二)家庭专注力培养家长们往往希望在幼儿园培养出高质量的孩子,但幼儿园学生多教师少,很多时候幼儿园教师不能系统地培养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家庭教育的参与尤为重要。1.建立严格的作息制度有不少幼儿晚上在家看电视到很晚,或与成人一起晚睡,在家中作息时间不规律,没有足够大休息而造成精神疲劳。因此第二天在班级参加活动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另外,节假日幼儿跟随家长逛公园或者逛街,打乱了在幼儿园习惯的生活作息制度,也会造成幼儿精神疲劳。因此,家长应与幼儿园保持联系,确保孩子的生活安排合理,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们有足够的精力玩游戏,防止孩子专注力不足。许多孩子在家里生活和工作,没有固定的日程安排。晚上,在家看电视晚或与成人睡懒觉,导致睡眠不足和疲劳。因此,在第二天,其他活动是心不在焉,无法集中精力。此外,假日和孩子们去公园和街道在家里,破坏了原来的生活和休息系统在幼儿园,导致孩子们很累。2.活动前应向幼儿提出明确的任务许多家长在指导孩子做一些活动的同时往往会发出很多指令。这使得幼儿非常困惑,因为他们不能确切地知道父母想要他们做什么,所以结果往往令人失望。事实上,在进行一定的活动之前,家长应该对孩子提出明确的任务,并且任务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同时有太多的任务,以免影响孩子对某一活动的关注。对于给儿童讲故事这方面,可以根据他们的任务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当孩子完成这项任务时,可以问他们其他问题。这缩小了孩子对主要任务的专注力。3.保持家庭环境的简洁有序为了保持孩子们的专注力,我们首先要创造一个整洁、安静、有序的环境,避免无关的刺激,尤其是太过华丽的装饰物。孩子们对环境的刺激是非常敏感的,这样做可以避免幼儿在需要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将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4.坚持让幼儿自己收纳与整理让孩子参与整理和清洁环境,培养孩子整理收纳的良好习惯,因为在收集和整理物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可以先与孩子共同参与,逐渐过渡到幼儿独立完成。5.参与亲子小游戏,提高幼儿专注力对于一些专注力不够稳定的幼儿,和他们玩有趣的亲子小游戏来吸引他们的专注力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拍掌游戏:两只手互拍,家长在游戏开始时将两只手掌固定放在胸前,让孩子将双掌与家长的手互拍,然后再多方位不断移动双手的位置,这能够使幼儿专注地进行拍掌游戏;迷宫游戏:一般要运用笔进行,也可以用眼睛走迷宫来进行游戏。刚开始以横向方式用一种颜色画出形状不规则线条,让幼儿跟着单一颜色做出追视,随后变换颜色进行。6.鼓励要及时、适度、科学通过赏识,能令幼儿充满喜悦感和成就感并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可见赏识教育对幼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幼儿表现非常好的时候,家长对幼儿给予及时的赏识与鼓励,可以很好地保持和强化这一良好行为。但是,赏识和鼓励也要有一个限度,用物质去刺激孩子尤其要掌握好这个度,如果家长引导不正确,幼儿对赏识的理解产生偏差,家长在不该赏识的时候也盲目赏识,这会使得幼儿逐渐失去规则意识,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与家长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家长在某些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冷处理法,在孩子总是马马虎虎、三心二意时让其停止进行当前活动,并事后做出反思。7.培养孩子广泛持久的兴趣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就是兴趣。孩子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非常稳定、集中的注意力。对5-6岁的孩子,父母可选择可操作、有情节、富有想象力或者有探索欲望的物品,比如拼图、积木、魔方等,不仅能让孩子发展注意力,对他们形成特有的兴趣也非常有利。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贾婧.英国早期基础阶段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研究[D].西南大学,2014.5.[3]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美]埃伦·兰格.专注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贾卫红.3-6岁幼儿结构游戏中专注力表现的特点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6]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第4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百科全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269.[8]林传鼎等.心理学词典[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5.[9]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84.[10][美]埃伦·兰格.专注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2.[11]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四省教材协编组编.儿童教育心理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03.[12]周明玉.大班幼儿注意力培养的几点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01):18.[13]李赟.论幼儿注意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0(10):48.[14]王海燕.大班幼儿注意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时代教育,2016(12):256.下载提示: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55213.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自控能力差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