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惟塔;教育的特色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有哪些是怎样的?

在欧洲的主要国家里,德国是相对后起的一个。起初,“德意志”更多是地理与民族概念,而非国家概念。选帝侯之间各自为政,常年处于分裂的状态,严重拖累了近代化的进程。不同于英法先有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后有教育改革,德国反其道而行之,基于自身落后的国情,走上了教育立国的道路,最终实现了后来居上。那么,近代德国的教育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发达的呢?慕尼黑大学,1900年宗教改革与教育世俗化在中世纪,教育与受教育权是由天主教会所垄断,神父与主教们几乎是当时唯一的文化阶层。天主教会为了培养神学人才,开创了“大学”这一高等教育模式。然而教会本身却愈发腐败,教皇利奥十世就说:“既然天主安排我们享受,就让我们尽情享受一下吧!”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传播,导致各个领域对教会权威的反抗此起彼伏,在大学中,也孕育着分离的力量。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恰恰是天主教会盘剥的重灾区,“赎罪券”引发了当地社会各阶层的愤怒。公元1517年10月31日,维腾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公开抵制赎罪券,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掀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公开抵制赎罪券,发表《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以“因信称义”为起点,反对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他认为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神学人才,也应该满足世俗国家的需要:“即使没有灵魂,没有天国和地狱,只有世俗的事物需要考虑,也必须设立良好完备的学校,以培养长于治国的男子和善于理家的女子。”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主张国家应该抓住教育权,而国民也应该义务接受教育:“我们的统治者更应该要求把孩子送进学校,这不是要把孩子从其父母手中夺走,只是为了他们和我们大家的利益才让他们在能得到充分支持的地方接受教育。”尽管当时的德意志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实现路德的主张,但宗教改革的精神已然深入人心,有相当的诸侯公开支持改教,路德也被誉为“近代西方国民教育和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理论先驱”。民族危机与义务教育体系的建立但宗教改革也带来了宗教战争,三十年的内战给德意志造成了巨大的倒退,与西欧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反差。严重的落后,激发了民族主义情感,激发了统治者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因为国家的发展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为之服务,国家巩固政权也需要通过向国民灌输主流的意识形态,教育显然是这一过程的核心。此时的德意志内逐渐兴起了一个信奉路德宗教义的国家,即普鲁士。首位国王,“士兵王”腓特烈一世于1717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必须送其4—12岁的子女入学,学习宗教、阅读、书写、计算及“一切足以增进他们的幸福与福利”的课程,违者严惩。1717 年,腓特烈·威廉一世颁布法令,要求普鲁士全国实施小学阶段义务教育,前后共兴建学校达到 1800 所之多,实现他不愿见的“青年们生长在背弃信仰和无知识的黑暗之中,并将走向现世的和来世的苦难”“大王”腓特烈二世继位后,恰逢启蒙运动风靡整个欧洲,而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也部分为开明的君主采纳。腓特烈二世正是开明君主的代表,1763年他颁布《普通学校规程》,延续并深入了其父的教育政策:强迫教育应自5岁始,至13岁或14岁止。对不送儿童上学的家长实行罚款,并将罚款作为学校的基金。家境贫寒而无力缴纳学费者可向地方行政官、资助人或牧师和宗教法庭申请津贴。第三代国王腓特烈·威廉更是将教育权牢牢掌控在国家的手中,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人私自办学。广泛开展教育的第三代国王腓特烈·威廉但此时的普鲁士在发展程度上终究严重落后于英法。在1806年的耶拿战役中普鲁士一败涂地,无法与经历了大革命洗礼的法军相抗衡,被迫签署丧权辱国的《提尔西特和约》。这份和约再次激发了普鲁士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哲学家费希特发表了《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大声疾呼道:“惟有教育才能拯救我们摆脱压迫我们的一切灾难。”他相信,通过教育,一切财政部门都无须很多努力,就会在短时间内获得任何时代都还不曾见过的繁荣,如果国家想要计算,如果它到那时大概也还要附带了解各种事物真正的根本价值,它的第一笔费用就会获得千倍的利息。四分五裂的德意志中的普鲁士哲学家费希特发表了《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费希特的呼吁很快获得了国王威廉三世的积极回应。1809年3月,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被任命为内政部文化及教育司司长,着手负责教育改革。洪堡以“全面教育”为理念,废除贵族对教育的特权、实行普遍的义务教育,他既认为是国民的义务:“每一个人,即使是最穷的人,也要获得通识的人的教育。”也认为是国家的义务:“所有的学校,不是一个地方的学校,而是整个国家的学校,只能以通识的人的教育为目的。”不想上学就得打屁股洪堡还为普鲁士设计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小学、中学、大学。小学旨在学习常识,培养能力;中学旨在学习知识,掌握学习的能力;大学则是以学习的方式参与到科研中,达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尤其是高等教育,1810年,洪堡创办了第一所现代性质的大学——柏林大学。洪堡的愿景是:“在大学中,人们能够依靠自己,从自我内在出发,理解最纯粹的科学。从最基本的理解出发,自由对这一自主行为是有用的,寂寞是有益的,以这两点为基础,形成了大学的外部组织。”让大学成为真正面向全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研究的场所。今天柏林大学的洪堡雕像 来源.Pexels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鲁士同样在大刀阔斧地改革。尽管推行基础教育已历三代,但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真实状况非常糟糕。在勃兰登堡地区,乡村没有固定的学校,缺乏职业教师,教学的内容仍然多是宗教教义。针对这一乱象,教育部长阿尔滕斯泰因对教师资格做了严格限制,将过去兼任教师的工匠与退伍军人排除出去,并从1826年起,对教师进行教学考试。为了振兴基础教育,普鲁士还积极向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取经”。早在1808年,普鲁士就派出由17名年轻教师组成的团队前往瑞士学习,三年之后负责各个地区的改革工作,建立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专业的小学教师。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工业革命的浪潮也从英国传入普鲁士。生产力的进步,为政府保障教育入学率提供了物质基础。从1833年起,小学的学费逐渐被免除,改善了穷苦人家上不起学的难题。1839年,普鲁士又颁布《工厂矿山条例》,开始禁止童工并让他们接受教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普鲁士义务教育体系最终建立起来。据统计,到1846年,普鲁士各类小学达到24044所,学生243.3万人,入学率高达82%,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教育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无数的科研与技术人才,实现了国力的腾飞。1870年,普鲁士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关键——在色当战役俘虏法皇拿破仑三世,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战后普军元帅老毛奇不无自豪地说:“普鲁士的胜局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普鲁士义务教育体系最终造福了这些儿童德国统一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统一后的德国很快将普鲁士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除了原有的义务教育体系,为了顺应工业化的需要,教育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职业教育愈发受到重视。首先是文科中学不再拥有升入大学的唯一资格,面向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实科中学获得了同等的地位。1900年,德皇威廉二世批准《基尔法令》,承认实科中学毕业生同样有升入大学的资格。在工业化的浪潮下,文科生的比重明显下滑,1900年还能占60%,到了1918年锐减到39%,而实科中学成为了新兴资产阶级子弟们热衷的场所。高等教育也随之受到冲击,教学与科研、生产之间实现了紧密结合,商业、技术等高等学校相继出现。到1918年,在德国的54所大学中,有工科大学10所,农林兽医大学9所,商科大学5所。德国主要大学分布同时,中等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也兴盛起来。涵盖了建筑、机器制造、采矿、食品加工等多种工业部门的技术学校与商业学校,仅1831年普鲁士内就新建职业学校26所。德国统一后,到1910年,来自中等技术学校的学生多达135.6万人。德国还根据自身传统,发展出了特色职业教育体制——“双元制”。所谓双元制,是让青少年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之外,又要接受职业学校的义务教育。“双元制”由传统的行会学徒制过渡而来,在工业化的浪潮下,学徒制已无法顺应时代,工人需要进行继续教育。在1849、1869年,普鲁士两度出台《工商条例》,规定了学徒有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而雇主与师傅须免除学徒的工作量。曾经建立在人身依附上的学徒制被废除,转而接受职业教育德国统一后,凯施恩斯特首次提出把旧式进修学校转变为按照专业划分、以职业为导向的义务职业进修学校,并于1906年率先在慕尼黑办学。这种改革为其他地区效法,并得到了国家的认可。1938年,职业教育最终被规定为义务教育。第三帝国崩溃后,义务职业教育为联邦德国所继承,1969年8月14日联邦政府出台《职业教育法》,现代的双元制正式确立,成为德国经济腾飞的一大动力。综上,德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全程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发达的教育也帮助德国顺利搭上了工业化这列快车,并且赶超了英法这些老牌国家。德国的历史经验也证明了,后起国家通过普及教育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是非常合宜的道路。Humanitas∣ 两汉 晚清民国 希腊罗马的古典时代爱好者参考资料: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费希特;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夏之莲;外国教育通史.滕大春;近代德国普及教育之路.贺国庆;威廉·洪堡的“全面教育”理念:目标、制度与知识观.王世岳 陈洪捷;近代德国工业化过程中教育事业的发展.邢来顺;近代德国教育改革述评.楚汉;普鲁士王国义务教育政策研究(1713-1871). 武珂瑄*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初中数学课程思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课改;问题与对策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着“新课程理念被误解及其滥用、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现代感”等问题。为此,将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教育同仁作一探讨。
一、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正视和思考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其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具有各门基础课程的共性亦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新课程理念被误解。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及其理念的片面误解,对新课程改革精髓把握的不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造成两种倾向:一是形式化,二是绝对化。形式化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这种形式化的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绝对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上的具体体现就是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例,明显地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绝对化的倾向,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都用这种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现为:一是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二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三是把自主变成自流;四是有活动没体验;五是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六是探究的泛化;七是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我们很多老师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地听。这种“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政治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政治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三)任课教师不能胜任新课程改下的教学工作。
教师是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人的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政治课的开展情况,直接决定着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大多数老教师对新教材不适应,教学方法不灵活。
新教材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2.教师观念陈旧直接影响政治课有效顺利的达到德育目的。
很多政治课老师,只注意到新教材的难度较过去降低了,而没注意到知识的整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不善于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材中的“探究园”、“议一议”等教学内容,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简单的看看图片或者漫无目的让学生进行随意的讨论讨论,便转入“知识导航”的课程内容。
(四)“应试教育”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指挥棒。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在“应试教育”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从不知到知,申疑到信,最后达到知行统一,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内因去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余力。
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虽在以前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首先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因此,教学中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前,先生动、形象地讲清这堂课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或对今后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积极动脑、动口,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的数量和质量。要使培养优等生与提高后进生同步。教学中,后进生比学习尖子更需要教师的关怀,更需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对他们要更多鼓励和爱护;讲课时,应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给他们发言,多给解答的机会。对回答有错误的学生,也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耐心,使学生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样学生凭借老师提供的条件,通过自已的积极参与得出结论,学习的参与程度高,积极性、主动性也高。
(三)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积极引导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①阅读的方法;②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③思考的学习方法。
(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政治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制度,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因此,只好固守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初中数学课程思政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政治;课程改革;基本路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今天,如何用政治知识来提高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初中政治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一方面,传统教学理念束缚了初中政治课程的改革。当前,一些地区的初中政治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直接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的效果。此外,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初中政治课堂,严重影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新时代视域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传统初中政治教学理念,但取得的成效并不太突出。一些地区的教学仍然将成绩、升学率作为衡量课程效果的标尺,这明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政治是副科,严重轻视了初中政治教学。受升学学科的影响,初中教师更加重视中招考试的学科,而对于不考的科目则态度不端正,尤其是在初中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政治学科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甚至会占用政治课。同时,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有的教师认为初中政治教学没什么意义,而在中考选中政治学科后,又会将三年的政治知识一下子全部灌输给学生,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政治厌学,还会直接影响政治学科的教学。
二、新时代视域下初中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
首先,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带着问题去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问题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还能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加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需要技巧的,要重视问题的启发性,启发学生深入探索。比如“中华一家亲”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你了解的民族有什么特色?”“你去过少数民族聚集地吗?”“你如何与少数民族交朋友?”等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认识,还能对民族的特点有更深刻的把握;另一方面则可以引导学生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另外,在实践层面上,还能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理解。如此设置问题,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其次,尊重学生个性,以教材内容为抓手,因材施教。初中政治教材的编订是在结合我国初中阶段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着鲜明的针对性。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认知结构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切忌“一刀切”、统一进程,避免使学生对初中政治失去学习兴趣,泯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这不但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再次,建立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情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即使贫困山区也接通了互联网和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这就为情境创设提供了前提。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要将抽象的政治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比如在“可持续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当前一些关于污染的问题制作成微课向学生展示,并将一些生态环保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时结合一些调查数据进行编辑,在课堂上播放,启发学生对污染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最后再引入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能引导学生对环保问题进行思考,将所学的政治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最终促进学生生态素养的提升。最后,创新教学思路,采取更加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新思路是新时代视域下中学政治教学课堂改革的重要前提。初中政治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思路,用最新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不断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并将政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要确保初中政治学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同模块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分散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知识与情感、过程和方法相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政治学习的稳定性和系统性。初中数学课程思政范文第3篇
工程管理与监理
(1)浅析土建工程中优化造价控制管理 李福庆
(2)浅析电建企业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郭忠琼
(3)浅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蒋爱忠
(4)浅谈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陈春强
(5)浅析如何提高油气管道安装施工质量 杨凡 李军
(6)浅谈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周进
(7)刍议水利工程业主的风险管理 张庆梅
(8)信息化机房建设工程监理 崔世霖
施工技术与方法
(9)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蔡克
(1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应用 朱琦
(11)更换副井罐笼安全注意事项工序及方法 申尚红 孙长矿
(12)浅谈水利工程土坝防渗加固技术 刘菊
(13)全钢组合式大模板的改进 朱琦
(14)试谈电气设备及其接地装置的运行维护 刘少波
项目工程分析与探讨
(15)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叶书松
(16)谈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沈振文
(17)一起起重机事故原因分析 陈爱青 唐建富
(18)川西地区水平井成本分析及定额探讨 巴生华
(21)分析住宅楼板裂缝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张松
(22)论水利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分析 徐立波
(2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李军 李丽芳
(24)探讨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乞永盛
(24)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和处理 肖锋 李春梅
(25)钢筋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李金才 冯继鹏
(26)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研究 任科维 刘国华
(27)浅议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曹志忠
现代设计与运用
(28)?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鄞?巢ㄒ种频牡脱鼓赶呶薰σ钩サ纳杓?扈焕江 孟德韬 何均
(30)地埋管换热器地下传热数值模拟 贺德军 丁学贵
(32)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联系 孙菌子
(32)浅析平面设计中的传统美术色彩研究 赵红彬
(33)浅析城市规划中给水排水设计的重难点 韦其俊
(34)浅议房地产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郑小红
(35)试论色彩、图形、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赵红彬
行业创新与发展
&nbsp
; (36)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子面板设计 黄国良 李宏 陈小兰 孙鹤
(37)论个人诚信制度在逮捕必要性分析中的作用 刘霞 欧阳元旭
(38)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浅析 吴震雷
(39)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郑媛媛
(39)色彩的融合,边界的突破——读朝辉的作品 张向辉
(40)关于有色金属地质勘探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陈宇
(41)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有效沟通 罗旭
(42)浅谈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张彦民
(42)浅谈企业人员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曹秀丽
(43)浅谈发挥农业产业化作用促进现代农业新发展 翟建平
(44)深化改革开放,促进铁路多元化发展 赵晓艳
(45)浅析畜牧业的管理和发展 杨婧芳
(45)浅析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张晓立
(46)发展低碳畜牧业的重要性 李彬
(47)“增收节支”在助推企业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 王晓丹
(47)影响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分析 李欣宁
(48)创新营销组织提升营销绩效 付震
(49)艺术档案管理的现状及思考 王荣
(50)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罗旭
(50)软件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何会雪
(51)基于c++语言的跨平台软件开发的实现 孟旭光 狄建茹
(52)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发展 刘素霞
(53)浅析锅炉房设计中某些安全问题 李建政
(53)浅析法律行为方式与适用原则的关系 李亚勇
(54)试析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的优化与完善 汤传玖
(55)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管理是项重任务 段玉芳
(56)认清火灾隐患 加强防治措施 耿里
(56)浅析“诊所式”法律教育 刘阵红
(57)新时期博物馆管理的有效性 余国鱼
(58)半煤岩顶板锚杆支护巷道有了超前支护 李平均
(59)地籍测量工作中gps--rtk技术的应用与体会 宋志
(60)经济发展下的科技馆运行现状探究 杨勤香
(61)如何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李林风
(61)房地产企业主要税收风险及应对策略分析 李信
(62)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 张威 刘威
(63)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刘航 于雷
(64)论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动态管理模型研究 刘艳
思想政治与党建工作
&
nbsp; (65)?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廴绾巫龊弥肮さ乃枷胝?谓逃?ぷ?黎露
(65)坚持四个结合抓好政治理论教育 靳红英
(66)关于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的思考 任增伟 李云泽
(67)浅谈如何创新企业党建工作 郭伟刚
(68)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队伍建设 李风玲
(69)对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蒋辉
人文社科建设
(70)山西沁县南涅水造像塔与半跏思惟像 梁芳
(71)真实事件改编:节选之内·改编之外——以《节选修订》为引分析真实事件改编电影 王国霞 赵文嘉
(72)浅谈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 顾忱
(73)办公自动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陈默
(73)植根于乡土文化中的人性关怀——台湾作家黄春明研究 厉璇 房永彬
(74)浅谈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 王海兰
(75)《资本论》的对象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王思源
(76)论越剧戏迷的作用和地位 谢继来
(77)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与专家、学者进行有效沟通 赵梦
(78)试论加强村镇古建筑文物保护的有效措施 竺春永
教学方案与技巧
(79)让“小组合作”更加真实、有效——生本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何月芳
(81)浅谈政治教学的策略 郭小平
(81)体育教学中师生沟通的技巧 赵素芬
(82)听说教学在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式探讨 王莹 周丹
(83)提高职校财会教学效率也需讲求策略 冀强丽
(84)谈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邓颖慧
(85)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幽默语言的运用 黄何燕
(85)浅谈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泰洁茹
(86)谈互动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刘苗苗
(87)培养小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几个做法 武贵祥
(88)谈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路启明
(88)浅析高中体育的教学方法 张剑峰
(89)谈情境创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李广华
(90)关于斜面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探讨 程庆文
(90)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唐广莉
(91)对艺术教育的思考-重视艺术感动 冯娟
(92)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李娟
(9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卢中伟
(9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王跃琴
(94)想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孙珍叶
(95)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王鑫丽
(96)谈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魏宏军
(96)选项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宋新
(97)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刘连峰
(98)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策略 赵伟
(99)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冀英明
(99)浅析思想品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利凤
(100)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元青
(101)谈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策略 任玉梅
(102)谈上好初中政治课的教学策略 张秀平
(102)谈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苏全忠
(103)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赵密霞
(104)初中英语课堂情景教学策略隅 葛丹娜
(105)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苏晓彬
(105)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贾志平
(106)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翟国瑞
(107)浅谈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杨思静
(108)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刘希玲
(108)浅谈职高语文教学激趣策略 马兰芳
(109)浅谈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马玉桂
(110)谈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 王永恒
(111)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感培养的策略探讨 张大斌
(112)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郭爱梅
(112)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李丽
教学管理
(113)班级管理中提倡个性化管理 何江旺
(114)谈班主任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风 宋中亮
(114)浅谈中职班主任工作策略 毕宪东
(115)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丁建霞
(116)谈一个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杨静娴
(117)实施“养成教育”重视“破窗”和“细节”——谈中职生的班级管理工作 刘少晖
教学理念与课改
(118)由平面向量的引入看高中数学新教材改革 栗旭东
(119)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王付军
(120)浅谈中职学校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改革 徐风
(120)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大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原同申
(121)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郭利利
(122)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 毛书梅
(123)试析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k">陈瑞芬
(124)浅谈初中政治课引入新课方式 赵军莲
(124)谈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 王爱菊
(125)浅议作文批改方法的改革 郑雪峰
(126)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郝毅力
(127)给孩子一个绿色的梦——幼儿教育的环保教育 孙富霞
(127)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康云
(128)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郝小龙
(129)与时俱进,让体育教学彰显时代风采 陈建刚
(130)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常海伟
(131)新课程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张艳峰
科教探索
(132)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郝洪海
(132)构建小学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模式的探讨 李秋蓉
(133)让小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 刘卫英
(134)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浅析 李东雷
(135)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探讨 任大礼
(135)对新高中英语教材的新探索 张伟伟
(136)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王莉 祝义勇
(137)改进农林专业课教学效果初探 杨俊梅
(138)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刘元
(138)试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申会发
(139)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刍议 姜小花
(140)电化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之探究 舒中和
(141)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周瑞亭
(142)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初探 李朝晖
(142)浅谈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 吕晓静
(143)初中政治教学探索 霍苓君
(144)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程翠华
(145)初中物理怎样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李艳刚
(145)谈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 王娜娜
(146)浅谈中职会计教学改革 李军娥
(147)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探究 李金良
课堂内外
(148)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陈延茹
(148)浅谈高中政治问题意识与高效课堂的联系 任阳
(149)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常庆利
(150)如何打造生活化初中政治课堂 韩敏
(150)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 韩鑫波
(151)初中语文课堂用爱激励后进生 刘国申
&
nbsp; (152)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程文荣
(153)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焕发活力 董红
(153)浅谈“课堂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陈秀茹
(154)浅谈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黄卿
(155)优化备课环节,提升课堂效率 杜艳娇
(156)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营造良好的气氛 陈海兰
(156)浅谈赏识教育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潘树林
(157)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课堂效率 常秀芬
(158)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张晓辉
(159)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 王先芹
(159)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葛红娟
(160)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李玉庆
(161)创设快乐的初中语文课堂 张彩霞
教育信息化建设
(162)浅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欧一镅
(162)多媒体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赵树林
(16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 张淑华
(164)如何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好历史课 王龙
(165)电子教学与信息文化基础课程建设的关系 田维娜
(165)高中历史多媒体辅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何云海
(166)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姚明辉
(167)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罗永庆
(168)电工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赵子霞
(168)中职计算机教学之我见 桑爱平
(169)初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刘文霞
(170)浅析中专美术中电脑美术的应用 柳晓林
(171)如何提高职高计算机上机实训教学 杜媛媛
(172)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王丽霞
阅读与写作
(17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豆红兵
(173)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张雁霞
(174)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张保全
(175)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能力 李慧
(17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 申震芳
(177)初中写作教学点滴 杜海立
(177)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 朱小超
(178)浅谈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 杨静
(179)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董雪洁
(180)注重积累素材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刘银萍
&n
bsp; (180)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理解能力 增强学习能力-——概念处理简析 李海玲
(181)小议多元化阅读的作用 卫建中
(182)浅析语文自主阅读法的培养 李广庆
(183)诵读古典诗词 弘扬中国灿烂文化 刘艳霞
(184)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王晶晶
(184)刍议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张晓红
(185)发挥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王芳
(186)谈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艳梅
(187)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胡洁
(188)强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丁彩霞
(189)培养朗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李运朝
(190)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石建叶
(191)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吴利芬
(192)在教学中培养英语阅读能力 曾凡友
(193)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赵利芳
(194)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朱小超
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
(195)语言积累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作用 索凤魁
(195)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贾金艳
(196)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樊春云
(197)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崔富强
(198)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李响
(198)谈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连万仓
(199)浅谈初中数学探索能力及其培养 申立生
(200)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 刘凤丽
(201)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李玉海
(201)在实践课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李秀芳
(202)浅谈初中作文教学创新方法 张丹丹
(203)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王瑞平
(203)浅析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模式 王改平
(204)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 王娟
(205)如何在历史课上培养学生能力 陈亚辉
(205)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王海燕
(206)注重实验探索强化能力培养 王志远
(207)初中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李俊兰
(208)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王献梅
(208)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魏凤梅
(209)优化高中化学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武现兵
(21
0)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郭林锋
(211)化学实验与化学兴趣 赵树花
(212)我看数学课堂中的情景创设 杜静
(212)培养应用能力,优化英语教学 张保爱
(213)培养初中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可行性建议 钱桂线
(214)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牛艳坤
(215)良好化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胡新娟
(215)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赵素平
(216)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李旭英
(217)谈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丹
(218)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李伟华
(218)高中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应用 张清杰
(219)培养学习习惯,优化语文教学 李爽
(220)培养学习习惯,提升教学质量 郝芳利
(221)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鹏
(221)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重视学生学习音乐能力 郭健
(22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晏雪芳
(223)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 胡洁
(224)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申志玲
教学交流
(225)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 徐东方
(225)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 牛俊英
(226)素描课的点滴体会 王兰芳
(227)谈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张凤春
(228)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浅谈 燕丽敏
(229)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杨群
(229)小学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 王晨霞
(230)如何营造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 曹爱娣
(231)让英语学习和实际相结合 樊爱群
(232)高中英语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翟振静
(232)数学教学中的陷阱艺术 张天匀
(233)渗透德育因素,升华素质教育 冯艳会
(234)如何抓好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王秀峰
(235)浅谈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申清华
(235)浅析小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韩晓丽
(236)初中音乐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 刘晓丽
(237)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导入新模式 杨桂梅
(238)高中语文教学之我谈 刘琦
(238)小学数学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葛旭东
(239)浅谈初中数学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 闫首伟
(240)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浅析 王维楞
(
241)浅谈职高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王柳芳
(241)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杨丽霞
(242)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张凤霞
(243)职高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特点 刘巧云
(243)浅谈初中地理课的兴趣教学 张利霞
(244)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艺术 张彦心
(245)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张志霞
(246)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梁志艳
(246)浅析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 王清俊
(247)试析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王俊红
(248)我对职高数学教学的认识 路晓娟
(248)如何让学生爱上初中语文 毛晓锋
(249)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马建敏
(250)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 马彩娟
(251)低年级语文趣味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李慧娟
(251)浅谈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 刘万军
(25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学习氛围 孔风鸣
(253)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 李秀红
(254)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教学模式 田俊英
(254)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更有吸引力 李琳平
(255)如何创建高效的高中体育教学 刘庚伟
(256)简谈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反思 申海峰
(257)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疑 葛旭东
(257)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郭梅平
(258)谈初中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付引娣
(259)把情感融入思想政治课课堂 袁茶霞
(25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赵文霞
(260)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兴趣 朱小姝
(261)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李玉娟
(262)小学作文应回归儿童生活的家园 王晓敏
(262)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马贺民
(263)浅谈亲其师信其道 刘显宗 郑传秀
(264)从一句流行语谈幼教观念和幼教方式 董香娣
(265)如何上好地理课 陈海华
(265)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加出色 王诗兵
(266)让学生释放出学习数学的能量 张淑敏
(267)如何搞好英语教学 张淑珍
(268)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化学 邸秀立
(268)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陆金宣
(269)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李红丽
(270)理论联系实际与初中化
学 张海霞
(270)新概念素描——(静物) 杨建明
(271)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渗透性漫谈 李哲
(272)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韩燕芬
(273)不要让一个学生掉队 常福生
(273)浅谈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的实施 赵军红
(274)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陈元轩
(275)谈幼儿园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周艳芳初中数学课程思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优化策略
一、初中政治教学现状解析
当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以分数的高低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教学评价标准使多数学生对初中政治学习的兴趣降低,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同时,“一刀切”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一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使初中政治课堂呈现出一种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解,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的现象。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抑制,教学互动难以实现,政治学习流于一种僵硬的“死记硬背”式的模式。这一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难以提高,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背离。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而言,有必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优化初中政治教学。
二、优化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方案
(一)构建初中政治教学新理念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政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以分数评价学生的观念,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评价,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另外,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老师自身的角色意识以及学生观、教学过程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政治学习的主体,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对话交流过程,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正确进行自身角色定位,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思想、知识与情感交流,优化初中政治教学。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为践行新课程思想理念,初中政治教学中应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1.实践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指出,初中政治教学要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渗透理论教育,获取知识,并能透过生活的具体实例,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与内涵的深化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用实践教学法,使初中政治课堂理论教学走入具体生活之中,通过模仿现实生活情景,为学生理论学习营造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思考相应的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个“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的主体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之上,而展开的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法律相关知识学习基础的不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的习惯,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展开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建立学习小组,根据知识的难易层次,分别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重点帮扶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并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相应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利用分层教学法以及基于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还可运用小组合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初中政治教学。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要积极实践新课改精神与思想理念,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优化初中政治教学,提升其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论新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优化策略与方案[J].学周刊,2013(14):137.初中数学课程思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 新媒体 思想政治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00-02
信息科技的发展超乎想象,在10年之间,媒介终端从电视机走向了电脑、手机,后者成了以互联网作为连接的信息接收的主要载体。新媒体技术对当前初中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并且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地增强。初中学生正处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产生的重要时期,新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又纷繁复杂,难以甄别,如何在其观念的形成中发挥中学政治的作用愈发重要。因此,运用新媒体作为工具,确定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切入点,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经验,构建、完善和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理论体系,对于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新情况下思想政治课程的科学内涵以及精神上的实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 学校中新媒体的特点
为了准确地了解当前新媒体在初中学生中的使用情况,笔者在参考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与之相关的调查问卷,采取样本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81份,有效率达到了96.2%,所调查研究的初一学生占的比例为31.6%,初二学生为42.03%;初三学生为26.3%,其中男同学的比例为63.74%,女同学的比例为36.26%。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显示,新媒体在初中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象非常普遍,接触新媒体的比例达到了87.99%;同时在使用新媒体的时长调查中,41.7%的初中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时间为每天1至3个小时,值得注意的是,每天使用时间超过6小时的初中学生群体的比例达到了4.69%,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综合该分析来看,大部分的初中学生还是可以合理地调配自己的时间,理性地使用新媒体,但也存在部分学生缺乏充足的自制力,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此外,初中学生群体对于新媒体类型的使用方面,手机和即时通信软件的使用占的比例较大,选择这两种作为通信终端来使用的比例分别为82.1%和79.5%;在新媒体的功能使用中,娱乐和休闲方面占的比例为36.8%,交流聊天方面占的比例为15.3%,收看时事新闻方面占的比例为15.3%,知识学习方面占的比例为14.7%。因此,新媒体已经成为交流、学习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把手机和即时通讯软件的优势,应用到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中非常重要。
二 新媒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中,人们的生活无时不在受数字技术的影响,而网络又是新媒体最主要的代表,它们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与需要,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研究发现初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着缺乏新媒体支撑、教学方式陈旧、评价机制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也在新媒体时代有着新的机遇。
首先,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在新媒体内容方面缺乏支撑。在现阶段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一些理论已经和时展相脱节,并没有和处在不同时期或层次的学生相适应,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缺乏新媒体手段的支撑。
其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也存在着教学评价机制落后的情况,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课堂成绩的评价依然是以学生的分数作为主导的,单纯地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思想政治课程使学生一味地去背诵和记忆知识点,缺乏对于知识的内省与反思。
再次,也应该要重视新媒体对于初中学生的影响,它在传播积极的信息时,也夹杂着各种不良因素,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而初中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在这些思想中迷失自己。其主要的表现有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在学习方面,新媒体的产品如微信、QQ等,对于初中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新媒体的影响大小取决于初中学生自身的自制力。二是在生活方面,因新媒体自身的功能、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初中学生的生活,但由于初中学生对于社会接触并不多,存在一定的隐患,如网上购物受骗。三是在思想方面,由于新媒体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在共享开放的初中学生校园中,对初中学生的思想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其产生冲击。积极向上、正面的信息对他们可以进行正确引导,但由于缺少信息过滤的技术,一些不良的信息有可能会涌入校园,影响初中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迷惑其思想。此外,受新媒体的虚拟、匿名的特点影响,初中学生的思想活跃程度在不断地增加,容易使之产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抗与冷漠的状态。
三 新媒介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转变
新媒体对于学习、生活、观念的渗透已经是不可避免,结合上文对于新媒体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有利与不利的分析来看,正确、有效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至关重要。因而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新媒体,做出如下的转变:
1.转变教育的理念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形成新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建立平等和互动的新教育观念,在课程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单一的讲授方式转变为座谈会、讨论会、讲座、启发研究、实践调研等互动的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初中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激发起主动参与学习、接受信息的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与方式转变的同时,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对于新媒体的学习和运用,及时地更新自己关于该方面的知识库,充分认识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及时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使用新媒体这一新工具。
2.创新教学的方法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已经不是唯一的方式了,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已经成为现实。因此,一是要让新媒体充实教材内容,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对要教授的内容进行检索,查找相关的视频、音频、照片等资料作为教学内容,针对当前的社会时政热点,配以相关的多媒体资料,使思想政治理论更加通俗易懂。二是合理运用新媒体,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超越于45分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通过新媒体去接收教学信息。如通过微信、微博、手机等设备终端,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地去学习和获得老师的相关帮助与教育。三是通过新媒体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班级民主测评、好人好事评价,倡导学生将自己参加的公益事业以图片的形式上传到班级微博以获取分数等多种方式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水平进行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以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去调动高中生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改革的积极性,学生在相互的学习和比赛中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思想政治觉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理念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