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维生素d的正常范围QCD正常值应该是多少呢?


一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教案
推荐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期末复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数学期末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掌握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准备:0~9数字卡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本学期的新课教学已经全部完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期末复习阶段,希望小朋友们利用最后复习阶段好好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争取期末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复习1000以内数的知识  1.读数方法的.复习。  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向左,依次说一说位数位顺序的排列情况。  提问:从右边起到第三位是?百位的右边一位是哪一位?左边一位呢?千位是右起第几位?  计数器拨出四十七。  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如果在百位上再拨3个百。  提问;现在这个数是多少?为什么是三百四十七?指出这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  出示:657、972,指名读一读。提问;想一想,像这样的数要怎样读?  想一想:如果一个数的中间有0要怎样读?  出示:906、605。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说一说:中间有0的数要怎样读?  再出示:230、800请学生先说一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提问:末尾有0的数怎样读?  2.写数方法的复习。  出示:二百六十三。  请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该如何写这个数?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出示;三百二十五、六百一十七。  ①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②说一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出示:五百零七、九百零三。  ①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②说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如果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出示:六百二十、一千。  ①学生写数。  ②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数末尾的0的个数不一样呢?  ③请学生: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  3.完成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如何连线的。  4.完成复习第2题。  用数字卡片0、2、5、8摆一摆,组成一个三位数,并读一读。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引导学生要有序思考,怎样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三位数。  5.完成复习第3题。  学生先读一读图上的文字,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三、复习计算  1.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比比谁做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说说想的过程。  2.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边做边比较每组题的不同点。分组交流,你发现每组题的不同点是什么?(不连续进位和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和连续退位)、(退位减和隔位退位减)集体交流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完成第6题,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算理。教师提醒学生加法和减法分别怎样进行验算。  四、全课  五、作业:期末复习第7题。数学期末复习教案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再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得到简便的方法。并能规范书写、正确笔算。  教学重难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过程方法,0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让学生说说,说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几个蘑菇?地上有几个蘑菇?  让学生列出算式:6÷3=2(个)(出示问题)平均每只猴能采几个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我们用哪个数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几个桃?0个请学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样算?  0÷4=0那0÷7等于几呢?0÷9、0÷13……呢?  (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归纳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强调除数不为0))  二、教学笔算  1、复习0在记数中的占位作用27、207、270这三个数一样吗?哪里不同?有0、无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相同吗?  2、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怎样列式?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说明隐含条件:一个星期是7天。210÷7=  3、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吗?让学生独立计算  4、交流算法,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进行板书记载并做总结评价,对于好方法给予表扬。  5、用竖式计算根据前面我们学习的除法笔算方法,这道题目是这样笔算的,  6、教学一般写法我们看到最后把0移下来后,商0,再乘与除数又等于0,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写:板书一般写法。  说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数。被除数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来。  练习:360÷9 421÷7  7、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估计商是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你能把这两题笔算出结果吗?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  8、组织交流让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板演讲解、评价。  (1)306除以3,当用0去除3时,商几?写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样算?(强调被除数中间商0一定要写,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数)把6移下来继续除。  (2)312除以3,当把1移下来去除3时,商0,0不用去乘除数,再把2移下来,与1合起来变成12去除3  9、总结笔算方法和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数学期末复习教案3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复习措施及课时安排: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4、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6、知识分类  知识点 对应教材 复习说明 课时安排  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P91-P95 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读写,另外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P120),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1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 第四单元P32-P37,第五单元P38-P41 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复习按单一标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1课时  20以内的数 第一单元P2-P5,  第二单元P6-P13,第三单元P14-P22、P29,  第六单元P42-P71,第七单元P84-P87 学生对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 第三单元P23-P31,第六单元P42-P81,第七单元P88-P90,第九单元P96-113 1、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填写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  3、掌握10以内的加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不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1-2课时  解决问题 贯穿于第三、六、七、九单元 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看图并根据对话信息进行计算。  四、学生常见错题及解决策略:  认识钟表  1、 写时间会写成11:12、11:时30分或11时30等;  2、容易把6时半看成是7时半。错因:时针旋转的方向未弄清,时针其实是过了6,但还没有到7。  3、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会长短颠倒或者长短不分。 1、平时多观察钟表上的时间,加深其对时针、分针及其旋转方向的认识。  2、通过亲自动手拨出,更好地巩固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3、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注意是过了几。  4、培养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1、数图形时不注意顺序;  2、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属性未掌握好。  3、把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名称混淆。  4、按同一标准分类时不能找出其中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 1、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要求分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0以内数的认识  1、 数数出错;  2、 8的后面是()或者4的前面是(),学生有时会把后面和前面弄错。 1、 数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 看尺子图能较好的分清前后关系。  1、分不清几个和第几。  2、左右不分  1、读题时先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圈出来。  如:将从左数的第6个涂上红色,把从右数起的5个圈起来。(5个要全部圈在一起)。  2、反复读几次。  数的组成:个位是6,十位是1,这个数是(61),由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51) 1、认真读题。  2、可自己在纸上画一个数位表,对着写。  20以内的加法及10以内的减法 1、 看错数字  2、 看错运算符号  3、 12+3=42,错把个位3加到十位上 1、 仔细看题,认真检查;  2、 可用符号帮助;  3、 检查时默读题目。  一图四式  用部分数减部分数:  3+7=10 7+3=10  7-3=4 列减法算式时必须用总数减部分数  看图列式计算 1、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及有效的数学信息。  2、找不到题目中的全部条件:形象图与对话结合的。  1、加法是把各部分合并在一起,而减法的本质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2、要求孩子记住:问号问的是几,等号后面就写几。数学期末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4、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懂得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时、分、秒”  1、结合实例说说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课间一般休息10(),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2)眨一下眼大约是1(),呼吸一次约需3()。  (3)时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是()时,分针呢?  2、时间的计算。  (1)3时=()分4分=()秒  (2)一列火车7:52停靠站台,8:05驶出,在站台停留()分钟。  3、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9题。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吨  1、说一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2、举例说说身边常见物体(或常用到的单位)的长度。  3、进率换算。  (1)1厘米=()毫米1分米=()厘米  1千米=()米1吨=()千克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10题。  三、复习四边形  1、完成教科书第121页的第7题。  (1)、先让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归纳,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并估算出它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8题。  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线段属于周长,并用铅笔描一描,再计算出各自的周长,在全班交流订正。  四、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的第11题。  (1)数一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  (2)涂一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涂两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有几种分数表示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结合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让学生接着涂完,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何计算。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7—11题。  第7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彩带的长度与哪些数据有关,待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先让学生从情境中提炼信息,叙述提意,然后解答交流。  第11题,属于排列,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石头、剪子、布,共有9种可能。数学期末复习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第136页复习第24、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2、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明确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是最后一节复习课。我们要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二、复习复式统计表  1、出示本年级3个班人数统计表,学生调查后填写。  _______小学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______年_____月  人 性别 数 班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总计  一班  二班  三班  (1)哪个班男生多?哪个班女生多?哪个班总人数多?  (2)哪个班男女生人数差最大,哪个班男女生人数最接近?  (3)三个班共有多少人?  2、师说明编复式统计表时,先要写表的.名称及日期。表中表头分哪几项要设计好。  三、复习求平均数  1、怎样求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如果题里总数是未知的,就要先求出总数。总份数有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根据条件,找出总份数。  2、练习:  (1)在一次射击练习中,小刚投中的环数是9、8、8、9、10、10,小明投中的环数分别是10、7、7、8,两人谁的表现更好?  (2)学校气象小组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分别是:16℃、24℃、28℃、32℃、35、26℃、21℃、18℃,求今天的平均气温。  学生练习说一说第一题怎样比较两人谁的表现好?第2题要求平均气温总度数如何求?次数是多少?  3、练习:做期末复习第24题、第25题。  第24题。  (1)学生先填合计数。再计算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  (2)讲解:题中已知每个季度下雨的天数,要求的却是平均每月下雨的天数,因此应该除以12而不是除以4。  第25题。  (1)这是一个什么统计表?第一组7个同学,第二组8个同学的体重分别是多少?  (2)要比较哪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应该算什么?怎样计算?  学生算第一组、第二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注意算总重量时不要加错。  比较:哪个组同学平均体重重一些?重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1、 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红旗镇图书馆少儿书籍借阅情况统计表。  20xx年4月  人 日 数 期种类 总计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合计  连环画 8 16 15 6 0 24 32  童话书 7 20 14 16 9 58 56  科幻书 10 7 8 4 12 50 60  (1)哪一天借阅连环画的人最多?  (2)哪一天接待少儿读者最多,有多少名?  (3)从18日~24日共接待多少名少儿读者?  2、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5分钟,每分钟走的米数分别是60米、49米、46米、44米、51米,4、明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先估计一下小明速度的范围,再计算。)  3、文具店有两种牌子的钢笔,5天内雄鹰牌的销量分别是24支、18支、23支、24支、21支,中华牌6天的销量分别是16支、12支、17支、11支、10支、12支。哪一种牌子的钢笔平均每天的销量大?下一次文具店进货时,应选用什么牌子的钢笔?数学期末复习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知道1个十就是10个一。  2、借助计数器,理解数的组成。  3、复习认识钟表,知道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按规律填数。  2、4、6、( )、10、( )、( )。  学生观察。  说一说这里是几个几个地数。  2个2个地数。  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从小到大。  你会填吗?  学生填写。  完成其余各题。  修改:增加练习:  (1)0 ( )10 ( ) ( )  (2)20 ( ) 16 ( ) 12 10 ( )  (3)1、4、7、( )、( )、( )。  二、画一画。  1、看数画珠  10怎么画?  请你说一说在哪一位上画几颗珠子?  在十位上画一颗表示十。  2、给左边的4个萝卜涂上颜色。把左边第8个萝卜圈起来。  学生指一指左和右。  给左边的4个涂上颜色。  说一说哪4个。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指一指。  把左边第8个圈起来,  请学生数一数。  三、写出下面的钟面上的时间。  1、说一说是几时?  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自己填写其他钟面。  2、说一说大约几时分针怎么指?  分针指着12不到一点,或12刚过一点,时针大约指着几时就是大约几时。  四、画上分针或时针。  学生自己画。  提醒学生:想一想中面上缺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分针画得长一些、时针画得短一些。  学生自己画,然后交流。  五、看图写算式。  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左边9只海狮,右边5只海狮。  你能说四道算式吗?  指名说。  六、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勾。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修改:增加练习:根据生活经验连一连。  说一说你几时起床、吃午饭、睡觉……  请你先把下面的时间连好。  再把图与时间相连。  板书设计:  分类复习  2、4、6、( 8 )、10、( 12 )、( 14 )。数学期末复习教案7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发现各单元内容与以前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主要有长度 和质量单位、时间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分数和整数的关系),初步认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2、复习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查漏补缺,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复习阶段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复习内容分析(▲为学生重点,●为学生掌握不够好的地方)  1、测量:  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并能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单位,同时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2、万以内的加减法:  ▲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  3、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有余数的除法: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5、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  6、时分秒: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分数的初步认识:  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8、可能性和数学广角:  知道事件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知道可能性有大小;●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班级情况分析  (一)学习习惯:  整体上能认真听课,举手发言比较积极。  个别问题主要有:书写格式和字迹;认真读题,积极理清做题思路。  (二)数学能力情况  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在“复习内容分析”中已有所体现。  须关注的重点:基础计算技能,部分学生仔细读题的能力。  四、复习措施  1、视学困生为“复习重心”。  2、复习着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适当提供思维性强的情景或习题,在保障所有学生达到基本学习要求的情况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3、精讲精练,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让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简单计算等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复习进度  1月9日:万以内的加、减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  1月10日: 解决问题  1月13日: 有余数的除法  1月14日:四边形  1月15日:时、分、秒、千米和吨  1月16日:分数的初步认识  1月17日:综合练习  1月20日:综合练习数学期末复习教案8  复习内容:书本第114页第1—4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运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3、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复习过程:  一、口算练习:  300×30460÷23230×30490÷70  600×1193÷3180×8002×220  42÷2130×120630÷3360÷60  400×90350÷512×40045÷3  42×96÷48500×20xx÷15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报得数,错的自己改正。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乘法的计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揭题)  二、复习乘除法的笔算:  1、笔算:  65×17742×30750÷50  107×6542×300700÷50  170×65420×30700÷40  学生计算第一组,板演,集体订正,然后说说每一题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计算第二组,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这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简便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计算第三组,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这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简便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最后一题正确的余数是多少?为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  165×34410×20600÷30  90×70880÷6036×208  270÷45900÷4018×400  先看题目要求,能口算的在书上口算,核对时说说口算方法。把学生认为不能口算的写在黑板上(不要求学生作出同样选择,大都认为的即可),指名板演,完后边核对边回忆笔算方法,检查板演者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3、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用水缸收集雨水,用雨水浇花、浇树和打扫卫生。  (1)一场大雨后,全校21个容量都是394升的水缸,都装满了水。这天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2)大扫除中,平均每个教室用水102升,37个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3)剩下的雨水用来浇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要5升,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  学生理解题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先让学生完成第1、2小题,板演,看看你估算的是否正确。  然后完成第3小题,分析数量关系。怎样求“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剩下的雨水”是指哪两个数的差?  三、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化简:  4X+5X4A-3AB+BB×B  9X-6X-26Y+Y5A×3B8X-X  学生独立完成,口答,集体订正。说说B+B和B×B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第4题:  (1)张大妈上集市买苗鸡和苗鸭。每只苗鸡a元,每只苗鸭b元,苗鸡、苗鸭各买了12只。张大妈一共用去()元。  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王大伯上集市卖西瓜,已经卖掉6筐,每筐x千克,还剩千克。先用式子表示王大伯一共要卖西瓜的千克数,再计算当x=45时,王大伯一共要卖多少千克西瓜?  分析数量关系,怎样求“一共要卖西瓜的千克数?”学生独立完成,板演。注意书写格式,不加单位名称,要写答句。数学期末复习教案9  复习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够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和应用。  教学重点:  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商=被除数÷除数-余数  1、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平均分一些物体,有时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  其中,被除数23表示();除数5表示();商4表示();余数3表示()。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除数)  如:23÷5=4……3,其中(余数3﹤除数4)  3、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或被除数=商×除数  如:()÷()=7……7,除数最小应是(),  这时,被除数是()  解决  问题1、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列式:答:  2、十二月有31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列式:答:  一、计算题,要细心啊!  1、口算。  12×0=-174=80÷2=800-610=  295×8≈52÷7=400×2=38×4≈  2、用竖式计算。  88÷9=30÷7=26÷3=33÷8=18÷4=27÷5=40÷5=39÷9=54÷7=67÷8=  二、填空:  1、用除法算式表示下图:()÷()=()……1  ☆☆☆☆☆☆☆☆☆☆☆☆☆☆☆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7﹤57()×8﹤464×()﹤36  5×()﹤239×()﹤60()×6﹤32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比()小。  4、51天是()个星期零()天。  5、÷5=8……▲,▲最大是(),那么被除数是()。  6、有32盆花,5盆摆一组,可以摆()组,还剩()盆。  三、:  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第二课时:课堂练习  练习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够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断对判错。  1、28÷5=5……3()  2、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  二、选择题。  1、下面的数中,除以6没有余数的是()A、34B、24C、44  2、有34个李子,每盘只能装5个,至少要()个盘子才能全部装完。  A、5B、6C、7  3、☆☆⊙⊙⊙※☆☆⊙⊙⊙※……像这样依次重复下去,第40个是()。  A、☆B、⊙C、  4、☆÷○=8……5,○最小是()A、4B、5C、6  5、下面式子中,计算正确的是()。  A、56÷6=8……8B、71÷9=8……1C、61÷7=8……5  三、解决问题:  1、有43人跳绳,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2、一根绳子长24米,剪7米做一个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几米?  3、四年级一班有44人玩激流勇进的游戏,每船可以坐5人,我们都玩激流勇进,最少该租几条船?  4、儿童读物每本5元,小红带了36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本?  5、刘老师给每8位小朋友发苹果,每位小朋友分3个,最后还剩下2个,老师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6、李老师有60张邮票,最少要加上多少张,才可以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  7、马小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将除数9错看成6,得到的商是5,余数是2。正确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8、幼儿园搞活动,发给每个小朋友4个小面包、2瓶饮料和3个苹果。现有39个小面包、17瓶饮料和26个苹果,能发给几个小朋友?  9、用5枝康乃馨,3枝玫瑰,3枝水仙可以扎成一束花。31枝康乃馨,17枝玫瑰,8只水仙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  10、○○○○●●○○○○●●○○○○●●……那么第21颗棋子是什么色的?第43颗棋子是什么色?  四、: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数学期末复习教案10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大性质。  2、认真地审题,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导学流程
温故知新  知识导图:(用字母表示出来)  1、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  2、乘法的'运算定律  3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运算性质:  除法的运算性质:  导学导练  简算  (1)628+182+472+18(2)624-85-15  (3)45×11×2(4)96×101-96  (5)3400÷25÷4(6)723-(123+159)  课堂检测  一、填空我最棒  1、26+285+315=26+(285+315),此题运用了()律。  2、7×4×6×25=7×6×(4×25),此题运用了()律,也运用了()律。  3、1÷(12×25)=1÷12÷25,这样计算是根据()。  简算  1、444-56-442、101×147-147  3、25×164、88×125数学期末复习教案11  课型: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深刻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某工人按原计划每天生产20个零件,到预定期限还有100个零件不能完成,若提高工效25%,则到预定期限将超额完成50个零件,问(1)此工人原计划生产零件多少个?(2)预定期限是多少天?  问题2:有一个只允许单向通过的窄道口,通常情况下,每分钟可通过9人,一天,王老师到达道口时,发现由于拥挤,每分钟只能有3人通过道口,此时自己前面还有36个人等待通过(假定先到的先过,王老师过道口的时间忽略不计),通过道口后,还需7min到达学校。  (1)此时,若绕道而行,要15min到达学校,从节省时间的角度考虑,王老师应选择绕道去学校?还是选择通过拥挤的通道?  (2)若在王老师等人维护秩序的情况下,几分钟后,秩序恢复正常(维护秩序期间,每分钟仍有3个通过道口),结果王老师比拥挤的情况下提前6min通过道口,问维护秩序的时间是多长?  思路提醒:(1)分别计算出选择绕道和通过拥挤通道所需时间,比较时间,作出判断。  (2)要注意,维护秩序时间内,每分钟仍有3人通过道口,恢复秩序后每分钟有9人通过,再依据时间关系列出方程。  二、探究归纳  三、实践应用  课本第114页至115页第17至24题  四、交流反思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体会“建模”的数学思想,一般步骤为:(1)情景分析(寻找等量关系)  (2)设未知数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  (5)答  五、自我检测反馈  1、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自编一道应用题,使所列方程为x+(2x+6)=120,并求出此应用题的解。  2、《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欢歌,另一部分在地上觅食,树上的一只鸽子对地上觅食的鸽子说:“若你们中飞上来一只,则树下的鸽子就是整个鸽群的1/3,若从树上飞下去一只鸽子,则树上、树下的鸽子就一样多了。”你知道树上、树下的鸽子各有多少只吗?  3某校校长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三好学生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票价的6折优惠收费。”若全票价为240元,则:  (1)设学生数为x,甲旅行社的收费为Y甲,乙旅行社的收费为Y乙,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当学生数是多少时,两家旅行社收费一样?  (3)根据以上解答信息,试就学生数x的情况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问题的解  X=a  实际问题的答案数学期末复习教案12  (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题略)  (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  (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  ②篮球2个用:28×2=56(元)  ③鱼4千克用:3×4=12(元)  答:(略)  (4)提问:  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  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  ④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单价×数量=总价  ⑤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  ①读题。理解题意:符合例1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  ②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  (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①每个保温瓶20元,买3个用:  ②每千克猪肝16元,买5千克用:  ③每千克大葱2元,买12千克用:  ④每套同样的童装50元,买4套用:  (2)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1、教学例2。(题略)  (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一道题。  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  ②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  (2)教学例2的第二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二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讲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  2、棵苹果收。25×3=75(千克)  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问:  ①刚才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都是讲平均产量。即单产量。  ②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求总产量。  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  “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  (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指名学生回答后总结出: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6)小结:我们掌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  关系式,平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  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  (2)试练。解答下列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  ①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千克,5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  ③每吨海水可晒盐2千克,1000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  二、课堂综合练习。  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回答后,再解答出来。)  1、每双童袜2元,买同样的6双应付多少元?  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5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  3、蔬菜小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个25元,学校买回4个用了多少钱?  三、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的第1—4题。  (3)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805×50300×20xx×50  15×424×30150×8320÷2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买回5个要用多少钱?  (2)每棵柑树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  (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问:根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  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华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③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  (4)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3、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  3×8=24(米)  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  16×5=80(个)  (2)教师讲述上面的两道题中,每一小时、每一天完成的产品的多少,我们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简写为工效,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如一分、或一小时、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个月)做的工作量。一个单位时间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书:工效);所用的小时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一共完成的产品数量,我们叫它工作总量。(板书:工作总量)  (3)提问:上面的每道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呢?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例4的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4)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工作总量这种数量关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总量了。  4、巩固练习。  (1)说出下面每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总量?  ①一台碾米机每小时碾米500千克,3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②一架磨粉机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  ③李师傅每天生产熊猫玩具7个,8天生产多少个?  (2)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说出已知工效和时间,求工作总量的题目。  三、作业。做练习六的第5—9题。数学期末复习教案13  一、知识回顾  1.命题与证明  2.平行线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二、例题讲解  例1.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直线AC相交于点A,C,与直线BD相交于点B,D.若∠1=∠2,∠3=75°,求∠4的度数.  例2.如图,△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  (1)求证:△AOC≌△BOD;  (2)若AD=1,BD=2,求CD的长。  例3.如图,等边△ABC中,AO是∠BAC的角平分线,D为AO上一点,以CD为一边且在CD下方作等边△CDE,连结BE.  (1) 求证:△ACD≌△BCE;  (2) 延长BE至Q, P为BQ上一点,连结CP、CQ使CP=CQ=5, 若BC=8时,求PQ的长.  例4.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连接AD,AE. ①AB=AC;②AD=AE;③BD=CE.以此三个等式中的两个作为命题的题设,另一个作为命题的结论,构成三个命题:①② ③;①③ ②;②③ ①.  (1)以上三个命题是真命题的为(直接作答)  (2)请选择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先写出所选命题,然后证明).  例5.如图,△ABC中,AB=AC,AD、AE分别是∠BAC和∠BAC和外角的平分线,BE⊥AE.  (1)求证:DA⊥AE;  (2)试判断AB与DE是否相等?并证明你的结论.  三、随堂练习  1.如图,直线l1∥l2, ∠1=40°,∠2=75°,则∠3等于 ( )  A.55° B .60° C.65° D .70°  2.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和6cm,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15cm B.16cm C.17cm D.16cm或17cm  3.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为中位线,则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 ( )  A. B. C. D.  4.矩形的一内角平分线把矩形的一条边分成3和5两部分,则该矩形的周长是 ( )  A. 16 B. 22 C. 26 D. 22或26  5.平行四边形内角平分线能够围成的四边形是 ( )  A.梯形 B.矩形 C.正方形 D.不是平行四边形  6.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平分对角。  7.写出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条件: ,结论: .  8.写出命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 ,它是 命题(填“真”或“假”).  9.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________,面积是________.  10.在等腰Rt△ABC中,∠C=90°,AC=1,过点C作直线l∥AB,F是l上的一点,且AB=AF,则点F到直线BC的距离为 .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2,2),点Q在y轴上,△PQO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等腰梯形的周长为80cm, 高为12cm,中位线长与腰长相等, 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__cm2.  13.已知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BC上,把△BDE沿直线DE翻折,使点B落在点B?处,DB?,EB?分别交边AC于点F,G,若∠ADF=80 ,则∠EGC的度数为 .  14.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 .  15.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b,a⊥c,那么b⊥c; 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真命题的是 .(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16.在菱形 中,对角线 与 相交于点 , .过点 作 交 的延长线于点 .  (1)求 的周长;  (2)点 为线段 上的点,连接 并延长交 于点 .  求证: .  17.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BC、△QCD是两个等边三角形,PB与DQ交于M,BP与CQ交于E,CP与DQ交于F.求证:PM = QM.  四、课后作业  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F为边AD、BC上的点,且AE=CF,连结AF、EC、BE、DF交于M、N,试判断MF与N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F分别在AD及其延长线上, CE∥BF,连接BE、CF.  (1)求证:△BDF≌△CDE;  (2)若AB=AC,求证:四边形BFCE是菱形.  3.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点M,N分别是AD、BC边的中点,点E、F分别是BM、CM的中点,若要使四边形EMFN是正方形,MN与BC需满足怎样的关系?写出这一关系并证明。  4.如图1,在等腰梯形 中, , 是 的中点,过点 作 交 于点 . , .  (1)求点 到 的距离;  (2)点 为线段 上的一个动点,过 作 交 于点 ,过 作 交折线 于点 ,连结 ,设 .  ①当点 在线段 上时(如图2),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 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 在线段 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 ,使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数学期末复习教案14  一、填空。  1.○○○  △△△△△△△△△△△△  △的个数比○的个数多( )个。  2. 量一量,左边这条线长( )厘米。  3.把1米长的电线剪去40厘米,还剩( )厘米。  4.□×3>25 □÷9<9  5.青青每天吃两个水果,一星期要吃( )个水果。  6.按规律接着填,并统计出每种字母的个数。(一条线上写一个字母)  (1)a b b a b b a  (2)b c c d b c c  a ( )个 b ( )个 c ( )个 d ( )个 合计( )个  7. 右图第( )层第( )个是五边形,第3层第3个是( )边形,线段在第( )层第( )个。  二、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果果每分钟大约走60( )。  ①米 ② 厘米  2.方方家请的钟点工每天工作2( )。  ①秒 ②分 ③小时  3.钟面上的时刻是( )。  ① 9:5 ②9时05分 ③9:05  4.得数是四十几的算式是( )  ① 32+18 ②62-15 ③48÷8  三、判断题。  1.每张邮票8角钱,3元最多能买3张这样的邮票。( )  2.被减数是八十几,减数是二十几,差一定是六十几。( )  3.在装有红、黄两种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次,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 )  4.手工艺品展。  瓷器展 竹编展  绣花展 剪纸展  石雕展 景泰蓝展  (1)石雕展的北面是绣花展。( )  (2)竹编展在瓷器展的'西面。( )  (3)从景泰蓝展到绣花展一定经过石雕展。( )  (4)从石雕展到竹编展不一定要经过绣花展。( )  四、解决实际问题。  买1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4件相同的圣诞礼物。  (1)买5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多少件圣诞礼物。  (2)如果每棵小圣诞树36元,每件圣诞礼物多少元?数学期末复习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认识0~20这些数,能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2、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3、复习钟表,知道整时和大约几时。  4、复习立体图形,能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知道整时和大约几。  教学对策:通过复习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1、计算。  9+5=3+8=6+6=9+2=  6+7=7+5=8+8=5+8=  8+9=9+6=3+9=9=9=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交流答案。  9+5=143+8=116+6=129+2=11  6+7=137+5=128+8=165+8=13  8+9=179+6=153+9=129+9=18  13、比较大小。  8+4()118+7()7+8  7+7()137+9()10+7  2、指导:8+4()11  这道题怎么比较大小?  先计算,再比较。  8+7()7+8  这道题要先计算,再比较吗?  不用。  直接比较:8+7和7+8只是交换了位置。  答案是相同的。  学生独立完成其余各题。  交流答案。  修改: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和思考的方法。  3、实际应用。  光盘出示题目。  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开来了4辆汽车。  你从图上还可以知道什么?  原来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  求什么呢?  现在有多少辆汽车?  你是怎么列算式的?  9+4=13  学生在书上填写算式。  修改:可以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引导他们思考:知道原来停了9辆车,要求现在有多少辆,还缺少什么条件,缺少的条件能从图中找到吗?然后再让学生列式计算并进行交流。  15、照样子折一折,卷一卷。  看屏幕,这是什么?  一张长方形的纸。  现在我把它折一折,折成了什么?  一个长方体。  请你照样子折出一个长方体。  学生折纸,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请你再卷一个圆柱体。  你还能折或卷什么图形呢?  请发挥你的想像力,折出或卷出你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  交流。  修改:先老师做示范,折出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再让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形体,然后让学生看着教材下面一行的图示,照样子卷一卷,并说说卷出的是什么形体。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还可以怎样折、怎样卷?最后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折一折、卷一卷,并组织展示和交流。  板书设计:  期末复习  9+4=13【数学期末复习教案】相关文章: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2-19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精选20篇)06-23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学习计划04-11期末复习班会教案15篇12-08期末复习班会教案(15篇)12-08期末复习口号07-15学前班数学复习教案12-16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01-04期末复习班会教案(通用23篇)05-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维生素d的正常范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