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新疆新世纪首条乌鲁木齐到霍尔果斯铁路线路图精伊霍乌鲁木齐到霍尔果斯铁路线路图开工


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城市骨架越来越大,
公路四通八达…
40年,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只是短暂瞬间,
而在这个时代里,
却书写着惊天动地的“巨变”诗篇。
看看40年,
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拥挤的“大通道”公交车到新疆地产的“博格达”客车,再到“看风景错过站”的木制观光车,以及如今快速、便捷、舒适的BRT和新能源公交车;从固定线路到定制公交;从最早的两条公交线路8辆公交车到如今的207条线路4412辆公交车;从人工售票到手机扫码支付……改革开放40年来乌鲁木齐公交事业的发展历程,也是城市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70年代停在火车站的公交车)
1980年,乌鲁木齐市民李新民成为“大通道”公交车上的售票员。第一天在“大通道”上卖票,李新民就傻眼了。因为人多车少,他从车头走到车尾卖完票回来,上衣扣子一个不剩,“全被挤掉了。”李新民说,下班打扫车内卫生时经常会捡到纽扣,“都是乘客挤掉的。”“一辆‘大通道’最多能上300多名乘客,10分钟发一趟,一辆车根本拉不完等车的乘客。”李新民说,当时乘客坐车不容易,他们开车也不容易。“开一天车下来,身上都是柴油味。”李新民说,夏天车厢里像蒸笼,冬天没暖气,他穿着公司发的羊皮大衣和大头皮鞋,依旧冻得要命。
(这是1980年乌鲁木齐从上海引进的“大通道”)
2002年,最繁忙的1路车引进了20辆木制观光客车。车辆内部为木制装修,车顶还有吊顶,并搭配金色窗纱,颇具新疆风情,给南来北往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李新民也有幸成为1路车的驾驶员。他说,20辆木制观光车上街后,回头率特高。当时很多市民都把观光车当成流动的景点,经常有乘客因看车内外的风景出神而忘记下车。
(2002年,1路车引进了20辆木制观光客车)
2015年,首府第一批新能源车正式上线运营。截至目前,首府已拥有630辆新能源公交车。2017年1月1日,309公交线路开始更换新能源公交车,李新民说:“开新能源公交车弥补了我没有开上BRT的遗憾。”“这家伙真不错,基本全是自动化操作。”李新民说,“明年8月我就退休了,希望能把方向盘安全地交到下一个接班人的手里。”【戳标题链接详情:《老公交车司机见证乌鲁木齐40年公交发展》】
现在,人们习惯了各种美图自拍,手机中动辄存着上千张相片,而曾经那些一张张边角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明媚灿烂笑容,似乎用一种仪式感让人回味着别样的青春记忆。上世纪80年代,乌鲁木齐市第一家民营照相馆大众摄影成立,给乌鲁木齐市民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忆。
(1985年,大众摄影,门口停着很多顾客的自行车)
(2005年,大众摄影扩大门面,成为北门附近的地标门店)
30多年过去,杨文明的照相馆经历了两次搬家,4次装修升级,他也已华发初生,这些年多在全国做理论教授、交流工作。谈起照相馆36年的发展,他最骄傲的是在思想逐渐开放的年代,创出了自己的摄影风格,从过去人物拍摄呆滞的方式,开始让孩子哭,哭出天真;让小伙子大笑,笑出男子汉的豪爽;让新娘新郎闭目沉醉,展现新娘娇羞和新郎甜蜜……喜怒哀乐的芸芸众生跃然纸上,那些凝结时光的照片,定格为乌鲁木齐人一份份不褪色的记忆。【戳标题链接详情:《大众摄影36年记录乌鲁木齐人的美》】
(大众摄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儿童周岁纪念照)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新疆只有一条兰新铁路,这条铁路建成于1962年,南北疆各族群众前往内地都需要坐班车到乌鲁木齐,再乘坐火车经兰新铁路前往内地城市,出行非常不方便。
(检修工钻到车下检修列车)
(检修人员通过电脑检修列车)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新疆铁路建设迎来了大发展。1984年,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通车,这是新疆建成运营的第二条铁路。此后1985年至1990年,新疆建设了兰新铁路西延工程——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铁路,打通了从我国东部港口连云港经新疆前往荷兰鹿特丹港的铁路大通道,成为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蒸汽机车驾驶室)
(现代化的动车驾驶室)
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10年,这一时期,新疆相继完成了兰新铁路复线建设、南疆铁路库尔勒至阿克苏、喀什段的建设。至此,新疆铁路完成了从“一”字形到“人”字形的转变。
(昔日拥挤的火车车厢)
(乌鲁木齐至库尔勒“南疆之星”列车车内)
进入新世纪,新疆铁路建设步伐加快,南疆铁路通到了最远的和田,精伊霍铁路结束了伊犁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此外,奎屯-北屯铁路建成,新疆铁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了覆盖南北疆广地区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在2010年至2018年期间,新疆铁路完成了兰新高铁建设,进入了高铁时代。同时,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推进铁路电气化,不断对列车进行提速,更换更快、更舒适的车体,相继开行了南疆之星、北疆之星城际列车,构建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覆盖方圆600公里范围的1、2、3、4小时交通圈。【戳标题链接详情:《一组新旧照片看新疆铁路40年巨变》】
过去的景象,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寻觅。从一幅幅老照片中,我们能看到历史赋予的印记。然而,城市之“变”也一直在我们生活的轨迹里,陪着我们一起向前。
(乌鲁木齐的前世今生)
(出行之变是人们的切身感受)
我们享受着周围的环境的“变”,也幸福地感受到生活之“变”。这40年,新疆民生步伐有力稳健,引领着人们步入高质量的生活。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宽度向民生领域迈进,绵延有力的民生温度,温暖着社会的角角落落。
(新疆国际大巴扎旧址和新颜)
(乌鲁木齐河滩快速路今昔对比)
40年,不断变化的是城市面貌,而坚定不变的是党和国家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初心。去年,乌鲁木齐成功入选为“全国文明城市”,也翻开了乌鲁木齐首善之城、和谐首府、美丽首府的新篇章。
步入新时代,
我们幸福满满、信心满满,
迎来更加幸福的生活!
达坂城区零距离
来源:亚心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城市骨架越来越大,
公路四通八达…
40年,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只是短暂瞬间,
而在这个时代里,
却书写着惊天动地的“巨变”诗篇。
看看40年,
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拥挤的“大通道”公交车到新疆地产的“博格达”客车,再到“看风景错过站”的木制观光车,以及如今快速、便捷、舒适的BRT和新能源公交车;从固定线路到定制公交;从最早的两条公交线路8辆公交车到如今的207条线路4412辆公交车;从人工售票到手机扫码支付……改革开放40年来乌鲁木齐公交事业的发展历程,也是城市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70年代停在火车站的公交车)
1980年,乌鲁木齐市民李新民成为“大通道”公交车上的售票员。第一天在“大通道”上卖票,李新民就傻眼了。因为人多车少,他从车头走到车尾卖完票回来,上衣扣子一个不剩,“全被挤掉了。”李新民说,下班打扫车内卫生时经常会捡到纽扣,“都是乘客挤掉的。”“一辆‘大通道’最多能上300多名乘客,10分钟发一趟,一辆车根本拉不完等车的乘客。”李新民说,当时乘客坐车不容易,他们开车也不容易。“开一天车下来,身上都是柴油味。”李新民说,夏天车厢里像蒸笼,冬天没暖气,他穿着公司发的羊皮大衣和大头皮鞋,依旧冻得要命。
(这是1980年乌鲁木齐从上海引进的“大通道”)
2002年,最繁忙的1路车引进了20辆木制观光客车。车辆内部为木制装修,车顶还有吊顶,并搭配金色窗纱,颇具新疆风情,给南来北往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李新民也有幸成为1路车的驾驶员。他说,20辆木制观光车上街后,回头率特高。当时很多市民都把观光车当成流动的景点,经常有乘客因看车内外的风景出神而忘记下车。
(2002年,1路车引进了20辆木制观光客车)
2015年,首府第一批新能源车正式上线运营。截至目前,首府已拥有630辆新能源公交车。2017年1月1日,309公交线路开始更换新能源公交车,李新民说:“开新能源公交车弥补了我没有开上BRT的遗憾。”“这家伙真不错,基本全是自动化操作。”李新民说,“明年8月我就退休了,希望能把方向盘安全地交到下一个接班人的手里。”【戳标题链接详情:《老公交车司机见证乌鲁木齐40年公交发展》】
现在,人们习惯了各种美图自拍,手机中动辄存着上千张相片,而曾经那些一张张边角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明媚灿烂笑容,似乎用一种仪式感让人回味着别样的青春记忆。上世纪80年代,乌鲁木齐市第一家民营照相馆大众摄影成立,给乌鲁木齐市民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忆。
(1985年,大众摄影,门口停着很多顾客的自行车)
(2005年,大众摄影扩大门面,成为北门附近的地标门店)
30多年过去,杨文明的照相馆经历了两次搬家,4次装修升级,他也已华发初生,这些年多在全国做理论教授、交流工作。谈起照相馆36年的发展,他最骄傲的是在思想逐渐开放的年代,创出了自己的摄影风格,从过去人物拍摄呆滞的方式,开始让孩子哭,哭出天真;让小伙子大笑,笑出男子汉的豪爽;让新娘新郎闭目沉醉,展现新娘娇羞和新郎甜蜜……喜怒哀乐的芸芸众生跃然纸上,那些凝结时光的照片,定格为乌鲁木齐人一份份不褪色的记忆。【戳标题链接详情:《大众摄影36年记录乌鲁木齐人的美》】
(大众摄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儿童周岁纪念照)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新疆只有一条兰新铁路,这条铁路建成于1962年,南北疆各族群众前往内地都需要坐班车到乌鲁木齐,再乘坐火车经兰新铁路前往内地城市,出行非常不方便。
(检修工钻到车下检修列车)
(检修人员通过电脑检修列车)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新疆铁路建设迎来了大发展。1984年,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通车,这是新疆建成运营的第二条铁路。此后1985年至1990年,新疆建设了兰新铁路西延工程——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铁路,打通了从我国东部港口连云港经新疆前往荷兰鹿特丹港的铁路大通道,成为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蒸汽机车驾驶室)
(现代化的动车驾驶室)
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10年,这一时期,新疆相继完成了兰新铁路复线建设、南疆铁路库尔勒至阿克苏、喀什段的建设。至此,新疆铁路完成了从“一”字形到“人”字形的转变。
(昔日拥挤的火车车厢)
(乌鲁木齐至库尔勒“南疆之星”列车车内)
进入新世纪,新疆铁路建设步伐加快,南疆铁路通到了最远的和田,精伊霍铁路结束了伊犁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此外,奎屯-北屯铁路建成,新疆铁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了覆盖南北疆广地区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在2010年至2018年期间,新疆铁路完成了兰新高铁建设,进入了高铁时代。同时,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推进铁路电气化,不断对列车进行提速,更换更快、更舒适的车体,相继开行了南疆之星、北疆之星城际列车,构建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覆盖方圆600公里范围的1、2、3、4小时交通圈。【戳标题链接详情:《一组新旧照片看新疆铁路40年巨变》】
过去的景象,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寻觅。从一幅幅老照片中,我们能看到历史赋予的印记。然而,城市之“变”也一直在我们生活的轨迹里,陪着我们一起向前。
(乌鲁木齐的前世今生)
(出行之变是人们的切身感受)
我们享受着周围的环境的“变”,也幸福地感受到生活之“变”。这40年,新疆民生步伐有力稳健,引领着人们步入高质量的生活。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宽度向民生领域迈进,绵延有力的民生温度,温暖着社会的角角落落。
(新疆国际大巴扎旧址和新颜)
(乌鲁木齐河滩快速路今昔对比)
40年,不断变化的是城市面貌,而坚定不变的是党和国家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初心。去年,乌鲁木齐成功入选为“全国文明城市”,也翻开了乌鲁木齐首善之城、和谐首府、美丽首府的新篇章。
步入新时代,
我们幸福满满、信心满满,
迎来更加幸福的生活!
达坂城区零距离
来源:亚心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5年,为中央驻疆单位,由原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新疆分院和乌鲁木齐铁路局勘测设计院2005年合并重组,2006年整体改制而成。是新疆唯一一家以铁道、轨道交通为主,集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为一体的综合性甲级勘察设计企业,是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等知名组织的会员单位,综合实力位居全疆勘察设计行业前三甲。我院资质齐全,拥有工程咨询、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等甲级资质,拥有实验室计量认证和特种设备压力管道设计等资质;拥有中国船级社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科技实力雄厚,设置线路运输处、地质路基处、桥梁隧道处、环境设备处、通号设计处、工程经济处、综合设计处、城市轨道与建筑院、EPC工程事业部、工程测绘部、岩土工程事业部、文整工厂等生产单位;员工队伍稳定,共有员工近1000人,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工程师400余人,获国家各类注册执业资格200余人。六十多年来,我院先后主持完成了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兰新线增建二线、兰新线电气化改造、精伊霍铁路、奎北铁路、哈罗铁路、库俄铁路、喀和铁路、额哈铁路、格库铁路、阿富准铁路、和若铁路、乌将铁路、伊阿铁路等疆内全部干支线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参加了侯月铁路、新长铁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等疆外干线的勘察设计工作,见证了新疆铁路从无到有、从线到网、从单线到复线、从普速到高速的全过程。完成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遍及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完成各阶段勘察设计3万余公里,运营里程近11000公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院主持编制完成了新疆“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铁路规划和中长期铁路规划、综合立体交通规划(铁路)、国边防交通规划等重大课题。同时,我院还承担了乌鲁木齐市地铁勘察设计任务,新疆各城市、各景区公共及旅游轨道交通前期设计工作,承担了国家重点国边防公路的勘察设计任务,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我院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勘察、设计、咨询类项目奖80余项;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企业、全国创新型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工人先锋号、开发建设新疆奖状、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自治区产业改革优秀实践单位、自治区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自1989年至今连续保持“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2021年,我院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EPC项目部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被中宣部和全国总工会授予“最美职工”称号;2022年,我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委评为第十七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单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鲁木齐到霍尔果斯铁路线路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