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古厝的特色地址在哪里?

中新社泉州12月16日电 (孙虹 苏巧凤)时值“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泉州召开,数十位来自两岸文物界、建筑界的专家学者齐聚古城。16日下午,与会专家来到位于南安官桥镇的蔡氏古民居,实地考察闽南红砖建筑。尾部高翘的屋脊、精美的雕梁画栋、栩栩如生的砖石浮雕、镌花刻鸟的窗棂……一走进有着闽南“小故宫”美誉的蔡氏古民居,两岸专家就为这占地3公顷的红砖古建筑群所震撼。“两岸红砖建筑文化一脉相承。”台北艺术大学教授林会承表示,红砖建筑是以厦漳泉为核心的闽系建筑的重要特色,红砖不仅仅是建材,更代表一种历史、文化和资产价值。“蔡氏古民居的主人不仅把红砖当成建材来建房,而且把红砖加工成工艺品来做装饰,整片建筑群既壮观又华丽。”林教授指出,在此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金门山后的‘十八间王家厝’就跟这里造型差不多,共有18栋整齐划一的传统闽南古厝,是金门重要的历史文化资产,也是闽南传统聚落的经典。”数百年来,红砖古厝随着泉州人闯世界的步伐传遍海外,特别是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据介绍,台湾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红砖红瓦建筑就深受泉州红砖古厝的影响,如台北陈氏祖宅、大溪李姓祖屋、麻豆林氏住宅等传统民居,都完好地表现了泉州红砖古厝的风格特点。“无论是结构、材料,还是建筑风格,台湾典型民居都与闽南传统民居一脉相承,台湾约七成建筑秉承闽系红砖建筑风格。”来自台湾文化大学的李乾朗教授说,目前,台湾有1600多栋古建筑列入保护范围,其中红砖建筑占至少一半,金门相对集中,其他分布台湾本岛。当天,两岸专家学者还考察走访泉州天后宫等富有浓郁红砖风格的建筑。林会承表示,这次到泉州参加的“闽系红砖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论坛可以说是两岸携手保护红砖建筑的一个起步,“两岸可以共同对红砖建筑的文化、历史等领域做进一步探讨和保护,其意义重大。”(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厝的特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