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历史文人墨客客的精美片段 300字

1 “唐僧”高徒窥基东游五台山窥基(632—682),或称灵基,俗姓尉迟,字洪道,祖籍山西朔州,生长于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是“门神”尉迟敬德的侄子,由于官场的冷落,窥基随唐僧玄奘出家于长安弘福寺,后于慈恩寺协助唐僧译经,成为唐僧思想和衣钵传人。他一生译经达百余部,故称“百部疏主”,其佛学成就堪与唐僧媲美。唐咸亨四年(673),窥基法师第一次游历五台山,他在五台山瞻谒金容,礼拜文殊,参观寺宇,同时“化黑白五百余人”,传法布道,开辟唯识道场。这是五台山佛教史上首次传入唯识宗。约在永隆中(680—681),窥基法师二上五台山,住在华严寺,时间达一年有余,不仅为五台山塑造了十几尊弥勒像,而且亲自书写了金字《般若经》一部,从而开创了五台山僧俗信士写金经的先河。与唐僧西游相对应,窥基是东游五台山,显然是把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寺来看待的。窥基法师离开五台山的原因,主要是“有诏旋京”,结果于永淳元年(682)十一月十三日圆寂于慈恩寺译经院。
2一代文宗元好问礼赞五台山&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元之际太原秀容人(今山西忻州市忻府区)。他是金元之际的文坛盟主。公元1254年夏天,65岁高龄的元好问游览了五台山,此行他写下了20多首诗歌,以此礼赞五台山。在《台山杂咏十六首》中,开篇第一首便说:登临夙有故乡缘,试手清凉第一篇。知被钱郎笑寒乞,不将锦绣裹山川。表达了他对五台山向往已久,字里行间洋溢着欣喜之情。他不想用糜艳的词藻去描绘它,只想实实在在地记下这里的景观和他的感触。接着描写了五台山的气象和景色。一国春风帝子家,绿云晴雪间红霞。香绵稳藉僧鞋草,蜀锦警看佛钵花。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石罅飞泉冰齿牙,一杯龙焙雪生花。车尘马足长桥水,汲得中冷未要夸。他用“一国春风帝子家”形容“绿云晴雪间红霞”的奇异美景;用“蜀锦警看佛钵花”、“百草千花雨露偏”、“谁家随步得金莲”,表现五台山的草木花卉繁茂艳丽;用“汲得中冷未要夸”衬托五台山泉水的清冽甜润,这些都是神采飞动的惊人之笔。这里还有挺拔在山涧的“凛凛长松”;悲啸在树梢的提壶芦鸟;放牧在山间的成群牛马;插入云天的皑皑雪峰,真是一个神奇秀丽的清凉世界。元好问对五台山佛教有赞扬和期望:兜罗绵界宝光云,云际同瞻化现身。解脱文殊俱有说,是中知有木强人。热恼消除佛作缘,山头冰雪过尖天。法王悲智无穷尽,更看清凉遍大千。灵蛇不与世相关,时复蜿蜒水石间。何处天瓢待霖雨,一龛香火梵仙山。但也有怀疑和批判:真向华严见化城,翻嫌金屑翳双明。恶恶不可恶恶可,未要云门望太平。元好问游览五台山时,与僧人超禅师和普安禅师建立了较深的友谊。在《超禅师晦寂庵》中他说:无波古井静中天,三尺藜床坐欲穿。一语调君君莫笑,妙高峰顶更超然。他对超禅师的静心苦修,虽然表现出赞赏,但却是在开玩笑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说明他们交往很深。在另一首《赠答普安师》中他又说:入座五台景趣新,因君乡国重情亲。金芝三秀诗坛瑞,宝树千花佛界春。闻道旧传言外意,忘言今得眼中人。种莲结社风流在,会向兰舆认后身。虽然普安禅师也是一位诗僧,他与元好问同乡,诗做得很好,不仅“种莲结社”与社会名流交往,而且出入乘坐“兰舆”,难怪元好问把他比作山上的灵芝草,一年三秀,在诗坛放射着光辉。元好问游览五台山所创作的这些诗歌,不仅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也为五台山佛教圣地增添了不少光彩。&&&&&& 阿尼哥修建五台山大白塔&& 大白塔是五台山的象征。但它的修建人却是尼泊尔人阿尼哥,由此谱写了一曲中尼友好交往的赞歌。阿尼哥(),一作阿尔尼格尼,字西轩。尼波罗(今尼泊尔)国人。以绘画、雕塑和铸像著名。元朝中统元年(1260),他随尼泊尔80名工匠到吐蕃(今西藏)建造黄金塔,深受帝师八思巴的器重。第二年黄金塔成,八思巴收他为弟子,并带他见了忽必烈。后阿尼哥在五台山住了13年,在督建万圣佑国寺的同时,设计建造了塔院寺的大白塔,还修建了北山寺。这样,雄伟瑰丽的大白塔便成了五台山的标志。后大白塔几经修葺,但其风格依然未变,基本保持了原貌。
4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五台山徐霞客(),名弘祖,亦作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属江苏)人。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乃不入仕途,遍游祖国山河大川,前后达28年,足迹遍苏浙贵皖齐晋陕冀等17省,撰成《徐霞客游记》,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旅行家。崇祯六年(1633)八月初四至初八日,他游览了五台山,并写下《游五台山日记》,收入《徐霞客游记》中的《游名山记》。他是从河北阜平过龙泉关登长城岭而上五台山的。在他的笔下,五台山“流泉淙淙,幽靓绝”,“日映诸峰,一一献态呈奇”,“佛俱金旎檀,罗列辉映”,“风清日丽,山开列如须眉”,真是美不胜收。这仅2000余字的游记,足以表现徐霞客的风采。
5六世达赖隐居五台山观音洞在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处的栖贤谷口北侧,有一观音洞,相传与六世达赖有关。据传,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解送京师时,在途中的青海隐循,后至五台山避难。他选择了一个隐蔽在半山顶的洞穴隐居,一住六年,修金刚法。据传:在修持期间,仍按藏俗以吃牛奶为主而不吃山中之物,所以附近杨柏峪村一个小姑娘常来给他送牛奶。一天,达赖要用一金丝线绣一观音像供奉在洞内,这时小姑娘进来说,村中有巧绣者,只要师傅将像之大小和模样告知,明天就可绣好送来。第二天,小姑娘果然携来了绣好的观音像,与达赖想像中的一模一样。达赖感到奇怪,觉得这个小姑娘一定不是凡人,思想之间一转眼小姑娘就不见了。达赖要给观音像开光,其像自言:“吾光自开矣!”达赖恍然大悟,此乃观音显化,乃发愿在洞下空地上建一寺,即名观音洞。现在洞内供佛像,外罩玻璃,成为参观者瞻观的圣迹。洞内积水为池,甘洌异常,虽终年不见阳光,也不腐、不溢、不涸,成为善男信女到五台山必饮的观音菩萨圣水。观音洞由此声名远扬,尤其在蒙藏佛教徒中享有盛誉,他们朝拜五台山时,观音洞是必到之地,都以能饮“圣水”并一睹观音圣迹为荣。
6大思想家傅山览诵五台山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真山等。山西太原阳曲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大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和诗人,又是反清复明的一位志士。他上过五台山,并留下许多诗作。康熙元年(1662)六月(也有说是顺治三年的),傅山先生“仓皇一登”北岳恒山后,在返回途中顺便游览了五台山。他首先观赏了中台风光,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中台》:中台五六月,积雪在经厨。阒梵木鱼瘦,斋钟麦燕腴。雾云堆冷絮,花草存寒〓。信是清凉地,中烦独不除。写出了清凉圣地“阴崖积雪夏生寒”、“瑶草天花处处逢”的自然景观和他那“中烦独不除”的感受。这就告诉人们,清凉解烦的佛教圣地也泯灭不了他那坚定的反清复明思想。接着,他又登上了海拔3058米的北台叶斗峰,写下《北台龙祠》:斗柄那伽藏,连天海雾蒸。非人来水怪,缔影轻足香僧。潜德谁能豢,嗔心佛可盟。莲花悲相好,身作毒龙曾?他看了北台云雾、金井灵迹,又礼谒了如来和菩萨,发出了佛菩萨只能降伏嗔心、忍辱负重,而不能培养斗争精神的感叹。在参观了万年冰后,傅山先生沿着中台、西台之间的蜿蜒小道向南走去,顺便参观了万历十四年(1586)新建的万佛琉璃塔的狮子窝——文殊寺。当他来到这里时,已是傍晚时分,他看到了夕阳照耀下的一片金黄色的松林,听到了玉溪淙淙的流水声。参观文殊寺时,他想到万历年间敕建该寺时僧人们的高兴快乐,现在他却看到的是被清军毁坏的败寺和僧人的哭泣,不免就回想起了当年的大檀那——神宗皇帝。所以,在晚上休息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在薄梦中仿佛又看到了点着明灯的佛阁,听到了在云雾沉沉的黑夜里僧人敲响的钟声,不免发出“裂天鸣佛子”的呼唤和“击塔一生龙”的希望,遂随口吟出了《狮子窝》一诗:斜日淡金松,松林响玉淙。新兰欢祝国,败寺泣神宗。梦薄明灯阁,云沉黑夜钟。裂天鸣佛子,击塔一生龙。可见,他上五台山的目的,就是想动员僧人继承真宝和尚抗金的爱国精神,进行反清复明,但结果却令他失望。此后,五台县乃至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逐渐地被清兵平息下去了,中国成了满清贵族的一统天下,傅山先生也就一直在方外逍遥。
7大学者顾炎武考察五台山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博学多才的大学者。他生于江苏昆山县,死于山西曲沃县。他不仅游览过五台山,而且对五台山的地理环境和五台山佛教进行过深入研究,是五台山佛教研究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庸,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他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4岁就参加了当时东南一带进步知识分子的组织——复社,反对宦官。清兵南下,又参加了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考察风俗,搜集资料,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又在五台山之北垦荒,从事农业生产。据张穆的《顾亭林先生年谱》说,康熙二年(1663)正月,顾炎武自平阳登霍山,至太原,访傅山先生。别后,北上游历五台山,写下了《五台山》七绝一首和《五台山记》一篇。其《五台山》诗曰: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从这首诗看来,顾炎武既没有赞叹文殊菩萨,也没有歌颂五台胜境,而注重的却是五台山的地形及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五台山记》是顾炎武在实地考察研究了五台山的地理、历史之后写的一篇考证性的文章。
顾炎武所作的考证,对五台山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顾炎武不仅考察了五台山的地理、佛教,而且也提出了开发利用五台山的观点。史载他“于雁门之北,五台之东,应募垦荒。同事者二十余人,辟草莱,披荆棘,而立室庐于彼”。因为“雁门之东、五台之北”正好是滹沱河畔,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耕种。顾炎武垦荒五台山之北,长期以来被人们说成是建立反清起义基地的行为。诚然,顾炎武和其好友傅山都曾有过反清言行,但在清朝定鼎22年后,他们已从早期的以反清斗争为主转向从事学术研究了。
8梁思成重新“发现”五台山五台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但从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全方位地落伍于西方列强,中国文化特别是五台山佛教文化便在相当程度上湮没无闻了。而把五台山重新推向世界,其功当首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古建筑学的奠基人梁思成.梁思成(),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维新运动领袖人物和学界泰斗梁启超先生的长子。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曾断言,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非日本人不可,中国人难当此任。一位日本人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书中公然称:唐及唐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已不存在,只有到日本奈良才能见到。梁思成先生看后十分气愤,一种为中华民族正名的决心从心底升腾而起,毅然赴美国专攻建筑学,学成归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开始全面研究中国建筑史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个资料里记载说,有一座大佛光寺为唐代建筑,仍然存世,使他心喜不已。1934年,他在北京的一个展览会上,看到一幅蓟县独乐寺的照片,他便到实地进行了考察,证明它是由山西人——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恭督建的,但主体建筑已不存,现存为公元981年再建。这为他发掘更早的古建筑实例增强了信心。此后,他陆续考察了100多座寺庙,收获颇丰。不久,他在一本外国人写的《敦煌石窟目录》一书发现了一帧“五台山图”,图中有大佛光寺,印证了以前的记载,他便下决心要到山西五台山寻找佛光寺。1937年6月,他不顾国际国内形势的日益严峻,毅然从北京坐火车来到太原,稍事休息便乘汽车到达五台县城,骑上毛驴向豆村镇佛光山进发,终于于日“发现”了佛光寺。经两天考证,他于28日从佛光寺现存东大殿梁桩上和碑碣上找到了佛光寺建于唐代的确凿证据。“先有佛光寺,后有五台山”。梁思成经过认真考证,认定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是唐代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作,堪称“唐代四绝”:即唐代建筑、唐代塑像、唐代壁画、唐代题记。佛光寺及五台山的重新被“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国内外,梁思成先生把这一消息用电话传到北京一家报社后,北京新闻界马上予以介绍报道,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1961年,佛光寺与北京故宫、颐和园等一起被国务院列为我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山作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生发出熠熠的光彩,越来越赢得世人的青睐!梁思成重新“发现”五台山功德无量。
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形成&&&&&& 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并在中外佛教界发生重大影响,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是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
&&&&&& 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所以视五台山为“祖宗植德之所”。李渊在起兵反隋时,就对佛教许下大愿,说当了皇帝,一定大弘三宝。武德二年(619)李渊便在京师集聚高僧,立十大德,管理僧尼事务。唐太宗即位后,重兴译经事业,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贞观九年(635),下诏曰:“五台山者,文殊必宅,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是年,台山建十刹,度增数百。”
&&&&&& 武则天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非常重视佛教的作用。长寿二年(693),名僧菩提流志等上新译《宝雨经》,称菩萨现女身,为武则天上台大造舆论。证圣元年(695),又命菩提流志和实叉难陀重新翻译《华严经》。圣历二年(699)译毕。新译《华严经》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长安二年(702),武则天自称“神游五顶(清凉五台山的五大高峰)”,敕命重建五台山的代表寺院清凉寺。工峻后,命大德感法师为清凉寺住持,并封其为“昌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主掌京国僧尼事。”
&&&&&& 这是五台山在全国佛教界取得统治地位的发端,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挟持下,发展成为名山圣地的开始。
&&&&&& 据记载,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倾仰灵山,留神圣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顶,中使香药,不断岁时,至于百辟归崇,殊帮赍供,不可悉记矣。”显而易见,从唐太宗到唐德宗,都对五台山佛教给予极大的支持和扶助。
&&&&&& 从佛教经典来看,除新译《华严经》说文殊菩萨住处“名清凉山”外,《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也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 由于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住处——“清凉山”“五顶山”,同五台山的地形、气候、环境,极为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这个“五峰耸出”“曾无炎暑”的自然存在物,当作是他们虚幻世界里的文殊菩萨住地了。这样,五台山就成了佛教徒们竞相朝礼的圣地,驰名中外,显赫于世。不言而喻,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是借助于李唐王朝的强盛而名扬中外的。
&&&&&& 在唐代,佛教备受推崇,文殊菩萨尤其为佛教徒所尊崇。国家规定,全国所有寺院的斋堂,都必须供奉文殊菩萨像。由于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萨,视五台山为佛教圣地,所以五台山空前隆盛,名僧辈出,澄观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 澄观,(73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十一岁,在应天宝林寺出家,十四岁得度,三十九岁时,“誓游五台,一一巡礼。”在遍访五台山名刹胜迹之后,留居大华严寺研讨《华严经》,在寺中主讲《华严经》五年。后来,澄观觉得“华严旧疏,旨约文繁。”于是,“旦暮策怀,思惟造疏。”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四月八日,澄观谢绝交游,在大华严寺制疏阁重新注疏《华严经》。至德宗贞元三年(787)十一月五日,历时三年多,终于著述出《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唐代宗时,澄观被代宗“事以师礼”。唐德宗又尊其为“教授和尚”,“诏受镇国大师号,进天下大僧录。”宪宗即位,“敕有司别铸金印,迁赐僧统清凉国师之号,统冠天下缁僧,主教门事。”“穆宗,敬宗咸仰巨(大)休,悉封大照国师。文宗太(大)和五年,帝受心戒于师。开成元年,帝以师百岁寿诞,赐农财食味,加封大统国师。”“中外台铺重臣,咸以八戒礼而师之”。
&&&&&& 澄观“生历九朝,为七帝师”,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卒,年一百零二。唐文宗“特辍朝三日”,命“重臣缟素”,隆重葬之。被尊为“华严宗第四代祖师”。有唐一代,五台山名僧辈出,这也是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 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再一标志,是佛教寺院的大规模兴建和僧侣人数的增多。在唐代,五台山见诸记载的佛寺就有七十余所,且规模十分宏伟。
&&&&&& 随着佛寺的兴建和扩大,五台山的僧侣人数亦日益增多。唐德宗贞元年间,合山僧尼达万人之众。寺院的兴旺发展引起对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负面影响,唐文宗遂于会昌五年(845)下诏废佛,命令拆毁寺字,勒令僧尼还俗。综计全国拆毁大小寺庙四万四千六百余所,僧尼还低二十六万余人,收回土地数千万顷。五台山亦不例外,僧侣散尽,寺庙被毁。唐宣宗即位,又再兴佛教。政府规定五台山的僧数仍达“五千僧”。实际上,加上私度和游方僧,要比“五千僧”多得多。纵观历代五台山的僧侣人数,以唐代为最多。寺庙林立,僧侣若云,这也是唐代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一个标志。
&&&&&& 唐代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再一个标志,是外国佛教徒竞相朝礼和对五台山的无限景仰。唐朝国威强盛,经济繁荣,在国际上声望甚高,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五台山又受到了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的景仰。朝礼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经佛法的外国僧侣很多。
革命领袖与五台山 &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圣地,它与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和安徽的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位居魁首。五台山不仅是佛教名山,还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夏无酷暑,气候凉爽宜人。五峰鼎峙,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名胜与古刹星罗棋布,鳞次栉比,是一方理想的旅游观光胜地。
  五台山作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还波及东亚、东南亚,是世界著名的文殊道场。由于五台山的无穷魅力,引得国内外无数名人雅士不远万里到五台山,朝拜览胜,题词赐宝,他们的颂诗墨迹反过来又为五台山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神韵。
  五台山在山西,它是山西的骄傲,也是祖国的文化瑰宝;五台山更属于世界,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殊道场,其无穷魁力,辉映千古而不朽。
革命领袖与五台山
  五台山作为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由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使这块千年佛教圣地更增添了极其光彩的一章。
毛泽东、周恩来等路居五台山
  1948年3月,转战陕北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了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任务,率党中央前委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把党中央“三委”合在一起,准备指挥最后推翻蒋家王朝的三大决战。
  4月7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及陆定一、胡乔木、汪东兴等一行人坐车路过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毛主席一行原计划当天晚上赶到五台山,不料一路崎岖难行,车开得较慢,行至五台山北麓山区时天已渐黑,又下起大雪,只好夜宿在繁峙县伯强村。这时,晋察冀分局秘书长周荣鑫和军区保卫部长许建国一同前来迎接毛主席,住下后立即组织人员清扫积雪,准备第二天让毛主席安全登上五台山。
  晚饭后,毛主席又在煤油灯下批阅一份又一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文、战报。拂晓时分,他来到院子里,天上仍飘着雪花,毛主席对身边警卫员说:“昨天,晋察冀军区已经派部队清扫了山路上的积雪,这一下又要有多少战士为我们的行军清扫道路呀,战士们又得受累受苦了。”
  4月8日,周恩来副主席一大早便和许建国同志上山探路。毛主席则利用这段时间,召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伯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耿明昭、贫农团长耿祥明和村财政委员李生峦等人详细汇报了村里的土改情况及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座谈结束后,毛主席问道:“这里离五台山有多远?五台山有佛没有?”他们一一作了回答。毛主席风趣地说:“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佛爷!我们不要迷信佛爷,要团结起来,做天下的主人。”
  午后,周恩来等人从山上回来,对毛主席说:“主席,今天不能走了,现在部队正在二次清扫道路。今晚不下雪,明天天气好的话,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就在这天,前线传来我军攻克洛阳的喜讯,毛主席当即在这个小山村写下了《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具体明确地提出了我党城市工作的政策和原则。
  4月9日,瑞雪初霁,旭日东升。五台山群峰银妆素裹,分外妖娆。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周恩来提前登程,驱车开路。当到达五台山区海拔2800多米的鸿门岩时,风大雪厚,坡陡路滑,行车危险。周恩来迎着刺骨寒风,站在冰天雪地里,一直等候毛主席的汽车到达后,才和毛主席相互搀扶着,并肩而行,越过高峰雪坡。一直抱病行军的任弼时也以顽强的毅力,拉着马尾巴,攀过了鸿门岩。又经过一阵顶风冒雪的急行军,傍晚时分抵达台怀镇,就宿于塔院寺方丈院。毛主席一再吩咐当地干部不要麻烦寺院,住宿安排要从简。毛主席下榻的是院北屋东阁间,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搁一张木桌、一把木椅,桌上摆一砚台、一笔筒,桌、炕之间放一取暖火盆,上边放一只铜茶壶。4月的五台山,入夜很冷,毛主席拥着军被半躺着看书,也许是太累了,不知不觉便睡着了。
  次日,吃过早饭,毛主席、周恩来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视察台怀镇寺庙。毛主席从塔院寺东口出来,见对面东门贴一副对联: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毛主席默念着,颇为赏识,问陪同的同志:“这对联是谁写的?”众人答道:“是庙里的和尚写的,是从佛家慈悲放生的立场出发。”毛主席说:“是呀,大家要知道自然界中的三春鸟捕捉害虫,是保护农作物和树木的益鸟。”
  毛主席一边视察,一边饶有兴味地给大家讲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和杨五郎出家五台山的故事。
  就在毛主席视察寺院的同时,周恩来也先后视察了罗目侯寺、显通寺和菩萨顶等寺庙,并询问了五台山少数民族僧人的生活情况。当日下午,毛主席、周恩来等一起鉴赏了康熙御衣、吴道子绘画真迹等珍贵文物,并作了“很有价值,好好保存”的指示。之后,毛主席、周恩来和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员离开了五台山,继续东进,经石嘴山,上长城岭,便到了山西——河北交界的龙泉关,由此出山西。毛主席、周恩来在山西共停留了19天,而在五台山只住了两天。传说毛主席在五台山一座庙里还信手抽了一支上上签,预示着中国革命将很快取得完全胜利。电影《开国大典》等影片中有这个镜头,但史无可考,不足为凭,仅是一种艺术创作而已。&
  五台山台怀镇塔院寺内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路居的地方,被开辟为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的基地,1990年进行了充实和修缮,面貌为之一新。凡到五台山游览观光的人必到此瞻仰,以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
朱德、叶剑英、董必武唱和五台山
  叶剑英元帅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解放战争中曾三次路过五台山,写下了数首歌颂五台山的诗歌,还引发了朱老总、董必武二人的和诗,留下了一段革命家唱和五台山的佳话。
  1947年夏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齐燕铭陪同下,从延安出发到晋察冀边区,第一次路过五台山。是年秋,叶剑英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出发,路过五台山回晋绥根据地。这次他在五台山住了7天,在李卓然等人陪同下,视察寺庙,指导工作,并写了《游五台山》诗一首,共16句:
绕道五台仰名胜,辉煌怪诞前未闻。
三十六丈高耸塔,百零八级石阶层。
南山寺院工程大,二十三年未筑成。
雕刻绘画尽维妙,亿万工匠碑无名。
开花现佛施诡计,千万蒙民舍白银。
章嘉活佛密室里,多少良女被欺凌。
难怪农民翻身日,摧毁破坏不留情。
可惜当局无远见,徒留后悔于人民。
  1948年六七月间,戎马倥偬的叶剑英参谋长要从延安去西柏坡,再次路过五台山,在匆匆参观了五台美景后一挥而就,写下了《过五台山》诗三首。诗传开后,引得朱德、董必武两位革命家兼诗人诗兴大发,各和诗三首。
  叶帅《过五台山》三首为:
千年古刹千年债,
万个金身万姓粮。
打破禅关惊破梦,
未妨仇恨是轻狂。
荒凉殿宇有啼鸦,
稀世藏经灰化也。
昔人庄严金佛像,
而今流落万人家。
南台山上白云低,
人在云中路径迷。
可有神工能扫雾,
让吾放眼到平西。  
朱德于1948年路过五台山去西柏坡,便写下了《和叶剑英同志〈过五台山〉》诗三首:
广大神通难赖债,
强舍金身舍旧粮,
食尽农民千载粟,
请还一点不为狂。
禅宫廖落乱飞鸦,
扫地出门罪佛也。
修道院成修养院,
荣军个人好为家。
五台高耸白云飞,
天朗气清路不迷。
世人觉醒何须佛,
来自西天去自西。
  董必武于1948年过五台山后,也写下了《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三绝句原韵》诗三首:
历万劫魔犹有债,
食千年粟要还粮。
前人造业后人扳,
如是我闻佛亦狂。
无神无佛好栖鸦,
绀宇琳宫是幻也。
贝叶忽飞金像散,
文殊何处再为家。
秋雨秋风一叶飞,
白云深处五台迷。
抚今感昔多豪宕,
好句传来我欲西。
  从这一唱一和之中,不难窥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人风范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陈毅是著名的元帅诗人和元帅外交家,他的故事流传的很多也很传奇。1947年,陈毅路过五台山,登上菩萨顶后作小诗一首,诗曰:本不游五台,迂道时日紧。至今有余欢,曾踏菩萨顶。在60年代,陈毅元帅还曾到过山西太原,游览了晋祠,题写了至今悬挂在晋祠大门上的那块匾额,为壮美秀丽的晋祠平添了几多光彩。
  战斗在五台山上的聂荣臻元帅及白求恩大夫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聂荣臻担任八路军下辖的三个师之一的一一五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9月间,他与师长林彪一起率全师15000余人进入山西,平型关大捷一仗,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心。
  平型关大捷后,一一五师回师五台县。师司令部设在县城东面的河东村,聂荣臻住在高小教员王希禹家中。不久,聂荣臻接到了党中央决定把他留在五台山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命令,他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为了适应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新形势,八路军总部决定一一五师主力由林彪率领转往吕梁山,开辟晋西地区。由聂荣臻率领师独立团、骑兵营、师教导队的两个分队、总部特务团的一个营部带两个连,总共不足2000人,开辟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东北地区。
  日,八路军总部在朱德总司令率领下,离开五台县南茹村,向晋东南一带转移了。总部走后,聂荣臻率领留下的部队,开赴五台山地区。11月7日,党中央正式宣布成立晋察冀军区,任命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了庆祝晋察冀军区的成立,在普济寺召开了小型庆祝会。聂荣臻在会上讲了话,号召全体指战员深刻认识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建立根据地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艰巨性,树立坚持敌后斗争、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为了了解五台山各方面的情况,团结僧众,一致抗日,聂荣臻率领部分队伍来到五台山台怀镇。当时五台山境内共有寺庙110座,和尚、喇嘛2200多人,还居住着满、蒙、回、藏、藏各少数民族的许多善男信女。聂荣臻认为,要建设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必须坚持党中央制定的放手发动群众、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必须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发动僧众,一致抗日。当时,五台山佛教组织——僧会设在显通寺内,僧会会长由大和尚然秀担任。五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第六区区长李彦,也化装成和尚,在五台山一带开展抗日工作。&
  部队入镇时,已是阴历十月了。五台山气候寒冷,山顶上已积下厚厚白雪,西北风吹来,寒气袭人。但聂荣臻司令员和广大指战员还没有棉衣,有的脚上还穿着草鞋。看到八路军战士艰苦朴素的衣着,僧人们合着双手,口念阿弥陀佛,把战士们引进禅堂、僧舍取暖住宿。这样,部队住进了五台山的寺庙里。聂荣臻专门召集部队干部会议,指示全体指战员都要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不干涉寺庙僧侣的正常佛事活动,尊重僧侣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爱护寺庙文物古迹。
  1938年2月,晋察冀边区政府从河北阜平转移到五台山射虎川台麓寺,五台山从此成了边区驻地。1938年秋季,日本侵略军提出了“南取广州,中攻武汉,北围五台”的作战计划。从9月20日起,日军以23000人的兵力,分十路向晋察冀根据地发起猛攻。
  为了粉碎日军“北围五台”的美梦,聂荣臻司令员沉着坚定,提出了“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保卫家乡”的战斗口号,在全边区进行反围攻的组织动员和战斗准备,随时准备歼灭来犯之敌。9月20日,日军独立第四混成旅团大队长清水率部从盂县出发,渡过滹沱河,攀越牛道岭,在飞机掩护下,进攻五台东南重镇柏兰镇。当时,聂荣臻司令员率领军区领导机关驻在耿镇附近的山沟里。掩护军区机关撤退的二分区五大队、六大队、特务营和军区尖兵营,在聂荣臻司令员的部署下,事先占据了王城饭尖山高地。敌人一下牛道岭,突然遭到我军的袭击,伤亡惨重。但他们并不甘心失败,经过几天休整后,9月29日晨,企图再犯五台。聂荣臻司令员命唐延杰参谋长率领一个警卫连,对敌军突然袭击,清水及其部下多人被当场击毙,取得了重大胜利。
  由于日军的多路进攻,我军寡不敌众,10月3日,五台县城失陷了。日军在河边、东冶、台城等地构筑碉堡,并凭借优势兵力,疯狂进行清剿、扫荡。11月2日,驻五台县城的日军一零九师团一三五联队纳野大队500余人,星夜奔袭我五大队驻地高洪口,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高洪口惨案”,残杀我军民300多人。聂荣臻司令员知道后,异常气愤。为了给死难的指战员和阶级弟兄报仇,决心严厉打击日军的疯狂气焰。他深思熟虑,估计到敌人行动这次是属于轻装奔袭,必定会很快返回县城。当时,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正驻在三区窑头中庄待命,聂荣臻司令员决定在日军回归的必经之路——天和石沟伏击日军。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接到命令后,在张宗逊、黄新廷、廖汉生等旅团首长精心指挥下,在滑石片一带布置了口袋阵。经过一夜奋战,全歼日军500多人,纳野负隅顽抗,被当场击毙。此役缴获敌人大炮3门,迫击炮4门,轻机枪31挺,步枪342支,军马153匹。石沟滑石片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五台山军民的抗日斗志。聂荣臻战斗在五台山上,威震敌胆,被当地人民誉为“当代鲁智深”。毛主席也曾夸赞聂荣臻是当代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当时就在聂帅军中工作。日,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来到中国,在延安受到毛主席接见后来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五台山金岗库村,被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聘请为军区卫生顾问,从此战斗在五台山上。为了改善医疗条件,白求恩大夫自力更生,亲自在五台山耿镇松岩口的一座寺院里因陋就简创办了“模范病室”,设有手术室、医务室、消毒室、洗涤室和八间病房,并制作了多种医疗器械。白求恩大夫用他精湛的医术,除给八路军伤病员治伤外,还为当地群众诊治疾病,受到当地人民的真诚爱戴。1938年9月下旬,日军向五台山发动大规模扫荡,白求恩大夫随军区医院撤离五台山,“模范病室”被日军烧毁。在艰苦的转战途中,白求恩大夫夜以继日地治疗伤病员,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尽量多为中国保存一个抗日战士。他的血液曾流淌在许多中国军人的血管里。日白求恩在一次手术时不慎将手指刺破中毒,病逝于河北省行唐县黄石口村。
&&&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毛主席于12月21日在延安写下了千古名篇《纪念白求恩》一文,称赞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白求恩大夫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日,中共五台县委、五台县人民政府在松岩口建立了“白求恩纪念馆”,九间陈列厅内展示着白求恩大夫的模范事迹、照片及实物,并对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进行保护性修复。1982年,“白求恩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国家轻工部赠送了一座3米高、5吨重的大理石白求恩大夫雕像。1995年,该馆又被山西省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台山谱写出了一首中加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新曲。
五台山下的徐向前元帅故居
  徐向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惟一的一位山西人,他是山西的骄傲与光荣。1985年,徐帅故居被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0年徐向前元帅逝世后,为了纪念徐帅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创建新中国所立的赫赫战功,并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山西省忻州地区和五台县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于1991年把位于五台县永安村的徐帅故居照原样重新修复后对外开放。徐帅故居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民居,正面主房为3间2层木楼,一楼主房供尊长居住,二楼为供奉祖先之所。左右耳房2间,东西配房6间,院门是垂花门,大门是礼门,辖3个院落,由徐帅祖父三兄弟分别居住。徐帅出生于中院,占地面积333平方米,十分幽雅别致。徐帅故居陈设朴素大方,充分体现了徐帅一生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
  另外,五台山上至今还有日由五台县第一区全体公民敬立的“悼王若飞等先生遇难碑”。1947年阴历9月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全体同志立的“追悼孙耀华同志碑”以及日由五台山村民立的“稳元同志千古碑”。这些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是英雄的五台山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的光辉记载。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党和国家领导先后来过五台山。日至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大师来五台山礼佛。日至5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后任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来五台山视察工作。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五台山。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乔石(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视察五台山。1989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五台山。后来,朱基总理视察五台山,李岚清副总理、田纪云副委员长等均到五台山视察过。五台山佛教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时刻受到党和国家的保护和关爱。
【】【】【】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
 桂ICP备号 更新时间: 17:33:50
旗下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代文人墨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