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岛的资料台湾岛的我国主要地形有哪些如何

顶级难度,连美军都望而却步的对台登陆作战困难怎么破?前言:经常有人说解放军发动对台渡海登陆作战是很容易的事,上午登陆,下午发身份证,这似乎有点过于乐观了,台湾地方军队虽然武器落后,素质低下,但他们拥有连美军都望而却步的地理环境,这个地理环境在战争史上算是最困难的登陆环境了。一:台湾的登陆难度1943年年底,美军为切断日本本土与东南亚的补给线并找寻适合攻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拟订了代号“河堤作战”的台湾登陆作战计划。美军估计防守台湾的日军有10万人,所以应准备5:1的兵力优势,投入30万名陆军和10万名海军陆战队、搭配数千艘登陆舰艇以及数干架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由于岛上找不到合适的海岸登陆,只能从西南方枋寮镇登陆后一路攻至台北,由于一路多山且城镇密集,美军预计会伤亡15万人。巨大的伤亡让陆军强烈反对,最终美国改为登陆吕宋岛。今天,解放军要发起渡海登陆作战,面对比美军更困难的登陆环境。台湾地方军队自1949年起就把平均宽度大于130千米的台湾海峡视为抗拒祖国统一的天堑。认为台湾岛的自然环境非常有利于抗击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只要能抵抗登陆两周,美军就会调集兵力干涉。在1949年-2006年,解放军缺乏渡海工具和海空军掩护,台湾海峡的确是渡海登岛作战的天然障碍。台湾海峡处于亚热带季风带,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都是6级以上的东北季风,风速10~12米/秒,平均浪高2-2.5米,小型登陆艇和两栖战车在这种海况下航行非常困难,只有3~10月间适合登陆作战。但这些时间平均有2~7个台风,同时限制了登陆作战的发起时间。今天解放军大量装备了大型两栖舰船和多种跨海精确打击武器,台湾海峡不再是解放军两栖作战的障碍。在这种形势下,台湾地方军队面临着解放军会在什么方向、什么地点进攻的问题。通常最佳登陆地点是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沿海港口和机场附近,即要靠近战略要地,又不能距离守卫部队太近,面积还不能太小,以便能够让一次送上足够决定战局的部队。从登陆成功率的考虑,占领台北就会动摇守军士气,避免陷入长期消耗战,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台北。登陆点距台北的远近是关键,太远就要一路沿途街道、山间小路和守军激战,太近会有大批敌人发动反扑,阻止解放军巩固滩头阵地。最适合展开大量登陆部队建立滩头阵地并能直捣内陆,但岛内地形多为山脉,75%的面积被山地覆盖,全长1200多千米的海岸线多数不适合登陆。这些海滩其实也不是很理想,大多不宽,后面多数是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四周遍布稻田和鱼塘,岛上也没多少适宜空降的地点,到外都是山丘、树林或含水量很高的泥沼地。许多地方都有高压电塔和高楼,雨季还会有山洪或泥石流,适宜空降的地点有关渡平原、屏东平原和嘉义-台南平原,而且最多只能空降一个营。二:台湾的可登陆地形总的来说共有14处适合大型登陆行动的海滩,其中9处在北部,5处在西南部。从新北至基隆港及整个东海岸都是无法翻越的悬崖峭壁,在东部沿海三块小型平原登陆要穿越随时能被炸毁的山路和隧道才能到达岛上其他地方。只有西部沿海有适合登陆的海滩,台北-新北-桃园都市圈,台中都市圈和台南-高雄都市圈都在西部沿海。适宜登陆的地点有桃园-新竹湖口、新北谈水-三芝,苗栗苑里-台中港,台南黄金海岸、左营桃子园和屏东加禄堂,桃园紧邻台湾海峡,距大陆平谭岛160千米,四周环山,市区有桃园国际机场及竹围渔港,向南是永安渔港,向北是淡水河口和台北港。林口、中坜、湖口公路密布,直通48千米外的台北,是唯一符合有海滩、机场、港口的登陆点。桃园距大陆很近,大大缩短航渡时间,远程火箭炮和战机也可以提供持久和快速的火力支援,后继船队也能更快运送物资和后援部队到达滩头。不过台湾地方军队也知道这里是登陆首选,除了海滩布满了连绵的防御工事和反登陆障碍,海岸边还设置了几百处灌溉水塘,后面的丘陵地带都是隧道和掩体,还布置了重兵,时刻处在备战状态。海边还有大量风力发电厂、防波堤、人工鱼礁、网箱养殖等民用工程,桃园市区有大量的住宅区、商业区、物流中心与炼油厂,非常有利于防守。距桃园南边一小时车程的新竹是全台湾最繁华的科技园,新竹空军基地是离大陆最近的空军基地,距大陆平潭岛136千米,距台北85千米,附近还有新竹渔港和许多海滩,只是海滩泥泞且崎岖,经常起雾刮风,是继桃园之后防守最严密的地区。有两支装甲部队把守着通往桃园的山峦,再往南一小时车程的是被高地和山脉包围的台中市。台中有港口和机场,只要拿下台中,就能切断北部与南部的联系。但台中几乎没有适合登陆的海滩,再往南两小时车程的台南市倒是有广阔的海滩,海岸距离高雄国际机场和高雄港不远,当年荷兰人和郑成功都在这里登陆,再往北横扫,只是这里距大陆较远,海滩距离市区太近,强攻可能演变为巷战。台湾最南端的枋寮乡加禄堂海滩距台北402千米,是台湾地方军队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基地,海滩最适合登陆。但没有机场和港口等有战略价值的目标,登陆后还要一路向北突破高雄市郊,在该地登陆事实没什么用。再回到台湾最北端的的基隆港附近有金山、万里、福隆几座防守相对不严的海滩。金山距台北40千米,海滩和港口相当接近台北,但地形崎岖,山丘环绕,公路易被截断,只适合小部队登陆。基隆南边的兰阳平原有苏澳海军基地,沿岸平地虽然适合登陆,但通往台北的公路到处是桥梁和隧道,只需要少量守军就能将其截断。大批登陆部队上岸容易,突破困难,一旦桥梁和隧道被毁就陷入进退两难。以上这些地区早被台湾地方军队研究透彻,几乎所有适合登陆的地点都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战场建设。按照濒海决胜、滩岸歼敌为核心进行各项备战,沿着海岸运用滩岸沙丘、海堤及家屋挖掘出一系列地下射击掩体与交通壕构成连续阵地。各种水中、陆上障碍物、坚固工事和四通八达的阵地组成的岸防体系相当完备,并利用沙包、钢轨、铁丝网和战前大量布雷封锁航道及外防波堤。港区还会设置蛇笼/铁丝网、堆放集装箱,必要时甚至引拉设于内港水道上的漂浮油桶、船筏等物品,台湾地方军队每年都会巡视全岛海岸线,发现薄弱之处会尽快改善,越是适合登陆的海滩就投入越多防御资源。三:台湾地方军队的防御能力台湾地方军队认为解放军必定选择速战占领全岛,只要有效迟滞解放军登陆就能支撑到美军武装干涉。因此提出趁解放军渡海之机以海空军、反舰导弹,炮兵火力阻绝于近岸地区,逐步消耗解放军兵力。当解放军登滩后再出动地面和陆航部队反击。作战部署上,台湾地方陆军划北、中,南、东、澎湖5个作战区,部署重点是北、中,南3个战区,共有3个摩步旅、3个装步旅、5个装甲旅,3个空骑旅、1个空特旅、25个守备旅、6个后备动员旅。其中80%部署在本岛,外岛部署了9个旅,本岛东部战区仅部署2个旅,西部的北、中、南、3个作战区部署29个旅,之外还有3个海军陆战旅。具体部署是第1战区设澎湖防卫司令部,炮兵指挥部、下辖168守备旅、503装甲旅和若干自行火炮营及防空群。第2战区是次要防御方向,设花东防卫司令部,炮兵指挥部、下辖动员旅及129旅防空旅。第3战区是最重要的防区,设6军团司令部,21炮兵指挥部,负责守卫台北市,是最重要的军事防区。周边部署了三分之一的联兵旅,178旅驻淡水,176守备旅驻基隆,新编198守备旅驻淡水,269机步旅驻桃园杨梅,862特战旅驻桃园县龙潭,542装甲旅驻新竹县湖口,601空骑旅驻新竹县,陆战66旅驻台北林口。第4战区设8军司令部、43炮兵指挥部,主要负责本岛南部,64装甲旅驻高雄县旗山,298旅机械化步兵旅驻屏东万金,603预备役空骑旅驻台南县归仁,海军陆战99预备旅驻高雄县林园。第5战区设10军团司令部,58炮兵指挥部,主要负责本岛中部,200机步旅驻驻南投县,586装甲旅驻台中县后里,602空骑旅驻台中县中兴。外岛主要是金门,马祖防区,下辖119、158守备旅、127守备旅,584装甲旅、193守备旅、194守备旅等,还有20个独立自行炮兵营,862,861,863三个特种作战旅分驻北中、南三个战区。机械化步兵旅与陆战旅负担跨区支援任务,装甲旅主要在隶属内作战。临时征召的后备步兵旅将负责重要设施、滩头和主要空降场的守备。另外导弹司令部下辖9个“爱国者”PAC-2/PAC-3混编连、12个“天弓"2、“天弓”3型防空导弹连,部署在台北周围的万里、南港、新店、松山、五指山、林口、台北县三芝乡、台北淡水、高雄林园、高雄大岗山、澎湖县、屏东县枋寮、台中大度山、台南、金门和东引岛。每个防空导弹连至少拥有2~3处预设阵地,战时可在各预设阵地间机动躲避打击,每个空军基地内还部署有1个连至1个营不等的35或40毫米高炮部队用于低空拦截。还有7个岸基反舰导弹大队,分别部署台北淡水、基隆、高雄、花莲(贺冈山)。澎湖、金门、东引,每支中队编有4辆4联装发射车和4辆弹药运输车,一次可发射16枚导弹,是解放军登陆舰队的劲敌。除岸基反舰导弹外,台军对抗登陆舰队的另外一项“法宝”是海军第131舰队的12艘锦江级和1艘沱江级巡逻舰,装备有4枚射程200公里,最大速度3.5马赫的“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和4枚射程250公里的“雄风”2亚音速反舰导弹。“海蛟大队”第1.第2.第5中队还拥有31艘“光华”6号隐身导弹艇,可携带4枚“雄风"2反舰导弹。此外“海巡署"新建的12艘600吨级双体巡逻舰采用了与沱江级相同的作战系统和导弹发射架,24小时内转变为导弹巡逻舰。空军有6支战斗机联队390架四代战斗机,每天出动约400架次,承担对海打击的是第4和第5联队,配有235枚AGM-65G“小牛”导弹118枚AGM-84L“捕鲸叉"I反舰导弹,可用于攻击中小型登陆舰艇。东部的花莲、佳山和台东志航空军基地,这里有可容纳上百架战机的地下洞窟。台南、新竹、清泉岗和嘉义机场也建有能够容纳基地内的全部战机的机堡,能抗500磅炸弹直接命中。同时6小时内启用5条战备跑道和台东民用机场、桃园机场、高雄小港机场、恒春军民两用机场,24小时内可用跑道增加到13条。每个飞行联队还有一支跑道抢修中队,能在90分钟内修复跑道。台湾上空空域有限,空战多以小编队为主,空中巡逻只要20~25架就能维持,以每架次1.5小时算,每天最低需出动320架次就可以维持作战。四:台湾地方军队的武器装备近年台湾地方军队注重添置高科技武器装备,大力采购无人机、地对地导弹、防空导弹、攻击直升机、主战坦克与远程自行火炮。对抗登陆的武器中位居首选的是机动型的车载“鱼叉”反舰导弹,用于摧毁解放军的登陆舰。其次是“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这些武装直升机飞行高度很低,在反登陆和滩头反装甲作战时解放军的远程防空导弹将对其毫无办法。其三是雷霆2000型多管火箭炮,雷霆2000有极高的机动性,易于隐蔽和伪装,一门可齐射覆盖6个足球场面积范围内岸滩的火力打击会对解收军抢滩登陆造成极大的麻烦。不过“雷霆”2000火箭炮仅在本岛的第6军团21炮指部内编有1个营(共18门),在中部和南部的第10军团第58炮指部、第8军团第43炮指部内各编有1个独立连(共9门),也没有精确制导弹药。因此向美国提出购买15辆M142火箭炮以及M31制导火箭弹,并打算自行研发射程100公里的制导火箭弹。还计划向美国采购100辆M109A6自行榴弹炮和“神剑”制导炮弹,加上原有24门M109A5自行榴弹炮,同时从2019年开始,台湾地方军队开始接收装有30毫米机炮的“云豹”步兵战车,并购买108辆MIA2坦克,进一步提升打击能力。另外考虑到重型武器战时生存力不高,还购买579套BGM-7IF“陶”2B型反坦克导弹系统(备弹11500枚)和42套FGM-148“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备弹400枚),还有29辆“天剑”2防空系统(备弹246枚),670套肩扛式FIM-92“毒刺”防空导弹(备弹1300枚)。“标枪”导弹主要装备金门、澎湖防卫指挥部、关渡和兰阳地区指挥部所属的4个反装甲连和海军陆战队营、空降特战营等轻步兵单位。“毒刺”防空导弹部分装备外岛守备部队,多数配发各联兵营所属防空排,“天剑”2防空系统则取代第7军团43炮指部防空营的“小懈树”导弹。按照设想登陆船队在150公里外就会先遭到反舰导弹攻击,然后多管火箭炮、155毫米榴弹炮、203毫米榴弹炮与120毫米迫击炮等各型火炮,则会对射程内的登陆舰、舟、艇等平台进行打击,对接近靠岸或已经靠岸的登陆力量用直射的坦克炮、20毫米、40毫米中小口径速射炮做最后的岸滩火力反制。这些火炮都有坚固良好的掩体,M101型105毫米榴弹炮射程11.3公里、M1I4型115毫米榴弹炮射程14.6公里,M59型155毫米加农炮射程23.5公里,M203型203毫米榴弹炮射程16.8公里。这些炮兵装备海岸雷达、激光侦察测距仪、方格座标、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可登陆的滩岸早就被测距标定,可以不经试射就可协同交叉射击,火力不容轻视。可登陆的海滩上随处可见的是蜿蜒密布的坑道,壕沟与水泥碉堡,工事内均备有弹药、饮用水、粮食、消防沙等用品,配备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12.7毫米机枪、20毫米机炮、57亳米反坦克炮,60/81/120毫米迫击炮。而解放军装备大口径舰炮的主战舰艇大多要承担反介入封锁、掩护登陆编队等重任,很难抽调实施对岸火力支援,只能靠陆军在各种船舶上搭载各型火炮为登陆部队提供近距离压制火力,这种火炮在海上的射击精度低,很难准确命中这些工事。而且滩头上的碉堡绝大多数都可以抗击105毫米炮弹直接命中,火炮工事可以抗击155毫米炮弹直接命中。在防线纵深的坦克装甲部队和空骑旅也根据战况发展增援前沿或实施反冲击,可供机降、伞降的着陆场附近都编有装甲反空降突击部队,3-5分钟内就能赶到着陆场反击。一个机步旅约4000人,装备86辆M-60A3坦克,一个装甲旅3707人,装备124辆M60-A3坦克、160辆装甲运输车及40辆自行火炮,一个空骑旅2300人,装备各类直升机84架,特战旅则有3200人,对一次只能空投一个营的解放军空降部队来说是巨大的压力。只是台军义务兵只有14个月服役期,没有经过全面的训练,加上士气低迷、士官素质低劣和武器装备完好率低,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士气都难以适应高强度战争,能不能作战还不可知。五:破解之道台湾地方军队针对解放军登岛作战的准备不可谓不完善,防御不可谓不周密,但对现代两栖作战的认知仍停留在二战时代。如果解放军发起二战时代的传统登陆作战,面临的就是史上最困难的登陆战斗,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往往需要准备几周甚至几月,大量集结部队等明显迹象不难察觉。一旦发现战争即将来临,基隆级驱逐舰,康定级和成功级护卫舰出港为南、北2大都市圈撑起防空网,小型舰艇和潜艇也疏散避免被堵在港口内。台空军会立即将西部空军基地的战机转场至东部的花莲、佳山和台东志航空军基地,各作战旅整装前往预定地域疏散,多管火箭炮、武装直升机进入货场、学校、运动场、广场、大型建筑内隐蔽。但解放军已大量装备运输直升机、高速气垫登陆艇、两栖步战车、两栖攻击舰等可在任何复杂海岸实施超地平线登陆的两栖作战装备。并可以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发射大量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远程火箭炮和机载防区外打击武器实施持续的跨海打击,几发弹道导弹就瘫痪机场1天以上,暴露的预警雷达和暴露的防空导弹/岸舰导弹阵地基本不会有生存机会。中国还拥有强大无人机生产能力,战时成干上万架无人机飞抵展开全昼夜、全天候严密搜寻,引导各种跨海火力,大量察打一体无人机消灭所有暴露的坦克、步兵战车、火炮阵地,甚至士兵。在所有指挥中枢、雷达探测设施、通信系统、机场、石油储备、电力、码头以及防空系统都在反辐射武器和跨海火力精确打击下成为废墟后,守军陷入通信受阻、指挥不畅、电力和交通中断的困境。各种机动兵力装备要么一直躲藏在山洞和地下掩体内,要么出来被多种跨海打击武器与大量无人飞机消灭。登陆发起之前,由歼-20隐身战斗机将台空军战斗机驱离出作战空域,歼-16和歼-10B/C战斗机将投入战场进行清扫,掩护直-20直升机运载的机降分队从空中超越沿岸防御直入纵深,直接攻击并占领其指挥、通信中枢,电力、交通枢纽,重要机场、基地,引导战机实施精确打击,同时还可伏击台军预备队和补给车队,迟滞其纵深兵力机动和补给。陆军两栖部队和海军陆战旅不经过待机地域,直接从纵深前出登舰装载,一个两栖合成旅只要2~4个小时即可完成装载开始渡海。气垫船运送的重装部队横渡海峡只要数小时。船团到达前,无人水面艇和水下机器人先携带破障装置摧毁迟滞登陆部队上陆的水雷、暗桩、地雷、钢质拒马、混凝土三角堆、铁丝网等阻碍。驱护舰各型舰炮在距岸30公里处开始射击,至少持续2~3个小时,歼灭滩头阵地半数以上的兵器和有生力量,并压制剩余的目标。只要重型合成旅上陆就可巩固滩头地带,随后而来的是数十万的主力部队以及海量军事物资的靠岸卸载,拥有优势兵力的解放军如决堤之洪流般涌入,守军崩溃只在朝夕之间,在内无斗志、外无援兵的窘境之下,投降恐怕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六:结语尽管两栖登陆作战将是现代战争中最为危险的行动,尽管台军的反登陆防御战备体系经营了数十年,尽管台湾有全世界最难实施两栖登陆作战的地形,但对“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解放军来说,统一之战的胜负不会有任何悬念的。万乘之尊 首发 2023-7-27 17:01 · 来自广东 · 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烟波浩渺的太平洋,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西濒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连南海,东北与日本琉球群岛间相距约600公里。台湾海峡东西最不超过400公里,最窄处约130公里,是中国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上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台湾岛最西端位于澎湖县望安乡花屿西端(东经119度18分03秒),最东端位于宜兰县赤尾屿东端(东经124度34分30秒),最南位于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北纬21度45分25秒),最北到宜兰县黄尾屿北端(北纬25度56分30秒)。  多岛之省  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和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63个岛屿,是一个多岛之省。台湾岛形状如一纺锤,南北间长约394公里,东西南最大宽度为144公里,全岛面积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包括台湾省本身及台湾当局所控的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约36006平方公里。  澎湖群岛。也称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介于台湾本岛和福建省之间,东距台湾本岛最近距离24海里,西距福建厦门约75海里,是海峡两岸海上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有“台湾海峡之键”的称号。澎湖列岛由澎湖本岛和63个岛屿组成,面积为126平方公里。澎湖列岛原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玄武岩方山,经过长期侵蚀后,地床渐低,后来基盘沉降,形成有许多离散岛屿的今日澎湖列岛。  兰屿。原名红头屿,位于台东县东南的太平洋中,因盛产名贵的蝴蝶兰而改名为兰屿,面积44.7平方公里,为海底火山爆发隆起而成的火山岛,是台湾本岛最大的属岛,现为台东县管辖下的兰屿乡,距台东市约41海里。岛上山峦青翠,碧海蓝天,风景如画。该岛为雅美族的世居地,有四个自然村,6个部落,另有汉族居住。  绿岛。原名火烧岛,传说因岛内的火烧山在阳光照耀下满山通红而得名,后因火烧岛的名字易给人寸草不生的错觉,而于1949年改名为绿岛。该岛位于太平洋上,距离台东市约18海里,面积15平方公里,现为台东县管辖的绿岛乡。该岛也是一个火山岛,外形与兰屿相似,呈不等边四角形,因此有人将其与兰屿称为“姐妹岛”。岛上丘陵起伏,西部较为平坦,丘陵台地占全岛面积的70%以上。岛上现有人口约3000人,有3个村落,全部为汉族。  琉球屿。又称小琉球,位于台湾南部下淡水溪入海口之南,屹立于台湾海峡之中,距屏东县东港镇西南约8海里,距离高雄市约18海里,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最宽处约2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因形似一个浮在海面上的球,而得名琉球屿。琉球屿是一个珊瑚礁构成的隆起冈峦,整个岛屿被两条直线状的地沟切割。该岛现为屏东县下辖的一个乡,人口约1.5万人,90%以上从事渔业。      多山的海岛  台湾是一个多山的海岛,山地面积占了全岛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东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是高山和丘陵。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王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海岸山脉,像条条巨龙蜿蜒起伏,自东北至西南伏卧在台湾岛上,统称为台湾山脉。全岛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2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有62座。  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纵贯中部,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地势。高山多集中于中部偏东,形成东部多山地,中西部地势下降,最后在西部海岸地区形成广大的海岸平原。  中央山脉北起苏澳附近,南达台湾南端的鹅銮鼻,纵贯台湾本岛南北中央,成为全岛的脊梁和分水岭,有“台湾屋脊”之称,将台湾全岛分为东小、西大的不对称的两部分。中央山脉全长270公里,东西宽80公里。  玉山山脉在雪山山脉的南面,西南走向,北端隔浊水溪上游与雪山山脉紧邻,南端至屏东平原北部,全长约120公里。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是全岛和大陆东部地区的最高峰。玉山山顶终年积雪,色白如玉,因此被称为“玉山”。  雪山山脉又称次高山山脉,位于中央山脉的西北侧,全长180公里,主峰海拔3884米,是台湾第二高峰。阿里山脉是台湾岛最西边的一条山脉,海岸山脉则是台湾岛最多东边的山脉。此外,在台湾岛北端还有一个自成体系的大屯火山群,由10多座圆锥形火山体组成。  台湾山岳高峻雄伟,气势磅礴,海拔高度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50多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达200座之多。其中玉山(台湾第一高峰)、雪山(台湾第二高峰)、秀姑峦山(中央山脉第一高峰)、南湖大山(中央山脉北端最高峰)与大武山(中央山脉南端最高峰)有“台湾五岳”之称。  台湾岛多丘陵  丘陵和台地分布在五大山系与平原过渡的山麓地带,从台北盆地周缘至恒春半岛止,一般海拔在600米左右,占台湾岛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弱。主要丘陵有四个,即基隆竹南丘陵、嘉义丘陵、丰原丘陵和恒春丘陵,其中基隆竹南丘陵为台湾岛最大的丘陵。基隆竹南丘陵,北起基隆附近的海岸,南达台中丰原一带,东缘雪山山脉的北麓和西麓,西抵台湾岛西海岸,由基隆丘陵、新竹丘陵、苗栗丘陵和竹南丘陵等组成,是台湾最大的丘陵区。嘉义丘陵位于阿里山脉前,北起浊水溪南岸,南至高雄、屏东,属海拔在250米以下的低丘陵。丰原丘陵位于上述两丘陵区之间,丰原经台中至南投一线以西,为西部丘陵地带最宽部分,东西呈半圆形,伸入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脉之间,为台湾本岛中部地形最特殊的地区。恒春丘陵,位于恒春半岛,中央山脉至此成平缓的南北向背斜,山势逐渐向两侧低落,西部与屏东平原相接。  除丘陵之外,在台湾岛北部至中部丘陵西侧,还零星分布一些地势较丘陵低平的台地,自北而南主要有林口、桃园、中坜、湖口、后里、大肚与八卦等台地,高度均在海拔400米以下。  平原与盆地  台湾平原和盆地数量不多,面积较小,仅占全岛面积的五分之一。主要平原有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宜兰平原与台东纵谷平原。嘉南平原也称台南平原,北起彰化县浊水溪的南岸,向南至高雄县下淡水溪的西岸,面积约4450平方公里,为台湾最大平原。屏东平原位于台湾岛南部,面积1160平方公里,是台湾岛第二大平原。宜兰平原又称兰阳平原,位于台湾岛东北部,面积约320平方公里,是台湾东部开发最早的地区。台东纵谷平原位于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的山峦之间,面积约700平方公里。此外,台湾岛北部沿海还有一些面积较小的平原,主要有新竹冲积平原、苗栗冲积平原和彰化平原等。  台湾的盆地较平原面积更小,数量也少。较大的盆地主要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与埔里盆地群。台北盆地位于台湾岛北部,盆地东南两侧为雪山山脉的余脉形成的丘陵所环绕,北以大屯火山群为屏障,西有基隆竹南丘陵的观音山和林口台地围绕,盆地形态完整,近似一个三角形,面积240平方公里,仅次于台中盆地,是台湾北部最早开发的地方。台中盆地位于台湾岛中部,北接大安溪,南界是浊水溪,东邻丰原经雾峰至草屯一线的断层,西至大肚台地和八卦台地的东缘,面积400平方公里,是台湾岛最大的盆地。埔里盆地分布于中央山脉的埔里陷落区,位于南投县境内浊水溪中游及大肚溪上游和北港溪之间,分布有十几个大小不等、南北对列、由群山围绕的陷落盆地,统称为埔里盆地群。其中以埔里盆地面积最大,约42平方公里;鱼池盆地次之,面积约21平方公里。  台湾虽然平原与盆地面积有限,但一向是台湾最重要的农业区和居民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省约95%的大中小城市集中在平原与盆地。  形态各异的海岸  台湾省是一个岛屿省份,岛屿众多,海岸线长。台湾本岛海岸线就有1566公里,包括了东部、北部、西部与南部等四个不同海岸。东部断层海岸,以台湾岛东北角的台北县三貂角的莱莱鼻为起点,向南延伸,经宜兰、花莲、台东直至屏东的九棚,全长380公里。整段海岸大致平直,濒临太平洋,除宜兰平原、花莲平原、台东平原临海的边缘具有隆起海岸的特点外,大部分海岸因断层作用,陡直岸壁紧贴海岸,共有4段断层海岸组成,是典型的断层海岸。  北部海岸,西起台湾岛西北角淡水河入海口北岸的油车口,向北经富贵角再折向东至三貂角的莱莱鼻,全长约85公里。北部海岸东临太平洋,北迎东海,西依台湾海峡,属隆起海岸。北海岸地区是标准的海蚀地形,整段海岸凹凸曲折,岬湾相间,奇石怪岩,极具旅游观赏价值。  西部海岸,北起淡水河入海口的南岸,向南延伸至屏东县西部的枋寮,全长约410公里,濒临台湾海峡,为沉积隆起海岸。与东部海岸相比,西部海岸面临浅海,连接沿海平原,因此整段海岸单调平直,地势缓斜。在风向、风力和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旺盛的堆积,沙滩绵长,海岸不断向西部海洋延伸。  南部海岸,自屏东枋寮向南,经过台湾岛南端的猫鼻头和鹅銮鼻,再折向北至九棚,西临台湾海峡,南接南海,东濒太平洋,全长264公里,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主要地形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