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和蔼坚持不懈的名人事例例

环境对人影响的事例(要名人的;例如:马加爵、张国荣、林晓旭等)_百度知道
环境对人影响的事例(要名人的;例如:马加爵、张国荣、林晓旭等)
两年征战,家书频频。每当接到家书,父亲总是大声宣读那些描述海战的惊心动魄的情景。小乔治也总是心驰神往,激动不已,决心做一个像哥哥那样的军人。  哥哥的岳父威廉·费尔法克斯先生,是个有着各种冒险经历,学识渊博,而又老于世故的老人。小乔治有一颗纯真的美好心灵,他从善如流,时刻都在追求善的、美的东西。他对这位受过欧洲上流社会文明教养的老人推崇备至,倾慕不已。老先生也非常喜欢聪明非凡的小乔治。他将自己非凡的经历、种种见识,满怀激情地讲给这位彬彬有礼而又绝顶聪明的小孩听。这使华盛顿的知识更丰富了,视野更加广阔,认识了大千世界的许多事物,懂得了许多道理。  华盛顿自幼对学习和做事都非常认真。当村子里的学校简单的教学内容满足不了他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时,父亲及时地选择了一所较好的学校。不久,他对这里的英文教法和算术技能又感到乏味了。尽管如此,他对于功课和作业,都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  华盛顿11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对他说:孩子,不要靠父亲留下的微薄遗产,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开拓一条康庄大道。  美国是一个重视商业贸易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从不歧视商人和贱视商业贸易。当中国的儿童还在哼哼卿卿苦读四书、五经,热衷于在科举的羊肠小路上拥挤时,华盛顿却在父辈的支持下专心致志地研究无限广阔的商业贸易。他在13岁之前,就已经能把商业文件、法律文件、汇票、期票、债券等的写作格式,整整齐齐地抄录成册。他还靠早期自学,学会了律师们起草文稿的技能,养成了像一个精明的商人那样随时记账的习惯和技能。这对他后来测量土地、管理庄园,乃至处理国政要事,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华盛顿15岁那年,产生了一段充满朦胧意识、颇具罗曼蒂克的早恋。他迷恋上一位被称为“低寒美人”的姑娘。那是一次在费尔法克斯家里举行的舞会上,这位柔情如水、比他年长的姑娘使华盛顿一见钟情,难以自已。她那湖水般清澈的蓝眼睛,旋转起来细腰如束的腰肢,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使这个少年荡魂动魄。华盛顿痛苦地失眠了。然而,他是位行为拘谨、处处遵循守则的少年,他不会冲破自立的行为规范。他保持了令人压抑的沉默,从早恋中解脱出来。  随着与殖民者的矛盾日益尖锐,华盛顿为争取国家独立,投身于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华盛顿被推选为联邦陆军总司令。在他指挥美国军队的7年中,有失利,也有胜利,他的家族不为他的失利而气馁,也不为他的胜利而陶醉,鼓励他再接再厉打胜仗。  1784年,华盛顿卸下戎装,离开部队。1789年4月当选为美国总统。
其他类似问题
马加爵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可以搜索——名人成长故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哪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有了新的认识
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哪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有了新的认识 5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提问者 的感言:谢了
其他回答 (1)
洪秀全比以往农民起义领袖高出一筹的是,他在“从番”与“借古”之中提炼出自己独特见解。洪秀全反复引证儒家经典中的《诗经》、《尚书》、《周易》、《孟子》中的材料,来证实他所宣传“独一真神唯上帝”的主张。针对“拜上帝是从番”的“妄说”,他提出这是古已有之的事,自己做的只是一种借鉴的工作:“中国有鉴史可取;自盘古至三代,民皆敬拜上帝。”② 中国古代的“上帝”,是殷周时代先民心目中的至上神。“上帝”就是后世习称的天,天是最高的人格神,是能主宰自然与人间社会的神灵,这是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天神崇拜。”奉天承运”,常见于明清两代的帝王诏书中,以证实王朝的统治权力是天授予的。君权神授的观念,是同天神崇拜分不开的。洪秀全以古代的史实说明他“从番”的正确。在复古主义历史观还占着上风的岁月里,洪秀全把《圣经》中舶来品同传统天神崇拜合二而一,为的是替皇上帝树立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考天地未启之初,其象昏冥,一无所有。仰蒙天父上主皇上帝大开天恩,大展权能,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于是乾坤定焉,日月生焉,星辰布焉,光明为昼,昏黑为夜,昼夜循环。万古相继,以成其生生不已于地者,万物俱备,皆所以济人生之用,则天父上主皇上帝之有恩德于世人者既深且厚,报答难尽矣。”③ 这是宗教的创世纪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天(“上帝”),同西方基督教的上帝,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天是融世俗与宗教为一体的,其功能与皇权的授予与行使密切相关的。基督教的上帝,是要树立起一个驾于世俗之上的彼岸世界,不存在天国与世俗世界混为一体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天,是难以觉察的,它支配自然界和人间社会,但又不以一个干预者的身分出现的。如“天何言哉?”(孔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等。基督教的上帝,是一个干预者的角色。它创造了世界,给予众生以灵魂,并经常出现在个人的生活之中。洪秀全的皇上帝,作为一个信仰体系,既不是纯中国的,也不是照搬西方的。不中不西,亦中亦西,西方的上帝与中国的天神,齐集在皇上帝那里。信天命的孔子,被洪秀全的皇上帝罚种菜园,跪在天兄基督面前哀求不已。不能说皇上帝就是传统的天神。西方传教士、军官,以为洪秀全的皇上帝同《圣经》里的上帝是相悖的。到过天京西方人富礼赐觉得,太平天国的上帝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野菩萨。他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而他的部下之宗教,简直是大笑话和滑稽剧。”④ 然而正是这个不伦不类、中西合壁的皇上帝,是洪秀全部政治主张的出发点。
洪秀全把清朝皇帝与前代皇帝作了区别。前代皇帝只是背叛上帝的罪人,而清朝皇帝则为残害民众的间罗妖。阎罗妖是邪恶势力的代表,皇上帝是农民力量的代表。这两种力量就像黑暗与光明、乱与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然而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⑤ 这是用宗教的语言,来反映农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斗争、宣扬革命思想的神学主张。对大多数是文盲的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世世代代头朝地、背向天的小农,是天然地相信天神崇拜的。基督教为人们的归宿安排好了一个美妙的天国.而洪秀全决心把天上的天国变为人间现实的天国:“天国总是天上地下而言,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故太兄预诏云:‘天国迩来,盖天国来在人间。’”⑥ 借助基督教的天国,但又不是虚无漂渺的彼岸世界,而是立足现实的“地下天国”。“地下天国”就是天朝田亩制度中所描绘的、充满着平等色彩的理想社会模式。
洪秀全在《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中,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上帝所有,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平分土地的迫切愿望。纲领以天下田地为天下人共耕的原则,把耕田按年产量高低分为九等,按照人口分配给各户。其目的是达到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境界。纲领从政治上肯定了人人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这是因为人人都是皇上帝的儿女:“天下多男人,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地下天国”的构想,是大同社会理想与基督教平等思想的结合。在上述文字后,接着就引了一大段《礼记·礼运》中的托名于孔子的话:
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者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礼运》中大同社会模式,这在上面已经讲过了。洪秀全把它写入《原道醒世训》,反映了农民对光明与幸福生活的愤恨,及他们对现实黑暗状况的否定。传统的本文被作为构建天国新朝的思想资料,看似复古实为通过借古以求解放而不是守旧。
洪秀全的这种平等愿望,与他的皇上帝一样,是来自基督教的。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前,是反映被压迫者精神上求解放的下层平民的宗教。如恩格斯所说,早期基督教是“作为奴隶与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⑥ 在《新约·使徒行传》和在公元前68年形成的《约翰启示录》中,有反对私有制与剥削、主张财产公有与要求社会平等、人际友爱、希望公正的思想。这是早期基督教平等思想的积淀。对读过《圣经》的洪秀全来说,无疑是有吸引力的。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对洪秀全讨伐的头条罪名就是“崇天主之教”,信“所谓耶教之说”,人与人之际皆以“兄弟”、“姐妹”相称.归结到一点,就是“窃外夷之结”。在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看来是异端的平等愿望,其来源不乏西方的东西。
平等思想,在封建社会里是小农最为心驰神往的激进的愿望。集中到一点,就是对土地的平均分配。封建社会后期农民起义口号的演进,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北宋开国后不久爆发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在中国农民起义史上,这是农民阶级首次从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平等的要求。在这以前;农民起义主要是反对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自王小波、李顺起义以后,封建社会后期的农民起义以反对财产不均为主要目标。到明末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导,实行“割富济贫”,规定被地主强占的土地可以由农民拿回来耕种。“均田”、“免粮”的口号和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实际行动,已经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根本问题。天朝田亩制度,以完整纲领的形式,系统地提出了政治与经济上的平等愿望,把中国的农民起义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遍查太平天国十余年的历史,从未发现过一个类似天朝田百制度式的新村。如同挂在天边上一抹鲜艳夺目的晚霞,可望而不可即。见诸于文字的这一制度,是一种幻想。然而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小农与他们的代言人,是不可能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的。依托于宗教理想而凝聚起来的世俗力量,因着经济生活中理想的褪色,就会在政治上表现出一种迷茫来。于是以等级森严为核心的封建专制,又在天图新朝中得以复苏。洪秀全强烈地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专制,但自己却又喜欢专制别人封建专制是以不平等与特权为基础的。洪秀全不遗余力地宣传皇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但又明确表示,他出一言是圣旨是天命。太平天国后期的洪秀全,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专制帝王。政治上的等级森严,显得比历代王朝更为可畏。与阎罗妖的清朝相比,天国新朝的尊卑制度显得更为霸横。把男子皆兄弟、女子皆姐妹的平等原则,践踏得一干二净。⑦ 洪秀全的“地下天国”的空想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的价值,是提供了小农们期望的大同社会理想模式;这一模式尔后康有为等维新派所津津乐道,从而表明了太平天国作为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对往后的社会政治力量所发生的影响。
等待您来回答
社会话题领域专家关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还有哪些名人的事例?
关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还有哪些名人的事例? 5
跪求。。题目同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实在自己想不出来了。。有高手知道的给个答案谢谢。。
补充:能有个高手给个答案否、、谢谢。。急用呢。。
补充:最好是详细点的事例。。写作文的时候会用到、、最好是两个。。中间再来个过渡句谢谢。。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为下层人民斗争...
类似的很多都可以啊。
的感言:不是很好。。要是现代更好。。
其他回答 (1)
文天祥被俘后,元将阿合马来劝降文天祥,阿合马要他下跪,文天祥不跪。之后,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他跪下,遭到他拒绝,文天祥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吾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劝降,以宰相一职作为诱饵,想让文天祥投降,但文天祥严厉拒绝。文天祥说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为国殉职。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时,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当罗马军人的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抗金将领。他带领的军队被人称为‘岳家军’。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们作战勇敢,在抗金战争中多次获胜。金军中流传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是对岳家军的高度评价。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反抗女真贵族掠夺的利益,因而赢得人民的尊敬。”
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笑对挫折的名人事例、名人名言_百度知道
笑对挫折的名人事例、名人名言
求求各位了!!!笑对挫折的名人事例、名人名言,越多越好无上限
名人名言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1楼 我顶你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名人事例_百度知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名人事例
  愚公移山  北山住着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头儿,名叫愚公。他家门口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进出很不方便。愚公就跟家里的人商量,想挖掉这两座山。  愚公的妻子怀疑说,山上的石头和土往哪儿放呢?愚公和他的儿子们不管这些,说干就干,把挖下的土和石头运到很远的渤海去,一年才来回一次。  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儿劝愚公别犯傻,这么大年纪怎么挖得平山呢?愚公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世世代代干下去,哪有挖不平的山呢?”  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天神,背走了两座大山。  愚公动员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等这么大困难,表面看来“愚不可及”。但愚公 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于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人和后代子孙。此外,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见识远远高过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而“智臾”只是从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认为自然条件无法 改变,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 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说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其他类似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他从小酷爱书法,七岁跟随当时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每天勤学苦练。没有墨汁、毛笔的时候,他就用手在衣服上写,有时用树枝在沙地上写,有时夜晚在月光下写。相传,他在浙江绍兴兰亭池边练习书法,洗笔、砚台的水把池水都染黑了,经过整整二十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书法家,作品流传千古。现代著名画家黄永玉画的荷花,十分被人称道。可是有谁知道他画过多少荷花写生稿呢,连黄永玉自己也计算不清。有一回,他叫儿子数一数究竟画了多少写生稿。儿子一捆捆抱来,每捆一百张,总共有八十多捆。黄永玉经过二十多年刻苦写生,并反复钻研画荷花的技巧,吸取各家之长,融于一体,后来他画的荷花就独具神韵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就是一个历史传说。具体你可以搜索一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有了。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孔子谈谦虚,在《论语》中是屡见不鲜的。他的弟子子路性格直率,过于鲁莽,很多时候也表现得不够谦虚,孔子常常批评或教训他。有一次,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闲坐,孔子说:“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假如有人知道了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甚至还赶上荒年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只需用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作人的道理。”孔子听了以“哂之”(微微一笑)表示对他的批评。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子路说话却一点不谦让,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还有一次,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到庙里去祭祀,刚进庙门就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引人注目的(qì)器,据说这是一种盛酒的祭器。学生们看了觉得新奇,纷纷提出疑问。孔子没有回答,却问寺庙里的人:“请问您,这是什么器具啊?”守庙的人一见这人谦虚有礼,也恭敬地说:“夫子,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呀!”于是孔子仔细端详着那器,口中不断重复念着:“座右”、“座右”,然后对学生们说:“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一半水时,就变正了,而装满水呢?它就会倾覆。”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都以惊异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又看着那新奇的器。孔子看出大家的心思,和蔼地问大家:“你们有点不相信吗?咱们还是提点水放到器里试试吧!”说着学生们就打来了水。往器里倒了一半水时,那器具果然就正了。孔子立刻对他们说:“看见了吧,这不是正了吗?”大家点点头。他又让学生继续往器具里倒水,器具中刚装满了水就倾倒了。孔子赶忙告诉他们:“倾倒是因为水满所致啊!” 那位直率的子路率先发问:“难道没法子让它不倾倒吗?”孔子深深地望了大家一眼,语重心长地说:“世上绝顶聪明的人,应当用持重(举动谨慎稳重)保持自己的聪明;功誉天下的人,应当用谦虚保持他的功劳;勇敢无双的人,应当用谨慎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说要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学生们听了这含义深刻的话语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pre》
北山住着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头儿,名叫愚公。他家门口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进出很不方便。愚公就跟家里的人商量,想挖掉这两座山。
愚公的妻子怀疑说,山上的石头和土往哪儿放呢?愚公和他的儿子们不管这些,说干就干,把挖下的土和石头运到很远的渤海去,一年才来回一次。
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儿劝愚公别犯傻,这么大年纪怎么挖得平山呢?愚公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世世代代干下去,哪有挖不平的山呢?”
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天神,背走了两座大山。
愚公动员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等这么大困难,表面看来“愚不可及”。但愚公 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于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人和后代子孙。此外,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见识远远高过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而“智臾”只是从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认为自然条件无法 改变,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 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说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持不懈的名人事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