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马兰在哪个城市里 快来看看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二十大精神专项宣讲实践]“两弹一星”精神追寻之行实践团赴新疆马兰基地开展社会实践
2023年08月12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两弹一星”精神追寻之行实践团由校团委王丽华老师带队赴中国核试验基地新疆马兰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在基地了解新中国核试验事业的壮阔历史,感受官兵在大漠中献身国防的崇高精神,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军营生活,开展宣讲座谈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25日一早,实践团师生乘车来到基地内的马兰历史展览馆与程开甲广场进行参观。在展厅和广场的各类事物、雕塑中,实践团师生一行更生动地了解了“两弹”研制过程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与程开甲院士的光辉事迹。1959年,勘察队来到新疆的茫茫戈壁,用一根木桩定下了第一次核试验的爆心。核试验基地坐落在天山脚下,罗布泊旁。官兵们看到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马兰花依然顽强盛开,给基地取名为马兰。1964年10月,随着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爆心起爆前树立的百米铁塔瞬间汽化倒塌,巨大的蘑菇云升起。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下午,实践团成员同基地官兵代表与交大校友代表开展座谈。座谈会上校团委辅导员汪睿翔介绍了学校与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基本情况,随后实践团成员与优秀校友就军队生活、“两弹一星”精神、培养新时代科技人才等方面展开了交流。26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共赴马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实践团成员在纪念碑前三鞠躬,并为纪念碑献花。陵园内长眠着四百多名革命英雄。纪念碑碑文写道:“他们的生命已经逝去!但后来者懂得正是这种苍凉与悲壮才使“和平”二字显得更加珍贵。”实践团成员在瞻仰中深受触动。实践团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将立德树人与劳动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参观中学习进步,在实践中历练成长。当日下午,实践团抵达基地基层部队营区,观摩学习基层部队的内务布置与日常训练。在营区宿舍中,内务整理得一尘不染;沙石训练场上,战士们不怕流血流汗,敏捷刚强。观摩后,实践团成员亲自尝试了部队官兵日常训练科目——队列训练与三百米障碍,并在教官指导下学习了叠被子等基本的内务整理技能。天山巍峨,烈日高照,实践团成员于27日上午乘车抵达红山基地旧址。在将军楼和防空洞中,实践团成员切身体会到了当时的困难环境,了解了战备状态下基地老一辈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二层砖瓦平房,防空洞内的一张桌,这些便是当时老一辈马兰人科研、工作、战斗、生活的主阵地。当日下午,实践团在基地内邀请同期在马兰基地开展实践的浙江大学实践团参加“讲好马兰故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主题宣讲活动,同学们互动交流,就“什么是新时代的马兰精神”与“如何发扬新时代的马兰精神”开展了深入探讨。实践团成员在驻足观看和交流座谈中不断提升了对“两弹一星”精神和马兰精神的理解,马兰基地广场上的巨型祖国沙盘让同学们更为坚定地将“祖国在我心中”的铮铮誓言熔铸在内心。团员们表示,自己将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继续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与马兰精神继续传承,为祖国做出贡献。实践结束,团员们离开基地,乘车深入这片茫茫大漠。一幅幅可歌可泣、艰苦卓绝的奋斗画面浮现在团员们眼前。耳边风沙砸在车身上发出沙沙的回响,这声音同六十年前被马兰基地的官兵们吃进嘴里混合着沙石的米饭发出的咀嚼声回荡在一起,汇成了不同年代青年人心里同样的一句话: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作者:汪睿翔 陈赟昊摄影:陈赟昊供稿单位:校团委责任编辑:苏昭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兰在哪个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